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師德是什麼
愛與責任是相通的,一個人有了愛才會有責任。就想譚千秋老師,正因為他心裡充滿了對學生的愛,才能在生死攸關的時候用身體護住學生,他知道保護學生是自己神聖的職責。
『貳』 師德與師愛的理解
師德的意思是,老師的品德,師愛的意思是,老師的關愛
『叄』 什麼叫師德
教師的師德要在愛中體現。教師對學生的是一種特殊的情感,是一種無私的愛。教師要具有無私的愛,必須高度重視個人修養,端正教學思想,更新知識結構,以高尚的人格、淵博的常識、博大無私的愛去感染學生,成為學生心中的楷模。教師的師德要在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中體現。一個人在校學習的時間和記憶力是有限的,教師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識都教給學生,所以教學的立足點應由「知識灌輸」轉向「能力培養」,逐步使學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由學會知識到會學知識,主動地把學到的知識化成能力和素質。
教師的師德要在身教中體現。教師榜樣像一面旗幟,樹立在學生面前。教師要對學生一生負責,必須正視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則,才能為人師表。教師要求學生做的,自己必須率先垂範,才能使學生感到可敬、可佩,形成制約力
師德,不是長篇大論的大道理。它是教師生涯中的一點一滴,折射出每個教師人性的光輝,讓滿天下的桃李如沐春風。
『肆』 師德是什麼
師德,是教師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概括其內涵。
師愛為魂。「師愛」是教師對學生無私的愛,它是師德的核心,即「師魂」。從愛學生的角度講,就是教師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在很大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然而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就更加困難。據報載:去年的全國勞模、北師大林崇德教授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愛,從本質上說是一種只講付出不求回報、無私的、沒有血緣關系的愛,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極其神聖純真的。這種聖潔的愛是教師培桃育李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真情友誼,就會「親其師、敬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書育人就實現了其根本功能。因此,師愛是魂。
學高為師。教師對某一學科知識豐富、業務精通、治學嚴謹、注重創新,這也是師德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具備堅實的基礎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和較高的學術水平,能使學生產生一種信賴感,進而轉化為一種很強的人格力量,去激勵、鞭策學生。
我從報紙上和電視里看到,復旦大學研究生院的四千名研究生,從全校457名教授中選出自己心目中的「十大傑出教授」。榮獲該校榮譽稱號的陸穀子、蘇步青教授等十人,個個都是在專業領域里造詣深厚,無一不是師德高尚和教風嚴謹的頂尖楷模。
教師還應該有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與文字表達能力,尤其是板書設計和粉筆板書水準。俗話說「善教者善言」,就是這個道理。
身正為范。教師以德為本,身正為范。教學質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影響力的大小,而教師的影響力主要由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識因素和情感因素組成。身教重於言教,因為教師職業的示範性極其重要,所以要求自己必須時時、處處用模範的言行去影響學生、教育學生。(編輯:胡曼筠)
『伍』 師德是什麼含義
師德的含義尊敬的評委,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師德的含義」。
在座的各位都是教師,如果要問大家「什麼是師德?」相信絕大多數都能夠輕而易舉地回答:「師德就是教師這一職業所應遵從的職業道德規范。」是的,我認為,身為光榮的人民教師,我們對師德的理解決不能像一般人那樣概念化。概念化的理解是膚淺的,只需要短短幾分鍾的時間。而深刻地理解師德的內涵,恐怕要用幾年、十幾年乃至我們畢生的精力。只有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師德的內涵,我們才能自覺自願地遵守它、堅定不移地實踐它、旗幟鮮明地弘揚它!
