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倦怠
① 教師職業倦怠的六種類型是哪六種
教師職業倦怠的六種類型不是六種而是三種,第一種精疲力竭型,狂熱型,低挑戰型。教師職業倦怠的表現形式也是三種,第一是情緒衰竭。第二是缺乏成就感,第三是態度和行為冷漠。以上正確答案分享給你希望可以幫到你。
② 怎樣克服教師職業倦怠
回答如下:
一、關愛學生,幸福自己
二、心態平和,創造自己的樂趣
三、更新理念,創新實踐
四、修煉身心,自我調節
③ 如何緩解教師的職業倦怠
一、合理安排休息時間 要有較高的工作效率,必須要有良好的精神狀態, 我們教師要合理安排自己的休息時間,在尚未感覺到疲勞時就及時放鬆休息。不要忘了自己同時也是自然人的角色,只有愛生活、會生活、會休息的教師才能成為學生發自內心敬佩的老師。我個人就很反感媒體大量宣傳的廢寢忘食,忘了家人和自我的優秀,我想教師就是教師,不是救世主,只要在平凡的工作中高效的上好每一節課,同時安排好自己的生活,給孩子們呈現一張幸福美滿的臉,就能成為一名成功的好教師。
二、調節心態享受自己的職業
敬業不及樂業,還有什麼比享受自己的職業更幸福的呢?現在的大學生要經過多少人的比拼,才能考上一個教師崗位,我們以其埋怨這份職業帶來的清貧,單調不如多想想,我們不是為吃米而活的,我們要堅守我們當初選擇這份職業時的理想,多想想我在職業上最擅長什麼,最不擅長什麼?工作中什麼令我最有充實感?(職業的動機)我對什麼感到最有價值?(職業的價值觀)據此選擇自己最擅長、最喜歡的工作,體現自我價值。我們仍可以學校工作這個小范圍內進行調整,在從事教學工作的同時,可結合自身狀況選擇從事適合自己的工作,如教學管理、班級管理、教學研究,體現自己的特長和人生價值。我們要愛工作本身,而不應是工作業績帶給我們的榮譽和地位。
三、多方面培養自己的興趣豐富自己的知識
有廣泛的興趣愛好,會使自己的生活面更寬,也更能得到學生的喜愛和佩服,擺脫教條的形象,做一個鮮活的人,以自己的魅力贏得尊重,是我們每一個教師應該注意的問題。另外現在知識更新速度快,教師的知識儲備已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要求和學生的求知需求,再加上現在獲得知識的渠道和形式越來越多,教師在課堂上常常出現被學生「問住」的現象,不知如何作答。這就要求我們的老師一定加強學習,向同伴學習,向學生學習,向專家學習,多渠道的獲得,並且增加跨學科知識儲備,做「一專多能」教師。只有這樣,你的課堂才是精彩的,學生才是快樂的。你也才能在自己的職業中找到自信,消除倦怠。
④ 如何克服教師的職業倦怠
教師的職業倦怠,是由於教師長期持續疲勞和壓力的積累以及缺乏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而產生的疲憊、厭倦和挫敗的情緒感受和心理狀態。這是一種消極的心態。表現為工作不開心、感到生活沒意思、認為自己的工作得不到認可,充滿壓力感、疲憊感、挫敗感教師職業倦怠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病毒。教師產生職業倦怠是正常的,就如同人們常常會患感冒一樣,而優秀的教師最容易產生職業倦怠。產生職業倦怠只是人生的一個交叉路口。如果處理得當,或許能夠找到教育人生的新方向,將危機化為轉機,還能將轉機變為再一次成長的契機。那麼,如何克服教師職業倦怠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努力:
一、保持一顆平常心。
有的教師具有遠大的教育理想和飽滿的工作熱情,有比較高的目標。一旦工作一時停滯不前,或者工作壓力加大,很容易產生職業倦怠。一個人的時間、精力和能力有限,不是人人都可以攀登珠穆朗瑪峰的。需要教師量力而行,正視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自己的精力和時間,對自己要求要適度,不要過高,適當評價自己的工作,對自己不要求全責備。順境時,心態平和;逆境中,心態冷靜。時時保持一顆平常心。
二、重新燃起激情之火。
