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師老師 » 老師心理

老師心理

發布時間: 2021-12-19 21:23:46

教師心理結構包含哪些

【高頻考點提要】
1.教師的角色心理;2.教師的心理特徵;3.教師成長心理;4.教師的心理健康。
【高頻考點速記】
一、教師的角色心理
(一)教師角色的含義
教師角色,指教師按照其特定的社會地位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角色,並表現出符合社會期望的行為模式。
(二)教師角色的構成
1.「家長代理人」的角色
教師在課堂上、學習上是老師,在生活上是長者和父母。
2.「學生楷模」的角色
教育中強調身教重於言教,教師要通過自己的榜樣、模範、表率作用去感染每一個學生,教育每個學生,對學生施之潛移默化的影響。
3.「知識傳授者」的角色
這是教師職業的中心角色。
4.「嚴格管理者」的角色
這個角色主要表現在教師是學生集體的領導者和紀律的執行者兩方面。
5.「心理調節者」或「心理醫生」的角色
這個角色主要是幫助學生學習和適應更有效的生活方式;掌握心理疏導技術,減輕、消除心理壓力和矛盾,幫助學生學會主動調節自己的情緒,以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對較差的學生給予較多的關懷,消除其壓抑感;了解學生常見的心理異常症狀,及時發現問題;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幫助學生形成健康人格等等。
6.「學生的朋友和知己者」的角色
在日常生活中,教師有時還需要淡化他的地位角色,成為值得學生信賴的朋友和知己,對待學生熱情、友好、同情、平等、民主,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
(三)教師角色的形成階段
教師角色的形成分為三個階段:
1.角色認知階段
角色認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對某一角色行為規范的認識和了解,知道哪些行為是合適的,哪些行為是不合適的。對教師職業角色的認知,就是教師對教育事業的深刻理解過程.包括教育工作是怎樣的職業,它所承擔的社會職責是什麼,它在歷史、現實中處於怎樣的地位等等。
2,角色認同階段
教師角色的認同指個體親身體驗接受教師角色所承擔的社會職責,並用來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為。對教師角色的認同不僅在認識上了解到教師角色的行為規范、社會價值和評價,並經常用優秀教師的標准來衡量自己的心理和言行,自覺地評價與調節自己的行為。同時在情感上也有了體驗,表現出較強的職業情感如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等。
3.角色信念階段
信念是個體確信並願意以之作為自己行為指南的認識。信念表現在教師職業中就是為教育事業獻身的精神。在此階段中,教師角色中的社會要求轉化為個體需要,形成了教師職業特有的自尊心和榮譽感。教師意識和教師特有的情感,使他們自覺地奉獻出畢生的精力。
(四)教師角色意識
教師角色意識的心理結構包括以下三部分內容:
1.角色認知
角色認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對角色的社會地位、作用及行為規范的認識和對與社會的其他角色的關系的認識。對於教師來說,只有具有清晰的角色認知才能在各種社會情境中恰當地行事,達到良好的社會適應。教師角色認知的實現是教師通過學習、職業訓練、社會交往等,了解社會對教師角色的期望和要求。
2.角色體驗
角色體驗是指個體在扮演一定角色的過程中,由於受到各方面的評價與期待而產生的情緒體驗。一般來說,這種體驗因主體行為是否符合角色規范並因此受到不同評價而有積極與消極之分。例如,責任感、自尊感或自卑感都是教師在角色扮演過程中產生的情緒體驗。
3.角色期待
角色期待是指角色扮演者對自己和對別人應表現出什麼樣的行為的看法和期望。它是因具體人和情境的不同而變化的。
教師的角色期待是教師自己和他人對其行為的期望。角色期待包括兩方面,一是自我形象,即個人對自己的行為期望;二是公眾形象,指他人對某一特殊角色的期望。這兩者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
教師只有對教師角色的社會期待不斷地認同與內化才能盡快地把社會期望轉化為自我期待,從而減少角色混淆與角色沖突。
二、教師的心理特徵
(一)教師的認知特徵
教師的認知特徵包括其知識結構和教學能力。
教師的知識結構主要包括專業學科內容知識、教育教學、心理學的知識和實踐性知識。教學能力包括:組織和運用教材的能力,言語表達能力,組織教學的能力,對學生學習困難的診治能力,教學媒體的使用能力以及教育機智等。
(二)教師的人格特徵
教師的人格特徵是影響教學的重要因素,其包含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如教師的職業信念、教師的性格特點和教師對學生的理解等。
在教師的人格特徵中,有兩個重要特徵對教學效果有顯著影響:一是教師的熱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師富於激勵和想像的傾向性。
(三)教師的行為特徵
教師的行為特徵一般包括教師教學行為的明確性、多樣性、啟發性、參與性、任務取向性和及時地教學效果評估及其對學生產生的期望效應。
(四)教學效能感
1.教學效能感的涵義
