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上面讓做家訪

上面讓做家訪

發布時間: 2021-03-25 06:44:55

1. 家訪的目的是什麼

家訪,是一種聯系家長獲取孩子在家學習情況的橋梁,也是實現家長與學校互動的重要途徑。老師上門家訪,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和重視。這對學生是一種激勵,對家長也是一個觸動。教師、家長、學生三者共處一室,促膝談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離。

家訪的對象通常瞄準班裡 「有情況」 學生的家庭,這些學生往往紀律、表現差,或出現了特殊的情況,需要班主任去聯絡家長,以求得問題得到家校合力的解決。

2. 老師要來家訪怎麼

老師來家訪其實並不可怕,做好以下幾點就可以輕松避免挨罵和尷尬,具體如下:

1、看習慣

老師來家訪,首先看孩子在家是什麼狀態。比如,是不是愛惜自己的東西,拿出的東西會不會歸回原位,與家人說話是不是態度良好等等。孩子的習慣是在平時積累養成的,家長並不能靠一時的突擊改變孩子的習慣。

2、看溝通

家訪的時候,老師通常和家長聊得比較多。其實這個時候,老師也會偷偷觀察,孩子在干什麼。不少家長有一個誤區,過分地鼓勵孩子要多發言,敢於表達,卻往往忽略了,傾聽也是一種能力。

3、看父母

家訪時,老師也會觀察父母的言行舉止以及對孩子教育問題的參與度,因為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很大。有一個家庭,老師去家訪的時候,媽媽不在,爸爸和爺爺、奶奶接待了老師。

老師問出的所有問題,幾乎都是奶奶答的,爸爸很多都說不知道,甚至還要打電話去問媽媽。這些小細節,都可以看出父母雙方,在家庭教育中的參與度高不高。

4、看房間

大多數孩子都有自己的房間或相對獨立的學習空間,老師家訪時也會到孩子房間看一下。比如看一下房間擺設,玩具、書本整理得如何,這些常態下孩子生活學習的環境,這個空間是否整潔有序,可以看出孩子的生活習慣,也折射出孩子的學習習慣。



(2)上面讓做家訪擴展閱讀:

老師家訪的注意事項:

1、提前帶孩子整理下自己的房間、書桌、玩具、課本等;將房屋打掃干凈,簡單准備一些茶水小食,穿著得體大方。還有在家最好不要穿著睡衣接待老師,顯得不夠莊重和禮貌。

2、和孩子一起把老師迎進門入座,給老師倒杯水。讓孩子在老師面前安靜坐下,表現得大方自然,禮貌地和老師對話,而不要東跑西跑只顧自己玩耍。孩子可以自我介紹,也可以積極回答老師的提問。

3. 老師來家訪我們家長應該怎麼做

家訪是每個家庭都會面臨的事情,但是很多家長都不知道該怎麼面對家訪,讓人覺得手足無措的。
方法/步驟

1,也有老師去看孩子們的書架上有什麼樣的書,比如房間整整齊齊,孩子們有沒有獨立的學習空間等。 這是為了了解孩子平時的特長和喜好。
2,看父母:老師最關心的是家庭關系,夫妻關系是否融洽,是否與老人同住,平時由誰接送等,老師最關心的是家長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誰更關心孩子,誰更關心孩子的教育。 監護人的職業,社會資源,時間自由等也可以作為選擇委員會成員時的參考。
3,看孩子:新生家庭訪問是班主任了解孩子的重要手段。 教師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看孩子:1。 個人情況。 包括性格類型,表現力,思考邏輯,生活習慣,身體協調性等(可能有老師讓孩子當場跳幾根繩子)。
2.在學習之前做好准備。 對於准幼小的生命,老師可能會讓孩子寫下自己的名字,檢查握筆的姿勢,筆順是否正確,並在現場進行指導。
家長一定要認真聽,接受分數。 這也是家長配合老師,加強家庭學校教育的好機會。
家長盡量不放過家庭訪問。 在老師的考察中,監護人參與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家長和孩子都在場,老師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情況。 因此,建議家長在約定的時間和孩子一起在家等老師。 為了不讓出差盡量不加班,也不讓老人一個人處理, 但是應該注意的是,在家庭訪問中的介紹,提問回答,監護人「向前沖」,不讓老年人代替。
注意自由裁量權。 老師問孩子的個人問題時,新入學,新入學的孩子的表達可能不清楚。 這時,來自監護人的信息變得非常重要。

