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数学备课笔记

数学备课笔记

发布时间: 2022-01-16 15:27:19

老师们都是怎么备课的

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上课,而想把课上好就需要前期的准备--备课。通常在赞扬演员、播音主持等带有语言性质工作的人时会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明平常的锻炼作用非常大,老师更是如此。要想讲好一节课需要课前精心准备,首先老师课上要讲的内容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要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这节课应该包含哪些知识点,围绕这些知识点来组织自己的教学内容,写出讲稿,这当中还需要区分出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讲授时间的安排,不同的知识点如何进行引入,和前后章节的联系,选择哪些例题,课后作业是什么等,为了保证课堂质量让学生能听懂,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原来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肯定不行了,要让学生喜闻乐见,当然要查阅大量资料,设计好教学环节,这些都是备课时要完成的。看着老师就上了一节课,岂不知要花多少倍的时间来备课。

②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有效备课 详细�0�3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有效备课 龙口市黄山馆镇黄山完小 王翠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有幸在这里与大家一起来分享“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有效备课”。这要感谢市教研室领导给了我这次难得的机会,如有不当敬请各位同行、专家批评指正。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学理念转变了,学习内容、形式也更加丰富了。可是,我们似乎感到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市教研室每学期举行的学科质量监测,总不能尽如人意。总结反思,时间、态度我们不缺,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就是我们 40 分钟课堂教学质量不高。要想教学质量高,就得提高我们的备课质量。细细想想我们的备课似乎存在很多误区: 误区一:备课不是为上课服务,而是应付检查。 曾有专家对“科学规范地写教案对教学是否帮助很大”做出调查,一半以上的老师认为详细规范的写教案对于教学意义不大,一般交上去的教案都是一周以前写好了。虽然做到了先周备课,但都是一个粗略的设计,等到上课的时候情况早就变了。而老师们习惯了在教材或教学用书上做记录,或者做一些教学卡片,不喜欢写备课笔记,备课笔记是抄给领导看的,完全是体力活,浪费了好多时间。很多老师坦然,只有在讲公开课的时候才会真正用心进行教学设计,其他时候大多是应付检查,这样的备课在课堂教学中几乎没有什么借鉴价值。我们也发现对于同一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千篇一律,教师备课简单化、形式化的问题严重。备课对于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误区二:教师“学生主体”意识淡薄。 我们教师自认为对“学生太熟悉了”,但缺少学习者的分析。我们发现,有的老师把备课笔记写成了课堂实录,尤其在新教师中普遍存在,备课笔记写得十分“详细”,而前期分析却很简单,教学过程几乎都是采用“师说生说”的方式,把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详细写下来。把备课笔记写成剧本,缺少灵活性,课堂学习很容易就成为教师控制下的表演。原因在于,我们教师更多地考虑自己如何教,对学生如何学、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相关学习策略指导的设计、学生学习动机和情感的激发等深层次问题关注很少,对这些方面的学生情况预设很少,学生的回答只有一个标准答案,整个教学设计只见教师的轨迹,不见学生的个性与变化,这就说明“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我们老师的意识里还很淡薄。而学习者分析应该是教师备课环节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实质表明,几乎所有的老师在备课中都没有“学习者分析”这个环节,偶尔在教学内容分析或者设计意图处提到“学生已经对……有了初步的认识。老师也自认为对学生都“太熟悉了”,但进一步追问学生都了解哪些知识时,学生就说不清楚了,往往只能提到一些很一般性的、表面的了解。比如“谁很调皮“谁数学成绩比较差”等,对于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方面学生的差异性和学习起点就了解很少,或者说基本没有意识到。由于对学生缺乏正确的分析,导致教学目标定得过高或过低,并且直接影响教学策略的选择,往往使教学设计产生很大的偏 差。 误区三:课后很少对备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年复一年“重头再来”。 由于日常备课笔记缺乏精心设计和教学反思,只是应付学校领导、上级领导的检查,全凭抄袭。备课笔记中虽有反思,但也限于“教材分析清楚,把握学生不是很准确”等这样的套话,备课笔记中没有任何修改的痕迹。很少有教师去翻阅以前的备课笔记,写备课笔记成了教师们年复一年的“重复劳动”,就更谈不上对备课笔记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备课笔记重复利用率很低。 没有反思与评价,就没有积累。因此,我们的备课能力就一直停留在低层次停滞不前。让我们一起听听我们自己的大实话吧。 问:教学后,你会进行反思吗? 答:肯定会,上完课后总会想想教学得失。但是不太喜欢写什么教学反思之类的东西。一开始觉得很新鲜,写多了,大同小异,说一些重复的话,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问:教学完成之后,你会花一些时间去修改和完善你的教案吗? 答:我脑子会记住一些出现的数学问题,如果上平行班的课,我会调整我的教学,但很少会去修改备课笔记,也没有那么多时间。 问:如果你写下这些课堂上出现的教学问题,对你以后再教这些内容会是一个参考呀! 答:我很少去翻以前写过的备课笔记,基本上是重新再写,没有什么意义。 误区四:教师备课“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前后教学脱节或重复。 数学课程知识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按螺旋上升的方式建构起来的,新课程标准更突出这一特点。同一领域的学习内容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要求,同一个主题或单元学习内容的相关度很高,这就要求教师整体备课,去突破教学难点。目前,我们的现状是很多数学老师不能整体把握课程内容,不清楚数学知识体系结构,不熟悉课程内容的前后知识的关联性,目光往往聚焦在所教学期的教材和教师用书上,仅仅通过教师用书上一些教学建议来设计自己的教学。各年级教师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出现要不早已学过,要不很多必要的知识不具备。 深入分析,存在以上误区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教师对于备课这个问题认识不够、掌握不足,我们的教学还处在经验总结阶段没有利用科学理论做指导。基于此,我针对以上存在的误区,查找了相关的资料,以及名师的优秀做法并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与大家一起分享“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有效备课”,希望多多少少对我们以后的备课有一些启示。 一、正视问题、转变观念、重在落实。 从教十几年,我在备课方面也存在这样的误区:重形式轻实效,重教法轻学法,重课前教案编写轻课后反思;可谓是十年备一课,一课备十年,备课多数是为了应付检查。其实,这样的备课即使书写再认真、数量再充实,环节再齐全,格式再统一,也只能成为“无效备课”。