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教育
班主任日常工作
1、了解學生思想狀況。
了解和研究學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為了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我主要採取以下幾種途徑: ⑴與學生交談。有計劃地利用班會課與學生交談,通過召開中下生座談會、召開班幹部會議等方式來了解學生情況,增加師生感情消除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隔膜,有利於開展工作。 ⑵不定期檢查學生的作業。通過平時的觀察與檢查學生的書面作 業,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和進度,學生出現較大的進步要及時鼓勵與表揚,當學生的成績出現較大的退步時,要及時調查原因,扭轉局勢。 ⑶進行家庭訪問、召開家長會。通過與小學生父母的對話,了解小學生在家庭、社會等方面的表現情況。爭取家長對學校工作的配合。
2、抓好班主任的日常工作。 ⑴組織好學生參加升旗和做操。
組織學生參加每一周的升國旗,是對學生進行形象具體的愛國主義教育,通過這種形式可以激發學生熱愛生命、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和人民解放軍的情感,進一步把自己的學習、生活與祖國的前途、命運聯系起來。 組織和指導學生的課間操,是保證小學生經常鍛煉身體的重要措施。做課間操是班主任堅持跟班指導,要求學生做到精神飽滿,姿勢正確,動作符合節奏,做操完畢聽口令整理好隊伍,依次返回課室。 ⑵檢查本班學生值日生工作。
班級的值日制是培養小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和自治自理能力的重要途徑。目前學校中獨生子女的比重越來越大,在他們的身上不可避免地會具有獨生子女在性格上的弱點。學校通過班級的值日工作,對他們進行關心他人,關心集體,熱愛勞動,培養勞動習慣等方面的教育,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⑶搞好住讀生管理工作。
關心愛護住讀生,讓他們在學校生活得順心,學習得開心,讓家長放心.
3、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班級集體是班主任教育的對象,又是班主任工作依靠的教育力量。班級集體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需要班主任進行長期工作,進行組織和培養。 ⑴確立共同的奮斗目標、培養良好的班風。
共同的目標是班集體形成和發展的動力。班主任在了解和研究學生的基礎上,向全班學生提出明確的前進目標,並制定出有效措施,鼓勵全班學生努力去實現奮斗目標,一個奮斗目標的實現,就可以使班集體達到鞏固和發展。一個優秀的班集體還應該有良好的班風,正確的輿論。這種班風、輿論對學生有很大的教育作用。為此,班主任必須培養良好的班風,而培養班風要以正確的輿論做起。班上有了正確的輿論,壞事在班上就得不到支持,就會很快被制止,學風、班風就可以達到鞏固的目的。 ⑵選拔、培養和使用班幹部。
我擔任班主任後,首先注意選拔培養班級的積極分子,物色班幹部,組成班委會,讓學生初步學習自己管理自己。在使用過程中不斷指出他們的不足,給予
及時培養和教育,教育學生要民主觀念。班幹部定期輪換,讓更多的學生有得到鍛煉的機會,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既能當領導,又能被領導的適應能力。實踐證明,班幹部是班主任的好助手,正確選拔、培養和使用班幹部,有利於班主任搞好班上的工作。
4、做好個別學生的教育工作。
班主任在組織學生開展集體活動的同時,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個別教育工作。班集體中總有一些比較特殊的學生,他們或是學習差,或是性格孤僻,或是頑皮搗蛋。班主任必須做好這些特殊學生的教育工作。具體做法如下:
對於個別學生的教育,班主任應持正確的態度,思想上不要歧視,感情上不要厭惡,態度上不能粗暴。對後進生要一分為二,善於發現後進生身上的積極因素,特別是要注意培養後進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做到動之以情,深於父母,曉之以理,細如雨絲。
B. 小學班主任的教育方法
小學生抄的特點是活潑好動天真襲幼稚。要根據這些特點。小學的班主任首先要。活潑的氣息。和孩子們一起互動。在互動中。教會他們。漫畫知識各種常識。社會。一些道理。是他們在。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氣氛中。學習成長。這是班主任。在小學階段,所要具備的一種本能。
