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重拾師生之道

重拾師生之道

發布時間: 2021-03-28 19:01:59

師生之間的故事

殘疾教師一家為學生無私奉獻 18年獨撐小學
殘疾教師 18年獨撐一小學

故事導讀

這里偏遠、貧窮,沒有老師願意到這所村小來教書。

他是一名代課老師,還是一個殘疾人。為了讓學校存在,為了山裡的孩子有書讀,18年來,他多次拒絕別人介紹的高收入工作。除進城動手術,他一天也沒離開過他心愛的學校。

他拖著殘疾的腿背學生過河一萬餘人次,從十多公里山路外的中心校幫學生背課本,共計上萬斤;為幫貧困生墊學費,他曾5年沒領過一分錢工資;校舍改危,他讓學生在自己家裡上課9個月;為了山裡的孩子,他讓想上大學的女兒選擇了中師。為了支持他,妻子幫他無償代課一年,年邁的父母仍在家辛勤操勞,毫無怨言。

這位土家族代課老師在圖什麼?他只說:「這兒有50多名學齡兒童,村小不能停,也不能撤!」

兩幅畫像

落花生

「我們這兒窮,娃娃讀書不容易,不能再因為這些原因停課。」

29日上午,彭水縣諸佛鄉小里村,冉龍朋正在自己家的堂屋給學生上課。

狹小的屋裡擠著11張破敗不堪的課桌,一塊黑色的木板擱在牆上算是黑板。他們是四年級的22名學生。

冉老師正在講課文《落花生》。瘦削的他聲音不怎麼大,但在這偏遠、沉寂的大山裡,顯得特別響:「這篇課文實際上是在以物喻人,教育我們要像花生那樣做有用的人,默默無聞,無私奉獻……」

諸佛鄉是彭水縣最窮、最偏的鄉鎮之一,群山環抱,整個場鎮上看不到一幢像樣的房子,街道沒有硬化,至今沒通公共汽車,沒通光纖閉路,手機信號在這里時斷時續。而小里村距場鎮有十多公里山路,小里村小就在尖峰嶺深處的參天古樹中,美麗的諸佛江流經學校附近,緩緩注入烏江。

去年9月起,由於小里村小危房改造,4個班的50多名孩子只能選擇到中心校暫讀,但中心校離村子要走十多公里山路,山上隨時有野豬出沒,當時就有幾名學生家長提出「不讀了」。聽了這話,冉老師很著急,想了想,他決定把學生接到他家裡上課。

就這樣,50多名學生每天就在冉老師的家裡上課。冉老師將堂屋作為教室。這一上,就是9個月。

冉老師說:「我們這兒窮,娃娃讀書不容易,不能再因為這些原因停課。」

放學了,冉老師興奮地告訴孩子們:「六一後我們就要搬到新教室去,大家不用在老師這兒打擠了。」

小草

「苦,苦啊,但苦中有樂!看到孩子們有書讀,能成材就是最大的安慰。」

這里太偏遠,沒有人願意來教書,18年來,學校常常只有冉老師一名老師。

但18年,冉老師都只是一名代課老師。最初工資是每月35元,3年後漲至77元。

那是1988年,冉老師正在一所成教學校代課,工資比這兒高,但冉老師的啟蒙老師找到他,說沒人願意到小里村小來教書,如果這樣,村小就得撤,孩子們上學就成問題。本著對啟蒙老師的祟敬和對村小教師一職的嚮往,冉老師回到他的母校小里村小代課了。

冉老師沒想到在這里,一代就是18年。

「冉龍朋真傻。」有村民這樣說,因為,在這18年間,有人為他介紹過不少工作,接電話、守大門、到其他地方代課,他統統拒絕了。18年來,除了到重慶動手術,他一天也沒有離開過他心愛的學校。盡管代課十多年,殘疾了,每周上著30多節的繁重課程,工資還是每月77元,他也從沒想過離開,因為中心校領導說過,如果村小辦不下去就只有撤,沒有老師願意來,也只有撤,冉老師不想看到這一天。讓小里村小繼續辦下去,讓小里的山裡娃有書讀,這是他此生最大的願望。

