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林崇德講座後對師德的理解
⑴ 談談你對師德的認識
教師職業道德是指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過程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道德觀念、行為規范和道德品質的總和。 它是調節教師與他人、 教師與集體及社會相互關系的行為准則, 是一定社會或階級對教師職業行為的基本要求。 從教師職業的特點看, 教師職業是一個與人打交道的職業, 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師之間教師與學校領導之間, 都是人與人的關系, 而只要有人與人的關系的地方, 就必須有道德; 從職業的規范看, 同其他職業行為規范一樣, 教師的行為規范也可分為技術規范和道德規范兩種, 技術規范側重於職業操作的方式、 程序等等, 反映的是職業活動中人與物的關系; 而道德規范反映的是職業活動中人與人的關系。 由於教師勞動的對象是人, 這就使得教師的兩類職業行為規范即技術規范和道德規范相互重疊。 比如, 儀態端莊、 誨人不倦等等, 就既是教師的技術規范, 又是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 從教師的行為方式看, 教師的行為活動的職業意義與道德意義是交織在一起的, 或者說, 教師的「做事」 與「做人」 、 教書與育人是聯系在一起的。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與思考, 我對教師職業道德的內涵和意義又有了 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1、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教師職業道德中的核心問題為師德問題, 師德的核心問題就是一個字「愛」 。這種愛是高尚純潔的「愛」 , 是對事業與理想的追求。 ( 1) 熱愛教育事業。 雖然熱愛教育事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它在教師的職業道德中又處於非常關鍵的地位。 只有熱愛教育事業, 才能不斷地刻苦鑽研業務、勤奮工作, 才能夠不斷地進行「充電」 , 進行知識結構的更新, 釋放出新的更大的能量, 才能提高自 己的教學水平, 才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 2) 熱愛學生。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指對每一個學生的熱愛、 尊重、 理解與期待。他把孩子看作是自 己生命的延續, 看作是祖國的未來。 熱愛學生是師德的靈魂。承認和尊重是人的需求層次的重要領域。 尊重、 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 是教育的奧秘。 只有把整個心靈獻給學生, 才能溝通師生雙方的感情, 只有全面關心愛護學生, 才能在師生之間建起信任的橋梁, 使學生「親其師, 信其道」 。 教師的教育才能和教育藝術均來自 對學生的熱愛。 教師對學生的愛, 既表現出強烈的感情色彩, 又表現出清晰的理智性和長遠目 的性。 一方面, 教師要了 解、 尊重和關心學生, 了 解學生是實施教育的前提, 尊重和關心學生是教育獲得成功的基礎。另 一方面, 教師還要嚴格要求學生, 它是教師真愛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既顧及學生眼前的得失和價值, 更看重學生未來的發展和前途。
⑵ 淺談如何注重師德素養見解
提高教師的師德的自我修養,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崇高的職業理想,加強師德修養。
首先,要從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方面著手。作為一名小學教師雖然沒有轟轟烈烈驚天動地之舉,其一生是平凡的,生活是清貧的。但是教育事業卻是振興民族的希望所在,所以我認為教師要有職業自豪感,要把自己的人生價值定位在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上。我從事教育工作25年,愛崗敬業,不計較報酬。不與別人攀比,守住一份清貧。
二,進一步提高教師對師德認識,堅定師德信念。
認識是情感的基礎,信念是履行師德要求的內在動力。教育他們要深刻了解國家對師德要求的內容及其提出的這些客觀依據,充分認識履行師德規范對教書育人,培養人才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深遠意義。只有這樣,才能從內心深處激發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的道德情感,自覺克服教育工作中出現的種種矛盾和困難,並根據師德的評判標准,主動修正自己的不良行為。做到即使在沒人監督的情況下,也能自覺履行師德規范,做到慎獨。
三、加強學習,修養師德,提升能力。
學習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積極進行教研活動,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外出觀摩學習,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業務能力。在教育教學中能夠獨立地處理問題。做一個德才兼備的好教師。
四、注重自身人格的培養,關愛每一個學生
