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國學與師德修養的反思
6月13日下午,我在初一(二)班課堂上,發現學生黃某在課堂上玩手機後,當即將手機收過來,放在講台前砸爛,然後丟進了垃圾桶。 這件事,過了這么久,卻始終在我腦海中迴旋。聽了張老師的講座,我感受頗深,收獲頗多,現在我深深的認識到我的行為是不合理的。雖然說學生違反了相關的課堂紀律,但是作為老師沒有尊重學生,沒有把握好實施懲戒的原則。 究其原因分析如下: 1.懲罰會給學生帶來痛苦的感覺,必須注意使學生身心避免受到傷害,要恰當地使用懲罰。一般不應該對「問題行為」進行干預的第一選擇。學生犯了錯,首先應該想到寬容,採取諸如暗示、說服教育、認知辨析與調控、對問題行為的消退、對不相容的行為正強化。對學生施行懲罰,要在尊重學生、愛護學生的基礎上,在其他教育措施不能奏效的情況下不得已才施行的。 2.以尊重為前提,維護其自尊心。懲罰的目的在於使違紀的學生產生羞愧感,重建其對紀律規范的虔誠尊重之情感,故懲罰必須建立在學生尊重的基礎上的。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分析考慮,找到學生犯錯的真實原因,對症下葯。使學生能心悅誠服的接受,懷著對教師的尊重和隨自己負責的態度改正錯誤。教師千萬不能把懲罰作為對學生人格的羞辱、對不當行為的惡意報復,那樣就進入體罰的違法行列了。 3.公平對待每個學生,本身就是一種強有力的教育力量,懲罰本是教育學生的,如果不公正的話,就失去其教育作用,反而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逆反和抵觸情緒,教師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對喜歡的學生縱容袒護,對不喜歡的學生處罰的厲害,應該公平、公正、民主、一視同仁。 4.就事論事,就是一次只解決一個問題,不能在採取懲罰時總是與以往學生的懲罰聯系起來,這樣做是對學生人格的不尊重。 5.因人而異,方法靈活。一種懲罰對一個學生有效,對另一個學生可能無效。 6.懲罰是為了學生更好的成長與發展,採取適當的措施,是我們教育中所要注意的。在實際教育教學中,要根據具體的情況採取相應的方式。 在今後的工作中,一定要做到時時關心學生,熱愛學生。 平等對待學生是新時期教育者必須具備的學生觀。現代教育提倡教育工作者與學生是平等的師生關系,這已成為全社會都普遍認同的教育觀點。但不打板子、不體罰學生與熱愛學生仍是有差別的。倘若只是不打罵學生而對學生漠不關心,仍不是一個合格的教師。所以只有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才會關心學生,了解學生,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才不失良師風范。 「人非聖賢,熟能無過。」更何況是尚未成年的孩子。學生犯了錯誤,也不能不管。我也常會"訓"學生幾句話,但要從關心的角度,善意的來「訓」,和學生談心、談感受。讓學生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問題,感受自己的所作所為給別人造成的傷害,這樣孩子會從內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從根本上改正錯誤。其實學生完全能夠從你的表情和語氣中感受出你是善意還是惡意。我認為只要你是善意的,真誠的,學生完全能接受你的批評和意見。我想要做到這一點必須真正地熱愛每一個學生、關心每一個學生。
⑵ 如何加強教師的師德修養教師個人反思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說的就是老師必須具有很高的道德修養,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去教育學生如何做人。要使教師道德原則和規范成為教師行為的准則,必須依靠自己長期不懈的努力,自覺地進行修養和鍛煉。因此,掌握正確的師德修養的途徑和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進行教師道德修養的基本途徑主要有兩個方面:
第一, 努力學習師德理論,樹立人民教師道德的理論人格。師德理論是教師進行職業道德修養的指導思想,掌握了它,才能辨別善惡、是非,才能在自己思想領域里戰勝那些錯誤的,落後的道德觀念。只有在道德修養中以教師道德的先進典型作為自己思想行為的楷模,鼓勵自己,在思想意識中凝聚著教師道德原則和規范,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質作為自己行為的目標,才能使自己的道德修養不會迷失方向,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有較高教師道德修養的人民教師。
第二, 參加社會實踐,做到知行統一。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進行教師道德修養,是教師修養的根本辦法。在教師道德修養的過程中,從教師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師的道德行為和習慣,自始至終都是在社會實踐中和教育教學完成的。教師只有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在處理師生之間、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及教師與社會其他成員之間的關系中,才能認識自己的行為是與非,才能辨別善與惡習,才能培養自己良好的教師道德品質。如果只是「閉門思過」、「坐而論道」,脫離實踐去修養,那麼教師道德修養就要成為一句空話。