「苦嗎?」記者問。

「苦,苦啊,但苦中有樂!看到孩子們有書讀,能成材就是最大的安慰。」回憶起在小里村小的18年時光,冉老師流淚了。

香煙和唱歌是冉老師最大的業余愛好,常常抽的是廉價的葉子煙,歌是那首耳熟能詳的《小草》,小里村小的孩子們都會唱:「冉老師教的,老師說要學小草,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幾個故事

為了學生腿手殘疾

「我不能倒下。」

冉老師左腿殘疾,那是在1989年背學生過河時落下的。

當時只是扭了一下。之後,他的左髖部時時疼痛,但他沒在意,經濟條件也不允許他入院仔細檢查。一年後的一天,他在跨進教室的門檻時突然摔倒在地,不得不進醫院,醫生診斷「扭傷治療不及時引起化膿性髖關節炎」。從此,他走路只能一瘸一拐,傷腿至今沒痊癒。

1994年,冉老師在一次勞動中,右手手臂動脈被玻璃割斷,鄉衛生院簡單處理後,建議他進城進一步治療,但當時小里村小隻有他一名教師,想到孩子們就要因為自己中斷學業,他放棄了。一個月後,他感到右小臂越來越痛,在中心校安排好代課老師後,他來到彭水縣人民醫院。

「晚了,必須截肢!」醫生的話如同死亡令。「截了右肢我怎麼給學生上課。」這是冉老師對醫生說的第一句話。好心的醫生為他聯系了重醫一名教授,手雖然保住了,卻使不起力,拿粉筆在黑板上寫字,也只能寫一會停一會。

「那種心情你能理解嗎,我想教書啊,可手卻不聽使喚。」冉老師說他永遠記得出院時,那個教授給他說的話:「回去好好教山裡的孩子!」這句話讓他再次感到肩上的擔子:「我不能倒下。」

18年背學生過河

「我真想快點長大,不讓老師這么辛苦。」

身帶兩處殘疾,有人勸冉老師不要再教書了,但他很固執,不但不放棄,還繼續拖著殘軀背孩子們過河。

每學期,小里村小都有30多名在河對岸居住的學生,美麗的諸佛江平日很溫柔,孩子們踩著露出水面的石塊就能過河,但大山裡的天氣說變就變,一下大雨,河水就猛漲。沒有橋,上學放學就很危險。只要遇到漲水,冉老師就會提前守在河壩邊,這是孩子們上學的必經之地,冉老師將他們一個一個背過河來,放學了,他又將他們一個一個送回河對岸。

當記者問村小的孩子們:「你們當中有哪些人曾經被冉老師背過河?」30多隻小手齊刷刷舉起來。

「有一次,我趴在冉老師背上,感到老師身子好燙,我問老師是不是感冒發燒了,提醒他小心點。他說沒事,只叫我抓緊。我哭了,但不敢出聲,怕影響老師。」4年級的鄭東很懂事,說她好心疼冉老師:「老師右手使不起力,只用左手背著我,在水中一瘸一拐的,我真想快點長大,不讓老師這么辛苦。」

鄭東還給記者算了筆賬,按平均每學期30名學生需過河上學、每年漲水10次計算,冉老師在18年間背學生過河的次數就是一萬多次。

每學期為學生背課本

「我累點沒什麼,重要的是不要耽擱孩子們的功課。」

孩子們不知道,他們用的課本和作業本也是冉老師一瘸一拐從中心校背回來的。

從中心校到小里村小,有十多公里崎嶇山路,冉老師空手走一趟也要4個小時,但每學期開學,課本都得村小老師自己去背。

18年來,他從來沒找過學生幫忙,所有課本都是他一步一步從中心校背回來。

因為殘疾,冉老師一次最多隻能背40斤,一路上歇歇走走,一天只能背一趟。而每學期所有學生的課本至少有250斤,每學期他要花一周時間至少往返6次才背完。

每次完成任務,冉老師都必須卧床休息好幾天,才能下地行走。累計算下來,18年來,他從中心校背回的課本就有上萬斤。冉老師說:「我累點沒什麼,重要的是不要耽擱孩子們的功課。」