心理學上,把人對自己進行某一活動的能力的主觀判斷稱為效能感,效能感的高低往往會影響一個人的認知和行為。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也有一定水平的效能感。所謂教師的教學效能感,是指教師對自己影響學生學習行為和學習成績的能力的主觀判斷。這種判斷,會影響教師對學生的期待、對學生的指導等行為,從而影響教師的工作效率。
2.教學效能感的分類
根據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論,可以把教師的教學效能感分為個人教學效能感和一般教育效能感兩個方面。
(1)個人教學效能感
個人教學效能感指教師認為自己能夠有效地指導學生,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學生的能力。教師的教學效能感是解釋教師動機的關鍵因素。它影響著教師對教育工作的積極性,影響教師對教學工作的努力程度,以及在碰到困難時他們克服困難的堅持程度,等等。
(2)一般教育效能感
一般教育效能感指教師對教育在學生發展中作用等問題的一般看法與判斷,即教師是否相信教育能夠克服社會、家庭及學生本身素質對學生的消極影響,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這與班杜拉理論中的結果預期相一致。
3.教學效能感對教師與學生的影響和作用
(1)教學效能感對教師行為的影響
第一,影響教師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
第二,影響教師在工作中的經驗總結和進一步的學習。
第三,影響教師在工作中的情緒。
(2)教學效能感對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
阿什頓(Ashton,1985)和吉布森(G1bson,1984)等人用根據班杜拉的社會認知學習論制定的教學效能感量表來研究教師的教學效能感,結果發現,教師的教學效能感與學生的學業成就具有顯著的正相關。教師的教學效能感之所以能夠影響學生的學業成就,是因為教師通過其外部的行為表現影響學生,而這種行為又影響學生學習的效能感進而支配學生的學習行為,從而影響其成就。反過來,學生的成就和他們的各種學習行為又會影響教師的教學效能感。
4.影晌教師教學效能感的因素
影響教師教學效能感的因素一般可分為外部環境因素和教師自身因素。外部因素包括社會文化背景、學校的特點、人際關系等。研究表明,工作發展的條件和學校的客觀條件對一般教育效能感具有明顯影響;工作發展的條件、學校風氣和師生關系對教師的個人教學效能感具有明顯的影響。教師自身因素包括他的價值及自我概念等是影響教學效能感的關鍵。
(1)外部環境因素對教師教學效能感的影響
第一,社會文化背景對教師教學效能感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第二,某些傳統教育觀念也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效能感。
第三,學校所處的環境對教師的教學效能感有明顯的影響。
第四,教師群體的學生觀對教師的教學效能感也有影響。
(2)教師的主觀因素對教師的教學效能感的影響
與外部因素相比較,教師的主觀因素則是影響教學效能感的關鍵。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師的價值和自我概念。價值通常被看作是人們用來區分好壞、重要性並指導行為的心理傾向系統。
(五)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認為教師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傳送給學生,學生會按照教師所期望的方向來塑造自己的行為。羅森塔爾效應,也稱皮格馬利翁效應或期待效應。
三、教師成長心理
(一)教師成長的歷程
教師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所關注的問題不同,福勒和布朗根據教師的需要和不同時期所關注的焦點問題,把教師的成長劃分為關注生存、關注情境和關注學生等三個階段。
1.關注生存階段
處於這一階段的一般是新教師,他們非常關注自己的生存適應性,最擔心的問題是:「學生喜歡我嗎?」「同事們如何看我?…『領導是否覺得我幹得不錯?」等等。因而有些新教師可能會把大量的時間都花在如何與學生搞好個人關繫上。有些新教師則可能想方設法控制學生,因為教師都想成為一個良好的課堂管理者。
2.關注情境階段
當教師感到自己完全能夠適應時,便把關注的焦點投向了提高學生的成績即進人了關注情境階段。在此階段教師關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課的內容,一般總是關心諸如班級的大小、時間的壓力和備課材料是否充分等與教學情境有關的問題。傳統教學評價也集中關注這一階段,一般來說,老教師比新教師更關注此階段。
3.關注學生階段
當教師順利地適應了前兩個階段後,成長的下一個目標便是關注學生。教師將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認識到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有不同的需要,某些教學材料和方式不一定適合所有學生。能否自覺關注學生是衡量一個教師是否成長成熬的重要標志之一。
(二)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基本途徑
