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家訪個人事跡

家訪個人事跡

發布時間: 2021-08-14 17:02:34

A. 家校聯教模範家庭主要事跡怎麼

太長了,自己該一下吧 構建和諧校園文化

和諧,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的精髓,建設和諧社會,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理想。學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園地,營造良好的和諧校園,對構建和諧社會和人才的培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建設「和諧校園」,必須從學校文化建設入手,喚起教育者的文化意識,積極構建開放、民主、和諧的學校文化,全面提升學校的文化品位。小學教育又是多元教育中最基礎的教育之一,特別是在新課程改革中,我們的小學教育更應該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一、營造和諧的育人環境

環境是人的個性發展和形成的重要條件。「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孟子的母親為了給兒子尋找一個好的生活、學習環境,開始了漫長的遷居活動,至今留傳下「孟母三遷」的美談。在每個人的成長、發展中,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育人環境不僅是人生活的自然條件,而且是人的發展源泉。營造和諧的育人環境是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的前提。

良好的教育環境表現為學校教育環境與社會教育環境、家庭教育環境的和諧發展。社會是育人的大學校,是學生學習的大課堂,無論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還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教育理論都是主張教育與生活的一致性,強調的都是教育環境的和諧發展。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生走出教室,置身社會,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體會,從而為今後的成長打下良好、扎實的基礎。如我校與交警大隊聯合開展的「小交警在行動」系列活動,通過聽(聽交通知識安全講座)、看(看有關交通法規的宣傳圖片、板報)、做(在縣交警隊同志的帶領下,到各執勤點上崗執勤)的方式,增強了學生的交通道德意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而家庭則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一舉手一投足往往是無言的規范,對孩子的影響勝過千言萬語。父母應該為孩子創造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民主平等的家庭環境。學校應通過家長學校、家訪、建立家校聯系卡等多種方式與學生家長建立經常性聯系,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為學生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針對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及時給予解答和幫助,努力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的原動力,對提高課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關系融洽,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調動起學生的極大熱情去參與學習。反之,不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苦學,使學生厭學,則嚴重阻礙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當然更談不上課堂效益的提高。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

首先是和諧的教師文化。教師跟學生的距離最近,關系最密切,教師是學生最現實的表率。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個性品德的形成,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做到語言美、舉止美、風度美、衣著美,用健康的文化來影響少年兒童,讓他們健康成長。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注意尊重學生,以良好的文化修養來陶冶他們的性情。教師的每一句話、每一份評語,都將成為學生成長的及時雨和催化劑,促進學生和諧、健康地發展。學生對教師充滿感激,心悅誠服,在寬松的學習環境中,在老師的關愛和寬容中自覺學習,自主管理,快樂成長。我校在構建教師文化方面,著手實施「樹師表形象十個一」工程,要求教師做到:一身整潔的衣服、一張微笑的臉、一雙和善的眼睛、一頭普通發式、一派儒雅的風度……由「十個一」衍生出了教師「十修煉」:修煉自己的語言,讓它妙趣橫生;修煉自己的表情,讓它神采飛揚;修煉自己的行為,讓它專業規范;修煉自己的個性,讓它鮮明曠達;修煉自己的心靈,讓它平和美麗;修煉自己的教學技藝,讓它趣實活新……這樣,加強教師內功修煉,構築起特有的教師文化,為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奠定了基礎。

其次是和諧的學生文化。學生讀書是為了繼承和獲得文化,也是為了創造和發展文化,讀書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學校要想方設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構建學校學習文化。因此,學校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要在文化的熏陶中,懂得禮儀,掌握與人溝通的技巧,培養與人合作的精神,具有健全的人格,從而養成良好的行為文化習慣。學校應以促進學生的成長發展為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定位,通過多種途徑,使學生受到「文化浸潤」。我校通過成立少年軍校,舉行學生「特長展示節」等形式,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形成了有特色的、和諧的、健康的學生文化。
三、創建文明的校園文化

