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手勢
1. 體育老師隊列手勢圖
1、集合
男人和女人分為兩組,右臂垂直抬起,右手握緊,拳心向內(動作時短口哨),兩只手臂的手掌水平地向前舉起,五個手指緊緊地靠在一起(做動作時發出長長的口哨聲)。
2. 老師用手語怎麼表示
雙手五指撮合,指尖相對,在胸前搖動幾下,意即「傳授」;一手伸拇指貼於胸前。
手語是用手勢比量動作,根據手勢的變化模擬形象或者音節以構成的一定意思或詞語,它是聽力障礙還有無法言語的人(即聾啞人)互相交際和交流思想的一種手的語言,它是「有聲語言的重要輔助工具」,而對於聽力障礙的人來說,它則是主要的交際工具。
古代就有手語的存在,並非專為聾人所有,古人靠手勢來傳達溝通意見,而後才慢慢產生語言。古人以打獵耕種為主,社會上需要遵循的規則也少,因此聾啞人較能適應生活,但文化發達後社會進步,抽象的符號也多,為了適應社會生活,只好藉手語來表達溝通情意了。
(2)教師手勢擴展閱讀
沈玉林在他的《中國手語與常用手語表意法比較分析》中認為手語表意主要有摩狀、會意、指示、借代、綜合等。摩狀指模仿事物的形狀。會意是將一些不宜直接模仿的或比較抽象的事物,採用與這類相關聯的事物來間接表達詞語的意義。
指示就是用手指直接指點(指向)所表達的事物。借代就是直接借用有聲語言的語音或字形,用拼打指語或模仿字形、書空字形等的方法來表達詞的意義。
在了解了這些特點之後,就很容易弄懂聾人打出來手勢的意思了。如用手直接指著身體的某個器官來表示該器官;根據用手模仿出來的事物的形狀來判斷該事物的名稱。 在構詞法上,手語有詞根和詞綴。如由一個「女」的詞根,可以構成「姐姐」、「妻子」等詞。
手語句子里也有主謂賓、定狀補等成份;有主謂、主動賓、主動補等句子結構;也有賓語前置、定語倒置、狀語倒置、省略句等常用特點。在掌握了手語的這些特點後,就能更好地理解手語,學習手語,甚至在有些詞不會時可以根據手語的特點和規律自創手語。
3. 幼兒教師手勢有哪些禁忌
二、教師手勢的禮儀要求
(一)大小適度
在社交場合,應注意手勢的大小幅度。手勢的上界一般不應超過對方的視線,下界不低於自己的胸區,左右擺的范圍不要太寬,應在自己胸前或右方進行。在課堂上,教師手勢動作幅度不宜過大,次數不宜過多,不宜重復。
(二)自然親切
教師在課堂上,多用柔和的曲線手勢,少用生硬的直線條手勢,以求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低年級學生的情緒感染力比較強,教師可以自然地抱抱他們、摸摸他們,增加學生對你的認可。
(三)恰當適時
教師講課應伴以恰當的、准確無誤的手勢,以加強表達效果,並激發學生的聽課情緒。切忌不停地揮舞或不禮貌的,含有教訓人的意味。胡亂地擺動,也不要將手插入衣兜或按住講桌不動。手舞足蹈會令人感到輕浮不穩重,過於死板又會使學生感到壓抑,總之,應以適度為宜。
(四)簡潔准確
手勢是教師最明顯、最豐富,也是使用最頻繁的教具之一。在講課講話時,手勢要適度舒展,既不要過分單調,也不要過分繁雜。一般說,向上、向前、向內的手勢表示失敗、悲傷、惋惜等。手勢應該正確地表示感情,不能詞不達意,顯得毫無修養
4. 上體育課集合怎樣打手勢
1.橫隊手勢:教師身體成立正姿勢,左臂左側屈,握拳,拳心向內;右臂側平舉,五指並攏、伸直,掌心向下。
2.縱隊手勢:教師身體成立正姿勢,左臂胸前向上曲臂,前臂與水平面垂直,左手按隊列多少豎立手指,掌心向內;右手向前平舉,五指並攏、伸直,掌心向下。
拓展資料:
轉彎手勢:就是在學生行進過程中,教師通過手勢引導學生轉向行進的手勢方法。具體動作方法是教師站在需要學生轉向的方向上,雙臂胸前向上曲臂,兩手手指自然伸直,掌心向內。此法雖簡單好用,但需給學生以一定的磨合時間。
