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領進門
《老師領進門》是當代作家劉紹棠的作品,是一篇回憶錄,作者回憶了童年時代,在啟蒙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從小受到文學感染,在心田裡播下了文學的種子,表達作者尊敬老師,熱愛老師,對老師深深的感激之情。
文章重點寫了田老師教一首小詩,他以詩為內容,編了一段故事,娓娓動聽的講述,讓孩子「聽得入迷,恍如身臨其境」。田老師的這些故事,有如春雨點點入地,在作者心中播下了文學的種子。讓我們深深感到,啟蒙老師對人一生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文末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插柳之恩,終身難忘」是全文的點睛之筆,作者用格言式的語句,說明了教育對人的巨大影響,感謝老師對自己的啟蒙教育。
文章用深情的回憶、具體的事例說明田老師「很有口才,文筆也好」,一個優秀老師的形象躍然紙上。敘述生動,行文簡潔,是本文的特色。
(1)老師領進門擴展閱讀
劉紹棠,中國著名鄉土文學作家,「荷花澱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大運河鄉土文學體系」創立者。13歲時就開始發表作品,加入作協時是當時最年輕的作協會員。
胡耀邦與劉紹棠是親密的朋友。1957年,胡耀邦在青年團第三次代表大會上,劉紹棠引起當時主持團中央工作的胡耀邦的關注,兩人開始有所聯系。1956年春天,全國青年創作會議上,劉紹棠的一些不當發言引起爭議,胡耀邦拒絕了團中央的處分要求,並親自找劉紹棠談話。
1957年春天,劉紹棠發表的文章遭到了郭沫若、茅盾、周揚等文藝界領導的嚴厲批判。「反右」斗爭開始後,劉紹棠被劃為「右派」。胡耀邦又找來劉紹棠,對他的行為予以了教正。1978年,胡耀邦主管全國的平反工作,胡耀邦對劉紹棠指出「你哪裡是什麼右派,就是驕傲」,並督促其改進。
1962年春天,劉紹棠被正式宣布摘掉「右派」帽子,胡耀邦又積極聯系工作單位,給予劉紹棠就業幫助。
『貳』 老師領進門中的門在文中是指什麼
「門」在文中指:文學的大門,文學的殿堂。田老師把我領進了文學殿堂的大門!田老師使幼小的我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文學的種子在我心裡生根發芽。
《老師領進門》內容簡介:
《老師領進門》是當代作家劉紹棠的作品。這是一篇回憶錄,作者回憶了童年時代,重點描寫一次講課在啟蒙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從小受到文學感染,在心田裡播下了文學的種子,表達作者尊敬老師,熱愛老師,對老師深深的感激之情。
作者簡介:
劉紹棠,著名的鄉土文學作家。1936年2月29日生於河北省通縣(1958年3月7日,通縣劃歸北京市通州區)儒林村,1997年3月12日病逝,終年61歲。
劉紹棠13歲開始發表作品,20歲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最年輕的會員。他的作品通常以鄉村生活為題材,格調清新淳樸,文筆通俗曉暢,描寫從容自然,結構簡潔完整,鄉土色彩濃郁。他文學作品,有不少被譯成外文在世界各國廣泛流傳。
他走上鄉土文學之路,是受到老作家孫犁和肖洛霍夫的影響。由於受到孫犁的贊賞,其作品常常在孫犁主編的《天津日報》文藝周刊上發表。著作:《青枝綠葉》、《老師領進門》又名《師恩難忘》(選入人教版6年級下冊語文書、蘇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書)、《蒲柳人家》(節選入人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書)等。
(2)老師領進門擴展閱讀
《老師領進門》賞析:
閱讀時要體會文章通過哪些具體事例的敘述,表達出對田老師深深的感激之情。文章重點寫了田老師教一首小詩,他以詩為內容,編了一段故事,娓娓動聽的講述,讓孩子「聽得入迷,恍如身臨其境」。田老師的這些故事,有如春雨點點入地,在作者心中播下了文學的種子。
讓我們深深感到,啟蒙老師對人一生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文末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插柳之恩,終身難忘」是全文的點睛之筆,作者用格言式的語句,說明了教育對人的巨大影響,感謝老師對自己的啟蒙教育。
文章用深情的回憶、具體的事例說明田老師「很有口才,文筆也好」,一個優秀老師的形象躍然紙上。敘述生動,行文簡潔,是本文的特色。
『叄』 補充諺語:老師領進門,( )。
下一句是:修行在個人。還有一種說法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意思是:
老師把知識和技能交給了徒弟,只是第一步,徒弟要想學得好,還需要自己努力,下苦功多練習,才能學的好,學得扎實。師傅教的只是基礎或者一個法門,起引導的作用,或者說是拋磚引玉,而真正能學到多少東西,修行到何種程度,就看學生的領悟能力,以及努力的程度了。
相近的詞有:
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熟能生巧;勤能補拙。
(3)老師領進門擴展閱讀:
諺語類似成語,但口語性強,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兩個短句。
