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游褒禪山記教學反思

游褒禪山記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 2025-08-25 03:51:39

中學語文課後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中學語文課後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學語文課後教學反思1

高三語文教學也需要在實踐中思考,思考中總結,總結後提升。連續幾個月的高三語文教學體味了艱辛,也收獲了快樂,但更多的是感悟。

1、回歸教材

高三復習除了題海式強化訓練,還應充分開發利用課本。實踐證明,回歸教材是提升高考分數的有效途徑,「以本為本」是高考復習的有效策略。

平常考試,我們常說「萬變不離其宗」,還說「題在書外,答案在書內」。這話適用於高考,也適用於當今極具靈活性和時代性的高考語文。我們手中的復習材料盡管是精心挑選的,但其寬度與深度都不及教材。一是其涉及面不會比教材更全面,二是其深淺度的把握上不比教材更適中。所以對那些掌握教材不是非常透切的學生而言,教材應該是最好的復習資料。現今的高考命題堅持以教材為依據,所以學生要想考出好成績,在高三的復習中仍不可脫離教材。下面以寫作為例談回歸教材的重要性。

在寫作中,許多學生總是因素材太少太膚淺,從而導致「言之無物」。所以高三階段,教師和學生依然會在積累寫作素材上下大功夫,通過網路,通過報刊,通過各個途徑積累方方面面的素材。殊不知,我們的教材就是一個巨大的材料寶藏,只是我們沒有發現,或者說沒有有意識地去開掘罷了。歷年的高考話題都沒有在教材中出現過,但是,均可以從教材中找到直接、間接的寫作材料,找到分析問題的方法,獲得有益的借鑒或啟示。2003年高考話題「感情的親疏與事物的認知關系」這一話題在《鄒忌諷齊王納諫》里就能找到素材獲得啟示。同時,歷年高考的優秀作文相當一部分是得益於「活」讀「活」用教材的,又如「相信自己與聽從別人」」這一話題在《游褒禪山記》里也能找到素材獲得啟示。還有大家熟悉的《孔雀東南飛》一文,曾在多年的高考優秀作文中被採用被演繹。僅從這個角度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教材是一座富礦,等待著我們去開發。如果能靈活運用好課文中的素材,既能解決寫作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難題,又能增加文章的文學內涵及文化底蘊,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2、感悟生活

當今高考,語文是最貼近現實,最接近生活的一門學科。所以我們的高三復習要讓學生懂得感悟生活,學會感悟生活。

生活是豐富多採的。學會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可以使寫作有源頭活水,可以使鑒賞能力有所提高。無論古典詩詞還是現代散文小說,都是藝術創作。藝術首先是來源於生活的。只有讓我們的學生全面而深入地感悟生活,才能提高他們鑒賞藝術作品的能力。語文的外延是生活,高考語文試題也不是關起門來造車。貼近生活,關注生活,以人為本是語文高考命題的大方向。所以我們不要讓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否則我們的學生將又低能又低分,即便高分也將低能,我們教師的努力就付之東流。

中學語文課後教學反思2

要想成為一名優秀教師,除了具備一定的教學經驗外,還必須具備不斷反思的意識,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與時俱進;才能對自己提出更高更遠的目標,向教學藝術的殿堂邁進。對中學語文教學反思的重要性,筆者認為應做到以下幾方面:

一、挖掘語文教師成長的源泉

美國教育家杜威教育思想認為:「個體要獲得真知,就必須在活動中主動體驗,嘗試、改造,必須去做」,充分體現「實踐中體驗,體驗中發展」。教學時實踐的藝術,教師只有自主參與到開放式的教學應用實踐活動中,通過切身的身心體驗,才能挖掘自身專業成長的源泉,達到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協調發展。

1、走出去:專家引領,與時俱進。專家是一線教師的航標,教師除了需要大量吸取專家論著中的精神營養外,更需要得到專家的引領。讓教師「走出去」,是教師走近名家、名師、名校的機會,也是教師學習、反思、超越自己的機會,同時還可以進一步喚起和激發教師的情感。20xx年7月28日,在貴州教師教育學校呤聽了四川省肖成全教授關於「有效教學」的講座。聽肖成全老師講課是一種享受。肖老師幽默風趣,知識淵博,語言生動,言行整合。課上有講解,課中有互動。激情昂然,鏗鏘有力,舉例實在(如對「愛」(愛)的詮釋:「愛」(愛)的本意是:用手(爪)捧著,用絲綢蓋著(ㄇ),把最好的東西(心),送給朋友。),很具感染,潛移默化,真乃高效課堂,我受益匪淺。「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天」,參與名師名課的實踐活動,可以為教師注入新的生機,有力地推動教師的專業成長。

2、站出來:重構教研組功能,實施校本實踐。教研組是學校的基層組織,在教師專業成長中起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教研組要具備教研、科研、培訓多項職能,藉助於跨學科的、不同層次教師間的互助與合作,作用於教師的校本實踐專業成長。即利用教研組活動或大學科教研活動,通過「問題懸掛」、「問題招標」的方式方法,以「教學問題—教學設計—教學行動—教學反思」為過程展開自己的教學實踐。日常教學的「問題」並非都能構成研究的「課題」,只有當教師持續地關注某個有意義的教學問題,並「有心設計」了問題解決的思路之後,教師日常教學的「問題」才能轉化為研究「課題」,這也意味著教師的「問題意識」上升成為「課題意識」。如果有解決不了的重大疑難,再邀請有關專家來報告講座、對話商榷。

3、坐下來:苦思冥想,研究案例。研究案例能有效地豐盈教師的實踐經驗,提升教師的實踐性智慧,在處理教學突發事件時,能超越經驗,做出及時准確的反應。案例研究要涉及學科層面:學生學習層次是否促進積極參與、主動思考、有效生成?涉及操作層面:討論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學技術和教學技巧問題,其目的是探討在教學中應該怎樣做才更好,解決「怎麼做」的問題;涉及理論層面:「為什麼這樣做」「怎樣做更好」,對實踐中的操作策略進行理論分析,主動建構和豐富教學理論。

優秀案例有思想的深度,也有教學技術的嫻熟,甚至每個教學細節背後都隱藏著教育理想、教學藝術、新課程理念。這些意義需教師在觀察、研究中激活自己的經驗,喚醒沉睡的知識,與教師對話、與活生生的課堂教學實踐對話,感悟如何憑借教材,將觀念轉化為具體操作,從而實現思想的超越和教學行為的改善。對失敗的案例,可以旁觀者的身份來「會診」教訓,共商問題。同時也促使「旁觀者」對自己教育教學中的問題有所察覺,以一種開放的心態對自己的教學實踐,規范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