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基本途徑主要有兩個:一方面是通過師范教育培養新教師作為教師隊伍的補充,另一方面是通過實踐訓練提高在職教師素養。
對於教師個人來說,實踐訓練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1.觀摩和分析優秀教師的教學活動
課堂教學觀摩可分為組織化觀摩和非組織化觀摩。組織化觀摩是有計劃、有目的的觀摩;非組織化觀摩則沒有這些特徵。
一般來說,為培養提高新教師和教學經驗欠缺的年輕教師易進行組織化觀摩,這種觀摩可以是現場觀摩(如組織聽課),也可以觀看優秀教師的教學錄像。非組織化觀摩要求觀摩者有相當完備的理論知識和洞察力,否則難以達到觀摩學習的目的。通過觀摩分析,學習優秀教師駕馭專業知識,進行教學管理,調動學生積極性等方面的教育機智和教學能力。
2.開展微格教學
微格教學指以少數的學生為對象,在較短的時間內(5~20分鍾),嘗試做小型的課堂教學,可以把這種教學過程攝製成錄像,課後再進行分析。這是訓練新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一條重要途徑。微格教學使教師分析自己的教學行為更加直接和深入,增強了改進教學的針對性,因而往往比正規課堂教學的經驗更有效。
3.進行專門訓練
要想促進新教師的成長,也可以對他們進行專門化訓練。有人曾將某些「有效的教學策略」教給教師,其中的關鍵程序有:①每天進行回顧;②有意義地呈現新材料;③有效地指導課堂作業;④布置家庭作業;⑤每周、每月都進行回顧。
4.反思教學經驗
對教學經驗的反思,又稱反恩性實踐或反思性教學,這是一種思考教育問題的方式,要求教師具有作出理性選擇並對這些選擇承擔責任的能力。
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他還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如果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思考,那麼他的發展將大受限制。
布魯巴奇等人於1994年提出了四種反思的方法:
①反思日記:在一天教學工作結束後,要求教師寫下自己的經驗,並以其指導教師共同分析。
②詳細描述:教師相互觀摩彼此的教學,詳細描述他們所看到的情景,教師們對此進行討論分析。
③交流討論:來自不同學校的教師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課堂上發生的問題,然後共同討論解決的辦法,最後得到的方案為所有教師及其他學校所共享。
④行動研究:為弄明課堂上遇到的問題的實質,探索用以改進教學的行動方案,教師以及研究者用以進行調查和實驗的研究。它不同於研究者由外部進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則的研究,而是直接著眼於教學實踐的改進。
四、教師的心理健康
(一)教師心理健康的標准
1.能積極悅納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確評價、樂於接受並喜歡自己。
2.有良好的教育認知水平。能面對現實並積極地去適應環境與教育工作的要求。
3.教師熱愛職業,積極地愛學生。能從愛的教育中獲得自我安慰與自我實現,從有成效的教育教學中獲得成就感。
4.具有穩定而積極的教育心境。教師的教育心理環境是否穩定、樂觀、積極,將影響教師整個心理狀態及行為,也關繫到教育教學效果。
5.能控制各種情緒與情感。繁重艱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師有良好的、堅強的意志品質,即教學工作中有明確的目的性和堅定性;處理問題時決策的果斷性和堅持性;面對矛盾沉著冷靜的自製力;以及給予愛和接受愛的能力。
6.和諧的教育人際關系。
7.能適應和改造教育環境。
(二)教師常見的心理沖突
1.負擔過重,過分疲勞;
2.現實與理想之間反差巨大;
3.個人的需要、理想等主觀需要與這些需要難以實現之間存在矛盾;
4.自我認知出現偏差。新教師的自我認知偏差主要表現為兩種類型:一是自我擴展型;二是自我否定型。
(三)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職業壓力
教師的職業壓力主要是由工作引起的,是教師對來自教學情境的刺激而產生的情緒反應。
2.職業倦怠
職業倦怠是指個體在長期的職業壓力下缺乏應對資源和應對能力而產生的身心耗竭狀態。職業倦怠所產生的生理、情緒、認知和行為等方面的問題,會導致教師產生嚴重的身心疾病。
(四)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
1.個體積極的自我調適
個體自我調適的目的是通過改變個體自身的某些特點來增強適應工作環境的能力。自我調適的主要方法有放鬆訓練、認知壓力管理、時間管理、社交訓練和態度改變、歸因訓練、加強訓練等。教師尤其需要轉變觀念,採取積極的應對策略和歸因方式,做到合理的飲食和鍛煉,保持身體健康。
2.組織有效的干預
組織干預的思路就是通過削減過度的工作時間、降低工作負荷、明確工作任務、積極溝通與反饋、建立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來防止和緩解教師的心理壓力。
3.構建社會支持網路
維護教師心理健康,需要建立一個和諧的社會支持網路。社會各界要對教師的角色期待進行合理的定位;國家應切實採取措施提高教師的經濟待遇和社會地位,維護教師的合法權利,使教師切實感受到社會的尊重;教育部門應探索出有效的教師教育培訓體系,將職前與職後培訓有機結合,提高教師智力與非智力能力,重視教師承受壓力和自我緩解壓力的訓練。

