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

发布时间: 2025-04-23 18:04:24

⑴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如何复习整理

基础知识: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基本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
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
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2×6=12,所以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和6的倍数。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 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最小的偶数是0,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最小的奇数是1。
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这样的数叫质数,最小的质数是2.
一个数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这样的数叫质数,最小的质数是2.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12条棱,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8个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宽,高。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12条棱长度相等。8个顶点。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 =( 长×宽 + 长×高 + 宽×高 ) × 2
正方体的表面积 =棱长×棱长×6=底面积×6
计算长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般需要计算六个面的总面积,但像这样有时要跟据实际需要计算它的表面积。(注意审题和方法的多样性)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测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V=abh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3读作a的立方
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 =sh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
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但是计量液体体积,如药水、汽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1升(L)=1000毫升(mL),1升(L)=1立方分米(dm3 ) ,1毫升(mL)=1立方厘米( cm3 )
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是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
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 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分数的分数单位。
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
分子比分母大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
带分数都是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真分数)组成的,带分数都比1 大。当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
分子不是分母倍数时,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1 、2 、4 是16 和12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4 是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两个数所有公有质因数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当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 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也是1 。
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约分用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得到最简分数。
两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两种特殊情况: ( 1 )当两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 2 )当两数只有公因数1 时,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几个分数的相同分母叫做公分母。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通分时,先求出原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再看原来分数的分母变成公分母要乘上几,分子也要乘上相同的数。
小数实际上是分母为10 、100 、1000 …的分数的另一种形式。
小数化成分数时,先把小数写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注意约分的要约分。
分数化成小数把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相同的数,转化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改写成小数。或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得出小数。除不尽时,要根据需要按“四舍五人”法保留几位小数。
分数加、减法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相同。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注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分子是0 的分数都等于O 。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注意在通分时,为了计算简便,应选择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
整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很快比较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容易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画出图例。
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
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候,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并且尽量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⑵ 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重点复习资料,谢谢

主要教学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五年级下册的重点难点:

1.图形的变换。重点掌握一般几何图形的对称轴,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2.因数与倍数。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概念较多,需要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不能死记硬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并学会灵活运用。数论本身就是研究整数性质的一门学科,有时不太容易与具体情境结合起来,如质数、合数等概念,很难从生活实际中引入。而学生到了五年级,抽象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发展,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

3.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这一部分难度最大,因为是刚刚开始形成理性的空间观念。建议:(1)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平时生活的实体观念物体。如长方体的顶点,棱,面,表面积,体积,容积。如火柴盒。(2)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做纸盒。

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是学生从直观数学到抽象数学的转变,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技能。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我会要求熟记常用的分数与小数互化。如24X0.875。这些知识在后面系统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时都要用到。因此,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

5.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相对简单一些。本单元是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能否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评价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计算能力,拥有良好的数感的一项重要尺度。

6.统计。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7.数学广角。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望采纳!!!

⑶ 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P2、3):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P4、5):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1)(P9):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P10)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P11)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8、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9、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10、(P2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11、(P23)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12、(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13、(P28)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6.3232……的循环节是32.
14、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15、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16、(P45)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17、a×a可以写作a•a或a ,a 读作a的平方。 2a表示a+a
18、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19、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20、10个数量关系式:加法: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两一个加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21、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等式。
22、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23、方程的解是一个数;
=…… 解方程式一个计算过程。
=方程右边
所以,X=…是方程的解。
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23、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 字母公式:C=(a+b)×2
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
面积=边长×边长 字母公式:S=a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字母公式: S=a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 字母公式: S=a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 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
24、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平移 25、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
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26、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27、三角形、梯形的第二种推导方法老师已讲,自己看书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知道就行。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28、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29、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30、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31、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32、中位数的优点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33、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34、邮政编码:由6位组成,前2位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 0 5 4 0 0 1
前3位表示邮区
前4位表示县(市)
最后2位表示投递局

