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師德個別教育法

師德個別教育法

發布時間: 2021-03-30 14:05:40

如何加強師德教育

首先,加強日常教育。師德教育的內容是相當廣泛的,而職業理想和行為規范的教育要受到格外重視。這就需要學校在組織廣大教師學習教育理論的同時,要應到他們以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作為精神支柱和動力;要求教師自覺地向模範教師學習;學校要通過評選或評優等活動激勵教師不斷進取。 其次,教師應重視自我修養,增強自覺性和積極性。教師道德的培養主要是通過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鍛煉的過程來實現的。作為人民教師必須做到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熱愛本職工作、依法執教嚴謹治學、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和熱愛學生、誨人不倦。 再次,加強環境建設。盡管現階段社會環境還存在不少負面影響,但學校必須注重文化建設,清潔、美麗、文明的校圓環境與和諧的人際關系,不僅有助於學生文明習慣的養成,也有助於良好師德師風的養成。

Ⅱ 幼兒園師德師風教育法內容

(一)師德篇:

1、熱愛幼兒,尊重幼兒。

關心愛護全體幼兒,尊重幼兒,平等、公正對待幼兒。嚴禁體罰、變相體罰或諷刺漫罵挖苦幼兒,促進幼兒全面、主動、健康地發展。

2、為人師表,堪為人師。

模範遵守社會公德,作風正派,嚴於律己,以身作則,注重身教。

3、尊重家長,廉潔從教。

主動與幼兒家長聯系,認真聽取意見和建議,取得支持和配合。積極宣傳科學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訓斥、指責幼兒家長。堅守高尚情操,發揚奉獻精神,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影響。不利用職責之便謀取私利。

4、團結協作,豁達大度

謙虛謹慎、尊重同事,誠懇待人、豁達大度,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不議論、不傳播流言蜚語,說話要對人對己負責。

(二)敬業篇:

1、愛崗敬業、依法執教

熱愛幼教事業,熱愛幼兒園,盡職盡責,注意培養幼兒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認真備課上課,不敷衍塞責,不傳播有害幼兒身心健康的思想。學習和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師法》等法律法規,在教育教學中同黨和國家保持一致,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2、嚴謹治學、積極創新

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刻苦鑽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教育教學規律,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和科研水平。

3、因材施教,注重實踐

樹立正確的人才觀,重視發展幼兒的個性,開發幼兒的'潛能,注重幼兒實踐及動手能力的培養。

4、終身學習,求善求真

按照鄧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精神,有意識地進行知識的更新和相應能力的提高。要以超前意識為基礎,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主動發展,形成獲取、處理、使用各種信息的能力,不斷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三)禮儀篇:

1、儀表得體,舉止端莊

上班時,穿戴整潔、大方,姿態端莊,舉止得體,不袒胸露背,濃庄艷抹,不戴過多的金銀飾品,不塗指甲油。鞋子以平底為主,要方便教師帶隊活動。

2、說話有禮,行動文明

使用禮貌用語,推廣五大教育用語;園內必須使用普通話進行教學、發言、交談;接聽電話要注意規范化的禮貌用語:您好,xx幼兒園「、「請稍等」、「需要我轉告嗎?」、「對不起」、「再見」等語言應運用得自然流利,要輕聲、簡短、語氣親切、溫和,切忌生硬、粗俗或不耐煩,要充分體現幼兒園的形象。與人發生爭執時,要冷靜有耐心,堅持以理服人,即使面對言語粗暴的人,也要表現出節制、有禮貌。食堂用餐時不大聲談,餐畢,請妥善放好餐具和餐椅,創造一種文明的就餐氣氛。

3、學會微笑,以禮待人

園內遇到同事,應微笑點頭示意,遇到幼兒及家長要互致問候;遇到參觀視察來訪等外來人員,要以禮相待,正面相見時要微笑點頭示意,坐姿時如遇領導、客人詢問時要起立招呼,形成一種彬彬有禮、溫馨和諧的氛圍;接待家長和公事客人,要熱情有禮,起立迎送,體現本園教職工應有的姿態。

