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家訪問題
Ⅰ 我是一名支教老師。因為和學生關系比較好,學生請我到家裡玩,我在人家家裡吃飯又住下和他們玩。
到學生家吃飯還可以,可以當作家訪順帶接受一下招待,住下就不太好了吧。老師住在學生家裡好像沒有的
Ⅱ 支教面試如何回答呢
評分標准 滿分100分
1. 形象分10分 (穿著、言談舉止等)
2. 能力分40分 (組織,活動,協調能力等)《4——18題》
3. 道德愛心分20分 《1、2、3題主要考察》
4. 特長分20分 (音、體、美、書法、寫作特長等)《19》
5. 其他10分
一、根本目的類
為什麼參加支教?你認為支教的意義是什麼?√
答:這個是對每一個參加面試的同學都要提出的問題,出發點是考察報名者最基本的方面。我們認為,去奉獻愛心、給孩子們帶去一些幫助是正確的動機。鍛煉自己的能力,取得一份人生經歷,對自己將來的發展有利等回答不被我們贊賞。去支教,你會自然獲得這些,但不合適因為這些才前去支教。
你認為作為一名支教老師最重要的素質是什麼,並簡述理由你認為成為一名研究生支教團隊員應具備哪些素質?如何快速成為一名優秀的支教教師?作為支教志願者缺乏教學經驗和班級管理經驗是必然的。那麼你將怎麼樣在一定的時間內彌補這一缺陷呢?
答:命題思路:著重考察應試對象的責任感和進取心。堅持··工作需要堅持·愛也需要堅持··連同學們都在堅持
你為什麼要報名參加研究生支教團工作?
http://www.ahsrst.cn
答: ①人和工作的關系是建立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的。通過幾年的工作我發現我的性格特點:(省略,自己發揮)。我的自我認知讓我覺得我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②我是一個進取心或者工作成就心很強的人,我不喜歡閑著。支教活動比較多而且能遇到不同的新問題,我覺得很有挑戰性,我喜歡挑戰。現在的工作比較清閑,雖然我可以用其他廣泛的興趣愛好來彌補工作悠閑這個缺憾,但對工作的過程我感到不能滿足。
③我從小受到的教育是很傳統的,喜歡助人為樂,很佩服古人的高風亮節。教師有廣泛的社會功能,這個職位能讓我實現我的社會理想,因此對這項工作有著濃厚的興趣和熱情。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來支教。
④而且我的專業很對口,在原單位怕技術荒廢了。
4、你是如何認識研究生支教團工作的?
5、你是如何理解志願者精神的?
答:(奉獻、友愛、互助、進步)
6、你是怎麼樣來看待中國扶貧接力計劃研究生支教團這樣一個項目的?
二、能力考察類
1、突發事件的處理:孩子上課生病了,孩子上課打架了,自己在外面生病了,東西丟了等等
答:此題考察同學們的應急反應和妥善處理方面的能力,這也是我們支教過程中不只一次遇到過的情形。部分同學回答「先把孩子分開到原先的座位上,安撫一下,然後繼續上課,課下詳細了解後處理」,這是我們贊同的處理方式。但也有部分同學又犯了偏離主題、空泛描述的錯誤,回答「要和藹,不能批評孩子,要有耐心」等,這是對待孩子的正確態度,但不是處理方法,我們不贊賞。
2、如何組織一次活動?你參加(組織)過哪些重要活動?效果如何?四人一組去做家訪,你是組長,請給大家分配下任務。
答:此題考察同學們的組織能力和團隊協調能力。西部支教去年開展的家訪以四人為一組,基本分配是:出發前小組中擔任孩子班主任的隊員了解孩子基本情況;家訪中兩人負責交談,一人負責記錄,一人負責拍照,之外大家注意了解學生家庭實際情況;返回後負責人及記錄者建立貧困學生檔案,拍照者拷出照片分類存檔。當然我們不會要求大家答出這些,能夠嘗試將任務分配到人的回答我們都給予了肯定。但相當多的同學只是空泛地描述他認為的家訪流程,即「我認為家訪應該先……,然後……,然後……」這種回答已經偏離了問題,我們不贊賞。
3、你想組織一次開闊學生視野的活動,校領導已經批准,但是有一個班的班主任以影響學生成績為理由,拒絕讓其班上的同學參加,你會怎麼做,如何說服他們?
