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師老師 » 致青年教師

致青年教師

發布時間: 2021-07-28 16:51:43

❶ 寫青年教師的詩句

贊美老師詩 四度春風化綢繆,
幾番秋雨洗鴻溝.
黑發積霜織日月,
粉筆無言寫春秋.
蠶絲吐盡春未老,
燭淚成灰秋更稠.
春播桃李三千圃,
秋來碩果滿神州. 贊美老師詩 我愛我師
老師就象紅燭,
燃起了學生心中的火把,
卻燃燒了自己,
直到紅燭成灰.
老師就象園丁,
養育著我們這一株株花朵,
卻辛苦了自己,
直到體力耗盡.
我們長大了一定要成為國家的棟梁,
啊!老師就是這么無私!
啊!老師我們愛您! 贊美老師詩 ——老師,辛苦了
是誰——把無知的我們領進寬敞的教室,
教給我們豐富的知識?
是您!老師!
您用辛勤的汗水,
哺育了春日剛破土的嫩苗.
是誰——把調皮的我們
教育成能體貼幫助別人的人?
是您!老師!
您的關懷就好似和煦的春風
溫暖了我們的心靈.
是誰——把幼小的我們
培育成成熟懂事的少年?
是您!老師!
您的保護讓我們健康成長.
在金秋時節結下碩果.
您辛苦了!老師!
在酷暑嚴寒中辛勤工作的人們.
您辛苦了!老師!
把青春無么奉獻的人們.
我們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
——您辛苦了,老師!
我也只能幫到這里了老 師
老師——您如春天中的細雨,
滋潤著花兒,灌溉著大地,
而我們再著吮吸著細雨茁長成長.
老師——您如秋天裡的一絲風,
吹黃了大地,喚金了稻穀,
而我們得到了豐收的碩果.
老師——在我黑暗的人生道路上是您為我點燃了一盞最明亮的燈;
老師——再我迷濛的人生道路上是您做我的了的引路人;
老師——在我跌跌碰碰的人生道路中是您為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老師——是您給了我一雙強有力的翅膀,讓我在知識的世界裡遨遊! 贊美老師詩 金風送歡笑,丹桂花香飄.
老師的節日,今天又來到.
老師為我們的成長,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勞.
老師對我們的撫愛,我們永遠不會忘記.
老師,您好!
人們把老師比作紅燭,照亮別人而把自己燃燒.
人們把老師比作園丁,培育桃李開遍天涯海角.
教師是太陽底下崇高的事業.
老師給了我們理想的陽光和智慧的陽光.
老師引導我們走上灑滿陽光的人生之路.
老師期望我們成為新世紀的太陽.
老師的話兒像春雨滋潤我的心.
老師用知識的雨露澆灌我們成長.
溫柔的春雨,就是老師對我們的撫愛.
老師的言傳身教,像春雨潤物細無聲.
老師甘當綠葉,把我們當紅花托起.
老師是一片綠葉,樂於默默奉獻.
綠葉的綠色象徵著老師青春常在.
當我們像鮮花盛開時,永遠忘不了綠葉的恩情.
老師像大樹,頭頂藍天,腳踩大地,默默地為社會造福.
老師是大樹,為世界帶來一片春色.
老師播撒希望的種子,把我們培育成一片樹林.
小樹長成棟梁材,不忘園丁培育恩.
是啊,老師的熱情像太陽,老師的教誨像春雨,
老師的風格像綠葉,老師的事業像大樹,我們的老師就是好. 贊美老師詩 你獻上一朵花,
我獻上一朵花,
讓我們編織個大花環,
獻給親愛的老師媽媽.
是您給了種子,
太陽般的溫暖;
是您用汗水,
把幼苗澆灌.
您的眼睛像明亮的星星,
閃爍著迷人的光華;
你的歌聲像春天的小溪,
把歡樂帶給了大家.
無論我們走到哪兒,
永遠記住你的情;
無論我們走到哪兒.
永遠記住您的話.
無論我們走到哪兒,
永遠記住您的愛;
無論我們走到哪兒,
永遠是您的一朵花.

❷ 致《青年教師》讀後感

[致《青年教師》讀後感]
致《青年教師》讀後感
宋海英

最近讀了吳非老師寫的《致青年教師》一書,真是受益匪淺!書中通過一個個典型的案例,用其平實的語言引領我感悟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致《青年教師》讀後感。邊讀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邊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卻不由怵然。讀吳非老師的文字,真正懂得:教齡、資歷、經驗,未必就意味著是個成熟、理性的教師!

