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筆記同屏
⑴ 1~2篇名著讀書筆記
《愛的教育》讀後感
不記得 從什麼時候起,我看書願意從前言看起,因為在前言里,往往凝聚著作者或者譯者的心血;從前言里,往往能夠了解與著作相關的重要信息。
當我把剛買到的〈愛的教育〉捧在手裡時,我老老實實地從最前一頁看起。讀到「這本譯著則是首次從義大利文直接翻譯的全本,遵從了原文的目錄和段落」時,我異常興奮,因為市面上名著的命運是非常凄慘的,形形色色的版本讓人真偽難辯。而這本由「梁海濤、蔡雪萍」夫婦從意文直譯的〈愛的教育〉,保持的原味應該是最濃的。我暗自慶幸,我拿到了我能夠讀到的最好的版本。
開始讀書的目的非常簡單,就是想知道,這本書適合不適合對我的學生進行愛的教育。盡管我早已經知道,許許多多的老師都把本書列為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必備教材;盡管世界名著的光環早已經戴在它的頭上,但我始終沒有走進書里去。
讀開頭的幾篇時,我不以為意,甚至為記住書中的人名而感到有些煩躁,語言似乎也那麼平淡,沒覺得有什麼感人或者吸引人之處。
可「名著」的頭銜卻引領著我一路讀下去,這一讀就不可收拾。一天的時間,我飯不做,家不收拾,連兒子都推給他爸,就沉浸在這愛的世界裡,多少次淚流滿面!
柯萊蒂一邊忙著扛木柴,招呼顧客,一邊見縫插針地復習功課,學著煮咖啡,照顧生病的媽媽,在做這一切的時候,他又是那麼開朗樂觀。當他「替母親在背後墊好枕頭,整理好被子」的時候,我的眼睛濕潤了。我為一個勤勞能幹、樂觀好學、體貼父母的好孩子而感動!這是多麼難得的品質啊?柯萊蒂所做的一切,現在哪個孩子能做到?同是三年級的孩子,我班的「公子」「千金」們相差有多大啊!
當奈利的母親在校長辦公室里激動地抱著卡羅內的雙肩,「摸索」著要找禮物送給卡羅內的時候,淚水又濡濕了我的雙眼。我理解這位母親的心情,我能夠體會得到一個母親對自己那駝背、瘦小的兒子在學校生活的擔心憂慮,和對保護兒子的卡羅內發自內心的感激之情。我流的是作為母親的淚。
盡管曾經讀過無數遍〈佛羅倫薩小文書〉(語文課本里的題目是〈小抄寫員〉),多次給學生講過這篇課文,然而在書中再讀這篇文章時,我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任它奔流。我相信,父對子之情,許多為人父者都能做到;唯這子對父的深情——願意為父勞累,寧願多次受天大的委屈也不聲張,仍然深深地愛著父親的感情,是多麼難能可貴!我們現在的孩子,有哪一個能夠忍受委屈?別說委屈,即使明明是自己做錯了,往往也容不得他人批評!
〈六千里尋母記〉中,當隨著可憐的、堅強的、勇敢的小馬克歷盡磨難,飽償艱辛,來到梅基內斯工程師的家;當那位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正心如死灰地等待死亡的可憐的母親聽到一個「好消息」,「騰地一下坐起來,移動不動瞪圓眼睛......」,當馬克「衣衫破舊,滿身灰塵站在門口......」時,我的淚奪眶而出,跟著母子啜泣起來!是對母親的愛,支撐著13歲的小馬克孤身一人,長途跋涉,歷盡坎坷;是對母親的愛,給了小馬克巨大的精神動力,克服了常人(我想,現在的我也做不到馬克所做的一切)難以想像的困難,終於挽救了思鄉心切、正在死亡邊緣的母親!因為兒子的愛,使得剛剛還拒絕手術的母親,要馬上做手術,為了愛和被愛,她要活著!
即使現在,當我回憶著這些故事的時候,當我寫著這些文字的時候,我的眼睛也是濕的!愛的力量是如此偉大!
當然,讀書的時候,也有笑聲。
當恩里科與媽媽出現在幼兒園里,當那些小人兒圍著媽媽團團轉,等媽媽逃出幼兒園時,「全身的麵包屑和污漬,頭發凌亂,......」,「從幼兒園里還能聽到小孩們像小鳥啼鳴般的聲音:『再見!再見!請再來呀!夫人!」時,孩子們那天真幼稚的形態,媽媽那寬容仁愛的形象,逼真地出現在眼前,我輕輕地笑了。孩子們對大人的友好是真實的,媽媽對孩子們的喜愛是發自內心的!誰無年幼?誰無幼子啊?這是人間一種最純粹的感情!