二、進行教師道德修養,還必須掌握一定的方法:
1、正確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正確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是促進個人進步的內在動力和外在推動力,是教師道德修養的根本方法,由於教師工作的艱辛、繁重、復雜,教師在道德修養上會出現反復或曲折,也會因種種原因產生這樣那樣的缺點或錯誤,都是在所難免的。對於這個問題,關鍵是如何對待自己在道德實踐中出現的違背教師道德的言論和行為。正確解決方法是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
2、 學習先進教師的優秀道德品質。因為先進教師是存在於社會之中,生活在教師隊伍里的活生生的人,它能夠以直觀形式啟發教育和感染教師,進而影響教師的思想和行為,監督和促使他們以先進人物為榜樣,取長補短,提高道德修養水平。學習先進教師的優秀品質,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多讀教育界名人的傳記和模範教師的先進事跡。這些名人身上都具有優秀的道德品質,體現著高尚的道德情操,多接觸他們,以便受到感染和鼓舞,使自己的行為趨於道德原則和規范的要求。二是學習身邊的模範教師,他們生活在自己身邊,看得見、摸得著,影響更直接、更深刻、更快捷。
三、加強自身修養,展現人格魅力
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對靈魂塑造的過程中,同時也要不斷的塑造自己。教師既要有比較淵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師應當成為學生的表率,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全社會文明的楷模。要自覺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愛崗敬業
在時下市場經濟條件中,教師要正確處理好奉獻與索取的關系,不計較個人得失,發揚「紅燭」精神,甘做「人梯」,安於「粉筆生涯」,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懷,獻身教育,鞠躬盡瘁。
2、熱愛學生
教師僅僅把功課教好是不夠的,還要多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學生的一生著想。從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全面了解學生,關愛學生,因勢利導地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還要尊重和信任學生。要有民主思想,尊重學生的人格和感情,允許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切不可刺傷學生的自尊心。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認真評價學生的行為,和善平等地對待學生。當學生進步時,教師不要吝惜自己的贊美之辭;當學生犯錯或退步時,教師也不要任自己的批評侮辱之話泛濫。多一點微笑,多一點贊美,多一點信任,你會得到更多的回報。
3、為人師表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只有以身立教,為人師表,才能有力地說服學生,感染學生。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先做到,給學生樹立好榜樣;教師要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言行來教育和感化學生。
誠實正直,勤奮好學,禮貌待人,是教師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的具體體現。如果教師缺乏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沒有遠大的理想,其教育必定失敗。教師要教育學生勤奮刻苦,好學進去,自己必須勤奮好學,廣學博覽,精益求精。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用文雅和親切的語言啟迪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以自己的模範行為,影響教育學生。
綜上所述,教師道德修養是教師職業道德要求的一項根本內容,教師應該通過上述途徑和方法,積極地進行道德修養,在外界客觀因素的影響下,更主要地通過自身不懈地努力,日積月累,經過長期的鍛煉,就能夠成為具有良好教師道德修養的教師。
