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師生關系是怎麼的
一、 教師應尊重學生、熱愛學生 首先,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教師教師應當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任何情況下不說侮辱學生人格的話。教師在與學生談話時,一定要以沉著鎮定、言語文明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即使學生違反了紀律,老師嚴厲批評時,也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不諷刺,不挖苦,不打擊。 我在剛開始做輔導員的時候就有過這方面的失誤。曾經因為一個女生在課堂上講話,我把她叫到辦公室批評了有半個小時,結果該女生在辦公室嚎啕大哭,弄得我又被動又緊張,把整個初衷搞砸了。這件事每次想起來我都非常的後悔,不就是在課堂上講話的了嗎,有必要如此大動肝火嗎。後來我改變了和學生談話的方式。學生有什麼錯誤盡量的把學生叫到外面去說,而且談話的聲音不大,還給學生解釋的機會。 其次,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個性。現代教育是對人綜合素質的培養,文化課不再是衡量學生是否成功的唯一標准,所以當學生發展非主流的興趣愛好時,只要是健康的,教師就應該積極鼓勵,讓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 我班有個學生,有一段時間經常的請假,說是身體不舒服要看病,可是我發現他根本沒有病,他在說謊,後來在我的一再追問之下才講了實話,原來是要准備參加一個歌唱比賽,我當時就說,這是好事啊,我支持。還找我們系的聲樂老師幫他指導。他知道我支持他以後就不一樣了,請假次數減少了許多,每次參加歌唱比賽都會高興的告訴我,讓我幫他出主意,我也經常的鼓勵他。他參加了多次的比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 再次,老師應當尊重學生的情感。大學生有豐富的情感世界,他們很重視師生、同學、朋友、親人之間的情感,特別是男女同學之間的情感。作為老師不能用簡單粗暴的方式來對待學生的情感問題。而應當積極的引導學生對待情感問題,讓學生保持清醒頭腦,使這種珍貴、純潔的情感向著有利與生活、學習,有利於身心健康的方向發展。 二、教師應主動與學生交流溝通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還應當主動與學生多交流溝通。教和學的互動是在師生的交流中產生的,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缺乏交流是普遍現象。教師只與個別班幹部和「優等生」交流,學生只願與新分配來的青年教師交流。教師在上面講,講完了就走,學生做完筆記就算完成了任務。 首先,教師同學生交流溝通時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大學時期是學生自我意識迅速發展並趨向成熟的階段,他們思想活躍。而每個學生又有天賦條件差別,家庭環境的差別,他們的學習動機、興趣愛好各不相同。更有一些因家庭不幸,失去了親情,性格扭曲的,或是因社會不良影響染上惡習的。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每個學生都有一個特殊的世界,這就要求教師在與學生交流時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班上有個學生成績很差,大一開學初經常曠課、遲到,平時沉默寡言,對周圍的人和事漠不關心。後來通過同他家人聯系,才得知他的父親早在他六歲時就去世了,母親又改嫁了,他跟著年邁的奶奶生活,生活費和學費都是村裡人湊的。了解情況後,我認為他不好好學習可能與他的家庭有關系。因此,我常常找他談心,從感情方面開導他,感化他,關懷他。慢慢地,這位同學開始發生了轉變,下半個學期遲到、曠課現象逐漸減少,上課的狀態有了較明顯的好轉,也開始關心班集體,積極參加班上的活動,各方面表現都有了進步。 其次,教師要利用各種機會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感情交流。同學生交流要縮小與他們之間的心理距離,主動關心、親近學生,要與他們交心談心,坦誠相待。如果教師能以親切的語氣隨口叫出一位學生的名字時,他會感到愉悅,尤其是在師生接觸交往的最初階段,教師能很早記住他的名字,更會產生某種程度的出乎意外的驚喜。學生會覺得獲得了老師的尊重,對老師的親切感驟增。相反,教師很少叫某些學生的名字,使這些學生處於「被遺忘的角落」,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失落感。教師應當對學生的困難要熱情幫助,對出現的問題要及時解決。在學生身體不適時問噓問暖;在平時交流中,拉拉家常,這些都讓學生感到老師的親切。 再次,與學生溝通,還應當勤與學生家長聯系,贏得家長的信任 ,有他們配合做工作,效果會很不一樣。 經常和家長電話聯系,特別是當學生請病假在家時,打電話用關切的語氣問問病情好了沒有,什麼時侯能來上課。對我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可是家長會感動,他覺得老師很在意他的孩子,總是在電話里一再的表示感謝。