我對教師這一職業的喜愛源自於父親的影響,我的父親是一名有40多年教齡的退休教師。1970年,懷著「我是黨的一塊磚,東南西北任黨搬」的樸素信念,父親從繁華的都市來到了桂北的一個山區縣,並且一待就是30多年。無論在他工作過的哪一座城市,父親始終扮演著一名人民教師的角色——從職業高中、技工學校、中專及至廣播電視大學,數十年的粉筆生涯染白了原本烏黑的雙鬢,他卻初衷不改,多次放棄改行升遷的機會,依然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執鞭講台。從父親教過的數以千計的學生眼中,我從小就感受到了教師這個職業應得的崇敬。
記得是兩件在父親看來再尋常不過的小事,讓我初步懂得了師德的含義。
第一件事發生在我五、六歲的時候,當時父親還是一名普通的中專教師。因為感染上黃疸型肝炎,我和哥哥同時住進了一所部隊醫院,醫院離我家大概有十多二十公里的距離。母親當時正懷著妹妹。一下子,一家四口人就有三個需要照顧,父親只能在緊張的工作之餘,忙著兩頭奔波。一天,同病房孩子的父母送來了一大包好吃的,看著那個孩子興高采烈的樣子,我只能躲在被子里咽口水,就盼著父親趕快來看我。可左等右等,等到我睡著了,也沒見到父親的蹤影。第二天晚上,一看到父親,我就委屈地哭了——「爸爸,你昨天為什麼不來看我?」「兒子,有幾個大哥哥成績不好,昨天安排補課,爸爸實在來不了。」「那我都生病了,他們又沒有生病。」「孩子,你的病過一陣就會好的,再說還有那麼多醫生護士照顧你。大哥哥學習不好可是一輩子的事情,不讓他們掉隊,這是我的責任!」
今天復述起兒時的故事,與原話多少會有些出入。但是,父親當時所說的話,意思確實如此。我懵懵懂懂地明白了:作為父親,照顧我是他的責任;作為教師,對學生的前途負責也是他的責任。
第二件事發生在我上小學的時候。那時父親已經擔任了分管教學的副校長。一天,一名考生家長為孩子入學的事情前來拜訪。這位家長告辭的時候,彷彿不經意地把一包開過口的香煙留在了凳子上。父親送客回來,開始還以為是這位家長粗心大意,定睛一看,才發現煙盒裡裝的竟然是一張張捲成一卷的「大團結」!父親趕忙騎上單車去追趕這位家長。由於對這位家長並不熟悉,父親費盡周折才把錢退回去。父親一回到家,我就問:「爸爸,錢退了嗎?」父親摸著我的頭,說:「兒子,這錢怎麼能不退呢?爸爸是一名老師,如果收了學生家長的錢,還有什麼臉來教育學生啊!」
雖然當時我並不完全明白父親的話,但十幾年過後,當自己也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的時候,卻彷彿一下子全都明白了,而且至今難忘。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立人先立德,育人先正己。這是父親用言傳身教為我上的一堂生動而深刻的師德教育課。
上了高中,英語課本中有一篇課本,題目叫做「一位教師的寫照」。故事的主人翁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老教師。對所教過的每一名學生,他不僅毫無遺漏地保留著一份家庭作業,而且清楚地記得學生的姓名、家庭狀況。直到從教整整60年的時候,這位80高齡的老教師才不得不離開心愛的講台。他說:「要不是因為疾病的緣故,我不會放棄教書,因為我全部的靈魂已經留在了教室里,留在了孩子們中間。」
當讀到這一段的時候,我被深深地感動了。我覺得,這種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與熱愛,就是對師德最好的詮釋。
大學畢業的時候,面對從醫、從政還是留校任教的選擇,我最終走上了父親所走過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師德成為我修正自己、完善自己的坐標,我開始了對師德的自覺實踐,並在實踐中不斷深化了對師德的理解。
師德是什麼?——師德就是敬業愛崗、默默耕耘,以實際行動為祖國的教育事業添磚加瓦。作為一名「雙肩挑」的教師,我比普通老師承擔著更為繁重的任務。多少個不眠之夜,校園里早已一片沉寂,我卻仍在辦公室加班加點。多少個節假日,別人合家團聚其樂融融,我卻忙著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再苦再累,我都毫無怨言,力爭做好每一項工作、上好每一堂課。因為我清楚地知道,這就是教師的職責,這才是一名教師應有的形象。
師德是什麼?——師德就是甘為人梯、無私奉獻,把自己的知識和本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多年來,在完成教學任務之餘,我還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先後犧牲休息時間為學生上演講、辯論、寫作、書法等各種講座數百講,熱情指導學生參加科技文化競賽,在自治區、南寧市大學生演講、辯論、徵文、知識競賽等活動中獲得了多項大獎,為學校贏得了榮譽。
師德是什麼?——師德就是關心學生、愛護學生,把希望的種子播入學生的心靈,使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多年來,我曾經教育幫助過多名掉隊的學生迎頭趕上,使多名遭受挫折、一蹶不振的學生重拾信心。他們當中,有的成為了業務骨幹,有的走上了管理崗位,更多的正在事業的征程上揚帆起錨。一名我曾幫助過的學生在給我的來信中寫道:「老師,我衷心地感謝您,因為您不僅給了我白菜,更給了我種子。」
時至今日,感受著學生與日俱增的尊敬與喜愛,收獲著學生健康成長帶來的欣喜與快慰,我終於明白了——師德不是一個空泛的概念,它體現在教書育人、言傳身教的職責中;它凝聚在對學生始終如一、無微不至的關愛里;它升華在對教育事業無比忠誠、為教育事業無私奉獻、不為名所動、不為利所誘的堅貞操守上。
這就是師德的真正含義;這就是你、我、他、她——我們大家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追求!
