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師老師 » 教師專業發展重點

教師專業發展重點

發布時間: 2021-07-28 18:40:49

1. 教師的專業發展能力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1)了解學生及同學生交往的能力。了解學生是進行有效教育的前提,教育教學活動都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都要求教師深入了解學生。教師就要善於了解學生,而了解學生可以採取多種方法,向家長了解,向同學了解,看成績單與換行評語等等,但是最重要的方法是教師的直接觀察,教師要對學生的思想行為、智力活動、情感表現有敏銳的觀察能力。這是在教育過程中發現問題,捕捉教育時機的重要條件,善於觀察學生的教師能及時發現問題,主動去解決問題。可以收到良好教育效果。反之,問題沒有及時發現,拖延很長時間,到了較為嚴重程度再去解決,教師就很被動。現代教育要求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教育過程中得到發展。師生交往,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創造民主的教育氣氛,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因而要求現代教師要善於同學生交往,使學生喜歡和他接近,願意和他說心裡話,顯然,建立這種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起主導作用,教師必須善於和學生交往,在較短的時間內就能成為學生信賴的人,同時又成為他們的朋友。
(2)語言表達能力。語言是教師傳播知識與學生交流的主要手段,從事教育工作必須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對教師語言的基本要求是:首先是語音正確,發標准音,說普通話,表達的內容能被學生順利接受;其次要用詞准確,語句完整,准確傳達思想內容,既保證科學性又通俗易懂,為學生所理解;第三,要系統連貫,邏輯性強,善於運用獨自式語言,講述知識或說明問題層次清楚,重點突出,結論明確;第四,要富於啟發性,有感染力,掌握對話的語言藝術,在對話中善於鼓勵學生動腦思考,勇於發表個人意見,進而形成生動、幽默的語言風格,在交流中引起學生在情感上的共鳴;最後,在音量、語速、聲調等方面要符合環境和表達內容的要求,符合學生身心衛生的需要,適中而有變化。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是一項基本功,在提高文化、業務整體素質的基礎上,在教育工作實踐中要有意識鍛煉,矯正缺欠,才能使語言表達能力達到更高水平。為增強語言表達的效果,教師還應善於利用非語言的交流手段,使其同語言表達相配合,如表情、手勢、姿態,與學生的距離、講話方向等,這些處理恰當則能增強表達效果。
(3)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能力。隨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不斷進步,由傳統教育採用的模型、標本、圖表、畫片等發展為幻燈、錄音、錄像、電影、計算機捕助教學,對教師運用教育手段的能力必然提出許多新的要求。教師要懂得先進技術手段的基本原理,掌握有關的知識,並有製作教學軟體的能力,如繪制幻燈片,編制錄音、錄像帶,乃至進行教學用的計算機程序設計。教育現代化必然實現教育技術手段的現代化,現代教師的業務素質也就必須包括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基本能力。 (4)組織管理能力。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對學生來說是領導者、組織管理者,必須具有相應的能力。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主要有兩項:一是教學過程中的組織管理,二是學生集體的組織管理。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建立良好的教學秩序,使學生遵守課堂常規,又要創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使學生處於活躍的思維狀態,還要處理好一些偶發事件,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要求教師具有課堂的組織管理能力。教師對教學的知識內容掌握得再好,教學設計再科學,如果缺少組織管理能力,課堂秩序不好,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甚至相互干擾,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對於學生集體的組織管理,教師同樣起著關鍵作用,善於組織管理的班主任,總是給學生提出富有鼓舞作用的集體奮斗目標,發揮每個人的長處,進行適當納委託,把全班同學組織起來,形成集體的核心,樹立正確輿論,培養優良班風,充分發揮集體的自我教育作用,寓教於管,使學生在團結友愛、積極上進的集體中健康成長。教師缺乏組織管理能力,往往費時很多,學生集體還是沒有形成,教育難以順利進行。
對學生的組織管理有時需要藉助家長和社會力量的支持,教師的組織管理能力與社會交往能力存在密切聯系,教師提高組織管理能力,需要了解社會,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清楚家庭和社會給予學生的種種影響,這是提高組織管理能力所不可缺少的。教師的組織管理能力是對學生而言的,只有很好把握學生的年齡特徵,針對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進行恰當的管理,才能達到預期目的,這是教師組織管理能力的特點。
(5)教育科學研究能力。教育是富有創造性的工作,現代教育教學活動的規律,需要不斷地研究與探索。每位教師在完成教書盲人的工作任務的同時還要不斷總結經驗,參加教育科學研究。教師參加教育科學研究通常是與工作實踐相結合的,從實際工作中提出課題,結合教育教學改革任務進行實驗研究,通過對實際情況的觀察,積累第一手資料,從中進行分析探索,求得對教育教學規律的認識。教師在參加教育科研的過程中,要有正確選擇課題、科學設計研究方案、進行實驗操作、做好觀察記錄、積累系統資料、深入分析研究、形成研究成果等一系列科研能力。教師雖不同於專職研究人員,從事研究的主客觀條件都有一定限制,但基本的研究能力卻是同樣應該具備的,否則就無法承擔起教育規律研究者的角色。現代學校普通要求教師在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中發揮創造性,進行一定的改革實驗,定期提出研究報告或論文,因而教師必須懂得教育科研方法,具有教育科研能力,這是現代教師素質的必要組成部分。
教師的基本素質彼此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在一名合格教師身上構成統一的整體,現代教師的提高應是整體性的。國內外關於教師素質的研究表明,教師專業能力是教師專業素質的重要內容,是影響教育教學效果的決定因素。也就是說,教師專業能力與其工作效果有較高的正相關。