4、園內園外,注重修養

參加會議、學習、講座、活動時,不遲到早退缺席,不隨意進出。必須進出時,需與主持人或有關領導打招呼,動作要輕,開會、聽講座時,必須隨帶筆記本進行摘記,報告、講座、發言或演出結束後,要熱情鼓掌。不準私自挪用公用物品和他人物品,嚴禁故意破壞或不負責任損壞公用物品和設備。借領財物要嚴格按規定辦理手續。禁止以散漫的儀容儀表參加各種會議活動和接待來園客人,自覺維護幼兒園公眾形象。

Ⅲ 個別教育法名詞解釋

個別教學與班級教學(或集體教學)相對。教師分別對個別學生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
個別教學是適應學生個別差異,發展學生個性的教學。它要求教師從學生的個別差異出發,對教學所涉及的各種因素、各個環節進行重新組織和調整。從重視個體發展的角度看,個別化教學是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機會均等。

Ⅳ 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有哪些具體規定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一、依法執教。學習和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師法》等法律法規,在教育教學中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二、愛崗敬業。熱愛教育、熱愛學校,盡職盡責、教書育人,注意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不敷衍塞責,不傳播有害學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三、熱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格要求,耐心教導,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保護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健康發展。

四、嚴謹治學。樹立優良學風,刻苦鑽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和科研水平。

五、團結協作。謙虛謹慎、尊重同志,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維護其他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關心集體,維護學校榮譽,共創文明校風。

六、尊重家長。主動與學生家長聯系,認真聽取意見和建議,取得支持與配合。積極宣傳科學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訓斥、指責學生家長。

七、廉潔從教。堅守高尚情操,發揚奉獻精神,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影響。不利用職責之便謀取私利。

八、為人師表。模範遵守社會公德,衣著整潔得體,語言規范健康,舉止文明禮貌,嚴於律己,作風正派,以身作則,注重身教。

(4)師德個別教育法擴展閱讀:

教師的權利和義務

1、權利

《教師法》第七條對教師的基本權利作了明確的規定,共有六個方面:

(一) 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

(二) 從事學術交流,參加專業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充分發表意見;

(三) 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評定學生的學業成績;

(四) 按時獲取工資報酬,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帶薪休假;

(五) 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

(六) 參加進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訓。

2、義務

《教師法》第八條對教師義務作了規定,共有六個方面:

(一) 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

(二) 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

(三) 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

(四) 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五)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

(六) 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

Ⅳ 師德師風教育培訓內容

一、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倡導「愛國守法」就是要求教師熱愛祖國、遵紀守法。

第一,愛國是教師做好本職工作的支撐。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中國各族人民道德品質的重要特徵,是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熱愛自己的祖國是每個公民的義務,也是每個教師的神聖職責和義務。

第二,守法要求教師依法執教。守法是《憲法》所規定的所有社會組織、國家機關和公民的基本義務,是指守法主體以法律為自己的行為准則,依照法律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的活動。教師職業的示範性,要求教師成為守法的楷模,對受教育者的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把熱愛祖國作為自己的神聖職責,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權利職責用,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二、愛崗敬業——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這是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倡導「愛崗敬業」就是要求教師對教育事業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沒有責任感就辦不好教育,沒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師要始終牢記自己的神聖職責,志存高遠,並在深刻的社會變革和豐富的教育實踐中履行自己的光榮職責。

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應始終牢記自己的神聖職責,對工作高度負責,要熱愛自己所在的崗位,具有高度的責任感,積極主動地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

三、關愛學生——師德的靈魂。

倡導「關愛學生」就是要求教師有熱愛學生、誨人不倦的`情感和愛心。親其師,信其道。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調節教師與學生關系的基本行為准則。

因此,教師要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四、教書育人——教師的天職。

教書育人是教師最核心的職責與任務。教書是育人的主要手段,育人是教書的根本宗旨,二者相輔相成,辯證統一。倡導「教書育人」就是要求教師以育人為根本任務。

所以,教師要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五、為人師表——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倡導「為人師表」就是要求教師言傳身教,以身立教。「為人師表」對教師工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作為一名教師,教師要堅守高尚情操,嚴於律己,以身作則。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教師自己要言傳身教,以身立教,在各個方面率先垂範,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影響學生。