校園文明是校園文化中高層次的文化反映和結構模式,不僅具備進行知識灌輸、技能訓練的顯性功能,而且,還具備塑造心靈、陶冶情操、鍛煉意志、培養性格,使其文明升華的潛在功能。這些功能一方面通過環境的感染和熏陶,另一方面是通過教育和引導的方法,影響和規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創建文明的校園文化是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的重點。

一是創建文明的教室文化。教室是追求知識的殿堂,是營造可見性校園文化的最佳環境,發動學生的智慧,對自己的教室文化進行構思策劃。讓他們自己動手,確定主題,然後想像,布局,書寫,剪切,描繪,粘貼,讓教室牆壁成為學生施展藝術才華、展示自我的樂園。二是創建文明的走廊文化。精心布置教學樓的走廊也對學生潛移默化的一種重要手段。首先是學校設定總體目標,從整體上進行規劃。然後由各班級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布置,可以是美術書法作品、小製作,可以是一句名言、一張圖片等。將各班優秀學生的個人相片貼在一起,成為一個專欄,並附上這些同學的「座右銘」。三是創建文明的校園環境。因地制宜地修建一些花池花台,栽種種些花草樹木,同時設計一些必要的藝術雕塑、格言名句警語標牌等,使校園環境成為催人奮進的一首首詩,令人備受啟迪的一幅幅畫,使師生置身於其中受到熏陶,產生愉悅舒暢的情緒體驗,振奮精神,增添活力。

與此同時,在全校廣泛開展學先進活動,採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先進事跡,形成崇尚先進,弘揚正氣,學習模範的良好風氣。如開展文明班級創建活動,評選「每周之星」擔任護旗手,設立「校長小助理」協助參與學校管理,培養學生的自治、自立、自律能力。這樣,形成健康高雅的文化氛圍,團結友愛的人際關系,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努力創建文明和諧的校園文化。
四、塑造和諧的管理機制

學校是教師和學生「文化素養」的策源地。學校的管理必須是基於「教育科學」和「文化理性」的行為。學校應該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為教師創造舒適的工作環境和寬松和諧的人際關系,使每個教師都能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揮到極致,謀求教學效率的最大化和教學質量的最優化;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在管理實踐中培養學生自律、自立、自強的能力,使學生不僅是管理的對象,更是管理的主體。塑造和諧的管理機制是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

塑造有效的管理機制,構建和諧校園,應注重學校管理者與教職工的和諧發展,在提倡諒解與寬容、促進公平與公正的和諧氛圍中,增強競爭實力,獲得效益的整體提升。學校的各級管理者都要在學校的制度建設上出謀劃策,要在制度建設上下功夫,要用自己的優良業績、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人格魅力去影響全體教職員工,從而形成共識的價值觀、群體意識、行為規范等等。同一學科教師要互相學習,共同提高;不同學科的教師要打破畫地為牢的學科偏見,涉獵其他學科知識,改變自己單一的知識結構,走綜合型教師發展之路。在教師和諧互動的正向氛圍中,完善學校內部之間的合作機制,讓教職工充分認識到學校的興衰榮辱都關繫到自己的切身利益。

塑造有效的管理機制,構建和諧校園,最終還是要落實在學生身上,學生個性素質的高低是評價和諧校園構建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尺度;學生個性的全面和諧發展是和諧校園的一個重要標志。學生在主動學習、主體實踐、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獲得知、情、意、行諸方面協調發展;在培養適應社會要求所必需的各種基本素質的同時,根據自身潛能、興趣、愛好、特長等因素培養出具有鮮活個性的多樣化人才,使校園的每一位學生的潛能充分發揮,特長充分展現,都能做到個性的全面和諧發展。

總之,和諧的校園文化是學校的一面旗幟,它能引領著師生在優美的環境中教與學;和諧的校園文化是一種氛圍,它能熏陶浸染師生的心靈;和諧的校園文化是一種引力,它能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和諧的校園文化是最寶貴的資源,是學生成長,教師發展的肥沃土壤。一所學校的文化底蘊越厚,學校發展的基石就越牢,潛移默化的影響就越大。要爭創一流的學校,就要建立以發展人的主體性,富有人文情懷、創新活力與團隊精神的文化體系,構建好和諧的校園文化。