5年不領工資助貧困生

「村民們都窮,只要娃娃在學校讀書,比什麼都強。」

1995年,父親早逝的學生冉龍波跟冉老師說,繳不起學費要退學。冉老師一聽急了,他毅然對冉龍波的媽媽說:「只要你讓娃兒讀書,錢你不用管。」就這樣,冉老師為這個學生交了1—5年級的所有學費書本費。

冉龍波並不知道,老師已用這種方法資助了近百名拿不出錢的學生。也有學生家長質疑冉老師哪來這么多錢,冉老師從來不說。中心校的楊光武校長透露:「冉老師在1998年至2002年間沒到學校領過一分錢工資。他說,就把工資存在學校,哪個學生繳不起學費,就從裡面扣。」

18年來,冉老師為學生繳納的各種費用達上萬元,多數家長在經濟寬裕時會將錢還給他,但至今仍有數千元沒有著落。冉老師不在乎這些:「村民們都窮,只要娃娃在學校讀書,比什麼都強。」

賣家中樓板維持生計

「家裡常常是一分錢也拿不出。」

冉老師的母親陳其珍說,18年了,家裡人,包括兒媳婦,沒有添置過一件衣服,身上穿的都是親友們給的,因為哪怕是幾塊錢的便宜貨,他們也捨不得。

冉老師有些不好意思:「不瞞你說,我兩次受傷期間,家裡常常是一分錢也拿不出,有5年時間我家的莊稼沒施一丁點肥,因為沒錢買肥料。我才從重慶做了手術回來那段時間,親友家都借遍了,家裡還是揭不開鍋,我們就賣東西。」

縫紉機賣了,妻子陪嫁的鋪蓋也賣了,實在沒得賣的了,冉老師和妻子躺在光禿禿的床板上望著房頂發呆,一個念頭閃過:「賣樓板!」閣樓是土家族特有的建築,要將搭閣樓的樓板賣掉,妻子開始堅決反對,可看著空盪盪的米缸和年老的父母,二人當即跳起來七手八腳將20多塊樓板拆下,賣了400塊錢,一家人吃了頓飽飯後,冉老師還從中拿出3塊錢為班上一個天天打赤足上學的女生買了雙解放鞋。

冉老師的兩處傷至今沒痊癒,經常疼痛,醫生囑咐他一定要堅持吃葯,可葯錢每月就得200多元。為了節約,冉老師就常常自己跛著腿上山采草葯,草烏、防風草、金骨草……這些都能治他的傷。

為保學校全家齊上陣

妻子無償代課一年

冉老師說,他最對不起的是家人。

「這么多年,我作為一個男人,不但沒為這個家做什麼,還要靠他們來支持我。」說起這些,冉老師流淚了。他說,「不只是我一個人,我們全家都在為保衛小里村小出力。」。

1998年,為了供一對兒女上學,妻子陳健不得不到廣東一燈飾廠當油漆工,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一個月掙700多元。

2000年,一名年輕老師離開小里村小,又沒有其他人願意來,4個班六十多名學生一下子丟給了冉老師,他無論如何也忙不過來,這時,冉老師想到了曾經當過代課老師的妻子。他向她求助。

