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共寫隨筆案例
新教育實驗,由朱永新教授發起的一個民間教育改革行動,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一個以教師發展為起點,以六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實驗開展的這幾年來,取得最大成果的一是營造書香校園,二是師生共寫隨筆。新教育實驗提倡師生共寫隨筆,最終目的不是為了發表與出版,但這幾年來實驗老師發表與出版的大量的文章和書籍,卻不能不說體現了這些實驗老師在理論上的成長,不能不認為是新教育實驗重要的甚至是豐碩的成果。在教育在線論壇與博客,有數千教師在堅持著寫教育隨筆,開辟個人成長專帖。用筆記錄自己的教育生涯,已經成為新教育實驗的一道獨特風景。
新教育實驗倡導行動與反思,用筆反思是新教育實驗重要的組成部分。新教育實驗正研究對典型教育案例進行多角度的理解和解釋,並日漸積累成一個「中國典型教育案例庫」。這個教育案例庫將從日常教育案例中依據若干主題來編成一個較為完整的體系,譬如像早戀問題、作弊問題、親子交流問題、教育懲罰問題、學生競爭問題等,先盡可能全面地收集案例,再邀請相關問題的專家來對這些案例作出學理的和操作改進的分析。也就是說,一方面,依據問題的性質,分別邀請法學的、心理學的、倫理學的、家庭問題的等專家來剖析案例背後的學理,另一方面,邀請富有教育經驗的教育專家來對每個案例和每種問題提出既符合相關學理又行之有效的處理辦法。新教育實驗相信,這個案例庫的建立,將會讓青年教師在處理各種教育問題時有案例可是以參考,有學理可以查索,其價值與意義,都是十分巨大的。
2. 新教育那年那月那一天師生共寫隨筆的所有貼子
然後你的問題是想問什麼呢?
3. 師生共寫隨筆如何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
讀了《如何做最好的老師》這一教育專著,收獲極大,書中的許多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都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本書為我的教育教學工作點燃了一盞明燈,也為我能走出「教育誤區」,真正實施素質教育樹立了信心.有這樣一段話:「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發展.」讓我更深深地感受到作為一個老師想做到最好,對孩子、對教育事業的愛便是那深深的基石.
一、純真的愛心
有人說:「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術,都產生於教育對學生無比熱愛的熾熱心靈中.」因此,做最好的一名教師,首先應該做到愛學生.對全班學生,無論他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或是令人頭疼的後進生,均應一視同仁,愛得公正,愛得讓學生信服.「愛的力量是無窮」.學生在師愛的沐浴下輕鬆快樂地學習、生活.這樣,在「嚴師」面前他就不會產生逆反心理或歧視情緒,而理解了老師的苦心. 「師愛」如無聲的春雨在不知不覺中滋潤著學生們的心靈,實現了愛的遷移,教給了學生們如何愛別人.
二、真摯的情感
做最好的教師要把心裡的情感用語言、行為表達出來,師生間通過精神的交流,達到思想感情上的聯系和信賴,教師真摯的情感在學生的情緒上就會產生共鳴.曾經班裡有個同學,罵人、惡作劇、作業經常不做,上課經常遲到和做小動作,批評教育他當耳邊風,嘴上說改,事後還是屢屢犯錯,真讓人頭疼.在一次勞動中,我發現這個學生勞動起來竟那麼積極,不怕臟不怕累.我及時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了他.回家後他把我表揚他的事告訴他媽媽.不過我私下裡又把他叫到一邊,指出他的許多不足之處,最後我還充滿信心地對他說:「老師相信你一定能管好自己的.」採取"先揚後抑"的辦法教育他,這樣在表場之後批評,他進步了很多,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其實就是給學生最大的鼓勵.後來他變了許多,紀律明顯好轉,作業也完成了,學習上遇到不懂的問題也向同學請教.
三、尊重學生
做最好的老師,愛學生,首先必須尊重學生.尊重學生要以信任學生和理解學生為前提.能將學生看作是一個平等的對象來看待.人都是有自尊的,老師要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對學生要公平,一視同仁,不能因為學生成績的好差、相貌的美醜、經濟條件的好差而對學生另眼相看.對學生要始終表現出關注和熱情,巧妙地對學生進行獎勵和批評.這樣同學們就會覺得在這個集體中有溫暖、有希望,從而更加熱愛這個集體,熱愛你這位老師,才能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才會對學生人格的培養起潛移默化的作用.
四、關心了解學生
做最好的老師,愛護學生,關心學生,了解學生不應表現在語言上,更重要的要落實到行動上.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使學生無時無刻不在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與愛護.學生生病,輕輕關心幾句,為他送上一杯暖暖的開水,學生是不會忘記你的.老師與學生之間有了真情,有了愛,我想沒有的比這更具有凝聚力的了.做最好的教師對學生的情況還要深入了解,對學生的心理變化要細致觀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更好地接觸到學生情感的「點子」上,這種接觸點就好像是「心竅」,是個突破口,它往往是教師傳授愛的門路.
