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師生死自如
① 佛教怎麼看待人的身體和生命過程
凈空法師---人生酬業。你自己做不了主,你為什麼到這個世間來的
你看凡夫,六道凡夫,把這個身體當作自己、當作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一生都是為這個我服務。不知道這個我是假的,不是真的,它是生滅法,有生有滅。有生有滅,在佛法裡面說,假的,不是真的。佛法真假從哪裡分?不生不滅是真的,有生有滅是假的。
現在我們這么多年的學習,對於這樁事情有了一點概念。這個身到底是怎麼回事情?為什麼要來到人間?來到人間之後這一生要幹些什麼?科學家也研究這個問題,有沒有答案?有很多不同的答案,但是還是佛的答案最高明,又簡單,人生酬業。你自己做不了主,你為什麼到這個世間來的?報應,你過去世造的因,這一生到這來受果報。如果過去生中修善積德,這一生的果報,你來享福的,人間的富貴;如果造作罪業的,你這一生到人間來是受苦受難的。前世造的因,這一世果報;這一世所造的,來世的果。我們這一生幹些什麼?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幹些什麼?如果是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好,來生是人天福報;如果是貪瞋痴慢疑,是不仁不義、無禮無信,來生就苦了,來生三途去了,這是不能不知道的。
這是世尊、是菩薩們無盡的慈悲,把事實真相告訴我們,希望我們來生不要墮三惡道。三惡道太苦了、時間太長了,很容易進去,很不容易出來。為什麼?進去之後,那是消惡業的,你阿賴耶裡面所有業習種子里頭惡的,統統要消干凈,你才能離開。我們這一生所造的就不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過去無量劫來生生世世這累積了多少?你就曉得這個麻煩大了,一念不謹慎,就到三途去了,到三途時間長。到天道時間也長,天道是消福報的、消善業的,三途是消惡業的,所以說它是惡報,六道都是消業障的。
可是我們六道里的眾生他不覺悟,遇到佛法也還很難回頭,所以長劫輪回,我們在六道住了無量劫。這一生積過去世所結的緣分,跟佛結了緣分,特別是凈宗,凈宗能往生,都是過去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這一生遇到了,得諸佛如來冥冥當中加持,你能信、你能願,願生凈土,你能老實念佛,這一生能成就,沒有一個是僥幸的,也沒有例外的。就是一生不信佛,臨命終時,一口氣還沒斷,遇到善友勸他,到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他立刻就能信、就能願,發願「好,我願意去」,念一聲佛號、十聲佛號都能往生。
② 高峰妙禪師是如何走向涅盤的
在我國宋朝時代,有一位「高峰妙禪師」,他的修持造詣很深,精通三藏經典,解、行並證,不愧是高僧大德: 有人問高峰妙禪師雲:「修行如何修?如何修方是修行?」 他提綱契領答道:「莫染污自性,只此莫染污自性,即是修行,可證成無上菩提,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這句話的意思是,自己本來清凈的自性心地,不要被五欲六塵所染,即心對境而不生心,如如不動,不沾不染,對境無心,當下解脫自在,所謂:「百花叢里過,片葉不沾身。」 果然,這位問道者,依法修持,勇猛精進,不久開悟,證成菩提。 在此提到的「五欲(梵語panca kamah)六塵(梵語sad visayah)」,有同學尚不清楚,順便解釋一下: 五欲者:原系指色、聲、香、味、觸之五種情境,然在華嚴大疏鈔一書里,通稱五欲為:一、財欲。二、色慾。三、飲食慾。四、名欲。五、睡眠欲。 六塵者:可污染真理之物,謂之「塵」。而色、聲、香、味、觸、法之六境,由眼、耳、鼻、舌、身、意等六種器官(名六根)入身,以染污凈心者,故謂之「六塵」。 話說回來,高峰妙禪師在六十多歲時,有一天,他入定曉得自身行將歸寂,他就在某一日上午,集合全寺出家人,(按:過去大陸上,叢林寺院修行出家人,均上百或上千人),依文獻資料顯示,其弟子約五百餘人。 他隨機開示道:「弟子們!今天師父很踏實地鄭重宣布,在中午十二時正,我將離開這世間啦!假如各位對佛法尚有不了解的地方,就甭客氣,趕快發問。」 