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我们教师备课要面向课堂,解决教与学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是落实教学理念和指导教学行为 的预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我们先从备课中的“备”来看,它可以理解为“准备”、“预备”和“完备”。备课就可以理解成“为课堂教学做准备”和“使课堂教学更完备”。备课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一个动态过程。从广义上讲,备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包括课前备、课中备和课后备。备课也是无止境的过程,包括教师的生活、学习、教学等活动以及教师对自己人生的反思、生活感受和知识增长等理性和非理性思考和认识过程等。我们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就是要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建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有效备课理念。 首先要树立角色意识。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的独裁者和传授者,而是一个促进学生学习的设计者。也就是“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备课时教师要由“主角”退居“次主角”要着重考虑如何做一名促进者、指导者、激励者营造者、参与者。 其次,树立问题意识。新课程有效备课过程中要努力体现“三维”目标,通过文本研究发现问题,重视学生发现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对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评价等作全面设计。 再次,要树立服务意识。教师要从心灵深处走下神圣的讲坛,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有效措施,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第四,要树立对话意识。备课时教师提前与学生与文本与情境进行“无声”的对话过程。这也是一种具有十分教育意义的对话过程的设计。 最后,要树立持续发展的意识。教学前并非是备课的结束和终结,仅仅是一个阶段,要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备课。教学结束后还要备课,学生的问题没有解决完,课就还没有真正备完。 二、读懂教材、读懂学生、勤于反思。 读懂教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教材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要具有拓展性,应有利于学生探索。发现、质疑、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一)读懂教材的重要性 如果把课程标准比作圆心。那么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就是半径。无论圆有多大,都离不开圆心这个核心元素。教师通过解读教材来理解课程标准,同时用课程标准来驾驭教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科书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因此,我们要坚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使用教材。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想境界。读懂教材可以说:是教师灵活运用教材的需要;是全面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是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信心的需要。 (二)读懂教材的方法 1、用整体联系的观点解读教材。 2、持课程改革的理念解读教材。 3、持质疑解惑的态度解读教材。 4、抓数学本质的问题解读教材。 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一定是具有学科见识的教师,也一定会从整体上把握教材,读懂数学的本质,清晰数学知识的前后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抓住数学本质,实施教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创造性的,教师要养成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不断的思考。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对数学本质的思考,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思考,对促进教师教的能力、学生学的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如何研读教材 1、开展“联系性”研读,用整体联系的观点解读教材,把握知识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数学是一门系统、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组成了一个纵横交叉、紧密联系的知识网络。很多知识呈现都很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研读教材时,单元整体性阅读和同一知识相关单元之间的联系性研读显得尤为重要,要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能。例如,《除法的意义》这节课,有的教师只满足于这样几点:(课件呈现)而一位成熟的数学教师的脑子里对于除法知识的储备是一棵枝繁叶茂的知识树。(课件呈现) 2、开展“多角度”研读,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把握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研读。 (1)、“从教师教”的角度研读(2)、从“学生学”的角度研读(3)、从“编者编”的角度研读(4)、从教材对比的角度研读 “从教师教”的角度研读要做到四个“结合”: ①、结合课程标准要求,解读教材的编者意图和教学目标,领会其精髓。②、结合红点标示的问题和学生疑难问题的培养能力角度解读教材。③、结合知识的生活化角度解读教材文本④、结合学生的认识特点,从认识规律角度解读教材文本。 从学生学的角度解读教材要认真思考以下问题: ①、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是什么?认知水平如何?提高本节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在哪些方面获得发展。②、学生有没有与本节知识相关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情况如何?③、本节知识对学生而言学习的困难时什么?用什么方法帮助学生理解?④、学生自己阅读本节知识会产生哪些疑问?哪些内容自己能够学会?哪些内容可以由同伴讨论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点拨引导甚至讲解?⑤、学生喜欢怎样的情境?学生喜欢怎样的学习方式? 从“编者编”角度解读教材要做到: 把握全册教材的基本结构,主要特点,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做到“胸有全册”; 把握教材的每个单元教材的内容、特点、训练点等,做到“胸有全组”;把握教材的每个课时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做到“胸有全篇”。 (四)怎样读懂每节课的教材 1、读懂教材情境图。 2、读懂每一道习题。 3、读懂教材呈现的方式。 如何读懂主题情境图呢? (1)、必须读懂它是以什么形式呈现的?是怎样反映本单元要学习的基本内容的? (2)、要读懂主题情境图给了我们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在本单元教学中起什么作用? (3)、要读懂问题情境中体现的知识点,要读懂问题情境的展开过程,要读懂“主题情境图”所呈现的图形、图片、场景或情境中渗透了哪些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读懂每一道习题? 练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学习知识的必要过程,适当的练习对增进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是必不可少的。