諺語內容包括極廣,有的是農用諺語,如清明前後,栽瓜種豆;有的是事理諺語,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的屬於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識諺語,如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等。
諺語跟成語一樣都是語言整體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語言的鮮明性和生動性。但諺語和名言是不同的,諺語是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而名言是名人說的話。
2011年5月23日,諺語(滬諺)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4年11月11日,諺語(陝北民諺)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肆』 劉紹棠的《老師領進門》
1942年正月新春,我不滿6周歲,到鄰村小學讀書。
這個小學坐落在關帝廟的後殿,只有一位老師,教4個年級。4個年級1個班。老師姓田,私塾出身,17歲就開始教師生涯。他口才、文筆都很好。
開學頭一天,我們叩拜之後,便排隊進入教室。田老師先給二年級和四年級學生上課,叫三年級學兄把著一年級學弟的小手描紅。描紅紙上,一首小詩:
一去二三里,
煙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田老師給一年級上課了。他先把這首詩念一遍,串講一遍,然後,編出一段故事:娓娓動聽地講起來。我還記得,故事的大意是:
一個小孩子,牽著媽媽的衣襟兒,去姥姥家,一口氣走出二三里。路過一個小村子,只有四五戶人家,正在做午飯,家家冒炊煙。娘兒倆走累了,看見路邊有六七座亭子,就走進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腳。亭子外邊,花開得很茂盛,小孩子越看越喜愛,伸出指頭點數兒,嘴裡念叨著:「……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來,戴在耳朵上,把自己打扮得像個迎春小喜神兒。他剛要動手,媽媽喊住他,說:「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後邊歇腳的人就不能看景了。」小孩兒聽了媽媽的話,就縮回了手。後來,這八、九、十枝花越開越多,數也數不過來了,此地就變成一座大花園。
我聽得入了迷,恍如身臨其境。田老師戛然而止,我卻仍在發呆。直到三年級大學兄捅了我一下,我才驚醒。
那時候的語文叫國語。田老師每講一課,都要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我在田老師門下受業四年,聽到上千個故事,有如春雨點點入土。
今年我回家鄉去,在村邊遇到老師,他拄著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級小學生那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禮。談起往事,我深深感謝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學的種子。老人搖搖頭,說:「這不過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罷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滬教版]
1942年正月新春,我不滿6周歲,就到鄰村小學去讀書。
學校坐落在關帝廟的後殿,只有一位老師,教四個年級;四個年級四個班,四個班只有40人。老師姓田,17歲就開始教書了。
開學第一天,我們排隊進入教室。田老師先給二年級和四年級同學上課,讓三年級的學兄把著一年級學弟的小手描紅。
紅摹紙上是一首小詩: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輪到給一年級上課,田老師先把這首詩念一遍,又串講一遍,然後編出一段故事,娓娓動聽地講起來。
我還記得,故事的大意是:
一個小孩兒,牽著媽媽的衣襟兒,去姥姥家,一口氣走出二三里。眼前有一個小村子,只有四五戶有人家,家家炊煙裊裊。娘兒倆走累了,看見路邊有六七座亭子,就走過去歇腳。亭子外邊,花開得正茂盛,小孩兒越看越喜愛,伸出指頭點數兒,嘴裡念叨著:「……八枝,九枝,十枝。」她想折一枝來,戴在耳丫上。媽媽喝住了她,說:「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後邊歇腳的人就不能看景了。」後來,這里花越開越多,數也數不過來,變成了一座大花園……
我聽得入迷,恍如身臨其境。田老師戛然而止,我卻仍在發呆,直到同桌捅了我一下,我才驚醒。
那時候的語文叫國語。田老師每講一課,都要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我在田老師門下受業四年,聽到上千個故事。這些故事,有如點點春雨,滋潤著我。從事文學創作,需要豐富的想像力,在這方面,田老師培育了我,給我開了竅。
有一年,我回家鄉去,遇到田老師正拄著拐杖在村邊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級小學生那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禮。談起往事,我深深感謝老師在我那幼小的心田裡,播下文學的種子。老人搖搖頭,說:「這不過是無心插柳柳成陰。」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插柳之恩,終身難忘。