座下所有弟子們,面面相覷,鴉雀無聲,大家以為師父紅光滿面,步履如飛,怎麼會突然要入滅呢? 沒有人敢發問,時間也很快的過去了。 等到快接近中午時,高峰妙禪師沐浴後,穿上一襲干凈的海青,盤坐在墊上,呼喚其大弟子,敲鍾鳴鼓,把全寺里所有住眾集合在大殿上。 他又開口講:「諸位同參道友暨弟子們!我現在把話說完,即刻要入涅盤,諸位對一代如來聖教有何疑問者,請趕快發問。」 台下的人仍然不相信,信也信不起來,師父一點都沒有衰弱、疾病的徵兆,身體硬朗,講話氣勢如洪鍾,不像要離開世間的樣子,台下的人無反應,最後有一位弟子起立: 合掌問訊說:「師父!對如來聖教,我們無疑惑,倒是師父現在身體那麼健壯,卻說要入滅,這令我們大惑不解啊!」 高峰妙禪師聞言,面不改色,坦然而道:「生死豈可兒戲,佛法不主張顯神通,而我一輩子也未曾為你們顯神通過,但為了證實給各位知道,佛法修證,終可開悟證果,在此不得已的情況下,就讓我來顯現一些雕蟲小技的神通吧!」 他就問門入:「世間上的死亡有幾種型態?」 門人答道:「有火災而死,水災而死,橫卧而死,病死,刀傷死,獸咬而死,坐死,睡死,站立而死,弔死……等,就死亡之姿態來說,有大德站著自然而死,就很殊勝了。」 高峰妙禪師雖然身體肉身尚健,但其心已解脫生死之束縛。 因此,向大家說:「這樣好了,我就來一項別開生面,各位從未見識過的死法,即是倒立而死吧!請我的大弟子,撿起地上的塊小石頭丟向空中,在石頭還沒落地以前,我就死給你們看,當下入涅盤,與世永別。」 他的大弟子,恭敬不如從命,隨即撿起一塊石頭,往空中一扔,高峰妙禪師即躍身翻空,下墬速度比石頭還快,其雙手按地,頭朝下,垂直倒立,剎那間,呼吸停止--死亡了,與娑婆世界長辭矣! 然而,人雖入寂,但身體仍然倒垂,雙手托地,筆直不倒,這樣維持了整整兩天兩夜。 眾徒弟們,用手往其身體推推看,奇怪得很,身體猶如鋼筋垂立在地上,任憑多少人去推也推不動,抬也抬不起。這樣卻惹得要辦「後事」也徒然,大傷腦筋之際: 有一個門人,就在其屍體旁邊語道:「師父啊!您也大發慈悲,不要捉弄我們了,這樣的「死相」,叫我們如何火葬?」 但高峰妙禪師還是相應不理,默然不動。 這時候,有人出主意了: 住眾中有人道:「高峰妙禪師有一胞妹,亦已出家,平時他最聽其妹妹的話了,我們不妨派人去找他的妹妹,來勸勸他如何?」 眾人無奈,只好依計而行。 不久,其妹應邀而至:匆促箭步向其身旁嚷道:「哥哥!您生古怪,死也古怪,放下您的古怪,是何等自在!」 高峰妙禪師聞言,應聲而倒,碰一聲,身體平卧下去。 然而,他卧地之後: 又突然睜開睛說道:「妹妹啊!我這樣死不對嗎?好吧!既然這樣死不對,再重新死一次吧!」 就這樣,高峰妙禪師再一次地表現了死亡,總共死了兩次,在入涅盤的剎那間,前後不到一秒鍾,就如此入滅了。 諸君!試想,生死大事,對於已證得果位之修行者來說,他的身心已解脫,是那麼逍遙自在,憑其願力之強,業力又能奈何他呢?生死輪回之事,已無法束縛聖者之身心,因為聖者自性清凈,對五欲六塵不沾不染,本性能自在無礙,得大解脫啦! 所以高峰禪師自在而逝世的公案,給予我們的啟示是,每一個人均有佛性(梵語budhha-dhatu),每一個人只要能開悟本性,依佛法修持,莫染污自性,摒棄五欲六塵,不沾不染,對境無心,則每一個人即可當下解脫自在,顯現出神通,無障無礙矣! 而高峰妙禪師心地之所以那麼解脫、自在、逍遙、自如,要來即來,要去即去,生死自如,即是表現出一代聖僧,開悟證果的功夫與特色,流露出一場神通游戲。
③ 有誰知道佛教關於討論生死的佛典故事
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善惡變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會見無期,何不於強健時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無量壽經》卷下
命如果待熟,常恐會零落,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從初樂恩愛,因淫入胎影,受形命如電,晝夜流難止。
《法句經•生死品》
如河駛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逝者不還。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由何樂!
