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考試報名
Ⅰ 教師資格證報考條件
凡報名當年年底未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具備《教師法》規定教師資格條件並願意從事教師工作的中國公民,均可申請並依法認定幼兒園、小學、初級中學、高級中學、中等職業學校(含實習指導)教師資格。
1、普通話水平應當達到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頒布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准》二級乙等及以上標准。
2、不需要單獨考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這兩門課程已經統一歸入統考的科目二,是幼兒的《保教知識與能力》、小學的《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中學的《教育知識與能力》,並由省教育廳統一組織考試。
3、各級各類學校各專業畢業生在教師資格證考試筆試結束並成績合格後,可報名參加數月後的面試考試。同時筆試成績為兩年有效期,期間都可以進行面試報名。
4、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無傳染性疾病,無精神病史,按《申請認定教師資格人員體檢標准及辦法》,在教師資格認定機構指定的縣級以上醫院體檢合格。
5、報名需要學歷證、身份證、照片。
6、沒有教師資格證的是肯定無法取得正式編制的。
(1)教師資格考試報名擴展閱讀:
《教師資格條例》第十五條申請認定教師資格,應當提交教師資格認定申請表和下列證明或者材料:
(一)身份證明;
(二)學歷證書或者教師資格考試合格證明;
(三)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受委託的高等學校指定的醫院出具的體格檢查證明;
(四)戶籍所在地的街道辦事處、鄉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單位、所畢業的學校對其思想品德、有無犯罪記錄等方面情況的鑒定及證明材料。
申請人提交的證明或者材料不全的,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受委託的高等學校應當及時通知申請人於受理期限終止前補齊。
教師資格認定申請表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統一格式。
Ⅱ 教師資格證網上報名,在哪裡報名
1、首先你要做的是找准網站:中國教育考試網,點擊進入。
5、進入之後需要你完善你的信息之後提交就可以了,當然你要上傳你近期的二寸照片,等待他們審核通過就可以了。
(2)教師資格考試報名擴展閱讀:
申報要求:
凡報名當年年底未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具備《教師法》規定教師資格條件並願意從事教師工作的中國公民,均可申請並依法認定幼兒園、小學、初級中學、高級中學、中等職業學校(含實習指導)教師資格。
1、普通話水平應當達到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頒布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准》二級乙等及以上標准。
2、各級各類學校非師范專業畢業生申請教師資格應按省教育廳部署補修教育學、心理學課程,並由省教育廳統一組織考試合格。(申請者學歷為師范專業畢業人員免於教育學、心理學考試)
3、各級各類學校非師范專業畢業生申請教師資格應參加教師資格認定機構組織的說課(說課分為:面試、試講)。(申請學歷為師范專業畢業人員如能提供3個月或以上的教學證明,可免於面試、試講)
4、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無傳染性疾病,無精神病史,按《申請認定教師資格人員體檢標准及辦法》,在教師資格認定機構指定的縣級以上醫院體檢合格。
5、報名需要學歷證、身份證、照片。
6、沒有教師資格證的是肯定無法取得正式編制的。
具體的報名時間和地點可以通過當地教育局、或者教師資格證報考點了解。
網路教師資格證
Ⅲ 錯過教師資格證考試報名怎麼辦
教師資格證報名錯抄過了襲只能下次再報考。網上報名起止時間由各教育局設定,中國教師資格網無權延長教育局設定的網報截止時間。由於個人原因錯過教師資格認定網上報名時間的,請等待下次報名。
認定機構會在每次報名前通過網站或其他媒體發布認定通知,包括申請人員范圍、網上報名時間、認定條件和提交的材料等信息,請及時關注,並按其規定執行。
Ⅳ 教師資格證可以自己報名嗎
教師資格證考試是可以自己報名的,教師資格證報名流程分為考生個人網上報名、考區確認、網上繳費3個步驟。凡符合報考條件的所有考生都可以進行報名,報名前考生需要進行注冊、填報個人信息和上傳個人照片。
2015年,教師資格證考試改革正式實施,打破教師終身制且五年一審,改革後將實行國考,考試內容增加、難度加大。在校專科,本科能報考。成考,自考,網路教育學歷,需要畢業才能報考,改革後將不再分師范生和非師范生的區別,想要做教師都必須參加國家統一考試,方可申請教師資格證。
(4)教師資格考試報名擴展閱讀:
國家統考地區的筆試科目與地方自主考試不同。地方自主考試筆試科目為「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政策法規;國家統一考試分為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中職五個層級。
其中幼兒園、小學、中職這三個學段考兩門(科目一:《綜合素質》;科目二:《教育(保教)知識與能力》),這三個學段不涉及專業知識的考察;初中、高中要多考一門專業知識。根據規定,只有筆試和面試都通過方可獲得教師資格證書,單科成績是保留兩年的。
Ⅳ 教師資格證考試網上報名需要什麼資料
都有哪些嗎?這些問題都是很重要的,也都是需要你去進行了解的。那麼,我們就人力資源師報考條件都有什麼進行簡短的文字分析,希望給你一點幫助。
在三才
我們知道勞動保障部門的職業資格證書,分為不同的級別,對於從事人力資源相關工作的朋友們來說,我們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需要來考取不同的等級人力資源證書。特別是對於人力資源師而言,想要自己的事業進一步發展,考取人力資源師資格證是很重要的,那麼,您知道人力資源師報考條件有哪些嗎?想要考取一級二級人力資源師報考條件是什麼呢?