4. 如何做好家訪以及在家訪中要注意些什麼

家訪是學校德育工作者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部分。教師與家長密切配合,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是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因此,班主任和教師要主動聯系家庭,共同研究對學生的教育,以取得家長的配合和支持。家訪如果運用得好,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許多老師都不能很好的利用這個教育手段把工作做好,近幾年來,我發現有這樣的情況:有些老師家訪時與家長交流了學生的一些情況,過後家長在學校或再見到這位老師,懇求老師以後別家訪了,因為每次家訪後,家長都受到孩子的責難,有的學生也給老師臭臉看,甚至在同學中罵老師,這樣的家訪,顯然失去了它應該有的意義和效果,我認為,一些教師在家訪上存在以下問題:1、有些老師平時不輕易家訪,只有學生犯錯之後才家訪,這樣家訪即「告狀」這種做法令學生不安,家長難堪。2、有些老師家訪時不講究方式方法,每每次家訪時,總是在家長面前數落學生的不足,把學生的缺點毫不保留的端出來,這令父母十分狼狽,他們往往一怒之下責罵孩子,甚至棍棒相加。3、有些老師抓住部分學生害怕家長的特點,學生稍有差錯,便用家訪來威脅學生,把家訪當作管理學生的唯一的「尚方寶劍」。這種做法很令學生反感。4、有些老師家訪時,不是與家長共同商討如何教育學生,而是把教育孩子的困難推給家長,從而推卸自己的責任,這一消極的做法,令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失去信心,使教育更加困難。家訪是提高教育效率的有效手段,它的目的是讓家長了解子女在學校的表現,從而爭取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把孩子教育好,教育一旦得到家長的支持,教育的效果就會明顯。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在這里談談應注意的問題。1、要勤家訪。家訪是班主任密切與學生家長的聯系,熟悉學生的一種最常用的方式,勤於家訪,善於家訪,是班主任帶好班、教育好學生的訣竅之一,接到一個新班級以後,就應該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學生的家庭進行家訪,老師經常性的進行家訪,把子女在學校的表現及時地告訴家長,讓老師和家長在學生出問題前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這樣使學生覺得老師不是上門「告狀」而是關心他的成長,對老師便有感激之情,學生就能聽老師和家長的教導。從而取得好的教育效果。2、家訪要及時。學生如出現不良現象或問題,就要及時家訪,與家長共同教育好學生,把不良現象消滅在萌芽狀態,不要等問題累積成堆後才匆忙去找家長解決,如我班有學生李XX個性要強好勝,重江湖義氣,有一次參加打架事件,我就在事發當晚進行家訪,向該生及其父母具體了解事件的起因,分析過程及後果,引導其思考,指出他在事件中所犯錯誤,幫助他提出改正錯誤的措施,自此以後,其有良好的表現。3、家訪時盡量避免直言學生存在的問題,從其閃光點談起。4、家訪要盡量讓學生在場。家長、教師、學生,在一種溫和平等輕松的氣氛中進行對話,使學生接受教育,這樣既可以增強師生之間的信任,消除不必要的顧慮,同時,可以相互聽取意見,提出改正意見,鼓勵其進步,保證意見的准確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實性。從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5、家訪要做好充分的准備,實事求是,應以誠相待,做到客觀、公正、全面,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有重點,並堅持以表揚、鼓勵為主,讓學生感到幸福降臨,而不是災難臨頭。以上是在家訪實踐中的做法和體會,在工作中我們要注意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做到因材施教,方法不能千篇一律,才能收到家訪的預期效果。