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法句經•無常品》
當知有四大畏,恆逼人身,終不可制卻,亦復不可咒術、戰斗、葯草所能抑折:所謂生老病死。亦如四大山從四方來,各各相就,摧壞樹木,皆悉磨滅。
《增一阿含經》 卷五十
一切歸於盡,果熟亦當墮,
合會必當散,有生必有死。
《增一阿含經》卷二六《等見品》
佛問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數日間。佛言:子未知道。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飯食間。佛言:子未知道。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呼吸間。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佛說四十二章經》
④ 活了119歲的著名高僧,臨終前告誡了弟子什麼話
佛教起源於兩千多年前,發源地是古印度,之後傳入我國。在歷史上有許多文學作品中都有關於佛法的描述,最著名的就是《西遊記》,至今佛教在我國都佔有重要位置。由於佛教在我國備受推崇,所以自古以來出現了許多得道高僧,他們傳播弘揚佛法、普度眾生,時刻懷有一顆菩薩心腸。
小結
虛雲禪師為中國佛教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一生游歷四方,鑽研佛學奧秘,並且將所學的東西毫無保留的傳給了他的弟子,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佛教人才。即使在他即將圓寂的時候,他思慮的也是別人,生怕後人以及自己的弟子不懂得約束自己而犯下大錯,於是才給他們留了這個''戒''字。雖然只有一字,但是很多人卻需要用一生去參悟,才能夠理解其中深意。
⑤ 佛教說的永離生死煩惱是什麼身體啊不是肉體那是什麼
有的師兄就回答兩個字...精闢呀
有的師兄回答那是大段大段的......詳細呀
其實,遠離生死煩惱的是什麼,回答應該是「真我」吧,首先人的肉體只是短暫的軀殼,也就是臨時居所,如果肉體是「我」那如果某位工人的手指被機器咬掉了,那是不是可以指著斷掉的手指說這個也是「我」么,人們稱呼自己肉體器官的時候,經常會說「我的眼睛」「我的耳朵」「我這一身肉」但沒人會指著減掉的手指甲說「我」所以,肉體是我這本身是顯而易見的知見。
那麼,「我」是指精神上的我么?也不是,因為我們的精神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不自由」的,你以為你想吃小龍蝦是你自己控制的?你錯了~你想吃小龍蝦是你舌頭的需要,你以為你想看美女是你自己控制的,又錯了,那是動物本能的需要,你以為......總之你所思所想以及行為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都不是出自本心,而是因為各種影響產生的,所以人或者說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的眾生都是從沒有認知到「真我」
佛常說「我執」說的就是認假為真的這個「我」的認知,就和時間與空間一樣,是一種頑固的錯覺......這個世界是真實的,但凡夫對世界和自我的認知確實錯誤的......我們每天看到太陽,但真的思考過我們看到的太陽不是「今天」的么?
所以樓主的問題其實很不好回答,因為無論怎麼說都是名字,可那個東西卻無法用語言文字說明白,因為人的認知中沒這個東西的概念,就好比你沒法跟古人解釋什麼是電磁波一樣,所以你稱呼他為第八識也好,稱呼為阿賴耶也好,稱呼為真我也好,覺得是超維度的超認知的也好,其實就是那個那個東西......那個東西就是沒有生死煩惱的,因為那個東西確實是不生不滅的
⑥ 如果一個人在入定中被殺了那麼是不是就可以逃脫三界輪回
這種事不太可能發生 層次境界極高的修行人 是遇難不遇險的 你說這種更不可能了
他自己會出定的 這樣也不會解脫生死輪回的 還沒有完成就果位
⑦ 為什麼禪師們的修行功夫在臨終時用不上
所以我們要依靠阿彌陀佛,,,,無論修什麼法門,到臨終時,還是要依靠阿彌陀佛!
我們還是安心念佛,堅持念佛,仰靠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在我們臨終時,阿彌陀佛不違本誓,一定來迎接的!,,我們不要在自身找修行功夫,,我們沒有什麼修行功夫,,,就連文殊,普賢,都要依靠阿彌陀佛,,何況我們這些生死凡夫?
⑧ 求西洋魔法,佛教神通,道家法術的區別。
西洋魔法,如魔術, 主要是以手法變換,障人耳目,
佛教及道家在中國有很多術數派別,具體見以下鏈接:
http://blog.verycd.com/dlm/cmd=showentry&eid=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