B. 我的家訪故事義烏市徵文結果

我的家訪故事義徵文
家訪不是向家長告狀,也不是讓學生難堪,而是要與家長、學生在家庭這個特殊的環境中真心交流和溝通。家訪工作常「報喜」,可以為後進生的轉化創造良好的環境。美國心理學家查絲雷爾說:"稱贊對鼓勵人類靈魂而言,就像陽光一樣,沒有它就無法成長開花。」家訪的目的是關心、愛護、轉化、教育學生,而不是因教師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長「告狀」,因為這無異於給家長送去一根「棍子」,學生回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這樣做不但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而且學生還會遷怒於教師,不忘這一"棍」之仇,給下一步的工作製造了障礙。我家訪的對象主要是後進生,對於他們是「雪中送炭」給以「溫暖」,多給差生家長「報喜」。我班王某,學習習慣很差,上課坐沒坐相,站沒站相。性格粗野,願意和同學動拳頭。我多次和家長反映這一情況,但「棍棒教育」不但無效,還產生了逆反心理。針對這一情況,我改變了方法,利用時間去尋找這個「雙差生」的閃光點。他喜歡勞動,從他身上找到了積極有利於轉化方面因素,找到了教育的突破口。我進行了家訪,剛跨進他家門,他爸爸預料孩子又出事了,臉陰沉沉的問「老師,孩子在學校里又怎麼啦?」我趕快解釋:「請不要誤會,老師是要到每個學生家裡去家訪。」氣氛緩和了。當著家長的面表揚了學生,家長很高興,學生也非常感激,時機成熟,和家長一起談了督促孩子復習功課的方法,並鼓勵學生認真迎接期末考試。

這些年來,我接觸的"雙差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吃軟不吃硬」。我通過一次次家訪,反復抓,抓反復。積極去找他們的"閃光點」,先感化家長,再去溝通教育學生,給學生自信,希望和熱情。只有這樣,他們那柔弱的心靈之花才能在一個時時刻刻充滿陽光溫暖的環境中盛開,並結出豐碩的果實。我還要扎實的做好這項工作,使更多的孩子走向成功之路。

C. 如何寫家訪先進事跡

新昌縣沙溪鎮小的張笑芳老師「200次家訪留住一個學生」的先進事跡報道以後,新昌縣龍皇堂中心完小在全體教師中開展了「學習先進人物,爭做優秀教師」的活動。他們紛紛表示,這是一面不倒的旗幟,是學習的榜樣,要學習她情系學生、竭誠為生、獻身教育、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學習她立足本職、勤奮學習、刻苦鑽研的優秀品質。
張笑芳的事跡,看似尋常,其實艱難。在她一次次重復的勸說里,在她溫柔而堅執的態度中,有一種超出職責本身之外的力量,有一份不忍不舍無法放下的牽掛。只有熾熱的心腸,才能保持住幾年裡不退的溫度!張笑芳用實際行動實踐了一個教師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真正做到了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對學校負責。正如她自己說,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也就意味著選擇了付出。張笑芳老師的事跡是我們每個教師學習的榜樣,是我們工作的動力。

D. 候選人事跡材料:3000字以內,以報告文學或人物專訪形式撰寫,供詳細報道或編發宣傳材料用。

xxx,男,1975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學士學位,1999年畢業於安徽農業大學,現任xxxxx黨支部書記、工會主席兼蔬菜公司經理。自參加工作以來, 不論身處哪個崗位,該同志始終保持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積極進取的工作態度,以堅忍不拔的性格和對事業的滿腔熱情,取得了優秀的業績和各項工作的新突破。2003年被評為集團公司「優秀黨員」,2004年被評為xxx「優秀黨支部書記」。