35、身份证号码:18位

1 3 0 5 2 1 1 9 7 8 0 3 0 1 0 0 1 9
河北省 邢台市 邢台县 出生日期 顺序码 校验码
倒数第二位的数字用来表示性别,单数表示男,双数表示女。
第一单元 倍数与因数(我们只在自然数(0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1、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2、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3、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4、倍数和因数: 举例如4×5=20,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的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5、找倍数:从1倍开始有序的找。
6、一个数倍数的特点: ①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②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③没有最大的倍数。
7、找因数:找一个数的因数,一对一对有序的找较好。
8、一个数因数的特点: ①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②最小的因数是1;
③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9、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10、奇数和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按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来分,自然数可以分成两类:奇数和偶数
11、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12、3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13、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的数。
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特征:①个位是0、2、4、6、8的数;
②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①个位是0或5的数;
②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的特征: ①个位是0的数;
②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9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9的倍数,这个数就是9的倍数
14、质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质数。最小的质数是2,是唯一的质数中的偶数。
100以内的质数:
15、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
16、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分,自然数可以分为三类。
第二单元 图形的面积(一)
1、 长方形周长=(长+宽)×2 C = 2 ( a + b )
2、 长方形面积=长×宽 S = a b
3、 正方形周长=边长×4 C = 4 a
4、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S = a 2
5、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S = a h
6、 平行四边形底=面积÷高 a = S ÷ h
7、 平行四边形高=面积÷底 h = S ÷ a
8、 三角形面积=底×高÷2 S = a h ÷ 2
9、 三角形底=面积×2÷高 a = 2 S ÷ h
10、 三角形高=面积×2÷底 h = 2 S ÷ a
11、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 = ( a + b ) h ÷ 2
12、 梯形高=梯形面积×2÷(上底+下底) h = 2 S ÷( a + b )
13、 梯形上底=梯形面积×2÷高-下底 a = 2 S ÷ h - b
14、 梯形下底=梯形面积×2÷高-上底 b = 2 S ÷ h - a
15、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16、 1公顷=10000平方米
17、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第三单元 分数
1、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 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取出的份数。
3、 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
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4、 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5、 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都大于或等于1。
6、 带分数: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7、 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带分数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8、 整数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用整数与分母的积做分子。
9、 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乘分母加分子做分子,分母不变。
10、 质因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11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如12=2×2×3
12、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13 互质: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这两个数叫做互质。
互质的规律:
(1) 相邻的自然数互质;
(2) 相邻的奇数都是互质数;
(3) 1和任何数互质;
(4) 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
(5) 2和任何奇数互质。
质数与互质的区别:质数是就一个数而言,而互质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之间的关系;这些数本身不一定是质数,但它们之间最大的公因数是1,如8和9.
14、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5、 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关系
最大公因数
最小公倍数
倍数关系
16、 分子分母互质的分数叫最简分数,或者说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只有的1的
分数是最简分数。
17、 约分: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值不变,这个过
程叫做约分。计算结果通常用最简分数表示。
18、 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同分母分数,叫通分。通常用最小公倍数
做分数的分母较简便。
19、 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
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大;
分子相同时,分母小的分数大;
分子分母都不同时,通分再比。
20、 分数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
数大小不变。
21、分数的意义两种解释:①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
②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
数学与交通:
1 相遇问题:
基本公式:一个人走:速度×时间=路程
两个人同时相对而行:速度和×相遇时间=两人共走路程
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两人共走的路程
2、旅游费用:
①购票方案:根据人数的多少,价格的不同以及团体优惠人数的多少,合理选
择一种方案购票或几种方案结合起来购票。若只有A、B两种方案是,只要选择
其中一种价格便宜的就行。
②租车问题: 用列表法解决问题。两个原则:多用单价低的,少空座。
3、看图找关系:
①读懂图表中的有关信息,一定要分析横轴与纵轴分别表示的是什么
②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上,线往上画,说明提速;与横轴平行,说明匀速行
驶;线往下画,说明减速。
③在时间与路程的问题上,线往上画,说明从某地出发;与横轴平行,说明
原地不动;线往下画,说明又从终点回到某地。
第四单元 分数加减法
1,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2, 对计算结果的要求: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要化成带分数。
3, 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4, 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看小数部分有几位,就在1的后面加几个0做分母,去掉小数点做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第五单元 图形的面积(二)
1, 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1) 分割法:将图形进行合理分割,形成基本图形,基本图形面积的和就是组合图形的面积。(和法)
(2) 添补法:将图形所缺部分进行添补,组成几个基本图形,基本图形面积-添补图形面积=组合图形面积。
2.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算:
(1)数格子的方法。
(2)把不规则图形看成近似的基本图形,估算出面积。
鸡兔同笼:
1, 列表法。
2, 假设法
3, 列方程
点阵中的规律:略
第六单元 可能性大小
1,用1表示事件一定发生,用0表示事件一定不会发生,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设计活动方案。
铺地砖:
1, 地面面积除以每块地砖面积=所铺地砖块数
2, 每平方米所需地砖块数乘以地面面积=所铺地砖块数
3, 列方程
4, 注意:转化单位,结果不是整块数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1、直接写出得数。(每小题0.5分,共6分)
0.125+7/8= 1/3+1/4= 1-1/9= 5/12+5/24= 12.5X0.1= 1-8/9-1/9=
9.8÷0.01= 3.4+13= 1.08+1/2= 5/8+1/4= 4/5-0.2-0.4= 2/5+5/6+3/5=
2、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每小题2分,共8分)
5-3/7-4/7 8/9+1/3+2/3 1/2+3/5-11/20 1/2+(1/3-1/5)
3、解方程。(每小题2分,共6分)
① X+1/5-4/35=27

② 3X-6.75=33/4 ③ X-(1-3/7)=1/4
4、列式计算。(每小题3分,共6分)
① 65减去多少个2.5后还剩17.5?
② 一个数的一半与20的和是120,求这个数。
5、图形观察、计算。(每小题3分,共6分)
???
五、解决问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小明的妈妈去超市买牛奶,有下面这样三种瓶装的牛奶,你认为买哪种瓶装的最合算?为什么?
① 250ml/2.00元 ② 500ml/4.60元 ③ 1L/9.00元
2、在一块长45米,宽28米的长方形地上铺一层4厘米厚的沙土,如果用一辆每次只能运3.5方沙土的汽车来运这些沙土,这辆汽车至少要运多少次?
3、一段长方体木材,长1.2米,如果锯短2分米,它的体积就减少40立方分米。求原来这段木材的体积。
4、东东家有一些鸡蛋,5个5的数,6个6的数,12个12的数,都多4个,已知这些鸡蛋在100-130个之间。你知道东东家有多少个鸡蛋吗?

热点内容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本 发布:2025-05-02 11:45:14 浏览:59
探戈舞教学视频套路 发布:2025-05-02 11:44:34 浏览:489
八年级下英语教学计划 发布:2025-05-02 11:04:18 浏览:537
好的英语网站 发布:2025-05-02 11:03:21 浏览:959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发布:2025-05-02 10:49:39 浏览:528
聊城安全教育平台登录 发布:2025-05-02 10:46:42 浏览:432
脸什么什么 发布:2025-05-02 10:40:55 浏览:206
深蹲教学 发布:2025-05-02 10:38:38 浏览:207
词组题语文 发布:2025-05-02 10:14:59 浏览:172
低磷化学镀镍 发布:2025-05-02 10:13:59 浏览: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