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溝通的技巧
1. 怎樣提高小學師生溝通的有效性
淺論提高小學師生溝通的有效性
論文導讀:戀感,而且很尊重老師,對老師充滿了信賴,他們在感情和行為上極大程度地依賴老師。到了五六年級,隨著身體發育逐漸成熟,批判意識和獨立性漸漸增強,他們逐漸有了自己的判斷而不是盲目隨從教師。老師不主動找他談事情,他不會主動尋求老師的幫助和指導。小學生特定的身心發展特點,使得他們不願意把老師作為傾訴的對象,也是影響小學
師生溝通在小學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有效的師生溝通,能夠對教學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和深遠的影響。分析了師生溝通不暢的主要原因,並從教育觀念、溝通技巧、教師修養等方面提出了如何進一步促進師生的有效溝通。
小學 師生溝通 問題根源 建議
《學記》中有句名言「親其師而信其道」。由此可見,融洽的師生關系對教育教學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育是師生相互作用、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的交流生成過程,因此要求教師有和學生進行有效溝通的能力。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技術的頂峰——即師生間心靈交往的和諧境界。」由此可見,健康和諧的溝通在師生交往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些教師卻依然沒有意識到師生溝通的重要意義,不懂得怎樣通過師生溝通達到教學目標,溝通技巧上也很缺乏。回顧自身十幾年來的工作經歷,在與學生溝通方面有很多感觸,意識到有效的師生溝通對學生的影響是深刻又深遠的。
一、小學師生溝通問題的原因分析
1.「師道尊嚴」的教育觀念根深蒂固
教師是知識的佔有者與代言人,是社會要求的代表和道德規范的訓誡者,因而是教育權力的控制中心,富於權威。學生只能虛心求教,全盤接受,甚至唯命是從。無疑,師道尊嚴的傳統文化觀念加強了教師的權威意識,並且很容易使教師滑到權利主義的行為模式中。至今,部分教師仍不能從傳統的師道尊嚴的觀念中解脫出來,因而很難與學生平等溝通。
2.教師自身修養不高,缺乏溝通技巧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老師不肯花功夫深入了解學生,對學生各方面的特點知之甚少,因而教育教學工作無的放矢,與學生的溝通也過於膚淺,沒有目標和針對性。可想而知,溝通的效果也是微不足道的。
3.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殊性影響了師生溝通的效果
低年級的小學生對父母和老師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們對老師有一種明顯的依戀感,而且很尊重老師,對老師充滿了信賴,他們在感情和行為上極大程度地依賴老師。到了五六年級,隨著身體發育逐漸成熟,批判意識和獨立性漸漸增強,他們逐漸有了自己的判斷而不是盲目隨從教師。老師不主動找他談事情,他不會主動尋求老師的幫助和指導。小學生特定的身心發展特點,使得他們不願意把老師作為傾訴的對象,也是影響小學師生溝通問題的一個主要的原因。
4.家長的理解不夠影響了師生溝通的效果
在強調「家校合作」的當今社會,人們已經意識到教育孩子是家長和學校共同的結果。但是目前,許多家長有這樣一種推卸責任的想法,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去,許多事情由老師去管就可以了,不用太操心。甚至有的家長從來沒去過學校,不知道孩子在哪個班級,更不要說能夠和老師經常溝通了。家長和老師之間的溝通少,勢必會影響老師和學生的溝通。
二、師生之間有效溝通的策略
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筆者嘗試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議,以期能夠供老師們在與學生溝通交流中有借鑒之用。
1.樹立正確的師生觀
樹立正確的師生觀,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前提。在學校教育中,教師是教育者、領導者,又是服務者;學生是受教育者、被領導者,又是學習的主人。因此,要摒棄「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既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又不否認或貶低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主導作用。
2.關心愛護學生,平等對待學生
首先,教師應傾心竭力投入所熱愛的教育事業,用真情去關心愛護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只有在愛的氛圍中,學生才能獲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安全感,才能盡可能地釋放出所有潛能,發揮其天賦和個性。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
其次,教師應平等對待全體學生,尊重他們的個別差異。每個學生由於基因遺傳、家庭背景、受教育方式和生活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在個人性格氣質和學習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著客觀差異。認識到這一點,貫徹個性化原則,我們的教育管理工作就會真正地面向全體學生,就會千方百計地發現和挖掘每一個學生的潛能,想方設法為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
3.掌握溝通技巧,加強師生交往
加強師生交往,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教師必須學習和掌握一些交往的技巧。
(1)淡化角色意識
教師要有角色意識,要符合角色要求。但是如果這個角色意識與行為「過分」的話,就可能造成教師的「強權」意識。因此,對於教師而言,要轉變「師道尊嚴」陳腐思想,樹立與學生平等溝通的意識。教師不裝腔作勢,不虛偽,真誠地表露自己的思想,給學生以親近感,才能實現師生之間真正的平等和自由地溝通交流。
(2)掌握談話技巧
談話是教師的基本功,是師生溝通的常見方式。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內容和目的來設計談話的方法,尤其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在言語語言上下功夫。師生溝通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信息交流、情感交流的交往過程,而溝通的途徑則主要是通過語言。溫馨感人的話語能夠打開學生心靈的天窗,撫慰他們的創傷,直指學生的內心深處。
其次,要在體態語言上下功夫。眾所周知,體態語言不會像言語行為那樣為人的意識所掌控,很多情況下都是人的下意識行為。因此,老師有時候在毫無察覺的情況下表現出不利於與學生溝通的舉止,會對師生之間溝通和學生在以後社交活動上產生消極影響。
(3)積極聆聽
在師生溝通與理解中,聆聽是一種技巧,和任何其它技巧一樣,必須通過學習和實踐才能獲得。對老師而言,對待學生,尤其是出錯的學生,當他們感受到老師正認真地聆聽自己的心聲、老師能夠猜測到自己內心的想法時,對於他們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鼓勵的鞭策。教師要想做一個善於聆聽的人,就要在聆聽的過程中,通過集中注意力和同情的表情等體態語言表示對學生所述話題感興趣。積極聆聽的目標不是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而是給學生提供一個「迴音壁」,給對方提供一個傾訴的對象和找到解決問題辦法的時間和空間。教師的積極聆聽和民主管理,定能夠增進師生關系的融洽和諧,促進教育教學的良性發展。
(4)善於抓住溝通時機
我們與學生的溝通,要善於抓時機,正像裴斯泰洛齊所說:「每一種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親般的眼睛時時刻刻准確無誤地從孩子的眼、嘴、額的動作來了解他內心情緒的每一種變化。」教師在適當的時機給予學生恰當的心理疏導,及時地鼓勵和贊揚,不僅能夠使學生感受到來自於教師的關注和肯定,還會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自我形象,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上進心,促進學生的積極發展。
4.加強學習,與時俱進,提高修養
在面對不斷發展變化的新形勢新社會背景下,教師要不斷自我更新,提高自身修養、素質和能力。教師應積極參加各種相關培訓,有意識地學習一些必要的溝通知識,並努力把所學運用到學生管理和教學中。教師只有加強自身的修養、素質和能力,才能輕松自如地開展師生溝通,確保師生溝通的有效進行,最終實現有效溝通,達到溝通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呂玉芳,楊勤學.班集體建設三部曲.班主任之友,2001,(10).
