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工作坊
㈠ 班主任工作室應該進行怎樣的價值引領
受文化多元和價值多元的影響,班級學生中個人主義、 功利主義、 現實主義、 物質主義等現象嚴重,導致學生價值觀念混亂,學生精神生活出現危機。 面對如此嚴峻的現實,班主任在班級工作中必須面對學生這種價值觀念的變化,承擔起價值引領的責任,自覺加強對班級學生的價值引領。
一、價值引領是班主任的責任
一位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當上了美國一所中學的校長。每當一位新老師來到學校,他就交給老師一封信,信中寫道: 「親愛的老師,我是集中營的生還者。我親眼看到了人類所不應見到的情景: 毒氣室由學有專長的工程師建造;兒童由學識淵博的醫生毒死;幼兒被訓練有素的護士殺害;婦女和嬰兒被受過高中或大學教育的人槍殺。 看到這一切,我懷疑教育究竟是為了什麼?我的請求是:請你幫助學生成為具有人性的人。你們的努力絕不應當被用於製造學識淵博的怪物、 多才多藝的變態狂、 受過高等教育的屠夫。 只有在能使我們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況下,讀寫算的能力才有其價值。」這個案例告訴我們,教育工作需要明確的價值引領,教育工作者必須承擔價值引領的責任。 特別是班主任,作為中小學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實施者,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中小學生的人生導師,肩負著更重要的價值引領的責任。
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是指班主任在班級工作中利用自身文化和生活經驗上的優勢,引導和輔助班級學生獲得對於人生與社會的基本道德價值判斷的意識與能力。
班主任對學生的價值引領是為了有效啟迪、打開學生的價值世界,提高他們的價值判斷、 價值選擇的意識與能力,指引他們沿著正確的生活道路前行,在他們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時,能從容、 自主地進行正確的價值選擇。
價值引領是班主任工作的本質,是班主任義不容辭的責任。班主任在班級中開展的各項活動總是或明或暗地包含著班主任的價值引領在內,反映著班主任的主觀要求,這種主觀要求自然就包含著班主任自身的價值選擇和價值預設。可以說,班主任肩負重要的價值引領責任,班主任有責任和義務,在班級教育中自覺通過各種教育形式,促使班級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注重價值引領是我國教育的傳統,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內容之一,但是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班主任在工作中還缺乏對學生有針對性的價值引領,缺少價值引領的自覺。因此,我們要進一步明確班主任價值引領的責任,讓價值引領在班主任工作實踐中發揮更大的功能和作用。 在某種意義上,這也是教育部要求班主任工作成為「主業」 的一個具體體現。
二、班主任進行價值引領的途徑
1.明辨是非學生道德判斷的能力和水平及其發展是其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行為發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礎。 因此,班主任要把發展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作為首要任務。
學生生活環境除班級外,還有社會和家庭,特別是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中,學生往往不能完全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容易無所適從,隨波逐流,甚至形成錯誤的價值觀念。 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是否符合道德規范,班主任不可能完全預想和控制,支配學生行為的是其道德的判斷能力。所以,在班級教育中,班主任必須旗幟鮮明地提倡或反對某種觀念或行為,明確告訴學生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幫助學生澄清錯誤認識,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例如,在對班級中偷竊行為的處理上,有的班主任主張模糊處理,不主張用 「偷」 這個概念,實際上,在一定的情境下,作為一種權宜之計,可以用這種方式進行 「藝術」處理,但作為班主任,更有責任和義務在適合的時機明確告訴學生,什麼是偷,以及偷的後果。 偷就是偷,班主任一定要在適當的場合、 適當的時機,讓學生明白偷這種行為是惡劣的、 不道德的。 否則,就是班主任工作的失職,會給學生的發展留下終生隱患。
2.身教示範
