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師老師 » 學學孔子怎樣當老師

學學孔子怎樣當老師

發布時間: 2021-07-14 07:09:38

① 學學孔子怎樣當老師是那家出版社

因材施教的教師典範。每一個不同的學生他都會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長,教導他們不同的知識。

② 孔子怎樣做老師

國學大師潘守宇說:一個好的老師,能讓他的學生變化氣質。而有一個人,有一本書,能讓一個民族變化氣質,這個人就是孔子,這本書就是《論語》,這個民族就是中華民族,這種氣質就是「文質彬彬」的君子氣質。百年奇特幾張紙,千古英雄一窖塵。唯有炳然周孔教,至今仁義洽生民。 世界教師節——孔子感動了世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經將孔子的生日9月28日定為「世界教師節」;1971年,美國參眾兩院立法確定孔子的誕辰9月28日為美國的教師節;中國台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均把孔子的生日定為教師節或慶祝日。可見,孔子不僅是中國教師的鼻祖,也是世界教師的榮耀。;日本東京的文廟(孔廟)規模超過中國的南京,孔子的儒家文化是普世的文化。 感謝尊崇儒家文化的仁人志士!
歷史是最好的過濾器,它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精華。1988年,一些諾貝爾獎金獲得者聚會巴黎,曾發出這樣的聲音: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要從2500年前的儒家那裡去尋求智慧。聯合國總部也刻著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話。這樣普世文化的話對於處理不同國家,不同政治,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之間的關系,仍具有現實意義。
在一次重要的國際會議上,我國一位官員稱孔子為孔老二,韓國的官員聽到後全體站立退場!韓國的學生當知道孔子不是韓國人時淚流滿面!韓國三星集團的外派人員必須會背論語;韓國把24孝拍成電視劇每天播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優秀的傳統文化對我們來說,不是身上應該洗去的污垢,而是流淌在血管里的血液。

向左轉|向右轉

③ 孔子怎樣拜老子為師的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儒家學派創始人,歷史有孔子問禮的故事,從而五十而知天命,沒有記載是否從師於老子。不過,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關於孔子曾經向老子請教的問題,真實性有待考量。
1 老子其人,其生卒年代為何,生平事跡怎樣,至今仍無定論,沒有確切的證據證明老子作為某個具體的個體存在過,關於他的言論,其實都是戰國早期由後人整理收集的。
2 這個故事出現於《莊子》,莊子是反對儒家學說中利用仁義的教化來束縛人的本性的,所以他很有可能是杜撰了這個故事,藉以抨擊儒家學說,抬高道家的崇尚自然的思想

