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楊養成家訪

楊養成家訪

發布時間: 2021-03-25 23:54:07

家訪的目的是什麼

家訪,是一種聯系家長獲取孩子在家學習情況的橋梁,也是實現家長與學校互動的重要途徑。老師上門家訪,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和重視。這對學生是一種激勵,對家長也是一個觸動。教師、家長、學生三者共處一室,促膝談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離。

家訪的對象通常瞄準班裡 「有情況」 學生的家庭,這些學生往往紀律、表現差,或出現了特殊的情況,需要班主任去聯絡家長,以求得問題得到家校合力的解決。

⑵ 援藏16個月來,楊玲進行了101次家訪,她為什麼要家訪

一、援藏16個月來,楊玲進行101次家訪目的

楊玲是一名音樂老師,她放棄了城裡優越教學環境到西藏林芝市八一中學執教,很多人說楊玲是自討苦吃,去了這么偏遠地方。

楊玲進行101次家訪,目的就是方便和學生家長交流,不打擾家長工作。她家訪目的就是了解每一名學生情況,方便和家長溝通。這些孩子家長平時忙於生計,在工作日里沒有時間和楊老師溝通,有一個孩子父母平時是買菜,根本沒有時間和老師溝通,楊老師走進他們家庭,她把方便留給家長,困難留給了自己,由於這個地區天氣寒冷,楊老師經常被凍得手紅腫,但是她依然進行著家訪,因為她心中有學生,為了學生提高成績,她認為自己苦點累點也沒有關系。

二、每次家訪楊玲老師都做好充分准備

為了做好家訪工作,楊玲老師都事先和家長聯系,然後隨身帶著一個筆記本,將家庭情況和家長要求,都認真記在筆記本上。

腳下是泥土,心中有愛,楊玲老師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教師深刻內涵。

⑶ 家訪效果怎麼

1、「家訪」很受學生和家人的歡迎,全家都感到十分意外和興奮,真有點「受寵若驚」的感覺。我們萬萬沒有想到老師對學生是如此牽掛和關心,而且還寄予這么高的厚望,不管怎麼樣總有一種欣慰的感覺。

特別是我自己工作原因,平時不夠關心孩子,更是讓我覺得溫暖,倍感興奮。原來我的孩子也並不是一個被」遺忘的角落」,女兒在教師的心中也絕不是可有可無的,教師還是注視和關心著自己的女兒。王老師家訪精神飽滿,資料准備充足,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為幼兒教師那份強烈的責任心。

2、老師家訪拉近了家長與老師,家長與孩子,孩子與老師之間心靈的距離。心靈的距離有時等同於腳下的距離,家訪就是老師與我們家庭的零距離接觸。

老師在家裡坐一坐,聊一聊,一句噓寒問暖的話語,一個流露關切的眼神,勝過許多天若口婆心的勸說、教育。老師家訪是學校和家庭兩個教育主體的對話和交流,匯成一股淙淙的小溪,流進孩子的心田,必然會激孩子心靈的浪花,達到「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效果。

3、通過與教師溝通,我們明白首先要一個構建和睦溫馨的家庭環境,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其次多一些時間、多一些精力與孩子交流,讓孩子知道父母對他學習的重視,體會到父母的用心良苦;再次是在「吃苦」教育上下功夫,多讓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對孩子的要求也不有求必應,讓她嘗嘗「被拒絕」的滋味兒,讓她慢慢學會堅強、自主和獨立。教師鼓勵、表揚的話語增強了我們家長、孩子的信心,作為家長,我們應該主動地轉變教育觀念,理解了老師苦心,領悟教育方法。



4、增強了家長的責任心並幫助他們科學教育孩子。教師借家訪廣泛宣傳,大力倡導家長參與教育,提高家長對教育的認識程度,明確自己在家庭就是一位最貼近的老師。家訪增加了教師與家長進行雙向溝通、交流思想感情的機會,也增進相互了解,取得相互支持,形成教育共識。

