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輔導班老師經驗談
㈠ 各位親,我是辦輔導班的,每天下午輔導小學生完成作業。但有幾個學生不聽話,不好好寫,有什麼好的方法。
有以下方法:
1、可以設立獎勵機制
用一些小零食作為獎品,和學生約定好如果這次課能夠保持良好的紀律,那麼就給他提供一些獎勵,並且當學生有進步之後要多表揚他。用獎勵來強化「保持紀律」這種正向行為。
2、心平氣和地分析不守紀律的影響
在課間或下課後,和那些學生心平氣和地交流一下。不要用命令的語氣,而是用一種平等對話的方式。
告訴他們上課打鬧會帶來的一些不良影響,可以這樣說:「你們上課打鬧的話會影響其他學生學習,這樣也會讓老師也會累。打鬧的話,你們自己也沒辦法專心寫作業了,你們的父母也會很失望的。所以,請你們不要在寫作業的時候打鬧,可以嗎?」
(1)作業輔導班老師經驗談擴展閱讀:
老師和學生溝通的技巧:
1、多用「我們」——自己人效應
所謂「自己人」,是指把自己和對方歸於同一類型的人。「自己人效應」是指聽者對「自己人」所說的話更信賴,更容易接受。
2、以心換心——角色置換效應
在師生溝通中,不僅教師要常做換位思考,還要把這種思維方式傳遞給學生,提高學生的情商。
3、做真誠的傾聽者——格林斯潘效應
一方說話時,另一方不斷地與之互動,做出各種表示感興趣的表情或動作,還時不時地發出「嗯、嗯」或者「哦」之類的聲音。
4、「某老師說你很棒」——第三人效應
心理學上把通過第三人佯作無意間轉述他人的某種意見,或創造某種條件讓對方間接地聽到你對他的評價與關注,從而產生意想不到的傳播效果或勸說效果的現象,稱為「第三人效應」。
㈡ 作為輔導班的老師,我很心累!你們覺得呢
對,老師的教育重要,家庭的教育也不容疏忽。把孩子送去學校就覺得沒自己什麼事了,說白了就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動不動就暴力解決說明性格有問題,有時候家庭問題可以直接影響到孩子,不能從這點出發尋找原因,那就只會推卸責任
㈢ 剛做輔導班老師,沒經驗怎麼帶好學生
現如今,有很多的家長已經放棄了那種課外的補習班,比較更傾向於對一指導的家教老師.因為他們認為給孩子找家教輔導老師畢竟是一對一的.可以很好的找到孩子的問題所在,並且幫助他們改掉,從而提升學習成績.那麼給孩子找家教輔導老師應該做哪些功課呢?
輔導孩子做題
以上說的內容都是關於給孩子找家教輔導老師之前需要做的功課,希望家長們一定要認真地觀看,因為這對於孩子的提高學習成績是非常重要的.
㈣ 大二了第一次到輔導班當老師第一天該怎麼做求有經驗的
先了解每個人的性格和學習方式 這是溝通的前提 想要成為一個合格的主講者 先要學會做一個聆聽著 知道每個人想要的是什麼 加以引導
㈤ 怎麼做好小學輔導班老師
思考,怎麼思考,有的學生腦子太愚鈍咯,怎麼才能輔導好小學生他們做作業很快如提高他們的數學和語文成績
㈥ 作為學生作業輔導班老師,你遇過讓你驚訝的學生嗎
我曾經給學生當過作業輔導班的老師,這里的孩子各種各樣,有的孩子很懂事,做人又有禮貌,每次都虛心請教,有的孩子寫作業態度很不端正,不僅說話影響別人,還要抄襲別人的作業,當老師管他的時候,他還不以為然。這個孩子身上代表著自己的教養,也能看出這個家庭是什麼樣的,叛逆的孩子多半都是父母沒有時間管他,他從小就被放養,很任性,很調皮,很叛逆。
在作業輔導班裡每天會遇到很多孩子,形形色色的,有懂事的,也有任性的,無論是哪一種,都能看出這個孩子的家教,還有自身的品格。作為作業輔導班的老師,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夠茁壯成長,都能夠取得好成績,也希望家長能夠對孩子多一些身心方面的關心和愛護。
㈦ 怎麼做好一名好的輔導班老師
2011年11月21日,我在烏魯木齊市新疆師范大學參加了20天的國家一豐富培訓級,學習內容非常豐富。審視好幼兒教育的功能,做好定位,找准幼兒園發展的未來之路 。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袁愛玲教授的《對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生態學研究》及王紅教授的《幼兒教育的功能定位及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國際視野》的講座。兩位講授都不是就題論題的,都結合了他人的舊論和新說,都借用了很多他人的間接經驗和案例,這些經驗和案例有的來自理論專著,有的來自報刊雜志,有的來自電視網路,這2位老師用一雙慧眼看到它們的價值,用大腦對此加以分析,質疑,求異,打破,重建,再與她們的自我認識和經驗互相融合,形成了她們嶄新的理論。是「讓幼兒走得更快,還是走得更遠?」,「為何幼兒園『鍾擺』現象嚴重?」、「幼兒園教育活動生態要如何發展?」這些無不引起我的深思。縱觀整個幼教行列,近觀我園的現狀,意識到幼兒教育是為生命成長奠定基礎,讓生命成長得更為自然,不要加速,不要拔苗助長;進一步接受教育的基礎不是知識的傳授,更為重要的是呵護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幼兒的創造力;養成良好的生活與社會交往習慣。基於這一觀點,那麼在今後幼兒園教材的引進、課程的設置、幼兒園教育教學管理的模式我就要找準定位,不要偏失方向。雖然我只是一個人,但是千千萬萬個我,將會築起幼教新的天地。
抓住園本教研的核心,找到園本教研的價值所在。