⑶ 求一篇學習師德修養和教師心裡健康的反思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處處為人師師表,做學生的楷模。無論是思想,語言還是行為都應該給學生做好榜樣。如今正在實施素質教育,要從應試教育真正轉軌。這就要求必須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一名合格的教師,首先應加強師德教育,增強自己的敬業精神,這樣才能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才能真正承擔起教書育人、培養跨世紀接班人的重任。當今社會科技迅猛發展,經濟全球化日益明顯,以高科技為主要特徵的知識經濟日見端倪。國與國之間的綜合國力競爭越來越體現為人才的競爭。要實現科教興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是關鍵,是根本。教育是知識創新和傳播的主要基地,也是造就人才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教育的發展、廣大教師的素質關繫到民族和國家的興衰。
全面更新教育觀念,是全面推進教育改革的必要前提;努力提高教書育人的思想境界,是新世紀教師修養的一個重要課題。新世紀的教師,要想做到不辱使命、不負眾望,就需要具有全球化的廣闊視野,就需要具有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寬廣胸懷,就需要樹立以人為本、以發展為本、以能力為本的育人觀和教育教學質量觀。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只有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才能為社會培養出合格有用的人才。教育創新的先導是教育觀念的更新。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出路決定前途。開拓創新決定著教育發展的出路和素質教育的前途。教育思想滯後,教育觀念陳舊,是當前制約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一大思想障礙。人類社會已經進入到了創新為主要標志的信息時代,而我們的不少教師,至今還在那裡禪精竭慮地培養考試機器式的人。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社會職責,就要准備著像蠟燭一樣燃燒掉自己。我們,作為今天的教師,職責是塑造培養具有高尚人格,有責任感有先進意識的有很強的生存能力、競爭能力和發展能力的中國一代新人,理應教師自己首先是一個有高尚道德,良好修養並能跟上時代步伐的社會人。「金無足尺,人無完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老師難免也會出現一些做得不夠的地方。比如說,有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一些以教謀私的現象;還有的老師因為「恨鐵不成鋼」,出現一些對學生人格不夠尊重,諷刺、挖苦學生等的不好行為。對於這樣的現象,在通過對師德師風的學習後,我們老師會認真改正的,努力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過程中做得更加完善完美
記得我們的教師論壇上,有一位老師談到教師也應該追求時尚,我很贊成,從一定意義上講,師更應該時尚。雖然在社會上教師不是強權角色也不是公眾人物,無法引導社會時尚,但在學校里,在班級上,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教師,他的一言一行對學生影響是相當深遠的。所以,教師是一個職業,更是一種責任。教師不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更是學子們的道德基因的轉接者。當然,教師也是人,非神也,我們有缺點,會犯錯誤,包括我自己:當看到某些教師貪圖享受,工作敷衍,當聽到某些老師以「師」謀私貪小便宜,當看到某些老師教育學生講公德,創建綠色家園,自己周邊的垃圾成堆流水,此時公德何在,當看到同事之間相互詆毀不合作,當學生問到我,某某老師說的,我們考的600分給你們帶來獎金,所以差生…,(老師真不該對同學說這些),當…等等時,我會為之汗顏,為我的同行不爭嘆息。但這畢竟是少數。雖然當今教師隊伍中(昨天陳區長講不是極少數)道德、人格低下的少數人,幾乎敗壞了我們這「太陽底下最光輝」的稱號,但我還是認為,教師還是我們這個社會上最陽光,最可愛的一群。
觀看師德啟示錄後,我盪滌了內心深處的塵埃,接受全新的靈魂洗禮。那片頭片尾的每一個音符,都扣擊著我的心靈;無論是真實的采訪,還是教學情景的摹擬,都震撼著我,鞭策著我。她使我不得不對自己的點點滴滴進行深刻反省,也不得不對自己從事的這一職業進行重新審視,我是老師,我要給這些尋夢的孩子引路,在他們心裡寫一本最美的書。這強烈的意識不斷激勵我以真誠去擁抱每一個學生。與孩子朝夕相處,我始終想著兩句話,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這樣的情感使我對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責,多了一份尊重。俗話說:教師的活兒是良心的活兒,家長把天真爛漫、聰明伶俐的孩子交給我們培養,這是對我們的極大信任。我又怎麼能不全身心地去愛他們呢?我堅信,皮格馬利翁能用真情使石頭變成少女,我們也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誠的愛心感動上帝,這個上帝不是別人,就是我面對的全體學生。