4、彎下腰:「換一個視角,別樣的景色更精彩;換一個說法,多少辛苦都溫暖;換一個表情,輕鬆了自己歡樂了大家!與他人一份情懷,與自己一份方便;給世界一份溫暖,給自己一份寬和」———於丹。做一個幸福的人,首先必須學做一個喜歡別人的人!不用著急,因為我們都在路上!只要行動,就有收獲,只要行動,就會成功!凝聚你我,共同在一條路上走下去,一定會勝利!師生對話,教學相長。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教師首先是學生的學習夥伴,其次才是學習的指導者。所以在語文課程活動中,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消極的,不再是被灌輸的器皿,不再是課堂的聽眾,而是具有個性的、生動活潑的、思想活躍的、充滿生命力的學生;教師不再是站在學生的對立面居高臨下,教學就是教師和學生的平等對話。在教學過程中,只有注重師生互動,教學相長,通過平等對話、溝通和合作活動,產生交互影響,才能增加師生之間及生生之間多維有效的互動,以動態生成的方式推進教師專業成長。

二、追求課堂教學之美

反思:在廣大的農村地區,一本教科書、一本教參、一支粉筆上課堂的現象並不屬「偶然」。目前,語文教師的備課要麼參考或照搬現成的教案,要麼再加以或多或少的個人苦思冥想,而千篇一律地延用「教參說法」則是天經地義無可厚非的。也正是這個緣故,本來十分精彩的對文學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便變得索然無味了。「一千個讀者便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的說法也就不復存在了,正所謂「你不分析我還興趣盎然,你一分析我便昏昏欲睡」的語文教學現狀也就不足為怪了。

三、語文老師要能寫好作文

《教育報》曾刊登過一篇文章《老師,你能作文嗎》,對現代教師的寫作能力提出強烈質疑和拷問,語言犀利,批判無情。但捫心自問,這的確是語文教師普遍存在的實情,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震驚和深思!語文老師會寫,本是理所當然的,可現在似乎存在大問題了。看過一則報道,上海某校舉辦師生同題作文競賽,學生作文雖不盡如人意,但更出乎意料的是教師的作文也語言干癟,結構鬆散,內容牽強,總體水平竟不及學生,著實令評委瞠目結舌,始料未及。一個語文老師要是自己不能寫,又何以去指導學生寫好作文呢?要是自己構思不出一篇好文章,又如何引導學生琢磨文章的寫法?新課程標准要求老師加強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教學當中去,以便培養他們的語感和興趣。但由於語文老師對語文的冷漠和不擅長,往往充當了「說文」而不是「作文」「是評論家而不是作家」的角色。語文老師反而成了語文的門外漢,致使點評學生作文時往往流於空洞說教,或隔靴搔癢,甚至優劣顛倒,把學生作文中許多精彩之處忽略掉或處理掉,可嘆啊!

四、語文老師不但能「教」還要能「研」

有人說「語文老師人人能當」,這是對傳統語文學科的曲解和對「老套」教學的語文教師的不信任,但,要想改變這種看法,恐怕需要我們語文老師背負著層層壓力去努力了,從我自身開始吧!傳統的語文教學是讓教師把自己的「一桶水」一勺勺地均分給學生,但是,我們知道,哪怕是滴水不漏,那也只是「一桶水」。若要達到「青出於藍」的教學效果,我們必須把汲水的方法和經驗傳授給學生。然而,什麼樣的方法適合本班的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生又該如何教學?這又啟示著我們千篇一律的統一教學手段是無法實現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教學目的的。

語文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語文教研能力。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師不僅要研究教材和教法,還要注意研究我們的學校,研究我們的學生,研究我們的課堂,研究我們的課程。總之,我們的語文教學要立足於學校自身的真實教學問題,做到「以校為本」。

中學語文課後教學反思3

時間如流水,去年九月迎接新生來學校上課的情景猶如在眼前,轉眼間又一個學期又將匆匆而過。回顧以往的工作,我雖不曾有驚天動地的成績,但總是盡著自己的職責,通過自己的努力,在課堂教學中有了一些收獲,也有值得深思和努力的地方。

一、收獲之處:

1、抓後進生,抓課堂常規。

我們的學生年齡小,沒有經過學前班的過渡,學習習慣沒形成。因此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抓平時"。在學期初,就確定了班級里需要課後輔導的後進生,充分利用中午時間和放學後的時間進行輔導,在這個學期這幾位後進生的成績都有進步。在抓教學質量的同時,我又注重課堂教學常規,嚴格規范學生的作業格式和課堂學習方式,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和學習習慣,以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持之以恆,終有成效。

2、更新教育觀念,活化課堂教學。

教學是教師最重要的工作,如今又特別提倡素質教育。而主方向是課堂教學改革。作為年級組組長,我更應是首當其沖,激流勇進。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我總是堅持多渠道查閱跟學習內容相關的資料,做到胸有成竹地備課、上課。課堂上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所以課堂氣氛因此而活躍,學生也較喜歡上課。每一節課我都認真去對待,努力把課上好。為了做到精益求精,不知查閱了多少資料,修改了多少個教案。我也很注意自己在課堂上的形象,渴望自己的人格魅力能夠征服他們,學生習慣了那種教師在講台上滔滔不絕的講,對此也失去了興趣。結合新時代的課堂教學,我注重了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建構和動態生成。我在設計教案的時候,我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參與,也注重結合學生的實際,創設學生喜歡的情景,讓自己的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充滿歡聲笑語,讓學生知道上課也可以如此輕松,上課也可以如此美麗。在和諧的環境下,主動地建構知識。我盡量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自己探討問題,自己解決問題。這個學期中,我還試圖讓學生在課堂上把自己的見解和大家交流,既給大家做一個榜樣,也能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表達等各個方面的能力。我試圖把課堂和生活緊密相連,讓學生在數學課上得到多元的知識,同時也切身體會到對稱現象在生活中非常普遍,而且獲得美的享受。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關注課堂的動態生成,不再是我交給學生知識,而是讓學生在實踐的操作過程中獲得體驗,然後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

3、增強科研意識,提高自身素質。

新一輪課程改革正以健康發展的態勢向前推進,光靠"經驗"靠"老本"吃飯已經行不通了。我深知,作為年輕教師,必須要一種開放的心態全面理解、把握課程,以科學、民主的精神組織實施課程,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調整教育實踐,努力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只有繼續努力進行科學研究,用科學理論武裝自己,才能真正的勝任肩負的使命。平時里,我經常上閱覽室翻閱有關教育理論專著和報刊,上網了解教育動態和教育信息。

二、反思與困惑:

1、主體作用與課堂教學時間和教學任務之間的矛盾。

新課標要求教學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講的機會、做的過程交給學生,使學生能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而教師的作用在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調控教學進程,引導學生去思考、去操作、去解決問題。因此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有大量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很多時候我就這樣去做的,在學生方面,的確做到了注重學生的個性,但結果呢?不能完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有時候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不得不進行"剎車",取消了學生的自主時間。如何更好地把握兩者之間的關系,值得進一步研究。