當恩里科去參觀斯塔爾迪的圖書室,被斯塔爾迪的正統嚴肅感染,「竟不敢跟斯塔爾迪開玩笑,而且感覺他好象不只比我大一歲似的。出門時,他仍然煞有介事地板著臉對我說:『再見!』我差一點兒像大人似的回答他:『向您致敬!』」時,我撲哧一聲笑了!是的,當一個人自身有了自尊感,也擁有值得人敬佩的言行時,他就有了人格魅力;當一個人對他人發自內心的敬佩的時候,他會受到同樣人格魅力的感染。
... ...
讀〈愛的教育〉,有淚有笑,但一直在心底涌動著的是融融的愛意,暖暖的感動!書中幾乎涉及到了人世間所有高尚的愛,博大的愛。
有父母與子女之愛,姐弟之愛,同學之愛,師生之愛;還有對弱者之愛,對不幸者之愛,對勞動之愛,對學習之愛,對環境之愛,對大自然之愛;及至對人民的愛,對軍隊的愛,對祖國的愛... ...
所有愛的內容都不空洞,都是生動豐富的,都是融入了生活的,是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這樣的愛的教育,才能夠真正地被學生所接受。
新學期,這本書一定要成為我們音樂班孩子們首選的愛的教育的引領者!我甚至有些心急,如果孩子們能夠一下子就讀完全書,該多好啊!或者,在上學期,這本書的內容就已經深入孩子的心中,學生的精神面貌是不是會有很大變化了呢?
這是一本學校生活的書,書中的某些閃光的人物,一定會成為許多學生心中的偶像,他們應該會使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下學期,期待我的班級能夠出現一個「卡羅內」似的學生,這對一個班集體,對一個班主任是非常重要的!期待著愛的教育,會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心靈!
《西遊記》:
從小到大,我讀過很多回《西遊記》,第一次讀時,純粹是為了它曲折有趣的情節;後來再讀,對書中的各個人物的性格和行為就有了一些看法。 《西遊記》中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喜歡他的善良、調皮、機靈、法力無邊、對各天神說話時的直率、打妖怪時的執著(尤其是在三打白骨精那一回)和對兄弟、師傅和猴子猴孫的情誼。在唐僧師徒四人中,孫悟空經常第一個發現妖怪,可是他的師傅唐僧卻總是輕易地被那些裝扮成好人的妖怪欺騙,而對打死妖怪的悟空念緊箍咒懲罰,甚至不顧他的解釋把他趕走。悟空雖然心有不甘,但還是聽師傅的話,沒有死皮賴臉地跟著師傅。但是當八戒又來找他幫忙時,他一聽到師傅有難,就不記前嫌、義無返顧地跑去救師傅,沒有半句怨言。他雖然天生比較沖動,性格比較火爆,有時會因為一時沖動而殺生,但是在我看來,那些人都是罪有應得的,都是些殺人無數的強盜啊,暴君啊等等,可是相信佛教的唐僧卻不信,他不管怎麼樣都不讓悟空殺人,卻不去管那些惡人去害人,我總是覺得悟空很冤枉。 唐僧在他們師徒四人中是讓我比較難以理解的人,他總是被妖怪抓走。在師徒四人之中,他總是帶來麻煩,沒有什麼本事,只知道念南無阿彌陀佛,有時還會添亂,要是沒有悟空,我想,他一定已經去另外一個西天了。他是一個善良、樂於助人卻分不清是人是妖的師傅,見到妖怪害人時,總要叫悟空等三人去抓妖怪。可是當悟空打死那些禍害蒼生的人時,他卻大驚失色,不僅念緊箍咒,有時還要趕走他,難道他就不會想一下,如果悟空不把那些害人的傢伙給殺了,他們又會去禍害別人,這樣,豈不是為了一條人命而害了更多的人命嗎?但是,唐僧卻也有著超乎常人的執著,為了到達西天取得真經造福蒼生,他不僅不要快速到達西天而不讓悟空自己飛去取,甚至要求自己每一步都是腳踏實地的,也從沒讓悟空幫他飛過。