Ⅱ 適合老師的心理學

在《教師最需要的心理學》這本書中分四個篇章從四個角度闡述了教師為什麼需要心理學和如何應用心理學的相關知識。第一篇章,教師自身最需要的心理學。該篇章主要闡述了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作為教師你是否能夠善於進行自我診斷、自我調節、自我保健、自我激勵、自我積極心理暗示,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呢?教師的幸福感從哪裡來?教師的心理和技藝誰重要?第二篇章,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心理。該篇章深入地探討了教師最關心的有關學生的心理問題,從了解學生的心理,到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再到讓學生學會自我調節,再到走進學生的心靈。第三篇章,教師教學最需要的心理學。從心理學角度對教學的各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講述。第四篇章,教師課堂管理最需要的心理學。

Ⅲ 老師的心理是什麼樣的

老師也不想這樣的,只不過有些學生很喜歡騙老師,然後偷偷外出,但如果出事兒了還要老師擔責任,老師也沒辦法。

Ⅳ 心理學老師

榮格提出一個心理學概念,叫集體潛意識,
說明你們這個班級的集體潛意識對這個老師不認可。
他並符合你們的道德觀念。
但是不等於不符合別人的。

Ⅳ 教師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

作為一名教師,是學生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領路人,具備高尚的師德非常重要。教師的師德水平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師心理健康是教師完成工作職責的前提條件,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 在我們的身邊,總會出現一些不好的或者說反面的案例:例如老師體罰學生,老師從事第二職業而忽視了學生;甚至有個別更過分的案例:老師強奸學生等等。我認為都是由於心裡原因引起的。因此,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是一個教師最起碼的要求。那麼怎麼樣做到心裡健康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問題入手: 1、適當學習一些心理健康知識,以便隨時調節自己的心態。 由於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性 ,在工作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焦慮,煩躁,易怒等不良情緒,這時,我們就應該考慮適當多休息一下,或者聽聽輕音樂,或者唱一唱歡快的歌曲;或者找朋友嘮嘮嗑兒,說一些開心的話;或者到曠野中去散散步,喊上幾嗓子。隨時排解自己緊張的情緒。我在這種時候通常會選擇看一些小笑話或者小幽默,看完後所有的情緒也就煙消雲散了! 2、對工作、對生活始終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克服負性情緒對自己的困擾。 美國的希爾博士說,人生要始終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成也積極,敗也積極,順也積極,逆也積極,始終積極。人生總體上是美好的,困難和挫折都是暫時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只要我們努力,眼前的不如意都會逐漸消失的。永遠相信:「再深的巷子也能走出那個天」。 3、要學會從有利於自己身心健康的角度去觀察問題。 《禪海珍言》中有一則「哭婆變笑婆」的故事:京都南禪寺以前住著一位老太太。她下雨天哭,晴天也哭,成年累月神情懊喪,面容愁苦。南禪寺的和尚問她:「你怎麼總是哭呢?」她邊哭邊回答:「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了賣鞋的,小女兒嫁給了賣傘的。天晴的日子,我想到小女兒的傘一定賣不出去;下雨的天氣,我又想到大女兒的鞋一定沒有人去買。我怎麼能不傷心落淚呢?」和尚勸她:「天晴時,你應去想大女兒的鞋一定生意興隆;下雨時,你該想到小女兒的傘一定賣得很多。」老太太當即「頓悟」,破涕為笑。此後,她的生活內容未變,但由於觀察生活的角度變了,便由「哭婆」變成了「笑婆」。在教學工作中我們完全可以借鑒它的道理,試想,有些學生雖然成績差,但他勞動積極呀,有些學生表現不好,但他聰明伶俐。。。總之人無完人,同樣的道理,世上沒有一無是處的學生! 4、正確對待挫折,樂觀對待現實生活。 能積極地對承受的挫折進行直接地調整轉變,從而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與心理平衡。這也正是適應能力強,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當自己遇到挫折時,我們可以這樣想:生活就應是由酸甜苦辣 組成,缺少了哪種味道,都將是不完整的人生!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不去享受這其中的每種味道呢,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去抱怨這精彩的生活呢? 總之, 師德和心理健康密不可分。只有良好的心理才能形成良好的師德。作為教師應多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調節好自己的心態,對生活,對工作永遠保持樂觀的積極的態度,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維護教師職業道德,愛崗敬業,愛校如家,愛生如子,廉潔從教,團結協作。

