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如何與家長溝通
家長是教師教育活動的共同的合作者。家長在教學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為老師的我們,特別是剛剛上任的班主任,更需要和家長交流。那麼,老師怎麼和家長有效溝通呢?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老師如何與家長有效溝通
要尊重家長,這時溝通的前提。盡管教師在教育中起主導作用,但是家長的作用不可小看。所謂「差生」和「不聽話」的孩子不能見到家長就告狀,多表揚孩子,對孩子的缺點適時地語氣委婉,並提出改正孩子缺點的措施,公正地評價學生的表現並和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要有說話的藝術,講話盡量做到條理清晰,邏輯性強,具有號召力和鼓動性,讓家長對自己所說的話深信不疑,給家長一份信心,也讓他們相信自己孩子的老師是一位好老師,就會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積極配合。
做好家長會的工作,讓家長會開得有效率。老師和家長的心情大都是一樣的,都想藉此盡可能為了孩子更好的提高成績,作為剛上任的老師,就要精心准備,把自己對本班學生的教育和教學設想、計劃以及准備開展的一系列活動告訴家長,並簡潔明了地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
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對不同類型的家長採取不同的溝通方式。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和修養都不同,因此,根據實際情況巧妙地運用語言藝術與不同類型的家長進行溝通。
2老師和家長溝通的技巧
與學生家長交流要避免隨意性和情緒化。和家長交談前要詳細想好約見家長的主題和目的,注意從多方面收集學生的信息,設計和家長交談如何切入主題、如何結束,如何談學生的優點和問題,總結自己在交談時方法是否得當,還考慮如何向學生和其他教師反饋約見家長的情況,最後要思考自己以後在和家長交談時需要改進和注意的方面。
在與家長的交往中,我們老師常是站在老師的角度來和家長探討孩子的問題,但是,在當今社會,做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在共同教育好孩子這一目標的前提下,我們老師有時也要替家長著想,站在家長的立場上,實施換位思考。
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很多方面都需要家長的幫助配合,如:對家長開放日活動、家園親子活動、召開家長會,搞活動需帶材料等等。可是我們不能等需要配合時才去與家長溝通,這樣效果常常會不盡人意。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和修養都不同,因此,我覺得要根據實際情況巧妙地運用語言藝術與不同類型的家長進行溝通。
② 作為老師應該怎樣與學生家長溝通
老師和家長是合作關系,有了這個前提就好溝通了。
1.尊重家長
學生是我們的教育對向,家長不是。
學生犯了錯誤,家長沒有犯錯誤。
如果學生犯了錯誤,需要家長共同管理,作為老師跟家長溝通,一定要尊重家長。
4.爭取家長的合作
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和老師的功能不一樣。
老師更注重傳道、授業、解惑;家長在孩子品德、習慣培養方面能起更大的作用。
如果學生最近表現不好,我們可以跟家長一起商量對策,明確哪些事情由家長來做,哪些事情由老師來做,這樣就能形成合力,達到溝通目的。
我是橙小慧,一個會發脾氣,也會改正的媽媽。育兒路上渴望與你同行。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請點贊或轉發哦!
③ 老師應該如何和家長溝通
這個的話溝通的話,一般來說就是要跟家長溝通小孩子學習能力,學習情況這方面就可以了,如果有需要家長幫忙的話,跟家長溝通的時候,讓他們督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