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述評師生
❶ 時事評論怎麼寫
針對現實生活中的重要問題直接發表意見、闡述觀點、表明態度的新聞體裁。以與新聞結緣為前提,舉凡各類具有新聞價值的論說文,不拘長短。
新聞評論的特點
1,與其他言論一樣,由論點、論據、論證三個要素組成,具有政策性、針對性、准確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獨特的見解吸引讀者而取勝。
3,立意新穎,論述精當,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廣大群眾說話。
(1)時事述評師生擴展閱讀:
新聞評論的寫作
第一,要注重針對性。對人們普遍關心、迫切需要回答的思想問題,以及兩個文明建設中人們迫切需要回答和解決的實際問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通過具體的科學的分析,實事求是地給予說明、回答和指導。
第二,論點要新鮮。就一篇評論而言,論點是觀點。是靈魂。論點不新鮮,或者和報紙上發表過的相雷同,讀者看了開頭就興味索然,不想看下去了。
第三,論據要有典型性,具有說服力。評論的論據,就是用來闡明論點的新聞事實和有關材料。論據,既是論點的依據,又是評論判斷和推理的基礎,因此,精心挑選作為論據的新聞事實,至關重要。
第四,說理要有深度。寫評論,要在說理上下功夫。一篇評論,說理有無深度,往往關繫到它的成敗。
此外,評論寫作還要注意寫得平易近人,力避老話套話,力求有點文采,使讀者愛看。
參考資料:
時政點評-網路
❷ 時事政治熱點述評怎麼寫。
一、如何寫時事評論文章
1、首先要評論一件事情要說出這個事情的現象。
2、其次引出問題的原因,由來,以及對社會的影響。最好是有新聞報道或文章作為論據,這樣可使人信服。
3、然後對這一件事情進行評論,發表你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感想和分析,對社會的危害程度.
4、最後對這件事情進行結論,提出解決的辦法或進行呼籲,從而引起更多人的關注。
二、如何透過現象看本質
「透過現象看本質」是所有作文的要求之一。見解新,給人驚喜,畢竟是暫時的、表層的。若要讓人感動,讓人深省,讓人難忘,還要開掘深刻,立意深邃,「發人所未發」。別人只看到表面現象,你卻看到了隱藏在深層的本質;別人只能「知其然」,你卻能「知其所以然」。這就能給人啟迪,催人深思,發人深省。那麼,怎樣才能做到透過現象看本質呢?
1、探究並解釋現象存在的背景;
2、探究並解釋現象的共同特徵;
3、探究並解釋現象的特殊含義;
4、從特殊到一般並聯系現實生活進行推演;
❸ 幫忙寫一篇時事述評,就是課前幾分鍾說的那種,可以是最近新聞,最好是有點搞笑的,還有一些自己對這件事
最近大家都知道日本發生了地震和核泄漏事件,日本居民都挺淡定,但是我們中國居民卻個個人心惶惶鹽價飛速上漲據可靠消息證明只有碘片才可以防核輻射,食鹽的作用微乎其微。
❹ 有關師生之間的時事
2015年8月2號,北京科技大學首任校長、我國著名金屬材料學家王潤的遺體告別儀式在306醫院遺體告別廳舉行。北京科技大學校領導、部分師生、教育界人士等自發前來為王潤送行。
❺ 時事政治熱點述評怎麼寫急需啊。。
先簡單的涉及下發生的事件,結合課本上的知識點綜合論述,也可以加入自己的額外見解。 先找你熟悉的了解的時事熱點入手。如果還還是覺得不怎麼會的話,建議多看看報紙或著網路上的時事評論。
❻ 求一篇近期的時事述評,500字左右即可,最好是一周內的
時事評論背景:
今年的央視「3·15」晚會聚焦問題辣條後,很多地方都開展了整治行動。像央視曝光企業所在的湖南平江,對100餘家辣條企業進行整治。甘肅市場監督管理局日前則下發公告,決定在全省所有校園及周邊200米范圍內,禁止銷售「辣條」。以中小學生為主要消費群體的辣條,歷來被稱作「五毛食品」。如央視所呈現的,低廉的價格背後是臟亂差的生產工序,以及毫無安全保障的質量品質。而各類小作坊的存在,給監管製造了巨大困難,甘肅直接採用學校周邊200米禁售的方式治理,正是一個縮影。
時事述評
當然這種一刀切的方式,也引發了一些爭議。一方面,那些符合安全生產標准辣條,難免會被誤傷;另一方面,學生完全可以在200米范圍外的購買。但話說回來,辣條類的膨化食品本身會影響兒童正常進餐攝取營養,作為一項配套措施,通過提高購買門檻的方式,來切斷學生接觸辣條的部分途經,減少吃到問題辣條的概率,未嘗不是一種值得嘗試的措施。
當然,和所有食品領域的議題一樣,問題辣條歸根到底得依靠源頭治理。禁得了辣條,類似的垃圾食品未必禁的完;再者200米內禁售辣條的細化措施要落地,需要相當高的執法成本。