家長會把老師的關心告訴子女,要求他們做出相應的回報。贏得家長的信任之後,工作開展起來就順利的多,家長會配合協助你做好自己孩子的思想工作。 最後,與學生交流時要注意一些方法、策略。在與學生交流時,有時,老師一個微笑,一個目光,一句鼓勵,都會引起學生的內心波動,對師生關系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因此,教師在與學生交往中應當注意一些方法、策略。如:師生之間多使用「你好、謝謝、對不起、再見」;批評用語把「壞」用「不好」代替、「錯誤」用「不正確」代替等。有的老師能把學生所做過的錯事記得一清二楚,並在學生犯錯誤時一股腦兒翻出,來個「新帳舊帳一起算」。但結果往往是自己越算越生氣,學生則覺得沒面子,非但不服氣,還會來個「破罐子破摔」。教師在處理這類問題時,一定要注意就事論事,對事不對人,避免不必要的誤會。與學生談心也得注意方法和時機,單一的說教與恰到好處的談話方法所帶來的效果是不可同日而語的,這就要求教師在與學生談話時注意談話的技巧,針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情況採用不同的方法。實際工作中存在的細節遠不止這些,只要老師能適時、適地的發現和處理好這些細節問題,就會讓學生感覺到你的善解人意、親切友好和平易近人,把你當成知心朋友。對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一定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三、教師應正確處理師生間的矛盾 老師和學生長期相處,難免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這就需要教師能夠結合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運用生活中的事例經常性地指導學生,教育學生尊重老師,學會全面地看問題,學會採用適當的方式與老師交換意見,還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是為了共同的理想和事業,是為著一個共同的目標而齊心奮斗著。 我有一個學生,性格比較偏激,在學校獨來獨往,不參加任何集體活動,安排他做衛生值日他也不做,馬克思主義哲學、鄧小平理論、毛澤東思想這些基礎課他要麼不上,要麼在這些課上看英語、專業課的書。代課老師和班幹部向我反映他的這種情況,我找他多次談心。他說學基礎課沒用,學英語、專業課對將來專升本有用,他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上本科,而且聽說,如果是學生黨員上本科有照顧,他要求我推薦他到黨校學習。經過班級評價他的表現是不符合到黨校學習的,在當期的黨校學習名單中沒有他,我明顯感覺到他對老師有了抵觸心理。我經過多方了解知道從小學開始,他就是班上的學習委員,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以農為生的父母對他寄予厚望。然而,高考前夕的一場疾病使他與本科大學無緣,在家人的勸說下才到我們學校上學。一個周六的下午,我看到他在教室看英語書,我走過去先表揚他刻苦學習英語的精神,又隨意的問他教室的環境如何,他說很乾凈。我馬上說「你知道這教室是誰掃的嗎?」他說「值日生唄」。我說「這是入黨積極分子義務大掃除做的。你想入黨、思想上積極要求進步,這非常好,但實際中你以黨員的標准要求自己沒有?」他低下了頭。我說「你想上本科,並為之努力,這值得同學們學習。但你想過沒有上
⑵ 你認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怎樣的
良好的師生關系應該是老師關心愛護同學同學尊敬老師,老師和同學在教學中建立互珍互愛互信的師生關系。
⑶ 怎樣處理好良好師生關系
.如何處理好師生關系,提高教學質量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即教師和學生在交往中,相互認識、交流、影響而形成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踐:
1) 運用教師的語言藝術,搭建溝通的橋梁,消除和學生的隔膜。教師語言精煉、准確,恰到好處,創造出「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氛圍,配合以肢體語言與學生進行交流,設法引導學生坦誠相待,消除師生之間產生的沖突、誤會、隔閡。學生會在教師有藝術的語言中體會到教師的愛心,教師的語言藝術成了師生間融洽的催化劑。充滿情感的語言確實能打開學生緊緊關閉的心扉,使師生緊張關系「解凍」,慢慢變得融洽;同時,教師的語言藝術決定教師的教育效果。
2) 放下教師的架子,走到學生中間去,與學生平等地相處。
3. 教師要為學生創設民主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如:教師和學生一起研究教材,制定學習計劃,一起分析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一起商定教學方法,共同商量每天的作業及作業量,
4). 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愛每一位學生,熱心地幫助學生解決生