华罗庚曾经说过“学数学不做题目,等于入宝山而空返。”这说明:①、数学练习的过程引导学生逻辑思考的过程。②、思想练习是引导学生有步骤地走进数学的过程。③、数学练习中数学问题直接挑战学生的智慧。 要使练习有效,教师就要读懂习题。那么,怎样读懂教材中的习题呢?①、弄清习题目的,分清练习层次。②琢磨习题蕴含的解决问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③考虑习题变式,拓展延伸的方向和必要性。 读懂教材呈现的方式 新教材基本上都是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为基本叙述模式。从教材呈现方式中可以看到哪些知识是要得出是准确概念描述。如,有些定义是很准确呈现,那么我们就要让学生掌握,有的只是让学生自己在生活实践不断地去完善知识内容。 教师读懂教材,必然要经历“愿读——常读——会读——读懂——读深——读广——读透”这样一个过程。 下面就以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为例,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教材分析: 一、知识点 信息窗一(整理存钱罐):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简单关系。 信息窗二(购买学习用品):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二、具体内容介绍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认识人民币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参与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人民币的加减计算。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通过“数一数你存了多少钱”这个问题,认识人民币元角分,了解之间的关系,借助自主练习第1 题“认一认,填一填”,认识面值较大的人民币,会对人民币进行简单的兑换;第二个信息窗是 购买文体用品,通过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学习简单加减计算,通过自主练习提高学生用人民币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重点不在背诵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及互化方法,应通过整理存钱罐和购物活动体会人民币的功能以及使用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个特点,教材从素材到练习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 素材呈现的是一个小学生在整理自己的存钱罐进而去购买学习用口的情境。这里是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这一单元的学习可以说学生在生活中都有一定的经验,只是没有作为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所以,我们就要充分唤起学生的经验让他们用自己的经验来解决问题。信息窗一,先认识人民币元角分,再是兑换活动。这个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中进行模拟,或真实地让学生进行整理自己的钱。 练习中没有机械的训练转化和计算的题目,而是与应用结合起来。如信息窗一后的练习:第1 题,是认识人民币知识的拓展,认识大额人民币,在兑换中巩固之间的关系;第2 题,是以玩具价钱的形式来巩固人民币的认识;第3 题是实用的邮资来呈现出简单的计算,为下一个信息窗的学习作准备;第4 题是简单的购物,是学生最常见的遇到一个物品,如何付钱的问题;第5 题让学生会看价钱,这里出现了小数表示的价钱,因为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只是让学生简单地知识是多少钱就可以了;第6 题是循环题。信息窗二后也是安排的与实际紧密联系的购物中的问题,如找钱的问题、选择商品的问题、算计钱数的问题等等。第2 题很有意义,是循环时间的知识,其素材与奥运圣火传递联系。在这些练习题的处理时,我们也需要不违背设计的意图,组织一些模拟购物等活动,让学生在应用中巩固知识,体会购物中解决问题的策略。要注意的是学生学习的有关计算基础可能会制约学生钱数的计算,练习时不要增加难度。 三、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讨论 1、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基础差距比较大。 现在小学生因家庭背景等的不同,对人民币的认识和熟悉程度也不尽相同。认识人民币存在的问题不会太明显,但购物时可能有些学生没有购物的经验,出现困难。所以教学中,要注意了解到学生之间的差异,组织学生的合作交流时,可以采取互帮互学的方法进行。 2、问题的解决结果不好呈现。 因为本单元的情境或练习都是一些活动,对于活动,学生在其中能学到知识,但问题却是他们知道可以买什么东西,能说上来,却不知如何落到纸上。而一旦让学生去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很多学生不知如何去呈现出自己的答案。对于这个问题,可能会有许多类似的情况,学生会说但做不行,所以在课堂中我们要想办法既让学生会说,还能会表示出自己的想法。如可以让学生把想买的东西圈起来等等办法,不能光让他们说,要落实到纸上。 3、基础知识的落实问题。 在新教材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有一些教师一度地认为新教材就是课堂上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精彩的发言。在发现了这样的问题之后,我们曾强调,新教材绝不是摒弃基础,它同样强调学生的学习基础要扎实。如人民币单元,我们就必须让学生会认识并能使用好人民币,会进行购物。为了巩固这些基础,我们需要不断地练习,让学生巩固下来;再如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一)》,对于口算,我们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会口算的程度上,还必须要熟练,要有一定的速度。要达到这些,就不仅仅是靠课堂上的讲就行的,必须对学生进行反复地训练,甚至是在一个阶段的每一节课的课前几分钟进行这种例行的口算训练,直到学生熟练为止。 4、面向全体的问题。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可能会遇到面向全体较困难的情况,让每一个学生都会买东西恐怕两节课是不行的。我想,教材其实给我们提供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思路,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一些小组的作用。如第一个信息窗人识人民币时,每一个学生都来整理自己的存钱罐,对照存钱罐里的零钱来认识,同桌两个可以进行一些兑换活动,最后让学生按书中的表格形式进行整理并数出钱来。这样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了,还比较好操作,也有反馈的形式,便于老师掌握了解。对于一些购物活动,同样可以在全班模拟之后,小组内开展活动,教师轮流地参与到小组中,此外,教师还可以把一些题目放到课外实践,组织活动,让孩子跟妈妈一起去购物,提供给他们一些记录的形式,再组织交流。总之,要考虑组织的形式,就是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就是要想办法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同时还要考虑到反馈,学生的情况老师要有办法掌握。 以上是借两节课例与大家交流一些怎样读懂教材的想法,希望我们大家能共同地探讨与交流,您的意见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与启发,大家的关注也会让我们的一些困惑逐渐地明朗,真诚地希望共同交流。 读懂学生 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什么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 (一)读懂学生的重要性 读懂一名学生就是走进一个世界。要走近孩子的数学学习的心灵,就要了解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有什么思维障碍点,会碰到哪些困难,影响其解决的因素是什么?