唐僧在一路上遇見了不少人善意或惡意地極力挽留他,甚至給他金山銀山,乃至整個國家,可是他都拒絕了,我想這是因為他始終堅持著要取得真經的信念吧。 豬八戒是一個又懶又饞的大肥豬,有時悟空叫他去找點水果給師傅吃,可是他要麼就是在路上躺著睡大覺,要麼摘了許多水果,卻在回來的路上都吃光了,常常害得另外的三人在原地等他,回來卻隨便找個借口說個謊想敷衍過去,但總是被機靈的悟空識破,被整得很慘。我覺得八戒在取經的路上總是想這想那,而不是一心向佛,一會兒在這藏一點錢,一會在那藏一點寶,還總是想著高老莊的媳婦和嫦娥,師傅被抓了,他動不動就說:「我們收拾收拾行李散夥吧」、「我回高老莊去了」這類喪氣的話。他還有一個壞毛病,就是總愛吹牛,有時候,悟空把妖怪打敗了,他卻繪聲繪色地向別人吹噓著自己如何把妖怪打敗的。但是,他有時也會發揮作用,如:在師傅被白骨精抓住時,他來到花果山想著辦法把猴哥給請了出來,最後,把師傅救了出來。所以我覺得八戒還是挺可愛的,雖然時不時動點歪腦筋,但也會有智慧的火花。 沙和尚是三個徒弟中最老實的一個,他始終對師傅忠心耿耿,對兩位師兄也是畢恭畢敬。可是打起妖怪來卻是毫不手軟,雖然沒有悟空那麼厲害,但是在關鍵時刻還是能保護師傅的。而且,在師徒四人中,他是除了悟空以外最警覺的人,也可以提醒一下師傅。 雖然《西遊記》已經很老了,可是我相信它的魅力會經久不衰,因為這師徒四人,實在各有妙處,很吸引人。
《水滸傳》:
「光耀飛離土窟間,天罡地煞降人寰。說時豪氣侵肌冷,講處英風透膽寒。」梁山泊上的一百零八位頭領,人人都是好漢,個個盡是英雄。那歃血為盟的情義,一醉方休的氣概,真是讓人好生佩服。
《水滸傳》是一本小說體裁的書籍,為施耐庵所寫。它原是民間無名作者同文人作家集體創作的成果,其成書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流傳演變過程。《水滸傳》具體描寫的是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的故事。因起義時聲勢極盛,就在民間產生了許多的奇聞異說,流傳中不斷得到無名作者的加工修飾。施耐庵就是在長期民間傳說、民間說話藝術和元雜劇水滸戲的基礎上加工寫定成書的。因流傳廣泛,被定為四大名著之一,與《西遊記》、《三國演義》和《紅樓夢》並駕齊驅。
《水滸》這一本書,浸透了世界上所有的俠士豪情,包含了天地間全部的英雄氣概。及時雨宋江、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黑旋風李逵、豹子頭林沖、小李廣花榮等等,都是非常好的例子。他們有的粗俗豪放、暴躁固執,有的義氣深重、性情耿直,有的聰明伶俐、足智多謀,有的仗義疏財、公正忠義……總而言之,只要是在梁山上的,那就個個都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真英雄、真好漢。
如果說《水滸》里值得學習的東西,那可太多了。機智勇敢、知錯能改、忠心耿耿、仗義疏財……然而,水滸有一種精神最可貴——講義氣。在水滸里,最貴重的東西,就是義氣。換句話說,水滸傳就是義氣的凝結,就是義氣的聚集,就是義氣的體現。雙鞭呼延灼、大刀關勝、玉麒麟盧俊義、雙槍將董平……這些好漢,不都是因為宋江等人義氣深重,才上樑山泊的嗎?在平日里,我們對朋友也要重情重義。這樣,友情才能長久。
其實,水滸傳就是義氣傳、友情傳。願水滸傳和它的精神能夠長存於世,永不衰敗!