\[2\]\[蘇\]蘇霍姆林斯基著.諸惠芳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25.
2. 師生有效溝通的技巧都有啥
我想啊老師要把持愛學生,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就OK啦。基於這一點呢,所有事都不回出格了。因為,其實學生是懂對錯的,誰好是明白的啊。
一、老師不要發氣,學生犯了錯就象自己孩子反錯一樣啊。
二、任何時侯不要帶情緒面對學生。給學生一種快樂心情。
三、更多的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對家境不好的不要輕易幫助。
四、課余多與學生交流,最好能隨時知到最近學生流行玩什麼等等。
五、要常給予學生肯定,讓學生覺的你很欣賞他,就會自然而然的與你走得很近。
六、常找學生談心。
對於學生,要為自己創造盡可能多的表現自己的機會,讓老師發現你的優點而欣賞你,當然包括每一次考試羅。
有問題包括學習上的心理上的找老師幫助。多與老師交流讓老師知道你的最新動態和想法。
這樣可以嗎?
3. 如何掌握師生溝通技巧
一、掌握傾聽的技巧
傾聽是一個容易被許多教師忽視的技巧。盡管傾聽的技巧並不難學,可是用起來並不容易,大多數教師還沒有真正學會傾聽。一旦教師學會了傾聽的技巧並將其應用於學生的交流中,將會改善師生關系。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並且能夠培養學生的自尊心。
1.停下你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專心傾聽的基礎就是教師必須有傾聽的意願,要有強烈聽的渴望。在交流中教師不能煩躁不安,不要背對學生,或是一邊忙著別的事情一邊聽。要讓學生知道你對他們的話感興趣,一定要讓你的面部表情,眼神以及身體的姿勢及聲調全部在與學生進行適當的感情和意義的交流。專心聽的目的是表達教師願意傾聽及接納對方,促使對方與自己建立信任感。專注技巧包括以下語言和非語言技巧:(1)維持良好的視線接觸,但不宜瞪眼直視,令對方感到敵意或受到驚嚇;(2)輕松自然的身體姿勢,表示願意傾聽並鼓勵對方談話;(3)雙方保持適當的距離;(4)上身稍微前傾,以表示對對方的專注和有興趣繼續傾聽;(5)用非語言信息傳遞接納的態度,如微笑、友善而放鬆的面部表情;(6)用適當而簡短的反應表達尊重、了解的態度。
2.簡述語意。語意就是語言的意義,是語言形式表達的內容。包含(1)理性意義(基本要素):對客觀世界的認識。(2)非理性意義:說話人的主觀情感、態度以及語體風格等方面的內容,它一般總是附著在特定的理性意義之上的。對於學生,要用簡潔扼要的語言,把對方的主要觀點和對他們的理解概括地復述出來。這樣可以讓雙方加深印象和了解,讓對方感覺到他是被接納的,從而增加彼此的信任。
3.在聽的過程中注意觀察。在聽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生說話時的體態、動作、語速及聲調的變化、面部表情、談話中的停頓和其他一切能傳遞重要信息的細節。有時候學生的一系列表情動作反應完全不同於他的語言所表述的意義。
因此,你要特別留心學生非語言的暗示和行為,盡量去領悟隱藏在學生話語背後的感受和意義。
4.不要輕易打斷學生的談話。在課堂上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充分表達自己的機會和空間,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開展討論辯論和進行爭論。強烈的表達欲不僅可以刺激學生為了更好地表現自己而努力學習,還可以消除因精神壓力而造成的緊張。不管學生的思想在教師看來是多麼的幼稚可笑,不管學生的話語在教師看來是如何的不合邏輯和不合現實,都應該讓他們將自己的「幼稚」和「錯誤」表達出來,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對其有更多、更深的了解,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更有效的教育。
二、提高運用教學幽默的本領
幽默是人際關系中不可缺的「潤滑劑」。教學幽默是教師教學藝術才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位教師想要提高自己這方面的素質一般說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其一,努力培養自己樂觀,開朗的性格。樂觀開朗的性格是創造教學幽默的基礎。其二,多看,多聽幽默語言,多搜集富有幽默感的格言、妙語、風趣的小故事、笑話等。這些常常是可供教學幽默運用的材料。其三,教師要注意運用一些修辭手法。幽默往往是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能夠表現出幽默內涵的修辭方法有:借喻、影射、諷刺、雙關等。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情況,選擇富有幽默色彩的教學方法,這樣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中掌握知識。
三、學會使用和識別體態語言
