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中考语文要点

中考语文要点

发布时间: 2025-07-13 06:16:00

如何提高中考语文考试成绩

要提高中考语文考试成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明确目标,提高认识

  • 树立目标:首先,需要明确中考语文的考试要求和目标分数,以此为导向制定复习计划。
  • 端正态度:提高对语文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克服畏难情绪。

2. 紧扣教材,注重基础

  • 回归教材:中考语文的考试内容多来源于教材,因此要深入研读教材,掌握基础知识。
  • 练改结合: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练习与改错的结合,通过练习发现问题,通过改错巩固知识。

3. 循序渐进,点面结合

  • 循序渐进:按照知识体系的逻辑顺序,逐步深入复习,避免跳跃式学习。
  • 点面结合:既要抓住重点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又要全面复习,确保知识点的无遗漏。

4. 理论联系实际,讲练结合

  • 理论联系实际:将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 精讲多练教师在课堂上要精讲知识要点,留出更多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提高实践能力。

5. 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 制定计划:根据中考语文的考试内容和自身学习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
  • 集中解决:每课时都要集中解决一个问题,确保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6. 进行成绩统计与改正

  • 成绩统计:在专题知识的测试阶段中,进行成绩统计,了解自身的掌握情况。
  • 针对改正:根据成绩统计结果,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改正和强化练习。

综上所述,提高中考语文考试成绩需要明确目标、紧扣教材、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以及进行成绩统计与改正等多方面的努力。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相信你的中考语文成绩一定会有所提升。

❷ 中考语文看图写作题型的答题技巧有哪些

中考语文看图写作题型的答题技巧有以下几点:


1.仔细审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明确写作的主题和要点。注意关键词,如“描述”、“分析”、“评价”等,以便确定写作的方向和重点。


2.观察图片:仔细观察图片中的人物、事物、场景等细节,理解图片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注意捕捉图片中的视觉元素、色彩、构图等,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等。


3.确定主题:根据图片的内容和要求,确定写作的主题。主题要与图片紧密相关,能够准确表达图片所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4.组织结构: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可以采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因果关系等方式进行组织,使文章结构清晰、连贯。


5.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要使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可以使用形象的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等,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6.注意语法和标点: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法的正确性和标点的运用。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标点符号的错误,以免影响文章的整体质量。


7.适当发挥想象力:在写作过程中,可以适当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增加文章的丰富性和深度。但要注意不要过度发挥,保持与图片内容的一致性。


8.多练习:多进行看图写作的练习,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可以通过模仿优秀的范文,学习他人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❸ 中考语文有什么

中考考纲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 正确认读汉字。
2.正确使用汉字。
3.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4.语言准确、连贯、得体。
5.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6.正确默写名句名篇(《课程标准》附录中的优秀诗文背诵篇目)。
7.识记课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及其主要作品。
8.正确使用关联词语。
9.辨析和修改常见的语病。
10.根据表达需要正确运用句式。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1.理解重要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2.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3.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和材料。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5.分析文章主要的写作方法。
6.赏析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思想情感。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1.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思。
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4.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
(四)写作(40分)
1.文章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2.文章结构完整,顺序合理,条理清楚。
3.恰当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4.语言通顺、连贯、得体、生动。
5.力求创新。如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有创意的表达。
二、结合题目仔细分析考纲