2、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雖然在學生身上化了許多心思,很多學生的學習、習慣有所好轉,但還有個別同學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沒有徹底養成。有部分同學做題時審題還不夠仔細、嚴密,審題能力還須培養。有個別同學仍字跡潦草,盡管我反復教育他們,甚至讓他們重寫,作業的字跡沒多大好轉,只有老師坐在他們面旁邊,他寫一個我說一下,他們才會寫得稍端正些。有些學生的作業還不能按時完成,並且有個別學生會不完成作業,時而會不做或少做作業。我想也許他們對學習缺少了興趣才會不完成作業,因此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對作業能樂此不疲,這是我在下個學期需要解決的問題。

3、多讀有關教育教學方面的理論知識,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

"書到用時方恨少。"很多時候我總是想盡辦法、絞盡腦汁的來設計教案,但總覺得少了些什麼。要想使教學得心應手,只能是有意識地多收集資料,多看報刊雜志,有意多向領導請教,多與同事交流等,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及科研水平。

總而言之,現在的學生是很懂事的,也是很理性的,我們教師應該用自己的耐心,走進學生的心靈;用自己的愛心,感化學生的心靈;讓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當然教師也要反思自己的教學,讓學生感受到課堂的愉悅和輕松,能夠再和諧的情景中學到很多的知識,因此教師也亟待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讓自己的課堂充滿神奇和樂趣,讓我們所有的孩子在我們的教育下能夠獲得不一樣的體驗

總之,一句話:提高、提高,再提高。

中學語文課後教學反思4

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已經結束。我在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及結果的過程中,有時會發覺語文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細細分析,在於進行教學設計時忽視了對教學設計的實踐反思,因而也就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難以發揮出所預想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合適,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一、教學現狀:

(一)學生方面

1、學生的口頭、文字表達能力太差,在課堂上,部分同學對學習不感興趣,不能積極思考問題;還有一些同學,能積極思考問題,對答案也心知肚明,就是不知怎麼用語言來表達,表達出來的意思往往詞不達意。在作文中也如此,學生很難找到好詞好句來美化自己的作文,結果寫出的作文有的語句不通,有的不夠生動形象。可見,學生的詞彙量太小,課外閱讀訓練明顯不夠。在今後的教學中,針對以上問題,多指導學生多閱讀美文,多摘錄好詞好句,以提高詞彙量,並多開展一些口頭和書面的表達訓練,最終提高表達能力。

2、學生的閱讀能力差,閱讀只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思考,甚至有時連主旨也把握不好。古文閱讀就更差了,一些字的常用意思都不了解,無法對句子進行正確的翻譯,根本不了解古文寫的內容,答題自然是一塌糊塗了。

(二)教師方面

教材中有的課文難度大,學生難以理解,有些問題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不了,作為教師要適當講解,問題設計要淺顯些,盡量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貼近,便宜學生理解。

二、改進措施:

1、對教材的把握與切入點 ,教學方法缺乏多樣性,使學生產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抑制情緒。現用的語文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學思想和理念指導下編寫的,具有時代性和超前性,特別是強調了生活的語文和學習的實用性,符合當代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要求。但我教學過程當中仍然難棄傳統的思維和方式,因此學生感到課堂空洞、乏味,影響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調動。

對策:緊扣語文學科的特點,充分挖掘語文學科的特色,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尤其要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處理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達到最優化。例如:在教學素材的選取上,要充分圍繞對生活有用的語文,對學生終生有用的語文;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個性化的教學,滿足學生的參與欲、表現欲、競爭感和成就感,通過對語文課堂教學的優化,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學習困難。

2、應該怎樣對學生進行教學,我會說要因材施教。教育教學要讓不同的學生在語文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可實際教學中,我又用一樣的標准去衡量每一位學生,要求每一位學生都應該掌握哪些知識,要求每一位學生完成同樣難度的作業等等。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成績的提高。

對策:每一位學生固有的素質,學習態度,學習能力都不一樣,對學習有餘力的學生要幫助他們向更高層次前進。平時布置作業時,讓優生做完書上的習題後,再加上兩三道有難度的題目,讓學生多多思考,拓展學生的思維。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則要降低學習要求,努力達到基本要求。布置作業時,讓學習困難的學生,盡量完成書上的習題,課後習題不在加做,讓學生能學有所得。

3、教學效果與教學目標背離,盡管我每次備課時在教學目標的設立,教材處理,教學方法,學法指導等諸方面都有自己的設計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採用的是教師教,學生記的教學方法;生怕自己講的不夠多,有時一堂課下來,滿堂灌,原定的教學目標很難完全實現。 對策:教學目標的確立,要圍繞並使學生掌握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語文知識,通過學生的聯想、閱讀,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對教學目標的實施,要正確處理師與生,教與學,教材與老師,學生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給足學生思考的空間,突顯在學生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切實達到教學活動的三維目標。

中學語文課後教學反思5

本學期我擔任了初一年級3班和19班的語文教學工作。與初二、初三年級的教學相比,初一年級的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值得好好反思。初一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從初一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閱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局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初一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像。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鑽研教材、了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了解、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了解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於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麼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初一年級剛剛從小學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在後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

三、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課上到現在,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現經常在教學中遇到「瓶頸」,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如果只用那麼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麼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後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里,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隻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

❷ 教學工作計劃

時間稍縱即逝,又解鎖了新的工作,先做一份工作計劃,開個好頭吧。但是要怎麼樣才能避免自嗨型工作計劃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教學工作計劃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工作計劃 篇1

新學期已經開始,學校的各項教學工作已陸續進入正常運行。本學期我任然擔任初二(3)班的班主任。為了本學期能順利開展各項工作,為了能讓我們的學生們正在從懵懂無知的少年時代邁向青春的門檻,走向成熟的人生,更為了幫助他們走好青春第一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這學期我的主要工作是圍繞構建和諧班級、端正班風、學風,全面提升我班各科成績為重點展開,特製訂了如下班級工作計劃:

一、班級基本情況

本班原有44人,本學期轉出一人,現有男生24人,女生19人,共有43人。

在過去的一年中,我班同學已經基本適應了初中的學習生活,日常行為規范也日漸走向正軌。大多數同學都養成了良好的學習、衛生和生活習慣。班風正,學風好。在上一個學年中連續兩學期被評為校級「文明班級」,在校常規、板報、衛生等方面均的檢查評比中均獲得年級第一的好成績。在上學期期末考試中,我班的語文和英語處於年級領先地位,數學稍顯薄弱,但和別班差距不大,特別是我們處在年級前面的學生人數較為領先。但由於學習基礎、家庭情況以及個人因素等各種原因,學生的成績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並有繼續擴展的趨勢。個別學生已經產生嚴重的厭學情緒,並在平時的學習中有所表現,如不按時交作業、作業質量數量不過關等,更有甚者,周末沉迷網吧的電腦游戲,極大地損壞了身心健康。