5).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樹立良好的形象,博得學生的崇拜和喜愛。教師要時刻注意提高自己的人格修養,做事公正,言而有信,獲得學生的信任;豐富自己的課外知識,培養廣泛的興趣,收集與教材有關的課外知識,應用於課堂教學,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豐富學生知識,也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利用自己的特長引得學生的欣賞,如能寫一手好字,能畫一幅好畫,能打一趟拳,能唱一首歌等。
2如何理解親其師信其道
「親其師,信其道」,此乃中國教壇上的一句古訓。親者,親近、喜愛之意也。只有親近、喜愛老師,才能接受他所講授的知識和道理,潛心鑽研。"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只有先施愛於學生,學生才能親師,尊師。在平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學生,一個親切的微笑,幽默風趣的動作,熱情愛撫的目光,都給學生以鼓勵,勇氣。 「信其道」是教師孜孜以求的教育效果之一,「信其道」的前提是「親其師」,實現「親其師」的理念前提是教師尊重平等的學生觀
⑷ 怎樣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一、 教師應尊重學生、熱愛學生
首先,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教師教師應當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任何情況下不說侮辱學生人格的話。教師在與學生談話時,一定要以沉著鎮定、言語文明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即使學生違反了紀律,老師嚴厲批評時,也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不諷刺,不挖苦,不打擊。
我在剛開始做輔導員的時候就有過這方面的失誤。曾經因為一個女生在課堂上講話,我把她叫到辦公室批評了有半個小時,結果該女生在辦公室嚎啕大哭,弄得我又被動又緊張,把整個初衷搞砸了。這件事每次想起來我都非常的後悔,不就是在課堂上講話的了嗎,有必要如此大動肝火嗎。後來我改變了和學生談話的方式。學生有什麼錯誤盡量的把學生叫到外面去說,而且談話的聲音不大,還給學生解釋的機會。
其次,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個性。現代教育是對人綜合素質的培養,文化課不再是衡量學生是否成功的唯一標准,所以當學生發展非主流的興趣愛好時,只要是健康的,教師就應該積極鼓勵,讓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
我班有個學生,有一段時間經常的請假,說是身體不舒服要看病,可是我發現他根本沒有病,他在說謊,後來在我的一再追問之下才講了實話,原來是要准備參加一個歌唱比賽,我當時就說,這是好事啊,我支持。還找我們系的聲樂老師幫他指導。他知道我支持他以後就不一樣了,請假次數減少了許多,每次參加歌唱比賽都會高興的告訴我,讓我幫他出主意,我也經常的鼓勵他。他參加了多次的比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
再次,老師應當尊重學生的情感。大學生有豐富的情感世界,他們很重視師生、同學、朋友、親人之間的情感,特別是男女同學之間的情感。作為老師不能用簡單粗暴的方式來對待學生的情感問題。而應當積極的引導學生對待情感問題,讓學生保持清醒頭腦,使這種珍貴、純潔的情感向著有利與生活、學習,有利於身心健康的方向發展。
二、教師應主動與學生交流溝通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還應當主動與學生多交流溝通。教和學的互動是在師生的交流中產生的,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缺乏交流是普遍現象。教師只與個別班幹部和「優等生」交流,學生只願與新分配來的青年教師交流。教師在上面講,講完了就走,學生做完筆記就算完成了任務。
首先,教師同學生交流溝通時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大學時期是學生自我意識迅速發展並趨向成熟的階段,他們思想活躍。而每個學生又有天賦條件差別,家庭環境的差別,他們的學習動機、興趣愛好各不相同。更有一些因家庭不幸,失去了親情,性格扭曲的,或是因社會不良影響染上惡習的。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每個學生都有一個特殊的世界,這就要求教師在與學生交流時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班上有個學生成績很差,大一開學初經常曠課、遲到,平時沉默寡言,對周圍的人和事漠不關心。後來通過同他家人聯系,才得知他的父親早在他六歲時就去世了,母親又改嫁了,他跟著年邁的奶奶生活,生活費和學費都是村裡人湊的。了解情況後,我認為他不好好學習可能與他的家庭有關系。因此,我常常找他談心,從感情方面開導他,感化他,關懷他。慢慢地,這位同學開始發生了轉變,下半個學期遲到、曠課現象逐漸減少,上課的狀態有了較明顯的好轉,也開始關心班集體,積極參加班上的活動,各方面表現都有了進步。