④ 《學學孔子怎樣當老師》讀書心得

小學教師《學學孔子怎樣當老師》讀後感心得體會

範文已傳附件,請參考,望採納

⑤ 《學學孔子怎樣當老師》讀書筆記

《學學孔子怎樣當老師》讀書筆記
1. 人的內心不平衡是貪婪和慾望的根本。(摘抄於像孔子一樣誠實守信)
2. 對待課堂上出現的錯誤,應該要善待錯誤而不要放縱錯誤,並通過教學機智把錯誤的事實 轉變為探究的問題才是明智的。不要錯誤地認為孩子還小,什麼的也不懂,有時騙騙哄哄就完事了。其實,孩子的心是最透明的,猶如一張白紙,你的一言一行都會在他們的記憶中留下烙印。(整理於像孔子一樣誠實守信)
3. 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代表知識和權威,大到政治品質,小到一言一行,都極易被學生學習和模仿,因而很自然地就會對學生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學生都在用自己敏銳的眼睛觀察著教師的言行舉止、學識能力、思想品德、以至於文娛體育愛好等,並以此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因此教師要以自己的高尚品德、行為去影響和塑造學生,用這種無聲的語言去漬染、熏陶學生,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做的,教師首先自己不做。「我希望孩子們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就首先要做什麼樣的人。我希望他們成為友善、勤奮的人,因此,我必須是他們見到過的最友善、最勤奮的人。」要教育學生,首先要教育好自己,正人先正己。(整理於像孔子一樣以身作則)
4. 對待教育教學中的偶發事件,最應「約己以禮」,對學生應因勢利導,使教育對象在思想感情上受到震動和沖擊,由內疚到自省,最後化弊為利,讓這類事件成為孩子前進的動力和成長的契機。(摘抄於像孔子一樣約己以禮)
5. 用一本教材和一本教參年復一年地重復著昨天故事的教師是可憐的。如何從繁重的工作和瑣碎的家事中振作起來,處理好工作與讀書的關系,在現有條件下擠出一點讀書的時間,是教師要面對的問題。讓讀書成為習慣,要靠毅力和耐性來支撐,只有勤奮而不畏勞苦的人才會有收獲的喜悅。閱讀經典最初可能充滿了沉重與痛苦,但當你走過泥濘崎嶇的山路,到達峰頂時,會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快樂。在「苦學」與「樂學」之間有一個「破繭成蝶」的過程。讀書也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安靜的環境能使一個人浮躁的心靜下來。隨著讀書的數量增加與質量提高,讀書的種子將會在你心中生根。在收獲智慧的同時,收獲從容與自信,收獲學生對你的尊敬,而這幾分收獲又激發你不斷地讀書。(摘抄於像孔子一樣終身學習中引用的文章《讀書讓自己終身成長》)
6. 讓讀書成為習慣,要靠毅力和耐性來支撐,只有勤奮而不畏勞苦的人才會有收獲的喜悅。閱讀經典最初可能充滿了沉重與痛苦,但當你走過泥濘崎嶇的山路,到達峰頂時,會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快樂。在「苦學」與「樂學」之間有一個「破繭成蝶」的過程。讀書也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安靜的環境能使一個人浮躁的心靜下來。隨著讀書的數量增加與質量提高,讀書的種子將會在你心中生根。在收獲智慧的同時,收獲從容與自信,收獲學生對你的尊敬,而這幾分收獲又激發你不斷地讀書。(摘抄於像孔子一樣終身學習中引用的文章《讀書讓自己終身成長》)
7. 一個人有了毅力,就能勤奮,就能自信,就能堅強,「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就能在喧鬧的世界裡沉靜下來,積累人生中的美麗。注重積累能讓一位教師的個人水平「升值」。越是有豐厚的積累,越是容易看到事物的空白,越是容易觸發研究與寫作的思緒;沒有積累就進行拓展,於生活於學問都是一句空話。用大海般豐厚的積累來顯現自己的力量。名師成長的過程,往往是「集萬千折磨於一身」的過程。沒有類似於這樣「積累」的諸多「折磨」,或者受不住這樣的經年累月「積累」的「折磨」,難以養成厚實的底氣。
堅持積累,讓人有鋼鐵一般的意志,有清泉一樣的靈動。(摘抄於像孔子一樣終身學習中引用的文章《我的「積累」8法》)
8. 做不了偉大的事,就用偉大的愛,做平凡的事。
9. 教學的最高境界就在於教師能夠啟開學生的心靈,發出他們的心聲,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獲得學習的最佳效果。讓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慾望得到誘發和報償,讓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是老師激起了她心中的火花,激起了她學習進步的動力。教師也要時學生意識到自己有能力克服消極信念,建立對自我和學習的積極信念。(整理於像孔子一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⑥ 外國的孔子學院怎麼進需要什麼資格才可以當老師

一、工資待遇
1. 每年$21,600美元(依據具體應聘資格可有漲幅)
2. 提供醫療保險

二、工作職責
1. 在美國中小學從事漢語教學
2. 積極參加學校校長及孔子學院推薦、組織的教師培訓活動
3. 積極與家長就漢語教學和課堂活動進行交流
4. 願意在美國長期工作(至少三年,可延續到五年)