三才告訴我們人力資源師報考條件根據您所包括的級別報考條件也有很大的區別,主要分為了四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職業資格中級)、三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職業資格高級)、二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職業資格技師)、一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職業資格高級技師)。
綜合上面所說的內容,我們可以知道關於人力資源師報考條件的內容還是有些復雜的,報考不同級別的人力資源師,報考的條件也是不一樣的。因此,如果你想考人力資源師就一定要搞清楚各個級別的人力資源師報考條件。如果你還有哪裡不清楚,也可以直接去三才人力資源培訓中心進行咨詢,三才在這方面做的還是很好的。
Ⅵ 中小學教師資格證報考需要什麼條件
報考條件
1、報考人員基本條件:
①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②遵守憲法和法律,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③符合申請認定教師資格的體檢標准;
④符合《教師法》規定的學歷要求。普通高等學校在校三年級以上學生可憑學校出具的在籍學習證明報考。
2、屬地管理要求:申請人應在戶籍關系或人事關系或學籍關系(在校生)所在地報名參加教師資格考試。
3、學歷要求:
①報考幼兒園教師資格的,應當具備幼兒師范或者其他中等專(職)業學校師范教育類專業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②報考小學教師資格的,應當具備中等師范或者其他中等專(職)業學校師范教育類專業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③報考初中教師資格的,應當具備高等師范專科學校或者其他大學專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④報考高級中學和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的,應當具備高等師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學本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⑤報考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的,應當具備中等職業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並具有相當助理工程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者中級以上工人技術等級。
(6)教師資格考試報名擴展閱讀:
考試標准
教育部制定並頒布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標准、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標准、初級中學教師資格考試標准、高級中學教師資格考試標准。考試標准規定了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基本要求,是確定考試科目和考試大綱的依據。
考試方法
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包括筆試和面試兩部分。筆試各科目採取紙筆考試。筆試各科成績合格者,方可參加面試。
Ⅶ 教師資格證要怎麼考去哪裡報名考試
教師資格證的報名方式為網上報名,考生應在固定時間內登陸教師資格證考試的網站注冊並且填報個人信息,報名需要學歷證、身份證和照片,教師資格證報考條件如下:
1、普通話水平應當達到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頒布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准》二級乙等及以上標准。
2、各級各類學校非師范專業畢業生申請教師資格應按省教育廳部署補修教育學、心理學課程,並由省教育廳統一組織考試合格。
3、各級各類學校非師范專業畢業生申請教師資格應參加教師資格認定機構組織的說課(說課分為:面試、試講)。
4、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無傳染性疾病,無精神病史,按《申請認定教師資格人員體檢標准及辦法》,在教師資格認定機構指定的縣級以上醫院體檢合格。
(7)教師資格考試報名擴展閱讀:
教師資格認定所需材料:
1、本人填寫的《教師資格認定申請表》(一式兩份,網上填寫列印)。
2、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戶籍原件、復印件及工作單位證明(或鄉鎮、街道證明)。
3、畢業證書原件及復印件。
4、教師資格認定機構指定的縣級以上(含縣級)醫院出具的申請教師資格人員體格檢查表。
5、普通話水平測試證書原件及復印件。
6、申請人所在單位或戶籍所在地鄉(鎮)政府或街道辦事處提供的申請人思想品德評估表。
Ⅷ 教師資格證的具體考取流程
考試日期為2020年10月31日,各科目考試時間為120分鍾,全部為紙筆考試。具體時間安排如下:網頁鏈接
初級中學和高級中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對應教育部課程標准中相應層次學校課程。按教育部考試中心總體部署,初級中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科目分為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思想品德、英語、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信息技術、歷史與社會、科學等15個學科; 高級中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科目分為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思想政治、英語、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等14個學科。其他學科暫不開考。
報考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課教師、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人員,參加高級中學教師資格考試科目一和科目二的考試,其科目三(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科目)的考試納入面試環節進行考察。
初中、高中、中職文化課類別「心理健康教育」、「日語」、「俄語」學科筆試僅開考科目一和科目二,其科目三(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科目)結合面試一並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