只有立足於園情,抓准幼兒園發展的瓶頸;聚焦在教師,促進隊伍的專業成長和自我發展;落實到孩子,確保孩子健康快樂成長這一核心,園本教研的主體才會從園長、教研組長轉為一線教師,才會成為全園教師自主學習、自覺提高的行為。教師們結合自己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交流,提出支持性策略,教師的注意力才會從形式引向過程,從內容引向發展,從虛幻引向自然,教師的目標意識才能增強,從而推動園本教研的進步及園內資源的共享化,達到園本教研的目的。這樣才能創建「學習、實踐、合作、反思」為特徵的學習共同體。正如周燕教授在《園本教研與幼兒教師專業成長》講學中所說的:「幼兒教師的研究是與其日常教學完全融入的,研究和教學是一體的。當教育教學活動不再僅僅是知識傳遞而是由於有明確、自覺的實現教育意義的意識和行動時,幼兒教師的教學才會擁有教育的根本價值和終極意義。
三、要有多元的知識結構,有終身學習的思想。
在聆聽費廣洪教授的《幼兒發展的觀察與評價》、《幼兒園教學活動診斷》楊寧教授的《理解兒童早期發展與學習》、馮夏婷教授的《如何設計一個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的活動》等等講學後,我認識到教師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了解新事物、學習新知識,不斷更新和拓寬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具備與教學適應的多元化的知識結構。在十幾年的教學生涯里,難免產生職業上的倦怠感,忙碌的工作是我很少能駐足下來觀察、思考、審視,通過這次學習,我認識到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反思,不斷地研究,厚實自己的底蘊,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教育改革的步伐。
專家們教給我的不僅是實實在在的理論知識,教給我的更是一種思想、一種境界、一種努力的方向。通過這次培訓,我開闊了視野,學到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和理論,從思想上受到了很大的鼓舞,這將對我今後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將靜下心來采他山之玉,納眾人之長,慢慢地走,慢慢地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風彩。
㈧ 怎樣當好輔導班老師
1、扎實練好基本功。從普通話、鋼筆字、粉筆字、教學語言等方面提高自我要求,一手流利漂亮的字體,是任何老師必備的專業基本功;任何時期,電腦書寫都無法代替教師的書寫示範;作為老師,尤其是粉筆字和鋼筆字,要為學生的書寫做出表率。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和一手好字是教師必備的基本素養。
2、加強研究性學習。研究的途徑多種多樣,要積極參加各種教研活動,撰寫論文;參加課題研究、案例研究,從而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3、反思與交流。名師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3年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沒有思考,就沒有專業素養的提高,如何反思?反思可以在課前,也可以在課後,可以是自己的課堂教學,也可以是他人的課堂教學。可以思考自己的成功之處,也可以思考自己的不足之處。讓我們對教學的認識從淺到深,使我們的課堂逐步走向成熟。
4、備學生的心智水平
備課時,首先應該研究學生,研究學生的心理、興趣和認知狀況,要把「假如我是學生」作為備課的警醒語。備學生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備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已知什麼,想知什麼,什麼是難點,教師要心中有數,備課要備到「點子」上。備學生的認知水平,還包括了解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掌握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現狀、智力狀況和生活積累。二是備學生的身心特點,教學必須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考慮不同年齡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特徵,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三是備學生的興趣愛好,找准學生的興奮點,讓教學更親切地走進學生。
5、備教學情景的創設
創設教學情境,能夠以鮮明的形象強化學生感知的真切性,以真切的情感調動學生參與認識活動的主動性,以廣遠的意境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創設教學情境的途徑是多樣的,如生活展現情境、實物演示情境、圖畫再現情境、音樂渲染情境、表演體會情境、語言描述情境。教學情境的創設要考慮學生實際、教學內容、班級特點以及教師的教學風格,不要故弄玄虛,牽強附會。
㈨ 小學課後作業輔導班的老師都做些什麼
現如今,有很多的家長已經放棄了那種課外的補習班,比較更傾向於對一指導的家教老師.因為他們認為給孩子找家教輔導老師畢竟是一對一的.可以很好的找到孩子的問題所在,並且幫助他們改掉,從而提升學習成績.那麼給孩子找家教輔導老師應該做哪些功課呢?
輔導孩子做題
以上說的內容都是關於給孩子找家教輔導老師之前需要做的功課,希望家長們一定要認真地觀看,因為這對於孩子的提高學習成績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