孩子们又是怎样去克服解决心中的困难的?要学会“蹲下身子”“弯下腰来”走进孩子的世界。要明白:为什么要读懂学生?教育不是做产品,我们面对的是学生,是一个人。我们追求的不是教师精彩!而是学生的精彩! (二)读懂学生的策略 1、读懂学生的已有基础,找准教学起点。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所说:“影响学生学习新知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拓宽了,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知道的清清楚楚了。不一定是真实起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已有基础和经验把握教学的有 效起点。 2、读懂学生的学习需求,把握学习重点。教育是生命和生命之间交往与沟通的过程。教师心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要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需要和兴趣。读懂学生的学习需求,就需要关注学生对于新学内容兴趣点、难点是什么?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固着点与新学知识“潜在距离”,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思考怎样的方式才更利于他们的学习。基于对这些问题的了解,我们才能准确定位学生的学习难点,思考促进学生理解的载体是什么,才能准确定位学生的现实需求,把教学定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支持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 3、读懂学生的学习差异,把握教学弹性。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学生之间的家庭背景、学习经验、学习基础、学习风格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他们的差异既有显性也有隐性。教师在关注群体共性特征的基础上也要关注个体,关注学生性别、年龄差异,学习兴趣与动机,学习的方式等,要把差异作为教学资源。读懂学生间的差异,才能实行因材施教,才能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读懂学生的学习障碍,调控教学难点。所谓学生的学习“障碍”,事实上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教学难点”。我们的教学工作,就是要帮助学生跨越这些障碍。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原本就是为了“解疑释惑”而存在的。所以,作为教师,在备课时,应当着力于分析学生学习中将会遇到什么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缘何会成为学生的障碍,这些问题对学生造成的障碍有多大等等。在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想学生之所想,摸清学生的认知障碍,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过程。这是实现有效备课、有效教学的根本。 5、读懂学生的学习思路,调整教学环节。教师在备课时除了按照教材的思路走之外,同时要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读懂学生的思路,这样在讲课时才能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让其思维活跃起来从而一步步引领到教师的授课思路上来。 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个性。学生好比是一本书,且是一本时刻变化的书,读懂学生这本书,教师关爱学生是前提,关注学生差异是基础,全面了解学生是关键,促进学生心智发展是根本。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读懂学生。可以进行一次心理访谈;可以开展一次课堂前侧和后访;可以进行一次学生访谈;可以从学生一份作业中读;可以从一份试卷分析中读;可以是课堂上的一次师生对话;可以是一次次的课堂观察…… 要真正读懂学生,在思想认识上,教师要做到:多一些学习;多一些思路;多一些交流。在师生关系的建立上,教师要做到: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互动;多一些接纳。在备课的设计上,教师要做到:多一些情境;多一些变化;多一些策略。 善于反思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善于分析自己劳动的教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 的有经验的教师。”康德曾说;“越是经常、越是执着的思考、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教师的反思有利于观念的改变,有利于专业精神的发展, 是形成实践性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反思的终极追求就是要让教师在反思中“学会教学”,在“认可”与“开掘”的历练中,不断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提升自己,克服并远离职业倦怠从而建构一个积极健康的“教学自我”。 三、整体备课、引入流程、突破难点。 以《认识钟表》、《时、分、秒》两课题为例谈谈在备课中如何把握知识体系结构、课程内容的前后知识的关联性,来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困惑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在一年级下册安排了《认识钟表》单元,课时为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这一内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学生都能掌握。在二年级下册又安排了《时、分、秒》单元,课时为三课时,第一课时《认识时、分》,第二课时《认识几时几分》,第三课时《认识秒》。和一年级下册《认识钟表》单元相比,这一单元内容难度大,多数学生通过三课时的学习不能够完全掌握,我们可能会在第一、二课时后各增加一节巩固练习课,整个单元结束后再增加一两节复习课,即使这样还有不少的学生不能掌握,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配合家长才能巩固。我认为《时、分、秒》单元教学效果不好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这一内容知识点多,认读钟面时刻步骤多,记忆容量大;二是名师教学导向出现偏差,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没有用于有效的训练。 应对策略 我多年执教低年级,这一教学难点也一直困扰着我,为了找到突破口,我对两个单元的教材进行了整体备课,并尝试引进“流程”概念,两年下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策略之一:进行整体备课 我们要树立整体备课观。要上好某一节课,不能光备这节课,还要熟悉和了解这节课之前和之后的一系列教材,这叫整体备课。把一年级下册《认识钟表》单元和二年级下册《时、分、秒》单元放在一起备课。从系统出发进行备课,这样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统一看针的顺序“先看分针,再看时针。一年级下册《认识钟表》一课,教材虽然没有特别说明“先看分针,再看时针”。但从小朋友的中“钟面上长针指着12,短针指着5。可以看出“先看分针,再看时针”。 而二年级下册《认识几时几分》一课,教材没有说明先看分针还是先看时针,《教师用书》也没有告知,我们一线教师大多沿用老教材中教学认识几时几分的方法,即“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要问多了多少分,再看分针”,这种“先看时针,再看分针”的方法和一年级下册《认识钟表》一课教学的顺序是相反的,这就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看钟面时刻的方法。所以我在教二年级下册《认识几时几分》时,也让学生先看分针,再看时针,这样不仅能与一年级教学的方法统一起来,而且能分散难点,提高正确率。 策略之二:引入语言流程 除了统一看针的顺序“先看分针,再看时针”还要统一看钟面时刻语言流程的表述。这里我受麦当劳等国际著名企业的流程影响,构建语言流程。企业流程的特点是:简单化、专业化、标准化,