三、 應聘條件
1. 在師范院校或教師教育系獲取的、相當於美國學士學位的學位證明,所修課程需由美國教師資格審查機構(ECE,WES或IERF)審核批准。
2. 至少一年的中小學課堂教學經驗
3. 很強的英語能力(托福筆試和口試成績)和漢語水平(HSK/ACTFL成績)

四、在職教育要求
1. 崗前暑期培訓班 – 費用:$1000美元(包括在中國和美國為期共兩個月的培訓)
2. 選修密歇根教師資格課程(15-24個學分,具體所需學分按所擁有的學位成績單上修過的課程而定,每學分$400美元)
3. 考取CPR/教室急救資格證書

五、應聘材料
1. 申請信
2. 學位證書和成績單
3. 個人簡歷

⑦ 孔子是如何當老師的

培訓管理系統解讀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教學方法,今天依然有用,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好好體會,好好實踐。」孔子作為老師是怎麼教的呢?四個關鍵詞很有用:有教無類、毫無隱瞞、因材施教、循循善誘。

1、有教無類

孔子生活的年代,教育不能普及,好多人連人身自由都沒有。所以孔子提出有教無類,各種各樣的學生都可以教,這是很偉大的。

2、毫無隱瞞

孔子對學生很坦誠,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孔子的學生宰予能說會道,可是有點懶惰。有一次,宰予白天睡大覺,孔子發現了,就說:「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g也,於予與何誅?」現在哪個老師會這樣評價學生?孔子很有趣,他就這么講了,別人還記下來了。

3、因材施教

孔子對學生觀察很細致,對學生的特點清清楚楚。所以他跟學生說話,往往是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同樣一個話題,面對不同學生,會有不一樣的說法。這就是小班化教學的好處了。現在很多學校班額很大,五六十個孩子擠在一個教室里,教師要細致入微地關注每個孩子,並有針對性地教學,幾乎是不可能的。不過,孔子的教學實踐還是可以給我們帶來啟發的。比如,認為可以組織有效的小組學習,老師無法具體指導每一個孩子,但深入一個小組還是可行的。

4、循循善誘

孔子很懂得學生的學習規律,他知道,學一樣知識、發展一種能力,教一次兩次是不行的,必須舉一反三。顏回是非常善於舉一反三的學生,所以孔子特別喜歡他。講到舉一反三,孔子還有一句話值得我們注意,他說,如果一個孩子不太會舉一反三,就難教了。孔子是一個偉大的教師,但絕不是一個無所不能的教師。有些學生光靠教師一方是教不好的。對此,孔子有很現實的認識。當下的教師承受著諸多壓力,其中一條就是,很多人認為,只要把孩子送到學校里,教師就能把他教好,也應該把他教好。但在教育問題上,很多時候,家庭教育的影響力要比學校教育大得多。有一種說法叫「五加二小於七」。意思是,五天的學校教育,如果遇到不佳的兩天家庭教育,效果會大打折扣。

怎麼學?也是教師要關注的事!說完了怎麼教,再來說說怎麼學。這是學生的事,更是老師要關注的事。

1、群學意識,樂學為先。有了興趣才能樂於學習、主動學習。

2、博學於文,多聞闕疑,要博學,要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是學習的好方法。學會質疑,就是學會了獨立思考。教會學生獨立思考,就是讓學生獲得了思辨力,這對學生的終身發展大有好處。

3、復習思考,記憶聯想。孔子提醒我們,要經常復習、經常思考,要注意知識的貫通,不要死讀書。這是符合學習規律的。

4、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學習時有四件事情絕對不做。面對學問,你可以設想、可以提問,但不要亂猜。不要固執地堅持自己的意見,應該多聽別人的說法建議,不要主觀臆斷。

⑧ 孔子是怎樣當老師的

孔子——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這「孔門七十二賢」,是孔子思想和學說的堅定追隨者和實踐者,也是儒學的積極傳播者。那孔子是怎麼教育學生的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

怎麼教?四個關鍵詞很有用!