其次,教師要利用各種機會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感情交流。同學生交流要縮小與他們之間的心理距離,主動關心、親近學生,要與他們交心談心,坦誠相待。如果教師能以親切的語氣隨口叫出一位學生的名字時,他會感到愉悅,尤其是在師生接觸交往的最初階段,教師能很早記住他的名字,更會產生某種程度的出乎意外的驚喜。學生會覺得獲得了老師的尊重,對老師的親切感驟增。相反,教師很少叫某些學生的名字,使這些學生處於「被遺忘的角落」,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失落感。教師應當對學生的困難要熱情幫助,對出現的問題要及時解決。在學生身體不適時問噓問暖;在平時交流中,拉拉家常,這些都讓學生感到老師的親切。
再次,與學生溝通,還應當勤與學生家長聯系,贏得家長的信任 ,有他們配合做工作,效果會很不一樣。
經常和家長電話聯系,特別是當學生請病假在家時,打電話用關切的語氣問問病情好了沒有,什麼時侯能來上課。對我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可是家長會感動,他覺得老師很在意他的孩子,總是在電話里一再的表示感謝。家長會把老師的關心告訴子女,要求他們做出相應的回報。贏得家長的信任之後,工作開展起來就順利的多,家長會配合協助你做好自己孩子的思想工作。
最後,與學生交流時要注意一些方法、策略。在與學生交流時,有時,老師一個微笑,一個目光,一句鼓勵,都會引起學生的內心波動,對師生關系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因此,教師在與學生交往中應當注意一些方法、策略。如:師生之間多使用「你好、謝謝、對不起、再見」;批評用語把「壞」用「不好」代替、「錯誤」用「不正確」代替等。有的老師能把學生所做過的錯事記得一清二楚,並在學生犯錯誤時一股腦兒翻出,來個「新帳舊帳一起算」。但結果往往是自己越算越生氣,學生則覺得沒面子,非但不服氣,還會來個「破罐子破摔」。教師在處理這類問題時,一定要注意就事論事,對事不對人,避免不必要的誤會。與學生談心也得注意方法和時機,單一的說教與恰到好處的談話方法所帶來的效果是不可同日而語的,這就要求教師在與學生談話時注意談話的技巧,針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情況採用不同的方法。實際工作中存在的細節遠不止這些,只要老師能適時、適地的發現和處理好這些細節問題,就會讓學生感覺到你的善解人意、親切友好和平易近人,把你當成知心朋友。對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一定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三、教師應正確處理師生間的矛盾
老師和學生長期相處,難免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這就需要教師能夠結合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運用生活中的事例經常性地指導學生,教育學生尊重老師,學會全面地看問題,學會採用適當的方式與老師交換意見,還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是為了共同的理想和事業,是為著一個共同的目標而齊心奮斗著。
我有一個學生,性格比較偏激,在學校獨來獨往,不參加任何集體活動,安排他做衛生值日他也不做,馬克思主義哲學、鄧小平理論、毛澤東思想這些基礎課他要麼不上,要麼在這些課上看英語、專業課的書。代課老師和班幹部向我反映他的這種情況,我找他多次談心。他說學基礎課沒用,學英語、專業課對將來專升本有用,他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上本科,而且聽說,如果是學生黨員上本科有照顧,他要求我推薦他到黨校學習。經過班級評價他的表現是不符合到黨校學習的,在當期的黨校學習名單中沒有他,我明顯感覺到他對老師有了抵觸心理。我經過多方了解知道從小學開始,他就是班上的學習委員,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以農為生的父母對他寄予厚望。然而,高考前夕的一場疾病使他與本科大學無緣,在家人的勸說下才到我們學校上學。一個周六的下午,我看到他在教室看英語書,我走過去先表揚他刻苦學習英語的精神,又隨意的問他教室的環境如何,他說很乾凈。我馬上說「你知道這教室是誰掃的嗎?」他說「值日生唄」。我說「這是入黨積極分子義務大掃除做的。你想入黨、思想上積極要求進步,這非常好,但實際中你以黨員的標准要求自己沒有?」他低下了頭。我說「你想上本科,並為之努力,這值得同學們學習。但你想過沒有上本科是為了什麼?應該是為了全面的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才對,綜合素質應當包括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而馬克思主義哲學、鄧小平理論、毛澤東思想這些基礎課就是培養我們人生觀、價值觀的。老師在講課時,你卻曠課或者看別的書,這本身就是對老師的不尊重」……事後,我又借了兩本黨組織方面的書給他看。過了兩周,我欣喜的發現他變了,他為參加運動會的同學端水、拿衣服,基礎課老師也反映他上課好多了而且還給老師道歉了。大二上學期,他經過嚴格的考核被推薦到黨校學習並順利結業。
四、教師應當做到言傳身教
