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陽教師吧
1. 馮志遠老師
馮志遠,1949年考入東北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後被分配到了上海市男子中學,1958年,響應國家號召,自願到寧夏回族自治區任教,一生教過10000多名學生。
不幸的是,他在一次語文課上雙目失明。
他 名牌大學畢業主動支教
馮志遠1949年考入東北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後被分配到了上海市男子中學,1958年,響應國家號召,自願到寧夏回族自治區任教
他 與妻長年分居一心向學
即使兒子生病也不回家,吃在學生食堂,住在學生宿舍,雙目失明後就憑記憶給學生講課,直到患腦血栓無法自理
他 生活清苦卻從來不抱怨
臟得發黑的棉襖,被煙頭燒得只剩半截的褥子,露出棉花的薄被,還有灑了一地的菜湯,這就是馮志遠口中的條件很好的宿舍
他 從教47年桃李滿天下
從教47年,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就呆了42年,馮志遠一生教過10000多名學生,最有出息的已是北京大學教授,大學生數不過來
新聞提示
12月11日,一張來自上海的一萬元加急匯款單送到了長春市一汽389棟73歲的馮寶珍老人家中。
「他們真的把錢匯來了!二哥,二哥,你的學生給你匯錢來了,是從上海來的!」馮寶珍老人激動地高喊著,躺在床上的一位76歲的乾瘦的老人聽見了,空洞的眼睛裡閃動著淚花,將匯款單抓到手中反復地摸著……
主動支教
1 東北師范大學畢業生
主動到偏遠西部支教
那位乾瘦的老人叫馮志遠,老家在長春市雙陽區。1949年考入東北師范大學中文系,他是家裡5兄妹中惟一的一個大學生。1953年,馮志遠畢業後被分配到了上海市男子中學,擔任語文老師,在那裡工作了5年。
1958年,馮志遠響應國家支持邊疆教育事業的號召,不顧新婚不久的妻子的反對,自願來到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寧縣的一所中學,一年後又主動轉到更偏遠的關帝中學任教。
2 一口氣教了四個科目
拿工資給孩子買文具
作為關帝中學教師隊伍中惟一的一名大學畢業生,馮志遠一口氣教了語文、歷史、地理、俄語4個科目,從早到晚不停地上課,和學生們一起擠學生宿舍,吃學生食堂。
由於關帝中學的學生們都是農民子弟,生活都很困難,他就從工資里拿出錢來,給學生們買書和學慣用品,剩下的錢再寄回家裡,常年不換新衣服。
一心向學
3 只顧著學生很少回家
至今未得到妻兒理解
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11年,期間他一直與妻子分居,以致在他40歲的時候,才和妻子生下了一個男孩,然而,他每年只有兩次機會聽兒子叫他爸爸,那就是在每年暑假和寒假回上海時。每次回家,兒子都哭著求他快點回來吧,可他每次都是一邊答應,一邊告訴妻子好好照顧兒子,因為他的心早就飛回學校了。一次兒子生病了,妻子發來加急電報讓他回去,當時正好趕上馮志遠班裡的學生中考,他一咬牙留在了課堂上,直到學生們中考結束才從寧夏坐火車返回上海。由於馮志遠常年不回家,和妻兒的關系也越來越淡,以致他至今未得到妻兒的諒解。
4 沒時間治病雙目失明
就憑記憶給學生講課
1984年,馮志遠突然感到眼前越來越模糊,雙眼視力急劇下降,由於沒時間治病,不久他在一次語文課上雙目失明。那一年他55歲,學生們擔心他離開學校,而他卻作出了「不離開學校,不離開孩子」的決定。失明後的他,沒有辦法備課,就憑著記憶給孩子們上歷史課。從遠古時代到新中國解放,他用說評書的方式將歷史講給學生們聽,成為了學生們最喜愛的歷史老師。