2. 教師的專業發展

分為兩部分,一是教師的職業發展,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一部分。譬如需要參加學校的各種專業培訓,與老教師結對子獲取幫助和指導,參加必要的教師進修活動等。主要是圍繞教師職業崗位的學習提高和繼續教育。二是教師所從事的專業的學習研究。也是專業發展的內容,但側重在了專業的學習研究方面。譬如教數學老師和教物理的老師在專業研究方向上就會有不同的特點和要求。這一部分需要教師注意尋找專業方面的專門人才和專業期刊。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專業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構成了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方面。

3. 教師的專業發展包括哪幾個方面

1,教師是一個多重角色的綜合體。教師不僅是知識傳授者,還是學生良好個性的塑造者;教師不僅是學生行為的榜樣、示範者,還是學生潛能的開發者;教師不僅是學生班集體的領導者與管理者,還是學生的知己與朋友,教師不僅是施教者,還是教之規律的研究者。

教師不僅是關心學生身體發育、知識技能掌握、道德品行的「父母代言人」,還是關心學生心理健康、全面發展的「心理保健醫生」。

2,教師應具備完善的知識結構。作為現代型教師,其知識結構應包括四種成分:本體性知識,即教師所具有的特定的學科知識;條件性知識,即教師所具有的關於教與學規律的知識;實踐性知識,即教師所具有的課堂情景知識及與之相關的知識。

一般文化知識,即教師所具有的知識廣度及興趣專長。教師應具有現代的、開放的教育觀念。

3,教師要樹立遠大的職業理想。職業理想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根本動力。審視名家名師,我們不難發現師愛盪漾,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自己對他們的關注與愛護,在事業上有立志成為教育家的志向是他們共同的人格特徵。

4,教師要具有教育專長。專長或曰專業技能,是一種職業區別於其他職業的核心維度。隨著現代社會分工的細化和專業化程度的提高,對教師教育、教學專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3)教師專業發展重點擴展閱讀

存在問題:

1,作為一種專門化的職業,教師專業化水平仍有待提高。

2,學歷層次偏低。

3,斷層現象嚴重。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是反映師資隊伍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

4,區域發展不平衡。由於經濟發展或地理位置的差異,我國不同地區教育現狀表現出很大差異。其中師資隊伍差異是一個重要方面。

5,知識結構不盡合理。突出表現為本體性知識更新慢、條件性知識欠缺,實踐性知識理論層次低、文化知識面不夠開闊,尤為突出的是條件性知識的匱乏。

6,職業道德水平有待提高。具有高尚的師德是做一名人民教師的最基本的條件。

4. 教師的專業發展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優秀教師的認知特徵:好學習、善思考、重積累、勤反思

