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親密感
1. 師生關系過於親密好嗎
按理說師生走得近挺好的。但是別人會認為你阿諛拍馬,如果是男女師生看情況而定吧
2. 師生間的情感就應該維持上下輩份的情感嗎
通常情況下,師生之間的情感,如同長輩和晚輩之間的情感。但不是不可以出現例外,關系特別好的,也可以如兄弟姐妹一樣,就好比父子關系,也有多年父子成兄弟的說法。
3. 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感情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關系指的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往,這種關系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影響到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育關系。而語言文學的本質和靈魂就是情感,語文教學作為情感的教育活動,決定了其教學過程不能僅僅是教師交給知識和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而是一種非強制性的情感活動,在這種情感活動中,受教育者是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浸潤,感受到幸福,快樂,滿足,形成健康的個性,良好的品質,高尚的情操,從而為其終身幸福奠定基石。那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關系,讓語文教育活動取得更好的效果呢?�
1.尊重學生,做學生的朋友
我國傳統的師生關系,實際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教師是教學活動的控制者,組織者,是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判者,在學生面前具有權威性,學生是在這種權威面前被動的接受知識,並按照老師的期望改變自己,逐漸「成長」起來的。在這種成長過程中,被改變的是學生的興趣,個性。這樣一種不平等的關系是不可能進行情感教育的。必須首先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不再是課堂活動的主宰,而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者,是課堂氣氛的營造者,只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學生學習的夥伴,是學生的知心朋友。�
1.1 真心關愛學生。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高爾基也曾經說過:「誰最愛孩子,孩子就最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從這些話可以看出,作為教育者的老師,必須用一顆真心,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才能讓自己實施的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真情付出,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公平對待學生,不厚此薄彼,關心孩子,不僅關心孩子學習,還要關心孩子身體,天涼了,提醒孩子加衣服,跑熱了,提醒孩子減衣服。孩子是藏不住情緒的,開心,生氣都寫在臉上,因此要留心孩子的表情,看見孩子不開心,要主動詢問。特別是對待「問題」孩子或者性格內向的孩子,老師更要多鼓勵,多關心,多引導,相信他們的潛力,切實幫助他們不斷提高。�
1.2 蹲下來,與孩子融為一起。
要走進學生心裡,還要求教師必須蹲下來,跟學生象朋友一樣平等相處。這種師生間的朋友不應該只是課堂上的朋友,也應該是生活上的朋友,特別對小學生而言,他們更渴望與老師親近地談談話,因此教師要有一顆童心,多與他們閑談,多與他們游戲。在與學生「閑談」時,教師要對談話內容表現出高度的興趣。促使孩子自由發表自己意見和看法。教師還要盡可能地創造一種輕松、自由的氣氛,使孩子能夠暢所欲言。在與孩子一起游戲時,教師更要興趣盎然,主動向孩子請教游戲規則,並全身心的投入游戲,這看似毫無意義的做法,不僅能讓老師更好的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也能讓孩子覺得老師就是自己的夥伴,是可親可近的,是完全可以信任的。從而促進師生關系更加親密融洽,這樣學生才會「親其師而信其道」。�
2.教師要著力創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課堂教學是我國目前教學的主要形式,教師傳授知識,學生學習知識都是在一定的課堂氛圍中進行的。寬松和諧,友愛祥和,讓人無拘無束令人心情舒暢的課堂氛圍,無疑會讓教師和學生的身心處於一種愉悅的狀態中,從而使教育達到最佳的效果。如何形成寬檢和諧的課堂氛圍呢?我認為教師不妨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2.1 恰當運用表情,拉近師生距離。