C. 班主任常用的教育理論有哪些
自己體會一番。
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
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最終目標是創造一個和諧的班集體。在這個過程中,師生關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處理好與學生的關系,除了在生活中積極關心和盡己所能幫助學生之外,還需要尊重學生、鼓勵學生。
一、尊重學生
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是每個人的普遍需要。青少年學生由於生理、心理的發展,知識的增多,交往面的擴大,自我意識的增強,特別希望家長、老師以及周圍的人能夠信任他們、尊重他們,這種自尊心往往是學生進步的內在動力。因此,班主任要尊重學生,保護和發展學生的自尊心。
俗話說:「情不通則禮不達」,教育需要愛的情感,需要對學生有滿腔的熱情。在教育過程中要實現師生間的情感共鳴、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就應當自覺樹立高度的工作責任心和社會責任感,對學生懷有高度的愛,以平等、公正、真誠的態度對待學生。
實際上,熱愛學生本身就是教師的一種教育手段。教師愛學生,學生體會到這種溫暖之情,內心必然受到鼓舞,其上進心必然更強烈,就會自覺按老師的要求去做,同時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從而形成一種求學上進的熱情。一般說來,當一位熱愛體貼學生而又被學生愛慕和尊敬的老師走進教室時,學生樂意接受他的情感傳遞,學習該課程的興趣便油然而生。教師的思想感情灌注在教學內容中,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情感,這樣,學生就能更好的接受教師講授的知識。
二、鼓勵理解學生
教育過程是師生間的認識、情感等心理交流過程。理解就是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心理實際和生活實際。班級德育工作的開展,學生德育素質的提高,必須遵守一切從實際出發這一分析、處理問題的原則。鼓勵學生,理解學生就會使師生關系愉快。班主任要關心愛護班級的每一個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鼓勵教育,是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健康成長,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成材。老師有愛心,能夠理解學生,同時也要鼓勵學生,學生才能更加尊敬,愛戴老師,師生的感情才能更加融洽,充分發揮情感教育作用。例如:在數學課堂上每當講解難題時、充分給學生討論發表見解的機會,對於不同的看法我總是鼓勵的態度。使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都能積極的調動教學。但學生的個性由於多方面原因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平時應注意觀察學生的個體差異,要利用各種機會和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動表現,及時解決他們的思想困惑,糾正其不良行為。
例如我班的王首元在周六休息時與他的父親鬧別扭,離家出走,家長周一抱有一線希望來看看他來沒來上學,看到家長六神無主的樣子,我積極想辦法,在晚上放學前找到了王首元,先讓家長領回家休息,第二天,我用了三節課做他的思想工作,了解思想動態,他從小懼怕他父親,又反感父親的粗暴,進而憎恨父親,想到要報復父親,偏激一時不想上學,針對這個特殊的學生,我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做耐心的思想工作,我幫他分析心理的病態,鼓勵他用正常的方式與父親溝通,還與家長協調,經過半個學期的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而事實證明,要想讓學生接受老師的觀點,批評說教的效果遠及不上和學生談話的效果明顯。老師應首先把自己擺在和學生平等的位置上,從關愛的心態出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們,要讓學生真正的從心底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
三、嚴格要求,嚴中有度
