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初一语文上册练习册

初一语文上册练习册

发布时间: 2025-05-03 04:22:52

Ⅰ 初一语文练习册上册第五课 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三件趣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

文章围绕一个“趣”字,回忆了作者的童年趣事。首先,作者回忆了他小时候观察蚊子的情景,当时他蹲在蚊帐里,用一根细线悬吊蚊子,仔细观察蚊子的飞行轨迹,这让他感到十分有趣。

其次,作者又回忆了他观察花台草木的经历。他蹲在花台前,认真观察草木的生长过程,还尝试用小刀在草叶上刻下自己的名字,以此来记录自己的观察成果。

最后,作者讲述了他观察虫豆的故事。他蹲在田间地头,仔细观察虫豆的生长过程,还尝试用小棍子拨弄虫豆的枝叶,感受其生长的奇妙。

通过这些回忆,作者表达了自己对童年趣事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好奇心。

文中通过描述这三个有趣的场景,展现了作者童年时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观察蚊子时的拟趣,观察花台草木时的蹲趣,以及观察虫豆时的观趣,这些经历都成为了作者珍贵的记忆。

这三个趣事不仅丰富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也使他学会了观察和思考。通过这些有趣的经历,他培养了自己的耐心和细致的观察力,同时也为他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三个趣事中,观察蚊子的过程充满了童真,观察花台草木的经历则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好奇心,而观察虫豆的场景则展现了他的探索精神。这些趣事让作者的童年充满了快乐和美好,也成为了他宝贵的人生财富。

通过这三个趣事,作者不仅记录了自己童年的美好时光,也向读者展示了童年时期的无限可能。这些趣事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也激发了读者对自己童年的回忆。

这三个趣事不仅让作者的童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为他的成长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观察蚊子、花台草木和虫豆,作者不仅学会了耐心和细致的观察力,还培养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好奇心。

这三个趣事成为了作者珍贵的人生财富,不仅丰富了他的童年生活,也为他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通过这些有趣的经历,作者不仅学会了观察和思考,还培养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好奇心,为他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Ⅱ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
第1课 在山的那边 一、1.2.略
3.⑴将“发达”改为“发展” ⑵将“附和”改为“赞成” 二、1.“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山”指的是重重困难。隐含的道理是:理想的实现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
2.⑴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山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山也在冷冷嘲笑我痴心妄想、幼稚可笑,表达我看不到海的失望、沮丧的心情。
⑵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大海比喻理想,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生动形象地说明历尽千辛万苦,艰苦奋斗才会实现理想。
3.诗人坚信理想可以实现,这个信念鼓舞着他不懈奋斗,使心灵永远不再枯干,充满活力。 4.黄山位于皖南地区,面积千余平方公里,多为花岗岩山峰。(原文以注意抓主要信息,如方圆一百二十公里与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相比,以后者为重要。) 三、1.(1)烈士暮年,壮心不已。(2)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2.冰心 《飞鸟集》
第2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 1.略
2.莫顿?亨特 美 我在父亲的引导下,克服困难爬下悬崖的故事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战胜小困难,终将战胜大的困难,赢得最后胜利。
3.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参考答案 第1页
4.⑴把“基本上”删去(或将“根除”改为“消除”) ⑵在“朗诵”后加“表演” 5.C A B
二、1.57年前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费城 我和小伙伴们、父亲 天气闷热而且大家玩弹子游戏玩厌了 我困在悬崖上,伙伴们走光了
在爸爸的引导下,我一小步一小步地爬下悬崖
2.倒叙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交代事情的起因。 3.略(运用记叙、描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 第3课 短文两篇 一、1.略 2.小思 香港 《承教小记》 席慕容 画家 作家 《幻思——席慕容散文赏析》 《七里香》《有一首歌》等
3.先抑后扬 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4.⑴删掉“我们选” ⑵删去“原因”或“等原因造成的”
二、1.⑴秋天一到,蝉就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但这短暂的生命完成了生命的延续,因而那烦人的鸣声是可以原谅的。这是作者心灵受到震动,思想转变,对蝉有了好感甚至敬意。 ⑵比起贝壳的生命,人的生命更长、空间更多,应该尽可能把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这样才能让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意义、高质量。 2.不能换。“小心翼翼”是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意思。这里指极度害怕的我十分小心地从悬崖往下爬;“一丝不苟”是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的意思,这里指上苍精心给贝壳制造出精致的居所。

Ⅲ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练习册75页的小短文题目是什么

牧童(古诗改写)
瞧!一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草,仿佛铺在地上似的!风轻轻一吹“沙沙沙”的响声传的到处都是。