『伍』 《老師領進門》一課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老師領進門》是當代作家劉紹棠的作品.這是一篇回憶錄。作者回憶了童年時代,在啟專蒙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屬從小受到文學感染,在心田裡播下了文學的種子,表達作者尊敬老師、熱愛老師,對老師深深的感激之情。
文章重點寫了田老師教一首小詩,他以詩為內容,編了一段故事。娓娓動聽的講述,讓孩子「聽得入迷,恍如身臨其境」。田老師的這些故事,猶如春雨點點入地,在作者心中播下了文學的種子。讓我們深深感到啟蒙老師對人一生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文末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插柳之恩,終身難忘」是全文的點睛之筆。作者用格言式的語句,說明了教育對人的巨大影響,感謝老師對自己的啟蒙教育。
文章用深情的回憶、具體的事例說明田老師」很有口才,文筆也好「,一個優秀老師的形象躍然紙上、敘述生動、行文簡潔,是本文的特色。
『陸』 課文<<老師領進門>>具體內容
老師領進門
1942年正月新春,我不滿6周歲,到鄰村小學讀書。
這個小學坐落在關帝廟的後殿,只有一位老師,都4個年級。4個年級1個班。老師姓田,私塾出身,17歲就開始教師生涯。他口才、文筆都很好。
開學頭一天,我們叩拜之後,便排隊進入教室。田老師先給二年級和四年級學生上課,叫三年級學兄把著一年級學弟的小手描紅。描紅紙上,一首小詩:
一去二三里,
煙標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田老師給一年級上課了。他先把這首詩念一遍,串講一遍,然後,編出一段故事:娓娓動聽地講起來。我還記得,故事的大意是:
一個小孩子,牽著媽媽的衣襟兒,去姥姥家,一口氣走出二三里。路過一個小村子,只有四五戶人家,正在做午飯,家家冒炊煙。娘兒倆走累了,看見路邊有六七座亭子,就走進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腳。亭子外邊,花開得很茂盛,小孩子越看越喜愛,伸出指頭點數兒,嘴裡念叨著:「……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來,戴在耳朵上,把自己打扮得像個迎春小喜神兒。他剛要動手,媽媽喊住他,說:「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後邊歇腳的人就不能看景了。」小孩兒聽了媽媽的話,就縮回了手。後來,這八、九、十枝花越開越多,數也數不過來了,此地就變成一座大花園。
我聽得入了迷,恍如身臨其境。田老師戛然而止,我卻仍在發呆。直到三年級大學兄捅了我一下,我才驚醒。
那時候的語文叫國語。田老師每講一課,都要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我在田老師門下受業四年,聽到上千個故事,有如春雨點點入土。
今年我回家鄉去,在村邊遇到老師,他拄著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級小學生那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禮。談起往事,我深深感謝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學的種子。老人搖搖頭,說:「這不過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罷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還有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文章記敘了「我」開學頭一天有趣的上課過程及今年「我」路遇老師的故事,贊揚了田老師忠於教育、善於教學的品格,抒發了尊敬、愛戴老師的思想感情。
『柒』 《老師領進門》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文中講述了小時候教他國文的田老師口才文筆皆好,田老師每講一課都要演繹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培養了他豐富的想像力,引導他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領進門」不僅僅是將學生領進文學藝術的殿堂,更是為學生締造一個廣闊的學習空間。
《老師領進門》是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文質兼美、情感至深的閱讀課文。作者曾是我國五十年代初,中國文壇上被譽為「神童」的作家劉紹棠。其作品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語言清新朴實。
(7)老師領進門擴展閱讀:
《老師領進門》原文
1942年正月新春,我不滿6周歲,到鄰村小學讀書。
這個小學坐落在關帝廟的後殿,只有一位老師,教4個年級。4個年級1個班。老師姓田,私塾出身,17歲就開始教師生涯。他口才、文筆都很好。
開學頭一天,我們叩拜之後,便排隊進入教室。田老師先給二年級和四年級學生上課,叫三年級學兄把著一年級學弟的小手描紅。描紅紙上,一首小詩: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田老師給一年級上課了。他先把這首詩念一遍,串講一遍,然後,編出一段故事:娓娓動聽地講起來。我還記得,故事的大意是:
一個小孩子,牽著媽媽的衣襟兒,去姥姥家,一口氣走出二三里。路過一個小村子,只有四五戶人家,正在做午飯,家家冒炊煙。娘兒倆走累了,看見路邊有六七座亭子,就走進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腳。亭子外邊,花開得很茂盛,小孩子越看越喜愛,伸出指頭點數兒,嘴裡念叨著:「……八枝,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來,戴在耳朵上,把自己打扮得像個迎春小喜神兒。他剛要動手,媽媽喊住他,說:「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後邊歇腳的人就不能看景了。」小孩兒聽了媽媽的話,就縮回了手。後來,這八、九、十枝花越開越多,數也數不過來了,此地就變成一座大花園。
我聽得入了迷,恍如身臨其境。田老師戛然而止,我卻仍在發呆。直到三年級大學兄捅了我一下,我才驚醒。
那時候的語文叫國語。田老師每講一課,都要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我在田老師門下受業四年,聽到上千個故事,有如春雨點點入土。
今年我回家鄉去,在村邊遇到老師,他拄著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級小學生那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禮。談起往事,我深深感謝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學的種子。老人搖搖頭,說:「這不過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罷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捌』 六年級課文《老師領進門》講了哪幾件事
1、田老師用講故事來引導學生學習詩句的的教學方法。
2、 二十幾年後路遇老師。
『玖』 老師領進門範文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寫作背景:作者回憶了童年時代,重點描寫一次講課在啟蒙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從小受到文學感染,在心田裡播下了文學的種子,表達作者尊敬老師,熱愛老師,對老師深深的感激之情。
文章意義:作者用格言式的語句,說明了教育對人的巨大影響,感謝老師對自己的啟蒙教育。文章用深情的回憶、具體的事例說明田老師「很有口才,文筆也好」。
(9)老師領進門擴展閱讀:
作者劉紹棠13歲開始發表作品,20歲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最年輕的會員。他的作品通常以鄉村生活為題材,格調清新淳樸,文筆通俗曉暢,描寫從容自然,結構簡潔完整,鄉土色彩濃郁。他文學作品,有不少被譯成外文在世界各國廣泛流傳。
他走上鄉土文學之路,是受到老作家孫犁和肖洛霍夫的影響。由於受到孫犁的贊賞,其作品常常在孫犁主編的《天津日報》文藝周刊上發表。
著作:《青枝綠葉》、《老師領進門》又名《師恩難忘》(選入人教版6年級下冊語文書、蘇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書)、《山楂村的歌聲》、《中秋節》、《娥眉》《運河的槳聲》、《蒲柳人家》(節選入人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書)、《瓜棚柳巷》、《荇水荷風》、《小荷才露尖尖角》等。
『拾』 「老師領進門」的後一句是什麼
「老師領進門」的後一句是:修行靠個人。
其原句為「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是漢語中常用的一個歇後語,指師傅只起著引導作用,學業或技藝上的鑽研與提高,還得靠學子自身的努力。
《英雄大八義》五二回:「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看看我自己是不是用功夫,這回盜占花寶,也是我學習的好機會。」
(10)老師領進門擴展閱讀:
古代敘述「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文章《師說》: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古代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老師,是可以依靠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從老師學習,那些成為疑難問題的,就最終不能理解了。
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來就早於我,我應該跟從他把他當作老師;生在我後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於我,我也應該跟從他把他當作老師。我是向他學習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還是比我晚呢?因此,無論地位高低貴賤,無論年紀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