尊重學生、信任學生,並不等於對學生放任自流,對他們自身存在的錯誤視而不見。尚處於成長之中的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難免犯錯誤,班主任對學生的感情灌注和對學生提出嚴格、合理的要求相統一。嚴格要求學生正是熱愛學生的具體表現,真正熱愛學生的教師總是能把愛與嚴結合起來,做到從愛出發,從嚴出發,去教育學生。嚴格要求學生也是一門學問。隨心所欲、嚴格無邊不僅不會對學生的成長、進步起到有利的作用,弄不好還會使學生逆反心理膨脹,產生對教師的抵觸情緒,激化師生間的矛盾,使教育效果適得其反。嚴格要求也要講求科學性。有這樣幾點體會:一是嚴而有理。嚴格要求是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符合教育規律的,是由教育過程的需要及教學教育任務決定的。 二是嚴而有度。教師對學生的實際水平、理解能力和可接受性有了全面正確的了解,才能對學生提出符合他們的實際,能為他們的思想水平、認識程度所接受的要求。三是嚴而有方。教師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要能使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切切實實地執行。單純地命令、禁止不一定有顯著的效果,採取疏導的方式,寓教育教學要求於學生的各項活動中,效果就比較理想。四是嚴而有恆。一種要求一經提出就要使它相對穩定,不能時嚴時松。教師應該對要求的落實作經常性的檢查,而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
努力達成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會使我體會到教育的魅力並不在於知識、技能的傳授,而是表現在師生間互相啟迪、激勵、喚醒、感染和凈化等效應上,為學生的一生奠基。(姜艷)
D. 班主任育人理念
要做一名優秀的班主任,必須要樹立明確的科學的育人理念。「以人為本,關愛學生,為學生的今天和明天而教育,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與學生建立良師益友的關系,教會學生自我設計、自我管理、自我奮斗」,便應是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班主任應多深入班級中,關愛每一位學生,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甘當人梯,為他們的成功竭盡全力。當他們生活上有困難的時候,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當他們學習上困惑有時候,要悉心指導;當他們思想上有迷茫的時候,要不遺餘力地耐心引導。進步了,為他們喝彩,給他們祝賀;退步了,幫他們分析,為他們鼓勁,要用愛心溫暖每一顆學生的心靈,用行動時刻關愛每一位學生,這樣就會贏得學生的歡迎、尊敬和愛戴。學生都將班主任當作可信賴的老師可求助的朋友,從而「親其師信其道行其言」。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要一視同仁,用自身對學生的無私愛意,感染影響學生,讓他們學會尊重、理解和寬容,使整個班集體洋溢著和諧進取的氛圍,保持著昂揚向上的活力。
E. 班主任的應有怎樣的教育理念
江西省著名語文特級教師聶亞軍老師說過:「一個學校好壞的決定因素在於校長,一個班級好壞的決定因素在於班主任。」在理念引領行動的作用愈發凸顯的今天,一個班級的發展狀況,班主任的教育理念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當下,比較突出的三個關鍵詞,基本定位了班主任的三個層次。 第一個關鍵詞是:管理 這是比較流行的,也是在班級授課制前提下被貫徹了很多年的關鍵詞。這個關鍵詞在班主任的頭腦中有兩層基本含義。 第一層是管制:它是封建的師道尊嚴的殘余在某些班主任頭腦中的殘余物。他們認為,作為一個班主任,就是採取各種方法或者手段,達到把學生管製得服服帖帖的地步,讓學生乖乖地挺老師話,按照老師的旨意辦事;上課能夠認真聽講,不許做其他任何的小動作之類的。在這種理念的支配下,師生關系成了貓和老鼠的關系,成為學生委曲求全或者絕對服從的關系。更重要的是,在當下孩子個性越來越強,越來越叛逆的前提下,「管制」更多的是導致師生關系的對立,或者因為班主任的「行為(行動的或言語的)暴力」使得學生性格扭曲。 第二層是管和理的結合體:按照中國傳統政治家的管理理念,管理一個國家、團體等,往往需要恩威並用。而「威」便是「管」,是用某種制度或者規范來約束學生的「不良行為」。(時下條條框框多如牛毛實在讓人可怕,例如江蘇某校,學生吃飯吃慢了都要被扣分)。而「理」便是「恩」。班主任想方設法給班委主要成員以「恩德」,讓他們心甘情願地給班主任服務,在很多時候替代班主實施管理班級的職責。(更多的時候,是把班主任的管讓渡給班幹部來做罷了,而班幹部也不知道如何來與同學相處,大多採取的是「強制」,一種狐假虎威的強制管理。)