班主任的教育行為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指導下進行的,學生自然可以透過班主任的日常行為體會到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甚至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如果班級學生認同班主任行為的合理性,也就自然會接受班主任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從而增強學生已有的道德信念,改變原來的錯誤觀念。
班主任的行為如果對班級、 對學校、 對社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就容易被班級學生肯定,並被班級學生自覺地模仿。 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兒童只需要通過觀察學習就可以獲得大部分的新行為,環境、 社會文化以及成人榜樣直接影響兒童的道德形成和發展。 通過身教,班主任能真正樹立起身教典範,將價值教育跟生活教育融合起來,從而實現正確的價值引領,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3.「情」 式管理
班級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內容之一,通過創新班級管理方式,特別是在對班級進行民主與科學管理的同時,注重班級中生生、 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建立一種情、 理、 法相結合的班級管理方式,更能為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創造條件。
「情、 理、 法」 是班級管理的三大原則。「法」 就是我們稱之為制度安排的東西,即一個班級在運作過程中,需要衍生出各種清晰和明確的做事規范,而 「理」 是管理過程中各種手段的 「合理性」 , 「情」 則是管理對象—— —「人」 之間的各種關系。
管理科學化的重要原則就是管理的制度化,以顯在的規章制度作為管理的硬約束,大到學校的發展戰略,小至每一位教師的日常用語,都有相應的規范。 西方的學校管理一直非常強調管理科學化,崇尚制度高於一切,以制度為主來實施管理。 西方管理的最佳原則是 「法、 理、 情」 ,即制度、 道理和人情, 「情」 和「理」 嚴格居於 「法」 之下。
而我國的班級管理除了 「理性」 外,更強調 「情」。 管理中責任和制度是必要的,但更多藉助倫理的力量,強調彈性與柔性管理。 我國的班級管理理論認為,制度化是管理的起點,但制度又必須不斷生長,一切唯「理」 是從。我國管理理論中的 「合理化」 ,有賴於管理的 「人性化」。 合乎人性的管理,才是合理的管理。中國傳統文化以人倫為中心,把 「關系」、「人情」 看得比做事更為重要。 而以 「人情」、「關系」為導向的理念和運作,人們更多關注的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經營。
比如,我國的班級管理除了在正常工作范圍內管理學生外,其觸角往往還習慣於延伸到學生的生活方面,在生活上想方設法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這種 「法」 以外的 「情」 式管理,是我國獨特的班級管理方式,有利於班主任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4.創設情境
班主任進行價值引領的關鍵是要創設一定的教育情境,通過創設教育情境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引領學生成長。情境創設主要包括創建班級文化和開展班級主題教育活動兩種形式。
在創設情境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的過程中,班級文化建設具有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班級文化是指圍繞班級的教育、 教學活動所建立起來的一整套價值取向、 行為方式、 語言習慣、 制度體系、 班級風氣等的集合體。 它不是一種剛性的、 粗暴的、 說教的固定模式,是一種充滿柔性的、 溫和的、 人文的精神、 制度、關系和環境的綜合存在,是一種新的德育模式。
班級文化是一種隱性的教育力量,表現出一個班級獨特的風貌和精神,並且這種班級獨特的風貌和精神,自覺或不自覺地通過一定的形式影響著學生的價值觀念的形成。
在創設情境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的過程中,班級主題教育活動發揮著重要作用。班級主題教育活動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 以班主任為主導,圍繞某一個主題,有計劃、 有目的地開展形式多樣、 內容豐富且情境化了的道德認知教育,引導學生在認知沖突和思想對話中進行道德交往,激發道德反應,獲得道德體驗,促進道德發展的集體教育活動。 班級主題教育活動往往以學生成長為主線,根據學生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創設一種特殊的教育情境來教育學生,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在創設教育情境之前,班主任一定要先有非常明確的價值引導意圖和合理可行的設計方案,這樣,更有利於學生增進價值認識和體驗,有利於提高班主任價值引領的效果。