科學研究發現,人們接收到的外界信息70%~80%來自視覺信息。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師生溝通中的非語言交流有時比語言交流更重要。對教師來說,「有聲、有色」地教學和溝通,是一項必備的能力。教師應積極使用體態語言,並且不斷地有意識的學習和訓練自己。此外,還要善於觀察學生的體態語言,讀懂學生的體態語言。在教學中、在與學生的溝通中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溝通與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要建立這種平等對話的師生關系,就必須化解師生間森嚴的壁壘。熱愛學生,愛是教育的靈魂。只有愛學生,親近學生,學生才感到老師和他們是平等的。尊重學生,自尊心人皆有之,人人渴望得到尊重。尤其對待差學生,更要尊重、關懷、激勵和幫助。不歧視或偏愛學生,平等、民主、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表裡如一,言行一致,給學生樹立榜樣,做學生的朋友、知己,關心、愛護、寬容、理解學生。
教師只要懂得如何去與學生溝通,懂得如何去滿足學生的需要,並引導學生懂得如何來滿足教師的需要,師生之間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納、理解的關系,那麼,任何教育活動都可以使學生產生興趣和接受性。反之,在師生關系中,如果讓學生覺得自己無能、自卑、覺得被同學奚落、覺得不被信任、不被理解,無論是他平時多麼喜歡的課程,他也不會產生學習的熱情,更不會對學校產生好感。因此,我們要盡力改善不良的,有礙於學生發展的溝通方式,在思想上和行動上去親近學生,熱愛學生,尊重學生,那麼師生之間就會出現一條美麗的彩虹。
4. 師生有效溝通的原則
第一,學會共情。
共情是師生溝通的基礎,如果教師與學生交流時能夠做到共情,學生會更願意向教師敞開心扉,教師就可以從學生的表達中聽出潛在的信息和主要問題,獲得關鍵信息,進而提高溝通效果。
第二,注重語言藝術。
教師要多使用接納性和鼓勵性的語言,少使用批評、責備,或者學生難以接受的語言。如採用開放式的溝通語言,即"什麼""怎麼""你的意思是……"等,少用"為什麼"來詢問,慎提敏感問題。談的過程中,注意還要以"好""是""原來如此"等語言,以鼓勵學生繼續表達。
第三,發揮無聲語言的魅力。
在交談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無聲語言在情感教育中的特殊魅力。如聲音要熱情、平穩而堅定,音量大小要適中;要面帶微笑,表情開朗,下巴放鬆;要發揮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的作用,善於以目傳神,以目傳情,以目傳意等。此外,可以用點頭、身體前傾、皺眉等肢體動作來回應學生的表達。
考生可以把以上與學生溝通的技巧運用在考題中,以幫助自己提高答題的質量,在結構化面試中取得好的成績。例如,在回答"班裡有一個學生經常調皮,影響課堂紀律。作為班主任,你怎麼辦?"這道題目時,考生在回答的時候涉及到與學生溝通,在談如何溝通時,就可以借鑒上面的一些內容,豐富答題內容。
5. 師生有效溝通策略建議 建議:1, 2, 3,
師生進行溝通的途徑可以多種多樣,特別是信息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更是如此,不同的溝通途徑可以採取不同的方法。
(一)面對面談話式溝通。這是最直接、最傳統的溝通方式,師生直接面對,真誠而坦率地交談,溝通的效果可能立竿見影。在進行面對面談話式溝通時,有幾點需要注意:
1、空間位置需要注意。師生進行面對面關系談話式溝通時的空間位置有如下幾種:師坐生站、師站生坐、師生共站、師生共坐等。一般情況下,前兩種均不太好,因為我們在師生溝通時應盡量注意師生的平等,盡量多給學生一些尊重;在室外只能是師生共站,在室內最好是師生共同坐下溝通較好。
2、注重師生對話技巧――注重以「我」為主的表達方式
做學生工作,很多教師都有這種感覺,學生對老師的話像是有一種本能的抵禦和反抗,師生之間溝通難。對於這個問題,很多老師的經驗表明:與學生相處中,對大部分學生從關心出發,運用以「我」為主的表達方式,直抒「我」的感想,較之單純的批評和帶有指責的特點的以「你」開頭的話,更易於師生間的溝通。教育效果更好。這是因為以「我」為主的表達方式,主要談「我」的觀點和看法,表達「我」對此事的感想和對學生的關心,不存在指責因素,所以也就不易產生抵觸和對抗情緒,可以使犯錯誤的學生看清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不良後果,讓其認識到為了自己的完美,確有改正的必要。
3、注意溝通和疏導工作中的口語修辭
在與學生的溝通與疏導中,我們說話也不能太過隨便,要注意談話中的口語修辭,恰當的口語修辭可使口語表達更這生動、准確、優美和得體,更易被人接受。它有一定的分寸,一旦失去分寸,也會產生極大的消極作用。在教育中往往會引起學生情緒上的對立。
學生犯了錯誤,班主任在批評性談話中可以有多種表達方式:
①「你這樣做太好了。
②「你這樣做難道好嗎?」
③「你這樣做簡直太好了!」
④「你這樣做就不好了。」
第一句是肯定句,直接了當,但嵌了一個「太」字,語意隨肯定的語氣表達顯得重了些,學生聽了有可能會產生抵觸情緒;第二句是反問句,嚴厲的質問帶有明顯訓斥的味道,溢於言表的激憤很難叫學生心悅誠服;第三句是反語句,透出的譏諷和挖苦只會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第四句用了否定句,態度明朗,卻又顯得委婉誠懇,在語出於口的一瞬間又加了一個不起眼的修飾詞「就」,學生聽了比較易於接受,同一事實,致使教育效果迥異,這就是口語修辭的微妙之處。
(二)書信交流溝通。
書信交流進行溝通也是較為傳統的一種師生溝通策略。但即使在現代高度發達的社會里這種溝通方法還會起到很好的作用。在某些環境下可能有某些事情師生之間不方便直接面對面溝通,那麼通過書信來進行溝通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方法。這種溝通教師可能會了解到學生中平時不易掌握的情況,可能能直面學生的內心世界,而作為學生也會得到教師更為完備的幫助和指導。
(三)周記和作業溝通。