當然班主任對一般班級成員也採取「施恩」的方式,我們都知道,這種「施恩」往往是在「大棒」背後的「胡蘿卜」而已。這些班主任頭腦中的「理順班級關系」的核心往往是怎麼樣構建層層管理的層級關系而已,是一種學生管制學生的「森嚴的等級制度」而已。「理」的名稱也雅,但「理」的實質很可怕。 第二個關鍵詞是:建設 從「管理」中走出來的一代班主任,似乎意識到了「管理」的「管制實質」,於是一如當今的任何一個行業一樣,提出了「建設」的理念。相對於第一個層次的班主任來說,這種類型的班主任能夠突破固有的理念的束縛,勇敢地跨出自己,他們是值得尊敬的前進了一個層次的班主任群體。 建設班級的起點是班主任,落腳點是學生的自主管理,最終的歸宿則是整個班級的自我運行。客觀來講,這是非常理想的班級實踐方式。放手讓孩子們走路,讓他們自己去走路,這是對事必躬親的班主任的解放。但是,我們來分析這種「建設」理念的實施過程和實際現實時,就會發現,這種貌似理想的實施理念,背後依然是對教育中的「育」的違背。 班級建設往往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班級制度建設;一是班級文化建設。 班級制度建設的第一步就是班委的建設,這個班委只是由少數的班級成員組成。對於整個班級來說,他們就是班級的實際管理者,班級理想化的自主運行並不是所有的同學參與的自動的運行,而是班級的實際管理者由班主任的全權到半權到完全讓渡給班委管理而已。為了使班級更好的運行,班級制度建設的第二步就是班級的管理細則或者是班級的管制制度的建設。這些條文有的冠以班級公約的名稱,而實質就是班級的實際管理者對被管理者實施約束的「法律」。當然,我們不能就此盲目地否定這些「制度」的有效性和必要性,我們應該關注的是這些制度或者公約本身的民主性和發展性。客觀地講,我們班級建設的制度或者公約幾乎無一例外地是管束學生的條文。這個制度建設,對於班委的成員來說,是一種管理能力的鍛煉和發展,而對於被管理者來說呢,這些東西往往就是束縛。 班級建設還包括班級文化建設,這也是建設班級的教育理解高出管理班級理解的關鍵所在。一個沒有文化的群體是烏合之眾,積極的文化引領是一個班級走向自主發展的內在驅動力,是凝聚一個班級全部力量的關鍵所在,也是一個班主任的教育理念提升的一個標志。 第三個關鍵詞是:培育 黃燕亞老師說:「做一個班主任,其實就是學生的生命和你的生命有了一個約會,有如此緣分,你就應該珍惜這段時間,讓每一個生命在和你相處的時間里綻放出最美麗的花朵。」因此,對每一個學生負責,讓每一個生命都得到最大成的綻放是任何一個班主任的最神聖的使命,也是最基本的職責。因此,我們應該精心地去培育班級里所有的生命,而不是個別的生命;我們應該精心地去給每一個生命以發展的機會發展的能力,而不是用管制壓抑每一個生命的成長與綻放。 首先,班級的培育要立班委。班委的構成不是傳統幾個班幹部組成,它應該是班級委員會,是一個有班級常委和委員組成的整體。在這個班級委員會中,班級的主體構成應該是幾個常委分別領導的委員會。常委只是委員會的組織者,而不是超越於委員之上的管理者。委員在這個委員會里,有隨時改選常委的權力。組成班級的幾個委員會的常委,都是班級發展的服務者,是帶著一個為班級前進而不斷努力的服務意識而工作的人員。於是在一個班級里,幾乎沒有「等級制度」,都是服務者。 班常委要分別帶領一個完整委員會,而這個委員會的組成,恰恰是根據不同學生的興趣來分的。共同的興趣愛好使他們結合在一起,也使得他們盡可能地在自己構建的平台上發展自己。委員會以例會的形式開展自己的活動,每周在固定的時間開展有主題有計劃的活動。例如我們假設成立了一個班級文化設計委員會,我們就可以開展關於審美活動的論壇,讓每個學生在這些活動中提升自己發現美和欣賞美的能力。這樣,每個學生都是某個小集體中平等的一分子,他們每一個人都是「動起來」的,而不是靜止的被管理者,都是能夠得到鍛煉和發展的,而不是只關注分數而忽視了個性的發展。 培育一個班常委領導下的各個班級委員會,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有意義的委員會活動,是班主任首先要關注的問題。 其次,班級常委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的培育。班級委員會的工作效果和學生的發展程度以及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層級積累等,班級常委的工作能力和基本活動內容的設定至關重要。要引導班常委從對己對人的態度,委員會活動內容的豐富性、深刻性和有效性等等,都需要班主任來進行指導。 第三,班級的培育要構建班級文化。平等意識、服務意識、發展意識、包容意識等,是重要的培養內容。這些是構建健康、自主、發展的班級所應該具備的基本意識,也是一個現代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這樣,我們的學生從這樣的班級里畢業了,也就具備了一個社會人所具備的良好素質,也就具備了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能力。 培育型的班級理念,是把每個孩子的發展作為了班級培育的重點,它是真正地貫徹了成全人、發展人、造就人的現代基本教育理念,把學生的個性特長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放在了突出的地位。 具備了這樣的班級理念的班主任,愚以為才是真正現代意義上的班主任。 我們和學生有個約會,「讓每一個生命在和你相處的時間里綻放出最美麗的花朵」,我們責無旁貸也由衷自豪。