沿一定路線行進手勢:就是在學生列隊站立或行進過程中,教師通過手勢引導學生沿一定的路線行進至目的位置的手勢方法。具體動作是一手食指伸直,其它四指自然彎曲,用食指按順序指向或劃過相關的器械或線路,告訴學生行進的路線。
手的姿勢,通常稱作手勢。它指的是人在運用手臂時,所出現的具體動作與體位。它是人類最早使用的、至今仍被廣泛運用的一種交際工具。
在一般情況下,手勢既有處於動態之中的,也有處於靜態之中的。在長期的社會實踐過程中,手勢被賦予了種種特定的含義,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加上手有指、腕、肘、肩等關節,活動幅度大,具有高度的靈活性,手勢便成了人類表情達意的最有力的手段,在體態語言中佔有最重要的地位。
手勢是指人類用語言中樞建立起來的一套用手掌和手指位置、形狀構成的特定語言系統。其中包括通用的,如聾啞人使用的手語。還有在特定情況下的該種系統,如海軍陸戰隊。
手勢-網路
5. 幼兒教師上課的形象手語都有哪些
(一)手勢語的分類
1、指示手語:指示手語指教學中用於組織、指導幼兒學習的手語, 一般用於維持教學紀律, 引起幼兒注意。指示手語在幼兒園教學中十分必要。學前兒童心理學表明, 幼兒時期的記憶以表象記憶為主, 教師在傳遞信息時輔以手勢語, 可以幫助幼兒在回憶時藉助生動形象的手勢語來聯想有聲的語言, 從而牢固地記住學習的信息。
幼兒年齡小, 對許多課堂行為規范尚不了解, 如果只憑教師的語言描述, 是很難在短時期內讓幼兒記住的。在這種情況下, 就需要教師使用一些恰當的、固定的指示手語來作為輔助。
比如:當教師在提問時總是輔以舉手的手勢, 那麼經過一段時間後, 孩子們便對教師 「 舉手」這一手勢語非常了解, 出現這個動作時就會很自然地作出 「 舉手發言」的反應。
2、情感手語:情感手語是指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情景和氛圍的需要, 用以表達情感的手勢語言。情感手語能強化教師表達的思想情感, 進一步溝通師幼交流, 營造積極、愉快、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學心理學表明, 積極、主動、活潑的課堂心理氣氛能使幼兒大腦皮層處於興奮狀態, 易於受到 「 環境助長作用」的影響, 從而更好地接受新知識, 並在新知識的基礎上聯想、綜合、分析、推理, 進行創造性學習。
比如:當幼兒答對問題後, 教師翹起大拇指, 他會感到教師對他的贊賞, 因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會大大增加。情感手語是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而運用的, 事前沒有設計。因此, 情感手語具有及時、適度的特點。
3、形象手語:形象手語指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內容的需要而運用的直觀形象的手勢語言。形象手語一般用在講解重點或突破難點時, 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形象手語是幼兒園教學的有效手段。
比如:在小班音樂活動中, 結合所演唱的、有鮮明形象的動物歌曲, 通過形象手語形象地模仿出各種動物的姿勢, 就能很好地激發幼兒的情緒。還可用形象手語生動地解決一些抽象問題, 比如用兩手臂大幅度的畫弧表示大, 用兩手交叉在雙臂處摩擦表示冷,等等。
(二)幼兒園教學手勢語的技巧