二、本學期的奮斗目標

1、努力提高文化成績,爭取各科均分穩定在年級前三名,其中語文、英語力爭第一;同時保持優秀率的優勢,控制低分率;要有意識的加強學生對生物地理學科學校的重視程度,以確保每一位同學下半學期小中考的順利過關的;配合物理教師做好物理學科的教學工作,以保障新學學科的順利進行。

2、進一步提高行為規范的執行標准,使每個學生都能做到最好,最大限度的發展和發揮自己,爭取每一位同學都能和「流動紅旗」合一次影。

3、鼓勵藝術發展,努力鍛煉身體,加強體育鍛煉,提升審美情趣,提高綜合素養,將班級的活動和班集體的建設融為一體,讓活動成為學生的舞台。

4、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理想教育,培養學生的責任心、愛心和創造意識,是附中的精神真正落到實處。

為達到以上目標,我們將採取以下措施:

三、工作措施

以上為本學期的班級工作計劃,未盡事宜將在實際工作中安排穿插;同時,計劃將可能圍繞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和時間作些適當的調整。

一、德育工作

利用班會、外出學習、大型集會等時間,重點加強學生思想品德素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特別是學習習慣的養成。

主要工作重點:

1、班主任本人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生活情況,主動與任課老師交流溝通,經常與同學談心,關注他們的思想動態,加強學生的思想穩定工作,同時關心和加強上江學生周末學習、生活、安全等的管理工作。

2、加強班幹部隊伍的建設。開學初重選班委會,重新調整組建班委,今年新增6個雜物長,建立以班長為龍頭的有力團體,帶領全班同學在紀律、行為規范、衛生等各方面取得更多進步,從而切實培養責任心更強、工作能力更強的班干,使其真正成為班級的核心、學習和紀律的帶頭人。

3、結合學校德育工作安排,利用班隊主題活動,適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理想教育。如可以開展以「教師節」「中秋節」等等為背景的有意活動,以促進師生間相互了解的活動,或以國慶節、元旦等節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還可以採用觀看錄像、辯論、文藝表演、徵文、演講等不同形式,為青春期的學習生活做好充分的精神准備,幫助學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樹立遠大的理想,確定人生奮斗目標,做一個熱愛祖國、關心他人、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新一代接班人。

4、利用自己在心裡培訓進修班上學到的相關的知識為指導加強對學生心理疏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對特殊的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

5、初二學生正處於青春發育期的關鍵時期,要嚴格他們的規范儀表,嚴禁長發、分頭發、染發現象。

6、加強教室的內務整理,衛生、擺設要符合要求,爭取在本學期再次獲得「文明班級」的榮譽稱號,並能夠順利通過區里優秀班集體的驗收。

二、學習指導

1、加強與科任老師的交流,並及時將從科任教師處了解的情況間接的向學生反饋,進行嚴把作業數量、質量關,其中要充分發揮科代表的作用,及時而准確的將作業的收繳情況做好統計,建立各科目作業檢查登記簿。

落實好班級學生的培優補差工作,加強尖子生培養:嚴格要求,張馳有度。

2、注重成績突出的學生周末加強學習輔導;鼓勵學有餘力的同學要求有超前意識,但要量力而行;配合科任教師做好尖子生的學習、生活跟蹤工作;對於後進生,首先做好他們的思想教育工作,同時發動班級學生的作用,特別是尖子生的作用,以學生幫助學生學習,加強後進生的學習指導,以學生互助互幫為主,班主任、科任老師指導為輔,過問學生心理和學習問題,進行有效的指導工作。

教學工作計劃 篇2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通過實踐讓學生產生情感體驗、能力方法和知識經驗的活動,通過學習本套教書,了解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增進對傳統文化價值的認識,激發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提升文化素養和思想品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建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結合本校實際情況,以學生為本,重在實踐、重在體驗、重在提高、重在發展的宗旨,特對本期教學工作計劃

一、活動目標:

1、組織學生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范,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任的態度。

2、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提高通過探究活動來解決問題的初步能力。

3、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養成生活自理的態度,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習慣。

二、活動內容

1、與各學科教學相結合,組織開展以「實驗探究」、「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為核心的科學探究活動及技能活動。

2、利用課間操、升旗儀式、重大節日、法制報告等方面的活動,

教育學生熱愛祖國、關心國家大事,遵守學生守則,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增強學生的'組織觀念和集體觀念,增強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感情和社會責任感。

三、教學方法及措施

1、認真組織教學,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按計劃實施教學活動。

2、根據本班學生實際情況,設計有效的教學思路,及時進行教學反思,適時調整教學思路。

3、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創造性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教學工作計劃 篇3

教與學,是學校教育工作亘古不變的重心,教書育人,是教師工作最基本的目標。體育學科作為學校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不能忽視育人的宗旨。作為一名體育教師,盡快改變教學觀念,提高自己的教學專業能力,跟上現代化教育教學形式的需要。通過這次專家培訓,為了讓自己快速成長,特製定個人發展三年規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體育教學是學校教育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掌握運動技能,掊養終身體育意識的重要途徑,促進新建學校更好的發展。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工作,不斷提高課堂時效性,注重發展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進取精神,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二、總的目標

1.繼續繼承優良體育教育教學品質,衣著符合教師規范,以普通話教學,做到不遲到、不早退、不拖堂、不提前下課。並在教育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樹立獨特的個人教學風格,向業務水平高的「經驗型」青年教師轉型。

2.繼續體育專業理論結合專業技能的學習。熟知《教育學》《學校體育學》等有關著作,更新個人專業知識、認識教材,做到因材施教;能科學合理地設計每一學期的教學目標,並與單元計劃相配套;在骨幹教師、優秀教師的展示實踐課中,開發教育資源,從而尋求自身教育教學方法、手段、教學設計上有所突破。

3.堅持每周1-2小時的閱讀,除教育教學類書籍,增加案例、課例的閱讀參考,尋求在理論研究上有建樹,不斷提高自身理論研究的能力,並結合實踐有成效。

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研究型和發展型的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課堂教學形成一定的獨特風格。促進自我展示與自我實踐,自我監控與調整能力,同時加強課堂教學管理,構建個性課堂教學模式。

三、具體目標

1)繼續自己的專業學習,積極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不斷探索和實踐,努力營造適合學生學習的舒適、輕松的體育課堂環境。

2)繼承優良的體育教育教學方法、手段,尋求自身教學特點,發揮所長,利用各種器材豐富教學內容,使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逐步建立個人教學風格。