現在很多教師尤其是班主任都要求學生寫周記,通過周記來了解學生一周以來學習、生活、思想等方面的情況,這是很好的一種辦法。這樣做關鍵是不能流於形式,因為別人這樣做了,我也就這樣做。其實我們可以通過周記和學生進行溝通,可能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就需要教師要有一定的敏感性,能透過學生周記中的字里行間及時捕捉信息,然後進行必要的溝通,如寫一段鼓勵性的語言,提出幾點具體的要求,講講教師心裡的一些感受等等,都可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對學生是一種極大的促進和幫助,也許周記就成為師生對話的工具和主渠道了。當然,老師在批改作業時也不應就滿足於對和錯,作業本也可以成為師生溝通的重要途徑,如教師可在作業本上寫道:「做得真不錯」、「希望你繼續努力」、「以後可不要再這樣粗心了」「努力啊,歲月不待人,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等等,也許會起到良好的效果。
(四)電話及網上溝通。
隨著信息產業的不斷發達,通過電話進行溝通已經是很容易做到並且是很正常的了。一個電話,一聲問候,拉進了彼此之間的距離,一個經常能通過電話與學生進行溝通的老師,一定是個在業務上認真,對學生負責的好老師,也更容易贏得學生的尊重,學生也更願意把自己的心裡話向這樣的老師傾訴,師生溝通將會起到良好的效果。
隨著當今互聯網的日益發展,上網也就成了學生業餘生活的一部分。其實我們也可以利用網路的優勢來與學生進行溝通,我們教師也取一個好聽一點的昵稱,根學生在網上進行自然而愉悅的溝通。我想在這樣的時候師生的溝通這個問題應該迎刃而解了吧。
總之,師生之間可以利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溝通,也可以利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徑進行溝通,相信師生有了良好的溝通,必將會很好地解決許多教學問題。當師生之間真正喊出「理解萬歲」時,師生溝通將不會成為難題,教學將更具有親和力,學校也將會成為學生和老師共同的天堂!
6. 建立良好師生溝通的基本條件有哪三方面
真誠溝通,師生共進——與學生溝通的方法與技巧
中專階段是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起始時期,存在很多不穩定的轉折性因素,稚嫩的心靈很容易受到干擾和傷害。他們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里度過的,其言行舉止、心理、情感無一不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影響。作為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及時了解學生的或積極或消極的表現,與學生進行必要、適時的溝通與交流。否則,將會導致各種不良後果和問題的出現,甚至出現不堪設想的場面。
那麼,影響班主任與學生的情感溝通的因素有哪些?在溝通過程中講究哪些方法與技巧呢?
一、與學生溝通的意義和定位
溝通是師生雙方共同的事情,溝通就是以心換心、以真誠的愛贏得學生的尊重和愛戴。沒有溝通,就不會有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倘若班主任與學生不能適時有效地溝通,個別學生就會產生對班主任的不理解,學生自身出現一些諸如情緒焦慮、精神抑鬱、態度散漫等困惑和問題就無法解決。所以,班主任與學生的溝通是極其重要的。
但溝通不是簡單地批評、寄望、訓話。經常有班主任抱怨說:「我真的不知道怎麼對付他們。我整天苦口婆心,只是希望他們聽進去一點點,但是……男生都是左耳進、右耳出,女生都是兩耳進、嘴巴出……根本就沒放在心上好好思考過。」於是就認為學生不可救葯、不尊重老師、不懂事。事實上,這是老師把學生當成了「訓話工具」,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溝通。
二、影響班主任與學生情感溝通的因素
首先,班主任與學生是否有足夠的接觸
班主任與學生的情感是在雙方日常的接觸中逐步建立發展起來的。班主任與學生的接觸越多,越有利於學生對班主任工作、教學的理解,有利於班主任對學生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性格特點的了解。另外,也可為班主任及時幫助學生解決所遇到的學習、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困惑提供思路與方法。
相反,班主任若是「兩年不聞學生事」,將學生的心靈拒之於千里之外,無疑是在師生之間設置了一道無形的障礙。這時候,師生之間就會出現很多不必要的猜疑與誤會,「溝通」便已不復存在。這種情況下,班主任的工作自然是一沓糊塗,甚至根本無法展開;而學生也很難取得學習和生活上進步。
其次,班主任是否重視學生反映的問題
在學生的心目中,班主任應是一個負責任、值得信任、能給學生予幫助的人。班主任若是虎頭蛇尾,說話言而無信,對學生反映的問題不予重視和解決,學生就會失去對班主任的信任而按自己的不成熟的意願行事。這種情況所導致的後果將是非常嚴重的。
2007年廣東電白某個男生,曾向班主任反映自己遭遇其他幾個男生索要保護費的問題,向班主任尋求幫助。而班主任卻沒引起足夠的重視,從而沒有幫助他解決問題。於是,該男生在失去對班主任的信任後「逼不得已」地做出了可怕的事情,用削鉛筆刀刺死刺傷6個男生!此事足以引起我們的反思——班主任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不夠重視,後果將是多麼嚴重。本來很懂事的一個孩子,就這樣毀了自己的一生!真是可恨、可嘆!