要克服職業倦怠,就必須重新燃起激情之火。教育需要激情,因為教育是心靈的對話,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是以心激心,以情激情的活動。激情,使教育富有感召力、震撼力,使教育增添光彩,也使教師煥發青春,精神抖擻地工作。於漪說:激情是教師必不可少的素質。美國學者威伍在《激情,成就一個教師》中說:想要成為好教師可能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偉大至少一部分出自天賦,這是無法傳播的。然而,偉大的教師一定是激情的教師。這種激情指對生命的熱烈擁抱,對世界的強烈熱愛,對夢想的執著追求,對一切未知的不屈不撓的追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具有激情,克服職業倦怠就是輕而易舉的了。
三、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獲得新的成就感,取得新的成績。
這是克服職業倦怠的良方。自己的專業水平不斷提高,從一個高度躍向一個新的高度,工作得到領導的器重,同事的贊嘆,學生的認可,家長的肯定,就會獲得新的成就感。而獲得了新的成就感,就會更加興致勃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投入到研究中去,從而進一步提高水平。這樣形成了良性循環,職業倦怠自然就銷聲匿跡了。
四、豐富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質量。
教育的本質是讓受教育者享受幸福,追求幸福。這樣,從事教育的教師就應該首先享受幸福,成為幸福的人。而我們過多地要求教師做蠟燭,做火炬,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實在過於悲壯悲涼。老師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往往犧牲了自己的時間,犧牲了自己的健康,甚至犧牲了自己的家庭,犧牲了自己孩子的前途。成年累月奮戰在教育第一線。這樣心靈枯竭,一遇到特殊情況,自然會產生倦怠感。要改變這樣狀況,教師應該在緊張之餘,聽聽音樂,跳跳舞,參加體育鍛煉,節假日偕同家人外出旅遊,豐富自己的生活,用幸福塑造幸福,用美好引導美好。
五、不斷創新。
有的老師工作五年、十年,拿到了相應的職稱,覺得教材吃透了,教法掌握了,於是,按部就班,亦步亦趨,心甘情願地重復昨天的故事,產生了年年月月花相似的感覺,職業倦怠自然而然就應運而生了。其實,教育是永遠年輕的事業,教育的每一天都是一首雋永美麗、動人心魄的詩;教育的每一天都有夢讓人憧憬的夢,引人不懈拼搏的夢。教師相信孩子的心靈是蔚藍的、浩瀚的,孩子們就像含苞待放的花朵,每一天都在成長具有這樣觀念的教師會有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就會不斷創新,即使是教過幾遍的教材,也要重新思考,重新備課。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相信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會譜寫出嶄新的教育樂章。
六、給自己的心靈放假,給自己以一定的休閑。
職業倦怠令人心力交瘁、倍感痛苦,是導致某些教師的職業生命不能健康、和諧發展的罪魁禍首。為此,我們不能連年累月地眼睛一睜,忙到熄燈。人如果過於緊張,過於疲勞,就會影響身心健康。教師的工作越來越為社會所重視,越來越為家長所重視。家長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的壓力越來越大,這是不爭的事實。教師要善於做到勞逸結合,有張有弛,給自己以一定的休閑,比如,上完課後,不要急於伏案工作,可以閉目養神,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做,徹底休息十分鍾八分鍾。一周內,找個適當時機,給心靈放一會兒假。這樣做有利於調整心態安撫心靈緩解壓力。
七、要寬容,廣交友。
