幼兒園師德教育案例
⑴ 我是一名幼兒教師,現在急需一篇原創的,裡面要有還教育孩子點點滴滴的案例的,四有好教師師德演講稿。
借鑒網路上的有關篇幅,根據自己的情況親手設計,也可以嘗試一下或者暢想一下,
⑵ 幼兒園教師師德師風演講稿帶案例的怎樣寫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給大家演講的題目是:《讓青春綻放師德之美》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幼兒園教師,從教已有5年了,2005年年僅20歲的我滿懷憧憬的走上講台,那時我的心情是十分激動、十分自豪,同時也有點揣揣不安。面對幾十雙天真無邪的眼睛,我茫然失措……我該教他們什麼呢?游戲?兒歌?我什麼都不會呀!於是我順手拿起孩子們的課本一句一句的朗誦,我不知道我都讀了些什麼,只記得有位孩子站起來好奇的問:「老師,你的手為什麼老是在抖呢?」瞬時孩子們向我投來了嘲笑的目光,我的臉「唰」一下變得通紅,無助的我把眼睛投向指導老師,指導老師微笑的看著我,對我點點頭,在她的鼓勵下,我漸漸的自如,完成了我的第一堂課。從那以後我就多向老師們請教,積累經驗,並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真正的實現教學相長。年復一年,我們迎來了一批批活潑可愛的「小不點」望著他們天真稚拙的樣子,我由衷的喜愛,記得剛進入幼教崗位時,每當孩子入園,哭鬧不止,父母焦急萬分時,我總是手忙腳亂的,孩子哭,家長急,我更急,而現在的我總能用心去發現,用心去感悟,用心去思考,從容的去面對一切!
五年來,我一直努力的工作,積極投入到教育教學的科研活動中。平時勤於收集、積累教育教學經驗,撰寫教學心得,在教育的園地里奉獻著自己的真心、自己的真誠,五年中我也在不斷的成長起來,使自己在專業技能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在不斷的實踐活動中,我不忘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論修養和專業素質,曾兩次參加專業進修,為工作更好的開展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在我跟幼兒取得共同成長的過程中,我心中充滿感激。我要謝謝我的孩子們,是他們讓我感到工作中不斷成長的快樂和對自己逐步建立的自信,是他們讓我找到作為教師進行專業發展的支撐點,是他們給予了我很多關於教育的火花。同事們兢兢業業認真負責的態度給了我榜樣的力量,是每次的經驗交流,讓我深深感到教師工作的重要。是工作,是實踐,給我提供了研究的生命土壤!我會在不斷的總結,探索,嘗試中積累經驗。
我欣喜整天徜徉於幼兒中間,望著一張張童稚的笑臉,聽著一句句真誠的話語,感受著心與心碰撞時的那份快樂,我覺得自己彷彿走進了生命中最燦爛的時刻。曾經聽一位學者說過:「教師的職業是太陽底下最優越、最光榮的」。帶著對這一理念的憧憬,寒來暑往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我喜歡這樣一首詩:「有一首歌最為動人,那就是師德,有一種人生最為美麗,那就是教師,有一種風景最為雋永,那就是師魂,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擁有同一顆火熱的太陽,我們擁有同一片廣博的天空,在同一片天空下,我們用愛撒播著希望……」,「用愛撒播希望,用真誠對待每一個幼兒」便成了我無言的承諾。一轉眼五年過去了,在這五年中是盛唐實幼這個大家庭讓我成熟,是園領導給了我信心,是孩子們給了我無限的快樂!