⑵ 構建動態生成客堂之教育理論學習及教學反思筆記怎麼寫
一、情境引入,激發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掌握知識和獲取技巧的主要動因是——良好的情境。」數學知識由於抽象而顯得枯燥是影響學生積極學習的最大障礙。在數學教學中,適時適當的創設良好的情境,可以誘發兒童好奇心理,激發學習興趣,在較短的時間里,輕松愉快地進入學習最佳狀態。因此我認為對於低年級學生,應該從其熟悉的生活環境入手,創設情境,化抽象為具體,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覺得數學就在身邊,從而喜歡數學。 比如,學習「生活中的數」這一課時,我是這樣引入的:屏幕上顯示一座房子失火了,一位叔叔要打電話報警,一緊張忽然忘了電話號碼,站在電話機旁正抓耳撓腮,急得滿頭大汗。這個畫面一下子抓住了每個同學的心,許多同學急得大聲喊:「趕快打119報警啊!」、「再不打119報警,要燒光了!」真是如臨其境啊。我趁機說:「同學們真棒,幫叔叔想出了報警電話。瞧,叔叔打通了報警電話。」果然畫面上隨著警笛聲出現了一輛消防車,嘩啦啦,一下子把火澆滅了。大家鬆了一口氣。我接著說:「假如遇到了壞人,要打什麼報警電話?有人生病要上醫院,又要打什麼電話呢?」大家爭先恐後舉手發言。緊接著,我就自然地再用語言導入說:「同學們,象119、110、120這些數字都是我們生活中的數,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比如我家住在1號樓502室的1和502也是。你們還知道哪些?」學生的情緒再度興奮起來,嘰嘰喳喳地討論開了。
這樣的導入,使學生覺得新知識並不陌生,激發學習的興趣,及早地進入最佳狀態,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高了,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二、實踐操作,發展思維。
杜威有句金言:「讓學生從做中學」。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遵循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藉助於學具操作,通過動手、動口、動腦把學生所有的感官都調動起來,是一種很有價值的參與形式,這種形式不僅有利於學生把知識與技能結合起來發展各種能力,而且也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思維的發展。每讓學生進行一種操作時,必須首先要求學生看清題意,再想一想,根據題目要求,你在操作時先做什麼,再做什麼,該如何做。例如:在學習「9加幾」時,我讓學生擺小棒:你是怎樣想的就怎樣擺。先擺「9+2」,有的學生擺好了就發言:左邊擺9根小棒,右邊擺2根小棒,然後移動右邊的1根和左邊的9組成10,數一下右邊是幾根,得數就是十幾。這是「湊十」法。還有的學生說是用數的,數一數有幾根小棒,得數就是幾。接下去又擺了9加3、4、5、6、7,我也下去巡視,協助操作有困難的同學。
低年級的學生更容易接受直觀的東西,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藉助一些道具,可以幫助學生積極參與,也是為了更好地學習,從而使我們的學習達到很好的效果。
三、 提高課堂提問效果
目前教學中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是對課堂提問重視不夠,表現為提問目的不夠明確,所提方式隨心所欲,提問效果不盡人意。作為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課堂提問是實現師生相互交流,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步驟。
1.提問要有序。問題的設計要按照課程的邏輯順序,要考慮學生的認識序,循序而問,步步深入。前後顛倒、信口提問,只會擾亂學生的思維順序。
2.提問的內容要有度。淺顯的隨意提問引不起學生興趣,他們隨聲附和的回答並不反映思維的深度。超前的深奧提問又使學生不知所雲,難以形成思維的力度,只有適度的提問、恰當的坡度,才能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
3. 提問語言要有啟發性。數學語言的特點是嚴謹、簡潔,形式符號化,教師提問語言既要顧及數學這種特點,又要結合學生認知特點,用自然語言表達要准確、精煉,若用符號語言提問要輔以適當的解釋。
4.要給學生思考時間。提出問題後適當的停頓便於學生思考,學生答完問題後再稍微停數秒,往往可引出或他人更完整確切的補充。幾秒鍾的等待可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可忽視。
「學無定法、貴在得法」,有效的教學方式是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的有力保障。我們要不斷深入學習《新課程標准》,用它來指導我們的教學,我們在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同時要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要有利於學生的發展,要以學法的改革帶動教法的改革,保證課堂教學的科學性、靈活性、創造性,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通過數的組成在加減中運用有效性的學習、開展、探索,我相信小學低年級的數學有效性教學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⑶ 德育原理的筆記!急急急!!!~~~~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中心小學周穎
愛是教育的靈魂。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說,「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給予孩子愛是教育的前提,通過以下的教育案例,我對此有了更深的體會。