三、班主任進行價值引領的契機
1.在價值沖突中進行價值引領價值沖突是價值差異、 價值分歧的極端表現,也是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的最佳契機。今天的班主任面對的是一群有著鮮明的時代個性,有著不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更物質、更功利的生活態度的學生們,他們對社會有著雷人的、 標新立異的新穎觀點,這些觀點大多難以得到成人世界的認同,與成人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價值沖突。 班主任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種價值沖突的存在,認真分析其產生的根源,並把這種價值沖突當作價值引領的資源,通過價值沖突的解決形成價值共識,引領學生形成合理、 健康的價值觀念,為把學生培育成有理想、 有信念、積極主動尋求生活意義與價值的健全的人打下堅實的基礎。
2.在價值質疑中進行價值引領
在班級教育中,學生對不認同的價值觀念提出疑義是非常正常的。這是因為,青少年學生是未成熟主體,身心尚未成熟,其價值觀念還未最終形成,還在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隨著自身的成長而不斷加以調整。 學生還不能完全理解和認識正確的價值觀念之所以正確,錯誤的價值觀念之所以錯誤,自然會提出自己的困惑和疑問。 另外,青少年學生的價值取向還受社會價值導向制約。 現在的學生每天都會從網路、 電視等途徑收集到很多信息,這些信息背後體現的多元價值觀念往往也會讓學生產生價值認識混亂,自然會產生價值質疑。
實際上,學生對價值的質疑是極好的德育資源,需要班主任在班級生活中敏感地捕捉與恰當地回應。班主任應以開放的心態,激活學生中的道德資源,使其以一種出人意料的方式涌現出來,從而使班級中出現真正有意義的價值引領。
3.在價值混亂與困惑中進行價值引領
社會轉型時期是人們思想變化最為劇烈、價值觀念最為模糊與不穩定的時期,原有的價值觀體系受到多元文化的強烈沖擊,而新的價值觀體系由於新體制尚未完善而未能對人的思想行為產生積極的導向和規范作用。
特別是對正處於社會化敏感階段的青少年學生來說,價值選擇與取向極易因受到多元化的社會意識和文化的影響而產生波動、 變化甚至價值迷失,從而導致學生產生價值混亂和價值困惑。
價值混亂和價值困惑是班主任進行價值教育,進行價值引領的重要資源,班主任要充分重視班級學生中出現的價值混亂現象,在價值混亂中進行價值澄清,進行價值引領。 班主任通過多種形式進行正確、 得當的教育和引導,就可以使班級學生中出現的價值混亂向積極的方向發展,形成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並最終成為學生健全人格的有機組成部分。否則,班主任若引導不當或教育失誤,就極有可能使班級學生的價值取向向消極方向發展,導致班級學生自我價值障礙或形成錯誤的價值認識。
在班級學生價值混亂和困惑中,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集體的力量加強集體主義價值觀教育,進行正確的價值引領。 同時,班主任還要有意識強化班級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良好主體意識,共同努力,澄清班級學生的價值混亂和困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之所以說價值引領是班主任的責任,是班主任工作的本質,這主要是由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決定的。 青少年學生由於年齡小,價值判斷、 價值選擇的能力弱,在面對價值困惑等問題時,不一定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因此要求班主任必須給予一定的價值引領,把一些基本的、 核心的價值傳授給學生。但是,僅有價值引領是不夠的。班主任還要引導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發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學生在不違背核心價值的前提下,對其他價值可以進行自主選擇。
沒有班主任的價值引領,正確的對社會、 對人生的價值認識、 價值態度不會自發地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而沒有學生的自主選擇,價值引領也會演變為簡單的強制性的價值灌輸。 只有把價值引領與學生自主選擇結合起來,班主任工作才會真正有效。
㈡ 如何開展班主任工作坊
一、找准時機,運用賞識教育轉化後進生。 二、賞識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三、賞識孩子,樹立自信心,形成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