有人格魅力的老師,學生對你的關注力就高。親其師,才能信其道。熱愛老師,學生會更熱愛你所教的學科。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只有贏得學生信任,學生才能聽從你的教誨。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愛全班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嚴愛優秀生。對優秀學生,決不能溺愛。要高標准,嚴要求。不單純是要求學業要優,更重要的是人品要優。博愛中等生。他們是班集體的一面鏡子,他們希望老師重視他們。對這類學生,我十分注意掌握他們的心理特點,調動他們的積極因素,正確對待他們,始終如一地尊重、理解、信任他們,培養其拼搏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趕超優秀生!更要特別關愛後進生。轉化後進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善於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表揚鼓勵,讓他們在愛中擁有自尊,在愛中樹立自信,在愛中學會自強,創造出一條人生自勵自強的奮進之路!教師的師德自我修養,不是一朝一夕就完成的,是一個長期學習積累的過程。所以,我們每時每刻都應該注意學習和積累。
⑶ 聽了專家關於師德師風講座後的心得體會
高尚的師德本身就是一本好的教科書,對學生的教育力量是巨大而深遠的。
首先,老師要為人師表,既要注重言教,又要注重身教,特別要注重身教。教師工作的"示範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佔有非常重要和崇高的位置。教師的思想感情,處事哲理、人生觀點、道德境界、品德修養甚至言談舉止、音容笑貌都會給學生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對學生有著熏陶誘導和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做到身教重於言教。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對象。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往往被學生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模仿在行動上。教師的人格影響,不僅對學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後在社會上還會長時間起作用。所以,教師需要處處為人師表,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範,作出表率。教師要把學生造就成一種什麼人,自己應當是這種人。
其次,凡要求老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應該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勿以惡不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教育無小事,事事見真理,因此,教師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去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去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去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去愛護人。
熱愛學生,就必須對每一個學生一視同仁,不能偏愛一部分學生,而冷淡或歧視另一部分學生。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這就要求我們做思想工作時應真誠相待,熱情鼓勵,耐心幫助,用師愛的溫情來融化他們"心中的堅冰",讓他們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接受教育。
我們教師只有對自己嚴格要求,不斷學習,加強修養,讓自己成為一個具有高尚師德的人,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呼喚,更好地培養「四有」新人,不辜負黨和人民賦予的歷史重任。
我覺得新時代的師德師風應該是與傳統的標准揉在一起的。我們對班主任的選擇標準是:平易近人、嚴中帶慈、公平待人、勤奮好學。嚴厲並不是苛刻,老師也是有七情六慾的,但不能把學生當作發泄的對象,這不是教育學生。我覺得傳統中的師德師風與新時期的師德師風都應該是一樣的,但現在存在的區別在於:師生關系的變化。以前的學生對教師要絕對服從,但現在則要求教師對學生也應尊重,這是個進步。因此,新時代的教師在關愛和嚴格要求學生上要提出新的標准。
通過師德師風的學習,我認為素質教育,事實上,首先應該提高自身素質的是教師、家長、各級領導、公務員和明星們。教師的素質不高,肯定難以教出高素質的學生。家長是子女的第一老師,孩子們在家的時間顯然多於在校,如果家長文化素質低下,言行不文明不規矩,孩子們怎會有高質量的成長?各級領導及公務員則無疑代表著政府的形象,如果這些形象代表的文化和能力不及格,品行不端,做事不正,你叫孩子們長大後怎麼去盡心地為國為民素質教育提了多年,也實施了好幾年,但效果並不理想,我們很有必要先認清究竟什麼才是素質,咱們需要具備些什麼素質。強調素質不等於忽視品德。
⑷ 師德是什麼含義
師德的含義尊敬的評委,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師德的含義」。
在座的各位都是教師,如果要問大家「什麼是師德?」相信絕大多數都能夠輕而易舉地回答:「師德就是教師這一職業所應遵從的職業道德規范。」是的,我認為,身為光榮的人民教師,我們對師德的理解決不能像一般人那樣概念化。概念化的理解是膚淺的,只需要短短幾分鍾的時間。而深刻地理解師德的內涵,恐怕要用幾年、十幾年乃至我們畢生的精力。只有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師德的內涵,我們才能自覺自願地遵守它、堅定不移地實踐它、旗幟鮮明地弘揚它!