再次,班主任是否有「共情」意識
所謂「共情」,就是推人及己、設身處地。班主任是否有足夠的真情,也是影響師生有效溝通的重要因素和紐帶。班主任要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就要換位思考,體會學生內心的感受。當學生身體不舒服時,會給他以親人般的關懷;當學生冒犯你時,會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耐心地教育。
最後,影響師生情感溝通的因素還有愛心、恆心以及班主任的辦事風格等等。
三、與學生溝通的方法、技巧
第一、班主任要放棄「架子」心理,注重情感交流,不要拒人千里
班主任有意識地突出自己的地位,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和學生談心,難以放下自己的架子,把自己的角色神聖化,讓自己去扮演說一不二的神,很容易把學生推向被管理者對立面,再好的道理學生也聽不進去。這樣非但不會達到有效的溝通,還會導致師生間的隔閡越來越深。
事實上,找學生談心,學生往往開始時並不注意老師講的道理,而是看老師對自己態度和感情。因此,班主任既要把談心看作是心理溝通的過程,更要把談心看作是感情交流的過程。就是說談心不是教師單方面的說教,是要交流思想、交流感情。只有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才能建立良好的談心氛圍,才能談得攏、談得好。
石家莊工程技術學校工建07-4班的是高中畢業的學生,年齡較大;班主任張老師剛從大學畢業,又是第一次擔任班主任工作。第一次開班會,張老師是這樣對學生說的:「我比你們大不了多少,又剛參加工作,社會經驗有些方面可能還不如你們豐富,所以你們要多幫助我。」結果學生非常配合班主任的工作,在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中表現非常突出。
第二、班主任要善於運用「平行交談法」
平行交談源是講用教育子女的,意即父母與子女一邊一起做普通活動,一邊交談,重點放在活動上,而不是談話的內容上,雙方也不必互相看著對方。
這種溝通方式很值得班主任借鑒。因為此時師生處在平等的地位上,溝通場合多選擇在宿舍、操場、課間等地方,這種交流會讓師生都感到輕松、舒暢、融洽,容易達到溝通目的,往往能引起很好的回應。
石家莊工程技術學校胡老師對采礦07-3班的管理方法值得借鑒。這個班50多名學生全部是男生,管理起來難度很大。胡老師利用和學生一起打籃球、一起吃飯、一起參加活動等機會,在操場、宿舍、教室等場所不失時機地和學生交流、溝通,對每個學生既嚴格管理又充滿愛心,這個班在學習、班級量化、自習紀律等方面成績良好。
第三、作業是師生溝通的重要平台
老師們都知道,批改作業不只是批改對錯,而且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班主任應充分利用作業本這個平台與學生進行適當的溝通。另外,部分學生有害羞、膽怯心理,與班主任面對面溝通時心裡會發顫。在這種情況下,最好以書面的形式進行溝通,作業本的交流平台作用就派上用場了。
對於沒有上課的專職班主任怎麼辦呢?筆者的做法是:讓學生准備一個筆記本,每周都將自己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得失做總結,也可以寫出對學校、班級、老師等的意見和建議,篇幅不限,形式自由,但必須真實、具體;周日開班會時詳細記錄班會內容及要點,每周一交給老師;老師認真閱讀,寫上簡短的評語,以鼓勵、期望為主。筆者管理的汽修05-1、電子05-1、工建05-1三個班從入學到畢業一直堅持這樣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效。
7. 淺談師生有效溝通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師生溝通的重要性 教學的過程是師生在交往和互動中傳遞知識的過程。這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輔助,兩者必須相互配合,相輔相成,形成一種溝通和交流。教師不能單調地,一成不變地,照本宣科地灌輸,那樣教學效果很差!教師必須重視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才能調動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使教學成為教師和學生合作互動的有效溝通過程。這種有效溝通既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之中,又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功能的交流。所以每天與學生相處幾小時的教師,要正確認識與學生溝通的重要性,並要懂得一定的溝通技巧,這樣既能增強教學效果,又能避免師生隔閡和沖突,從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而良好的師生關系對學生品德的培養,學業的提高,差生的轉化以及師生的身心健康都有極大的裨益,在教學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師生關系是學校生活中最基本的一種人際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效能產生的關鍵,它對於學生思想品德的養成、智能的培養以及身心和個性的全面發展都大有裨益。而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建立則有賴於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師生溝通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師生溝通不僅僅是促進教育產生效能的重要手段,事實上它本身就是一種教育。教育哲學家布貝爾甚至認為,教育的全部意蘊都包含在師生關系中,教育過程甚至可以看作是師生關系形成和建立的動態過程。因為教育的目的和任務,並不是單純傳授文化知識, 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而且更要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教會學生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在學校教育中,師生之間的溝通,是學生獲得人際交往技能和建立價值觀念體系的基礎。美國教育家季洛特說:「教師的工作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處理好復雜的人際關系。作為教師,必須要重視與學生的關系,要能奪得每個學生的心。」二、師生溝通的問題及其原因 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和教師之間彷彿隔著一堵高牆,誰也猜不透誰的心思。