實現教育學生方面的協調統一,促進學生更加健康地成長。另外教師和家長溝通時還會發現教育過程中已經出現而未覺察到的問題,這樣就能夠採取相應措施而不至於錯失教育良機。

5、促進了班級建設和管理。家訪過程中的交流進一步培養了師生間的感情,學生感受到教師高度的責任心和真誠的愛心,促使他們有意識地克服缺點,服從管理,發揮他們最大的主觀能動性,更加積極地參與學校及班級組織的各種活動和學習,這對班級的和諧文明發展極為有利。

⑷ 老師要來家訪應該和老師說什麼

學正小學一位班主任劉老師,已經開始對全班37名學生進行家訪。每天下午,劉老師會去約好的家庭家訪,一天走三四戶,到晚上9點半結束。

「我去家訪時,這位媽媽也剛進家門。她對我說,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可以請爺爺奶奶帶,她一周回來看望一次;上小學了,就要自己多花些時間陪,多給孩子灌輸正確的思想,培養好的習慣。」李老師說。

家訪對於老師了解一個學生的情況是有好處的,但是卻不能改變一個學生的環境。

⑸ 老師要來家訪怎麼辦

老師來家訪其實並不可怕,做好以下幾點就可以輕松避免挨罵和尷尬,具體如下:

1、看習慣

老師來家訪,首先看孩子在家是什麼狀態。比如,是不是愛惜自己的東西,拿出的東西會不會歸回原位,與家人說話是不是態度良好等等。孩子的習慣是在平時積累養成的,家長並不能靠一時的突擊改變孩子的習慣。

2、看溝通

家訪的時候,老師通常和家長聊得比較多。其實這個時候,老師也會偷偷觀察,孩子在干什麼。不少家長有一個誤區,過分地鼓勵孩子要多發言,敢於表達,卻往往忽略了,傾聽也是一種能力。

3、看父母

家訪時,老師也會觀察父母的言行舉止以及對孩子教育問題的參與度,因為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很大。有一個家庭,老師去家訪的時候,媽媽不在,爸爸和爺爺、奶奶接待了老師。

老師問出的所有問題,幾乎都是奶奶答的,爸爸很多都說不知道,甚至還要打電話去問媽媽。這些小細節,都可以看出父母雙方,在家庭教育中的參與度高不高。

4、看房間

大多數孩子都有自己的房間或相對獨立的學習空間,老師家訪時也會到孩子房間看一下。比如看一下房間擺設,玩具、書本整理得如何,這些常態下孩子生活學習的環境,這個空間是否整潔有序,可以看出孩子的生活習慣,也折射出孩子的學習習慣。



(5)楊養成家訪擴展閱讀:

老師家訪的注意事項:

1、提前帶孩子整理下自己的房間、書桌、玩具、課本等;將房屋打掃干凈,簡單准備一些茶水小食,穿著得體大方。還有在家最好不要穿著睡衣接待老師,顯得不夠莊重和禮貌。

2、和孩子一起把老師迎進門入座,給老師倒杯水。讓孩子在老師面前安靜坐下,表現得大方自然,禮貌地和老師對話,而不要東跑西跑只顧自己玩耍。孩子可以自我介紹,也可以積極回答老師的提問。