③ 课外数学读物读书笔记2500字

在数学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数学教师凭着教育理想和教育智慧,从教育科研的高度,积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探索了一条适合教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总结了大量的经验和案例,
初中数学读书笔记。本书深刻地反映 了我们中学课堂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我从中受益匪浅,先将摘录和体会展示如下:
本书开篇罗列了在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概念不清:运算符号错误;错用运算律;对负分数的概念理解不清;违背运算律;违背去括号法则。“这六大点也是我在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以后的授课中应提前纠错,让学生少走弯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教师的宽容与爱、尊重和理解。在学生出错时,教师要尊重、理解并宽容地对待他们,这不仅可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也体现了教师的素养及学生的热爱。“的确,在平时的授课中,我门太严了,不苟言笑,造成学生的紧张,这些做法不可取,应该严就严,多给学生勇气敢于说话,私下也应多关心关注学生。同时还指出教师如何帮学生纠错,1。通过一个典型例题,让学生暴露错误、师生共同分析错误原因,学生从反面吸取教训,迅速从错误中走出来,从而增强辨别错误的能力。2。教师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错误和失败,备课时适当从学生易错的思路去构思,课堂上加强对典型思路的分析,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3。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找出解题过程中的问题,自行纠错,
读书笔记大全《初中数学读书笔记》(http://www.unjs.com)。
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应结合实例助其理解。如:”有些数学概念从客观事物的定向形式和数量关系中反映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注意从实际事例或从学生已有知识中,退步引入并加以抽象,尤其要从学生接触过的具体内容入手,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中学生具有的上进心强好胜的心理特点。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进而减少运算的错误。” 即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法的指导,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体现了新课程理论中充分发挥学生主题作用的理念。
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学活动不在是独角戏,而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一节课若开始没上好,学生就会感到兴趣索然,下面的课就将难以进行。导课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就为本堂可打下了基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表现欲,有一展身手的动力。导课的方法:1。设置情景,激发兴趣;2。设置疑点,引起重视;3。联系生活,灵活应用。
问题提出后,学生出现沉默:原因:1。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使得学生不会回答;2。教师的问题表述不清,学生不知如何回答,3。教师提问时问题不当,学生不愿回答。总结:问题的难易不是有教师说了算,而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序,不理解的就是难的,能理解的就是简单的,(教师应调查学生,再评判难易,不要唱独角戏,自以为是。)
课堂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诱思,高屋建瓴,掌握好火候。当讨论出现沉默时,教师要拨开话题,打破沉默,启发学生发言;当讨论进入高-潮时,特别是出现争论时,教师要因势利导,紧扣主题,将讨论引向纵深,最后做好总结。
提问的策略:1。切忌问题的设计。注意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在课堂时,不以自己为中心,不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都懂的要问,不懂的反而不问。学生被动地回答,没有自由提问和思考,缺乏师生互动。2。所提问题少而精。好的问题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充分吃透了教材和学情之后设计出来的。
小结:以后课堂问题设计应参照次原则,避免重复错误。
小组合作:合作过程中,教师应以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加如到个组内的合作讨论中,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小组合作时,教师应当好导演,不能让讨论只是走过常
课堂上,敢于放手就是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去解决问题(教师不要站在讲台说个不停,影响学生思路,效果不好。)
〔初中数学读书笔记〕随文赠言:【受惠的人,必须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则不可记住它。——西塞罗】

