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教書
陽春白雪
滿腹經綸
德高望重
語重心長
② 教書是什麼意思
教書[ jiāo shū ]是指教學生學習功課。
「教書育人」是指教師關心愛護學生,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以自身的道德行為和魅力,言傳身教,引導學生尋找自己生命的意義,實現人生應有的價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也是教師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
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社會、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標准。在中國改革開放的信息時代,理想的師生關系是互動關系,是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互相支持的合作關系。
如果教師的教學成績和教學水準沒有學生的成績來加以證明,往往是不能自圓其說的。
一個教師的教學質量受到歡迎的時候,
一個教師在課堂教學圓滿結束的時候,
一個教師的教學水平得到肯定的時候,
也是教師自我實現和自我滿足的時候。
所以,「教學相長,彼此支持」很重要,離開了亦師亦友,不容易平等;離開了教學相長,難以得到學生的尊重,也難以尊重別人。
基本原則:
根據我國《憲法》《教育法》《教師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以及現行的一些基本規則,教師在處理師生關系時,要注意基本原則:
①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②要傳播科學知識。要有科學的精神,要對封建迷信、歪門邪道、不科學、反社會的那種東西劃清界線。
例如:宣揚不科學的東西,佩掛護身神物,避邪賜福,見廟燒香,遇(yù)神(shén)磕(kē)頭(tóu),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信則靈,不信則不靈」的東西,就一律不信。
③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
④為人師表,廉潔從教。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擺正人、財、物的關系。金錢是個好東西,有錢可以給我們更加美滿的生活。有錢可以得到尊重,有錢可以獲得尊嚴,有錢可以買到生命的延續,甚至有錢還可以……。
但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教師要廉潔從教,不能對學生巧取豪奪,這樣會影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看法和「靈魂工程師」的形象。
(補吧,補到高四、高五……。 補吧,補到老爹老娘砸鍋賣鐵。補吧,補到學生比老師還老。)
無償家教也應當只適用於因病、因事而落(là)課(kè)的學生補習功課。
⑤要遵守社會公德。教師在教書育人為人表率的同時,要遵守社會公德。道德規范最重要的是公德,社會公德的遵守與否,是教師的公共形象。
例如:在吃自助餐時,要做到「吃多少,盛多少。盛多少,吃多少。」有些人用餐時,只吃蛋清,扔掉蛋黃,所謂怕膽固醇提高,浪費食品。
要注意保持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
⑥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
要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要堅持三個面向: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要培養對國家、對社會能夠做出自己貢獻的未來接班人和建設者。
沒有素質教育,那將是空話。有知識不愛國,不行!空談愛國沒有知識,也不行!二者要結合。
⑦教師、學生和家長良性互動。教師要密切學生、家長和教師之間的交流和溝通,要形成良性的互動關系。
溝通應該是雙向的。既要了解別人,更要被對方了解。要被對方了解和接受,就要了解人、尊重人。尊重人的前提是要了解他,沒有了解就沒有尊重。溝通應該是雙向的。
師生要互動。被認知後,會產生良性的反饋。學生會給(jǐ)予(yǔ)教師支持和鼓勵和幫助,在與學生的交流之中,也會獲得真知和灼見的。
⑧要關心集體。要有集體主義的思想,要有愛國主義精神。不要搞小團體主義,拉山頭、搞幫派。一不要搞個人獨裁,二不要將科學、民主制度庸俗化。
③ 我們都把教書的人稱為老師,那老師一詞是如何來的
教師的稱謂,最早出現在我國西周時期的金文中,稱為「師氏」,簡稱「師」,系教國子的官員。原來是商、周軍隊的組織單位。西周的統治者為培養善戰的貴族弟子,開辦了「國學」,有高級軍官「師氏」任教。由於「師」是傳授知識的,而「教」又是傳授知識的一種重要手段,從而使「教師」一詞成為「傳道授業解惑」(語出:唐代散文家韓愈《進學解》一文)者的美稱。
「老」字在這里帶有了尊敬的味道。明清兩代時曾稱主考官為老師;清朝末期辦學堂,稱教師為「教習」;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因為教師同其他官員一樣依照法令任免,所以又把教師稱為「教員」,即:從事教學工作的官員的意思。
④ 有教師資格證怎樣去學校教書
拿到教師資格證,只不過是具備了上崗資格,可以聘用為教師。而真正進入學校,還要經過考試錄用,考試錄用是經過市人事部門組織的,錄用後即進入正式「編制」,成為編制內的教師,即「在編人員」。
考編制和考資格不一樣。一般說資格考試是定期的,「編制」考試,是人事部門根據本地教育系統缺編情結合各校工作需要,經市政府常務會議或市長辦公會議批准後,即可組織「編制」考試,錄用相關人員(幹部、工人),因此是不定期的
沒有編制的老師,俗稱代課老師,也就是臨時工,除了拿低微的基本工資和一點福利外,享受到一點社會保險外,基本沒什麼,還沒有地位,很少有學習和發展的優先權。其實,代課老師的處境,遠遠要低於我所描述的。另外:還有一類教師是私立學校的老師,他們很少有國家編制,但是他們有自己學校的編制,享受著如正規企業的權利義務等。