Ⅵ 老師的心理

班主任這樣做是想看看你們之間會不會有什麼「特殊」關系。如果有,他就是欲擒故縱;如果沒有,他就讓你們互相幫助來學習。老班們不都這樣么。。。。。。

Ⅶ 關於老師的心理

想讓老師生氣,訓你更長時間,你就找借口.
想讓老師早點放你自由,就好好聽,態度誠懇.
更好的表現,等老師說累了,倒杯水給老師,把你犯錯誤時的真實想法,感受,告訴老師,在老師訓你時思考清楚如何改,說給老師聽.
人沒有不犯錯誤的,重要的是在錯誤中學會成長.

Ⅷ 教師的心理特徵是什麼

教師在工作過程中,其心理活動和所處的心理環境直接影響著他的行為方式和行為結果。學校管理者只有掌握教師的心理特徵,有效地運用心理學這個「神秘武器」,才能創造出適合教師工作的心理環境,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所以,研究作為辦學主導力量的教職工的職業心理特徵及其管理策略,對學校的有效管理有著極大的幫助。 一、教師的職業心理特徵。 就當前學校管理工作情況來看,存在著重管事輕管人,重管結果而輕管過程的傾向,更有甚者,要求教師每天上班簽到、坐班定時和下班點名,似乎只有時刻把教師管得嚴嚴的,才能顯示出管理的威力和水平。這種管理策略,對某些企業或許確有實效,但對教師來說,若無視其工作特點和職業的社會特殊性,照搬照套,則未必是一種高明的管理。我們不妨先來分析一下教師的工作特點、心理特徵。 首先,就教師的工作特點而言,老師除完成學校的教學工作外,備課、批改作業、輔導、自我學習、收集資料、教研科研以及家訪等都很難在「八小時工作時間」內在特定的辦公地點完成,也就是說教師的工作是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他們的工作數量和質量也是很難用一個標準的尺度來衡量。因此,教師的職業活動方式是以個體勞動為主,而教育成果卻是集體創造的,一個人的培養需要許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就一所學校來說,單是教學常規的形式就需要各任課教師的配合、後勤的保證等全體教職員工的通力合作。所以,教師的努力目標、工作效果及教育效果都是難於作具體明確准確評價和計算的。 其次,教師職業的特殊性使教師的心理具有求知進取,善於思考,喜歡說服,討厭壓服的特點。「為人師表」的社會期待和強烈的自尊心,又促使教師能自覺地嚴以律己,尤其是職業成熟度較高的教師,他們不僅希望得到學生的尊重,更希望得到領導的尊重。如果置教師的工作特點和心理特點於不顧,動不動就往老師身上套「緊箍咒」,搞得教師連必要的「人格自尊」與「人身自由」都沒有,勢必會發生逆反心理和反抗心理或行為。 知識分子的自尊和清高,決定了他們較注重精神上的滿足,這既與內在的修養因素有關,也與外在的激勵因素有關。外在的激勵有助於教師形成高層次的需要和追求,調動其內在的自覺的調控意識,作為學校管理者要注重這點。 二、教師心理管理的策略。 學校是一個教育集體,是按黨的教育方針和教育規范來培養人才的,並以此組織自己的全部活動。學校要實現其教育目標主要得依靠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要辦好學校首先要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使教職工真正成為管理的主體。 (一)管理者要尊重和理解教師。 尊重人和理解人,是搞好管理的先決條件和關鍵。因為尊重人才會重視人才,理解人才會發現人才、使用人才。學校的中心工作是圍繞人來進行的,管理的核心當然也是人。因為,工作是人做的,只有先管好人,才能管好事。根據教師的心理特點及工作特點,對教師的管理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尊重教師人格,給教師工作環境和心理空間上一定的「自由度」。 教師工作時間和空間的非限制性,決定了教師工作環境的非限制性。