『陸』 師德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讀了《教師成長密碼》這本書,感觸最深的是「 」這個話題, 譚長清老師的「做個心中有道的教師」談到「教師只有注重自身道上的修養,才能真正做到德高為師!才能給予學生真正意義上的人性化的關懷我想,這便是我們所要追求的師德的最高境界吧」, 李友焱老師的「做養馬的伯樂」談到作為一名好的教師,最高的標准就是當好一名養馬的伯樂確實不容易首先,教師要真正摒棄唯成績至上的評判標准,擺脫學校社會家長甚至教育主管部門以學生成績衡量學校好壞教師水平高低的評價標准,擺脫虛名實利的誘惑其次,養好馬也要善相馬,知道每匹馬的脾氣個性愛好和特長,用發展的眼光有針對性地喂養,也就是針對不同的學生,用不同的標准,充分挖掘學生的個性特長,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得到尊重,幫助他們看到自己的發展方向不要讓那些成績不好的學生成為好學生的陪讀者在這里相馬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養馬,而不僅僅是挑出千里馬再次,養馬重在養,即培養看到學生有某方面的潛力,引導其向這個方向茁壯成長 。」趙桂海老師說:最樸素的,也是最高尚的。 老師說:謹言慎行。不做 給人脆弱的心靈帶來創傷的言語和行為。我想師德的最高境界 是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去愛, 師愛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靈魂, 即「師魂」, 是師德的核心。它自覺而理智、純潔而全面、普遍而持久, 是一種無私、高尚、偉大的愛。 陶行知的 「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 蘇霍姆林斯基的 「 把整個心獻給孩子 」 以及四川地震中用身軀和生命保護和換來學生生命的老師們,他們所體現的就是這種 無私奉獻、獻身教育的師德境界 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 學生在老師的眼中就是孩子。既然是孩子,我們就得用我們的愛來教育他們。我們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什麼,上課、批改作業?不是,那隻是我們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我們主要的工作是把我們的愛給學生,並且,要把我們的愛給每一個學生,不要有所遺漏,因為,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原來每個孩子都是那麼可愛。你愛自己的孩子總是身不由己,你關心自己的學生也總是身不由己,用心做教育,就要豎立一顆恆心。你會放棄愛自己的孩子嗎?不會!那教育也一樣。教育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一個周期性較長的工作,也許作為我們來說,體會到的只是重復:上課、作業、輔導……,然而,正是在這單調的重復中,學生卻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變化:年齡在漸漸長大,知識在逐步增多,思想越來越成熟,與人交往的能力越來越強……,我們看著這點滴的變化欣喜無比,這就是愛,不由自主的愛。
『柒』 以"愛","師德"為話題寫一篇議論文
師德古來有之,不同時代對師德有不同的要求,現代師德是對古代師德的繼承與發展,知識經濟時代對師德賦予了新的內涵。下面就什麼是師德(What),師德的現狀(Situation)和如何建設好師德(How)展開論述。
一、什麼是師德(What)
師德即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指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所須遵守的道德規范,也是調節教師活動及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等各方面關系的行為准則。《中華人民教師法》第三條對師德作了如下闡述:「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教師應當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同時,原國家教委、全國教育工會在《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對師德也作了規定:(1)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學習和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熱愛教育事業,發揚奉獻精神。(2)執行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盡職盡責,教書育人。(3)不斷提高科學文化和教育理論水平,鑽研業務,精益求精,實事求是,勇於探索。(4)面向全體學生,熱愛、尊重、了解和嚴格要求學生,循循善誘,誨人不倦,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5)熱愛學校,關系集體,謙虛謹慎,團結協作,作風正派。(6)衣著整潔大方,舉止端莊,語言文明,禮貌待人,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可見,教師要具備師德這一基本素質,不但要要忠誠於教育事業,對教育盡心竭力,處理好事業需要與個人利益的關系。還要關心愛護學生,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見物不見人,只知教書,對學生漠不關心,不是合格的教師。此外,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說過:「教育若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溏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溏;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師德應該在愛中體現。