學生固然有學生的牢騷和不滿:老師為什麼不理解自己,為什麼老師這么「凶」?教師也有教師的不滿和失望:為什麼學生不好好學習?為什麼學生不配合自己?為什麼學生不喜歡自己?不滿和對抗在師生關系中表現得很突出。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有以下幾點:1、較重的職業壓力 「現在做老師,越來越不容易了,壓力非常大!」這是許多教師談起自己職業時的感受。 教師職業從來就不是輕松的。教師的日常工作量遠超過了八小時。而近年來推行的素質教育和各種教育改革又不斷地對教師的學歷、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許多教師不得不在一天的忙碌工作後又進入夜校進修。尤其,現在教師職業也實行聘任制度,並且還開始在社會上推行教師資格考核,即從事其他職業的人只要通過一定的考試和培訓之後也可以來當教師,教師們不得不正視優勝劣汰的職業競爭問題。 近幾年來,隨著社會對教育的日趨重視,現行教育中的許多問題與缺陷被提了出來,並引起廣泛的社會關注。人們對教育的諸多不足津津樂道,並且一致將職責的矛頭對向教師,教師成了僵化的應試教育體制的象徵。教師們所承受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 沉重的職業壓力導致教師們情緒緊張、厭倦工作、逃避責任、對學生冷漠……他們不願再耗費大量的時間和心力與學生溝通,更害怕因與學生多溝通而惹出更多的「麻煩事」。有時候,教師還可能將自己的不良情緒發泄在學生身上,從而導致師生溝通狀況的更趨惡化。2、閱讀量少、面窄 1999年,中國教育報社曾組織過一次有關中小學師生關系的調查,結果發現導致師生關系不和諧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老師的閱讀面比學生窄。 2001年,中國教育報又組織實施了「全國城市中小學教師閱讀情況調查」。調查顯示:在回答「是否經常閱讀」時,91.2%的教師肯定了自己,但7成教師每天業余閱讀時間只有半小時到1小時,不常閱讀的原因,80%的人選擇「沒有時間」。中小學教師閱讀的價值取向明確——為了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在教師的閱讀種類結構中教參讀物高居榜首。這一方面表明教師們確實都非常想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另一方面過分依賴教參教學是否也說明部分教師的素質和能力存在欠缺。 調查表明,教師閱讀狀況與教師個人的成長關系密切。特級教師、高學歷教師、教師個人獲獎情況都與各項閱讀指標明顯相關。師生溝通不同於其他人際溝通,它具有很強的教育性和引導性,這是教師的教育職責。師生溝通的內容涉方方面面,政治、思想、心理、生活等等。為此, 教師一定要博覽群書,豐富、更新自己的知識。教師閱讀量少、閱讀面窄必然會導致師生溝通的種種問題。尤其在今天這個時代,互聯技術、數字化技術迅速發展,獲得知識和信息的方法和途徑日趨多樣。很多情況下,學生們通過各種渠道在某些方面的信息掌握情況已超出了他們的老師。教師們惟有不斷地去掌握和探索新的東西,才能與繼續學生溝通,才能勝任教師崗位的工作。3、錯誤的師生觀 中國歷來強調「師道尊嚴」,甚而有「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說法。這些原本都只是出於對教師的尊重,但久而久之卻轉化為一種畸形的師生觀,即
8. 為什麼多向溝通是師生溝通的最佳方式
真誠溝通,師生共進——與學生溝通的方法與技巧
中專階段是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起始時期,存在很多不穩定的轉折性因素,稚嫩的心靈很容易受到干擾和傷害。他們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里度過的,其言行舉止、心理、情感無一不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影響。作為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及時了解學生的或積極或消極的表現,與學生進行必要、適時的溝通與交流。否則,將會導致各種不良後果和問題的出現,甚至出現不堪設想的場面。
那麼,影響班主任與學生的情感溝通的因素有哪些?在溝通過程中講究哪些方法與技巧呢?
一、與學生溝通的意義和定位
溝通是師生雙方共同的事情,溝通就是以心換心、以真誠的愛贏得學生的尊重和愛戴。沒有溝通,就不會有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倘若班主任與學生不能適時有效地溝通,個別學生就會產生對班主任的不理解,學生自身出現一些諸如情緒焦慮、精神抑鬱、態度散漫等困惑和問題就無法解決。所以,班主任與學生的溝通是極其重要的。
但溝通不是簡單地批評、寄望、訓話。經常有班主任抱怨說:「我真的不知道怎麼對付他們。我整天苦口婆心,只是希望他們聽進去一點點,但是……男生都是左耳進、右耳出,女生都是兩耳進、嘴巴出……根本就沒放在心上好好思考過。」於是就認為學生不可救葯、不尊重老師、不懂事。事實上,這是老師把學生當成了「訓話工具」,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溝通。
二、影響班主任與學生情感溝通的因素
首先,班主任與學生是否有足夠的接觸
班主任與學生的情感是在雙方日常的接觸中逐步建立發展起來的。班主任與學生的接觸越多,越有利於學生對班主任工作、教學的理解,有利於班主任對學生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性格特點的了解。另外,也可為班主任及時幫助學生解決所遇到的學習、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困惑提供思路與方法。
相反,班主任若是「兩年不聞學生事」,將學生的心靈拒之於千里之外,無疑是在師生之間設置了一道無形的障礙。這時候,師生之間就會出現很多不必要的猜疑與誤會,「溝通」便已不復存在。這種情況下,班主任的工作自然是一沓糊塗,甚至根本無法展開;而學生也很難取得學習和生活上進步。
其次,班主任是否重視學生反映的問題
在學生的心目中,班主任應是一個負責任、值得信任、能給學生予幫助的人。班主任若是虎頭蛇尾,說話言而無信,對學生反映的問題不予重視和解決,學生就會失去對班主任的信任而按自己的不成熟的意願行事。這種情況所導致的後果將是非常嚴重的。
2007年廣東電白某個男生,曾向班主任反映自己遭遇其他幾個男生索要保護費的問題,向班主任尋求幫助。而班主任卻沒引起足夠的重視,從而沒有幫助他解決問題。於是,該男生在失去對班主任的信任後「逼不得已」地做出了可怕的事情,用削鉛筆刀刺死刺傷6個男生!此事足以引起我們的反思——班主任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不夠重視,後果將是多麼嚴重。本來很懂事的一個孩子,就這樣毀了自己的一生!真是可恨、可嘆!