我對教師這一職業的喜愛源自於父親的影響,我的父親是一名有40多年教齡的退休教師。1970年,懷著「我是黨的一塊磚,東南西北任黨搬」的樸素信念,父親從繁華的都市來到了桂北的一個山區縣,並且一待就是30多年。無論在他工作過的哪一座城市,父親始終扮演著一名人民教師的角色——從職業高中、技工學校、中專及至廣播電視大學,數十年的粉筆生涯染白了原本烏黑的雙鬢,他卻初衷不改,多次放棄改行升遷的機會,依然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執鞭講台。從父親教過的數以千計的學生眼中,我從小就感受到了教師這個職業應得的崇敬。
記得是兩件在父親看來再尋常不過的小事,讓我初步懂得了師德的含義。
第一件事發生在我五、六歲的時候,當時父親還是一名普通的中專教師。因為感染上黃疸型肝炎,我和哥哥同時住進了一所部隊醫院,醫院離我家大概有十多二十公里的距離。母親當時正懷著妹妹。一下子,一家四口人就有三個需要照顧,父親只能在緊張的工作之餘,忙著兩頭奔波。一天,同病房孩子的父母送來了一大包好吃的,看著那個孩子興高采烈的樣子,我只能躲在被子里咽口水,就盼著父親趕快來看我。可左等右等,等到我睡著了,也沒見到父親的蹤影。第二天晚上,一看到父親,我就委屈地哭了——「爸爸,你昨天為什麼不來看我?」「兒子,有幾個大哥哥成績不好,昨天安排補課,爸爸實在來不了。」「那我都生病了,他們又沒有生病。」「孩子,你的病過一陣就會好的,再說還有那麼多醫生護士照顧你。大哥哥學習不好可是一輩子的事情,不讓他們掉隊,這是我的責任!」
今天復述起兒時的故事,與原話多少會有些出入。但是,父親當時所說的話,意思確實如此。我懵懵懂懂地明白了:作為父親,照顧我是他的責任;作為教師,對學生的前途負責也是他的責任。
第二件事發生在我上小學的時候。那時父親已經擔任了分管教學的副校長。一天,一名考生家長為孩子入學的事情前來拜訪。這位家長告辭的時候,彷彿不經意地把一包開過口的香煙留在了凳子上。父親送客回來,開始還以為是這位家長粗心大意,定睛一看,才發現煙盒裡裝的竟然是一張張捲成一卷的「大團結」!父親趕忙騎上單車去追趕這位家長。由於對這位家長並不熟悉,父親費盡周折才把錢退回去。父親一回到家,我就問:「爸爸,錢退了嗎?」父親摸著我的頭,說:「兒子,這錢怎麼能不退呢?爸爸是一名老師,如果收了學生家長的錢,還有什麼臉來教育學生啊!」
雖然當時我並不完全明白父親的話,但十幾年過後,當自己也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的時候,卻彷彿一下子全都明白了,而且至今難忘。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立人先立德,育人先正己。這是父親用言傳身教為我上的一堂生動而深刻的師德教育課。
上了高中,英語課本中有一篇課本,題目叫做「一位教師的寫照」。故事的主人翁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老教師。對所教過的每一名學生,他不僅毫無遺漏地保留著一份家庭作業,而且清楚地記得學生的姓名、家庭狀況。直到從教整整60年的時候,這位80高齡的老教師才不得不離開心愛的講台。他說:「要不是因為疾病的緣故,我不會放棄教書,因為我全部的靈魂已經留在了教室里,留在了孩子們中間。」
當讀到這一段的時候,我被深深地感動了。我覺得,這種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與熱愛,就是對師德最好的詮釋。
大學畢業的時候,面對從醫、從政還是留校任教的選擇,我最終走上了父親所走過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師德成為我修正自己、完善自己的坐標,我開始了對師德的自覺實踐,並在實踐中不斷深化了對師德的理解。
師德是什麼?——師德就是敬業愛崗、默默耕耘,以實際行動為祖國的教育事業添磚加瓦。作為一名「雙肩挑」的教師,我比普通老師承擔著更為繁重的任務。多少個不眠之夜,校園里早已一片沉寂,我卻仍在辦公室加班加點。多少個節假日,別人合家團聚其樂融融,我卻忙著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再苦再累,我都毫無怨言,力爭做好每一項工作、上好每一堂課。因為我清楚地知道,這就是教師的職責,這才是一名教師應有的形象。
師德是什麼?——師德就是甘為人梯、無私奉獻,把自己的知識和本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多年來,在完成教學任務之餘,我還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先後犧牲休息時間為學生上演講、辯論、寫作、書法等各種講座數百講,熱情指導學生參加科技文化競賽,在自治區、南寧市大學生演講、辯論、徵文、知識競賽等活動中獲得了多項大獎,為學校贏得了榮譽。
師德是什麼?——師德就是關心學生、愛護學生,把希望的種子播入學生的心靈,使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多年來,我曾經教育幫助過多名掉隊的學生迎頭趕上,使多名遭受挫折、一蹶不振的學生重拾信心。他們當中,有的成為了業務骨幹,有的走上了管理崗位,更多的正在事業的征程上揚帆起錨。一名我曾幫助過的學生在給我的來信中寫道:「老師,我衷心地感謝您,因為您不僅給了我白菜,更給了我種子。」
時至今日,感受著學生與日俱增的尊敬與喜愛,收獲著學生健康成長帶來的欣喜與快慰,我終於明白了——師德不是一個空泛的概念,它體現在教書育人、言傳身教的職責中;它凝聚在對學生始終如一、無微不至的關愛里;它升華在對教育事業無比忠誠、為教育事業無私奉獻、不為名所動、不為利所誘的堅貞操守上。
這就是師德的真正含義;這就是你、我、他、她——我們大家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追求!