⑤ 形容老師教書的詞語
孜孜不倦
盡職盡責
誨人不倦
廢寢忘食
埋頭苦幹
兢兢業業
⑥ 形容老師教書的詞語
孜孜不倦
盡職盡責
誨人不倦
廢寢忘食
埋頭苦幹
兢兢業業
盡心盡力
一絲不苟
文思敏捷
聰明過人
青出於藍
一鳴驚人
桃李爭妍
後繼有人
⑦ 作為教師應如何教書育人
教育,即教書育人。做為一名教師,怎樣才能做到既教書又育人呢?教書育人是一個整體,不能簡單地把兩者分開。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台,也就意味著踏上了艱巨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教師就像那默默奉獻的綠葉,時時刻刻襯托著鮮花的嬌艷。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隨著21世紀的到來,人類進入知識經濟新時代,教育成為優先發展的戰略要地。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的傳播者。在教學活動中,黨的教育方針能否貫徹,培養目標能否實現,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能否處於世界先進之列,教師起著主導作用。作為一名教師,要適應科技發展、教育發展,要擔負起教書育人的重任,必須首先加強自身的師德修養,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才能在課堂教學——素質教育的前沿陣地上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高素質的合格人才。通過師德師風培訓班的學習及先進模範人物事跡的啟迪,我認為,教師的思想道德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教育事業高度負責,樂於奉獻。
教師要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觀,增強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用感。要認識到,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綜合國力的競爭實質上是人才的競爭。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陣地,是培養創新和創新人才的重要陣地;還要認識到,教育的發展,關系於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興衰。教師從事的是光輝而神聖的事業,在推進社會進步和提高民族素質的偉大事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我們應該全身心地投入,不斷學習,不斷創新,與時俱進,銳意改革,更新教育觀念,為學生的持續發展、為社會發展而努力、自覺、主動工作。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人們的道德觀念及價值取向發生深刻變化,商品經濟的一些負面效應沖擊著社會、波及到校園的時刻,仍要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獻身精神,甘於清貧,甘於寂寞,愛崗敬業,樂於奉獻。
二、對真誠熱愛,平等相待。
在實施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認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是人,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他們有正常的生理需要,渴望理解和尊重。教師要與學生平等相處,要尊重學生,因材施教,盡可能為學生創造和諧寬松的教育氣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平等、健康、主動的發展。
教師對學生的愛。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作出這樣精闢的論述:「教育者最可貴的品質之一就是人性,對孩子的深沉的愛,兼有父母的親昵溫存和與睿智的嚴厲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那種愛。」「愛是教育的潤滑劑」,師愛是理智與感情的統一,既體現在尊重學生上,更貫穿於對學生的嚴格要求;既表現在個別接觸中,更融化在集體教育中;既要愛優秀學生,更要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嚴,是一種更強烈的愛,是一種最大的尊重。如果說,師愛是育人的根本,那麼師嚴則是育才的保證。我國古代教育家始終提倡嚴教的,「教不嚴,師之惰」,「嚴師出高徒」,正是嚴格要求的真實與照。教師不但是學生學習上的良師,更是學生思想、生活中的益友。
三、對自己講究修養,以身作則。
作為教師,若想嚴於待生,必須嚴於律己,這是一切育才者不可缺少的職業品質。布魯納曾經說過:「教師是教育過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徵意義的人物,是學生可以視為榜樣並拿來同自己作比較的人物。」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導師,他們一言一行南昌航院會對學生產生影響,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質上、學識學風上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範,這樣才能真正為人師表。只會「言傳」,不會「身教」的老師不是一個合格的老師。把「言傳」和「身教」有機地結合起來,德以修己,教以導人。
四、針對新時期學生的特點啟迪學生心靈。
