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師老師 » 老師要看的書

老師要看的書

發布時間: 2021-07-31 03:40:52

教師要讀什麼

首先,讀一讀中小學各種教科書。系統閱讀中小學教科書,有助於我們夯實知識基礎,豐厚文化底蘊,也有助於我們更多地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後續學習的內容,有助於我們在自己所教授的課程之中經常提及本課程與其他課程的聯系。 其次,多讀一些翻譯過來的書籍。翻譯過來的書籍或多或少經過了選擇,有一定的原創性和水準。另外,這些書籍中所滲透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也是我們建立一個自由社會需要的。像《學會生存》、《教育:財富蘊藏其中》、《教育的使命》等就是翻譯作品的上乘之作。今天,我們特別需要重新認識西方的歷史與文明,特別是近代以來,西方的社會結構、政治運作的機制、核心的價值觀念。在對西方資本主義的文化、歷史的認識上,我們需要解放思想、正本清源、撥亂反正。西方國家作為「先」發展的國家,我們怎樣從它們的發展中汲取經驗教訓,我們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走彎路,才有可能迎頭趕上。因此,一些人文學術領域的翻譯過來的書籍也是值得讀一讀的,如《西方人文主義傳統》(三聯書店)、《西方政治思想史》(海南出版社)。 再次,中小學教師可以多讀一些滋養心靈、溫暖生命的書。如席慕蓉、餘光中的詩。張曉風、劉墉、林清玄的散文,王小波、周國平的隨筆。中小學教師閱讀的視野要寬廣一點,有一些書能夠讓我們增加善念和憐憫心,擴大智慧和見識,遠離雞蟲得失的無謂爭斗,把目光投送到更遠大的天地,關注更根本性的、深沉久遠的事物。讀文筆和情懷優美的書籍,可以凈化心靈、溫潤生命,可以使我們用更積極、更樂觀的心情看待世界和人生。 最後,我主張中小學教師多讀一些優秀的教育期刊。《人民教育》、《明日教育論壇》(福建)、《教育參考》(上海)、《小學青年教師》(河南)、《教師博覽》(江西)都是國內一流的教育類期刊。 在讀什麼和怎麼讀的問題上,我認為後者更為重要。我個人的經驗是,不一定要讀得很多,但一定要讀得透,那些真正有價值的作品就應該反復讀。宋代朱熹提倡:「為學之道,莫先於窮理,窮理之要,必在於讀書,讀書之法,莫先於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則又在於居敬而持志。」所謂「窮理」,就是作徹底的邏輯追問,就是追求理論的徹底性,就是努力求得思想的澄明,而不滿足於一知半解。 摘自《當代教育科學》

❷ 教師必讀的十本書

1、《學記》2、《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3、《世界上最聰明的孩子》4、《怎樣讀懂學生——心理特級教師的建議》5、《優秀教案》6、《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7、《致教師》8、《怎樣讀懂學生——心理特級教師的建議》9、《從平凡到卓越:25位優秀班主任的故事》10、《教育方法學》。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非常感謝!

❸ 考教師需要看什麼書

普通話必須達到83.6。
你想當幼教教師?還是小學教師?還是中學教師?。。。?
你的目標是什麼?