六、終身學習——教師專業發展不竭的動力。

倡導「終身學習」就是要求教師做終身學習的表率。終身學習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特點所決定的。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Ⅵ 師德的六條標準是什麼

師德的六條標準是:

1、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2、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3、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歧視、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4、教書育人:遵循教育制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5、為人師表: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6、終身學習: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Ⅶ 師德教育的原則有哪些

師德:教師道德是一種職業道德。教師的職業道德,簡稱「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2013年5月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就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作出部署,將建立師德考核檔案。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加強師德建設應當遵循下邊這些基本原則和要求。

第一,以轉變教育思想為先導

教師的職業道德行為,從來就不是一種孤立的行為,它總是要受到某種教育思想的自覺指導或深刻影響。比如,在「應試教育」下,一些教師的教育思想就完全是圍繞著「應試」二字來構建的。於是,在這些教師的心目中,一個個活生生的學生便都變成了一部部「應試」的機器。在這種「目中無人」的教育思想的支配下,教師也就可以不尊重學生,可以不考慮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客觀需要,可以只維護一部分學生而排斥另一部分學生,甚至可以隨意侮辱、斥責和打罵學生。更為可悲的是,由於有些人對錯誤教育思想已經習以為常,因此當別人責備他們的上述行為時,他們還會振振有詞地說:『我這都是為了學生好!」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首先沖破舊教育思想的束縛,單純就行為抓行為,師德建設怎麼可能取得應有的成效呢?由此可見,當前加強師德建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首先要在廣大教師心目中真正樹立起「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和由此而產生的正確的育人觀念。

第二,以優化師生關系為核心

素質教育作為一種「以人為本」的教育,為了真正實現促進學生健康、全面、和諧地發展的目的,就必須調整好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在應試教育傾向下,最常見的情況是教師圍著「應試」轉,學生圍著教師轉。處於被動地位的學生,從教師身上感受到的主要不是親情而是壓力,所以師生關系往往比較緊張,有時還會產生對抗。而實施素質教育,則要求教師把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保護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自身學習和成長的主人,主動地、生動活潑地成長。為此,教師在整個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就必須堅持擺正自己的位置,堅持時時處處把「為學生健康成長服務」當作自己一切行為的准則。由此可見,素質教育對教師道德提出的更高要求,最集中地就體現在教師能否正確處理師生關系這個問題上。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是素質教育下教師道德的重要標志;優化師生關系,是素質教育下加強師德建設的核心。

第三;以體現時代精神為特色

教師職業既是一種十分古老的職業,又是一種需要隨著社會發展勇於站到時代前列的職業。中外師德傳統中固然有許多精華值得我們借鑒和吸收,但當代師德建設更需要體現時代精神。當今我們生活的時代,是中華民族生機勃勃走向振興的時代,也是全世界積極迎接知識經濟挑戰的時代。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就是要使學生真正成為「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一代新人,以便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而要培養富有時代精神的學生,就必須首先下功夫建設一支富有時代精神的教師隊伍。因此,新時期的師德建設在指導思想上必須進一步更新,在內容上必須進個步充實,在層次上必須進一步提高。振興中華的信念、寬廣開放的見識、民主幹等的觀念、開拓創新的膽魄、終身學習的志向、合作競爭的意識等等,都應當有機地融匯到新時期的教師職業道德之中,從而使師德建設更加富有時代特色。