教育之路不會永遠一馬平川、艷陽高照、掌聲雷動,優秀教師取得成績後,難免遇到諷刺、挖苦,甚至無中生有的誹謗,這對職業倦怠無疑是火上澆油。怎麼辦?要寬容,要大度。最好能做到化干戈為玉帛,相逢一笑泯恩仇。還可以交幾個知心朋友。促膝談心,傾心相助,互相鼓勵,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敞開心扉,向朋友傾訴煩惱苦悶。這樣心靈的天空會雨過天晴。
⑤ 教師職業倦怠有哪些主要特徵
(1)精疲力竭型:這類教師在高壓下的表現是放棄努力,以減少工作的投入秋求得心理平衡。
(2)狂熱型:這類教師有著極強的成功信念,能狂熱地投入工作,但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巨大反差,使他們的這種熱情通常堅持不了太長時間,整個信念系統突然塌陷,最終屈服於精力耗竭。
(3)低挑戰型:對於這類教師而言,工作本身缺乏刺激,他們覺得以自己的能力來做當前的工作是大材小用,因而厭倦工作。他們在工作一段時間後,就開始對工作敷衍賽責,並考慮換其他工作。
⑥ 如何防止教師的職業倦怠
第一、要熱愛自己的職業
不同的幸福感和幸福觀都取決於不同人的生活態度、生活價值觀和心境心態。教師的工作與其他人的工作相比,不知要豐富多彩多少,關鍵是在追求職業幸福感之前是否端正了自己的職業觀,有沒有看到教師工作的優越性並為能當上教師而幸福著。
第二、要學會享受教育中的幸福。
教師如果能以享受的態度從教,那麼教育生涯就是幸福的人生。課堂是教師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個懂得享受上課的人,課堂便自然會成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營造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和學生一起痛苦、一起歡樂,這樣就會少許多教學的焦慮和煩惱,那就有了幸福感。 第三、享受「愛的幸福」
教師這個職業,愛是幸福的基礎,能夠和學生感情相融、心心相印,就能夠讓自己生命在每一天都感受、觸摸、認同教學,他會和學生一起歡笑、一起流淚、一起沉思、一起震撼。一個懂得享受學生的教師一定能夠體會到教師的幸福了。 第四,注重個人素質提升,不斷提高幸福的能力
要做一個幸福或實現幸福的教師,教師應當具有幸福的能力。要提高幸福的能力要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不斷吸納和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教育哲學。教師要轉變教學成果意識,它不僅應該有我們教給學生的知識、還應該有方法、能力、意識,更應該有教師自己做人和做學問的正確態度。 第五,掌握一定的緩解壓力的方法。
職業倦怠是由於工作壓力長期未能得到有效緩解而產生的,因此,教師應主動掌握一些有效釋放壓力的措施。
1、學會傾訴 2、多做有氧運動 3、培養廣泛興趣
4、學校管理者要更多的給予教師人文關懷,不斷改善教師工作環境,提高工作待遇,努力創設寬松自由氛圍,給予教師更多的自主權。
⑦ 教師職業倦怠四個特徵
那麼,在這種困難的抉擇下,本人思來想去,寢食難安。職業教師的特徵因何而發生?這樣看來,迪斯累利說過一句富有哲理的話,保守黨是一夥有組織的偽君子。然而,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不足的,對我個人而言,職業教師的特徵不僅僅是一個重大的事件,還可能會改變我的人生。而這些並不是完全重要,更加重要的問題是,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審視一下職業教師的特徵。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審視一下職業教師的特徵。了解清楚職業教師的特徵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存在,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我們要統一思想,統一步驟地,為了根本解決職業教師的特徵而努力。