语文知识及运用
主要考察内容为字音、字形、词语、和句子,一共十题三十分。
1. 正确认读汉字。-----3分
【考查要点】   3500个常用汉字,其中部分都是课本里出现过的,考察的主要是平时容易读错的,特别是不同方言区的错误不同。
【知识疏理】形声字和形似字:形声字在汉字中占85﹪以上。比如:畸形ji 干涸 hé 造诣 yì 狭隘 aì 另外,形似不等于音似或音同,比如:徒劳 tú 迁徙xǐ
多音字的读音:多音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义不同,读音也不同。比如:坚强 勉强 倔强三个个词语中的“强”,意义不同,读音也不同。
习惯性误读:怪癖 鄙人(三声)
拼音规则: 比如声母z,c,s与zh,chi,shi , f与h;韵母in,en与ing,eng 的辨别等等
【试题特点】   语音和汉字题主要着眼于常用汉字的正确认读和书写。其题型为客观型选择题,要求选出读音或书写完全正确或有误的一项,其中语音题的出现形式大多为词语中“加点的字”,要注意看选项的要求。
【例题分析】
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住宿(xiǔ) 衬托(chèn) 天伦之乐(lén)   B.探究(tān) 馈赠(kuì) 生机盎然(àng)   C.祈祷(dǎo) 携带(xié) 肃然起敬(sù)   D.哺育(pǔ) 脊梁(jǐ) 怡然自得(yí)
【方法小结】
看清题目,审清题干,细心辨析;
注意使用知识推断法
筛选排除法
组词类比推断法。
考题中不太常见的字,如果想当然地注成“半边音”则一般是错的,而不注“半边音”则很可能是对的;
考题中特别常见的字的读音有可能与平时的读法不一样,常常要反其道而行之;
如果一个字的多音字里有表示动词的,则动词多为四声;

2.正确使用汉字。-------3分
【考查要点】课本中出现过的,特别是注释里出现的字,以及日常生活用常用到却容易出错的字。
【知识疏理】
同音相混
汉字是表意字,而不是表音字,因此同一个音能写出许多不同的字,而这些字在意义上又是不能互相代替的。所以书写时要避免张冠李戴的现象。
如:反映——反应,融化——熔化——溶化。秘而不宣,一筹莫展,仗义执言等。
形似相混
第一种,音同形似而误记。如:惩前毖(毙)后,完璧(壁)归赵,恻(侧)隐之心。
第二种,单纯形似而误记。如:蔽、敝、弊。
第三种,偏旁相似而误记。如:冽、咧、洌、趔。
语义不明而混
如:举一反三,莫名其妙。
重要的偏旁部首要知道其代表的基本含义。
【试题特点】
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往往是从一个词语或者成语中挑错误,做题时要注意看是让选有错的一项还是正确的一项。
【例题分析】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谙习 错愕 真知卓见 循规蹈矩
B.玷辱 馈赠 山青水秀 贪脏枉法
C.淘汰 鞭挞 风尘仆仆 肆无忌惮
D.糟塌 抚恤 儒子可教 含辛茄苦

【方法小结】
字形结构分析法。汉字当中,有若干是形声字、会意字、指事字等,它们的表意性很强。剖析字形特点,剖析汉字的造字方法,推知汉字的意义。
“贪赃枉法”。在试题上。脏,从“月”(肉),指身体内部器官。赃,从“贝”,古代曾用贝壳作货币,所以,用“贝”作形旁的字,本义一般与财物有关。“贪赃枉法”的意思是贪污受贿、违反法纪,因此写作“赃”。
词语结构分析法。现代汉语中有不少联合式的词语,对这类词,可根据前后位置的关系,推知相对应的字词的词义,从而帮助我们辨析字形。如“纷至踏(沓)来”,这是联合式词组,“至”与“来”相对,同义;那么,与“纷”相对的怎么会是“踏”呢?又如“惹事(是)生非”等。