在《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這篇文章里,吳非老師說我們教育孩子們成為人,我們自己首先必須是情感正常的人,所以,當無法抑制自己的的激動和傷感時,就讓我們的眼淚流出來。不由得想起一次課堂上,由於幾個男學生的故意搗亂,我停止正在進行的課,對學生講我的求學經歷,希望能夠感動他們,由於感情過於投入,邊講邊流淚,事後覺得自己過於幼稚,竟然在學生面前流淚。讀了吳非老師的這篇文章之後,想想:是啊!我們也是普通人,我們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也需要有情感宣洩的時候,我們為什麼就不能當著學生的面流淚呢?


作為老師,我們要做一個有真情實感的老師。說實話,面對學生,我笑過,也哭過。我曾為學生那純潔善良的心靈感動得流淚,也曾為他們中一些同學的不爭氣而傷心落淚。事後,我常埋怨自己太沒出息,感情太脆弱,但看了吳非老師這篇文章後,我明白這是我真情實感的流露,是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作為教師,就是教學生做一個有真情實感的人,而不是一個對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漠不關心、無動於衷、冷眼處之的人。如果我們教出的學生都是冷血動物,那麼這是我們教育的失敗,讀後感《致《青年教師》讀後感》。我認為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真正的人,所以,作為老師,我們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還應該是引導學生去關注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發現真善美的引導者。

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當好學生們領路人,我們還要擁有一個博大的胸懷。因為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師之心境,如海洋一般遼闊,如長空一般高原。教師心胸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學科,就有可能成為樂園;他的學生,才會開墾自己心靈;所以說,教師胸懷博大,學生自然就「大氣」。這其實跟我們常說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是一個道理。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勢必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所以,我們不能事事斤斤計較,不能嫉賢妒能,不能心胸狹隘,我們不妨也做一個「肚裡能撐船」的老師,做一個有胸襟的大氣老師。

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做一個專業知識和能力很強的老師。一個連自己專業都不愛的老師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而優秀教師應當是一盞不滅的燈,「開關」就在自己手裡,他的『亮度「在於他個人的修煉;如果他有「電源」,或是不斷充電,他就能一直發光,一直照耀著學生面前的道路。我們要想當一盞不滅的燈,我們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的充電,才能使這盞燈一直發光。所以,過去我們那種要給學生一杯水,我們就得有一桶水的觀點已經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的一桶水已經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現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識面很廣,而知識更新的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們老師還停留在原來所學的知識層面上,我們遲早會被淘汰。所以,我們教師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素養應當遠遠高於學生,非此不足以為師,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階段,我們老師應當表現得比學生更善於學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找要學生面前的道路。
〔致《青年教師》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❸ 如何讓青年教師甘心十年磨一劍

對此,在任何一個職業或行業,薪酬體系都影響著人的工作熱情。就青年教師來說,相對於其他行業的青年群體,他們的收入是偏低的。
「這就導致一些青年教師為了維持生計,把一部分精力,甚至是主要精力投入到正常教學之外,到外面企業兼職,忙於掙課題經費。」。
調查顯示,在師生課外溝通與交流的方式和途徑上,僅15.4%的青年教師主動找學生交流。報告認為,高校青年教師能利用大學生習慣的網路方式進行交流,但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的普遍較少。
:「就我了解,別說課堂外,課堂內部的交流也很少,老師下課就馬上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對比國際上其他國家青年教師收入,李立國發現,發達國家青年教師收入基本處於全社會的中上等水平。他們的收入來源於工資,而非像我們國家一些高校教師要依靠大量兼職去掙錢。因此,他認為,薪酬體系改革對目前我國高校青年教師來說是一個重點問題。
其次,報告顯示,青年教師晉升副高相比以往更加困難,「第二次職稱擁堵」在青年教師群體中已經逐漸顯現。此外,從科研經費的分配和激勵上來看,超過半數的人認為「存在評定不公等問題」,41.6%的人認為現行科研經費管理制度有改進空間。
這一點,李立國認為,由於不同類型高校承擔著不同的教學科研任務,對高校教師應該開展分類評價體系,比如分為教學科研型、科研為主型和教學為主型三類。高校針對不同工作要求和特點,為青年教師設置不同的職業晉升渠道,「這既有利於高校人才培養,也可以改進青年教師的職業晉升空間」。
此外,現在許多高校考核晉升評價中還存在不公平競爭現象。一方面,學校會投入更多指標給重點發展學科,對弱勢學科、新興學科的投入指標較少,這導致不同院系之間有不公平競爭問題;其次,從學術評審上看,由於會存在師生關系、投票制度等問題,一些評委會不完全按照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來評審,「這個矛盾現在更為突出一些」。
對此,,高校可以進行學術評價體系的改革,比如延長對教師科研成果的評價時間,給教師更多自由時間去做科研;其次,職稱評審可以考慮代表作制度,不光看教師的論文數量,而是看他最優秀的論文和著作,倡導以質量評價導向為主。
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去解決青年教師的生存問題,讓他們甘做十年冷板凳。
報告也認為,青年教師是當前高等教育改革、科研製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的中堅力量。調研組建議有關部門在設計和推進未來的改革工作中,能夠充分重視這一青年群體的訴求和利益,充分保障青年教師在評職晉級、課題申報等方面的公平、公正和公開。
報告稱,只有把握住青年教師的核心需求,體現該群體的自我價值,提升其自我認同感,才能更好吸引人才,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實現教師的專業發展和高校科研及創造力水平的提升。