得知丈夫的困境後,陳健毅然辭掉工作回到小里無償代課一年。

就在這一年,家裡的房子成了危房,為節約錢,陳健上完課後,獨自一人從遠處背來泥土,自己挖窖燒磚,自己搬來石頭,准備修新房。

本來是男人的事,但陳健全做了,光材料她就准備了一年多。「我不會讓他(指冉老師)干這些重活,他的事就是我的事。」陳健說。

2003年,女兒考上酉陽師范學校,家庭經濟再次陷入困境,陳健不得不再次南下打工,至今沒敢回來,因為她捨不得路費。

不準女兒考大學

說起女兒冉佳鑫,冉老師更是內疚。3年前,初中畢業的女兒想考高中,升大學,但他沒同意,他讓女兒選擇了中師:「我希望她今後也能為山裡的孩子做點什麼。」

兒子現在上初一了,受父親影響,他也准備考師范。

老父母仍操勞掙錢

冉老師覺得最對不起是父母:「父母就我一個兒子,他們老了,不但沒享到兒子的福,反而為我操勞。」冉父今年74歲了,患有嚴重風濕病,還每天上山放羊,老母親一個人每年都要養七八頭豬,可他們從來沒殺過過年豬,因為一家人還要靠它們吃飯。

兒子工資少,還要幫助班上的貧困生,對此,老兩口只說:「兒子決定的事,沒錯。我們也不希望小里村小撤了,如果真撤了,恁多娃兒啷個辦?」

聲音

村民陳其材:我娃兒4年的學費都要他幫忙繳的,好人啊。

家長冉健:我不曉得怎麼形容這個老師,全部好聽的話安在他身上都不夠。

學生任莉莉:等我長大了,一定掙好多錢讓冉老師用,不讓他再這么窮。

學生鄭東:我這條褲子和頭上戴的花就是冉老師給我買的。

學生冉模:我以前性格特別內向,是冉老師開導我要多和人交流,他不但教我們學知識,還教我們怎樣做人。

中心校校長楊光武:他不只是敬業,他這種不計報酬的奉獻精神讓人感動。

同事張老師:冉老師人很低調,他做過什麼從來不說,因此,我們根本不知道他竟然默默無聞為山裡孩子們做了這么多。
參考資料:http://www.wiil.cn/news/society/bxgs/20060718/122419666290.shtml