❹ 推薦幾本作為一個數學老師應該看的書籍

《大夏書系·你能成為最好的數學教師

《做一個優秀的小學數學教師--16位著名特級教師的專

《簡約數學教學

《用《論語》思想提升數學教育智慧

❺ 新教師看什麼書籍推薦

1.《非暴力溝通》
作者馬歇爾·盧森堡。本書用大量案例講述一種新的溝通方式。本書從四個方面展開,在我看來主要是不帶人身攻擊的表達自己的觀點,用同理心讓對方答應你的合理要求。這本書里的方法我在課下與學生溝通時嘗試過,效果很不錯,改變自己的心態,和學生溫情共處。
2.《致青年教師》
作者吳非。是以為一線從教多年的老教師,書中分了幾個篇章,每個篇章由若干教育故事組成,而這些故事,是吳老師親身經歷,由經歷得感悟,提點新教師。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就讓你的眼淚流下來》,老師並不是高高在上,老師是有血有肉的人,不要讓學生覺得你身在高高神壇,面對學生的冷漠與荒誕,就讓你的眼淚流下來,就讓你對他們的無奈、惋惜、痛苦、委屈展露出來,我們先自己有感情,才能教出有感情有思想的孩子。
3.《校長日記》
作者錢志龍,是個留美海龜,文章也是大量實際案例,每一篇都是一個小故事,手法也比較靈動,不會讓人看不下去。幾個篇目都以實例講感悟,可見教師這行,就是要在不斷的與學生相處中磨練自己,不光鍛造專業知識,也不斷磨練自己的仁愛之心。
4. 《給教師的建議》
作者蘇霍姆林斯基,經典之作。到今天為止都還有很多很好很實用的建議,書中多是怎樣「做」,或者要「如何如何」之類的方法論,非常有實用性。
5.《毛澤東選集》
這本書我沒看,是同事做讀書報告的書目,我聽著很受益。主要說的是三大戰役團結群眾,最後取得成功,班級管理也是一樣(他是班主任),要團結班裡同學,讓大多數的人維護你,維護班集體,對於無視老師心血,無視班級榮譽的同學,讓同學們去做工作,班裡永遠保持正面向上的積極氛圍。老師不可能讓所有的同學喜歡,我們要做到的是讓班裡大部分同學信任,讓班裡發出積極的聲音,讓消極的聲音閉嘴。作為任課老師,我覺得個人親和力與威信的打造,在課堂上同樣有用,讓教學活動有序展開,課堂輸出的過程中明顯沒有作對的聲音。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成功上岸後依然要努力學習進步,學無止境,希望所有老師都能在教師崗位有所得,獲得人生的滿足感。

❻ 老師最應該讀哪些

首先要熟讀教材。我一直在想,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上課前能先拋開教參,拋開課堂,拋開學生,先做課文虔誠的讀者,把課文從頭到尾、仔仔細細地讀上幾遍,和作者進行心靈的交流,並隨時記錄下自己的閱讀感悟,然後在課堂上教師帶領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談自己的閱讀感悟,同時也讓學生談體會,寫讀書筆記,記錄下自己的感悟,師生之間暢所欲言、互相交流,教師以平等的姿態與學生交流。這樣的語文教學,一定深受學生歡迎。
師生一起用心去感悟課文,閱讀後一起為課文寫點讀書筆記,少一些對課文的條分縷析,少一些對課文的肢解講解,多一些咀嚼品味,多一些互相交流。如果能做到這樣,學生就不會討厭讀課文了,學生的視野就可以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就能夠汲取更多的精神養料。這對於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將是大有裨益的,而良好的讀書習慣一旦養成,定會讓學生受益終身!
其次要精讀經典。讀教育教學專業書籍,這是教師專業化的必然要求。教師只有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把握教育的規律和真諦,熟悉本學科的知識體系,才能較好地架起教與學的橋梁,創造有生命力的課堂,為學生的終生發展奠定基礎。
薛瑞萍老師僅僅兩年時間,讀過的教育理論書籍接近20種,有《給教師的建議》、《童年的秘密》、《民主主義與教育》、《教廷教育》、《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韻》等,讀書筆記則積累了20多萬字,出版了《薛瑞萍讀教育理論》,見證了薛老師吸納教育理論智慧、確認並完善自身教育實踐的完整過程。她說:
薛瑞萍說:讀進教育理論,需要心平氣和;目前的我,讀進教育理論了,才算平心靜氣。這種平靜,是植物紮根沃野——貪婪地汲取地泉、吸收陽光、沐浴雨露、享受清風時候的大喜悅。真正的成長需要寧靜,靜悄悄的成長的快樂。
第三要泛讀文史。要讀社會、歷史、人文等通識性書籍。教師需要淵博的知識,閱讀這些書,既有涵養人文素質的價值,能夠豐厚教師的文化底蘊,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學生多元化的需求,使教學左右逢源,揮灑自如。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校史館里存有20世紀30年代的一份教師進修計劃:首先讀與任教學科無關的的書,其次讀與與任教學科距離較近的書,最後讀學科方面的書。可見,教育讀書的內涵相當豐富,有時要跳出「教育」。其實,任何領域的閱讀,都會對教育有用,對學科教學有用,這可能是最大的「專業」。
五、教師應該怎樣讀書
教師應該怎樣讀書呢?我認為可以:從強迫開始;有選擇地閱讀;與寫作同行。
從強迫開始。讀書可能有100個十分崇高的理由;但在更多的情形下,讀書的理由可能是十分卑微的,甚至是十分功利的;在我看來,讀書就根本不需要任何理由。讀書所要求的其實十分簡單,那就是放下一切借口,拿起書本,強迫自己一頁一頁地讀下去。
楊玉翠是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科苑小學數學老師,她坦言自己以前從來不喜歡讀書,後來迫於壓力,怕自己在讀書會上「出醜」,同時為了給兒子做出榜樣,她強迫自己拿起了《論語》,並在每晚睡前「作秀」,「演」給兒子看。誰知,日復一日的因被逼而讀,由裝個樣子而「假」讀的她,竟在不知不覺中「弄假成真」,逐漸被《論語》深深地吸引了。
有選擇地讀書。我們的時間有限,我們的生命有限,書籍浩如煙海,我們即使什麼事情也不做,用畢生的時間來讀書,也不可能讀完世界上所有的書,這就要求我們在具體書目的選擇上,要把握一個大的原則:非經典不讀。這樣可以保證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內獲得最大的收益。因為真正的經典是不會過時的,不論是哪個學段、哪個學科的教師都不能拒絕經典。每一個熱愛讀書的教師,都應該有自己的判斷,都應該有自己的選擇精讀幾本乃至十幾本經典。
與寫作同行。在我看來,寫,比讀更重要,只讀不寫,常常是泛泛而讀,隨興所至,往往是邊讀邊忘,猶如走馬觀花,不會留下深刻印象;而邊讀邊寫,情況就完全不一樣,就會認真地讀,反復地讀,仔細琢磨,深入思考。寫的過程,就是吸收的過程,就是思考的過程,就是提升的過程,就是內化的過程,只有在寫作過程中,外在與內在、經驗與幻景、感性與理性才能在一個時空中得到完滿的呈現,也只有一篇又一篇文章,才能在閱讀與教學之路上作為台階墊高教師遙望的視野。所以我竭力提倡、推崇教師不僅要多讀,更要多寫,寫,能推動閱讀,能促進思考,能達到提升,能實現超越。只有帶著思考的大腦閱讀,才能真正收到閱讀的效果,否則,就會變成書獃子,還是不讀的好。
閆學說:如何抵抗那似乎隨時會涌來的虛無?我總是把讀書與寫作結合起來,並在讀書與寫作中尋找行走的力量。這些年,正是不間斷的讀書與寫作讓我開始飛翔。在我看來,要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就不能拒絕讀書與寫作,因為讀書引發思考,寫作本身就是思考。凡是遇到值得精讀得好書,我總是會做大量的讀書摘錄,並把自己的思考化為一篇篇文字。
她說,就這樣讀著,寫著,思考著。2002年被評為特級教師,這一年,她剛滿32歲。2006年底,又被《中國教育報》「讀書周刊」評為「年度十大讀書人物」。
閆學是在用「心」來讀書,用生命來書寫。讀書真正成了她的生活方式,思考真正成了她的工作習慣。是閱讀使她擺脫了生活的漩渦,構成了她專業成長的軌跡;是閱讀喚醒並開發了她內心的生長力量,使她在很年輕的時候就走向特級教師,緊接著又走向名師。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理,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古人說:「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
讀書是一名普通教師成長為優秀教師的必由之路。