教師的工作是繁瑣而忙碌的,但也是充實和快樂的。每個人都是帶著一種使命來到這個世界,而每一個人的生命里都跳躍著一種神聖的使命!從「天將大任與斯人也,必將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乏」的名言中,我們能體會到古人的奮發,從「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的詩句中,我們看見了天下兒女對母親的奉獻之心,從「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不朽絕句中,我感受到了——我們用青春和誓言詮釋著教師職業的本質「愛與責任」。在教育的熱土上,不追求轟轟烈烈的表象,而要立足於平平淡淡的真誠、實實在在的耕耘,這才是愛的真諦,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辛勤的園丁,無私的紅燭,面對這些贊美和敬仰,我們如何才能把教育教學工作做到更好呢?如果說教師的人格是一種無窮的榜樣力量,那麼教師的愛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正是無私奉獻愛心的典範,也是我做教師工作的一面鏡子,時刻提醒著自己,所有的孩子,無論是智商高的還是智商低的,無論是家庭條件好的,還是家庭條件差的,無論是安靜聽話還是調皮搗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師的愛,老師的愛與尊重是照亮孩子心靈窗戶的盞盞燭光,著名瑞士教育家說過這樣一段話,我至今想起仍頗為感動,他說:從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們中間,我的手牽著他們的手,我的眼睛注視他們的眼睛,我隨他們流淚而流淚,我隨他們微笑而微笑,美好的人生是為愛所喚起的,並為知識所引導的,從這一角度,美好人生的開始掌握在我們教師手中。
對於班上好動,做事沒有恆心的孩子,我會放大他的優點,熱情當眾表揚他。對於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我會給予更多的機會讓他在集體面前鍛煉,對於調皮搗蛋的孩子,我會耐心的說服,讓他們自己換角度思考,我想只有愛孩子,才能接近孩子,了解孩子,也只有愛孩子,才會喜歡孩子,贊賞孩子,也只有愛孩子,老師才能和孩子很好的溝通交流,才有通向任何孩子心靈深處的鑰匙,因此我認為教師要有一顆愛心,應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的構築起師生愛的心橋,這樣才會更好的為孩子服務,只有用愛譜寫的夢才會甜美。
彈指一揮,五年過去了,我在這塊教育園地里辛勤的耕耘,默默的奉獻著,本著對事業的衷心,對幼兒的愛心,對工作的熱心,對未來的信心,我將繼續在教育崗位上兢兢業業,無私奉獻,讓我與幼教事業共風雨、共兼程,共成長!我願「丹心化作春雨灑,換來桃李滿園香」
⑶ 幼兒園教師職業道德案例材料
首先要將「愛」進行底。作為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僅要有優美的流暢的語言,廣博的知識,豐富的經驗,最最重要的是要有愛心。教師育人是一種愛的事業。教師的愛不同於一般的愛。它高於母愛,因為母愛有時會多一點溺愛,多一點寵愛,多一點偏愛。它大於友愛,因為友愛有時談不上的是奉獻。它大於博愛,因為博愛講究的是一個結果。所以,師愛是不同的,是很偉大的。教師應該要用愛心開啟心靈,熱愛一個孩子等於塑造一個孩子,厭棄一個孩子等於放棄一個孩子,毀壞一個孩子。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感化,感化是要真正能震撼孩子心靈的才能做到感化。愛崗才能敬業,愛深才能專業。 其次是用「心」內外兼修。外在教師要以身做則,規範文明行為: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樹立師德形象教師要以小事做起,要從自我做起,自我表率。要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要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要以和謁的態度對待人;要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要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我們的孩子才會親其師、信其道從而樂其道。內在教師要樹立一個不斷遞進的目標;堅守一種終身學習的態度;保持一種自我調節的心態。
⑷ 近來虐童、傷童案例的曝光,引起眾人議論紛紛,請從幼兒園教師專業理念與師德的
這個話題有點大啊。
這肯定要分多方面的:
第一要從幼師的師德說起,提供自己的風險意識,學會更多的處理危機的技能,還要兼顧各方的感受。
第二,要從教育方面著手,比如說家長需要了解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孩子要學會如何自我保護,社會應該提供哪些支持等等。