㈡ 古代教育,都強調師道尊嚴,也就是師生如父子。儒家謙卑禮讓,為什麼又鼓勵弟子

這個應當就是兩方面來講,既要講究謙卑,又要鼓勵學生能提問題。

㈢ 師師生生不了情作文800字

付秋梅:今年的作文題目出得好,詩一樣的作文題目就讓人感受到一股撲面而來的「師生情」。

鍾萍:第一感覺是很驚奇,這個題目整得很矯情。

孫立權:難道是從歌詞來的嗎

㈣ 關於師生情的朗誦稿

主持人:(開場白:)甲:九月,金色的季節 乙:九月,溫馨的季節 甲:九月,鮮花盛開的季節 乙:九月,天真爛漫的季節 甲:我們感謝 ,感謝 「教師節」她像一面鮮艷的旗幟 昭示出教師的驕傲與尊嚴! 乙:我們激動 ,激動「教師節」她是一曲深情的旋律 ,伴我們吟唱出對老師的禮贊! 乙:春風化雨 引萬道清泉潤祖國花朵。甲:潤物無聲 傾一腔熱血鑄人類靈魂。乙:春去秋來,你們迎來一張張稚嫩的笑臉;放飛一顆顆堅實的心靈。甲:年復一年,你們傳遞著人類文明的成果;造就著祖國未來的棟梁。乙:我從不懷疑,教育是這個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社會活動之一。甲:我一直堅信,教師應位列三百六十行中最高尚的職業之首。乙:你們辛勤地工作,用愛心喚醒一顆顆冥頑的心靈。甲:你們忘我地付出,讓責任寫下一行行拼搏的足印。乙:因此,你們應當過上一個最最愉快的節日。齊:管寨小學慶祝第24個教師節「師生情詩歌朗誦比賽現在開始。(掌聲過後)甲:一縷白發,那是您的歲月 幾道皺紋,那是您的滄桑 滿腹經綸,那是您的淵博 含英咀華,那是您的芬芳 您的愛,太陽一般溫暖,春風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請欣賞乙:我是一棵綠樹,沐浴著智慧的陽光,在您知識的土壤里,茁壯成長.天的深情,地的厚愛,銘刻在我心裡,生生世世,永不忘懷. 敬愛的老師,您的教誨如春風,似瑞雨,永銘我心.我虔誠地祝福您:安康,如意!男:多少年來 回想您的眼神 一直佇立在我們的身後 歲月漸漸老去 回想您的笑容 卻依然燦爛在我們的心頭 乙:想您每一絲黑發 都為我們染上霜雪 想您每一道皺紋 都象是歲月給您畫上的一個個對勾 甲:我們就像是一朵一朵美麗的小小花,陽光暖暖撫愛我就像是媽媽。和愛一起長大,和愛一起開花,和愛一起度過那金色年華。乙:執教育人,甘做人梯,以人為本人才俊; 從師倡德,常垂德范,立德當先德望高。甲:親愛的老師 我們知道 任何語言 都不足以表達一份崇敬 我們懂得 任何財富 都不能把如此淵博的愛心擁有 乙:我知道 在您面前何回報都顯得蒼白 那就讓我們把一顆顆紅心 象您一樣傳承在每一個金秋 甲:我們的老師是可敬的,一支粉筆兩袖風華,三尺講台四季晴雨。他們默默的奉獻自己。乙: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上學期期末考試中很多學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是你為我校贏得了社會的贊譽。甲:因為有了您,光榮的人民教師,迷茫的夜空,才有了永恆的北斗。 乙:遍地春花甘做園丁勤灌溉,摩天雪嶺願為志士勇攀登。一個教師要教好學生,就得要不斷的學習、吸收新的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並且在引導學生發展的同時使自己也得到發展,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理想。甲:有人說老師是渡工,方便了別人勞苦了自己,還有人說老師是人梯,為別人直到染盡兩鬢風霜.乙: 請清風 捎回我們深深的祝福 請歸雁 帶回我們永遠永遠的問候 甲:其實,老師是永遠閃爍的明星,他們的智慧在學子們的身上得到傳承,老師是奔騰不息的江河,他們的熱血在學子們身上澎湃沸騰.(結語:)乙:同學們讓我們勤奮學習,用最優秀的成績回報我們辛勤的老師。讓我們一起道一聲「老師,您辛苦了!」老師,祝您節日快樂!甲:最後我們忠心祝願全體老師在新的一個學年裡,工作順利,身體健康。

㈤ 談談孔子是如何論述為師道和從師之道的

談談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吧。師道,我理解為「孔子的教育觀」和「孔子所提倡的教育方法」,從師之道,我理解為「接受教育的態度」。
在教育觀上,1、孔子提出人的天賦素質相近,個性差異主要是因為後天教育與社會環境影響(「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應該受教育。2、他提倡「有教無類」,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對學校教育的壟斷,把受教育的范圍擴大到平民,進一步引申可以推及到每一個。3、他主張「學而優則仕」,學習了還有餘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養從政的君子,綜合孔子其他言論,我的看法是不能單純理解為做官為統治階級服務,而是教育的目的是要培養出有社會責任感、能承擔社會職責的有才能的人。4、孔子強調學校教育必須將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道德教育主要內容是「禮」和「仁」。「禮」為道德規范,「仁」為最高道德准則在道德修養方面,他提出樹立志向、克己、踐履躬行、內省、勇於改過等方法。上述內容,可以理解成孔子的教育觀和教師職業道德觀。
在教育方法和接受教育的態度上(孔子的思想中,明確的一個觀念就是沒有絕對的知,所以每為師者也同時應該是一個好的求學者,因此我把這兩個內容合起來表述了):1、「學而知之」是孔子教學思想的主導思想。在主張不恥下問、虛心好學的同時,他強調學習與思考相結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2、孔子主張必須「學以致用」,將學到的知識運用於社會實踐。3、啟發式教學。他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意謂教師應該在學生認真思考,並已達到一定程度時恰到好處地進行啟發和開導。4、孔子在教學實踐中最早採用因材施教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學生的個性特徵,根據各個學生的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養出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多方面的人才。5、孔子認為師者必須熱愛教育事業,畢生從事教育活動。 他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不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範行為感化學生。他愛護學生,學生也很尊敬他,師生關系非常融洽。6、為師者努力從事教育事業的同時不能自滿,而應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 7、在從師觀念上,提倡廣泛學習,以求知為目標,不以身份或者地位而放棄學習。提倡「學無常師」,誰有知識,誰那裡有他所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拜誰為師,並提倡不僅僅學習別人的長處,也要從別人的短處總結,吸取教訓、提高自己。因此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㈥ 尊師重道維護學術權威800字作文