3)閱讀有助於自身教學提高和教師個人素質提高方面的書籍,教學方法和理論方面等的著作

4)積極參與各教育教學類學術活動,做好筆記及完成其相應要求和功課。

有健全的職業道德,充滿愛心、耐心、細心,有大膽的勇於嘗試和創新之心,能多學多看多嘗試,凡事多從學生的立足點出發,成為一個善良的,有個性,有思想的人。

第一年:在合格教師的基礎上,潛心研究教材、精心設計教學、認真上好每節課,力爭達到優秀教師的水平。

第二年:多讀教學方面的書籍,多觀摩名師的課程,多進行教學反思,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

第三年:在兩年的教學基礎上,不斷反思整合自己課堂,向骨幹教師靠攏。

四、具體措施

針對以上的目標,我將在這三年裡做到以下幾點:

1.積極、認真對待每一節體育課。互聽課、展示課上能得到同行的贊同。形成自身特有風格的體育課教學,學生反響熱烈。

2.總結經驗,能在個人教育平台上發表有質量的教育心得文章。

3.根據個人專業發展三年規劃的制定,進行每學年、每學期的實施內容細化,制定改進計劃和實施措施,並在實踐過程中總結和創新。做一個科研型的教師,不斷地實踐、探索、總結自己的教育行為,必將把自己打造成一個科研型的教師、學者型的教師。 我會一直朝著心中的夢想迎風起航,雖一路風風雨雨,但是我一定堅持不懈,盡心盡力。在這三年裡,我會為做一個新型的,智慧型的教師而努力!

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以物理新課程標准為指引,緊跟學校教學工作計劃,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目標,抓好常規教學,夯實基礎,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的方法和手段,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作為教學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務。

二、現狀分析

1、基本情況:

本人所授班級為高二6、7、8、9四個班,均為普通理科班,其中3班是我本學期才接手的班級,本班在高一時基礎較好,但從本學期還需要一個熟悉和相互適應的過程,希望能盡早進入狀態。本學期理科班周課時為6節。理

本學期,我將以學校教務處工作意見為指導,圍繞物理教研組計劃要求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認真研究和學習新課程標准,積極推進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做好高二物理教學工作。在加強常規教學的同時,積極開展科研課題的實驗和研究,以及為高三培養物理尖子作好培優工作。

2、學情分析:

理科班大多物理生有學習物理的興趣,有較好的學習習慣和一定的學習方法。但學生程度參差不齊,由於高一課時緊,內容多,部分學生必修1、2的知識遺忘較嚴重,理解掌握上差別較大。有極個別學生基礎薄弱,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任務與工作目標

1、這學期主要開設3—1,並盡量在一月份底進3—2的教學,並力爭完成1—2章的教學任務。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認識基本的物理反應原理,並能運用原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以分班選課為契機幫助學生確立將來的高考目標,積極建設良好的班風、學風。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以應對日益加深的學習內容。

3、做好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工作,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研究,增強對新課標的理解和駕馭能力;立足課堂開展教學研究,實現課堂教學的化。

4、根據學校工作計劃,結合學科實際,落實各項教研和教學常規工作。樹立質量為本的教學理念,全面推進教學改革,確保教學質量穩步提高。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積極投身教學改革,促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四、具體工作措施

1、認真做好教學常規,確保教學有效開展

深入備好每節課,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積極認真地做好課前的備課資料的搜集工作。然後,備課組共同研討確定學案內容,根據班級具體情況適當調整、共享。部分章節內容製作成教學課件後,再根據班級具體情況適當調整、共享。此項工作上課前兩至三天完成。認真上好每節課,積極實踐新課程理念,把握好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精心設置習題,合理、分層布置學生作業,書面作業要求全批全改;學生配套教輔《金版》不定期抽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及時反饋。精選每章的測驗題,與備課組共同出題,並要達到一定的預期效果。對每一次測試要認真分析,總結,為學生確定合理的目標。

2、積極開展實驗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積極、認真開展實驗教學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直觀理解,有助於培養學生實驗能力。依據學校現有實驗條件,在保證演示實驗絕大部分完成的基礎上,適當開展學生分組實驗和課後實踐。

3、做好綜合實踐,踐行分層教學

(1)成立物理學習興趣小組(奧賽小組),培養特長生學習、探究物理的興趣和能力。

(2)利用晚自習做好缺差輔導,確保每一個學生學習不掉隊,力爭高中學業水平測試全面通過。

4、積極參加教研活動,提高教學業務能力

學習物理課程標准,明確新課程的具體要求,利用每周的教研組和備課組活動時間,認真學習新課程教學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學方法。

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模塊特點

《穩態與環境》是高中生物課程的三個必修模塊之一,它包括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植物的激素調節,種群和群落,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和生態環境的保護等方面的內容。是生物科學的核心內容,同時也是現代生物科學發展最迅速、成果應用最廣泛、與社會和個人生活關系最密切的領域。

二、知識教育方面

側重於使學生在個體和群體水平認識生命系統內部的調節機制以及與環境的關系。幫助學生理解穩態、調節和環境等生物學核心概念,並圍繞這些概念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

三、能力培養方面

課程標准確定的能力目標包括操作技能、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三個方面,尤其重視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領悟系統分析、建立數學模型等科學方法及其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全面提高學生的生物學實驗操作技能、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科學探究能力。

四、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方面

充分利用教材如「評述植物激素的應用價值」、「探討動物激素在生產中的應用」、「關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預防」等,使學生關注生

物科學的發展與社會的關系;利用「關注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形成環境保護需要從我優越的意識」讓學生形成環境保護意識,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此外,還要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科學精神、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責任感。

五、教育教學方法

加強教法、學法研究,強化科學方法教育、培養科學探究能力的途徑,加強STS教育思想的滲透,重視與生活經驗的聯系,創設問題情境,驅動知識的建構,加強探究性學習的培養。

六、教師能力的提升方面

重視備課組教師的集體備課、聽課等交流活動;盡量爭取機會到外校進行學習交流;訂閱生物科有關書刊資料,留意網上關於生物科的進展,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

註:教學進度按備課組計劃執行。

七、教 學進度及教學內容(每周上課時間4節,晚自習2節)

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認真完成教學任務

1、在這一學期中,完成了《高中語文必修1》和《高中語文必修2》的教學任務。以單元教學為「點」,以讀寫實踐為「鏈」,拓展常規教學思路。在使用教材過程中,要注意教學單元的整體性、能力性以及讀寫結合的「系統性」,還應注意「閱讀」部分與「寫作、口語」部分的交替式(穿插)教學,避免單一的直線式重復性教學;每個單元精講1—2篇「教讀課」,以「課」為例,舉一反三,側重能力的全程培養,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變教師教學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以達「教,為了不教」之目的;「自讀課」必以學生自學為主,強調自學課型的內在特點和學法指導,不可將「自讀」與「教讀」兩課型作簡單化、「一刀切」的辦法處理。

2、重視文言文閱讀能力培養,把學習重點放在積累文言知識,理解文章內容,增強學生文化功底之上。增強學生文化底蘊。指導學生對傳統文化經典——《論語》的學習,幫助提升傳統文化素養並強調對古詩文名篇的記誦,補充有關文言知識,鞏固文言文閱讀的知識基礎,並能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