4. 新教育下如何做好一名新教師
新教育實驗,由朱永新教授發起的一個民間教育改革行動,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一個以教師發展為起點,以六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實驗開展的這幾年來,取得最大成果的一是營造書香校園,二是師生共寫隨筆。新教育實驗提倡師生共寫隨筆,最終目的不是為了發表與出版,但這幾年來實驗老師發表與出版的大量的文章和書籍,卻不能不說體現了這些實驗老師在理論上的成長,不能不認為是新教育實驗重要的甚至是豐碩的成果。在教育在線論壇與博客,有數千教師在堅持著寫教育隨筆,開辟個人成長專帖。用筆記錄自己的教育生涯,已經成為新教育實驗的一道獨特風景。新教育實驗倡導行動與反思,用筆反思是新教育實驗重要的組成部分。新教育實驗正研究對典型教育案例進行多角度的理解和解釋,並日漸積累成一個「中國典型教育案例庫」。這個教育案例庫將從日常教育案例中依據若干主題來編成一個較為完整的體系,譬如像早戀問題、作弊問題、親子交流問題、教育懲罰問題、學生競爭問題等,先盡可能全面地收集案例,再邀請相關問題的專家來對這些案例作出學理的和操作改進的分析。也就是說,一方面,依據問題的性質,分別邀請法學的、心理學的、倫理學的、家庭問題的等專家來剖析案例背後的學理,另一方面,邀請富有教育經驗的教育專家來對每個案例和每種問題提出既符合相關學理又行之有效的處理辦法。新教育實驗相信,這個案例庫的建立,將會讓青年教師在處理各種教育問題時有案例可是以參考,有學理可以查索,其價值與意義,都是十分巨大的。
5. 新教育實驗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新教育實驗的主要內容
在目前處境下,「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仍然只是一個值得追求的理想境界,一個必要的烏托邦。而重申教育理想,重建理想教育,恰恰是新教育共同體成員——一群教育理想主義者的追求。在現階段,這一追求主要體現在新教育人力圖實現的「四個改變」上: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改變教育科研的範式。而實現這四個改變的方法與途徑,是新教育實驗倡導的「六大行動」。
(一) 營造書香校園
通過建設濃郁的閱讀氛圍、整合豐富的閱讀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讓閱讀成為師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進而推動書香社會的形成。
新教育認為,一個人的成長發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閱讀是教育的最重要的活動,新教育將「營造書香校園」列於六大行動之首,並已經將它細化為若干具體的子項目,有效地解決了不同年級、性格與性別的學生,不同水平與學科的教師分別該讀什麼和怎麼讀的問題。
在2002—2006期間,新教育曾經提出「營造書香校園」希望小學六年要讀完一百本課外書、聆聽六十場精彩報告、寫完六百餘篇日記、每個學生每月都要作一個10分鍾演講、師生網上都有一個家、六年學一項有用技能。新教育實驗認為,如果六年時間里孩子果真能夠這樣度過,他們就可以自豪地說,「我們是精神生命最豐富的人!」新教育還曾希望,有了這樣基礎的學生到了初中、高中,再引導他們閱讀100本必要的文學經典包括哲學著作,讓他們以書本為友,以真理為友,以大師為友,成為精神明亮的人。在這樣的文化積淀和經典熏陶之下,他們就會逐步擁有深厚的哲理素養,形成寬廣的文化視野和基本的價值判斷,他們就會智慧明達,目光敏銳,意氣風發,他們就能正確地認識世界和審視自己的人生,並且能夠很快把寶貴的文化財富,內化為自己的精神血脈!