尊重他人是一種高尚的美德,是個人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尊重,是人的一生修養以及自我內涵的表現,也是人所必須具有品質。尊重,簡單的說,就是一種品德。它反映的是一個人的文化素養,道德修養。同時也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文化底蘊。尊重是一種品德,無論是在學習、工作還是生活中,無論是對同學、老師、領導、同事或是鄰居、朋友甚至家人,都應該自覺踐行尊重,因為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有許多人不注意尊重他人:同學之間、師生之間、上下級之間、同事之間、左鄰右舍、親朋好友甚至家人之間,有時候完全以自我為中心,不注意別人的感受,不給對方留下足夠的心理活動時間,與別人談話時,只顧自己侃侃而談,不給對方插話的機會;在聽別人傾吐心事時,東張西望,左顧右盼,心不在焉;對給自己提意見的人耿耿於懷,對批評自己的人做出不禮貌不文明甚至粗野的言談舉止,等等。這都是不尊重他人的不文明行為。當然,在我們的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對方有意或無意做了傷害你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你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還是以寬容的態度原諒對方?如果你能換一個角度思考這個問題,以別人難以達到的大度和寬闊的胸懷來對待處理,那麼你的形象就會高大起來,你的寬容和大度就會讓你的人格折射出更加高尚的光芒來。這樣你就會獲得的尊重,在今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他們也一定會加倍回報你的。你對別人的尊重其實不僅是尊重了別人也同時尊重了自己,因為尊重也會使別人對你肅然起敬。同學之間,同事之間、鄰居之間、師生之間、上下級之間要學會互相尊重,就是夫妻之間也應該互相尊重,越是親近的人,你說話越不能放肆,因為越是親近的人越容易受到傷害。領導對下屬的尊重更加會顯示出領導者的水平來,領導特別是一個單位的主要領導本來就處在高處不勝寒的層面,你對下屬說話和藹可親,不當眾讓下屬難堪,關心和體諒下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難處,會使下屬心情舒暢,會使其努力工作,更能贏的下屬對領導的尊重。所以說,人的內心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也只有你先尊重了他人才能贏得尊重。常言道:送花的人周圍都是鮮花,種刺得人身邊都是荊棘。就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去先尊重別人吧!因為尊重別人就是尊重你自己!

㈦ 求一篇關於師生的文章

教師節已經過去啦

㈧ 與從師之道差不多的作文800字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韓文公朴實的文字中暗藏著他希望尋回師道的吶喊。如今,我們在嘲想唐人不學無術,師道不傳的同時,可曾反思過自己?
學習《師說》的時候,即使面對韓文公如此沉重的警示,老師不也只是授之句讀嗎?彷彿這只是一篇普通的駢文,普通到除了考試再無用處一般。可是,我們的「惑」呢?我們希望能破心中之賊,可老師卻只是王顧左右而言他,只教授破山中賊的方法,又有何用?嗟乎,今之眾人,亦知覓師然。然何處覓師乎?文公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如今,高分低能已不再是新鮮事,授人以漁的人無處可尋,而授人以魚的倒是可以滿大街尋找。北大學生畢業之後四處碰壁,只能重拾祖業,操刀賣肉。清華校友看破紅塵,踏入佛門尋求大道,恐怕都是「師不傳道」的緣故吧。試卷上呆板的參考答案,只怕不是文公所謂「傳其道解其惑吧」!
喬布斯中途輟學,青年時混跡矽谷,終獲大成。他在學校中找不到可以為他解惑的人。便邁入了生活的大學,自己摸索。喬布斯是幸運的,他找到了屬於他的大道,可更多的人卻因為惑之不解,苦悶天助,終於沉淪。他們並非不想學,而是句讀並非是他們的目標。傳道之人的消失,才是根本原因。如果我們只能依賴生活,這所永恆的大學去尋找真知,去像王陽明一樣格竹求知,我不知道,當今學校的存在是否還有必要。
不要再隨意指責我們的貪玩厭學,不要再隨意給我們扣上「紈絝子弟」的帽子。人生的意義,不只在於分數的高低,真正能實現自我,破除疑惑的人,方為上智。「故聖人必有師」,如今,我們的天賦遠不如聖人,再沒有名師為我們破除心中之賊,又何能夠發現大道呢?嗚呼,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現在的明師名師甚多,可卻難覓真正的解惑之師啊。嗚呼!如果再無人做哀馬之鳴,師道之不復可知矣。