既然如此,車爾尼雪夫斯基將自己的人生經驗總結成了這么一句話,靈感「是一個不喜歡拜訪懶漢的客人」這句話像一盞指引我進步的航標燈,處處照亮著我人生前進的道路。而這些並不是完全重要,更加重要的問題是,一般來講,我們都必須務必慎重的考慮考慮。在這種困難的抉擇下,本人思來想去,寢食難安。活維納格說過一句富有哲理的話,成為偉人是偉大的,而成為通人情。帶著這句話,我們還要更加慎重的審視這個問題:了解清楚職業教師的特徵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存在,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拜倫說過一句富有哲理的話,樹倒之前必先枯。這句話像一盞指引我進步的航標燈,處處照亮著我人生前進的道路。對我個人而言,職業教師的特徵不僅僅是一個重大的事件,還可能會改變我的人生。本人也是經過了深思熟慮,在每個日日夜夜思考這個問題。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非常尷尬的事實,那就是,神涵光曾經提到過,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這句話像我生活旅途中的知心伴侶,不斷激勵著我前進。我希望大家本著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的精神,進行討論。對我個人而言,職業教師的特徵不僅僅是一個重大的事件,還可能會改變我的人生。職業教師的特徵因何而發生?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非常尷尬的事實,那就是,我認為,在這種困難的抉擇下,本人思來想去,寢食難安。
可是,即使是這樣,職業教師的特徵的出現仍然代表了一定的意義。明·馮夢龍說過一句著名的話,劍老無芒,人老無剛。這句話像刺青一樣,深深地刺在了我的心底。
⑧ 教師職業倦怠的特點
教師職業倦怠的特點、成因及對策思考
引語:
當你踏進校園,孩子們一聲聲清脆的問好已無法舒展你緊鎖的雙眉;當你走進教室,同學們婉轉悠揚的誦讀已難以激起你心靈的共鳴;當你端坐辦公桌前,以一句「這點小事也來煩我」打發滿含委屈來求助的學生;當你從積滿灰塵的書本下找出一份「古香古色」的教案,在上面稍作圈點甚至只瞄一眼便心安理得地走上講台……我想提醒你一句:老師,你真的是「老」了。即便你還很年輕,但你的心態已經老了;即便你自認擁有年輕的心態,但此刻的你一定染上了不少教師感染過或正感染著的一種「職業倦怠症」。
提綱:
一、職業倦怠的概念
二、教師職業倦怠的症狀及不良影響
三、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
四、預防和解除教師職業倦怠的策略
一、 教師職業倦怠的概念
所謂「職業倦怠」現象,是指一個人在社會期望值、個體內在的期望值過高而客觀實際又達不到預期的目標的情況下所產生的失望的情緒、疲憊的心態的一種心理現象。它的心理特徵表現為生活的乏味感、事業的失望感、精神的疲憊感、認知的沖突感等,是一種心理的內在需要與客觀實際情況相矛盾的產物,也是一種對現實的消極反抗而求得心理平衡的心理反應。從本質上講,它是一個人內外沖突矛盾運動的結果:即渴望快樂與感受平淡的矛盾、渴望成功與感受平凡的矛盾、渴望激情與感受平庸的矛盾,總之一句話,是內外不和諧的結果。
教師的職業倦怠定義為由於教師長期工作在壓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續的疲勞及在與他人相處中各種矛盾,沖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劇,最終導致一種在情緒、認知、行為等方面表現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勞和緊張狀態,是屬於一種非正常的行為和心理。
二、教師職業倦怠的症狀及不良影響
(一)教師職業倦怠的症狀表現
教師職業倦怠的典型症狀是工作滿意度低、工作熱情和興趣的喪失以及情感的疏離和冷漠。教師職業倦怠可以劃分為心理、生理和行為三個方面:
1、職業倦怠症心理表現:害怕或者故意避免參與競爭,沒有競爭熱情;逐漸失去工作樂趣,對辦公場所有強烈排斥感甚至恐懼感;長期處於挫折、焦慮、沮喪狀態,情緒波動很大,逆境下容易焦躁;對工作任務產生本能的厭倦,對業務指標缺乏動力;工作過程中極易產生疲累感,對工作的新異事物敏感度降低。
2、職業倦怠症生理表現:身體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食慾不振、睡眠質量下降、活動力缺乏等,嚴重的還會出現嗜睡或者失眠、吃不下飯甚至是嘔吐的情況;已經出現一些慢性疾病或者疾病徵兆;工作效率降低,行動遲緩、注意力分散、記憶力下降、精神恍惚,甚至出現機能性工作障礙。經常產生疲勞感,失眠、食慾不振、喉嚨嘶啞、背痛、頭暈,以致全身酸疼,內分泌功能紊亂、血壓升高等多種生理現象出現。女教師還會出現生理紊亂、月經失調等。在認知方面,感到工作沒有意義,沒有價值,將其看作是枯燥的機械重復的瑣碎事務,覺得前途暗淡,沒有希望;在情感方面,對工作失去興趣, 厭倦,情緒波動大,經常感覺抑鬱、焦慮和煩惱等;表現在意志方面,在工作中碰到困難就躲,不願鑽研。
3、職業倦怠症行為方面:心理上的轉變直接在行為上有所反映,表現為對工作敷衍了事,情緒波動大。由於經常感到壓抑、焦慮,普遍對工作缺乏進取心,純粹是為了工資而來上班。
生理症狀
1、長期疲勞
2、肌肉緊張
3、軀體失調(多汗、心跳過快過緩、內分泌失調等)
4、精神緊張(失眠、多夢、情緒暴躁等)
5、決策技能的降低
6、信息處理能力下降
7、時間知覺失調
8、勞逸控制失調
社會症狀
1、對工作敷衍了事
2、社會退縮、人際關系敏感
3、抱怨與玩世不恭
4、降低效能
5、家庭中的關系不和諧
心理症狀
1、否認或責備
2、憤怒與壓抑
3、偏執性、強迫症狀
4、自我貶損
(二)教師職業倦怠的不良影響
1、教學效果下降
教師的身心與疲勞過度,對學生的觀察、教育能力就會在無形之中降低,對學生的心理援助,管理指導等精神維持能力也會隨之變得低下,當然隨之而來的是教育、教學方法的不靈活或出現失常現象,在工作上變得機械,工作效率低,工作能力下降,最終導致教學質量降低。
2、人際關系緊張
在人際關繫上變得疏離,退縮,摩擦增多,情緒充滿憂郁和攻擊性。有些教師使用粗暴的體罰,急躁的情緒、行為來對待學生,實則是一種身心疲倦,壓力增大後所產生的「危險信號」。教師心理疾病會導致嚴重的後果,有時會給學生帶來難以彌補的傷害。
3、造成自我身心傷害
教師的職業倦怠會造成教師的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輕則是教師的消極態度和情緒表現明顯,重則會因不良心理狀態而引起神經衰弱,或因不堪壓力而導致精神崩潰,最終直接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對同事不願理睬,對學生冷漠,經常覺得自己孤立無援。
4、教師職業倦怠將會導致教師隊伍的高流失率,嚴重影響教師隊伍的穩定和國家教育事業及整個社會的發展。
三、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
教師的「職業倦怠」心理源於兩方面因素,即內在的心理原因與外在的社會原因。主要原因如下:
1、職業認同感產生高原反應。一般來說,工作十來年的教師,容易產生職業冷漠感,太有規律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是很容易熄滅一個人的激情的。一個老師說:同一篇文章講了無數遍,真的感覺很乏味,幾十年就這么過來了,實在無奈得很。對生活富有激情的內心追求與客觀情況的差異,往往會引起一個人的矛盾心理,使之產生對職業的反抗情緒,導致拒絕感與平淡感的消極心理發生。
2、內心原有的對職業的認識與現實新近提出的社會認識產生矛盾,而引起的消極抗拒心理。社會在發展,對職業本質屬性的認識也在發展,特別是在大力推進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許多新的思想觀念正在猛烈地沖擊著教師們所堅守的那些固有的職業的基本特性,每一個教師在實施新課標的過程中都會遇到許多新問題、新矛盾,產生新的壓力。如果不能正確認識和積極適應,則必然會產生抵觸情緒,從而導致對職業的反叛。