⑹ 班主任如何進行家訪

一、家訪要營造民主、和諧的家訪氛圍。 班主任要捨得感情投資,在日常生活中要以平等的身份出現在學生的面前,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和他們交朋友,幫助他們排憂解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感受到老師的愛是源源不斷的,才會把心裡話說出來,為家訪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教師要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爭取給每位學生送去關愛與溫暖,讓每位學生樂意接受家訪,甚至歡迎家訪。 二、家訪要選擇適當的時間和地點。 人人都有心理障礙期,也有情緒化或心情不佳的時候,那麼此時不是與他交流的適當時間。班主任不能以「自我」為中心,隨意安排家訪時間,應考慮到家長的客觀實際。家訪前就應間接地向學生了解其家中情況,以便決定是否適合家訪。家訪最好是在家長的休息時間內,並且一定要通過學生事先約好家訪的時間,不搞突然襲擊。這樣家長會認為教師是真誠的,從而主動、認真的虛心聽取老師的意見,認真教育好孩子。 另外,家訪時,切忌到家長的單位造訪,或在公共場合下向其家長講其子女的缺點。否則,家長會表現出極不合作的態度,令老師無台階可下,彼此弄僵關系,問題就難解決了。試想,誰希望自己在眾目睽睽之下被人教訓呢?所以,家訪時要講究時間和地點的藝術。 三、家訪要注意講究語言藝術 現代教育觀告訴我們,一切教育應以人為本,即以學生發展為根本。家訪作為一種教育手段,應當有利於學生的身心發展。因此,教師在家訪時要出言謹慎,原則上是實事求是,以表揚為主,關愛為本。交流中要多講學生的閃光點,多講增強學生信心、激發學生上進的話。切不要告狀式地貶低學生,甚至責罵學生,使他們的自尊心、進取心受到傷害。對學生的弱點、缺點要盡量委婉,客觀地指出來,讓學生有改正錯誤、發揮優點的餘地。一年級新生入學不久,我發現班上一名叫高雲的學生上課不守紀律,作業經常不做。經過一段時間觀察,我覺得他腦瓜機敏,別人答不出的問題,他卻能一語道破。而且,他動手能力強,繪畫頗有才氣。「孺子可教」,他的問題主要是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此,我安排了一次家訪。當晚,我拿著他的圖畫本上了門。談話一開始,我就充分肯定了高雲的優點,並拿出他的作品給家長看。家長雖然嘴上謙虛著,但看得出很開心,尤其是媽媽,眼角眉梢都透著喜氣。談話的氣氛融洽了,我順勢提出塑造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家長痛快地表示,一定配合教師,督促孩子完成每天的作業。後來,高雲很快糾正了自己的缺點。期末考試時,他的成績名列前茅。可見,家訪時講究語言藝術,可以使班主任拉近同家長的距離,贏得家長的依賴和配合,為孩子的成長提供不竭的動力。 四、家訪時班主任要學會傾聽。 多數班主任在約見家長時,說很多,聽得少,只顧自己痛快,啪啪啪一通數落。情緒發泄完了,自己累了,家長的耳朵也塞滿了。這樣的談話,其效果可想而知。班主任家訪要講究一個「誠」字。教師一旦來到學生的家裡,應該立即轉換角色,不要把自己在學校里學生面前的威嚴帶到學生家裡來。換個方式,班主任作個聽眾,結果又如何呢?徐平平是六年級的一名男生。他成績優秀,品質良好,一直在班級擔任學習委員。一段時間以來他變得鬱郁寡歡,上課老走神。我首先找他本人談話,了解到其父近來迷戀麻將,為此父母經常吵架。我得知此情,覺得有必要跟其家長談談。家訪時我向平平爸爸簡單介紹了徐平平近來的反常表現,然後以詢問的眼光等等他的回答。他是一個坦誠的人,承認自己賭博及夫妻不睦的情形,並表示今後決不染指麻將。後來平平上課專心了,並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初中。傾聽不僅可以營造平等的談話氣氛,也便於我們從中捕捉信息。可見家訪有時多說不如少說,甚至做個聽眾也不錯。 五、家訪要引起家長對教育子女的重視。 現代社會競爭激勵,有的家長往往一心撲在工作上而忽略對子女的教育。他們總是這樣認為:孩子在學校讀書,有教師看管呢。更何況,我們不去掙錢,又哪來孩子的學費和生活費呢?他們往往用這些借口推卸育子女的責任。有一年,我班上有一個叫於朋的男生,他上課無心聽講,又不交作業,常缺課上游戲廳。去家訪時才了解到:他的父母到異地做生意,他由奶奶來看管。我找到他父親說:「你們辛辛苦苦賺錢是為了孩子,但現在不管孩子,將來孩子壞習慣養成了,那時有了錢又有什麼用呢?」後來那家長回到本地工作,以便管教兒女。家長的合作使那學生懸崖勒馬,改邪歸正。 總之,家訪是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補充,成功的家訪有利於促進教師因材施教,有利於家庭教育優化,有利於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班主任要掌握家訪藝術,充分發揮家訪功能,力求學校、社會、家庭相結合,共同把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