教師在與學生的關系中居於主導地位,教師是以其自身的人格魅力來教育和影響學生的,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不僅是無字之書,也是無言之教。當代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教師不僅是學生的師表,而且是整個社會精神文明的傳播者。因此,教師要恪守師德、嚴於律己,處處作學生的表率。
從一些小事中,學生可能會對你產生敬重之情。2004年11月7日半夜時分,我所帶的會計專業的一位甘肅籍女生突然腹痛難忍,我接到電話後,立即組織學生把她送到醫院,診斷結果是急性闌尾炎,需馬上住院手術治療。可由於出來的匆忙,我和學生帶的錢加起來也不夠交2000元的住院費,更不用說手術費了。情急之下,我找到外科的值班主任,給他講了我們的情況並拿出我的身份證和工作證做抵押,在我的保證下,值班主任破例在沒有交一分錢的情況下就讓該生住院並與當晚實施了手術。事情過後第二天下午,我在教學樓前聽到到幾個學生在唧唧喳喳說著話並朝著我笑,嘴裡說著:「老師,你好好啊!我們知道你的事了!」我問:「你們知道我什麼事啊?」「你半夜起來,陪學生看病啊!」「是這個事啊。任何一位老師碰到這樣的事都會這樣做的」。一問一答中,我感覺同他們的距離一下子拉近很多,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對學生起到了無聲的教育作用,無形中贏得了學生的尊敬和信賴。
教師要努力完善自己的個性,使自己擁有熱情、大方、幽默、風趣,真誠寬容的良好品質,自覺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素養,擴展知識視野,提高師德素養和教學能力。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教師既要學有專長,又要廣泛涉獵;既要專精,又要博覽;學文科的要懂點理,學理科的要懂點文。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思路開闊,左右逢源,得心應手,把課講活,贏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一方面,要向書本去學,學習新的教育思想、現代教育理念、科學的管理方法。還要學習心理學、人際關系的處理等相關知識,爭取能做到一專多能;另一方面,要向同行去學,要經常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同他們互相切磋,互相交流、取長補短。
當然,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絕不僅僅是上面所談到的幾個方面,還需要我們每個人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的去探索,去總結,但是只要我們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思想,就一定會建立起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⑸ 怎樣建立良好師生關系
一、多抄鼓勵學生:鼓勵能讓學生產生安全感,即使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或者失敗,也不會產生恐懼感。教師在鼓勵學生時要給予他們恰如其分的期望,避免過於誇張的誘導。
二、傾聽學生的心聲:真正的傾聽,不論時間是長還是短,都需要付出相當大的努力。首先,你要做到全神貫注,暫時把自己的想法和慾望放在一邊,盡可能去體會說話者的感受。當說話者意識到你把注意力放在他的話語上時,他就會心有靈犀,更願意坦誠地和你交流,這能促進雙方的理解和信任。其次,要注重反饋,看著對方去聽。再次,要努力聆聽對方內心的聲音。
⑹ 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1、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創造和諧課堂氣氛的前提。
要愉快而高興地完成每節課的教學任務,就要創造一個良好的智力活動環境,教師學識的淵博、語言的生動,推理的清晰,是提高教學效率必不可少的條件,而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和諧課堂氣氛的基礎,因為它能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思維暢通,反應迅速,學習效率提高。
2、 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於學生道德品質的提高和學校精神文明建設。
人的道德品質發展離不開人的實踐活動,離不開對人際關系的親身體驗,學生正是在與老師真誠的交往中,感受著人間的真、善、美,體驗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情感。這種坦誠友好,關心理解的真情,對學生高尚道德品質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也會用同樣的真情去對待別人,而且在實踐中通過反復體驗形成一定的心理定勢,最終成為固有的個性品質。
3、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做好後進生轉化工作的潤滑劑。