答:如果這名班主任能講理,就試圖說服他,說明開闊學生視野對學生的意義與好處,可以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動力;
http://www.ahsrst.cn
4、你參加過哪些志願服務活動?有何收獲?
5、你組織的最成功的活動或項目是什麼?你是怎樣組織和發動大家的?
6、你對本屆研究生支教團的服務地了解嗎?包括地域民風民情等。
7、如果領隊意見成為了少數,而你也與領隊意見相左,你會怎樣處理?如果事情非常緊急,需要立即作出決斷,你又會怎麼做?
答:此題考察同學們對團隊事務處理方面的認識。前一問回答「加深溝通、換位思考、顧全大局」等都是可以的。後一問是假定的特殊情形,遇到過的實際情況,此時我們傾向於服從領隊意見。
你在思考時,應明確以下思路:一要處以公心,冷靜對待;二要再全面分析自己意見的正確性和可行性;三是如確認自己的意見切實可行,則可以向主要領導進一步反映陳述;四是經過反映陳述,仍得不到贊同和支持,可保留意見,若屬重大問題可向上級反映。回答時,一步一步,將自己的觀點逐層展開,使之環環相扣,從而增加答問陳述的邏輯性。
8、由於工作需要,把你安排到管理安全和調研等事情不再擔任教學任務,你會怎麼做?會不會有思想的抵觸!(此問題是假設,工作安排是擔任教學任務的同時負者其他事情)
答:此題考擦的是不是服從管理、團隊意識。思想上有抵觸是可以理解的,但需服從組子的安排,並要認真完成各項工作。
9.假如你在支教時擔任班主任,為了把本班建設成為健康、文明、向上的優秀班級,你打算怎樣實現這一目標?你將如何處理與其他班級之間的關系?
答:命題思路:著重考察應試對象的計劃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
Ⅲ 關於支教,都有什麼看法
支教這種行為時個人自發的,因為學校和社會都不會給志願者任何費用,全回部都是志願者自費,這首先答在物質
就是對志願者的一個考驗。
所謂個人價值的實現,不能通過支教一件事來衡量,因為教書育人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從小學到大學,各個學習階段,就看你把哪個階段作為衡量成功的標准了。
比如說,你是想把學生培養成初中生還是高中生還是大學生?就算是初中畢業都需要九年的時間。你不可能九年的時間都花費在你的幫助對象身上。你只是暑假的時候去一次,暑假結束就要離開,短暫的一個暑假,其實不可能為貧困地區的孩子形成有影響力的幫助。
所以說,暑假支教這種事,個人價值實現的可能性很低,但是肯定會增長自己的社會閱歷,對自己的動手思考能力都會有很大提高,也能提高自己吃苦的能力。
Ⅳ 支教面試都會有哪些問題
面試提問回答為主,面試問題基本圍繞學生在校期間的表現以及對今後工作的認識思考而提。
評分標准 滿分100分
1. 形象分10分 (穿著、言談舉止等)
2. 能力分40分 (組織,活動,協調能力等)《4——18題》 3. 道德愛心分20分 《1、2、3題主要考察》
4. 特長分20分 (音、體、美、書法、寫作特長等)《19》
5. 其他10分 (評委的印象得分)
比如「你對支教的認識」「如果進了支教隊你怎麼做」「你的優缺點是什麼」之類的問題 己思考一下再自支教的意義什麼的就行
一、根本目的類
1、為什麼參加支教?你認為支教的意義是什麼?
答:這個是對每一個參加面試的同學都要提出的問題,出發點是考察報名者最基本的方面。我們認為,去奉獻愛心、給孩子們帶去一些幫助是正確的動機。鍛煉自己的能力,取得一份人生經歷,對自己將來的發展有利等回答不被我們贊賞。去支教,你會自然獲得這些,但不合適因為這些才前去支教。
,2,你認為作為一名支教老師最重要的素質是什麼,並簡述理由你認為成為一名研究生支教團隊員應具備哪些素質?如何快速成為一名優秀的支教教師?作為支教志願者缺乏教學經驗和班級管理經驗是必然的。那麼你將怎麼樣在一定的時間內彌補這一缺陷呢? 答:命題思路:著重考察應試對象的責任感和進取心。堅持··工作需要堅持·愛也需要堅持··連同學們都在堅持
3、你為什麼要報名參加研究生支教團工作?