❼ 新老師需要看點什麼書

1、多看一些在孩子中流行的書:如《哈里 波特》類型的魔法小說,流行卡通、動內漫,上網了解容一些當前流行的網游名稱、術語,經典散文選,言情類小說,普及性的娛樂、社會、科普圖書。既有趣味性,也能增長知識。

2、多接觸這些,你就會從心靈上取得與孩子們的溝通途徑,肯定會受到孩子的歡迎。

3、而去專門看那些說教性的所謂專業教育類書,既枯燥,實際上也很難對號使用。很容易被引致孩子們的對立面。

❽ 很多人打算做老師問要看哪些書

以下是較專業的回答:
第一階段:
《教育學》
《心理學》
《給老師的建議》
《教學設計》
第二階段:
《莫生氣》
《佛經》
《老子》
《思想政治》
《論持久戰》
第三階段:
《頸椎病康復指南》
《慢性咽喉炎和扁桃體炎患者必讀》
《心臟病的預防與防治》
《高血壓降壓寶典》
《強迫症的自我恢復》
《精神病症狀學》
第四階段:
《活著》

❾ 當老師嘛,需要看哪些書

1.現在一般招考教師需要有教師資格證,非師范的要先考取教師資格證。除教師資格證,還需要提供畢業證或學位證、身份證等等。
2.有的教師招考有年齡限制,因此您要特別留意,一般年齡限制在30周歲以下。有的地方還有戶籍限制,但為了選拔優秀人才,現在大多面向全國招聘。
3.您要具備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招考的科目主要有「兩學」(即教育學、心理學),有的地方還考察新課程、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教育相關的法律法規、教師法、教材教法等相關知識,最主要考查的是你所學的專業課知識(即您所報考的學科,一般要專業對口或相近)。
希望您能如願,祝您事業順利!