今年擔任一年(3)班的班主任。由於我初任孩子們的班主任,因此剛開學那天他們對我感到又好奇又陌生。可隨著接觸的漸漸增多,大部分孩子都把我當作是他們的朋友了,下課的時候總喜歡圍在我身邊和我聊天。每當孩子們圍著我聊天的時候,我總是看到嘉倫一個人靜靜地坐在課室的一角,低垂著腦袋,一副憂郁的樣子。是什麼原因讓嘉倫感到這么不開心呢?我嘗試著走進嘉倫的世界。有一天下課的時候,我看見嘉倫趴在窗戶上目不轉睛地看著同學跳繩。我走到他的身邊,輕輕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說:「嘉倫,你喜歡跳繩嗎?」他望著我點了點頭,目光中透著一絲的無奈。「老師也很喜歡跳繩,你和老師一起玩,好嗎?」聽了我的話,他有點受寵若驚地點了點頭。跳著繩的嘉倫終於露出了孩子天真無邪的笑容,他也漸漸地把我當作了他的朋友。有一次下課,嘉倫竟然主動和我聊天。他對我說:「老師,我有點不開心。」「你有什麼不開心呢,老師就是你的朋友,你有什麼不開心的可以直接告訴我。」我拉著他的手親切地對他說。這時,他竟然對我說:「老師,你會不會覺得我很差?」「那當然不會了,你為什麼會這樣說呢?」我對他說:「下課的時候很多小朋友也不和我玩,上課回答問題的時候也笑我,我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聰明,很不開心。」原來文靜的的嘉倫內心竟是這樣自卑。看來,要嘉倫真正開心起來要重新樹立他的自信心。
自從那天之後,在課堂上我故意多給嘉倫舉手回答的機會,並經常鼓勵他,告訴他是最棒的。經過努力他還當上了語文小組長。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嘉倫慢慢地變得喜歡上課回答問題了,回答問題的聲音也比以前自信響亮多了。最值得開心的是,下課的時候嘉倫能和同學們開心地玩了。
真誠關心和愛護學生,不僅在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等老師給予學生關心,而且要具體體現在實際行動上,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融洽師生關系,增強師生情感交流渠道,讓學生學習有一個溫馨和諧的場所,這樣他們才能好好學習,才會有更大的學習的動力和信心。
⑷ 7年紀語文第2課筆記,詳細的!!!!
2、《走一步,再走一步》 學習目標: 1、要求學生藉助工具書和注釋,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准確復述課文內容; 2、通過對重點語句的理解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 3、與《在山的那邊》進行比較閱讀。 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出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認識,提升自己的思想 認識,正確把握本文的思想內涵。 教育目標: 激發學生勇於克服困難,敢於戰勝困難的決心與勇氣。 學習方法:朗讀;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用具:投影儀 教學設計: 課文導入: 同學們,你在生活中遇到過哪些困難?(讓學生根據課前准備的內容回答,可七嘴八 舌地議論,也可插話。)《在山的那邊》的作者一次次翻過無數座山,戰勝困難,才看到 全新的世界。如果聯系你的學習生活,你又是怎樣做的?當在生活中戰勝了困難,你想過 這其中包含什麼道理嗎?如果把這道理推而廣之,就會成為人生的寶貴財富,成為戰勝一 切艱難的法寶。今天,老師向大家推薦美國作家莫頓·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 章,看看他是怎樣從一件小事,感悟到一個人生哲理,給我們以啟示的。 整體感知: 默讀文章,組織學生復述課文。(大屏幕投影復述要點:時間、地點、人物、環境、 故事過程) [學法指導] a.默讀要求(時間、內容) b.復述要求(時間、地點、人物、環境、情節,即五個「w」) 復述搶答: 故事發生在美國的哪個城市? 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 爬懸崖的一共有幾個孩子?有名字的是哪兩個? 那座懸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採取小組加分的獎勵方式,激勵學生進行思考 探究) 學生討論、交流、補充、評論(先小組交流,後大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復述課文內容 時,要突出重點,給學生創造一個探究閱讀的氛圍,重點可放在「脫險」的過程。 合作探究: 通過復述故事情節,同學們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是寫「我」童年一次「脫險」的經 歷。既是「脫險」,又是怎樣脫險的呢?其中又蘊含什麼生活哲理?作者是怎樣說的?請同 學們朗讀課文最後一段,思考下面的問題。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a.「我」陷入怎樣的險境?又是怎樣脫險的? b.這件小事給你哪些啟示? 學生朗讀課文後,四人小組討論以上問題。 教師小結:從這篇課文中,可以學到作者小時候在那座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這是戰勝 一切艱難險阻的人生經驗。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 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個人生的哲理。這給我們一個啟示, 在生活中要善於感悟,善於感悟,人就會聰明起來。 體驗反思: 同學們,學習了《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文章後,請你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 談感受。(學生練筆,小組交流,全班反饋)(只要學生聯系自己,無論體會大小,教師 都要真誠鼓勵)。 [教師小結]居里夫人說過,「生活對於任何人都非易事」。大家在學習了《在山的那邊》、 《走一步,再走一步》兩篇課文,給你留下什麼思考呢?進入初中,這是人生路上的一個 新的起點。要在新的起點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對無數困難。怎樣面對無數困難, 將是我們初中學習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實際問題。希望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把 握住學習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山的那邊」 永遠召喚著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達理想的彼岸。 學生朗讀《在山的那邊》和《走一步,再走一步》的重點片斷,感受文章內容 拓展延伸: 同學們,學習了《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課,你還獲得了哪些啟示呢?假如你是「我」, 將怎麼辦?假如你是「我』』的同學,將怎麼辦?傑利與其他孩子有什麼不同?父親為什麼 不把「我」抱下懸崖,而是教「我」自己下來? 以上作業,請同學們在課間討論交流,整理在練筆本上。 拓展延伸二: 比較閱讀談中美德教育方式: 學生朗讀《迷途笛音》回答問題: 文章當中的迪廷除了用笛音指引我回家以外,還有什麼方式?他為什麼會選擇這種 方式?你對他這個人又怎樣的看法?你的生活中有這種人嗎,請你舉例。 課後記:把兩篇課文內容綜合在一起閱讀,是根據語文課程標准教學建議「充分發 揮師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確立的,旨在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在 朗讀教學中,給學生以朗讀方法的指導,並把朗讀和品味結合起來,使學生既受到高尚 情操的啟迪,又得到美的藝術感染。在閱讀教學時,努力形成一種合作、探究的學習方 式,給學生提供了較好的學習空間
⑸ 自然筆記楓葉的描寫
教學主題:秋天的雨
教學年級:三年級
教學材料:三年級上冊第課《秋天的雨》
學習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清涼、留意、扇子、炎熱、郵票、涼爽、柿子、籂頂焚雇蒔概鋒誰福京仙子、菠蘿、氣味、香甜、糧食、加緊、油亮亮、楊樹、豐收」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背誦自己喜愛的部分。
3.讀懂課文內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積累好詞佳句。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被藝術化了的語言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范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1.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新詞,把它讀准確。遇到難讀的句子你要停一停,做個標記,再多讀幾遍,努力把課文讀流利。
2.把生字新詞和難讀的句子大聲讀給同桌聽。
3.練讀識記生字新詞。
(1)屏幕出示去掉拼音的生詞,學生試讀。
課件:[鑰匙 柿子 菠蘿 喇叭 趁你沒留意銜來樹枝 油亮亮的衣裳]
(2)指名讀。
(3)齊讀。
(4)領讀油亮亮、衣裳。
(5)聯系課文中的句子,在讀詞中理解「銜來」、「鑰匙」、「趁你沒留意」等詞語。
(6)指導書寫「菠蘿」、「柿子」
4.練讀難讀的句子。
(1)把開始覺得難讀,後來經過努力讀好了的句子讀給同學們聽。
(2)在指導評價中幫助學生讀好課文。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看看每個自然段都寫了些什麼?
(1)引導同學們注意:每個自然段的第一句話就是這個自然段的意思。
這一段話就圍繞這一句去寫。
(2)隨學生概括貼板書,學生做筆記。
(3)小結,引導學生感悟總分總的寫作方法。
(4)再一次讀課文,老師來領起每個自然段的第一句,你們自由讀後面的句子。最後一個自然段我們一起讀。邊讀邊畫出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
四、品讀欣賞學生選出的句於,感悟積累。
五、請5名同學朗讀全文。
六、師生共同隨板書總結全文。
附:
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它帶著清涼和溫柔,輕輕地,輕輕地,趁你沒留意,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金黃色是給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紅色是給果樹的,橘子、柿子你擠我碰,爭著要人們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顏色就更多了,紫紅的、淡黃的、雪白的……美麗的菊花在秋雨里頻頻點頭。
秋天的雨,藏著非常好聞的氣味。梨香香的,菠蘿甜甜的,還有蘋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氣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腳,常被那香味勾住。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訴大家,冬天快要來了。小喜鵲銜來樹枝造房子,小松鼠找來松果當糧食,小青蛙在加緊挖洞,准備舒舒服服地睡大覺。松柏穿上厚厚、油亮亮的衣裳,楊樹、柳樹的葉子飄到樹媽媽的腳下。它們都在准備過冬了。
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迎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