而且,辣條亂象背後,是城鄉高度分化的現實。在城市這種治理體系更完善的地區,從學校周邊的管理到家長的飲食理念,都會更加嚴格,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學生從遍布在城市裡的大型商超買到三無企業生產的劣質辣條的概率也要更低。
辣條代表的「五毛食品」,侵害最嚴重的地方正是農村,就像我們可以看到各種「雷碧」之類的傍名牌的山寨產品。原因在於,農村的購買力差,而且監管執法網路相對不發達。比如很多農村小學周邊會有流動攤販,如何執行200米禁售辣條的規定,存在著技術上的難點。
此前,中國人大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教授彭亞拉曾對多各省份的農村兒童營養進行了為期三年的跟蹤研究,結果顯示,農村學校周邊出售的零食中,許多是劣質小零食,生產廠家地址、電話等信息虛假的比例高達30%,一些產品加入的化學添加劑多達22種。農村辣條亂象可見一斑,但市場過於龐大分散,導致問題作坊像打游擊戰一樣。
比問題辣條更嚴峻的現實是,被三無「五毛食品」侵蝕的農村,雖然有了「免費午餐」,但在發展和消費上並沒有隨城市一起升級。城鄉間發展時序上的斷檔,農村監督執法體系的孱弱正是體現之一。這決定了站在城市角度推出的200米禁售辣條的類似治理措施,在農村難免會遭遇水土不服的狀況。
2016年底,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五部門曾對農村食品安全開展專項督查,要求實現生產經營全鏈條監管。事實上,既然農村的三無食品沒有太高的發現門檻,它幾乎沒有掩飾地由小商店、攤販售賣,那麼治理的困難,就不是難在沒有線索,說到底還是投入不足的問題。
保障孩子健康的飲食環境,歸根到底還是得依靠源頭治理。所謂的源頭,可以從兩個層面理解,第一個層面是生產的源頭,監管的重心應該放在那些生產企業上,適度提高懲罰的標准;第二個層面是發生的源頭,辣條問題要放在城鄉發展差距的大框下審視,農村的基礎設施和執法體系建設,必須要有更大的投入,而不該成為被遺忘的治理飛地。
❼ 政治時事述評怎麼做
事政治評論:我們該如何保衛釣魚島?
15日,國內許多地方發生了涉日遊行活動。其中,一些非理性的行為讓人感到遺憾。有日本媒體幸災樂禍地稱中國抗日陷入「暴徒化」,並預測會給中國社會帶來動盪。這也讓石原之流找到了鼓動的口實。
沒有誰會懷疑祖國遭受欺侮時涌動的愛國激情,沒有誰不能理解當祖國遭遇挑釁後同胞們的憤懣與抗爭。因為,一個沒有血性的民族註定要被欺凌,一個永遠韜光養晦的國家必然受氣挨打。但是,有一個殘酷的問題,我們不得不面對——靠那些失去理性的行為,我們可以保衛釣魚島嗎?其實,每個人心裡都有答案。
所謂「中國人一天不買日貨,日本一半以上的工廠就要倒閉;中國人半個月不買日貨,日本人整個工業支柱就要徹底垮台」的宣示,不過是血脈賁張的幻覺,地球村下「絕緣」作用能有幾何?而一大群人圍住同胞的合法財產,貌若「大義凜然」地破壞,除了讓法治文明蒙羞,只會讓飽受其害的手足受傷。一大群人圍住在華的日本公民,看似「同仇敵愾」地討伐,更是自降身價的沖動,正中日本右翼政客千方百計挑起事端的下懷。
理是理,非是非。失去理性的暴行,這與日本政客的蠻不講理又有何異?喪失理智的拳頭,嚇不走囂張的惡犬。泄憤式的「愛國」表達,只能讓賊人偷笑、外交被動、同胞傷心。
自日本不顧中方交涉9月10日宣布「購島」計劃以來,中國政府從發表官方聲明,到劃定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領海基線,從派出海監船開展維權巡航執法,到駁回日本方面無理抗議,從向各國駐華使節作專門通報,到向聯合國提交領海基點基線坐標表和海圖,等等,無一不體現了尊重國際規則和國際慣例、努力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問題的誠意和態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捍衛祖國的核心利益,是一場道義的較量,一場正義與否的交鋒,我們不能被日本的無賴帶著走。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應讓世界看到,和平崛起的中國,政府治理在進步,國民素質在提升。大時代需要大國民,日本右翼最懼怕中國國民的強大。理性愛國、奮力強國、精心治國,才能真正捍衛國家和民族的尊嚴。
❽ 求關於「師生」的新聞,謝謝
http://news..com/ns?cl=2&rn=20&tn=news&word=%E5%B8%88%E7%94%9F&ie=utf-8
❾ 時政述評和時事點評有什麼區別么
時事點評與時政主要內容不是一樣的。時事類的點評側重點在當下社會的熱點,多反映民生類的,而時政評論側重點是政治類型,反映的問題和話題都是直接與政治聯系和影響的,大到國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