听!牧童又在吹笛子了,一声声欢快的调子逗弄着晚风,慢慢的小时在耳边。

早上太阳露出半激漏运边脸的时候,牧童就拿着自己的笛子,上山放牛去了,他坐在牛背上吹着笛子,哼着小曲。快乐地在草地上奔跑,无拘无束,没有任何烦恼。直到玩累了,就躺在草地上,看着天上的白云和小鸟们,嘴角浮起一丝微搜团笑。

吃完晚饭,太阳早已下山了,明亮的月亮去爬了上来。牧童手里拿着笛子,迈着欢乐的脚步来到草堆上,不脱下身上的蓑衣就躺了下来,听着草丛里不知名的小虫唱着美妙动听的歌,抬头望着夜空中明亮皎洁的月亮,脑海里浮现出明梁一个个画面。

你听那欢快的调子又吹起来,多动听啊!咦!怎么停下来了,哦……原来是牧童闭上眼睛进入了梦乡。是啊!他真的累了,就让他听着虫子的催眠曲美美的睡一觉吧!

Ⅳ 七年级语文配套练习册答案人教版10.《论语》十二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十课《论语》十二章 研讨与练习参考答案

一、背诵全文。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孔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主张?试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开放性题目题,学生联系自己的经验自由畅谈。)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答案】

1、说:通“悦”,愉快。

2、省:自我检查,反省。

3、逾:逾越,越过,超过。

4、好:喜欢,爱好。

5、笃:忠实,坚守

三、下边这些句子和词语今天仍然在使用,先抄写一遍,然后对照注释,把它们译成现代汉语。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3、温故而知新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答案】

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2、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

3、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4、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

5、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6、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四、找出课文中有关道德修养的论述,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开放性题目题,无标准答案)

提示:本题目的是让学生重点理解关于道德修养方面的论述,并能够联系自身实际深入理解。

Ⅳ 初一新生上册语文数学英语应该用什么练习册最好的,有多少个推荐多少个,急

数:《探究训练》,《实验班》,《起跑线》 语:《一课三练》不错英:《一课三练》,《实验班》

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13课【不要答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贮满( ) 澹澹( ) 芊芊( )
磅礴( )( ) 黛色( ) 匍匐( )( )
2.解释下列词语。
(1)芊芊:
(2)主宰:
(3)春华秋实:
(4)闲情逸致:
3.选词填空。
(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 )的旋律。
A.急切 B.激烈 C.急促 D.急忙
(2)火红的太阳( )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告渗困,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
A.照 B.晒 C.沐浴 D.烘烤
(3)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 ),在天地间升腾。
A.走动 B.滚动 C.劳动 D.飘动
4.细读这样的优美句子:“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句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发挥想像再仿写一两句吗?
答:

5.梁衡散文以思想性、议论性见长,其散文语言多叙述和议论,但本文有点特别,以描写居多。许多描写细致生动,富有韵致,如第二段描写乡野景物,诉诸人的各种感官,以形象性见长。请问:
“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这是第二段末尾的句子,应该怎样朗读?“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夏 感
梁 衡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拥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袜念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 )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 )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 )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喊指,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6.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一组词语,恰当的是( )
A.垂直 顶着悄然生长 B.长着 结着 默默前行
C.挑着 举着匍匐前进 D.舞着 摇着 欢乐行进
7.第一段划线的句子用了比喻:
(1) 比喻的本体是
(2) 作者用此比喻的意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8.最后一段写到“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最后一段写到夏季“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结尾处又“想大声赞美……黄金的夏季”
(1) 两者是否矛盾?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夏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通观全文,选出不属于作者所体会到的“夏感”的两项:
A.“充满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B.“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C.“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D.“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天地间升腾。”
E、“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1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
A. 第二段从“你看”以下部分,作者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夏日田野的磅礴气势。
B. 第二段作者明写绘画用色的道理,暗寓了对精力旺盛的中年人的赞美。
C. 第三段由景及人,通过写农民的勤劳忙碌来抒写夏感,表明人是夏天勃勃生机的真正力量源泉。
D. 第四段结束既再次揭示了本文的主旨,又与文章开头照应。
E. 这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主要通过田野景象和虚拟的场面描写并辅以议论来抒发情感。

热点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数学 发布:2025-05-03 16:56:08 浏览:621
生物质燃料报价 发布:2025-05-03 16:54:32 浏览:937
语文课堂环节 发布:2025-05-03 16:31:15 浏览:544
生物热消毒 发布:2025-05-03 16:20:14 浏览:692
浙江哪里好 发布:2025-05-03 15:31:38 浏览:876
抑郁症物理疗法 发布:2025-05-03 15:12:26 浏览:921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视频 发布:2025-05-03 15:04:43 浏览:47
引产疼多久 发布:2025-05-03 12:26:50 浏览:207
广州燕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2025-05-03 12:21:42 浏览:962
历史上卫英 发布:2025-05-03 12:20:22 浏览: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