第四,以強化實踐環節為重點

一切道德建設問題說到底都是一個實踐問題,師德建設也是如此。在師德建設中強調實踐環節,並不是說理論不重要,而是說理論一定要面向實際,善於有針對性地解決廣大教師在實踐中遇到的具體矛盾和問題。當前,師德建設雖然已經引起廣泛重視,但總的說來,講「必要性」比較多,講「怎樣做」比較少,講「應當怎樣做」比較多,講「如何才能做到」比較少。這樣一來,與廣大教師的實際就存在著較大差距,因而也就難以在情感上引起教師強烈共鳴.在行動上給予教師切實指導。為了使師德建設能夠真正得到深化,就必須克服這種傾向。有關師德建設的報告、講話、文章、書籍,都要力求更加貼近教師的實際,使廣大教師確實感到親切可行。對於許多優秀教師在師德實踐中創造和積累的經驗、做法和體會,要積極挖掘和整理,以便用這些有血有肉的生動典型事例來感染、鼓舞和帶動更多的人。總之,突出實踐環節,力求做到理論與實際相互結合。理性與感性相互交融,對於增強師德建設的實際成效是十分重要的。

第五,以發揮教師的自覺性為基本途徑

道德作為人們的行為規范之一,與法律、紀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其聯系主要是:遵紀守法是道德修養的基礎和前提,離開遵紀守法就根本談不上道德修養。其區別則表現在:道德與法律、紀律相比,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要求;提高道德水平主要不能靠外界的強制,而要靠人們發揮內在的自律精神。實踐證明,教師提高師德修養,是一個長期而又艱苦的自我教育過程。因此,加強師德建設的基本途徑,主要在於發揮廣大教師的自覺性。那種完全指望依靠強制手段來推進師德建設的想法,是違背道德建設的客觀規律的,是行不通的。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素質教育本身就是一種需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教育,如果教師連自身都只會聽人擺布而不善於發揮主體性,那麼他們又怎能承擔起實施素質教育的重任呢?所以,加強師德建設必須同推進學校民主建設、落實教師主人翁地位、維護教師合法權益、改善教師工作和生活條件緊密結合起來,要滿腔熱情地支持群眾性師德建設活動,建立和健全合理的規章制度,使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得到充分發揚。

堅持上述幾條原則和要求,對於在素質教育下加強師德建設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Ⅷ 教育部師德十條禁令

教育部師德十條禁令:

1、嚴禁傳播違背國家法律法規、教育方針和對學生有不良影響的言論;

2、嚴禁擅自辦班或在工作日參與有償補課和外出代課;

3、嚴禁收受學生或家長財物、謀取個人私利;

4、嚴禁向學生亂收費、亂發資料和推銷商品;

5、嚴禁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不得有對待學生不平等、不公正和譏諷、歧視和侮辱學生或者其他有辱人格尊嚴的言行;

6、嚴禁張榜公布學生的考試成績、名次;

7、嚴禁隨意停課和無計劃、無教案上課;

8、嚴禁以任何手段抄襲、剽竊和侵佔他人勞動成果,在招生、考試、職稱評審答辯等工作中,不得有弄虛作假等違規、違紀、違法行為;

9、嚴禁工作時間玩電子游戲、炒股,不得在課堂接、打手機和接待客人;

10、嚴禁指責和訓斥家長。

拓展資料

1、 為規范教師職業行為,保障教師、學生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教師資格條例》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2、 學校及學校主管教育部門發現教師可能存在第四條列舉行為的,應當及時組織調查,核實有關事實。作出處理決定前,應當聽取教師的陳述和申辯,聽取學生、其他教師、家長委員會或者家長代表意見,並告知教師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

熱點內容
生物學標志 發布:2025-07-03 13:17:15 瀏覽:177
關節痛怎麼 發布:2025-07-03 13:04:02 瀏覽:270
藝新教育 發布:2025-07-03 12:42:17 瀏覽:8
歷史上有幾個皇帝 發布:2025-07-03 11:31:18 瀏覽:975
麵包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3 11:01:53 瀏覽:490
鮑魚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03 10:12:06 瀏覽:662
編制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03 07:57:11 瀏覽:747
新教師教學心得 發布:2025-07-03 07:17:38 瀏覽:215
教師個人師德師風剖析材料 發布:2025-07-03 06:22:30 瀏覽:595
中小學教師師德師風自查報告 發布:2025-07-03 05:51:21 瀏覽: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