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六年上语文书

六年上语文书

发布时间: 2025-09-01 13:05:09

Ⅰ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的七首古诗有哪些

第一是《问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 唐代诗人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灶岁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昌数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第二是《示儿》 作者:陆游(1125—1210)字务观 好放翁 南宋爱国诗人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第三是《冬夜读书示子聿》作者:陆游(1125—1210)字务观 好放翁 南宋爱国诗人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耐辩首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第四是《观书有感》 作者:朱熹(1130—1200) 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字无晦 号晦庵 别称紫阳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第五是《小池》作者:杨万里
泉水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Ⅱ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内容有哪些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内容有:

《山中访友》——课文记叙了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山雨》——课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草虫的村落》—— 课文具体描写了黑甲虫、小圆虫、蜥蜴的生活情景,还简略的写了甲虫的音乐天赋、小虫子的智慧。流露了作者赞叹小虫子友善和谐的相处、勤勉的劳作的思想感情。

《索溪峪的“野”》——本文作者通过具体描述索溪峪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索溪峪景色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詹天佑》——课文主要写了我国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难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怀念母亲》——课文以回忆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彩色的翅膀》——课文通过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从黑龙江捕捉小昆虫,将小昆虫带回小岛的故事,赞扬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

《中华少年》——这首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崭新的发展和我们中华少年的志向,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穷人》——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别饿坏了那匹马》——课文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

《唯一的听众》——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用心灵去倾听》——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大瀑布的葬礼》——课文讲在拉丁美洲的巴西与巴拉圭两国的交界处,有一条巴拉那河,河上有一条世界著名的大瀑布——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由于毫无节制的开发和利用,这条大瀑布面临枯竭,1986年9月,当时的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亲自为这条瀑布主持了一个特殊的葬礼的事。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课文是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的著名演说。他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

《青山不老》——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Ⅲ 六年级下册的语文书内容是什么

1、《北京的春节》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本文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老舍以充满京味、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俗民风画卷,

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隆重、温馨以及美好,反映了老百姓过年时高兴的心情,展示了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也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2、《腊八粥》作者沈从文,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原名沈岳焕。课文主要描写了等粥和喝粥。其中,重点写了八儿等待母亲熬粥的生动情景,通过八儿和母亲的对话,表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以及终于喝到粥时的满足。字里行间展现出了作者对于普通百姓的无比关怀和热爱,对于家庭亲情的无比眷恋。

3、《寒食》作者为唐代诗人韩翊,诗的前两句写寒食节时长安城的白天之景,后两句则描写了入夜时分宫廷寒食节的景象,讽刺了封建统治者滥用特权的现象。

《迢迢牵牛星》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本诗描述了牛郎、织女被银河隔断、不能相见的民间故事,诗文充满了浓厚的浪漫气息,表现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也抒发了人间别离之苦。

《十五夜望月》作者为唐朝诗人王建。诗的前两句写了中秋月色的美景,后两句写了望月怀人的心情,为读者描绘出了一幅冷清、沉静的中秋夜,也表达了诗人中秋时望月而思亲的情感。

4、《藏戏》作者是马晨明。本文作者用生动传神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藏戏的形成过程,及其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藏戏独特的魅力,和带给人们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艺术享受。表现出了藏戏强烈、鲜明的民族特点。

第二单元

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作者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本文由“梗概”和“节选”组成。“梗概”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羊种麦”等情节。

“节选”则写的是鲁滨逊来到荒岛的生活情况以及面对现实的思索。这两个部分表现了鲁滨逊面对恶劣的环境,不怕困难、乐观向上、机智坚强、充满智慧的特点。

6、《骑鹅旅行记(节选)》作者是瑞典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本文描写了一位名叫尼尔斯的男孩变成了狐仙,被动物们纷纷责怪,最后因不让雄鹅飞走而被带上了天空,表现出了童话作品的奇幻想象和美妙的构思。