以教師身份讀《論語》,我讀出四個關鍵詞:有教無類、毫無隱瞞、因材施教、循循善誘。

1、有教無類

孔子生活的年代,教育不能普及,好多人連人身自由都沒有。所以孔子提出有教無類,各種各樣的學生都可以教,這是很偉大的。

2、毫無隱瞞

孔子對學生很坦誠,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他說:「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意思是說,我對你們一點沒有隱瞞,如果我對你們隱瞞,我就不是你們老師。不要以為我有東西瞞著你們,我把自己的東西全教給你們了,把我對你們的判斷全說給你們聽了。

《論語》這本書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真實。透過那些文字,我們好像真的能感受到孔子的音容笑貌。書中甚至連孔子罵人的話都記下來了。孔子的學生宰予能說會道,可是有點懶惰。有一次,宰予白天睡大覺,孔子發現了,就說:「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g也,於予與何誅?」現在哪個老師會這樣評價學生?孔子很有趣,他就這么講了,別人還記下來了。

3、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不是孔子自己說的,是後人讀了《論語》提煉出來的。孔子對學生觀察很細致,對學生的特點清清楚楚。所以他跟學生說話,往往是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同樣一個話題,面對不同學生,會有不一樣的說法。這就是小班化教學的好處了。

現在很多學校班額很大,五六十個孩子擠在一個教室里,教師要細致入微地關注每個孩子,並有針對性地教學,幾乎是不可能的。不過,孔子的教學實踐還是可以給我們帶來啟發的。比如,我們可以組織有效的小組學習,老師無法具體指導每一個孩子,但深入一個小組還是可行的。

4、循循善誘

孔子很懂得學生的學習規律,他知道,學一樣知識、發展一種能力,教一次兩次是不行的,必須舉一反三。他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顏回是非常善於舉一反三的學生,所以孔子特別喜歡他。顏回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這樣的話,可見師生相知。子貢還說,顏回聽到了一,就知道了十。而他自己聽到一隻能知道二。

講到舉一反三,孔子還有一句話值得我們注意,他說,如果一個孩子不太會舉一反三,就難教了。孔子是一個偉大的教師,但絕不是一個無所不能的教師。有些學生光靠教師一方是教不好的。對此,孔子有很現實的認識。當下的教師承受著諸多壓力,其中一條就是,很多人認為,只要把孩子送到學校里,教師就能把他教好,也應該把他教好。但在教育問題上,很多時候,家庭教育的影響力要比學校教育大得多。有一種說法叫「五加二小於七」。意思是,五天的學校教育,如果遇到不佳的兩天家庭教育,效果會大打折扣。

怎麼學?也是教師要關注的事!

說完了怎麼教,我們再來說說怎麼學。這是學生的事,更是老師要關注的事。

1、群學意識,樂學為先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是不是可以將「三人」理解成一個學習小組,一個學習團隊。孔子講究互學互助。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團隊的作用更是體現在社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學習、工作,都需要依靠團隊,才能獲得更大的成績。孔子還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也就是說,有了興趣才能樂於學習、主動學習。

2、博學於文,多聞闕疑

孔子認為,要博學,要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是學習的好方法。學會質疑,就是學會了獨立思考。教會學生獨立思考,就是讓學生獲得了思辨力,這對學生的終身發展大有好處。

3、復習思考,記憶聯想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提醒我們,要經常復習、經常思考,要注意知識的貫通,不要死讀書。這是符合學習規律的。

4、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說,學習時有四件事情絕對不做。面對學問,你可以設想、可以提問,但不要亂猜。不要固執地堅持自己的意見,應該多聽別人的說法建議,不要主觀臆斷。

小編分享的以上內容您有哪些心得體會呢?喜歡別忘了點贊哦~

更多教育資訊關注「金八力教育」

⑨ 讀《學學孔子怎樣當老師》有感(一)