優秀教師的人格特徵:認真、執著,正確的自我認識,不斷追求進步

優秀教師的6大基本特徵:對工作飽滿熱情,知道教什麼如何教、如何提高自己,擅長創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擅長與學生交流,善於激勵學生去挖掘自身潛力,教學效果十分理想。

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

(新課程背景下)師生關系中教師的角色轉變:由「課堂主宰者」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識灌輸者轉向人格培育者,從單向傳遞者轉向對話交往者。

(新課程背景下)課程運作中教師的角色轉變:由執行者變為決策者、建構者,由實施者變為開發者。

——中國教育先鋒網-教師頻道-教師專業發展

根據上面《中國教育先鋒網》上刊登的有關優秀教師的特徵說明,以及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的專業發展不僅僅指自己專業知識的發展,還應該包括教師對自己角色的定位,教師對課程的開發以及駕馭,教師對自己職業的情意或情操,比如: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等。

5. 教師專業發展應發展什麼

一、提高認識,加強責任感和緊迫感

新世紀的教師,應具有高尚的師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具有精湛的教學技藝,創造性的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以此完善、發展自我。然而教師專業能力既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也是制約教育質量的瓶頸。因此,對教師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提高個人教學水平,我認真學習新課標,領悟新課標精神,努力做好教學工作,保質保量完成教學工作。本學期,我認真的備課、編寫教案,設計適應學生的教學方法,開展有效的教學。在教學中我把學生放在首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階段規劃和措施我認真對待,不斷反思,不斷更新教育觀念,腳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

6. 誰有教師專業發展的重點啊和理念考題啊啊

教師成為研究者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點所在嗎?

我認為教師專業化發展確實首先應該實現教師成為高標準的研究者。教師專業化,是實現學科專業發展和教育專業發展的過程。教師專業化是一種教師實際行為,不是一句空話。專業化成長與發展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教師需要每天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定期出去培訓和交流,所學的知識與技能需要不斷地得到充實和更新,教師既是課程的實施者,同時又是課程的研究者。這就要求教師運用自己所擁有的知識對自己的教育實踐經驗進行多層次、多角度、多學科的分析,以便對自己的實踐有一個理論上的理解和總結,並發現其中的長處與不足,為以後的改進作好准備。應該結合自己的學情、環境、條件在實踐中不斷自我反思、同事互助或導師引領等相互滲透,重研討、重實踐、並且不斷總結,而不甘願做一個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教書匠」。學者型,專家型教師是國家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

教師的創造性在於學習和提高自己「轉識成智」的能力,即用智慧去駕馭信息和知識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轉換知識觀,而且了解不同學科、不同場合、不同目的所使用的不同知識形態,採取不同的傳遞方式,指導和幫助學生能夠在這些知識面前善於判斷、選擇、取捨,並能夠進行不同知識的組合、轉換,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學習著手解決問題。而不甘願做一個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單一學科的「教書匠」。學者型,專家型教師是國家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

7. 教師重點從哪幾個方面來提升專業水平

教師重點從哪幾個方面來提升專業水平?;分析從哪些方面提升自己,是選課的重要依據,建議老;(一)從專業理念與師德方面提升自己;下面舉繼教網中的一個課例,課程名稱是《滿園桃李敬;我們每個人,從小到大接觸最多的一門職業,可能就是;人生的目標在於不斷追求,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用愛;繼教網中有這樣師德類的優秀課程,教師要選擇這類課;1.通過學習提升專業理念;如她對自己

--------------------------------------------------------------------------------

教師重點從哪幾個方面來提升專業水平?

分析從哪些方面提升自己,是選課的重要依據,建議老師從三方面提升自己,圍繞這三方面來選課。

(一)從專業理念與師德方面提升自己

下面舉繼教網中的一個課例,課程名稱是《滿園桃李敬師魂——師德標兵報告》,主講人是北京市門頭溝區雁翅中學,特級教師劉瑋,共計有五講,選取其中的一講。 為山區孩子插上夢想翅膀——記門頭溝區雁翅中學劉瑋老師