答: ①人和工作的關系是建立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的。通過幾年的工作我發現我的性格特點:(省略,自己發揮)。我的自我認知讓我覺得我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②我是一個進取心或者工作成就心很強的人,我不喜歡閑著。支教活動比較多而且能遇到不同的新問題,我覺得很有挑戰性,我喜歡挑戰。現在的工作比較清閑,雖然我可以用其他廣泛的興趣愛好來彌補工作悠閑這個缺憾,但對工作的過程我感到不能滿足。
③我從小受到的教育是很傳統的,喜歡助人為樂,很佩服古人的高風亮節。教師有廣泛的社會功能,這個職位能讓我實現我的社會理想,因此對這項工作有著濃厚的興趣和熱情。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來支教。
④而且我的專業很對口,在原單位怕技術荒廢了。 4、你是如何認識研究生支教團工作的? 5、你是如何理解志願者精神的? 答:(奉獻、友愛、互助、進步)
二、能力考察類
1、突發事件的處理:孩子上課生病了,孩子上課打架了,自己在外面生病了,東西丟了等等
答:此題考察同學們的應急反應和妥善處理方面的能力,這也是我們支教過程中不只一次遇到過的情形。部分同學回答「先把孩子分開到原先的座位上,安撫一下,然後繼續上課,課下詳細了解後處理」,這是我們贊同的處理方式。但也有部分同學又犯了偏離主題、空泛描述的錯誤,回答「要和藹,不能批評孩子,要有耐心」等,這是對待孩子的正確態度,但不是處理方法,我們不贊賞。
2、如何組織一次活動?你參加(組織)過哪些重要活動?效果如何?四人一組去做家訪,你是組長,請給大家分配下任務。 答:此題考察同學們的組織能力和團隊協調能力。西部支教去年開展的家訪以四人為一組,基本分配是:出發前小組中擔任孩子班主任的隊員了解孩子基本情況;家訪中兩人負責交談,一人負責記錄,一人負責拍照,之外大家注意了解學生家庭實際情況;返回後負責人及記錄者建立貧困學生檔案,拍照者拷出照片分類存檔。當然我們不會要求大家答出這些,能夠嘗試將任務分配到人的回答我們都給予了肯定。但相當多的同學只是空泛地描述他認為的家訪流程,即「我認為家訪應該先……,然後……,然後……」這種回答已經偏離了問題,我們不贊賞。
3、你想組織一次開闊學生視野的活動,校領導已經批准,但是有一個班的班主任以影響學生成績為理由,拒絕讓其班上的同學參加,你會怎麼做,如何說服他們?
答:如果這名班主任能講理,就試圖說服他,說明開闊學生視野對學生的意義與好處,可以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動力;
4、你參加過哪些志願服務活動?有何收獲?
5、你組織的最成功的活動或項目是什麼?你是怎樣組織和發動大家的?
6、你對本屆研究生支教團的服務地了解嗎?包括地域民風民情等。 7、如果領隊意見成為了少數,而你也與領隊意見相左,你會怎樣處理?如果事情非常緊急,需要立即作出決斷,你又會怎麼做?
7、由於工作需要,把你安排到管理安全和調研等事情不再擔任教學任務,你會怎麼做?會不會有思想的抵觸!(此問題是假設,工作安排是擔任教學任務的同時負者其他事情)
8.假如你在支教時擔任班主任,為了把本班建設成為健康、文明、向上的優秀班級,你打算怎樣實現這一目標?你將如何處理與其他班級之間的關系?
9、.現代教學的核心理念是民主平等,你認為在教學中要特別尊重學生的哪些學習行為? 10、.現在社會上出現多起傷害學生的事件,你認為怎樣才能保證學生與志願者的安全? 11、支教到中途,由於艱苦,其中一個私下給你說,他(她)堅持不住了想回去,你又該怎麼辦呢?
Ⅳ 我現在是一名支教老師,不過我現在想去當當兵。到時候家訪的時候領導會怎麼問
問:紅包準備多少?
答:紅包
問:沒有?
答:啊!
問:滾!!!