3、能夠引導學生養成對名著的閱讀,幫助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養及審美能力。薦學生閱讀《名著導讀》和課外閱讀書籍,擴大學生閱讀量,不斷提高語文積累和素質。備課組統一安排在教材教學過程中,安排一定的是課時講授《論語》並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在必修一階段閱讀完《家》,在必修二階段閱讀完《巴黎聖母院》,做到有計劃、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過常

4、加強作文的寫作,提升作文水平。

二、積極參與教研活動

本學期擔任備課組長,能在每周的備課組會上認真組織組員,共同探討語文課題,並積極參與集體備教《家導讀》、《荷塘月色》、《孔雀東南飛》、《游褒禪山記》等課文的活動。同時積極聽課,認真參與評課。

本學期還繼續參與語文組的「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課題的研究,順利完成多篇論文結題。

積極按時參加教研組、備課組和校際間的教學教研活動;多聽其他老師的課,。

三、繼續教育計劃

關注有關教育教學改革的文章,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同時,面對新課改,積極進取,以新課改的思想指導自己的教學,以期通過不斷地學習,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

四、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與教研小組學習過程中,我認識到自身教學上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在以下這些方面還要多加改進。1.在課堂上還要要更加註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多想多說多練;2.進一步將課堂教學與課後練習結合起來,督促學生鞏固所學知識;3.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擴大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思維和理解能力;4.和學生多進行交流,特別是給學生強調一種意識,語文能力的提高是循序漸進的,經過一定的訓練是有效果的。如果認為學和不學作用不大,是一種非常危險的信號。

學無止境,教無定法,我將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繼續完善我的教學工作。

❸ 寫景文言文教案

1. 如何寫景作文指導教案

如何寫好景物描寫的文章 (1)要細致觀察,寫出景物的特點。

如「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嫩」和「綠」就是春草的特點。 (2)有順序地進行觀察、描寫。

如時間順序、移步換景、由總到分,由面到點,由物到人,由實到虛。要有次序地進行觀察。

還要注意觀察景物變化的過程,細致入微地觀察,就容易抓住景物的特徵。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

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

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濟南的冬天》 雪後山景按空間順序由高到底,由山上到山尖到山坡到山腰。

(3)多角度描寫景物 1、正面、側面相結合 2、實寫、虛寫相結合(以虛襯實)3、人的各種感官相結合 (味、觸、視、聽、嗅 等)4、動靜相結合 5、恰當的觀察點多方位描寫,注意寫景的順序選擇6、巧用修辭手法,使語言生動形象。

2. 黃鶴樓 古文教案

[教學步驟] 一.導入: A.提問:三大名樓?及與之有關的各名文? 湖北:黃鶴樓 崔顥《黃鶴樓》 湖南:岳陽樓 范仲淹《岳陽樓記》 江西:滕王閣 王勃《滕王閣序》 B.講故事:傳說李白登臨黃鶴樓本欲賦詩,因見崔顥此詩而作罷,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二.朗讀: 師范讀,生齊讀. 強調注意節奏(音韻兼顧意義),及聲調的抑揚、速度的急緩 (如:讀「空」應低沉婉轉,聲音略為延長;「晴川」句可讀得恬淡自然。)

三.師生探究: A。讀了這首詩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麼? 生1:我喜歡「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因為它對仗工整,用詞優美,我眼前好像能出現這么一幅令人陶醉的畫面。 生2:我也喜歡這一句。

「歷歷」「萋萋」兩個疊詞讀起來流暢、舒緩。感覺非常寧靜。

生3:我喜歡「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它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它講述了一個美麗的傳說。

生4:我喜歡「白雲千載空悠悠」句。給人一種悠閑適意的感覺。

生5:不。這句我感覺到的不是悠閑,而好像是孤獨寂寞。

因為「空悠悠」顯得空空盪盪,使人頓時心生惆悵。 生6:我喜歡「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句。

江上煙霧迷朦,真彷彿人間仙境。 生7:我讀來煙波浩渺,卻又聯想到前途的迷茫,想詩人也因此而生離愁別緒吧。

師:(贊賞地)同學們都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解讀這首詩,從各個角度品析了詩的韻味,意境。它確實通過描寫詩人登臨黃鶴樓的所見,表現詩人的思鄉愁緒,這從最後一句可分明地看出。

剛才同學們爭論「空」字的意味,很好。就是要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敢於有自己的見解。

首聯和頷聯中都出現了「空」字,詩人登上此樓,發現仙人已去,只留下一座樓宇,天地間也只有漂渺無依的浮雲,理解為「清廖孤寂」是不是更有道理些呢?(生點頭)千年已逝,一切都如過眼雲煙,在這種清廖孤寂中詩人自然生發歲月悠悠,世事茫茫之感!(生點頭)。 (品味與爭論使同學們覺得自已是課堂的主人。)

B.那麼,你對這首詩有沒有不滿意的地方? 生8:「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句,寫草木茂盛,景物分明,給人清新可人的感覺,為何下句卻突然轉寫「愁」? 生9:頭三句每句中都有「黃鶴」二字,好像顯得重復羅嗦? 生10:詩人說「昔人已乘黃鶴去」,要是用「來」就好了,不就顯得那地方很美嗎? 生分組討論,力求每人都能談出自己的見解。每組推舉一個作中心發言。

生11:連用「黃鶴」三字,我們組認為是在強調黃鶴樓的得名,還可引人想像鶴的翩然身姿,仔細品去,回味無窮呢! 生12:仙人騎鶴西去的傳說讓人神往,三個「黃鶴」不僅讀來不覺累贅,反而不斷強化了傳說給人帶來的飄逸之感,當然更有仙人騎鶴而去的無限悵惘…… 生13:「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有同學認為寧靜,舒暢,是沒有將全詩統一起來讀,詩人在登臨黃鶴樓時,看「白雲千載空悠悠」,心中就有歲月悠悠,世事蒼茫之感,那麼再研究「晴川歷歷漢陽樹」句,我們認為應看作是一種凄美。 生14:我們在研究這一句時,揣測作者是不是一種反襯——景美也掩不住人在旅途的深深孤寂? 師(感嘆):是啊,梁園雖好,不是久戀之家。

生15:剛才有同學提出「詩人說『昔人已乘黃鶴去』,要是用『來』就好了,不就顯得那地方很美嗎?」這個問題,我們討論的結果是:詩人寫作此詩並不是為了表現黃鶴樓的美景,而是表現詩人的悵惘,思鄉之情。 師小結:同學們說得很好,我們討論的結果並不在於對錯,同學們只要能談出自己的見解,就是從不同的角度對這首詩進行了品味,解讀,有自己的看法才是最重要的。