還是那句話,這個真要細說,一篇論文都出來了,你是直接網路不出來的。
⑸ 學前幼兒教育案例
【案例1】小名是個3歲3個月的孩子,十分活潑可愛 父母很喜歡他 可令父母不理解的是:小名無論做什麼事情之前從不愛多思考 比如 完插塑時 讓他想好了再去插 而他卻是拿起插塑就開始隨便地插 插出什麼樣 就說插的是什麼 在繪畫或要解決別的問題時也是這樣 夫妻倆認為這樣不好,便總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動,可小名卻常常做不到。小名父母時常為此而煩惱。試問小名父母的態度和行動對嗎?請從兒童思維發展的角度分析小名的這一類行為,並為小名的父母提出科學的教育建議。 【分析1】3歲3個月的孩子處於直覺行動性思維階段。 這時候幼兒的語言能力還很低,所以他們進行的思維總是與對事物的感知、和自身的行動分不開的。也就是說他們的思維是在動作中進行的,離開所接觸的事物,離開動作就沒有了思維,所以稱之為直覺行動性思維。如孩子畫畫時,他不可能先想好要畫什麼,而是拿起筆就畫,畫出來像什麼他就說是什麼。 也就象案例中描述的 「玩插塑時 讓他想好了再去插 而他卻是拿起插塑就開始隨便地插 插出什麼樣 就說插的是什麼」 小名的家長很關注孩子的發展,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這些做的很好,值得肯定!但要清楚:思維要藉助於詞來實現,與語言的功能是不可分割的。此時發展孩子思維能力的關鍵是幼兒語言水平的培養,通過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可以促進其思維的發展。 平時父母要多教、多和孩子說話,說話時大人要使用正規的語言,要豐富孩子的詞彙,多提供一些概括性的詞彙,如動物、傢俱、交通工具等,多講故事。游戲是孩子喜歡的一種活動,在游戲中父母可以用自問自答的形式來給孩子講解一些有比較性,概括性的概念,如大、小,多、少,上、下,也可以讓孩子在游戲中找出相同的東西,藉以培養孩子善於區別事物不同點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不要立即去幫助解決,而要留點時間和機會讓他自己想辦法解決,例如東西拿不到怎麼辦?皮球滾到哪裡去呢?培養孩子自己動腦筋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供一些玩具給孩子,如積木、拼圖、組裝玩具等,讓他自己擺弄玩具,可以使他在玩中去認識一些事物之間的聯系,積累豐富的經驗,這些都是提高小名思維水平的重要基礎。 【案例2】 早上來幼兒園時,冰冰很傷心的抱著奶奶哭不肯進入室內。在老師和奶奶的共同努力下,冰冰進入了室內,但是冰冰仍然無法停止哭泣。這時孩子都在吃飯,老師就把冰冰叫到睡眠室,拉著冰冰的手,同時看著他的眼睛,「冰冰,我們單獨聊聊吧。」冰冰這時的情緒已經有所緩和,雖然仍在抽泣,但已經努力在控制自己的情緒。「冰冰,幼兒園這么多小朋友都很喜歡你,他們都等你來吃飯呢,而且老師也很喜歡冰冰。」看冰冰的情緒有所緩和,老師說「那我們拉個勾吧,一會兒好好吃飯」。冰冰很爽快的和老師拉了勾然後自己去洗手,然後又很安靜的開始吃飯。冰冰快吃完飯時,「冰冰,我們明天開開心心的來幼兒園好嗎?」冰冰只是看著老師,老師又用緩和的語氣說「你這樣哭奶奶會傷心的,而且眼睛會痛的…」沒等老師說完,冰冰用一隻手捂著眼睛,另一隻小手擺動著「別說了,別說了」。 【分析2】 1、 情緒在學前兒童心理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是學前兒童不同於年長兒童的突出特點。學前兒童的行為充滿情緒色彩。在日常生活中,情緒對學前兒童的心理活動和行為的動機作用非常明顯。情緒直接指導著學前兒童的行為,愉快的情緒往往使他們願意學習,不愉快則導致各種消極行為。學前前期兒童的情緒反應主要是和他的基本生活需要是否得到滿足有關,但還有大量與社會性需要有關的事情。 2、 針對冰冰早上入園的哭泣,她的情緒反應應該完全是與社會性需要有關。一方面可能是孩子對家人很依戀,所以每天早上要和奶奶分別的時刻對他都是一種很大的痛苦,可能她自己也很苦惱,也不想用這種哭的方式和奶奶告別,但他畢竟是孩子,情緒調節能力還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從案例中的後半部分可以看出,冰冰的哭泣不完全是鬧人。另一方面,可能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從冰冰的語言發展來看,她已經能夠很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哭泣的現象應該是減少的,而且自我控制和掩飾內心不愉快的情緒也在逐漸形成。 3、 建議家長在孩子入園時,盡量給孩子時間調整情緒。早上入園前盡量用言語鼓勵孩子。如「冰冰,今天奶奶希望你表現很棒,而且爸爸媽媽會在視頻上看見你的;我們拉勾今天不哭了,奶奶把你送進幼兒園並不是不愛你了,我會想你的。」和孩子說話的時候,盡量用充滿愛的眼神看著她,讓她明白雖然把她送進幼兒園,但是對她的愛是不會變的。 