工作中學習,學習中工作,工作快樂著

該同志始終認為,踏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只有不斷學習,學的更多、更深入,才能適應新的形勢和新任務的需要,於是他堅持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無論工作多繁忙,他總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搶時間、擠時間學習,每天晚上總是能看見他辦公室的燈亮到深夜。七、八年來,他圍繞著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科技興農需要,自學了很多黨的理論知識和農業科學書籍,堅持理論聯系實踐,在思想政治素質和科技文化素質得到了鞏固提高,業務水平、工作能力得到了全面增強,使他得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工作崗位,不懼怕任何新的挑戰。2004年他參與的科研項目「主要農作物良種化及開發」獲集團公司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05年主持的過程研修重點課題《「沼—棚—豬—菜」四位一體農業生態模式在平原林場的試驗推廣》獲集團公司專題研修繼續教育活動三等獎。

重塑黨支部戰斗堡壘形象,在創新中發展

04年xxx同志調到xx任黨支部書記,他以實踐「三個代表」為己任,就任伊始就深入黨員職工家進行家訪,從黨員組織觀念不強、支部組織生活匱乏、黨員綜合素質和思想政治覺悟亟待提高和轉變等多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入手,一方面狠抓黨員幹部的思想認識的提高,同時積極探索黨建工作的新形式,不斷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積極開展了黨員責任區安全生產活動、「六個一」和「三想兩比一寫」活動、「黨員示範工程」和「黨員保先安全巡查」活動等,使支部工作走出了脫離場生產經營、改革發展,孤立地搞黨建,自我封閉的誤區;走出了以生產經營代替場黨建工作,一手硬、一手軟的誤區;克服了黨員幹部「黨不管黨」或「黨只管黨」的片面認識。其次加強黨建基礎工作,建立健全黨員檔案,建立了《黨支部中心組學習制度》、《領導班子包隊聯系職工群眾辦法》、《黨員責任區目標管理辦法》《黨員責任區百分制考核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有力的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強了黨員的組織觀念和黨性修養,大力促進了職工群眾的思想觀念轉變,充分發揮黨員先進性和模範帶頭作用。

2004年支部工作獲xxx表彰,被評為「優秀黨支部」,2005年組織開展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獲xxx「優秀組織獎」,因創建職工小家工作成績顯著,05年又獲集團公司工會頒發的「模範職工小家」獎。

克服困難,發展大棚蔬菜,引導職工緻富

2004年下半年公司黨委確定了在xx發展大棚蔬菜的戰略思路,同時宣布xxx同志兼任蔬菜公司經理,此時已是8月中旬,而反季節大棚蔬菜的育苗最佳時間是9月中下旬,眼看只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真是時間緊,任務重,對於從未接觸過蔬菜方面的他來說又是一個新的挑戰。
第一步怎麼走呢?通過多方查詢,他把目光瞄準了號稱「中國菜都」的山東壽光,在「中國特色經濟村」壽光三元朱村的認真考察了解,使他心裡有了初步的發展設想。根據中央可持續發展戰略精神,發展循環經濟、生態農業的要求,他提出了xx一定要發展無公害蔬菜,並採用「基地+承包戶」的模式,建立xx無公害蔬菜基地,由場里統一供種、統一供肥、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銷售。怎樣使該項目迅速實施並保證成功呢?他根據多年工作經驗,提出了3條實施意見,就是首先為避免原來集體搞什麼就虧什麼的現象重演,根據「誰投資、誰管理、誰收益」的原則,應由職工自籌資金建造大棚;其次是一定要有壽光先進成熟的蔬菜種植技術作依託;第三是要有完善的市場銷售網路作後盾。

框架打好後,開始緊張的實施,首先通過做細致的思想工作,確定了4個承包戶,然後開始購料建棚,由於人員少,xxx同志就和4個承包戶一起干,到山東進建棚材料時,為了替承包戶剩60元裝卸費,他甩開膀子帶頭把十幾噸貨裝上了車,建棚時遇上一個狂風暴雨之夜,他深怕功虧一簣,冒著大雨打著手電筒到地里看大棚是否被沖塌刮毀,硬是和幾個承包戶一起熬到天亮,深受職工敬佩。