④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的预习提纲怎么写

(1)预习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这节课想让学生掌握哪些技能、方法、规律、技巧,这些都以问题的形式再现出来。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掌握新知识。 (2)预习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孩子们自主学习的兴趣。通常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创设情景,第二种方法是编制错例。新教材无论哪一个章节,都遵循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识,使孩子们感觉到每个新知识都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或者来源于前面我们所学的知识内容。有些问题没有创设情景,老师要学会创设情景,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带着悬念去进行预习。 (3)预习问题的设计要遵循着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数学中有许多知识难度比较大,老师要学会肢解难点。在问题与问题之间加上几个小问题,缩小问题与问题中间的梯度,让孩子们象攀登梯子那样,问题与问题中间的梯度小了,孩子们就能攀登到一定的高度,掌握一定的技能。 数学预习笔记的做法 每一位教师都知道,善于做笔记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会学习的体现。因此,教师在教给学生数学预习方法的同时,还要重视指导学生做数学预习笔记。在小学中高年级,可以指导学生做下列几种预习笔记。 a、眉批型预习笔记: 开始做笔记时,可以让学生在书上做简单的眉批笔记,即在阅读课本后,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在指导学生做眉批笔记时,首先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商量如何在书上把重点字词 、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疑难处、学会的、不会的分别用圆点、直线、双直线、波浪线、对号、问号等不同的符号分别做上标记,可以统一要求,也可以让学生按自己的喜好自由规定。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作具体指导,如:遇到括号横线等,要尝试着进行填空; b、摘录型预习笔记: 其次,可以让学生做摘录笔记,就是预习后,在笔记本上摘抄重点概念、法则、公式、关键语句或注意的问题等等,以加深对重要知识的理解、掌握。 c、反思型预习笔记: 在学会做简单的预习笔记后,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做思维含量较高的反思型预习笔记。即,多想一想:这个概念怎样理解?怎样能证明这个结论?还可以怎样想?为什么这样做?……然后把自己的理解、体会、做法、独特见解或疑问记录下来,为课堂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 d、混合型预习笔记: 就是根据预习的实际情况,自由做笔记。可记录课前的调查结果,可粘贴网上搜集的相关资料,可整理一些相关的知识脉络,也可记录预习过程中的得失或发现,等等。 对于中年级学生,应以做眉批笔记或摘录笔记为主;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在此基础上多做些反思型笔记或混合型笔记。 为了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可抽出适当的在校时间(如自由作业课)让学生去预习,也可把预习当作每晚的数学作业而不再另行布置其他数学作业。

⑤ 请问教师副高级教师评选中数学备课时练习要备吗

就是一个完整的备课。你先你的课堂教学特点。因为是一本儿完整的备课本儿。所以这些东西必须有。同时特别强调要加上教学反思。站评委看了之后觉得你很高水平。

⑥ 高中数学笔记怎么记

一、记好知识结构

每节课老师都会把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比如定义、公式、定理等)简明清晰地板书在黑板上,这时候就要求学生们把这些知识点记下来,不仅能够清楚地知道老师所讲的内容,也方便课后回顾复习,整体把握知识结构。

二、记好课堂上例题、习题的思路方法

教师在上课前都会经过精心的备课,从而挑选适合本班学生水平的练习和精典例题,这时候同学们不仅要在课堂上认真听教师的讲解,还要及时把握老师所讲的解题方法和分析思路,还要备注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这样课后复习的时候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否理解透彻、是否清楚地知道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遇到这样的题型是否会做?

如果不会做,就可以参考老师上课所讲的思想方法再复习一遍。勤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对提高思维能力解题水平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记好课堂上的解题难点

教师在讲解题目时,对于本题的难点部分会详细讲解,这时学生就要对这一部分着重做记号,要针对自己的理解和学习水平对自己不易理解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做记号,听不懂的地方也应该打个问号,方便下课后向老师提问,彻底地把问题弄懂。

四、做好错误反思

学习过程中难免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错误,对于错误要勇于面对,要把做错的题目给纠正过来并用红笔做上记号以警示自己,最好把自己为什么做错的原因给写上,这样在我们复习的时候就要对这些地方给予重视,同时也提醒自己“同个坑不要掉两次”。做到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进步。

五、总结同种题型和相似题型的解题方法

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老师所讲的题目也是有限的,因此要求学生需要在平时做练习时能够对相关的知识点做总结,这样不仅可以理清相关的知识点,也可以总结思路方法,还可以清楚相关知识点考查内容的不同。

六、做笔记要做适合自己的

学生做笔记不需要有多漂亮、多整齐,可以适当使用不同颜色的笔做出不同的记号方便自己复习,也可以借助便利贴随时将老师上课补充的知识点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补上,完善笔记,最关键的是做笔记的目的是方便自己,所以做笔记要做自己能看得懂哪些是需要注意的,哪些是自己薄弱的。

⑦ 哪位大佬有小学数学学霸笔记PDF文档的百度云资源全网在线求免费分享

小学数学学霸笔记网络网盘免费下载

链接:

提取码: dme8

小学数学学霸笔记为方便教师、学生、家长随身查阅中小学课本教材,利于教师备课、学生学习、家长辅导之用。

⑧ 数学课堂笔记怎么写

听课时,我们应该如何做笔记?值得我们思考。
学习数学做好课堂笔记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做数学课堂笔记呢?
一、记提纲
老师讲课大多有提纲,并且讲课时老师会将备课提纲书写在黑板上,这些提纲反映了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并且有条理性,因而比较重要,故应记在笔记本上。
二、记问题
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弄通。
三、记疑点
对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有疑问应及时记下,这类疑点,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错误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老师讲课疏忽造成的,记下来后,便于课后与老师商榷。
四、记方法
勤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这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对提高解题水平大有益处。
五、记总结
注意记住老师的课后总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的内容,找出重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寻找存在问题、找到规律,融会贯通课堂内容都很有作用。