再次,班主任是否有「共情」意識
所謂「共情」,就是推人及己、設身處地。班主任是否有足夠的真情,也是影響師生有效溝通的重要因素和紐帶。班主任要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就要換位思考,體會學生內心的感受。當學生身體不舒服時,會給他以親人般的關懷;當學生冒犯你時,會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耐心地教育。
最後,影響師生情感溝通的因素還有愛心、恆心以及班主任的辦事風格等等。
三、與學生溝通的方法、技巧
第一、班主任要放棄「架子」心理,注重情感交流,不要拒人千里
班主任有意識地突出自己的地位,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和學生談心,難以放下自己的架子,把自己的角色神聖化,讓自己去扮演說一不二的神,很容易把學生推向被管理者對立面,再好的道理學生也聽不進去。這樣非但不會達到有效的溝通,還會導致師生間的隔閡越來越深。
事實上,找學生談心,學生往往開始時並不注意老師講的道理,而是看老師對自己態度和感情。因此,班主任既要把談心看作是心理溝通的過程,更要把談心看作是感情交流的過程。就是說談心不是教師單方面的說教,是要交流思想、交流感情。只有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才能建立良好的談心氛圍,才能談得攏、談得好。
石家莊工程技術學校工建07-4班的是高中畢業的學生,年齡較大;班主任張老師剛從大學畢業,又是第一次擔任班主任工作。第一次開班會,張老師是這樣對學生說的:「我比你們大不了多少,又剛參加工作,社會經驗有些方面可能還不如你們豐富,所以你們要多幫助我。」結果學生非常配合班主任的工作,在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中表現非常突出。
第二、班主任要善於運用「平行交談法」
平行交談源是講用教育子女的,意即父母與子女一邊一起做普通活動,一邊交談,重點放在活動上,而不是談話的內容上,雙方也不必互相看著對方。
這種溝通方式很值得班主任借鑒。因為此時師生處在平等的地位上,溝通場合多選擇在宿舍、操場、課間等地方,這種交流會讓師生都感到輕松、舒暢、融洽,容易達到溝通目的,往往能引起很好的回應。
石家莊工程技術學校胡老師對采礦07-3班的管理方法值得借鑒。這個班50多名學生全部是男生,管理起來難度很大。胡老師利用和學生一起打籃球、一起吃飯、一起參加活動等機會,在操場、宿舍、教室等場所不失時機地和學生交流、溝通,對每個學生既嚴格管理又充滿愛心,這個班在學習、班級量化、自習紀律等方面成績良好。
第三、作業是師生溝通的重要平台
老師們都知道,批改作業不只是批改對錯,而且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班主任應充分利用作業本這個平台與學生進行適當的溝通。另外,部分學生有害羞、膽怯心理,與班主任面對面溝通時心裡會發顫。在這種情況下,最好以書面的形式進行溝通,作業本的交流平台作用就派上用場了。
對於沒有上課的專職班主任怎麼辦呢?筆者的做法是:讓學生准備一個筆記本,每周都將自己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得失做總結,也可以寫出對學校、班級、老師等的意見和建議,篇幅不限,形式自由,但必須真實、具體;周日開班會時詳細記錄班會內容及要點,每周一交給老師;老師認真閱讀,寫上簡短的評語,以鼓勵、期望為主。筆者管理的汽修05-1、電子05-1、工建05-1三個班從入學到畢業一直堅持這樣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效。
第四、沉默也是溝通的重要手段
在學生心目中,班主任所處地位具有特殊性。因而在溝通時,班主任適時沉默會體現出一種自信心和力量感,能使學生產生一種無形的心理壓力。也就是說,有意識的沉默是一種很有效的批評和暗示方法,往往更具說服力。
一個學生沉迷上網玩游戲,家長來學校多次,費盡心機毫無辦法。一次,班主任終於在網吧里找到他,可是班主任並沒有出言批評他,只是用嚴肅的眼光默默地盯著他看。他心裡發虛,悶聲不響地跟在班主任後面回了學校。路上,誰也不說話。以後的幾天里,班主任也沒找他談話,可他卻心事重重,終於憋不住問班主任老師:「你什麼時候批評處分我啊?」班主任說:「現在你都不去網吧了,讓我批評你什麼呀?」聽班主任如此說了,他才如釋重負地笑了。可見,這種「無聲勝有聲」的溝通技巧作用之大。
石家莊工程技術學校通安06-1班王同學,家庭嬌慣,性格怪異、暴躁、蠻橫。他曾經說過:「來學校後就沒有上過早操,憑什麼楊老師(該班班主任)叫我上操!」楊老師在班會上教育了幾次,效果不明顯。後來楊老師採取沉默的辦法,開班會時故意不理之不睬之,不批評不點名。後來他自知道理虧,主動找楊老師承認錯誤,並堅持上操。
第五、要耐心聆聽,不要隨意插話
有的班主任在與學生溝通時,心不在焉,三心二意,沒有耐心、也沒有意願去傾聽學生的想法,即便「聽」了,也是在冷漠地聽,批判地聽;即使學生表達了希望交流的願望,也得不到教師的重視,往往被教師的隨意插話和主觀評判所打斷;這就會使學生感到自己在被審問,並且產生抵觸情緒。