心理學家莫勒比恩曾經得出過這樣一個公式:感情表露等於百分之七的言詞加百分之三十八的聲音加百分之五十五的面部表情。由這個公式我們不難看出,在人與人的感情交流中,面部表情。由這個公式我們不難看出,在人與人的感情交流中,面部表情起著多麼大的作用。走進課堂,教師首先要帶著真誠的微笑,微笑是融化劑,她能把教師和學生由不同的個體融化在一種和諧的氛圍中,而冰冷的表情則是一堵牆,生硬的立在師生之間,讓彼此無法順暢的交流。課堂中教師還要恰當運用眼神,吸引學生的注意。「眼睛是心靈的窗口」,是表達心靈情感,傳達心靈意思的窗口,作為教師,要充分利用好這個窗口的作用。提出問題,老師用期盼的眼神環視大家,學生會馬上投入思考,積極發言,回應教師的期盼,給發言學生一個贊許的眼神,讓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用更大的激情投入學習;給緊張學生一個鼓勵眼神,讓他多一分信心,緩解緊張情緒,給走神學生一個關注的眼神,使他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注意,從而自覺的把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來;給生病的學生一個關切的眼神,讓他感受到老師的愛心……總之,表情是心靈交流的工具,手段,一聲贊許,一聲責備,一次會心的示意,一個及時的提醒都要表現出教師課堂行為的藝術魅力。�
2.2 用生動親切的語言,融洽課堂氣氛。
眾所周知,教師的語言是否生動、有趣將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特別是小學低段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教師更應該使用生動活潑的語言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注意。如果老師總是用一種很高的語調課課,學生會覺得枯燥乏味,容易疲倦;如果老師總是用一種語速,一種語氣講課,這種沒有變化的語言會讓學生昏昏欲睡。語調,語速適當而又傾注感情的語言,則能吸引學生的注意,緊緊抓住學生的心,使課堂變得跌宕有致,虎虎生氣。這就要求教師的語言做到「生動,富於變化。」「親切」也是教師語言應該具備的特點,學生舉了手,卻不能回答問題,老師輕輕的摸摸他的腦袋,親切地說:「敢舉手,很勇敢!但有點緊張,對吧?沒關系,我們先聽聽別人怎麼說。」讓學生很自然的下了台階,保護了自尊。學生回答了問題,但是還不夠全面,教師可以一邊給他一個贊許的眼神,一邊滿懷期望的對大家說:「他能理解到這個程度了,真了不起!我們能不能在他的基礎上,把問題理解得更全面,更深刻一些呢?」既讓回答問題的同學充分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肯定,又能引起大家更深入的思考問題。著名教育學家誇美紐斯曾說過:「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裡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這句話,精闢的道出了教師課堂語言的重要性。在課堂上,教師要時適時,靈活,有針對性的運用語言,營造出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體會到學生的喜悅,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4. 師生間的情感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師就是尊重教師,尊重教師的勞動和教師的人格與尊嚴,對教師要有禮貌,了解和認識教師工作的意義。愛生就是愛護學生,它是教師熱愛教育事業的重要體現。
2.民主平等,和諧親密
師生關系的民主平等體現了師生在教育過程中的相互尊重人格和權利、相互開放、平等對話、相互理解、相互接納等關系。
3.共享共創,教學相長
共享就是教師和學生共同體驗和分享教育中的歡樂、成功、失望與不安,它是師生情感交流深化的表現。共創就是教師和學生在相互適應的基礎上,相互啟發,使師生的認識不斷深化,共同生活的質量不斷躍進。
良好師生關系的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
寫回答有獎勵 共3個回答
科普小星球 高能答主
學生
關注
1、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促進師生心理相容。
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得師生之間心靈互相接納,形成師生至愛的、真摯的情感關系。它的宗旨是本著學生自主性精神,使他們的人格得到充分發展。
一方面,學生在與教師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發展自己,獲得成就感與生命價值的體驗,獲得人際關系的積極實踐,逐步完成自由個性和健康人格的確立;另一方面,教師通過教育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嚴,感受到心靈成長的愉悅。
2、良好的師生關系創造了和睦友好的教學環境。
友好和藹的教師可以為師生創造和睦、寬松的環境,學生才會信任教師,向教師敞開心扉,才會把教師當作朋友。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創造民主寬松、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感到輕松、愉快、心情舒暢,學生聽課的積極性就高,感受性就靈敏,學習的效果也會有很大的提高。
3、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對學生施加教育的基礎與手段,它對課堂教學產生直接的影響,良好的師生關系創造了良好的課堂紀律,使教學活動的秩序容易維持,有助於教師發揮教學積極性,有助於教師控制與協調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對提高教學效果有重要作用。
4、師生關系融洽能促使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可以引起學生對教師的尊重和信任,從而會使學生把對教師的愛遷移到教師所講授的學科上來,這樣就有利於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
5. 「增加了師生之間的親密度」這句話好嗎對老師有禮貌嗎 求謝!!