⑨ 如何做数学阅读笔记

一为什么要做数学笔记
(一)、 做笔记可以加强记忆。课堂上学到东西很容易忘掉,因为课堂的记忆只是短暂的,记得快忘的也快,如果笔记上不留些痕迹,哪里去找记忆的空缺。所以我觉得应该把记笔记看成是学习成绩提高的重要途径。
(二)、做笔记可以促使听课更加专心。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来说,一定要记笔记。除了极个别的学生,许多学生都有上课时听得很懂,似乎理解了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但下课后不会做题,也不知老师上课时对这些内容是怎么讲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步骤是什么。这些学生一定要做笔记,而且教师要亲自查,实践说明对学生学数学有益,有些学生,资质属于郭靖那一类,那么他就必须记笔记,反复钻研,虽然不能自创,但至少可以精通老师所教,如果老师教的得法,那么这种学生也可以成材,甚至是大材,至少应付高考得个中等成绩不成问题。对于自制力不是很强的同学来说,做笔记可以促使上课不睡觉。现在学生听课容易走神,如果让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就不太容易走神了。有效地记笔记不仅可以积攒学习资料,而且可以帮助学生集中精力听课,预防开小差。
(三)笔记可以促成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
学生在记笔记的过程,也是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在参与中把握住知识的要点、能力的生长点和思维发展点。便于学生明确哪些知识自己明确和系统化了的,哪些知识不尽明白、也没系统化的,再现知识形成过程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的能力。笔记能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四)、笔记便于学生体验如何选择正确学习方法获得成功。 课堂教学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习效率最大化,而记笔记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以笔记为基础,做到课内外相结合,教与学两方面相结合,把课上不懂的弄懂,把不清楚的、不系统的弄清楚和系统化。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构建自主学习机制、情境,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二,如何做数学笔记
既然学习数学做好课堂笔记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做数学笔记呢?
(一)、记提纲
老师讲课大多有提纲,并且讲课时老师会将备课提纲书写在黑板上,这些提纲反映了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并且有条理性,因而比较重要,故应记在笔记本上。
(二)、记问题
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弄通。
(三)、记疑点
对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有疑问应及时记下,这类疑点,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错误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老师讲课疏忽造成的,记下来后,便于课后与老师商榷。
(四)、记方法
勤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可以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对提高解题水平大有益处。
(五)、记总结
注意记住老师的课后总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的内容,找出重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寻找存在问题、找到规律,融会贯通课堂内容都很有作用。
三、数学笔记的类型
1、数学课堂笔记
在新课讲解中,对于概念,要记录老师强调的要点、关键词、以及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于定理,要记录定理的使用条件及用法;对于公式,要记录老师总结的结构特征、变形特征、记忆方法、使用技巧等。
在习题课中,老师所讲的例题都是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它们能反映相关知识点的应用方法或特殊的解题技巧。我们在记笔记时,不要照抄老师的解题过程,只须把例题抄下来,笔记本上留适当的空隙,不要因为抄答案而影响听讲。课堂上要专心思考老师的提问或听老师的讲解,要注意老师所强调的知识点的用法或解题技巧。等下课后,自己再抽时间把的详细步骤独立地做在笔记上,并对每个例题做一个总结。要总结到例题中某知识点的用法,此类型题目的解法,还有一些特殊技巧等。只有这样,例题的功能才可体现出来。
在试题(或练习)讲评课中,有的题目具有独特的技巧,有的题目反映某个知识点的特殊用法,这都是我们要记录的。另外,还有一部分题目,其本身就是一个公式或是一个规律性的结论,我们姑且把它们叫做二类公式或二类定理。我们不仅要把它们记录下来,还要熟记它们,可以为我们做题提供更开阔的视野,至少在做选择题或填空题时,就可以直接应用了。
2、错题整理笔记
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作业的好环,能真实地反映学习的效果,暴露学习中的缺陷。作业中的错误可分为一般性错误和个别性错误,经常性错误和偶发性错误。记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错误的原因,重新建立正确的答案,实际是一次再学习、再体会、再认识的过程,也是进一步体会教材的重点、难点的过程。通过记录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可了解自己对哪些知识容易混淆、容易出错,及时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把知识理解透、掌握牢,不留尾巴和后患。坚持做这样的笔记,有利于及时发现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好题集锦笔记
“一法多用”、“一题多变” 学习知识要养成探索规律的良好习惯。将具有内在联系的数学命题串在一起,形成问题链,分类记在笔记上,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学习一个题,会一类题,做一个题,会解一串题。今后碰到一个新的命题,就不会去想以前做过没有,而是考虑它由什么简单形式变化而来的,应用什么手段将其化为标准命题,长期下来能消除消极的思维定势的影响,从而使所学的基础知识脉络清晰,解题活而不乱。 “一法多用”是命题角度的发散,解法角度的集敛,而“一题多变”则是命题角度和解法角度两个方面同时发散。因此,它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记笔记的几个误区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确,上课时把教师讲的概念、公式和解题技巧记下来,把听过或看过的重要信息清晰地保存下来,有利于减轻复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但在实际学习中,不少同学忙于记笔记,没有处理好听、看、记和想的关系,顾此失彼,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误区之一:笔记成了教学实录
同学习惯于“教师讲,自己记,复习背,考试模仿”的学习,一节课下来,他们的笔记往往记了几页纸, 这些同学过分依赖笔记,忽视老师的讲解,忽视思考,以为老师讲的没有听懂不要紧,只要课后认真看笔记就可以了。这样做往往会忽视老师的一些精彩分析,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肤浅,增加学习负担,学习效率反而降低,易形成恶性循环。
误区之二:笔记本成了习题集
做题是学习数学的基本途径,多积累一些习题也是必要的,但若一味做题抄录,不认真领悟其中蕴含的重要数学思想和方法, 很少涉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思想方法的提炼及解题策略的整理,没有自己的钻研体验,笔记本成了习题集。是学不好数学的。
少量典型习题及其解法的确要记在笔记本上,但不能就题论题,而是要把重点放在习题价值的挖掘上,即注意写好解题评注。这就好比安装在高速公路两旁的路标,它们会提醒你何时减速,何时急转弯,何时遇到岔路口等。
解题也是如此,易错之处或重要的解题思想,要用简短精炼的词语作为评注,把闪光的智慧用笔头记下来,这对积累经验,提升数学素养大有裨益。隔一段时间后,再把它们拿出来推敲一番,往往会温故知新。总之,笔记应成为自己研究数学的心得,指引学习前进方向的路标。
误区之三:笔记本成了过期“期刊”
有些同学的笔记本好比过期期刊,时间一长就弃于一旁,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实在可惜。事实上,许多高考优胜者的经验之一就是使自己的笔记成为个人的“学习档案”和最重要的复习资料。
合理利用笔记可以节省时间,突出重点、提高效率。当然,还要经常对笔记进行阶段性整理和补充,建立有个性的学习资料体系。如可以分类建立“错题集”,整理每次练习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并作剖析;还可以将笔记整理为“妙题巧解”、“方法点评”、“易错题”等类别。只要这样坚持做下去,不断扩大成果,就能克服“盲点”,走出“误区”,到了紧张的综合复习阶段,就会显得轻松、有序,还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把所学知识系统化、信息化。