F. 班主任的作用和意義
(一)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領導者
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班主任是在教育活動中行使管理和育人職責的。因此,班主任首先要用自己的學識、人品、工作態度、教學方法等因素去影響和感染學生,從而樹立自己的威信,充分發揮班主任在班級中的影響力。其次,班主任通過組織各種班級活動,在活動中既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溝通,又增進了學生之間的友誼,形成良好集體的氛圍。同時,班主任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班級管理,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獨立工作的能力。
(二)班主任是學生成長的教育者
班主任的本職工作是對本班學生進行全面發展的教育,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肩負重要責任。班主任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挖掘他們的潛能;要啟動學生的積極意識和進取心,引發他們產生求知的慾望和需求,形成自我教育的要求和能力;要利用和創造條件為學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各方面健康和諧地發展。
(三)班主任是聯系各任課教師的紐帶
組織、協調任課教師的教育力量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班主任應該成為本班任課教師集體的組織者、協調者,成為教師集體的帶頭人。班主任要經常與任課教師溝通學生在學習中的各種表現,及時反饋學生對該門課程的學習情況,共同探討有針對性的指導策略。班主任要信任與支持任課教師的工作。
(四)班主任是溝通學校與家長、社區的橋梁
學校與家長、社區的聯系主要是通過班主任溝通的。學生的家庭狀況、社區環境會給學校教育帶來一定的影響,班主任要經常保持與家長的溝通,贏得家長的信任,共同探討教育學生的措施和方法,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同時,要注意和社區進行協調、溝通,積極爭取社會的教育力量,為學生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G. 教育機構的班主任是什麼意思
班主任是學校中全面負責一個班學生的思想、學習、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師,他是一個班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也是一個班中全體任課教師教學、教育工作的協調者。
與任課教師區別在於任課教師只負責本學科教學,而班主任除此之外全權負責管理一個班級。
班主任的基本任務是:按照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要求,開展班級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導學生,使他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身心健康的公民。
(7)班主任教育擴展閱讀:
班主任工作意義:
1、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領導者
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班主任是在教育活動中行使管理和育人職責的。
2、班主任是學生成長的教育者
班主任的本職工作是對本班學生進行全面發展的教育,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肩負重要責任。
3、班主任是聯系各任課教師的紐帶
組織、協調任課教師的教育力量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