教師對學生的積極聆聽的態度,可以使學生覺得受到重視並肯定自己的價值。這時候,班主任的催促或者插話都會使學生產生「老師並不重視我的感受,也不重視我本人」的想法,從而失去了解學生的良機。這樣,談心的效果自然會打上大大的折扣。
有個學生曠操了,說:「每天出操對我而言太難了,我想……」老師不耐煩地一頓訓斥:「怎麼別人都能起床?這也不是在你家裡呀!你個人會影響到整個班級,你知道嗎?你必須克服困難,必須出早操,必須遵守學校紀律!」這位班主任與學生在溝通時不願意先聆聽,打斷學生的話,急於給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答案。其實學生是想承認錯誤,然後星期天買個定時鬧鍾,以後爭取上早操!就導致了溝通的敗筆。
第六、要注意口語藝術
語言是人類交往、溝通的工具,師生溝通也就是師生間的語言交流藝術。為適應不同情景和學生,教師除了要重視語言的表達內容外,還要重視表達語言的技巧。
幽默——幽默是人際關系中必不可少的「潤滑劑」。人們都喜歡幽默的交談和幽默的話語。具有幽默的教師一走進學生中間,學生就會感到快樂,溝通也就通暢了;
有次晚自習,班主任提著個袋子走上講台,對同學們說:「今天下午我們班級進了個小偷,偷了很多東西。大家檢查一下少了什麼沒有!」大家一陣翻找,紛紛搖頭。「我點到誰的名字就上來拿,記住先不要打開!」老師打開袋子,拿出很多紙包,上面寫著學生的名字。等同學們拿到寫有自己名字的紙包時,十分好奇地打開了——原來是碎紙屑、果皮、瓜子皮、食品袋等等!「這全是你們丟失的東西,是我今天下課後從你們桌斗里偷的。知道你們『丟』了什麼嗎?」同學們紛紛議論。最後老師做了總結:你們丟失了兩樣東西:一是真正的垃圾,一是優良的生活習慣。顯然,幽默的方法比單純說教效果好得多。
委婉——在師生的溝通中,教師的話雖然完全正確,但學生卻因為礙於情感而感到難以接受,這時直言不諱效果一般就不好了。如果把話語磨去一些「稜角」,使對方在聽話時仍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也許就能既從理智上,又在情感上接受老師的意見了;
石家莊工程技術學校采礦05-2班劉同學,個人經歷很復雜,曾經在社會混過很長時間。他來學校後拉攏了10餘個老鄉,打架斗毆,欺凌他人,多次受到紀律處分,是學校一霸;同時他有很大號召力,很多同學樂意聽從他的指揮。對於這種學生單靠管教、訓斥、給處分顯然是沒有作用的。於是在一次運動會時筆者找他聊天,說:「聽說很有號召力,很多同學聽你的話,那麼我給你個光榮任務怎樣?」他將信將疑地看著我:「真的假的?你相信我?」「那是。你能不能叫你們班同學不鬧事、不打架,把你們班量化搞上去,讓老師不為他們操心?」他拍著胸脯說:「沒問題!他們聽我的,我保證!」過後,這個班果然很平靜,直到畢業沒有再出現打架事件。
含蓄——語言含蓄也是達到良好溝通效果不可或缺手段。如一位老師在全班同學面前介紹一位因犯錯誤回家反省後來報到的學生時說:「由於大家都知道原因,某同學終於在今天回到了自己班級……」這種說法既不傷同學的面子,也沒有被全班同學誤解為包庇該學生。
此外,還可以採用「反語」、「模糊」等說話藝術。
第七、教師體態語的應用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無意識的做著體態語的溝通,而平時大部分的時間教師與學生的交往接觸瞬時,他們的體態語也是無意識的。一般來說,長得胖胖的教師更容易讓學生感到隨和、親切、易接近;而清瘦的教師卻更容易給學生形成嚴肅、不易接近感;一個年輕的女教師容貌秀美,聲音柔和,會增強她對學生的親和力;身材高大,留著小平頭的中青年男教師很容易讓學生畏懼;一些白發蒼蒼的老教師也許受到學生更大的敬重。當然教師的體貌特徵主要是天生的,教師博得學生的信任和愛戴最根本的一點還於內在的學識、修養。
在體態語的應用中,最常用的是眼神的運用和面部表情。
(一)眼神的應用:也就是教師對學生的注視藝術。教師對學生的注視一般分為嚴肅注視、關注注視、親密注視。嚴肅注視讓學生心靈震撼,吐露真情:關注注視讓學生感到受注意後得到鼓勵,從而能積極的思維和認真的與教師溝通:親密注視一般能使學生感到關心體貼,產生巨大的溫暖效應。除一些特殊的情況外,教師要避免使用消極的眼神,如呆視、漠視、怒視等。
(二)面部表情:一個人的面部可以產生豐富的表情,表示關注、饒有興趣的面部表情;表示詢問及疑問的表情;表示滿意和贊揚的表情;表示親切、友善、嚴肅、認真的表情……這些在師生溝通中會產生強大的作用力。
(三)還有其他的體態語,如手勢、方位、角度等。
綜上所述,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產生效能的關鍵所在。路長時間沒人走,就會長滿野草;心長時間不溝通,就會變得陌生。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導者,是思想的啟迪者,是心靈世界的開拓者,是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師。學高為之師,德高為之范!正確處理師生關系,掌握技巧性、藝術性的溝通方式,是每位教師所必須具備的。
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