3.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3分
【考查要点】   词语、成语、句子都是重要的语文素养之一。现行教材要求考生要掌握一定的词汇,要了解单义词和多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褒义词和贬义词等。 【知识疏理】
对词语的考察主要分为常用的词语以及固定成语两个方面,考察的重点是在词语与句子意思的搭配方面,常出现的问题是词不达意、褒贬不一、范围不合适、对象不正确、感情色彩不一致等。【试题特点】   年本部分中考题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
【例题分析】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3分)
A.游客沉醉在运河沿途迷人的风光中,真正领略到了杭州作为“水清、河畅、岸绿、景
美”的亲水型宜居城市的风貌。(沉湎)
B.国际杂技节上,中国杂技演员以新颖的构思及精湛的演技,博得了全场观众一次又一
次的热烈掌声。(精彩)
C.诚然,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吃老本是可耻的,但是,对自己的历史与祖先妄自菲薄,
就更不是一个炎黄子孙所应有的作为。(妄自尊大)
D.地震中被抢救出来的伤员被快速地送进了手术室,大家等在外面有如坐针毡之感,恨
不得推门进去看个究竟。(芒刺在背)
【方法小结】
常见的几种错误:
(一)、望文生义: 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居民带来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的公众形象。 (二)、张冠李戴: 例如我国的城市“夜景观”建设琳琅满目,发展十分迅速。 (三)、不辨褒贬:农民将服装厂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四)、不合逻辑: 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思维小训练:在下面空格上面填上一个字,使本列的四个字可以组成一个成语,并且据此打一个地名。

经 衣 大 落 水 积 月 感 言 源
地 无 招 归 青 月 如 交 巧 节
义 缝 风 根 山 累 梭 急 语 流

句子------排序、句子的标点、仿句、病句、名句/文学常识、连句、概括---------共21分

4.语言准确、连贯、得体。
【考查要点】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续写;    【试题特点】  本部分中考题的题型,主要为选择题,从以及排出的顺序中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例题分析】
4.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3分)
醉翁亭坐落在滁州琅琊山的腰间,坐北朝南,依山而建。 。
醉翁亭让人联想到欧阳修。所以,我们不仅要读它的精致,还要读它的人文情怀。
①有些柱子上还挂着长短不一的楹联,书写清雅古朴。
②亭子阔大宏伟,气派富丽,四面都是挺拔的柱子,一律的红色。
③在秋末冬初的斜阳照射下,整片建筑流光溢彩,明华端庄。
④亭内的梁上、顶间雕饰精致,简洁典雅,实不负“天下第一亭”之盛誉。
A.③④②①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②①③④
【方法小结】
①空间顺序:或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或从里到外,从远到近。②时间顺序:或从早到晚,或从过去到现在等。若有回忆或描写上的使用插序手法等因素,那就更应该仔细分析和推敲。③逻辑顺序: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或由易到难,或由浅入深,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或由一般到个别,或由个别到一般;也可为由概括到具体,或由具体到概括…… 做题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整体语段的基本内容,找到其中体现顺序的那道“线”,然后才能进行合理的排序,选择后可以再读2遍看是否通顺。

5.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考查要点】
对于常用的标点符号的考察,主要是点号和标号。
【知识疏理】
句末点号——包括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一个较大的停顿。
句中点号——包括逗号、分号、顿号和冒号四种,表示句中的停顿和结构关系。
标号标号——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破折号、括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连接号和专用号九种。
【试题特点】
题目为选择题,一般是要求从选项中选出有错误的或者没错误的,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
【例题分析】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站在村中心小学那几间破烂不堪的教室前(有两间的墙都倒塌了一半),感觉这里像是刚被敌机轰炸过。
B.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C. “防治手足口病是关系民生的大事情,”省领导在慰问患者及其他人员时说:“必须坚持生命第一的理念,坚决打赢这场疫情狙击战。”
D. 国家有关法律文件对非法制造、贩卖、运输、持有毒品、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植物、引诱、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等,都作了相应的处罚规定。
  【方法小结】
常见错误分析
①概数中间加顿号。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中间不能加顿号。如: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②非疑问句用问号。有些句子虽含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就应该用句号,而不应用问号。
如: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桥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③选择问句用多个问号。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应用逗号。
如: 你是今天去?还是明天去?还是后天去?④“某某说”后标点不明。“某某说”引领直接引语时,放在引用话之前,后面用冒号;放在引用话之间,后面用逗号;放在引 用话之后,后面用句号。
如:“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休息的。”白求恩大夫说:“我要立刻做手术。” ⑤倒装成分之间用句末点号。倒装句虽然有句子成分的倒置,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全句只能用一个句末点号,倒装成分之间应用逗号。
如:怎么了?你。 ⑥标点与功能相同的文字并用。 省略号与“等”“等等”并用。省略号和“等”“等等”都可表示列举的省略,但两者不能同时使用。
如: 一起去的有十七八个人,有我姐姐、表哥、表妹、同学……等。 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就是“中外之界”。
6.正确默写名句名篇(《课程标准》附录中的优秀诗文背诵篇目)。
考题:
6.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只选做三小题)(3分)
①士不可以不弘毅, 。 (《论语》)
②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④ ,在乎山水之间也。 ( 欧阳修《醉翁亭记》)