幼兒園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是復雜多樣的,但其間接原因不外乎與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嚴、教職工的責任心差及幼兒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技能等三方面有關。34個案例中,兼有兩種以上間接原因即一果多因的有15起,是事故總數的44.1%。 1、 間接原因之一: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嚴。 34個案例中,高達79.4%的事故與此原因相關,說明幼兒園大部分的安全事故都與管理不善有關,安全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 分析:有的幼兒園沒有合理地建章立制,沒有完善的門衛、幼兒接送等安全制度,因無法可依、無章可循,致使管理出現漏洞;有的幼兒園雖然有較完備的規章制度,但未能嚴格執行,形同虛設,造成嚴重後果。 對策: 《幼兒園管理條例》規定,"幼兒園應當建立安全防護制度」、"幼兒園應當建立房屋、設備、消防、交通等安全防護和檢查制度……防止發生各種意外事故」;《幼兒園工作規程》規定:"幼兒園園長的職責之一是領導安全保衛工作,負責建立並組織執行各種規章制度;幼兒園教師、保育員的職責之一是嚴格執行幼兒園安全制度」。 對於制度執行不力的,無論是管理者還是普通教職工,應互相監督可根據定期的考核情況進行獎懲,對於造成較嚴重後果的,要追究其責任。 2、間接原因之二:教職工玩忽職守、責任心差。 有47%的事故與教工缺乏責任心有關,說明教工玩忽職守的現象比比皆是,安全意識工作責任心亟待加強。 分析:教職工在實施保教過程中,常出現一些事故。如擅離職守、體罰或變相體罰幼兒、違背幼兒教育規律,沒有合理安排和選擇教育內容和方法,戶外及園外活動安全措施保障不力而引發事故等。 對策: 提高工作責任心,是防止意外事故發生的重要前提。一方面,幼兒園應對教職工進行師德、幼兒生理、幼兒心理學等方面的培訓學習,使教職工增強對幼兒和幼教事業的熱愛,從而提高工作責任心,組織幼兒活動時做到人到、眼到、心到;另一方面,督促教師按科學合理的課表和作息時間表組織幼兒活動,並與檢查考核相結合。如果事故的發生與教工的責任心差有關,幼兒園應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2、 間接原因之三:幼兒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技能。 有17.6%的事故與幼兒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技能有關,說明對幼兒進行切實有效的安全教育和技能訓練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 分析:初生牛犢不怕虎」,由於缺乏生活經驗,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潛在的不安全因素認識不足,判斷能力差,又缺少自我保護技能。因此走失、溺水、打鬧受傷等事故時有發生 對策: 幼兒期是身心成長的奠基期,是教給幼兒安全知識和技能的理想時期,若能在幼兒期建立正確的態度,養成良好的習慣,就會避免許多安全事故的發生。家園合力,經常教育幼兒對可能存在的危險提高警覺,增強安全意識;教師要破除"少活動,少出事」的觀念,讓孩子通過實踐鍛煉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可將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技能的學習滲透到教學和日常活動中,通過
⑹ 請以案例說明幼兒教師的教師觀對自身的教育實踐有何影響
請以案例說明幼兒教師的教師觀對自身的教育實踐有何影響? 幼兒園的小朋友心裡比較脆弱,對於他們來說老師在課堂上要是沒有注意到他,他們會覺得老師不喜歡他,所以我們老師在課堂上要關注每一個孩子,不要讓他們幼小的心靈受到創傷。上周我給學前班上了一節英語語言課,開始我利用動物圖片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但在游戲環節中我用紗巾蒙住一名孩子的眼睛,讓他轉三圈,然後把圖片藏在一個小朋友的背後,讓蒙眼睛的小朋友出發圍著小朋友們走其他小朋友小聲的說出那個動物單詞伴隨著小朋友離單詞圖片越來越近他們的聲音也越來越大,當蒙眼睛小朋友走到單詞圖片跟前時其餘小朋友用最大的聲音告訴他到達目的地找到單詞圖片了,每一輪完了之後都有好多孩子叫著要玩,這樣走了幾輪後,有個叫周楠的小朋友說:「老師我可不可以坐到自己後面去,我不想玩了。」這個時候我發現她是生氣了,因為每次她都有叫我要玩,而我選擇了其他沒玩的小朋友繼續而忽視了他。我們老師不僅僅要關心愛護幼兒,更重要的是要關注每一個孩子,不能讓他們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以後我在工作中不僅僅會用愛心、耐心、責任心去關愛孩子們更會在生活中課堂中去關注每一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