5. 請問怎樣進行家訪更有效

家訪,顧名思義,自然是教師到學生家中,就學生學習、社會、品德教育等進行訪談。它是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教師從事教學工作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家訪,從加強教育的實效性、有序性方面來說,無疑有利有實現家庭、學校在教時空上緊密銜接,有利於保證家庭、學校在教育方向上的協調一致,達到信息互通、交流互助、相互補充的教育功能。家訪很重要,但目前不少家訪卻走入了誤區。一、把「打電話」當家訪。電話作為一種便捷的通訊工具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庭。班主任利用電話經常與家長保持聯系,無疑能為班主任節約一些家訪時間,及時地與家長進行溝通。但打電話能夠完全代替家訪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打電話要受經濟條件的制約。且不說一些農村學生的家庭沒有電話,就算有電話,如果長時間的打電話必然會給經濟條件不是很好的家庭帶來一些經濟負擔,同時也給僅靠工資維持生活的班主任帶來困難。其次,打電話的內容要受限制。由於受經濟條件的制約,班主任或家長打電話的時間就不會太長,雙方交流的內容必定有限,因此就不利於全面的分析和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二、把「開家長會」當家訪。開家長會是班主任開展班級工作、加強學生管理的有效途徑。但開家長會往往會受到學校因素的制約,次數、規模甚至內容有時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開家長會不能代替家訪。具體表現在:(1)出席人員較為集中。由於全體家長或一部分家長同時參加,班主任講話的內容必然是面對全體,無法與一些「重點家長」單獨交流,根本不能體現家訪功能。(2)容易出現家長缺席。個別家長認為那麼多家長參加少一個無所謂,於是自己借故缺席。另有個別表現較差的學生怕開家長會,乾脆不告訴家長,也會導致個別家長的缺席。家訪的目的更是無法實現。(3)不利點明具體問題。家長會由於是集體會議,很少個別交流,因此對於「問題生」的具體問題缺乏交流,實現不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一目的。三、把「請家長」當家訪。請家長是班主任處理學生問題常用的一種方法。有些班主任動輒就讓學生回家請家長,殊不知這種方法如果應用過當,不僅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而且還會讓學生厭惡,家長反感,教育效果可想而知。與家訪相比,請家長明顯存在以下弊端:(1)成巨大壓力。班主任對家長的數落不僅讓學生自尊受損,而且也讓家長臉面無存,給家長、學生帶來無形壓力,對問題的解決無益。(2)會真假難辯。個別極端「問題生」為了逃避家長的責罵與體罰,便故意花錢僱人冒充家長,這樣的事件已屢見報端。(3)易誘發事端。一些班主任有時會讓學生自己回家請家長,殊不知這樣做很危險。由此導致的交通事故、離家出走乃至輕生自殺也並不鮮見。 四、把「發電子郵件」當家訪。隨著網路的迅速發展,家庭上網已不少見。許多學校為共享信息資源,網路教育進入校園。這為班主任利用網路開展班級工作,加強學生管理,溝通家庭教育提供了便利。一些班主任便利用電子郵件來與家長進行聯系,以期達到家訪的目的。可現實情況是:(1)范圍狹窄。上網家庭在城市並非普遍,在農村則更為少見,交流人數顯而有限。(2)真假難辨。家庭上網的學生容易篡改老師、父母的電子郵件,讓老師、父母真假難辨。(3)交流困難。雙方由於工作原因致使閱讀信件時間受限,再加上信箱中有來自各方面的電子郵件,也給班主任和家長交流帶來不便。由此可見,班主任的家訪也決不就是發發電子郵件。當然,班主任用打電話、叫家長、開家長會和發電子郵件等方式與家長進行溝通,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家訪也決不是可有可無的。班主任只有充分認識到家訪的重要意義,克服家訪中存在的誤區,把現代的理念和傳統的方法結合起來,才能為提高班級管理水平插上騰飛的翅膀,讓家訪這一傳統的方法煥發出現代的青春和活力。 為了使我們的家訪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效果,使家長能夠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的工作,我們在家訪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對家長要平等互信。家訪過程中要做到心平氣和、真誠懇切,要給家長一種可親可敬可信之感,贏得家長的尊重、理解和信賴,以增強家長主動合作意識。2、對學生要多鼓勵少批評。用發展的眼光看每一個學生的問題,進行有效的鼓勵和適當的批評,以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3、看問題要全面。談話內容要一分為二,抓住問題關鍵,做到曉之一理,取得學生信賴。綜上所述,我們所做的一切,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通過家訪,使老師、學生、家長之間營造一種和諧氛圍,使家長與我們走的更近,使我們的關系更加密切。讓家訪真正成為了解學生,溝通家庭和學校、老師的橋梁,使家訪工作取得實效。 城關中學 周雅麗