現在的學生究竟有哪些特點?這是教師在教書育人過程中要注重的問題。教書育人的指導思想一定要突出時代性,適應培養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人才。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多種渠道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採取適合於學生心理特點的措施加以誘導,使學生牢固樹立起正確的思想觀點,明確學習目的和任務。針對學生的特點多開展一些健康有益的課外活動,把學生吸引到正面來,寓教育於各種活動之中。如經常開展紀律法制教育,增強他們的紀律法制觀念,使他們懂得遵紀守法的道理。
五、通過教師自身形象塑造,為學生樹立榜樣。
教書育人能否收到實效,要害在於教師能否在學生的心目中塑造好自身形象,真正起到為人師表的作用。
1、要具有學高為師的業務素質。教師要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崇高的威信,首先一點就是要具有淵博的知識和嚴謹的治學態度,要千方百計組織好教學,學生只有佩服你,才能尊重你,信服你。主動接近你和求教你,才有教書育人的效果。
2、關心熱愛學生。愛是人類的情感之一,情感就是人們對於客觀事物是否符合個人需要而產生的態度及情緒體驗,它在教育過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贊可夫說:「當教師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重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兒童。」羅素說:「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聰明,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發展。」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修養,立德為本。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形成了師德的有機整體,三方面缺一不可。作為老教師,今後,要更加愛崗敬業,進一步增強教師的使命感、責任感,樹立育人為本的思想,熱愛學生,言傳身教,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古今中外無數事例證明,育人單憑熱情和干勁是不夠的,還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為一名教師就要有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甘為人梯,像「春蠶」吐盡青絲,像「蠟燭」化成灰燼,把畢生獻給事業,獻給學生。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教師良好的思想品行將是教師最偉大人格力量的體現。
我們總會嚮往輝煌燦爛的明天,但明天是由每一個今天壘成,有嚮往有行動有堅持,方會使剎那變成永恆,使夢想變成現實。昨夜微霜初渡河,今晨秋風凋青發。每一項新的工作,對我來說都是一項挑戰,我告誡自己只要大膽去做,生命便會實實在在,只要放手去干,事業便會充滿陽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讓自己在充實中完善自我,在寧靜中儲積生命的動力。還是魏書生說得好:把自己平凡的工作當作宏偉的世界去研究,你就會發現無窮的樂趣。
教育,是無私奉獻的事業;教育,是愛的事業。 教師,是一個神聖的稱呼;師德,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是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讓我們以良好的師德,共同撐起教育的藍天,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⑧ 老師教書的成語
: 形容老師教學很好的成語: 孜孜不倦 盡職盡責 才高八斗 誨人不倦 廢寢忘食 一絲不苟 文思敏捷 聰明過人 青出於藍 一鳴驚人 桃李爭妍 後繼有人
⑨ 為什麼老師不能安心教書了,他們的心思在哪裡
網友一:
我是一位從教二十八年的老教師,應該來說有點資格說說教育上的事。現在的教師為什麼不能很好地安心地教書了呢?這既有社會上的原因又有教育自身的原因。
一,工資福利待遇不理想。社會上歷來把教師稱為"窮教師",這個提法確實有根據的,首先教師工資並不高,兩三千多元,四千多元的工資只能自己糊口,談不上養家。看看當今的房價物價,教師的這幾個工資錢能幹什麼。教師現在的福利待遇,我無語。任何福利待遇是沒有的,不管是教師節還是春節,也不管是期末還是年終,休想一元一毛的福利。
二,對教師的人文關懷不夠。基層教師工作了幾十年,國家對教師的健康從來不聞不問,記得教師的體檢還是十幾年前的事。我親眼見到幾個中青年教師因病離開了人世。教師退休時,學校領導莫不關心,冷漠地叫人心寒。記得有位老教師離開學校時,清了清辦公桌里的幾本書,用手提袋裝起來,一手提著手提袋,一手拿著空茶杯,是我們幾個老教師一直把她送到學校門口的。
三,鄉村教師工作的環境差。有些鄉村學校,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學校工作及生活環境很差,年輕人的婚戀家庭成問題,有的甚至連人身安全都沒保障。

網友六:
我是一名小學校長,這些問題也常常和領導同事討論,就我們這地方來說,大家都在推責;每個單位都發個文件下來.學校從開學到放假都在檢查;安監局的每月下來查食品衛生、派出所每月下來檢查消防安全、什麼文明校園、家長學校、關工委、留守兒童、創模創衛.......有些一次檢查要有前三年資料。反正教育教學沒有人管,考得好不如資料做得好!教育局也不關心這些,教師哪能安心教書?
⑩ 老師教書到底是為錢還是為育才
當然是錢了
我們的老師這次非讓同學門上**高中
有的不想上
他就叫學生的家長說那個學校怎麼好
呵呵
由此可見學校一定給老師了好處
所以說有些老師只是為了錢
不考慮學生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