所以,如果也對教師實行「坐班制」,猶如給教師戴上了「緊箍咒」,這不僅不利於教師身心舒暢放開手腳工作、提高業務水平和科研能力,且不說這對教師的自尊心和積極性是一個極大的挫傷,在社會經濟開放發展的今天,學校如果仍以這種封閉的形式來管理,又如何能培養出開放型的創造性人才?當然建立一些考勤制度、工作規則是必要的,但不可太多太嚴,只有在合情合理的條件下,為教師工作提供一定的自由度,才能使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普通中學雖有應試的壓力,但管理應嚴而活,尤其要在「活」字上下功夫。現實社會需要多類型、多樣化的人才,這就要求教師人才也呈多樣化狀態,為辦好辦活辦出特色學校奠定基礎。學校領導應把握本校特點,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創辦出一流的特色學校。 2、要一視同仁,給教職工心理一種公平感。 人不管職務大小、學歷高低、年齡老幼、性格差異,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管理者要一視同仁,將心比心。在評價人時,切忌極端的二值邏輯語言,要避免要麼肯定要麼否定的評價;更不能犧牲一部分人的積極性來換取另一部分人的積極性,要調動廣大教職工積極性,並注意積極性的穩定和發展。對學校工作的管理過程,既要看結果,更要看過程,要對實施教育的全過程,即「計劃、實施、檢查、總結」中的每一環節都設立質量標准,及時肯定教職工在工作過程中的點滴成績,使領導的激勵行為及時得到強化,促使教育工作落到實處,以滿足教職工心理的需要。 3、加強人際溝通,營造一種舒暢的心理環境。 學校的人際溝通主要有領導與教職工的上下溝通、教職工之間的平行溝通和師生之間的溝通。改善上下溝通,讓教職工知道領導想做什麼、做了什麼。同時,領導要常深入群眾、了解情況聽取意見,充分體現教職工當家作主的原則,增進彼此的尊重和理解。例如,有時領導為群眾做了許多事情,像改善工作條件、增加生活福利、爭取改善住房條件等等,但依然有人不滿,視領導的一切工作努力為理所當然,只見不足不見成績。造成這種情形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於缺乏情感上的溝通。另外,平行溝通也很重要,讓教職工相互了解彼此的工作性質、特點、成績、困難等,有利於消除教職工因科室工作不同而產生的誤解和隔膜。而師生之間的溝通可以及時反饋教學情況、改善師生關系、對教育教學質量及效果的提高有很大作用。所以,管理者要努力營造一個嚴肅活潑、民主平等的氣氛,造就一個學校關心教師、教師熱愛學生、學生尊敬老師、教師支持領導的融洽環境。 另外,學校領導在教師的提職、晉升、分配、物資供應等方面要做到科學細致的分析,既要給人們一定的期望值,又要考慮實現值達到的可能性和幅度,盡量使期望值和實現值趨於平衡,提高人們的心理承受力。

Ⅸ 關於老師心理

老師對你們凶,是讓你們有壓迫感,覺得他有威懾力,使你們能專心把心思放在學習上面。而對你們有說有笑時當然是他心裡高興,想和你們拉近點關系,改善點感情嘍…
總覺得作為老師,和學生應該像朋友一樣,打成一片,多活躍點氣氛,學習效率會事半功倍。以前我們老師就是這樣的。

熱點內容
老師蕾絲 發布:2025-05-07 08:41:18 瀏覽:744
輔導歷史 發布:2025-05-07 08:26:10 瀏覽:692
野狼老師 發布:2025-05-07 06:24:27 瀏覽:84
高中生物動畫 發布:2025-05-07 06:21:05 瀏覽:841
電腦粘貼板歷史記錄 發布:2025-05-07 05:11:26 瀏覽:557
贏盈歷史 發布:2025-05-07 05:04:04 瀏覽:149
化學過濾 發布:2025-05-07 04:41:01 瀏覽:845
化學nbs 發布:2025-05-07 04:00:30 瀏覽:846
數學教學情況 發布:2025-05-07 03:39:48 瀏覽:681
師德師風建設查擺階段自查報告 發布:2025-05-07 02:26:41 瀏覽: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