我們每個人,從小到大接觸最多的一門職業,可能就是教師了,我們從小學到大學 16 年的學習中,接觸過很多位教師,但是對什麼樣的教師才是合格的教師,優秀的教師?這個問題,想必大家都有共同的認識,那就是:敬業、奉獻、愛生、博學、為人師表。人們都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榮的職業。從小我就嚮往做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長大了,我終於如願以償了。但是,當我真的成為一名教師的時候,我才漸漸的體驗到,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等於選擇了奉獻。才真正感悟到「師德」二字的真正含義。下面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我教師生涯中一些所為所感。

人生的目標在於不斷追求,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用愛與責任呵護每一位學生,讓他們在快樂中健康成長。

繼教網中有這樣師德類的優秀課程,教師要選擇這類課程提升專業理念和師德。劉老師的報告,能夠讓聽眾從以下三方面提升自己的認識。

1. 通過學習提升專業理念

如她對自己生物學科教師的專業理解認識: 用愛與責任呵護每一位學生,讓他們在快樂中健康成長。生物教師的責任不僅是教生物學科知識,還要讓學生快樂成長,全面發展。

2. 注重培養良好師德

她認為合格的教師是:敬業、奉獻、愛生、博學、為人師表。從中學習對學生的態度,關愛每一個學生。從中學習教育的態度,博學,認真學習教育理論,讓自己的教育符合教育規律。

3. 不斷提高個人修養

她提高個人修養與能力,處理生活與工作,家庭與事業之間的矛盾。

(二)從專業知識方面提升自己

豐富的專業知識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教師可以從多方面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舉一個語文學科的課例,北京市宣武區教育分院特技教師,袁志勇老師的報告《袁志勇追求語文有效教學》,其中有一節他給初一、二、三年級學生上的作文課,他教給學生的是「關於構思知識的知識」,也叫關於構思的頂層知識。這樣的報告能夠從三方面提升教師專業知識。

1. 豐富學科知識

他的報告反映出他對寫作及寫作教學的知識,有較高的學術水平,非常系統和專業。

2. 豐富學科教學知識

他的報告反映出教師重點要讓學生學習價值性知識和方法性知識,不能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事實性知識上。這樣學生上課才覺得「解渴」。

3. 豐富教育知識與通識知識

他的報告反映出他有豐富的教育知識、心理學知識、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 類似的課程很多,學習這些課程能夠從以上三個方面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

(三)從專業能力方面提升自己

專業能力影響教師的教育質量。教師可以從多角度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還是舉繼教網中的北京市門頭溝區雁翅中學,特級教師劉瑋的那門課程,名稱是《滿園桃李敬師魂——師德標兵報告》,共計有五講,選取其中的一講。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無論是在課堂教學中的一次次探索創新,還是在科研中取得的一項項成果,學生都看在眼裡。他們也想實現自己的夢想,也想創造一個個屬於他們的奇跡。是科技的力量讓孩子們飛出了大山,改變了自己,是探索的精神讓孩子們不斷的在戰勝自我,超越自我。

山區的學生初中畢業後多數不能升入高中,短暫的高職學習使他們很早走上社會,多數留在農村務農。如何在生物學科中培養山區學生的科學素養?一個新的問題困擾著我。經過幾年的生物教學中不斷地探索,我將研究性學習與生物課堂教學結合,開展各種實踐活動。課余時間,我帶領孩子們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走向生活,引導他們去觀察、思考、提出問題、搞調查、做實驗,運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為他們開啟一扇通往生活、通往社會的科學之窗。

記得我剛來雁翅中學的那年秋天,校園內到處都是茶翅蝽(俗稱「臭大姐」),宿舍內,教室里,食堂,操場,有時會爬到同學的身上,教室的窗簾上。一天,一位同學到辦公室來問我:「老師,這些『臭大姐'是不是喜歡藍色的物品?我發現它們喜歡在我們的校服和窗簾上。」當時我沒有給他任何解釋,只答應他會得到答案。晚自習,我組織他和班裡幾個男同學帶上容器到校園里捉茶翅蝽,帶到實驗室,針對「影響茶翅椿分布的環境因素」開展實驗研究。我引導學生通過設置不同顏色的對照組,不同明暗環境的對照組,做了大量的實驗,同學們認真記錄、統計、分析數據,最後發現茶翅蝽更喜歡陰暗的地方,並且多分布在容器的縫隙處。後來,我和學生們一起查閱資料,了解茶翅蝽的生活習性,最終揭開了茶翅蝽為什麼會分布在窗簾等縫隙的地方,原來是在尋找冬眠的藏身之地。從那以後,孩子們開始關注身邊的現象,關心身邊的環境,他們開始嘗試著透過科學之窗去觀察、去思考,探索自然、探索社會。他們研究《影響太子墓地區蘋果生長外界環境因素》、調查《封建迷信在門頭溝區泛濫的表現及其原因》,開展《「旅遊垃圾」對永定河雁翅段環境影響的調查與分析》、《我區山泉水衛生情況的實驗分析》等等。孩子們或是要經過靜心的設計,反復的試驗,對結果認真的分析,或是要經過調查、查閱資料、系統整理,撰寫成科技小論文。在實踐研究中,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名小小的科學家,他們嚴謹的科學態度,面對失敗不屈服的精神,陪伴他們在科學的殿堂里成長,收獲成功的果實。