身為教師,首先須具有高尚的師德。而評判一名教師是否具有高尚師德,最重要的標尺就是有無愛心。一代宗師金鐵林甘願寂寞,無怨無悔,退到幕後,培育了一大批優秀的音樂家;湖口桃園溝村胡安梅在父親倒下的講台默默耕耘,無私地把青春、熱血奉獻給山村的孩子,奉獻給山區教育;還有一心裝著孩子的冰心、教育楷模余漪……他們熱愛教育,熱愛孩子,把自己的畢生心血都獻給教育,甘為人梯,樂育英才,展現了教師崇高的精神境界。還有很多的老師,可為了不影響教學工作,即使有小小病痛都堅持沒休息……沒有豪言壯語,只有默默付出。教育家高振東先生說:「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為了別人的孩子,甘願犧牲自己的孩子,毫不顧惜自己的身體,其情可憫,其心可嘉,其精神足以感天動地。
「起始於辛勞,收結於平淡」。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寫照。但是,我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就會無怨無悔,我不是沒有想過三尺之外的世界,然而,當清晨走進校園,面對一個個標準的隊禮,一聲聲清脆的「老師早」;當走進聖潔的課堂,看到一雙雙渴求甘霖的雙眸,一顆顆期待的無邪的心靈;當課間跟孩子們泡在一起,看到一個個生龍活虎的身影,一張張天真爛漫的笑臉;當夜深人靜,欣賞孩子們那一篇篇優秀習作和敞開心扉、飽含激情的日記,我又是那麼激動,那麼滿足,終而丟不下九月的承諾,離不開那笑靨的花朵「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今天,網路時代和知識經濟的並駕齊驅為教育賦予了全新的內涵,「育人」已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傳授知識,而是要教在今天,想在明天,以明日建設者的素質要求,做好今日的教育教學工作。雖然我不可能把學生步入社會後幾十年的知識都傳授給學生,但我可以培養他們扎實的自學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探求新知的慾望、動手實踐的能力和創造的激情。雖然我不指望能培養出多少「牛頓」和「愛迪生」,但也絕不能讓「牛頓」和「愛迪生」在我手中埋沒。正因如此,我願以一個平凡教育工作者的誠摯,設身於教育改革的風尖浪頭,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不斷地豐富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贏得世人的尊敬,社會的肯定,努力實現我真誠的育人理想。在課堂上,不再「高高在上,統領全軍」,而是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成為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的搖籃。正如陶行知先生說:"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便沒有教育"。的確,沒有誠摯的愛,就沒有成功的教育。對教學,要付出滿腔的熱忱;對學生,要付出濃濃的關愛。有了愛,就有了一切。用細膩的愛,去關心學生;用真摯的愛,去感染學生;用執著的愛,去影響學生。
教師要發揮教育的影響力,首先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要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任,傳統教育中,把學生僅視為「塑造」的對象,完全是被動接受,這顯然是違背客觀規律的。因此重新認識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很有必要的。學生是人具,具有主觀能動性。學生對待教育信息是有選擇的,他們有正常的心理需要,希望別人尊重與理解,這就要求廣大教師要盡可能為學生創造和諧寬松的教育氛圍,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差異,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平等、健康、主動的發展。
愛崗敬業還表現在對學生培養目標的關注。傳統教育中我們關注的是「分數優秀率、及格率」。現在我們關注的是是否有利於學生主體的全面發展。知識的無限性和教學時間的有限性促使我們去關注學生的能力培養、思維發展和人格的塑造,一切本著有利於全體學生身心和諧健康發展的原則,這是對學生對事業高度負責的表現。
現今社會是知識社會,學習的社會,知識更新加快。因此,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生的觀念,要以寬廣扎實的業務知識和專業技能,真正掌握教書育人的本領,尤其是必要的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積極參與教育科研。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新途徑、新方法,以教師的創造性勞動來實現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的目標。
加強師德修養即是社會賦予我們教師的責任,也是我們教師適應教育改革開放的必然需要。以我們教師的創造性勞動去培養創新型人才,使之成為民族進步的不竭動力,是我們教師人生價值的最好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