6. 教師如何進行家訪

一、家訪要有計劃
古人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意思是說,不論做什麼事情,如果事先有個打算,就會達到預期的目的,家訪也一樣,也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計劃,制定計劃要具體詳細,如本期家訪人數、次數、時間、目的、內容等,並按計劃行事。這樣做不僅能使家訪避免盲目性,而且也可防止想起來了,去訪一訪;忘了,就擱在一邊的現象發生(即所謂的家訪冷熱症);這樣做有利於家訪工作的持久性和穩定性。
二、家訪的形式和內容
家訪通常有三種基本形式:普訪、隨訪和定訪。
隨防,顧名思義就是隨時進行家訪。根據隨訪目的和時機的不同,可以有以下方式:
1 、串門式家訪。利用一些順便機會到學生家中走走,與家長做禮節性交談,順便了解一下學生的情況,有利於增加彼此間的感情。這種家訪方式自然,耗時少,省精力。
2 、祝賀式家訪。當學生取得進步或成績時。及時抓住時機,前往學生家中報喜,家長和學生都會受到鼓舞,感到高興。在這種友好氣氛中,借機指出學生的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議,成效會大不一樣。
4 、間接式家訪。當自己與家長之間產生某種誤解時,應及時讓其他教師去做間接家訪,當誤解消除後,再去進行正面家訪。
5 、探望式家訪。當學生染上某種疾病,不要忘了探望,並把希望帶給他們,激發學生與病魔作斗爭的勇氣,這樣還會感化家長更好地配合學校工作。
6、鼓勵式家訪。當學生犯了錯誤,有了認識並有了一點改正時進行家訪,目的是及時表揚,鼓足他的後勁。
適時地隨訪,極易於老師走入學生內心,觸動學生、家長對教師的真情,喚起他們對班級工作的參與熱情,從而達到促進班風建設穩步發展的目的。是教育工作中比較可行的方法,這種形式也得到了學生與家長的認可。
定訪,是教師與家長採用合同式的方法,定期聯系的一種家訪。它適用於重點教育對象。需要注意的是要合理安排它的使用時間:組班的初始階段不宜,待老師、學生、家長互相了解之後,方可再廣泛應用。如我校的幫扶結對工作中教師對自己結對的學生就有必要進行定訪。實踐證明:它的教育效果也是不錯的。
三、家訪要面向全體學生
家訪不應該僅僅局限於出了問題之後,也不要僅僅局限在學困生身上,家訪要面向全班學生。這里著重提出兩類學生。
其一是對各方面都表現不錯的好學生,有必要進行家訪。家訪中對好學生表揚、肯定,增強他們的信心,自不在話下,更為關鍵的是:通過家訪,與家長溝通感情,促使家長協助強化、鞏固學校教育的效果,使好學生不是安於現狀,而是在自己已有的基礎之上,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其二是對中等學生進行家訪更有必要。因為在班級里,中等學生是最易被班主任忽視的群體。雖然他們在班裡聽話,在學校里不搗亂,學習成績又不拖後腿,比較安全,但許多問題往往就出在這部分學生身上。中等生沒有優等生那樣自信和優越感:也不會像差等生那樣敢於放開自己:一般比較刻苦,但也正因如此,他們往往在心理上存在一些健康問題。班主任可以在家訪中對他們進行仔細的觀察與研究,找到對他們進行教育的突破口。從而有效地完成對學生的教育。
四、談話講究藝術,力求做到三忌三宜
家訪時的談話時最講究技巧方式的,談話是指通過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親切交談以進行說明的方法,是了解學生的重要方法,通過談話可以更有意識地、主動地探索學生的情況及其內心活動,談話要有目的、有準備、更要講究技巧。其一、宜多鼓勵,忌多批評。鼓勵是一種有效的談話方式,通過鼓勵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克服困難,增強學生奮發進取的信心,當然鼓勵也要適可而止,避免使學生產生驕傲自滿,沾沾自喜的情緒.同樣,批評對於有錯誤的同學也使應該的,更具有針對性,對於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則更應注意分寸,以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產生逆反心理,適得其反.這主要要求教育者應善於發掘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正確認識自身存在的問題,促使學生的健康發展。其二、宜全面忌片面,教育是雙向的,談話同樣也是雙向的活動,要注意彼此間的相互聯系。這要求談話時,雙方都要正視問題,特別是教育者不要單純職責學生的過錯,甚至借機告狀,推卸責任。對於談話的內容更應一分為二,抓住問題的關鍵,做到曉知以禮,方可使學生信服.對於學生家長,應聽取他們的意見,與他們達成共識,切忌各執一詞,互相指責。其三、宜多啟發,忌武斷妄下結論。談話就是要通過親切的交談,使雙方在和睦的氣氛中充分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為此教育者應該加以正確引導,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啟發他們說出心理話,對症下葯,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切實解決學生存在問題。
三、首次家訪要注意的事項
1、要選擇適當的時間,家訪要事先預約。現在學校設計的新生報名表上填的內容比較詳細,家家戶戶都有電話有手機,這也給家訪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家訪前,最好先電話預約,可避免跑空腿。因而家訪前需事先預約。才能收到了訪必見,見必果的良好效果。
3、家長談話要開誠布公、直率坦誠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雙方都是從關心學生的目的出發的,開誠布公、直率坦誠就成了雙方談話的語言特色。
4、首次家訪,是了解性家訪。這是一般性家訪,適用於多數學生家庭。內容包括:
①家長基本情況,包括學歷情況,職業情況等;
②家庭基本情況,包括居住條件,家庭成員構成,學生父母感情情況,家長對學生的要求等;
③學生的情況,諸如學習環境,學習時間,看電視時間,交往情況,家務勞動情況等。
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還要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長、生活自理能力。我們這是寄宿制學校,還要了解學生是否偏食、夜裡是否要叫起小便等等。新生家長還會問到許多具體的細節上的問題,如,夜裡,小孩踢被子著涼怎麼辦?我們要做好准備,進行耐心地解說,消除家長的顧慮。在以後與家長的交談問題時,也要做到不告狀、不誇大學生的缺點和錯誤。因為告狀的結果會激化學生與家長的矛盾,事後家長必要懲罰孩子,師生結怨;談成績時,不溢美、不誇張,不要空洞贊揚學生的優點,要言之有物,具體到事。
5、首次家訪,還有一個任務,是要向家長和學生介紹自己。讓家長與學生了解老師。了解老師的
6 、要把握時間,不要冗長拖沓。在摸清情況,弄清問題以後,班主任要果斷地結束談話,適時告辭。不要講得忘了時間,忘了場合,既耽誤別人休息,又浪費自己的時間。
總之,家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7. 老師家訪讓做題咋弄