Ⅵ 老師家訪一般會提問什麼問題
1、問學習興趣,不問學習程度
老師可以有意識地了解一下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這樣做,可以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從而在今後的教育中對其予以特別的關注。
老師不宜直接詢問孩子的學習程度或類似於「學習情況怎麼樣」等話題,以免對孩子產生「先入為主」的偏見,或者讓那些原來學習不那麼優秀的孩子產生失落感。
2、問優點,不問不足
老師可以多詢問孩子有哪些優點,這樣可以讓自己對孩子的認識更全面、更立體、更生動,也會讓孩子更加喜愛你,因為孩子明白——老師知道我有哪些優點。
老師不宜直接詢問孩子有哪些不足或缺點。這樣的問題容易引發家長和孩子的緊張情緒,甚至懷疑老師是不是會對自己或孩子產生偏見。孩子有沒有缺點,有什麼缺點,應該留待老師在今後的工作中仔細觀察了解,慢慢幫助孩子改正。
3、問家庭概況,不問個人隱私
老師可以問問孩子的家庭情況,比如家裡有哪些成員,家長從事何種工作,平時孩子更聽誰的話等。這樣做可以真實全面地了解孩子所處的生活環境,思考今後如何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和幫助。
老師不要去窺探孩子家庭的隱私問題,比如家長的職務、社交圈等。這樣很容易引起家長反感,認為老師帶有其他目的。
4、問平時接送,不問作業監管
老師可以問問孩子平常上下學一般由誰負責接送,特別是對小學低段的孩子,可以記錄一下負責接送家長的聯系方式。對於自己上下學的孩子,老師要了解其出行方式,並做好安全提醒。這樣做能夠加深家校之間的了解,也可避免將來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
老師不太合適詢問孩子回家後作業由誰監管,因為會讓一些家長誤會老師是在推卸或轉移責任。現在網路上類似的報道比較多,難免會讓有些家長「想岔了」,反而影響了家校關系。要知道,孩子的成長應該是老師、家長、孩子共同努力的結果。
5、問愛看的書,不問報的興趣班
家訪時問一問孩子「喜歡看什麼書」,不僅可以了解孩子的閱讀習慣、閱讀興趣,還可以明確給孩子以及家長傳遞這樣的信息:老師非常關注孩子的閱讀。
如果有能力的話,還可以對家長指導孩子閱讀提一些好的建議,給親子共讀布置一些「任務」,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但是,像「報了什麼興趣班」這樣的問題,老師就不適宜去問。可能會讓家長或孩子產生這樣的感覺——老師鼓勵、支持學生參加課外補習,這顯然有違科學的教育觀。
Ⅶ 支教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我通過這幾天復的支教活動制,發現這的大多數孩子以及家長對學習的認識不是太正確,好像一切責任都是學校的。在家訪的過程中了解到家長對學校的一些看法,大多數都說學校的老師不好,結果導致自己孩子的學習成績上不去,然而很少去考慮自己的孩子是否在學校認真的學習。在家訪中,也去了兩位學習好的同學家裡,從他們的爸媽口中得到的完全是不同於其他家長的答案。他們都是說自己的孩子是多麼的刻苦,努力去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課余時間還看一些課外讀物,去豐富他們的知識面。
Ⅷ 求一篇到三年級支教,主要問題是孩子很調皮的支教總結,一千字
滿懷著滿腔熱血去了湖北恩施一個偏遠農村進行了為期三年的支教。現在貌似有很多志願者去支教,但是不過是短期而已,十幾天、一兩個月,對於被支教的孩子們也沒有多大的觸動。然後回來寫篇什麼心得,成為某種資本,與其說是支教,不如稱呼旅遊更恰當點,如果真要支教,在那些偏遠地方呆上兩三年,或許,更適合寫心得。
轉入正題吧。