當然,我們不能完全脫離詩意去信馬由韁,而應在了解詩人寫作背景的基礎上,盡情去想像,去發揮。 (求異思維,摒除凡名家名篇就盲目崇拜的思想,勇於提出自己的觀點,勇於質疑。)

四、拓展,激發學生的想像能力,訓練學生表達能力。 這首詩不僅寫景,還充分抒情,情景交融渾然一體。

每一句都可說是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畫,老師選擇了其中的一句,根據詩意,融入自己的想像和感受、體會,寫成一段小文,請同學們也模仿著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句,充分發揮想像,綴珠成文。 師示範:「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金碧輝煌的黃鶴樓在陽光的照射下愈發顯得宏偉與壯麗。

登臨此樓,仰望長空,一碧如洗,唯有白雲千朵,懸浮於天地之間,沒有一絲雜色,就是那樣不沾煙火氣地潔白,沒有目的,沒有方向,悠悠地飄盪。胸中的一切彷彿都被盪滌而去,怎麼不令人油然而生清寥孤寂之感。

生16:「睛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在溫暖陽光的照耀下,漢水平原黃鶴樓四周的樹木顯得格外分明,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在風的吹動下,那披著綠衣的生靈也會慢慢地跳起舞來,顯得那樣快樂活潑。再向黃鶴樓的東北角望一望,那彷彿是一個世外桃源。

在那個美麗的鸚鵡洲上,鮮嫩的芳草長得極其茂盛,讓人情不自禁想伸出手去撫摸,聞著它,似乎也正散發著一股淡淡的芳香。 生17:「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太陽漸漸向西方墜落,遠處辛勤工作的人,已收好農具准備回家。

3. 求《小石潭記》的教案

1.疏通文意,掌握文中字詞的含義。

2.學生熟悉課文,感受小石潭的美景。 3.體會文章寫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法。

4.培養學生欣賞美、發現美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分析: 學生感受小石潭的美景,並從中體會作者的感情是本文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所在。

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優美的山水散文,本課教學准備通過誦讀和展示畫面引導學生感知美,並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習文章寫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法。 教學手段:運用多媒體教學 教學方法:探究式 合作學習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 一 課 時 教學內容: 學生自讀,掌握文中字詞的含義,教師帶領學生疏通文意,熟悉課文,了解文章內容。

第 二 課 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二、教師范讀課文(放錄音,出示畫面) 三、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1、提問:小石潭給人的印象如何?(用一個字概括) 2、學生回答,教師引出「美」。 四、研讀課文,分析品味 (一)、展示小石潭的美景 1、小石潭的景色美不勝收,你讀了文章後頭腦中浮現出了哪些美麗的畫面?你能選擇一個景點和大家說說嗎? 2、學生自由發言,說說自己的發現。

3、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作幾句小結。 (二)、理解人物的「樂」 1、小石潭的景色如此美,讓人為之陶醉,如果你身處其中,會產生什麼感受呢? 2、引導結論:樂 3、小石潭到底有哪些樂趣呢? 4、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根據學生回答迅速在屏幕上現場出示) (三)、體會人物的「憂」 1、過渡:小石潭的美讓人樂在其中,但我們從文中也分明讀出了人物的另一種感受——憂郁,哪一句顯出了作者的憂郁之情? 明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解釋) 2、作者的憂從何而來呢? ①、朗讀第一段的一、二兩句及第四段。

②分析:小石潭所處的地理位置極為偏僻,人跡罕至,雖然景色奇美,但過於幽靜冷清,時間長了,讓人感到寂寞難耐,悲從中來。我們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這也是與作者當時的心境分不開的。

3、作者背景簡介。(屏幕出示) 4、學生嘗試著將情與景結合起來,解釋作者心情憂傷的原因。

5、教師小結: 作者是被貶官到此,不幸的遭遇令他感傷,本來想寄情於山水,遣散心中的郁悶,小石潭的美景使他驚嘆不已,流連其中,得到了不少樂趣,暫時忘記了心中的痛苦,可是小石潭風景雖美卻過於幽靜冷清,遊玩的時間一長,寒氣透骨,難免觸景生情,不由得憶起了自己的坎坷命運,憂郁、悲涼的心情自然地流露出來。 五、總結全文。

六、拓展練習: 觀察自己的學校,寫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寫出景物的特徵和你的感受。 附板書設計: 景色美 樂在其中 偏 貶 遠 謫 幽靜冷清 觸景生情 抑鬱憂傷 景 情景交融 情 [教學目的] 1. 學習按照一定順序組織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徵,用鮮明生動的語言寫景狀物的方法。

2. 體會本文融情於景,借景抒情的藝術特色。 3. 了解「如」「若」「似」的不同用法及「以」「為」在文中的用法。

[教學重點] 背誦及體會文章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難點] 樹、石、水、魚特點及對它們的准確描寫。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疏通文意。 [教學過程] 1. 由「唐宋八大家」中的「韓流」導入。

2. 簡介作者,背景,解題。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唐代中期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

曾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活動,任禮部員外郎。失敗後,被貶為永州司馬。

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鬱,所以就以遊山玩水,欣賞大自然風光來排遣內心的愁悶。他在永粥發現了許多風景佳麗的地方,記下了其中的八處名勝,成為我國古典文學散文史上頗有名的《永州八記》。

《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於景,抒發謫居生活的清寂苦悶、抑鬱憂傷之情。

他所寫的游記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託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憤。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3. 生初讀課文,圈出生字、生詞。 4. 師范讀課文,生輕聲跟讀,並補充。

參差 寂寥 搖綴 隸 愴 5. 師生共同疏通文意。 (1) 古今異義。

去:(古)離開 (今)前往,到某處 怡然:(古)靜止不動的樣子 (今)痴呆或深思的樣子 小生:(古)年輕人 (今)戲曲藝術中的一種角色 (2) 一詞多義 以:①全石以為底(介詞,用) 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譯) ③以其境過清(介詞,表原因) 為:①全石以為底(動詞,當「作為」講) ②為坻,為嶼,為堪,為岩。(動詞,「成為」) 清: ①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詞,清澈) ②以其境過清(形容詞,冷清) 可:①潭中魚可百許頭(副詞,大約) ②不可知其源(助動詞,能夠) 差:①參差披拂(形容詞,長短不一) ②其岸勢犬牙差互(動詞,交錯) (3) 翻譯 ①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②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③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4) 判斷。「若」「似」「如」都可以用來打比喻,但有時不一定是打比喻。

試分辨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①聞水聲,如鳴佩環。

( ) ②皆若空游無所依。( ) ③似與游者相樂。

( ) ④天涯若比鄰。( ) [課堂練習] 1.讀,背。

2、翻譯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深。

4. 人教版 八年級 三峽 文言文 寫景散文 如何描寫

從三峽全長七百里中看,兩岸山都是相連的,沒有中斷的地方.山嶺重重疊疊,連綿不斷,把太陽光和天空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晚上,絕看不到太陽和月亮.