繼教網中有這樣的教師課程,教師要選擇這類課程提升專業能力。劉老師的報告,能夠讓聽眾從以下三方面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1. 提升課程設計能力

通過她的課程能夠學習到,首先是課程目標站位較高,不僅讓學生學習生物學科事實性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運用生物學科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的方面。其次,教學方式形式多樣。

2. 主體性教學

通過他的課程教師能夠學習到,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3. 注重科學評價

對學生的評價不僅是考試成績,還要有實踐能力。不僅有試卷,還有研究成果。

課程改革過程中,一線教師需要處理的主要矛盾是學生學科成績與實踐能力二者之間的矛盾。二者的重要作用體現在不同方面,認識和處理二者之間的關系,決定著教師認識水平和教學質量。素質教育的標准之一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課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

有一種觀點認為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科成績,就要犧牲學生的實踐能力;或者要想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就會影響學生的學科成績,這種觀點只看到了二者之間的對立關系,沒有看到二者的統一關系,是一種片面的觀點。這種觀點是造成片面追求學科成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

也有一種觀點,既看到了二者的對立關系,同時看到了二者之間的統一關系,即二者相互依賴、相互制約,這是一種辯證的觀點。劉老師認可這一觀點,從理論與實踐上進行了研究與實踐,探索解決二者矛盾的有效方法,達到讓學生學科成績和實踐能力共同提高的這個目的。

三億文庫3y.uu456.com包含各類專業文獻、中學教育、幼兒教育、小學教育、高等教育、生活休閑娛樂、專業論文、文學作品欣賞、應用寫作文書、10教師重點從哪幾個方面來提升專業水平等內容。

8. 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

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概念是「以師為本」。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簡短的十六個字,一方面扼要又深刻地闡明了教育、教師在國家、民族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又扼要深刻地闡明了教師與教育發展的關系。強調教育大計必須以依靠教師為前提,以教師的發展為前提。「以師為本」應該是各級教育行政和業務部門做好教育管理、教師培訓工作的著眼點和根本。
要落實「以師為本」這一理念,從外部說,就是要大力發揚中華民族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營造濃厚的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不斷提高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和生活待遇,說白了就是在教育發展進程中,要尊重教師,關懷教師,倚重教師;從內部說,就是作為職業人的教師在實施教育過程中身心得以健全發展,獨立人格得以自存,價值得到體現,既有職業生涯的自慰,又有專業發展的幸福。
由此可見,教師的專業發展必須具備兩個因素,一是外因——社會創造的良好的外部環境;二是內因——教師實現自我價值的內趨動力。

熱點內容
2017年四川數學卷 發布:2025-05-18 00:16:14 瀏覽:719
中國社會科學院暑期 發布:2025-05-17 23:31:35 瀏覽:687
簡單廣場舞教學 發布:2025-05-17 20:37:48 瀏覽:13
二級學科博士點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125
永興教師招聘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664
高中教師資格證考試用書 發布:2025-05-17 16:29:17 瀏覽:52
小學教師的條件 發布:2025-05-17 16:21:01 瀏覽:419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題庫 發布:2025-05-17 16:14:16 瀏覽:819
夏威夷群島地理位置 發布:2025-05-17 16:10:46 瀏覽:949
奴隸老師漫畫全集 發布:2025-05-17 16:01:34 瀏覽: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