好像不太合適
6. 師生之間的關系應該是親密的,所以師生交往可以不分場合、不講分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師生之間的關系是親密的,但是也要注意場合。在不同的場合選擇不同的交往策略,這本身就是人際交往的藝術。在教室、辦公室、球場上和超市裡,我們應採用不同的語氣和老師交談,交談的主題也應隨場合的變化而有所不同。一些輕松的話題能夠潤澤師生間的感情,使彼此多一分親切和輕松。師生交往也要注意分寸。打聽老師的隱私,從背後突然拍打老師等行為就失去了分寸。平等決不意味著放肆。 |
7. 怎樣稱呼老師親密高情商怎樣培養師生情
最理想的朋友,是氣質上互相傾慕,心靈上互相溝通,世界觀上互相合拍,事業上目標一致的人。
熊老師已經教了我們2個學期了,他經常很晚了還在認真地幫我們改作文,還幫我們投稿,我們班很多同學的作文都在一次作文比賽獲了獎。最高興的當然是熊老師了。
有一次,在活動的時候,有個同學不小心扭到腳,熊老師就拿了一個裝著冰水的小瓶子放到那個同學的襪子里。在上英語課時,熊老師還把他抱去英語教室。放學時,熊老師叮囑道:「你不要亂跑,每天都要敷一下。」
熊老師處處都很關心我們,他不僅是我們的好老師,也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之間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
有次午休,熊老師接了個電話,顯得很著急,但下午上課時,還是很認真。第二天中午,熊老師告訴我們:「我的父親病危,我得回去一趟,在我不在的時間里,你們要表現好,知道嗎?」全班一齊說:「知道了!」然後,熊老師收拾了一下東西,就走了。
後面這幾天,那些調皮的同學也安安靜靜地坐在座位上,再也不吵了,好像是怕熊老師擔心。
一天,於老師說:「熊老師的父親已經去世了,他明天回來,要表現好!」聽了這話,我決定寫封信安慰熊老師。
晚上回家後,我找了一張信紙,用最好的字把我想說的話寫下來,寫完後,我又仔細地修改。折好放在信封里,准備明天帶給熊老師。
第二天,我早早地來到教室,把信放在辦公桌上,桌上還有幾封信和幾個禮物。我心想:「熊老師見了,一定會很開心!」
不一會兒,熊老師走進教室,原來紅光滿面的他,更多的是一絲絲憔悴。他走到辦公桌前,看到我們送的東西,顯得很激動,他大聲地說:「孩子們,你們長大了!」
老師關心我們,我們也關心老師,這中間有一種深厚的感情,這就是師生情!
8. 怎麼看待師生關系
究竟師生之間應該是一種什麼關系?如何處理好這種關系?這個問題不搞清楚,對我們教學質量的提高,對學生的升學都有一定的影響。
首先,師生的距離要適度。教師和學生之間關系不能太好也不能太僵。太好了,教師的威嚴會盪然無存,不能造成「嚴師出高徒」的效應;太民主了,教師在學生面前沒有一點「專制」,這對部分習慣屈服於權力的學生沒有多大效果;距離太近,達到親密無間的程度,教師就有可能像家長一樣,對學生比較溺愛和遷就,那家長解決不了的問題老師也無能為力。但也不要太壞,太僵了,學生不能親其師,也就不能信其道。太僵了,師生無法形成一股合力,師生之間不可能就某個問題形成共識,不能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教學就不可能達到目的;距離太遠了,師生之間形如路人,或者互為仇敵,給學生造成一種心理障礙,不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會給社會留下一個巨大的隱患。所以,要適當把握好師生關系的度,不能太甘也不能太澀。
其次,過程要曲折。師生之間關系的形成不能一帆風順。要想最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必須首先經過一個不好的關系的過程。一開始關系太好了,讓學生感到關系發展太容易,學生就不會珍惜,即有可能師生關系也會鬧僵,太好的結果只會朝太壞的方向發展。如果從頭到尾關系太平淡,沒有曲折,這給學生的印象不深,這也不是教師和學生所期待的。所以,最好的就是先讓學生恨老師,要不斷製造出這個效果。學生對教師的恨是建立在教師對學生的嚴加管束上的,教師對學生的缺點和壞習慣要大肆批評,要敢於激化師生之間的矛盾,不要掩蓋矛盾和迴避矛盾。一定要讓學生真正地恨你起來,但恨不是尖銳對立,不是對抗,學生會把恨轉化成對學習的一絲不苟和不能絲毫馬虎。這樣必然出現一個學生成績有很大的進步這種狀態。這時候,你再施以愛心,用表揚、鼓勵、愛護、偏袒等織起來的光環把學生包圍起來,這時候學生對你有一個感激涕零的好感,你再順利地實現你的愛心教育,在這個良好的師生氛圍中教學效果一定非常出色。
9. 良好師生關系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尊師、民主平等、教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