因而,教師要承擔起「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神聖職責,在學生面前,應樹立一面行為的旗幟,對自身的道德、人格應有更高的要求。要對學生一生負責,須正視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則,才能為人師表,作道德的表率。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個方面,要嚴格要求,做出表率。在教育工作中,對學生的要求,應該也是對自己的;教師要求學生做的,自己必須率先垂範,才能使學生感到可敬、可佩,形成制約力。
二、師德的現狀(Situation)
在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過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正逐步完善,師德建設及教師思想的現狀從總的情況來看是比較好的,廣大教師,大部分忠誠黨的教育事業,長年累月默默無聞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教書育人,無私奉獻。他們的風范贏得了廣大學生、家長乃至社會的廣泛贊譽。但是,我們也清楚地看到,在教師群體中,也滋生和存在著一些不可迴避、不容忽視的新情況、新問題,這些自覺、不自覺的不良行為,在社會上造成了較為嚴重的不良影響。
1.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學生遲到,教師不讓其進教室;違反課堂紀律,罵學生或罰站、轟出教室。
2.歧視排斥後進生:對暫時後進生缺乏愛心、耐心,不尊重後進學生的人格和平等受教育權,諷刺、侮辱、漫罵後進生,甚至用學生的缺陷貶損學生,使學生無地自容。
3.不尊重學生家長:一些教師不主動與學生家長溝通聯系,很少進行正常的家訪;部分教師對學生家長提出的合理化建議不予理睬;少數教師把自己凌架於家長之上,學生一旦犯錯誤,便叫家長到校,當眾批評、訓斥、指責學生及家長,導致部分後進學生家長只好將孩子轉學或乾脆不上學。
4.言行舉止不文明:少數教師凡事講條件,或是整日說些消極、貶損別人的話,挑撥同事關系,擾亂學校正常工作;在校外則更是肆無忌憚,言行舉止極不文明。
以上種種不良師德表現,雖然發生在少數教師身上,但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人民教師的聲譽和為人師表的形象,危害和阻礙了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三、如何建設好師德(How)
師德是教師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的行為准則,是教師素質的靈魂。它貫穿於教師教學過程和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重要的作用。針對以上師德建設的現狀,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解決:
1.強化疏導,努力營造積極向上的人際環境
「疏」和「導」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在疏通中引導,在引導中疏通。「疏」是為了正確地「導」,「導」則是疏通的目的,堅持疏導方針,就是要在師德建設中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恆、生動活潑」,增強教育管理者的感染力、說服力、號召力、持久力和吸引力。
2.加強學習,提高教師的理論修養和思想覺悟
由於教師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所以不僅要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還必須有真才實學。要具備真才實學,教師就得不斷地勤奮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業務素養。教師只有具備較高的業務水平,才能向學生傳授真理,激發學生求知慾望、開發學生的智力和能力。說到底,願不願學習、鑽研,有沒有進取精神,是教師職業道德面貌的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正如葉聖陶先生說的那樣:「教師對自己從事的教學工作抱什麼態度,對掌握業務專門知識抱什麼態度,這也是師德問題。」
3.強化管理,努力提高教師的行為素質
加強師德建設還需要強化管理,建立師德激勵機制。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明確和規范教師的基本行為准則,努力形成既有寬松和諧的人際環境,又有嚴格有序的校規校紀的局面,堅持人本管理與依法治校的有機結合。
4.教師要團結協作,互相學習
這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之一。葉聖陶先生指出,即使是一個偉大的天才,離開集體也是微不足道、無所作為的。教師,只有置身於集體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聰明才智。既然對廣大教師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成了發展教育事業的緊迫問題。那麼,怎樣對教師進行職業德教育呢?我們認為可以從這樣一些方面進行。
『捌』 師德的定義
師德:中華民族是最重視師德的民族。教師道德是一種職業道德。教師的職業道版德,簡稱「權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教師道德是一種職業道德。教師的職業道德,簡稱「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師德,是教師應有的道德和行為規范,是全社會道德體系的組成部分,是青少年學生道德修養的楷模之一。從實踐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淵博學識和人格魅力的教師,會對其學生產生一輩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