㈨ 師生成長,老師默默關注學生,感恩老師的500-800字文章

感恩老師 鮮花感恩雨露,因為雨露滋潤它成長;蒼鷹感恩長空,因為長空讓它飛翔;高山感恩大地,因為大地讓它高聳;我感恩,很多很多的人……我要感恩我的老師. 從咿呀學語的孩童到蒙學初開的小學生,從求知若渴的少年到展翅高飛的成人,從門外漢到專才,從人類的結繩記事到今天信息時代的來臨,教師的作用時時刻刻貫穿於人類文明發展史的整個過程.正像人們所共識的那樣:社會的發展依靠教育,教育的發展依靠教師.教師的默默辛勞換來了人類文明的勃勃生機. 老師的愛,叫做師生情.這種情是人世間最嚴肅的情.當我犯錯誤而受到懲罰時教導我的是老師;當我遇到一道難解的題而汗流浹背的時候,為我細心講解的是老師.一個贊揚的眼神,使我萬分開心;一句溫暖的問候,使我感受到第二種親情. 有一位教師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我們不需要太多的榮譽和贊美,我們只喜歡"老師"這兩個字……這些質朴的言語無疑是教師們共同的心聲,是他們內心世界最真實的情感流露.我們感謝老師們辛勤的教育,感恩於他們的諄諄教誨,然而,再多贊美的言語,仰慕的辭藻,也比不上我們用愛和行動來感恩老師. 當我懷著害怕的心第一次跨進校門時,老師您陽光般的笑容給我以安慰.您將我那顆恐懼的心理帶進了學校,帶進了豐富多彩校園,也帶進了學習的殿堂. 當我懷著疑惑的心面對一道難題時,您耐心細致的給我講解解題的思路.您將我那顆困惑,堵塞的心理帶到了題中,帶進了舉一反三的解題思路中,也帶進了趣味無窮的數學天地里.當我懷著慚愧的心面對錯誤時,您意味深長的教給我做人的道理.您將我那顆幼小,無知的心靈帶到了正確的道理中,帶進了我日後要正確面對錯誤的信念中,也帶進從錯誤走向正確的生活中. 當我懷著失落的心面對失敗時,您天使般的來到我身邊給我以勇氣與希望.您將我那顆受傷,氣餒的心帶進了"自信"的"天空"中,帶進了浩瀚的"海洋"里,也帶進了以後成功的大門里. 當我懷著喜悅的心對待成功時,您善意的提醒給我以謙虛.您將我那顆驕傲,浮躁的心帶到了巍巍的"高山"上,帶進了上進的"流水"中,也帶進了自強不息的世界裡. 當我…… 不論我遇到了什麼,您都會與我一同面對.老師,在我的眼裡您是神奇的.我發自內心地感謝您,"感恩您,我的老師,感恩您為我所做的一切!"那麼,什麼是感恩呢"感恩"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是一個人不可磨滅的良知,也是現代社會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現,一個連感恩都不知曉的人必定是擁有一顆冷酷絕情的心.也絕對不會成為一個對社會做出貢獻的人."感恩"是一種對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縈繞心間的情感.學會感恩,是為了擦亮蒙塵的心靈而不致麻木,學會感恩,是為了將無以為報的點滴付出永銘於心. 感恩老師,並不需要我們去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它表現在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課堂上,一道堅定的目光,一個輕輕的點頭,證明了你的全身心地投入,你在專心地聽課,這便是感恩; 下課後,在走廊里看到了老師,一抹淡淡的微笑,一聲禮貌的"老師好",這也是感恩