在2006年,「營造書香校園」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實驗出版了《中華經典誦讀》;正式啟動了「毛蟲與蝴蝶——兒童階梯閱讀」項目;9月23號,孔子誕辰日,蘇州市召開了首屆讀書節;所有實驗學校舉行了各自的閱讀節,開展了「書香漂流」、「圖書跳蚤市場」等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
(二) 師生共寫隨筆
通過教育日記、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記錄、反思師生的日常生活,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生的自主成長。
實驗開展的這幾年來,取得最大成果的一是營造書香校園,二是師生共寫隨筆。新教育實驗提倡師生共寫隨筆,最終目的不是為了發表與出版,但這幾年來實驗老師發表與出版的大量的文章和書籍,卻不能不說體現了這些實驗老師在理論上的成長,不能不認為是新教育實驗重要的甚至是豐碩的成果。在教育在線論壇與博客,有數千教師在堅持著寫教育隨筆,開辟個人成長專帖。用筆記錄自己的教育生涯,已經成為新教育實驗的一道獨特風景。
新教育實驗倡導行動與反思,用筆反思是新教育實驗重要的組成部分。新教育實驗正研究對典型教育案例進行多角度的理解和解釋,並日漸積累成一個「中國典型教育案例庫」。這個教育案例庫將從日常教育案例中依據若干主題來編成一個較為完整的體系,譬如像早戀問題、作弊問題、親子交流問題、教育懲罰問題、學生競爭問題等,先盡可能全面地收集案例,再邀請相關問題的專家來對這些案例作出學理的和操作改進的分析。也就是說,一方面,依據問題的性質,分別邀請法學的、心理學的、倫理學的、家庭問題的等專家來剖析案例背後的學理,另一方面,邀請富有教育經驗的教育專家來對每個案例和每種問題提出既符合相關學理又行之有效的處理辦法。新教育實驗相信,這個案例庫的建立,將會讓青年教師在處理各種教育問題時有案例可是以參考,有學理可以查索,其價值與意義,都是十分巨大的。
(三) 聆聽窗外聲音
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報告會活動,充分利用校內外的各種教育資源,引導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社會,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促進其多元價值觀的形成。
(四) 培養卓越口才
通過講故事、演講、座談、討論、辯論等活動,使教師和學生願說、敢說、會說,從而培養其自信心,形成終身受益的溝通和表達能力。
(五) 構築理想課堂
通過創設一種平等、民主、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將人類文化知識與學生的生活體驗有機結合起來,追求高效課堂與個性課堂。
(六) 建設數碼社區
通過加強學校內外網路資源的整合,建設學習型網路社區,讓師生利用網路進行學習與交流,在實踐中培養師生的信息意識與信息應用能力。
在六大行動的基礎上,新教育實驗又開發了「新生命教育」、「新公民教育」、「新父母與幼兒教育」等整合性教育項目,並逐漸形成「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專業發展共同體」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和針對學生的「晨誦、午讀、暮省」的新教育生活方式。
6. 教育隨筆的幾種寫法(轉帖)
教師的專業發展離不開教育隨筆的寫作。教師在從事教育隨筆的寫作過程中必須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寫作的目的、方法,才能避免很多教師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的「隨筆高原」反應,低水平重復,沒有寫作的對象,找不到話題,發現不了教育教學過程的問題,難以解釋或者說明教育教學問題等等。 解決這些教育隨筆寫作過程中的問題,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包括進行專業閱讀,學會觀察,學會提問,學會發現問題,解剖問題,學會寫作,其中很重要的環節是了解教育隨筆的幾種主要形式,以便在寫作時適應於不同的教育隨筆情境。 下面是從鐵皮鼓老師的博客中學習到的幾種隨筆形式。 教育感悟是教育隨筆一大類型。師生共寫隨筆的大部分甚至絕大部分作品都是屬於教育感悟。這種類型內容廣泛,與教育有關的一切隨感隨想都可能列入其中。很多教師目前的寫作停留在這個階段。 教育敘事是近幾年中比較熱鬧的一個話題。所謂教育敘事,是指教師真實地,盡可能客觀地記錄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者自己親身參與的富有價值與意義的教育教學事件,包括個人的教育自傳等等。這是另一種意義的「講故事」 ,這種故事應該 包含一定的情境,問題,意義,並且一定是親歷的 。許多的教育感悟之所有不能稱為教育敘事,是應該其中有著想像,虛構,以及想當然的評述。更重要的是,許多教育感悟缺乏敘事自覺,往往在敘述過程中遺漏了許多重要的信息,凸顯了一些無關緊要的信息,從而導致了真相被遮蔽或改寫。 教育案例也可稱為德育案例,是指 對包含著教育問題或者教育困境的德育事件進行恰當的描述和深入的分析 ,從而獲得對此類教育事件更深入的理解,由此提升專業化水平。現有的隨筆中教育案例極少,絕大部分是不包含問題或者一望而知。教育案例寫作和研討有助於教師發現問題、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 教學案例是指通過案例形式對自己教學行為進行反思。 許多教師寫了大量的教學隨筆,但是不能稱之為教學案例的原因,在於要麼不包含真問題,要麼討論的是假問題,要麼缺乏自覺的反省 。許多教師缺乏自覺的反省意識,只是通過教學隨筆來展示自己的成功的教學技巧,因此這其中大部分可歸到教育感悟中去。 師生共寫案例 主要是指通過 師生通過隨筆、書信等方式來進行互動交流 。師生通過文字進行不斷的對話,從而彼此更深入地理解地對方,不斷地達成共識,共同走向幸福完整。師生共寫隨筆是發生在日常教育教學生活中最常見的行為之一,通過此案例的研究,旨在使教師更為自覺,更為專業化,更為持久地促進學生的成長。 在了解了以上幾種教育隨筆的形式之後,相信我們在寫作時會更有目的,更有方向地去從事教育隨筆的寫作。 也需要進一步地了解各種不同的教育隨筆形式需要不同的寫作方法和技巧,這些就需要我們的老師進一步深入的學習、研究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