付出就有回報,05年四個示範大棚獲得了可喜的效益,最高一個大棚年收入達到2萬元以上,相比過去種植「一麥一豆」每年10畝地只有3-4000元純收入的情況下,職工收入得到了大幅度提高,集體也獲得了相應積累,同時一個大棚僅佔地2畝左右,而經濟效益確達到傳統種植模式的20倍,可以說為礦區農林業的發展找到了一個非常適宜林場場情的提高單位面積土地效益的新經濟增長模式。

在示範棚的帶頭作用下,05年下半年又發展了30個大棚,06年同樣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此時正值中央十六屆五中全會勝利召開,根據中共中央制定的「十一五」規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求,xxx同志又把目光瞄準了一種適應大棚蔬菜發展的新模式,這種「模式」是依據生態學、生物學、經濟學、系統工程學原理,以土地資源為基礎,以太陽能為動力,以沼氣為紐帶,種養業相結合,通過生物轉換技術,將沼氣池、廁所、豬禽舍、大棚連結在一起,組成的「四位一體」模式綜合利用體系,是發展「兩高一優」農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改善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

為此,他果斷提出了示範推廣「四位一體」生態大棚,建設生態家園的新思路,此舉必將造福一方,奏響建設和諧林場的新篇章。

舍小家,顧大家,紮根基層,無怨無悔

該同志自畢業後就分到基層林場,從技術員一步一步走到基層領導崗位,離家越來越遠,但他始終兢兢業業、求真務實,一心一意為建設和諧、平安的林場而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為了職工的期盼,為了林場換新顏,他犧牲了多少個回家和愛人團聚的周末,迴避了多少次愛人孤單無助的眼神,老人生病、愛人住院、小孩高燒,他全都顧不上,有很多次回公司開會只是回家看一眼愛人小孩就匆匆離去,他清楚的知道自己身上的擔子有多重,他知道很對不起孱弱無力的妻子,但是小家大家之間必須選擇一個,同時兼顧是不可能的,他選擇了舍小家,顧大家,把個人的價值與企業的需要深深融匯在了一起。

xxx同志有著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自覺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勇於奉獻,為我公司的產業結構調整做出突出貢獻,在青年人中樹立了榜樣,獲得了公司上上下下的一致認可和好評,但他並沒有滿足,絲毫不放鬆對事業的追求,用他最喜歡的一句名言說: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

這個是範例

E. 教師全員大家訪先進個人怎麼寫

我覺得先進個人來寫調查對象以及他所有的事跡。然後通過對他一些事物的描寫,寫出他所傳播的正能量。

F. 黃志紅的個人主要事跡

黃志紅教語文課,必先深入學生了解情況,然後結合實際備課。備課、批改作業常到深夜,有次蚊香燒著檯布,又燒裂檯子玻璃才發覺。一次騎自行車摸黑去家訪,不慎人和車都跌進溝里,仍然強忍傷痛去家訪。1978年,她患青光眼疾,發病時常用手帕蒙住一目備課、批改作業。1979年11月,她帶領學生參加10所中學數理化聯賽,為每個學生買好兩個饅頭,蒸熱,待第一堂考試結束,立即將饅頭送到學生手裡。她愛學生,學生也愛她。她任教的班級,連續兩年被評為先進集體。

熱點內容
2016繼續教育考試答案 發布:2025-05-19 17:57:30 瀏覽:128
學生喜歡的教師 發布:2025-05-19 17:55:49 瀏覽:778
白涼粉是什麼原料做的 發布:2025-05-19 17:32:44 瀏覽:381
2017年四川數學卷 發布:2025-05-18 00:16:14 瀏覽:719
中國社會科學院暑期 發布:2025-05-17 23:31:35 瀏覽:687
簡單廣場舞教學 發布:2025-05-17 20:37:48 瀏覽:13
二級學科博士點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125
永興教師招聘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664
高中教師資格證考試用書 發布:2025-05-17 16:29:17 瀏覽:52
小學教師的條件 發布:2025-05-17 16:21:01 瀏覽: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