少數學生之所以成為後進生的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後進生得不到老師應有的關懷,使學生的自尊心得不到滿足,自卑感不斷增強。當後進生自尊被老師一次次無情地傷害時,學生的自尊和自卑在心理的天平上產生嚴懲錯位,導致他們和教師搞對立,以此來保護自己的自尊心。由此可見,做後進生思想工作的關鍵是改善師生關系。從而對教師的教導易於接受並變為自己的行為。其次,師生關系的改善可以改變後進生在集體中的地位,消除同學們對他們的歧視,使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同學間的平等,以及做人的尊嚴,從而循序漸進地改變其不良行為,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
⑺ 你認為良好的師生關系應該是怎樣的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平等復看待學生,互相制尊重,互相學習,不要覺得老師就是對的 鼓勵學生說出老師的錯誤(這也是互相學習的一種), 不要過於苛刻 (不然什麼難聽的外號都落到你頭上) 要主動和老師溝通(但不要對老師放肆 如打聽老師隱私等),要站在老師的角度看問題,要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 原諒老師的錯誤(死拽著老師的小辮子不放會給老師留下個得理不饒人的印象),要禮貌對人 最最重要的一點是尊重待人
一部分是初二上政治書的內容 一部分是自己的看法 希望能幫上你!
⑻ 論述: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應尊重學生、熱愛學生
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教師應當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任何情況下不說侮辱學生人格的話,你能當眾體罰學生。教師在與學生談話時,一定要以沉著鎮定、言語文明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即使學生違反了紀律,老師嚴厲批評時,也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不諷刺,不挖苦,不打擊。學生有什麼錯誤盡量的把學生叫到外面去說,而且談話的聲音不大,還給學生解釋的機會。
教師應主動與學生交流溝通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還應當主動與學生多交流溝通。教和學的互動是在師生的交流中產生的,但在班級管理中,教師與學生缺乏交流是普遍現象。教師只與個別班幹部和「好」交流,學生只願與喜歡的教師交流。
老師應正確處理師生間的矛盾
老師和學生長期相處,難免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這就需要老師能夠結合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運用生活中的事例經常性地指導學生,教育學生尊重老師,學會全面地看問題,學會採用適當的方式與老師交換意見,還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是為了共同的理想和事業,是為著一個共同的目標而齊心奮斗著。
老師應當做到言傳身教
老師在與學生的關系中居於主導地位,老師是以其自身的人格魅力來教育和影響學生的。當代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老師不僅是學生的師表,而且是整個社會精神文明的傳播者。因此,老師要恪守師德、嚴於律己,處處作學生的表率。
教師要努力完善自己的個性,使自己擁有熱情、大方、幽默、風趣,真誠寬容的良好品質,自覺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素養,擴展知識視野,提高師德素養和教學能力。
拓展資料
師生關系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度等。它是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和人際關系,是教師和學生為實現教育目標,以各自獨特的身份和地位通過教與學的直接交流活動而形成的多性質、多層次的關系體系,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必要手段,而且是師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價值、生命意義的具體體現。
⑼ 良好的師生關系應該是怎樣的
1、對待學生熱情周到
對於學生來說,老師應該讓每一個同學去感受自己對他們的愛,老師多多關心他們,可以讓學生們有一個愉悅的心情去學習,給學生們一個充滿愛意的學習和生活的環境,這樣將來才有作為。
6、與學生分享喜悅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職工,在學生取得成功的時候,要對學生給予一定的肯定並與學生在第一時間分享喜悅,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學生們的關心與喜愛,知道學生和老師是一個緊密相連的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