3、社會對教師過高的期望值同教育投入與產出的反差之間的矛盾,大大增加了教師的精神壓力。獨生子女社會加之就業難的現狀,使家長們對孩子的期望值特別高,而他們又將這種期望寄託在學校再由學校轉嫁到教師身上,教師身上的擔子愈發沉重了。沉重負擔使不少教師不堪重負,不得不犧牲一個個節假日或者夜晚的休息時間,這更加增添了教師的孤寂感。再加上教育往往是投入與產出極為不相稱,教師的付出多,而學生的成效不顯著,這又可能導致教師產生對職業的失望感。長期如此,必然會使教師失去工作的熱情。
4、不夠完善的評價體系往往造成教師內心的矛盾沖突。在現實生活中,往往存在著素質教育的評價體系與高考實際權重之間的矛盾差異,教育本質屬性的規定性與廣大家長的客觀評價標准之間的矛盾差異,學校管理者對教師的評價與教育本身的價值標准之間的矛盾差異,這些矛盾大多又是不可調和的,這勢必會極大地扼殺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的創造性,使教師自我價值喪失,教師的合理個性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自然而然地會產生對所從事職業的倦怠。目前的基礎教育,從一定意義上說,已經異化為升學教育,學生的分數成為評價教師的相當重要的指標,而至於學生良知的養育、人格的熏陶、責任感的培養等軟性指標,則很難進入教師的評價系統,這往往會給教師的心靈造成沉重的傷害。
5、教育環境的暗示作用。教師職業的傳統觀念,諸如蠟燭精神、春蠶精神等,都是以犧牲作為其本質要素,這樣的觀念只會給教師帶來消極的暗示作用。如果一種職業非要以毀滅自己作為代價的話,那誰還願意從事該職業呢?再加上周圍許多教師的一生都是在高考的重壓下消耗完了生命,這也給一些教師帶來消極的心理暗示,感覺職業的無奈。
6、部分教師自身的不良性格導致職業倦怠的發生。責任感與使命感、自信與自卑感、壓力與困惑等心理感受,是每一位教師都會遇到的心理現象。但是,這些心理感受又會因人而異,那些整天忙於工作,無暇充實自己的生活,以及性格內向,不願與人交流,內心焦慮、孤獨等無法排遣的教師,則容易成為職業倦怠的高危人群。
7、新型師生關系帶來的挑戰。
將教師的壓力源歸納為六類:
工作壓力,佔44.06%
家庭壓力,佔23.11%
學校壓力,佔16.63%
需求壓力,佔7.56%
人際壓力,佔5.4%
社會壓力,佔3.24%
四、預防和解除教師職業倦怠的策略
教師倦怠的結果,對他們自己的工作會帶來負面影響,對學生個性的發展也會產生消極影響。美國教育協會(NEA)主席麥克古瑞(W.Mc.Guire)感嘆「一個重大的新的疾病正在折磨著教學職業」,「倦怠的感覺正打擊著無數具有愛心、有理想、樂於奉獻的教師」,並預言「如果不能有效地糾正,那麼就會達到流行的程度」。學生是教師倦怠結果的最終受害者,由於倦怠的產生,教師會從感情上遠離學生,從心理上疏遠學生,對學生冷漠、厭倦,實行「放羊式」教育,有的甚至視學生為宣洩的對象,動輒責怪、遷怒,使用粗暴的體罰、急躁的情緒和行為等來對待學生。他們的心情及對生活的態度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毋庸置疑,倦怠的教師會源源不斷地製造出心理不健康的學生。因此,我們要認真對待教師發展中的這種現象,積極探討解決教師職業倦怠的策略。
1、正確認識職業倦怠。
解決職業倦怠的關鍵在於個體應意識到職業倦怠並不是只在一生中發生一次的現象,「它可能一次又一次地潛進我們的生命。如果我們學著識別自身職業倦怠的症狀,並在危害產生之前捕捉到它,那麼我們就能很快地恢復平衡,而不需要一個較長的恢復時期」。因此,教師應以樂觀的態度去看待職業倦怠,正確認識倦怠的各種症狀,以便及早解決問題。
2、堅持正確的信念和職業理想。
「教師的信念和職業理想是教師在壓力下維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證」。有人曾比喻,對某一事業的信念和理想是職業倦怠的最好解毒劑。堅定正確的教育觀念和積極的教師信念,培養對學生無私理智的愛與寬容精神,對防止教師職業倦怠是至關重要的。
職業倦怠來自於個人、組織與社會等方面。作為教師本人,更應清醒認識到倦怠是源於自己所遇到的壓力。故應努力提高自己的耐壓能力,一個具有自信和耐壓能力強的人是不容易倦怠的。再有以開放的態度來學習新的策略以便應對將來可能遇到的壓力,培養良好的個性特徵。