新城駙馬庄小學教師 石曉野在這個五彩繽紛,科技騰飛的現代社會,面對教育教學的各種理論、思想,我們何去何從,怎樣教好我們的學生,一直是困擾我們的大問題。讀完學校為我們配備的「做不抱怨的教師叢書」之《學學孔子怎樣當老師》,學到了很多,感觸很大。學第一,教第二的教學理念。孔子最喜歡的事不是「教」,而是「學」,他不停地「學」,藉此當上了教師,獲得了快樂。孔子是把自己研讀過的歷史文化遺產變成了自己的「文」,他消化了自己所能學到的歷史文化遺產,把它們變成了自己肚子里的「學問」。所以他可以心情快樂、底氣十足地站在他那座土堆起來的「杏壇」上。「學」就是孔子藉以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在確立人生第一樂事的過程中,孔子遇到的最大誘惑是「思」。他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把「思」作為第一樂事。「思」必以「學」為基礎,否則「思」與「學」都無樂趣了。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其中「不慍」與「樂乎」皆來自「學」,換言之,「學」實為教學或教師生活之本。只有先學了,才能教學,才能成為「不慍」與「樂乎」的教師。孔子即是先通過歷史文化將自己所要教授的「義理」研究清楚,然後才來教學生。他是一位真正的以「學」與「思」作為「教體」的教師。循循善誘,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孔子教育學生不倚老賣老,不居高臨下,不盛氣凌人,而是表現出一副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姿態,他和顏悅色地對學生說:「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意思是你們不要因為我的年紀比你們稍長一點就不敢說話,你們大可不必緊張,也無須顧忌,隨心所欲,大膽直言,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怎樣說就怎樣說。從這里我們看到了孔子的教學習慣,那就是平等、民主,朋友式的對話閑聊,不存在年齡、輩份長幼之別的顧慮,學生當然願意在一種和諧、民主的氛圍里暢所欲言。學生的性情習慣、個性心理豐富復雜,多種多樣,孔子的教育不是千篇一律,空洞說教,而是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方法靈活多變而又風趣幽默。孔子就是這樣,對驕狂自負的子路,含蓄批評;對謙遜過分的冉有、公西華則委婉鼓勵。啟發引導,通情達理,這就是孔子的教育,針對各不相同的人的個性心理的不同,分別進行不同的教育。這種「因材施教」的意義在於尊重學生個體的獨特性,能夠較好地促進學生個體身心健康的和諧發展。孔子對學生知根知底,巧於設問,善於啟發,教育具有極強的針對性。這種立足現實,洞悉心理,循循善誘,啟發引導的教育方法對於我們貫徹實施新課程改革無疑是有重要啟示意義的。自主互助的學習方法。孔子深諳教育之道,教育學生的方法也多種多樣,其中,他非常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互助教育。他不多說一句話,更不動輒批評、呵斥,而是引導學生談理想,談志趣,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在老師不經意的暗示中,明白自己的行為習慣、禮儀修養應該如何定位和規范。孔子用冉有和公西華的謙遜溫和來教育子路,也用子路的果敢自信來鼓勵冉有和公西華,這種用心良苦的活動安排的確體現了孔子教育智慧的新穎和深刻。感謝作者帶我們走進了孔子的世界,讓人豁然開朗,為我們今天如何當老師上了非常精彩的一課。讓我從孔子思想中汲取到了營養,豐厚了自我。

熱點內容
2014年小學師德師風總結 發布:2025-09-17 14:19:55 瀏覽:129
教師1對1 發布:2025-09-17 13:05:38 瀏覽:317
粵菜教學 發布:2025-09-17 12:15:54 瀏覽:604
安徽省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09-17 09:07:06 瀏覽:940
英語字母英語 發布:2025-09-17 08:43:00 瀏覽:850
小學班主任師德師風自查材料 發布:2025-09-17 06:44:53 瀏覽:451
從化教育局 發布:2025-09-17 06:16:02 瀏覽:247
歷史課評課 發布:2025-09-17 05:02:47 瀏覽:682
教師招聘結構化面試試題及答案 發布:2025-09-17 01:33:44 瀏覽:182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四單元測試卷 發布:2025-09-17 01:12:32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