老師家訪讓做題的話,可以選擇上廁所或其他方式被

8. 關於教師家訪的做法 教師怎樣做家訪

關於教師家訪的做法 教師怎樣做家訪?做好家訪還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要有備而訪。班主任家訪前要確定家訪的目標,討論的問題,同時要對被家訪學生在校的表現,各科學習情況,興趣愛好,優點,缺點等都了如指掌.這樣即可以在家訪時信手拈來,提高家訪的時效,又可以讓家長感到老師很關心學生,從而拉進家長與教師間的距離,便於更深入的交談.
2、要提前預約。家訪前,必須與學生家長提前約定好家訪的時間.現在許多家長都忙於工作,常常不在家,如盲目家訪,不僅會白白浪費時間和精力,也會大大影響教師自己的情緒.事先約好時間,也有利於學生家長安排好家庭事務,防止尷尬的場面出現.
3、要選擇時間。家訪時最好選擇在放學後,雙休日,這樣學生也可以在場,不僅能聆聽到老師與家長談話的內容,又能讓學生當著家長與老師的面說說心裡話,從而增強家訪效果.家訪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延誤家長的工作.
4、要注意觀察。教師進學生家裡前,要注意觀察學生家庭周圍的社會環境;進學生家裡後,通過觀察學生與父母的交談,家庭的環境布置等,以此來了解社會環境與家庭環境對學生的影響因素.
5、態度要謙和。教師和家長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師與家長不是敵人,共同的目標都是為了教育好孩子,所以我們要相信大多數家長是通情達理的,要主動地與家長溝通。
6、要講究技巧。班主任在向家長反映學生在校情況時要掌握分寸.對於表現好的學生既要肯定優點又要指出不足,要求家長不要放鬆要求;對於某些方面較差的學生,不要一味指其缺點,要善於發現閃光點.
7、改變觀念,「家訪」不是向家長告狀。傳統的教育方法,使「家訪」這個詞等同於「做壞事」、「沒事不家訪」、「家訪沒好事」。
8、改變「家訪」的方式,家訪不應是主角缺席的「審判」。很多「家訪」的場合,老師或家長會讓學生暫避,這樣的做法往往會讓學生產生猜疑情緒,對家訪產生懷疑,容易產生誤會。

9. 如何能不讓老闆做入職家訪

老闆腦子進水了,又不是小學生家訪什麼,我們行業有個老闆,名聲很差,經常拖欠工資,聽說以前還是黑社會的,他就喜歡家訪,所以我建議你小心點,有的事情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的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