明確、精練、自然、活潑的手勢語雖然可以增加有聲語言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但是, 手勢語使用並非越頻繁越好,運用手勢語要講究技巧。應與教學目的一致。手勢語是教師情感、意圖的真實反映。教師應根據教學目的的需要自然引出, 切忌無意義的「 亂動」 。
1、常用手勢語的含義有:
翹起大拇指表示贊賞、鼓勵;
食指放在緊閉的嘴上表示休息、安靜;
手心論文格式向上、輕輕抬起表示起立;
手心向下、輕輕按下表示坐下等。
這些手勢語常用於維持紀律, 因而應該相對固定, 以便幼兒領悟其中的含義。
1、講求藝術性。教學中的手勢語與生活中的手語不同, 帶有很強的藝術性, 需要體現美感。在幼兒園課堂教學中尤其要注意手勢語的提勢。所謂提勢, 是指手勢語的發出動作。手勢語的動作表現非常豐富, 但是貫穿於各種手勢語運用中的基本提勢只有一種: 一般手勢語的發出, 都是手臂貼身而起, 沿身體曲線向上抬至和肘基本平行的位置, 然後再根據表情達意的需要, 以不同的方式、速率向不同的方向發出。從美學角度看, 提勢是手勢語運用的基本蓄勢, 使手勢語不顯得匆忙、直板、僵硬, 富有蘊藉、豐厚的魅力。如果提勢過低或沒有提勢, 手勢語就失去了這種蘊藉之美; 如果提勢過高, 尤其是下區位手勢提勢過高, 則會顯得機械、呆板。只有適時、適量、適度的手勢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
2、避免消極手勢語。有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手自始至終都在不停地、無意義地動著, 這樣做不僅不能對教學起到輔助作用, 還會分散幼兒的注意力; 有的教師則雙手插入口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輔以任何的手勢; 還有的教師會下意識地做揉眼睛、摳鼻子的小動作。這些都屬於消極的手勢語,會極大地影響教師對班級的管理, 教師應在平時的學習中有意識地克服和改正這些小動作。
6. 教師舉止規范
教師禮儀大全
1.儀表、儀容、儀態禮儀
儀表要求:教師服飾要求整潔、文雅、大方、美觀。切忌過露、過透、過緊。夏天忌穿背心、吊帶衫、超短裙和拖鞋。
表情要求:教師要有職業微笑的意識。真誠的微笑,是待人友好熱情的標志。
儀容要求:男士不留長發;女士可適度淡妝,發型要大方得體,不染指甲和過分誇張的發色。
儀態要求:立姿要挺拔、自然;走姿要從容、自信;坐姿要端莊、文雅。
2.進出校門禮儀
進出校門時,用點頭微笑或鞠躬等方式主動向值勤教師、校警和學生問候。
校園內,自行車、摩托車推行或慢行,汽車慢行,並放置指定地點,整齊擺放。
3.課間禮儀
(1)在校內,上下樓梯靠右走。課間,值班老師按時上崗,做好學生上下樓梯疏導。校園行走,精神抖擻,不勾肩搭背,不嬉鬧,遇到同事主動禮讓。
(2)在校園遇到同事或來賓,應主動微笑地問候、致意。接受學生問候時要回禮示意。
(3)行走在校園中,不隨地扔雜物,看到雜物主動撿拾,用實際行動給學生做榜樣,一起維護校園的公共衛生。
4.教師課堂禮儀
(1)進教室前,教師應備好課、准備好上課用品,並檢查整理好自己的儀表,關閉通訊工具,或將通訊工具設置成靜音狀態。
(2)上課鈴響前兩分鍾,教師從容走進教室,指導學生做好上課准備。上課鈴響,師生互相問候。
(3)教學過程中,教師用普通話教學,寫規範字。多用敬語「請」字和尊敬手勢,不侮辱學生人格,不挖苦諷刺學生,不對學生體罰或變相體罰;認真、耐心地傾聽學生發言,適時點撥引導。儀態舉止優雅,講課時不坐不靠,避免不雅舉止。學生練習時,教師認真耐心地巡迴輔導,關注每一個學生。
(4)下課時,教師切忌拖堂,與學生禮貌告別,保持愉快的心境。
7. 教師的手勢可以單獨傳遞信息
教師的手勢:
8. 幼兒教師如何在教學中巧用手勢
一、教師的手勢語言