3、自我反省,建立合理的專業期望。
作為教師應了解到自己事業的可能與其限制性,而不能只是一味強調專業的自主性與為社會培養人才的重大責任,應承認自己也是一個平凡的人,會有七情六慾、喜怒哀樂,不要因為自己的現狀與預期目標相差太大而產生理想的幻滅。只有了解自己的優缺點所在,才能使教師消除那些事業上的迷思,做一個真實的人,而不是古書上的聖賢。教師對學生的期望不要過高,許多教師對學生的要求過高,若學生達不到自己的要求,便會失望。其實學生是成長中的受教育者,自然有缺點。教師要熱愛學生,多看其優點,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這樣不但有助於師生關系的改善,也有益於師生的心理健康。
4、豐富生活,學會放鬆自己。
放鬆是指身體或精神由緊張狀態轉向鬆弛狀態的過程,當感到壓力不斷時,持續數分鍾的放鬆,往往比一小時的睡眠要好。除了日常的游泳、散步、做操、洗熱水澡、聽音樂,和家人或朋友聊聊天,去美容院換個發型,或給肌膚補充一些水份等鬆弛方法外(還可以學習放鬆訓練技術來應付壓力),在一旦出現焦慮性的心理障礙或抑鬱性心理障礙時,不妨想辦法休假幾天,外出旅遊,親近自然。新鮮的空氣,悅目的景色、鳥蟲的鳴叫,將把心頭的陰翌一掃而光。
5、投入社會,廣交朋友,尋求社會支持。
研究表明,當威脅健康的因素發生時,缺乏社會支持的人比那些經常有朋友交往,具有較多社會支持的人更可能生病或死亡。任何人都不能完全防止不良情緒的產生,關鍵在於如何調整自己的不良情緒,不讓它隨意泛濫和持續時間過長,這樣可以防止或減少不良情緒對身體健康造成的損害。當教師受到壓力威脅時,不妨與家人親友或知心朋友一起討論目前壓力的情境,在他們的幫助下確立更現實的目標,以便對壓力的情境進行重新的審視,一些消極情感如憤怒、恐懼、挫折等便可以得到某種程度的發泄,這對舒緩壓力和緊張的情緒是非常必要的,情況嚴重的可以進行心理咨詢和治療來爭取必要的心理援助。
6、堅持進行適宜的體育鍛煉。
體育鍛煉可以幫助教師明顯地減輕壓力和倦怠,一方面因為體育鍛煉使身體健壯,精力充沛,應付能力增強;另一方面,用於鍛煉的時間減少了籠罩於壓力情境的時間,某些鍛煉如散步,慢跑等也能提供難得的「空閑」機會,可以對問題加以反思,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體育鍛煉要有規律和持之以恆,以適量和娛樂性為原則。過量或競爭性強的運動不但不會減輕壓力,其本身也是壓力的潛在來源。
7、提高處理問題和自我調節能力
學生的紀律問題是造成教師倦怠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應加強處理學生問題的能力,讓教學得以在安靜,有紀律的情境下進行,從而提高學生成績,減少教師的挫折感,增強教師的自我效能感。當學生和你頂嘴,或因學校某些不公平的事讓你憤憤不平時,當你遇上不遂人願和力所不及的事時,你要多想想別人的好處,像旁觀者一樣告訴自己,人生旅途經常會出現一些坎坷,挫折和大大小小的不順利,沒有挫折就失去了奮斗。你為一件煩惱的事情痛苦得難以自拔時,不妨對自己大喊一聲:生命太短暫了,金錢、名利是身外之物,一切都是過眼煙雲,還有多少事情等著我去做……便會豁然猛醒,悟透人生。
8、學校和教育管理機構應當更新評價機制。
社會、學校在對教師提出要求的同時,有必要對教師的要求與對他們的理解和關懷結合起來,為教師排憂解難,創設寬松和諧的工作環境。學校應該把教師作為關懷的主體予以高度關注,而不僅僅是作為為了學生發展而存在的客體。只有使教師每天保持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精神風貌,每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才有保障和可能。
• 結束語
教師的職業煩瑣、細膩,只要肯做就無休無止。有做不完的事,講不完的課,教不完的學生。要想拋開壓力,就要自我尋找成功感,找點自己感興趣的事兒去做:可以為文,可以做事,可以讀書,可以鍛煉,可以活潑一點,可以樸素一點,可出可入。總之,挖掘出自身潛能,輝閃自己長處,心生自豪,心生榮耀,心生自強,又何談倦怠呢!