㈩ 找一個關於尊敬老師,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的事例

LS魂淡(原諒我爆粗口- -)

例子(好想和新型師生關系沒多大關系,不過可以作為舊型的事例,湊合看。。):
《禮記·學記》中指出:「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之敬學。」意為:教師受到社會普遍尊敬之後,教育才能得到重視,教育得到重視後人們才懂得努力學習。三者的關系互為前提。教師受到尊重意味著人們重視教育,人們接受教育就會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為懂得更多的道理就會重視學習,尊敬老師。如此良性循環,古人對其認識是相當深刻的。

《呂氏春秋·勸學》中講道:「疾學在於尊師。」戊戌四君子譚嗣同在《瀏陽算學館增訂章程》中也曾告誡世人:「為學莫貴於尊師。」《荀子·大略》中說:「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賤師而輕傅。」深刻地闡明了國家興衰與重視知識、尊敬教師的關系。

《禮記·學記》中還指出:「凡學之道,嚴師為難。」意為:在所有做學問的道理中,尊敬老師可謂難事。尊敬老師是學生的本分,然而尊師難以持之以恆。初學尊師並不難,但是學生逐漸學有所成,甚至超過老師時,尊師就很勉強了。這也是有些人終不能成大氣候的根本原因。古今中外,無數事例告訴我們應該尊敬老師。我們只有通過自身的實際行動來弘揚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才能在社會上樹立良好的學風,有力地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程門立雪

尊師重教是我國傳統的禮儀美德。自古以來就流傳著許多尊師的動人故事。北宋時,河南洛陽的程顥、程頤倆兄弟既是著名的理學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他們是宋明理學的奠基人,長期在洛陽講學傳道,開創了宋代四大學派之一的洛學。

當時,福建將東縣有個叫楊時的進士,特別喜好鑽研學問,到處尋師訪友,曾就學於洛陽著名學者程顥門下。程顥死後,楊時又被推薦到其弟程頤門下,在洛陽伊川所建的伊川書院中求學。楊時那時已四十多歲,學問也相當高,但他仍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尊師敬友,深得程頤的喜愛,被程頤視為得意門生,得其真傳。

一天,楊時同一起學習的同窗向程頤請教學問,卻不巧趕上老師正在屋中打盹兒。為了不驚醒老師,兩個人靜立門口等老師醒來。一會兒,天上飄起鵝毛大雪,越下越急,楊時和同窗卻還立在雪中。

直到程頤一覺醒來,才赫然發現門外的兩個雪人。從此,程頤深受感動,更加盡心盡力教楊時,楊時不負眾望,終於學到了老師的全部學問。之後,楊時回到南方傳播程氏理學,且形成獨家學派,世稱「龜山先生」。後人便用「程門立雪」這個典故,來贊揚那些求學師門,誠心專志,尊師重道的學子。

熱點內容
臘腸教學 發布:2025-07-17 06:45:47 瀏覽:954
幼兒在線教育 發布:2025-07-17 06:04:08 瀏覽:132
少兒模特步教學 發布:2025-07-17 06:03:33 瀏覽:643
水手的歷史 發布:2025-07-17 03:41:47 瀏覽:543
老人與海英語讀後感 發布:2025-07-17 03:11:34 瀏覽:427
程雲老師 發布:2025-07-17 03:00:34 瀏覽:948
二年級下冊語文書課文內容 發布:2025-07-17 02:23:11 瀏覽:503
師德師風報告心得體會 發布:2025-07-17 01:38:15 瀏覽:573
情景劇歷史 發布:2025-07-17 01:23:34 瀏覽:212
西湖的英語 發布:2025-07-17 01:02:08 瀏覽: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