⑸ 請談談你對教師職業道德的理解和感悟
師德,是教師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概括其內涵。
師愛為魂。「師愛」是教師對學生無私的愛,它是師德的核心,即「師魂」。從愛學生的角度講,就是教師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在很大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
然而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就更加困難。據報載:去年的全國勞模、北師大林崇德教授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愛,從本質上說是一種只講付出不求回報、無私的、沒有血緣關系的愛,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
這種愛是極其神聖純真的。這種聖潔的愛是教師培桃育李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真情友誼,就會「親其師、敬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書育人就實現了其根本功能。因此,師愛是魂。
學高為師。教師對某一學科知識豐富、業務精通、治學嚴謹、注重創新,這也是師德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具備堅實的基礎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和較高的學術水平,能使學生產生一種信賴感,進而轉化為一種很強的人格力量,去激勵、鞭策學生。
我從報紙上和電視里看到,復旦大學研究生院的四千名研究生,從全校457名教授中選出自己心目中的「十大傑出教授」。
榮獲該校榮譽稱號的陸穀子、蘇步青教授等十人,個個都是在專業領域里造詣深厚,無一不是師德高尚和教風嚴謹的頂尖楷模。
教師還應該有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與文字表達能力,尤其是板書設計和粉筆板書水準。俗話說「善教者善言」,就是這個道理。
身正為范。教師以德為本,身正為范。教學質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影響力的大小,而教師的影響力主要由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識因素和情感因素組成。身教重於言教,因為教師職業的示範性極其重要,所以要求自己必須時時、處處用模範的言行去影響學生、教育學生。
⑹ 對於"師德"方面有哪些認識與感悟
我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經常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要做一名專優秀的教師,應該具備屬的最重要的條件是什麼?是優美的語言?是廣博的知識?還是豐富的教學經驗?
在實踐的過程中我發現: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不僅要有優美流暢的語言、廣博的知識、豐富的教學經驗,最重要的是要有愛心。師愛是教師對學生無私的愛,它是師德的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點燃學生的夢想;它是指路的明燈,照亮學生前進的路程。
魯迅先生有句話:教育是植根於愛的;愛是教育的源泉,教師有了愛,才會用用伯樂的眼光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自己的教育對象充滿信心和愛心,才會有追求卓越和創新的精神。全國勞模、北師大林崇德教授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教師對學生的愛,從本質上說是一種只講付出不求回報、無私的、沒有血緣關系的愛,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極其神聖純真的。這種聖潔的愛是教師培桃育李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真情友誼,就會親其師、敬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書育人就實現了其根本功能。
⑺ 對師德的理解和感悟
我們要努力做到四有好教師:
要有理想信念、扎實學識、
高尚情操、仁愛之心。
我認為還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要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不僅要關心的學習情況,還要關心學生的生活,只有我們把學生看重了,學生知道老師在乎她,尊重他,他們才會尊重老師,願意學習這個老師所傳授的各種知識。
相反,如果讓學生對你產生逆反心理,那麼即使你的課上得再精彩,他們也不會認真去聽,這就所謂用師愛鑄就崇高的師魂。
第二,作為教師必須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刻苦鑽研業務的精神,從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這也是師德不可缺少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具備堅實的基礎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和較高的學術水平,能使學生產生一種信賴感,使自己在學生面前樹立了威信進而轉化為一種很強的人格力量,去激勵、鞭策學生。
第三,作為教師要有無私奉獻的精神。 沒有無私奉獻的精神,就不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也不可能為教育事業做出貢獻。我們身邊有很多的優秀的骨幹教師,他們的教學能力,業務水平,師德師風都值得我去學習。在今後的工作中,作為一位中青年教師,一定要向這些骨幹教師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