到了夏天洪水暴漲滿上山岡的時候,無論是上行還是下行,都被阻絕了.有時皇帝的詔書急需傳達,那麼,從白帝到江凌,雖有一千二百里之多,早上出發,晚上便到,即使乘飛奔的馬,駕者烈風也沒這樣快.

每當春冬的時候,白色的急流和碧綠的深譚,迴旋著清波,倒影著兩岸的景色.高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怪的柏樹,懸崖上流下的瀑布,飛花四濺,在山峰和樹林之間飛濺,水清、樹榮、高山、草盛,確有許多趣味.

到秋天初晴下霜的早晨,樹林蕭瑟冷靜,山澗寂靜,猿猴啼啼的長叫,持續有很久,凄慘的聲音異常,在山谷久久回盪,所以打漁的人說:"巴東三峽巫峽最長,聽見猿聲後,眼淚沾濕了衣服.

5. 幫我寫一篇300字的寫景文言文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繞泰安城下,酈(lì)道元所謂環水也。余始循(xún)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

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道者,世皆謂之天門雲。道中迷霧冰滑,磴(dèng)幾不可登。

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cú lái)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戊申晦,五鼓,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

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雲漫。

稍見雲中白若摴(chū)蒱(pú)數十立者,山也。極天雲一線異色,須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

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jiàng hào)駁色,而皆若僂(lou第二聲)。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

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僻不當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yuán)。少雜樹,多松,生石罅(xià),皆平頂。

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里內無樹,而雪與人膝齊。

讀姚鼐此文,乃知古之人誠不我欺也。 2.酈道元所謂環水也 余所不至也(以上兩句用句末語氣詞「也」表示判斷,主語「此」省略。

判斷句) 3.此東海也(用句末語氣詞「也」表示判斷。判斷句) 4.亭東自足下皆雲漫(用副詞「皆」表示判斷,「皆」相當於「都是」。

判斷句) 最後一句,賓語前置。想了想,現代人寫文言文肯定寫得不好,借用了姚鼐的文章,寫得很好的,。

6. 寫景的文言文有哪些

《水經注·河水·孟門山》: 河中漱廣,夾岸崇深,傾崖返捍,巨石臨危,若墜復倚。

楊之《洛陽伽藍記·永寧寺》: 金盤炫日,光照雲表,寶鐸含風,響出天外;歌詠贊嘆,實是神功。 白居易《廬山草堂記》: 一宿體寧,兩宿心怡,三宿後頹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堂東有瀑布,水懸三尺,瀉階隅,落石渠,昏曉如練色,夜中如環佩琴築聲。 柳宗元的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小石潭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袁家渴記》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

然後知是山之特出,不與培*(土婁)為類。 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記》: 其石之突怒偃蹇,負土而出,爭為奇狀者,殆不可數。

其嶔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於溪;其沖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於山。/枕席而卧,則清冷冷狀與目謀,瀯瀯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

柳宗元《小石潭記》: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陶淵明《桃花源記》 王勃《藤王閣序》 范仲淹《岳陽樓記》 歐陽修《醉翁亭記》 李格非《洛陽名園記論》 晁補之《新城游北山記》: 於時九月,天高露請,山空月明,仰視星光皆光大,如適在人間。

蘇軾《前赤壁賦》《後赤壁賦》 李孝光《雁山十記·觀石樑記》: 月已沒,白雲西來如流水。 風吹橡栗墮瓦上,轉射岩下小屋,從領中出,擊地上積葉,鏗鏜宛轉,殆非世間金石音。

劉基《清風閣記》 唐順之《竹溪記》 袁宏道《滿井游記》 王質《游東林山水記》 徐霞客《游恆山日記》《游太華山日記》《游雁宕山日記》《游蘭溪》 譚元春《再游烏龍潭記》 差不多了吧,個人認為古文寫景還是《水經注》看的爽,表達清晰,語言干練,意境優美。 蘇軾曾說:「今我樂何深,水經亦屢讀。」

7. 甲乙兩文篇末的寫法有什麼共同點

3.【甲】 【乙】兩文中描寫月色的句子分別是什麼?同是描寫月色, 兩文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5 分) ⑴寫月語句 ⑵描寫方法 4.【甲】 【乙】兩文篇末的議論分別表露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或感 情?(2 分) 【答案】 1.⑴窗戶⑵原來⑶僅僅,只是⑷美妙 2.⑴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⑵怎麼能講給那些世俗 的人聽呢? 3.⑴【甲】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乙】月 影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

⑵【甲】直接描 寫與間接描寫相結合,通過比喻描寫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過竹 柏的影子,間接地寫出了月光的明亮。 【乙】文通過對月下景物的描 寫,間接表現了月光的別樣趣味。

4. 【甲】文表現出作者豪放曠達的人生態度,也隱含著被貶後內心 的悲涼與 *** 。 【乙】文表現出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獨以自然山 水為樂的情感。

作業布置: 仿照附二內容對初中階段寫景文言文知識點梳理。 教學反思: 本課時文言文教學設計, 實為拋磚, 希望能提醒大多教師從一個 新的角度去探討文言文復習教學的方式, 在指導上更細致, 考慮更全 面。

不僅文言文,我在現代文閱讀復習上也採取了這種方式,把現代 文根據內容或主題分為幾類,從中總結共同點,方便學生閱讀比較, 同時也能做到舉一反三, 減輕學生的復習負擔。 通過前一階段復習看 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本課時教學在主旨把握的復習上用時較多, 因為這是解決多數問 題的關鍵, 課內的文言文篇幅不多並較容易把握主題, 所以應重在向 課外延伸,訓練學生應用能力。 不足之處主要可能是部分知識點上以偏概全 ,解決問題不夠全 面;學生運用能力訓練不足;基礎知識訓練較為簡單。

所以建議老師 們在復習時,鞏固基礎知識積累,加強運用練習。 附一:板書(突出重點即可) 附二:預習部分寫景文言文知識梳理。

熱點內容
游褒禪山記教學反思 發布:2025-08-25 03:51:39 瀏覽:894
監禁姐妹教師西瓜 發布:2025-08-25 03:19:29 瀏覽:790
李德印老師 發布:2025-08-25 02:35:21 瀏覽:859
硝酸鈣的化學式 發布:2025-08-24 20:54:14 瀏覽:595
四平招聘教師 發布:2025-08-24 19:15:36 瀏覽:290
學習讓師德在教育中閃光心得體會 發布:2025-08-24 19:05:49 瀏覽:260
校園產業 發布:2025-08-24 18:45:21 瀏覽:321
西華大學古城教學區 發布:2025-08-24 16:57:57 瀏覽:439
2017四川文科數學高考 發布:2025-08-24 15:30:36 瀏覽:210
孩子發燒物理降溫的方法 發布:2025-08-24 14:28:36 瀏覽: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