7、《汤姆•索亚历险记》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由这部名著的梗概和精彩片段组成。梗概以“历险”为核心,介绍了主人公汤姆的五次历险过程:精彩片段讲述了汤姆和贝琪从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该作品成功塑造了汤姆•索亚这个生动的“顽童”形象,让我们看到他身上所具有的敢于探险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第三单元

8、《匆匆》文章以“匆匆”二字为核心,细腻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惋惜和无奈。提醒我们:时光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就会溜走,要珍惜分分秒秒,不要虚度光阴。

9、《那个星期天》一文写了一位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等待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一开始,他既兴奋又期待,后来因为母亲一拖再拖而焦急万分,到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乃至“绝望”。本文细腻、深婉地表现了小主人公丰富而敏感的情感世界,以及孩童世界与成人世界存在的鸿沟。

第四单元

10、《古诗三首》

《马诗》为唐代诗人李贺所作,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但又热切期盼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的志向。

《石灰吟》为明代诗人于谦所作,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了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以及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竹石》为清代诗人郑燮所作,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以言自己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骨气。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本文记叙了“我”的父亲李大钊在处境极其危险的情况下坚持党的工作,被捕时处变不惊,在法庭上镇定自若,被害后全家人无比悲痛的经过,表现了李大钊忠于革命,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精神,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12、《为人民服务》一文是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实际,从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正确地对待批评以及搞好团结三个方面,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敌人。

13、《金色的鱼钩》一文的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展现了老班长崇高的内心世界,使我们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也理解了“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珍贵含义。

第五单元

14、《文言文两则》

《学弈》一文描写了最善于下棋的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完全不同的人下棋的故事。两个人一个学得好,一个学得不好。故事借由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当专心致志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针对太阳什么时候离人最近的问题,两个小儿争持不下,连老师孔子也无法裁决。本文表现了两个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的精神以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15、《表里的生物》讲述了作者儿时幼稚可笑的一段经历。他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当他听到父亲的怀表中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一定有一个小生物。

一次,父亲终于打开表盖让他看,还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蝎子的尾巴,他信以为真,逢人就说,父亲的表里有一个小蝎子。文章语言质朴,仿佛在与人在倾心讲述自己童年的一件趣事。

16、《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本文提出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论点,然后以科学发展史上的3个代表性事例,向我们证明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探究,就一定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展开丰富联想,将百年后的学生上学情形讲得十分有趣:专门的教学楼,如今的课程早已不复存在,老师都被机器人取代了,纸质书则被电子书取代,同学间的讨论都变成了独立思考等等。这一切都让读者在感到有趣的同时,也对未来和现实的学习进行了思考。

Ⅳ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二课《丁香结》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课通过对丁香花的描述以及对丁香花的感悟,表达了作者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及对困难、忧愁的无畏无惧、平常心看待的优秀品质。

作者先介绍丁香的生长环境(城里街旁、宅院里、城外校园等),然后从丁香的开形状、颜色、气味等三个方面来描写丁香的。

作者简介

宗璞,原名冯钟璞,出生于1928年7月,祖籍河南唐河,生于北京,是中国当代女作家,曾用笔名:任小哲、丰非。她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女儿,幼承家学,就读清华大学附属成志小学。抗战爆发,随父赴昆明,就读于西南联大附属中学

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就职于中国文联、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宗璞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代表作品有《红豆》《弦上梦》《后门》《知音》等。

热点内容
六年上语文书 发布:2025-09-01 13:05:09 浏览:251
怎样评价老师 发布:2025-09-01 12:30:19 浏览:180
马老师直播 发布:2025-09-01 11:49:42 浏览:257
3d打印与教育 发布:2025-09-01 10:27:03 浏览:987
原始点教学视频 发布:2025-09-01 10:26:29 浏览:529
初二物理特点 发布:2025-09-01 09:23:33 浏览:696
小学语文招教 发布:2025-09-01 09:07:10 浏览:308
立信继续教育 发布:2025-09-01 06:27:29 浏览:344
德稻教育 发布:2025-09-01 03:54:18 浏览:205
邪恶全彩老师 发布:2025-09-01 03:39:40 浏览: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