⑩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怎样上数学课才能让课堂效率更高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对数学的学习不是十分感兴趣,这也造成了数学教学的困难,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数学课比较枯燥,缺乏生动和活泼,学生提不起兴趣。(2)搞“题海战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到充分发挥,每天为了做题而做题,心里挺压抑。(3)“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法,学生被动接受,没有消化的时间和空间。(4)课堂教学没有针对性,重点不突出。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必须在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上下功夫。。

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须营造一种有利于人际交往的软环境。精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一起参与探讨问题、发表见解的学习过程,并相互交流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缔结朋友式的情感纽带,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为厌烦而形成的冷漠的师生关系,是不适应现代化教育,也无从谈保证上课效率的。

课程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而我们所面对的是视野开阔、思维敏捷多变的现代型学生。因此,课堂教学应有一种民主、和谐、开放、合作的课堂气氛,我们要善于创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不同意见。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和谐关系;重视情感意志动机、信念等人格因素的价值;重视教师与每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共同参与等,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在展现新的标准中,我们应将自己置身于一个促进者、培养者、引路人的角色,整个课堂教学活动重在以引导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学习为主,同时交融在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碰撞。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信息源,也不再是课堂上的绝对权威。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应展现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应以真挚的感情、饱满的热情和明快的语言感染学生,让学生学得主动、轻松、自然,整个课堂气氛和谐生动、富有动感。

(3)优化教学形式,有目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使学生的能力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互帮互助、互相合作,形成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上我们不能只把学生看作是一张白纸,因为他们通过看电视、听广播、读报刊等知道很多方面的知识,对待一些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看法和主张。所以当今的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人,而课堂教学也从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作为现代型的教师要行之有效地利用现代各种教学策略,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研究、猜测、归纳等方法获取学习经验,而不应该把他们看成是一味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当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之后,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肯定和鼓励。这样,久而久之,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表达个人意愿、经历、体验学习的过程,创新意识也就会逐渐产生。因此,我们必须清楚而客观地认识现代社会的学生是有感情、有思想、有见解、有着强烈的认识社会和探索世界的热情和能力,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的一代。

热点内容
邹妓 发布:2024-03-29 17:46:40 浏览:426
印尼十部顶级电影 发布:2024-03-29 17:39:57 浏览:501
法国啄木鸟丝袜系列 发布:2024-03-29 17:36:21 浏览:775
意大利导演丁巴度代表作 发布:2024-03-29 17:32:26 浏览:648
一受2攻兄弟 发布:2024-03-29 17:27:24 浏览:171
激情小说电影图片 发布:2024-03-29 17:17:01 浏览:221
男同电影大尺度 发布:2024-03-29 17:10:57 浏览:671
比较荤的言情小说写娱乐圈的 发布:2024-03-29 17:04:26 浏览:508
台湾绝版老片四级在线观看 发布:2024-03-29 16:57:08 浏览:888
电影生活中的玛丽 发布:2024-03-29 16:49:39 浏览: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