大學畢業後,在湖北經濟學院經過半個月的培訓,於同年秋天被分配到了恩施州一個地處湘、鄂、渝三省(市)交匯處的偏遠地方,傳說中的雞鳴三省的地方。說實話,一開始被分到這里之時,心中一股強烈的不滿情緒充斥著我,這與我想像中資教的環境簡直有著天壤之別,且不說一路上數小時長途的顛簸已經讓我難以忍受,真如詩中說的「蜀道難,難以上青天,」在這里可以說是一個最好的體現,這里的鄉村公路依山而築,崎嶇不平,人坐在車上都感覺是提心吊膽的,生怕一不小心就會落入萬丈崖底。這里可以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貧困山區,小鎮四面環山,山上只稀稀拉拉的幾棵樹木更給人徒添一種蕭條的感覺,僅有的一條街上只些許幾個人走動,偶爾能見到幾家冷冷清清的商鋪。更甚的是這邊還缺水,水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尤其是下半年,不下雨的話,還得到處去找水。發簡訊,要到山頂山把手機舉得越高信號越強。雖然有電,但是斷電是經常的事。就在這個地方,開始了我人生中最難忘記的最有意義的資教生活。
到教育局的那天,教育局例行地接待了我們。說實話,大學畢業支教,在當地教育局看來,要麼你是在學校犯了錯誤被流放,要麼你自身沒什麼優勢在城市裡是不能立足就業困難,並且你肯定是沒什麼背景才選擇支教,所以在分配學校的時候,教育局的官員一般會把與當地教育局沒有關系的支教人員盡量分到最偏遠的地方,而他們自己參與支教的教育系統子女或者與教育系統有關系的子女會分到相對比較好的地方。既然是支教,這也就罷了吧。
湖北省的支教,在湖北經濟學院培訓時口口聲聲自稱是支教生的娘家人的湖北省教育廳給支教人員的承諾是「月工資1200,每年考核合格年終有5000元績效。」
而事實上,每月拿到手只有760元,年終績效未見。就這760元,自己吃飯買衣,還要經常給學生補貼,還經常管學生飯吃,因為學生說沒錢就沒錢了,沒錢就不來上課了。
再說學校,到了當地的學校。見了校長,校長私下裡告訴我「兄弟,最好不要從事教育事業!」然後給我分了一個所謂寢室,下面是豬圈,上面是個茅草棚(這就是湖北省教育廳承諾的包住不包吃)。校長說你暫時住著,等有了房子再分給你。一下子,回到了解放前,終於明白當年我們偉大的PARTY為什麼能革命成功了——與其苟活在這樣的世界,不如拚死一搏。九月份,還有餘熱,蒼蠅滿天飛,蟲子到處爬。就這樣生活了大半年。冬天,真有北風呼號的感覺,為了睡覺,只能連頭蓋著(行李、生活用品自己跑十幾里路采購,再自己扛回來)。
再說說學校,小學到初中就80幾個學生,加校長共三個教師,校長是個四十幾歲的退伍軍人,高中畢業;其他兩個教師,勉強初中畢業。確實,師資很缺乏,更別說高水平師資了。再學校里,除了校長表示歡迎以外,其他兩教師對樓主是心懷不滿滴,因為,搶了他們的飯碗。基本上,每個教師都要上所有的課程。那兩初中畢業的教師也教英語,但是很多單詞自己也搞不懂,於是夾雜著拼音和漢語,漢語里甚至夾雜著濃厚的地方方言。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個不說了,理解他們的心情。
說說學生。其實,偏遠山區的學生並沒有那麼想讀書,別在電視里看著他們瞪著天真的眼睛出現在鏡頭前,中國的媒體,你懂的。山民的心願,在學校混到畢業,然後出去打工。當然,這裡面有其深層的原因,閉塞的交通與信息,地區之間的貧富差距,村民生活范圍的圈子,個人的眼界等等。在電視里看到山區小孩坐的端端正正聽課的場景我一次也沒看到。
就這樣,過了大半年,從去哪裡洗了一次澡之外,在沒有洗過澡,也沒見過我的「娘家人」來過。縣教育的人員倒是來過一次,在當地鎮上來所謂調研,請鎮政府工作人員轉達縣教育局對支教老師的問候。
