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家風和師德

家風和師德

發布時間: 2021-08-11 05:21:07

① 家風和家訓有什麼不同

家風和家訓的區別
家風和家訓的區別是家訓更加具體。家風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家訓是指一個家庭所規定的行為規范,一般是由一個家族所遺傳下來的教育規范後代子孫的准則。
家風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也就是說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即構成了家風。顧名思義,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換一句話說,當一個家庭的家規、家訓形成家庭的公眾行為習慣即構成了家風,家風也就是一個家庭或一個家族的家文化。家譜即是承載家文化的工具,互聯網家譜是新一代承載家文化的工具。
家訓是指一個家庭所規定的行為規范,一般是由一個家族所遺傳下來的教育規范後代子孫的准則,也叫家法。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就是指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法律,一個家庭有一個家庭的規矩;這個家庭的規矩就相當於國家的法律。孟子曰:「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家庭要想興旺發達,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講規矩。家人違背家規就要像國民觸犯法律一樣受到處罰。

② 家風和家規是什麼

家風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也就是說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即構成了家風。顧名思義,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換一句話說,當一個家庭的家規、家訓形成家庭的公眾行為習慣即構成了家風,家風也就是一個家庭或一個家族的家文化。家譜即是承載家文化的工具,互聯網家譜是新一代承載家文化的工具

家規是指一個家庭所規定的行為規范,一般是由一個家族所遺傳下來的教育規范後代子孫的准則,也叫家法。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就是指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法律,一個家庭有
一個家庭的規矩;這個家庭的規矩就相當於國家的法律。孟子曰:「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家庭要想興旺發達,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講規矩。家人違背家規就要像國民觸犯法律一樣受到處
罰。

③ 什麼是家教與家風

對中國人來說,有家就有家風。

從世族大家文字化的家訓、家譜,到普通百姓父母長輩的一言一行,家規、家教形式不同,傳遞的都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道德准則和價值取向。

「栽什麼樹苗結什麼果,撒什麼種子開什麼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紅燈記》里的這些唱詞,也是在告訴我們人的成長與家庭環境、家風、家規等密切相關。

央視紀錄片《家風》,以古代著名家訓為切入口,講述中國著名家族的家風歷史脈絡,以及一個個家族對傳統美德的執著追求,體現中國人超越時代的家族凝聚力與責任感,小美在此推薦給你,值得一看!

01 家風:孕育(上集)

家風,影響著一個家族每一代人的成長。

萬丈高樓始於基,一個人價值觀形成的起點是家風,家風就是一個人和一家人成長的「地基」,從《顏氏家訓》《朱子家訓》到《曾國藩家書》《錢氏家訓》,這些優良家風的教誨,成就的是我們熟知的大家。

傳統中國,「家國一體」,「家」是縮小的「國」,「國」即放大的「家」,因此,家風家教也在歲月的積淀中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中華文化的重要內容。

作家馬伯庸曾寫過這樣一段話:

一個家族的傳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

它歷經許多人的呵護與打磨,在漫長時光中悄無聲息地積淀,慢慢的,這傳承也如同古玩一樣,會裹著一層幽邃圓熟的包漿,沉靜溫潤,散發著古老的氣息。

古董有形,傳承無質,它看不見,摸不到,卻滲到家族每一個後代的骨血中,成為家族成員之間的精神紐帶,甚至成為他們的性格乃至命運的一部分。

家風,中華文化的縮影,文明的延續。

④ 家風與家庭成員的道德素養有什麼關系嗎請說明理由。

春節期間,中央電視台「新春走基層」派出幾十路記者在各地進行「家風是什麼」海采,節目播出後,引發人們對家風的熱議。
什麼是家風?筆者認為家風是一種潛在的、無形的力量,是一種無言的教誨、無字的經典、無窮的力量,其影響是全方位的,也是非常深刻的,每一位家庭成員的理想追求、道德素養、性格特性、生活習慣及行事作風等等,無不打上該家庭的家風的烙印。
筆者以為,家庭是國家、社會的細胞,而家風是國風的基礎,故家風正則國風清,家風渾,則國風濁。家庭乃一切活動的中心──社會是由家庭所組成的,而社會的狀況,深受各家庭的家風所造成的。社會的安寧,個人的成就,國家的興盛,均不同程度受到家風的影響。而每一個人都在一個具體的家庭里成長和成熟,個人的人格深受他(她)所處的家庭環境影響。一個家庭,如果沒有正確的良好的風氣和規矩,如果長幼無序,任意隨便,既不守國法,又不重道德。那麼,也很難保證個人的順利發展,進而可能對整個社會形成危害。
家風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優秀的家風能夠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提高家庭成員文化素養和道德水準,在家庭內部能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和約束力,形成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和道德規范,能對家庭和諧產生積極的作用,從而提高家庭的幸福指數。每個家庭在傳承過程中,一定要抓住「塑造好家風」這個根子不能放,這是最有意義的,也是最難的。好的家風是超越了家庭成員個人特質的,深入滲透到家庭每一個成員意識中的價值選擇。這種選擇能夠為良好家庭環境的確立打下基礎。
許多有大成就的人,對於子女的教育都十分重視。毛澤東對於子女教育的嚴格就是一個典型。他要求自己的女子不得搞特殊,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工作,甚至將長子毛岸英送到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最後犧牲在朝鮮戰場上;劉少奇的女兒劉愛琴上大學時,有一次放寒假,給父親的司機打電話,說自己想帶一些行李回家,讓司機去接她。劉少奇聽說這件事以後,非常嚴肅地批評女兒說:「車是公家的,你有什麼理由向單位要車?你坐著小車回家,那些工農的子女會怎麼看?你年紀輕輕,坐公共汽車不是很好嗎?那麼多人都受得了,你為什麼受不了?」直把女兒訓斥得眼淚汪汪。
勤儉持家,忠厚誠信,知書達理,孝敬父母……其實每個家庭好的家風本質都是一樣的,就是教育後代要做一個遵紀守法、有道德、有用處的好人,為社會貢獻正能量。
由此可見,想要是家人在各方面獲得成就,需要我們嚴格治家,形成良好的家風。家教方面把對子女和親屬的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擺在首位,明確個人成長和發展的目的,端正對於物質和權力的看法,努力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會正確處理小家與大家、個人幸福與國家命運的關系。好的家風的形成,既是中華民族優秀家訓傳統的繼承,又是對新時期和諧家庭建設的發展,具有先進性、時代性和示範性特徵,對於當前群眾路線教育和廉政建設具有重要的啟發和借鑒意義。
有了好家風,才有好民風,好國風。家風雖小,卻最重要,古人講,「修身齊家平天下」,只有提高自身修養,塑造良好家風才能更好的建設國家,把家國的關系密切到這種概念上,其實一點都不為過。

⑤ 什麼是「家風」,「家規」和「家訓」

家風: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

家規:是指一個家庭所規定的行為規范,一般是由一個家族所遺傳下來的教育規范後代子孫的准則,也叫家法。

家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

⑥ 家風和家規的區別

我們經常會聽到或看到【家風、與家規】這樣的詞彙,它們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

【家風】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歷經數代所形成的傳統風尚。包括生活方式、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家庭的公眾行為習慣。也就是一個家庭或一個家族的【家文化】。

【家規】也叫【家法】,是指一個家庭的行為規范。一般是家族所傳承下來的規范教育後代子孫的准則,家人如違反應受到相應的處罰。

有的把【家規】說成:家法、家儀、族規、族約、祠規、祠約、戒諭等,說法不同,卻都是家庭所立的規矩。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家庭如國家一樣也要有家庭的規矩,「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家人違背家規就要像一樣受到處罰。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講規矩,家庭才能興旺發達。

當然現代社會首先要遵記守法,對家庭成員違犯家規,應以教育為主,

比如,我們高氏家譜的【家規條例】中部分宗法家規:

梅塘高氏宗法

凡我族人,務必忠厚為本,勤儉培揚,敬宗尊祖,式好無尤,庶(shu)可振家聲,而克昌厥(jue)後,此予所深冀後之賢子姓焉。

「五服圖X務宜三世一修,五世再修」,「國法與家規並重」。

梅塘高氏家規

「男子幼則命名,長則呼字,讀則書諱,老則書號,遵依昭穆,毋得犯上。」

「敦孝弟忠信為本」。

「嚴子孫敦孝弟以重人倫 篤宗族以昭雍 睦和鄉黨以息爭訟

重農業以足衣食 尚節儉以惜財用 隆學校以端士習 明讓以厚風俗 訓子孫以禁非為。」

⑦ 家風和家訓

每個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風…在每個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會因為爸爸媽媽的陪伴而溫暖,同時也伴隨著家風的和諧氣息。
一個好的家風可以讓一個孩子很好的成長,而我就生活這樣一個很好的家風中。在家中父母難免會因為一些磕磕碰碰而吵架,但他們從不會互相指責、斥罵,更多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他們理性的一面。平時在家中媽媽也會常常嘮叨在學校應該怎麼尊重老師同學,更會講一些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時間久了我腦海中也會時不時的出現這幾句話,與其說她是生我養我的母親,不如說她是我人生的第一個導師。
每次飯桌上的話題都是最多的,我總是覺得每天的這個時候都是對一天的總結,當然飯桌上的禮儀是一定要遵循,媽媽常常對我警告的有這幾點:1、吃飯不要狼吞虎咽,嘴巴不能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2、吃飯時嚴禁邊吃飯邊大聲說話。3、不能翹腿。等等……雖然還有很多條的規矩但是正是因為有這些束縛著我讓我更好的成長。而我和媽媽之間也不僅僅只有這些法則。
「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玩的時候玩!」母親嘴中也總是掛著這句話。是的,該學習的時候學習:我和媽媽做了一個作息表,周一至周五毫無疑問的是學習,一直到周六下午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在加上課外的練習。該玩的時候玩:每個周日媽媽都會帶我出去玩,雖然名義上是「玩」,但是每次出去都會遇上一些形形色色的人,這也算是讓我「長了見識了」。
常常會聽到旁邊的人會被這么贊揚「這個孩子真有修養,看上去就很乖的樣子。」我想之所以這個孩子會被人這么誇獎是因為她長期處於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中,一個人的修養是一時裝不來的。就好比街上的一些小混混他們何嘗不是處於一個不好的社會環境中,而且他們大多數家中都不會有一個良好的家風,才會導致他們這樣,相反如果他們的家人更多一點關愛他們,家中也沒有什麼不好的風氣,他們也不會邁出小混混的這一步。
所以我們要建構和諧家風,父母在家中要學會樹立好榜樣同樣也要與孩子保持親密無間的關系,在孩子面前更要學會抑制住自己不好的情感;孩子也要學會設身處地的去理解父母,盡量做最好的自己,展現在父母眼前。

⑧ 什麼是家風,家規和家訓

家風、家規、家訓

一、家風,是家族的傳統、規范及習俗。舊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傳的道德准則和處世方法。家風是上輩人對下輩人的言傳身教,是靠自身的行為影響下一代。

勤勞、孝順、友善、忍讓、捨得、守法。

勤儉持家,和睦相處。

孝,恭,善,勤,儉。

二、家規,是祖上對家族內人的行為規范。一般是由一個家族所遺傳下來的教育、規范後代子孫的准則,也叫家法。

三、家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


請下載參考文檔。


⑨ 家訓和家風都什麼意思

家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
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中國歷史上對個人的修身、齊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家訓之所以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節義、教導禮儀廉恥。此外,提倡什麼和禁止什麼,也是族規家法中的重要內容,如:「節儉當崇」、「邪巫當禁」 等。

家風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也就是說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即構成了家風。顧名思義,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換一句話說,當一個家庭的家規、家訓形成家庭的公眾行為習慣即構成了家風,家風也就是一個家庭或一個家族的家文化。家譜即是承載家文化的工具,互聯網家譜是新一代承載家文化的工具。

熱點內容
風暴教學 發布:2025-05-21 01:54:07 瀏覽:649
一年級語文上冊二單元試卷 發布:2025-05-20 23:20:20 瀏覽:349
初二數學期末考試 發布:2025-05-20 22:00:40 瀏覽:127
裸體校園 發布:2025-05-20 21:56:21 瀏覽:950
廣州英語四級 發布:2025-05-20 21:53:57 瀏覽:970
三年級下冊語文日記 發布:2025-05-20 20:31:44 瀏覽:233
生物雲計算 發布:2025-05-20 19:54:23 瀏覽:368
鬼畫符怎麼畫 發布:2025-05-20 19:49:34 瀏覽:249
教師校本培訓總結 發布:2025-05-20 19:48:02 瀏覽:254
我的補課老師電影韓國 發布:2025-05-20 18:56:19 瀏覽: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