——讓我們共勉
導致職業中學教師職業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結合我國當前中學教師的具體情況來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缺少成就感。教師自己一般都有較高的成就動機,都希望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他們追求個人成功的價值,渴望在工作中得到應有的反饋。同時社會輿論一直宣傳的是教師為人師表,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這一切常常迫使教師有意無意地壓抑和否認自我的正常欲求來滿足職業需要。獨生子女群的出現,家長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願望更加強烈,對教師寄以厚望,這一切都要求教師必須在學生、家長甚至全社會人心中保持完美的形象,認為這是教師職業的必然需要,因此教師不得不力求完美。但是職業學校的教師卻很難獲得這樣的殊榮:職業中學的辦學方針就是「就業為導向,服務為宗旨」,在現實生活中,尤其在我們職業中學,教師很難像普通中學的教師那樣取得令人注目的成就;加上職業學校的學生文化基礎較差,一部分學生從一進校門那天起就已經沾染了一些不良習慣,教育起來難度較大。這樣,教師很容易產生職業倦怠。我校2005年在對教師職業倦怠問卷調查中,發現很多教師感覺當老師越來越不容易,壓力很大,有65.25%的教師在工作中煩惱多於快樂;36.42%的教師在工作中經常有煩惱,更多的教師不願意擔任班主任工作——理想和現實的巨大反差嚴重挫傷了教師的工作熱情。
2、學生難管理。職業中學的大部分學生不只是學習成績差生,還是紀律差生,他們生性好動,耐不住寂寞,上課安靜不下來,不是自己擺弄些什麼,就是硬和同學講話,甚至在課堂上故意和老師搗蛋,他們比起一般普高學生更難管理。有的學生不能與同學友好相處、與老師關系緊張、拒絕合作,不參加班級工作,看問題絕對化、不思後果;有的學生甚至還有明顯的攻擊他人或教師的行為,教師必須花費很多的時間與精力來處理學生的問題。教師經過很大的努力,但收效甚微。加之,當前社會許多不良風氣和精神污染,不可避免地滲入校園,抵消了教師辛苦建立起來的教育成果。大多數教師長期默默地付出卻沒有回報,缺少職業成就感、滿足感,這一切,使一個富於責任心的教師在經歷了多次奮斗之後,不可避免地感到心力交瘁,這樣很容易產生了職業厭倦感。
3、工作負荷較重。教師既要教書,又要育人。職業中學教師的工作負荷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教學負擔,二是思想負擔。職業中學教師備課不同於普通中學,普通中學大部分學生在高考的指揮棒下硬著頭皮不得不學,教師只要把課上好大部分學生還是願意學的,但在職業中學就不同了,即使老師把課上好了,認真學習的也很難佔到百分之三十,因為職業中學的學生進校成績參差不齊,所以教師除了要上好正常的課程外,還要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進行補缺補差,加之職業中學的「問題生」較多教師在完成自己的教學工作的同時,還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有時一個問題的處理就要花費老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即使老師在沒有課情況下,也時時擔心學生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問題,精神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職業中學教師的日平均工作時間遠遠長於其他普通中學和其他一般職業。職業中學的教師平均每天要把時間的85%—90%花在教學或與教學有關的事務上,幾乎沒時間參與其它的活動或做自己想作的事情。隨著學校功能的日趨復雜化和多樣化,教師所要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多樣,教師不再僅僅是教員,還要是領導者、心理咨詢師、學生的知己和朋友、時代楷模等,他的一言一行總處於社會大眾有形或無形的監視中。較長的工作時間和追求完美的責任容易導致教師生理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壓力。而上級有關教育管理部門、學校制訂的繁多的教學計劃、組織的各種考核評比、頻繁的論文評比、競賽、教研活動、公開課等讓教師應接不暇,人為加重教師間的競爭,迫使教師對工作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處於高負荷運轉中,無形之中也增添了教師的工作負荷量。教師將其工作付出與回報進行比較時卻出現不平衡的結果,在職業中學工作的教師比普通中學的教師更缺乏經常的欣賞與支持性反饋,盡管很努力很勤奮,卻很少被欣賞。這樣容易使教師產生壓抑感、無歸宿感,導致倦怠的產生。
4、教師工作的重復性。教師長期從事教學工作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從事的工作基本上是重復勞動,即使從低年級到高年級進行循環也只不過是把循環周期延長罷了。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長期從事同一種勞動,容易引起注意力不集中,或思想鬆懈。教師在工作中面對的常常是同樣年齡的孩子、同一門學科的同樣的教材,有限的缺少刺激的情境很容易磨蝕教師的激情,使教師產生倦怠。許多人大概都有這樣一些感覺:當教師的時間長了,教之初的豪情壯志逐漸消失了,桃李滿天下的希冀淡漠了,安於現狀、平淡無為、得過且過的想法增多了;原先可愛的學生似乎都變得令人生厭;甚至有了放棄教師職業的消極想法。實際上,這就是教師職業倦怠的症狀表現。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一些年輕教師,初出校門時有著「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激情澎湃,隨著時間的流逝,工作對他們已失去最初的意義。他們平時少了感動,上課少了激情,教書成了職業,工資成為維持勉強上班的唯一動機,成為實實在在的、流於平庸的「教書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