村民,倒是很尊敬樓主這個有大學畢業的支教老師。因為樓主懂醫,懂針灸(樓主父親是部隊的軍醫),當地的村民、學生有什麼感冒發燒的,一般都捨不得去鎮衛生院。所以就由樓主扎針或者開葯方。也因此,樓主每次去鎮上、去縣城都要盡量買些葯品。說實話,樓主對於教孩子是用了心的,樓主也打學生,因為說服教育對於某些學生是不太合適的,就像一些樹木一樣,不修剪就會長歪。但是絕大多數學生經過說服教育、打、罵、做思想工作等,明顯能改進,生活上知道講衛生愛干凈,思想上不再以前那麼自私,生活上知道孝讓長輩,為人上知道禮讓,學習上不再有那麼多得錯別字,視野上得到一些開拓。所以,學生家長對樓主還是比較尊敬的。樓主去家訪,朴實的村民拿出家中最好的食物——條干魚、一塊腌肉,然後就是自己釀的酒。據說,平時是捨不得吃的。村民朴實的感情裡面也夾雜著很復雜的意味,有的村民以為省城來的大學生有多大的能量,直接提出你把我的娃帶到省城去掙錢吧。這還不算什麼,要命的是,學生因為玩耍鬧點矛盾,村民要求教師都得向著自己的娃,如果教師不向他的娃,輕則詛咒,重則免不了雙方家長的一頓打。甚至有村民打了教師還不解氣,再去找對方家長打。
呆了大半年,實在忍受不了那裡的風氣,考上了縣里的中學。當然,支教的身份沒有變,工資還是那麼點,績效沒有。在縣里的中學,帶的課最多,帶三個班的英語,誰都知道帶英語最累,早上早自習,晚上晚自習,上課要不斷地教讀。後來因為師資的原因,又同時教了歷史、地理,後來又同時兼職了當地一小學六年級的英語。每周1到5,基本都在上課。周末,給初三上課。這樣的生活比在雞鳴三省的地方滿足多了。
好不容易熬到了支教期滿,樓主已經對這種生活充滿了失望,興高采烈地走了。
這是樓主的真實經歷,沒有誇張的成分,之所以不用真實地名、真實人名,怕人肉!
現在樓主自己開了個養生館,小日子過的有滋有味。並且一如既往地支助著曾經教過又需要幫助的孩子,現在他們有的外出打工,有的進入高校。打工的,為他們指點職業方向,一個做了汽修工人的學生在上海月入八千多,發來簡訊很感謝我對他的幫助,進入高校的,一方面鼓勵他們兼職,另一方面鼓勵他們學習謀生的技能。
這里我想跟大三大四的學弟學妹們說:
1、對於支教,你們最好選擇旅遊的方式;
2、如果要選擇以此為職業,一定要慎重!因為支教幾年,你很可能忘掉了你自己的專業,而且你除了能在教室里紙上談兵之外,你出去之後,能有什麼謀生的技能?還不如畢業就進入社會,雖然辛苦,但是在職場上打拚幾年,至少有經驗,不至於月入幾百元,也不至於支教期滿以一個愣頭青的身份進入社會。
3、支教期滿有公考優惠政策,但是,那個你們都懂的。
4、支教的地方,大都偏遠,民風彪悍,會發生什麼,真不好說。
5、別看有的支教人員幾年後把自己紮根在了山村,幾年時間,專業忘了,出去了還是滿臉的茫然,有的是在當地找對象了,不排除有人真心奉獻山區。與我一起很多支教的同學因為這些原因把自己「奉獻」在了偏遠鄉村。而湖北省教育廳的某些官員,一路飆升,每年還以支教生娘家人的身份繼續忽悠下一屆的學弟學妹們!支教人員有了問題找他們,總是互相推諉!既然支教那麼崇高,為什麼中國的高官子女大都出國去了,為什麼中國的高官子女沒有幾個支教的?為什麼中國的高官子女不能再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我想如果像某些官員聲稱的那麼崇高,官員的子女們多半會不甘落後的。支教明星徐本禹據說當官去了,成千上萬的支教人員成了炮灰。
6、如果你們選擇支教,你要想好:你想得到什麼?你能得到什麼?你的父母辛辛苦苦花錢把你大學供完,你再去山區,多少年可以收回成本?你的父母希望你讀完大學就去偏遠山區月入幾百元還不能給家裡補貼,你對得起你的父母嗎?別看電視里的鏡頭,很多大學生自願支教,面對鏡頭大家不能也不敢說假話,當然有很多大學生懷有滿腔的激情,但是這激情能持續多久?如果想以此踏入仕途,個人覺得不太靠譜,不以為為國家做了所謂貢獻,就能得到國家的認可,人民記得你,PARTY和government不記得你,拿個國家給的破獎杯又能怎樣?出去之後面臨的是高昂的物價消費,世俗的白眼,不是我貪財,而是這個國家太瘋狂!我不貪財,但是我要生活,我要資助我的學生,精神上的支助,靠譜么?
最後,我再說幾句:大四的學弟學妹們,選擇支教尤其是長期支教,一定要慎之又慎;向犧牲在偏遠鄉村支教的同行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