7.识记课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及其主要作品。
【考查要点】   了解课本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学名著。   【知识疏理】   文学常识也是中考积累与运用的必考内容。从内容上说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作家的生活年代、朝代(外国作家的国别);
2.重要作家的作品及出处;
3.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与性格;
4.与课本相关的内容,包括诗文内容、写作目的。8.正确使用关联词语。
【考查要点】
正确使用常见的关联词语来使句子连贯通顺。
【知识疏理】常见的关联词语有
1、并列
2、承接
3、递进
4、选择
5、转折
6、假设
7、条件
8、因果
【试题特点】
答案不唯一,只要连贯通顺即可。
【例题分析】
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的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复句。(语序合理,语意贯通;可删和调换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3分)
①一部作品能被时间和空间首肯,凭着这个悬念也值得我们去读一读。
②名著被一代又一代人反复阅读,已成为人们文化沟通中的媒介,民族的暗号。
③现在有些年轻人对名著有一种逆反心理,似乎是为了不随俗而故意回避。
  【方法小结】
首先确定三个短句的中心话题,仔细辨别三个句子间的关系,根据确定的关系选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连接起来,可以改变句序,可以删减和调换词语但不可改变原意。同一关系的句子有时可以选择多组关联词语,所以只要关键的句子关系把握住了,句子通顺,语意贯通即可。
可以简化句子,然后看句子间的关系更明了。

9.辨析和修改常见的语病。
【考查要点】
考察常见的病句类型
【知识疏理】
病句通常分为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结构性语病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者赘余,结构混乱等。语义性病句主要包括:表意不明,逻辑矛盾。
【试题特点】
是主观题,一个题包含三句话,每句话都有错误,要找出错误,并且加以修改。
【例题分析】
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在发展中国家首次举办的综合性世博会,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②作为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上海世博园专门特设50个“城市最佳实践区”。③这是世博会发展史上的一个壮举,所展示的城市都是在全球范围内筛选出来的经典城市。
  【方法小结】
(1)增——残缺的成分要增补上
(2)删——重复多余的词语要删除
(3)调——语序不当的要调整
(4)换——搭配不当的词语要更换
在拿到句子的时候先要通读全句,看句子是否完整,是否缺少主谓等,然后看固定搭配的词是否正确,主要是关联词等喜欢连在一起用的,最后看单用的词语是否错误。还要跟前面句子意思相呼应。