5 被學生扶著走向課堂
直到患重病無法自理
每天早晨,都會有兩名學生來到馮志遠的床前,為他打來洗臉水,扶著他下床,然後拿著毛巾站在旁邊,等老師洗完手後,再將毛巾遞過去。上課鈴聲響起時,學生張濤就會牽起老師的手扶著他走向課堂,全班同學看著馮志遠摸索著走上講台,總會起立齊聲高喊:「老師好!」
下課了,學生們爭先恐後地扶著他,來到食堂,爭著把自己碗里的菜夾到老師碗里,有的學生乾脆直接喂老師吃,常常是十幾雙筷子同時伸出去,放在馮志遠的嘴邊,等著老師吃完再送上下一口菜。就這樣,在學生們的照顧下,馮志遠又堅持當了5年盲人老師,直到60歲退休才正式離開講台。然而,退居二線的他,仍舊住在學校,只要孩子們需要,他就義務為孩子們輔導,直到他身患腦血栓,無法自理的那一天。
病重回鄉
6 想與妹妹見最後一面
回到闊別47年的故鄉
2000年4月的一天,遠在長春的妹妹馮寶珍接到哥哥打來的電話:「妹妹呀,等放了暑假你來接我吧,晚了恐怕就看不見我啦。」妹妹聽後淚如泉涌:「哥,你終於肯回來了,還等什麼暑假,我現在就去接你!」5天後,妹妹馮寶珍坐火車來到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寧縣關帝中學,在一間狹窄的學生宿舍里,見到了自己四十多年沒回故鄉的哥哥。
臟得發黑的棉襖,被煙頭燒得只剩半截的褥子,露出棉花的薄被,還有灑了一地的菜湯,讓她無法相信,這就是哥哥每次在信里提到的條件很好的宿舍。也是在那時,馮寶珍才知道,哥哥早在一年前就已經患上了腦血栓,時常手腳麻痹無法行動,已經入院治療一次,在雙目失明實在不能再上課的情況下,才給她打來電話。就這樣,在和他教過的最後一屆學生們合了影後,馮志遠於2000年6月4日回到了闊別47年的故鄉長春。
得到資助
7 校慶時得知老師近況
幾位學生郵來萬元錢
2005年11月,上海市男子中學舉行百年校慶,馮志遠當年的幾位學生認出了馮志遠的老伴。得知老師已身患重病並雙目失明時,便委託一位學生在長春的弟子前去探望。12月11日,一張萬元匯款單從上海寄來,上面只有4個學生的姓氏。記者與給老人匯款的一個學生取得聯系,這位遠在上海的學生已經68歲,他叫何寅,是馮老師當年的學生,另外三人分別叫史蜀君、劉翰民、董梅榮。何寅說,馮老師在他印象里是個睿智而才華橫溢的人,是馮老師第一次讓他們知道了普希金,知道了俄國文學,成為了他們的文學啟蒙人。現在,老師的遭遇讓他們十分震驚,這些錢不多,只能聊表他們做學生的一點心意,他們希望老師早日康復,有一個康樂的晚年。
吐露心聲
8 最大的願望還是講課
最對不起的就是妻兒
馮老師說,他從教47年,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就呆了42年,教過的學生已有10000多人,其中最有出息的已是北京大學的教授,上了大學的人就數不過來了。說起自己這一生,老人一點都不後悔,他愛教課,愛給學生們講故事,講知識。
他說:「如果現在還讓我當老師,我依然願意,雖然我看不見學生,下不了床,但我還能說話,我可以為學生們講講歷史,講講做人的道理。」采訪最後,老人說,他這一生惟一的遺憾是太愧對妻兒,他希望有生之年能再見他們一面。
■記者手記
那一個個學生自製的小本
采訪中,老人的妹妹馮寶珍費力地從一個旅行箱里拿出一個紫色小包,告訴記者,這是二哥一輩子最珍貴的東西。包里有10多本自製的袖珍小本本,翻開這些小本本,記者看到的是一首首古體詩詞。這些詩是老人雙目失明後,想好念出由學生們代寫的。老人說,之所以保留這個,就是希望能時時感受到學生們在身邊的感覺,他說自己一輩子最快樂的日子就是和學生在一起的時光,聽到這里,記者落淚了……