❹ 《致青年教師》讀後感

[《致青年教師》讀後感]《致青年教師》讀後感讀了吳非先生的《致青年教師》後,反思自己的教師心態、教育行為,卻不由汗顏,《致青年教師》讀後感。在很多地方,我都與吳非先生對青年教師的期待相距尚遠。"捍衛常識"--先生在振臂疾呼著。一些本該是常識的東西,在這個國度里顯得無比稀缺。或許,在這個年代裡,很多領域都普遍缺乏常識。很多時候,我們常常可以容忍他人指鹿為馬。但是,"如果沒有人挺身而出,那麼我們身邊的兒童就會在一個比較長的時期認為那長角的動物就是馬。"這是怎樣可笑又可嘆的情形?我們不能忘記我們是教師,我們必須捍衛常識。那些常識,我和我的很多同行們,真做到了么?真捍衛了么?看看先生自己秉持的常識:"教師不可以犧牲自己的尊嚴去取悅學生和家長";"教育不是比賽,我們不需要戰勝誰";"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應當把學生的成長放在第一位";"教師在黑板上寫字,是一種文化熏陶";"教師可以懲罰學生,但不要戲弄學生";"我們是教育者,我們沒有權利去審判學生";"我們今天不可能准確地評價自己;而過高或者過早地自我評價必定自欺欺人";"文明習慣不能靠懲罰的方式來培養"…一條條摘錄,一次次對照,讀後感《《致青年教師》讀後感》。反思中有欣慰,有恍然大悟,也有羞愧!然而,即使羞愧,依然令自己欣喜--為自己遇見先生提點的常識,為自己有機會更好地捍衛常識。"對教師職業生命負責",是先生著作中的另一個聲音。這是他一貫以來的追求,是他對青年教師的期待,也該是我們對自己的要求。只有教師自己敬重自己的職業,自覺進德修業,才會真正擁有職業幸福感。而只有擁有職業幸福感的教師,他才會更像一個教師吧?真的發自內心地喜歡先生這個詞--"負責",而不是常見的"熱愛"。沒有道理要求每一個職業人都熱愛自己的崗位,但是"負責"卻是從事每一項職業的堅定前提,不可動搖。我願意自己一直是那個人--真正對自己職業生命負責的人,我願意將這樣的心態落實到自己的工作中,我更願意這樣的心態不因為歲月的流逝、生活環境的變遷而會有所改變。MSN()〔《致青年教師》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熱點內容
2017年四川數學卷 發布:2025-05-18 00:16:14 瀏覽:719
中國社會科學院暑期 發布:2025-05-17 23:31:35 瀏覽:687
簡單廣場舞教學 發布:2025-05-17 20:37:48 瀏覽:13
二級學科博士點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125
永興教師招聘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664
高中教師資格證考試用書 發布:2025-05-17 16:29:17 瀏覽:52
小學教師的條件 發布:2025-05-17 16:21:01 瀏覽:419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題庫 發布:2025-05-17 16:14:16 瀏覽:819
夏威夷群島地理位置 發布:2025-05-17 16:10:46 瀏覽:949
奴隸老師漫畫全集 發布:2025-05-17 16:01:34 瀏覽: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