10.根据表达需要正确运用句式。
【考查要点】
考察对于语法和修辞的运用能力;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要求,写出内容和形式与题目要求相似的句子;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知识疏理】
仿“形”——句式,修辞手法。
仿“神”——内涵,思想,感情色彩。
【试题特点】
灵活,只要连贯通顺即可。
【例题分析】
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3分)
写作是什么?写作就是生活中无时不在的记录。一本旧书,一件老毛衣,我们寻找亲情的味道,写作是记录往事; , , , 。写作让心绪释放,让生命留痕。
  【方法小结】
句式统一,仿句与被仿句的句式要统一。
内容协调,前后呼应,仿句与被仿句内容上有内在联系,互相搭配,互相衔接。
修辞相同,仿句与被仿句的修辞手法要相同。
字数尽量相等。
感情色彩尽量一致。
11.新闻概括
【考查要点】
也就是对所给新闻材料进行精要的再表达,语言要简洁、准确。
【知识疏理】
记叙文的要素: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试题特点】
一个新闻或者消息,要求概括为一句话,有字数限制。
【例题分析】
7.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3分)
7日上午,我市上城区金钱巷社区办公室门口人头攒动,许多人手里捏着钱,围着一溜鲜花,正你一声我一声地喊着价……原来这里正在进行鲜花义拍捐助灾区活动。
当天,有近百位居民捐出了百余盆鲜花参加义拍,其中居民朱金凤一人就捐出了18盆。在热烈的气氛中,第一盆杜鹃被茶叶市场的梅宏骥以200元拍走,而一株被“花中城”拿下的金枝玉叶,出了800元的全场最高价。这次义拍最后共拍得善款近万元。这些善款将通过“青基会”捐给西南旱区。

  【方法小结】做题思路:提取新闻的要素并予以整合
1)提取基本要素注意:这里的“人物”不要狭隘的就理解为人,而是新闻的主体,事物、团体、地区、行为方式等都可以做新闻的主体。
2)提炼最吸引人、最有价值的信息,也就是在找出基本的新闻要素的前提下,突出独特性、新颖性。

❹ 中考语文“字音”方面考察的重点都有哪些

【考查要点】

语音、文字、书写都是重要的语文素养之一。课标在“识字与写字”中指出:①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②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③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知识疏理】

本部分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①给汉字注音;②根据拼音写出汉字;③多音字辨认;④汉字的音、形、义;⑤给古汉字(文言句子中指定的字)注音;⑥改正错别字;⑦书写等。

【试题特点】

语音和汉字题主要着眼于常用汉字的正确认读和书写。其题型多为客观型选择题,要求选出读音或书写完全正确或有误的一项,其中语音题的出现形式大多为词语中“加点的字”,也有以句子形式出现的。此外,还有要求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的题。汉字题还有改正词语或句子中写错的字。也有少数将音、形、义综合在一起设题的。

【解题导引】

例1.(2004·重庆北培实验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住宿(xiǔ)衬托(chèn)天伦之乐(lén)

B.探究(tān)馈赠(kuì)生机盎然(àng)

C.祈祷(dǎo)携带(xié)肃然起敬(sù)

D.哺育(pǔ)绽放(zhàn)怡然自得(yí)

此题意在考查考生对一些重要的字词读音的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题可用两种简便方法:排除法和直接筛选法。就此而言,排除法就是发现某一项加点字注音不正确就迅速排除该项,再继续查找,留下的项就是答案。直接筛选法就是倘若能够一眼看出某项中的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那么答案即可确定。其他各项可不加过问。此题可用排除法。A项有两处错误,“住宿”中的“宿”应读“sù”,“天伦之乐”中的“伦”应读“lún”,这两个字都是多音字;B项中的“探”应读“tàn”;C项没有错误,为本题的正确答案。D项中的“哺”应读“bǔ”。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认真审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看清是选“正确”的还是选“有误”的,或者是选出“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或者是“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

例2.(2004·黄冈)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填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niān()轻怕重。

②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dǐ()。

③吏二缚一人诣()王。

④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这是一道主观题,也是一道综合考查题,要求考生正确区分并使用同音字、形似字正

确书写汉字,不写错字、别字,同时能给古汉字注音。①句中应写“拈”,②句中“底”和“砥”、“抵”既是同音字,又是形似字,区分难,书写时也易混淆。根据语境应填“砥”。③句中的“诣”应读“yì”。④句中的“鲜”是多音字,句中是“少”的意思,应读“xiǎn”。本题的答案是:①拈②砥③yì④xiǎn

例3.经过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你的字一定写得更漂亮了吧,请你从课文中选取一句你最喜欢的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例4.书写及语音基本功考查。