失明後的他憑著記憶給學生上課,直到患重病無法自理。 2005年感到中馮志遠——一個普通而又響亮非凡的名字,說他普通是因為——像他這樣默默無聞地在教育戰線上奉獻自己的教師還有很多,說他響亮非凡是因為——生活在江南的他能到平苦的大西北工作40年,直到他雙目失明,依然以他堅強的意志和信念為那些窮孩子奉獻著自己的一腔熱血,以自己的實際行為譜寫著育人的贊歌。《馮志遠》這是我國第一部反映西部支教的老師們那深深感人的一幕人間真情, 看過了電影頻道的這部《馮志遠》我才深深的了解了什麼叫做辛勤的園丁,才懂得了什麼叫做蠟燭成灰淚始干…… 1958年,從東北師范大學畢業分配到上海工作僅5年的馮志遠,辭別新婚妻子……國的人物之一.
2. 雙陽一中叫啥
吉林-雙陽一中有著醇厚的文化氛圍和悠久的育人傳統。 雙陽一中師資力量雄厚,有數十分的高級教師,具有博士學位/碩士學位。
3. 急急急!!!!長春市整個雙陽區一共有多少初中
雙陽有一中,38中,還有個151吧,有這3所中學。
僅供參考。
4. 跪求《謝謝你,()》的作文,1000字以上
謝謝你_老師_____
老師,您用人類最崇高的感情-愛,播種春天,播種理想,播種力量……
用語言播種,用粉筆耕耘,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這就是我們敬愛的老師崇高的勞動。您工作在今朝,卻建設著祖國的明天;您教學在課堂,成就卻在祖國的四面八方。
老師,三尺講台見證了您的辛苦,潔白的粉筆書寫了您的一生。您的滴滴心血化作道道紅鉤,諄諄教誨勉力塑造國家棟梁。
老師,您是春天,為人類服務,孕育著未來和明天的希望;您是園丁,用心血澆灌祖國的花朵;您是蜜蜂,採花釀蜜養育學生;您是良母,向學生敞開愛的胸懷,讓他們吮吸知識的乳汁。
老師,如果把您比作蚌,那麼學生便是蚌里的砂粒,您用愛去舐拭它,打磨它,浸泡它……經年累月,砂粒變成了一顆珍珠,光彩熠熠。您的教師生涯,有無數驕傲和幸福的回憶,但您把它們珍藏在心底,而只是注視著每一片待開拓的園地。
一個暑假很快過去了,我們又走進了新的學年,同時也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教師節.我們學到的知識,都離不開老師的教導,都凝聚著老師的心血.
老師就像一位辛勤的園丁,用心血澆灌我們.為了我們的成長,為了我們能學到更多的知識,老師不知負出了多少汗水,而他們卻不求回報.我們做的每一本作業本,老師都是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批改,晚上還要備課,直到深夜.
有一句詩寫得很好:"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老師就像春蠶,只為他人服務,卻絲毫不求任何回報,也從無怨言,還是認認真真地為人服務,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敬佩嗎 盡管你的學習成績很差,可老師不會放棄你,而會盡力幫助你,希望你能進步;雖然你的學習成績很好,老師也不會偏心於你,袒護你,而是各方面都嚴格要求你,希望你能更上一層樓.老師對每一位同學都是愛護的,平等的.
您講的課,是那樣豐富多彩,每一個章節都彷彿在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看到了一個色彩斑斕的新世界。有了您,花園才這般艷麗,大地才充滿春意!老師,快推開窗子看吧,這滿圓的春色,這滿圓的桃李,都在向您敬禮。
姐,行么,不行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