❿ 教師應該讀哪些書

你們好!》阿莫納什維利《教育漫話》約翰·洛克《大教學論》 誇美紐斯《愛彌爾》(上下)盧梭《做人的故事》蘇霍姆林斯卡婭 編《新課程教學問題與解決叢書》(包括以下5本)楊九俊主編《教學組織策略與技術》《教學現場與教學細節》《教學評價方法與設計》《備課新思維》《說課、聽課與評課》《聽名師講課》(數學卷)雷玲 主編 《聽名師講課》(語文卷) 雷玲 主編 《梳理課堂——竇桂梅課堂捉蟲手記》竇桂梅 著《英美精彩課堂》 楊桂青 主編 《多元智能》(修訂版)霍華德·加德納著《教育的智慧與真情》 肖川著《給教師的100條新建議》 鄭傑 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關鍵詞》 肖川 張文質著 《教育漫談》紀大海著教師專業素養類書籍包括兩類: 一類是「教育理性與智慧類」,包括經典和教育新理論類著作。如我們所知的、也是教育權威人士推薦的「教師專業素養基本書架」書籍:《陶行知教育名篇》、《杜威教育名篇》、《杜威學校》、《杜威在華教育演講》、《國際教育新理念》、《賞識你的學生》、《給教師的建議》、《怎樣培養真正的人》、《和教師的談話》、《帕夫雷什中學》、《教學教育過程最優化》、《教學論與生活》、《論教學過程最優化》、《論小學教學》、《中學教學方法的選擇》、《愛情的教育》、《公民的誕生》、學校無分數教育三步曲:《孩子們!你們好!》、《孩子們!祝你們一路平安!》、《孩子們!你們生活得怎樣!》、《教育漫話》、《大教學論》、《再論教育目的》、《愛彌兒》、《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從現在到2000年教育內容發展的全球展望》、《教育的使命》、《教育——財富蘊***其中》、《全球發展的歷史軌跡——國際教育大會60年建議書》、《全球發展的研究熱點——90年代來自教科文組織的報告》、蒙台梭利幼教經典叢書:《教育中的自發活動》、《有吸收力的心理》、《童年的秘密》、《蒙台梭利方法》、《多元智能(修訂版)》等,都是對人類教育產生過重大影響的圖書。作為教師,不讀這些書就說明還沒有進入教育者的狀態。另一類是「教學智慧與探索類」,主要為了幫助老師們吸收他人的一線教學經驗和智慧。例如,《新課程教學問題與解決叢書》(楊九俊主編 教育專業圖書近兩年零售排行榜居首位)、《新課程課堂診斷叢書》、《新課程教學現場與教學細節》、《新課程備課新思維》、《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聽課、說課、上課、《聽名師講課》、《梳理課堂——竇桂梅「課堂捉蟲」手記》、《推敲新課程課堂》、《另類課堂》、《英美精彩課堂》、《教師科研有問必答》、《名師備課經驗》、《課改新課型》、《課堂掌控藝術》、《教師反思的方法》等。這些書都來自於實踐,針對性強,能夠幫助教師解決具體問題。「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也」。他人已經弄明白的問題,我們不必要從零開始摸索。「拿來主義」,這是最聰明的辦法。以上兩類書籍,既有教育理論書籍,也有教育教學實踐書籍。我們既要讀理論家的書,也要讀實踐者的書,前者可以使思想深刻,知道自己未曾想過的東西;後者可以使思路開闊,了解自己未曾做過的事情。

熱點內容
鄧矮的歷史 發布:2025-05-14 15:03:50 瀏覽:621
中小學師德總結 發布:2025-05-14 14:47:39 瀏覽:720
初中教學進度 發布:2025-05-14 13:33:36 瀏覽:758
新產業化學發光儀 發布:2025-05-14 13:22:51 瀏覽:775
帶班主任的老師 發布:2025-05-14 13:20:39 瀏覽:240
氧化鋁化學 發布:2025-05-14 13:03:56 瀏覽:339
綠色化學與環境保護論文 發布:2025-05-14 12:54:28 瀏覽:435
牛津高二英語 發布:2025-05-14 12:18:39 瀏覽:888
2014溫州師德培訓心得 發布:2025-05-14 11:26:56 瀏覽:663
彩虹6號多少錢 發布:2025-05-14 10:03:47 瀏覽: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