说明:本题不需要直接作答,依据你的卷面书写及语言表达基本功来评分。

这两道题分别是湖北武汉市和恩施市题,都是书写题,也是两道创新题。例3的创新之处在于:题干首先用很亲切的语言肯定考生经过三年的语文学习,字一定写得更漂亮;然后让考生自己从课文中选喜欢的一句话写在横线上;第三是通过对这句话的书写展示自己最好的字。例4的创新之处在于:把全卷书写作为一道题。这种对书写的倡导是很有意义的。

解答本部分试题,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熟悉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二是要熟记字形、了解字义,尤其是同音字和形似字;三是要按照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常见失误】

解答这部分试题常见的毛病是考生受方言的影响,在声母卷舌或不卷舌、韵母是鼻音还是边音上出差错。还有就是多音字的问题,考生也常常产生失误。

辨析字音字形的五种有效方法

1. 以音辨形

因形近而产生的错别字,如果读音有异,我们就可凭读音来锁定它。例如"气慨"、"扑溯迷离",根据形近字与其读音的差别,只要一读,就会发现:慨读kǎi,概读gài,此处应为"概";溯读sù,朔读shuò,此处应为"朔"。

2. 以形辨形

对于因不辨形声字形旁而产生的错别字,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形旁的方式推断。如"有志者事竞成"、"拌脚石"等词语,逐一锁定偏旁进行分析:"竞"应为"竟","终于"的意思;"拌"从"手",是"搅和、争吵"的意思,而"绊"从"纟",是"挡住或缠住,使跌倒或行走不便"的意思,故应为"绊"。

3. 以义辨形

不明词义或误解词义而造成的错别字,我们可以采用逐一释义的方式来锁定。如"穿流不息"中的错别字,用逐一释义的方式看:成语"川流不息",意思是"像河流那样不停流淌,形容人或车、船来往不断";"穿"不合词义,应为"川"(河流)。

4. 结构推形

有的词语,特别是成语,结构对称,词义也相对应,如果书写错误,就可通过对相应字形字义的辨析推断出来。如"兴高彩烈"、"察颜观色"等词语,结构上都是并列关系,利用对应位置字的意义相同或相关,词性相同的特点,就可以看出:"彩"与"兴"对应,当用表"神色"的"采";"颜"与"色"不相对,"色"是脸色,而不是颜色,因此"颜"应为"言",即语言。

5. 来源推形

对于不了解词语来源而写错的字,我们可以采用联想来源的方式推断。如"世外桃园"这个错例,"世外桃源"与陶渊明有关,他曾写下闻名的《桃花源记》,因此"源"不能误作"园"。

以上方法综合运用,再加上平时对无规律字的识记,相信大家一定能增强防范错别字的本领。

同音字与多音字

人类有了文字,就突破了语言在时空上的限制,扩大了语言的交际功能。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世界上最优美、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汉字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掌握好汉字,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基本的途径。

从考试角度来看,识字、写字是不可缺少的。中考中汉字读音考查的重点是:

1、重点字音,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容易读错的字。

2、掌握同音字、多音多义字。

①同音字

汉字中的同音字很多,按照形声字的构造方法,用同一个声旁和不同的形旁可以构成许多同音字。而不同声旁的字同一个读音的情形也很多。对于同音字,必须辨明它们的意义有什么不同,字形有何区别,特别要注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该如何正确使用。

②多音多义字

一个有多种读音和多种意义的字叫多音多义字。同一汉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读音、不同的意义,根据具体的语境,准确判断汉字的读音,表达什么意思,是语文基本能力的表现,也是中考的重要考点。

解题的技巧之字音体

一、考查内容:

①生字字音;②一字多音;③易读错音;④形近字;⑤拼音规则。——主要是②③项。

二、容易读错的字:

1.因习惯而错读

如,“符(fú)合”常被错读(fǔ),“档(dàng)案”常被错读(dǎng),“粗犷(guǎng)”常被错读(kuàng)。怎样避免这种错读呢?①换词识别。像“符号”只有(fú)这个音,就能确定在“符合”也读(fú)。②谐音记忆。像“装载”这个词,读的时候在头脑中想象为“装在”(zài)。③根据声旁来确定。如“粗犷”的“犷”其声旁“广”的读音与“犷”的读音相同。

容易错读的字还有——号召(zhào)、挫(cuò)折、质(zhì)量、嫉(jí)妒、细菌(jūn)、剖(pōu)析、气氛(fēn)、比较(jiào)、脊(jǐ)梁、魁梧(wú)、颈(jǐng)联——等等。可以尝试按照上面的方法记牢正确读音。

2.因多音而错读

如“处(chǔ)理”而非“处(chù)理”,“强(qiǎng)迫”而非“强(qiáng)迫”。怎样避免错读呢?①依据词性辨别。如,“处”读(chǔ)时多作动词,读(chù)时多作名词。所以,像“处理、处罚、处世、处惊不变、处心积虑、处之泰然”等词语中的“处”都读(chǔ)。②根据字义判断。如“强”理解为“迫使、硬要”之意时都读(qiǎng)。所以,像“强迫、强辩、勉强、强词夺理、强人所难、强颜欢笑”中的“强”都读(qiǎng)。

另外,有的多音字常被错读是因为大家对它的某个读音不太熟悉,甚至认为它只有一个读音,如“创(chuāng)伤”而非“创(chuàng)伤”,“尽(jǐn)量”而非“尽(jìn)量”,“参与(yù)”而非“参与(yǔ)”。这种多音字大家可以通过查工具书先全面了解其所有的读音,然后再按照上面所说的方法准确记牢其各个读音。

3.因形似而错读

如,“内疚(jiù)”与“针灸(jiǔ)”的读音分辨不清,“友谊(yì)”的“谊”依据声旁“宜”妄测而错读为(yí)。怎么避免这种错读呢?一种方法是将形近字集中起来辨识它们各自的读音。另一种方法是记住与“声旁”读音不一致的一些常见形声字,如“锲(qiè)而不舍”的“锲”到底是读(qiè),还是读(qì)。“契(qì)”的读音我们都知道,如“契约”,再记住“锲”“契”的读音不一样,自然就会肯定其读(qiè)了。属于这种情况的常见字还有像“缜(zhěn)密、悲恸(tòng)、绮(qǐ)丽、发酵(jiào)”等。

4.因变读而错拼

读三声的两个字组成的词,在读的时候第一个字都会变读为二声(连读变调)。如果不清楚这一点,只是根据读音来判断拼音就会出错。如,“窈窕(yǎotiǎo)”的“窈”常被错拼为(yáo),“匕首(bǐshǒu)”的“匕”常被错拼为“bí”,“侮辱(wǔrǔ)”的“侮”常被错拼为“wú”等。当然,不是所有第一个字读二声、第二个字读三声的词都是“变读”的结果。如“祈(qí)祷(dǎo)”这个词,第一个字本来就读“qí”。实际上常见的“变读词”并不多,大家只要在遇见其时,刻意记忆一下就可以了。

热点内容
绿色的金鱼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13 12:15:47 浏览:779
宫颈多久查一次 发布:2025-07-13 09:36:59 浏览:682
逆羽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13 09:16:35 浏览:476
幼儿英语口语培训 发布:2025-07-13 08:37:47 浏览:292
2017全国数学文科二卷 发布:2025-07-13 07:49:17 浏览:155
水泥多久干 发布:2025-07-13 07:12:13 浏览:105
中考语文要点 发布:2025-07-13 06:16:00 浏览:386
教师节送给老师的贺卡 发布:2025-07-13 06:07:45 浏览:28
英语考公务员 发布:2025-07-13 05:54:03 浏览:243
2017全国一卷语文题型 发布:2025-07-13 05:12:55 浏览: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