(一)教師手勢
教師手勢,即教師利用手的動作與姿勢,傳遞思想感情,組織教育教學,展示自身良好的精神風貌與職業修養。據研究表明,手勢與表情結合,可傳導信息的40%。恰當的手勢往往是在內心情感的催動下,瞬間自然做出來的。手勢可以反映人的修養、性格。手勢對於增強教學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要注意手勢語言的運用幅度、次數、力度等技巧。在教學實踐中,以各種不同形態的造型,描摹事物的復雜狀態,傳遞潛在心聲,顯露教師心靈深處的情感體會與優雅舉止。
(二)教師的基本手勢
1、垂放與背手
(1)垂放,是教師最基本的手勢。手的放位置有兩種:第一種是雙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內,疊放或相握於腹前;第二種是雙手伸直下垂,掌心向內,分別貼放於大腿兩側,當教師站立或行走時,通常可以選擇兩手垂放或者背手,這是基本的手勢。
(2)背手,多見於站立、行走時,既可顯示教師的,又可鎮定自己。應用方法,雙臂伸到身後,雙手相握,同事昂首挺胸,但要注意,容易給他人留下盛氣凌人的感覺,所以在正式場合,尤其是考試的過程中需要慎用,甚至是禁用。
2、鼓掌
鼓掌,是用以表示歡迎、祝賀、支持的一種手姿,多用於會議、演出、比賽或迎候嘉賓。表示歡迎、祝賀或支持時,可以鼓掌致意。其正確的手勢是:以右掌有節奏地拍擊左掌。若有必要,可站立起來並高興地雙手鼓掌。不過,社會上也流行以鼓掌來表示諷刺、反對、拒絕、驅趕之意。它被稱作是「鼓倒掌」。在交談中,你向對方伸出拇指,自然是表示誇獎,而若伸出小指,則是貶低對方。對教師來說,此種手勢則是嚴禁使用的。
3、握手
在人際交往中,手勢更能起到直接溝通的作用。對方向你伸出手,你迎上去握住他,這是表示友好與交往的誠意;你若無動於衷地不伸出手去,或懶懶地稍握一下對方的手,則意味著你不願與其交朋友。
4、指示
指示,是用以指示方向的手姿。當教師需要為他人引導或指示方向時,標準的手勢應當是:伸直並攏手指,掌心向上,腕關節伸直,指尖與手臂形成一條直線,首先指向被引導者的身軀中段,隨後再指向其應去之處。若是掌心向下地如此運用,將是極其不禮貌的。
5、誇獎
誇獎,這種手勢主要用以表揚學生。表揚他人時,可以伸出右手,翹起拇指,指尖向上,指腹面向被誇獎者。但在交談時,不應將右手拇指豎起來反向去指其他人,因為此舉意味著自大或藐視。以之自指鼻尖,也有自高自大、不可一世之意。
二、教師手勢的禮儀要求
(一)大小適度
在社交場合,應注意手勢的大小幅度。手勢的上界一般不應超過對方的視線,下界不低於自己的胸區,左右擺的范圍不要太寬,應在自己胸前或右方進行。在課堂上,教師手勢動作幅度不宜過大,次數不宜過多,不宜重復。
(二)自然親切
教師在課堂上,多用柔和的曲線手勢,少用生硬的直線條手勢,以求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低年級學生的情緒感染力比較強,教師可以自然地抱抱他們、摸摸他們,增加學生對你的認可。
(三)恰當適時
教師講課應伴以恰當的、准確無誤的手勢,以加強表達效果,並激發學生的聽課情緒。切忌不停地揮舞或不禮貌的,含有教訓人的意味。胡亂地擺動,也不要將手插入衣兜或按住講桌不動。手舞足蹈會令人感到輕浮不穩重,過於死板又會使學生感到壓抑,總之,應以適度為宜。
(四)簡潔准確
手勢是教師最明顯、最豐富,也是使用最頻繁的教具之一。在講課講話時,手勢要適度舒展,既不要過分單調,也不要過分繁雜。一般說,向上、向前、向內的手勢表示失敗、悲傷、惋惜等。手勢應該正確地表示感情,不能詞不達意,顯得毫無修養。
以上信息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