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2017全国卷二语文

2017全国卷二语文

发布时间: 2025-09-08 16:31:18

1. 2017全国二卷语文作文答题方向

第一句是来自《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实际上它强调的是君子的个人品格,可以上升到民族精神来;

第二句是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杜甫写给弟弟的诗,体现了怀念的情绪,但到如今,它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就是一种思乡爱国情感的体现;

第三句是李清照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她写的是“桂花”,桂花靠的是香气袭人,而不是花容来吸引人,这里强调的是人内在的品质;

第四句是魏源的“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强调的是个人的理想与志向;

第五句鲁迅的“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说的是需要正视现实,敢做敢当,强调的是个人品格和社会现实的关系;

第六句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个人要努力做时代的弄潮儿;

有了上述的理解,就会发现,这6句诗句是有共同点,就是强调个人品格与家国天下的关系。

有了这样的分析,这篇作文也就有了三个方向的写作:一是完全强调于个人品格;二是完全强调于家国天下;三是个人品格与家国天下的关系。最佳的,应该是第三个方向,如果能写到这个方向上,作文是容易得高分的。

拓展资料: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语出周文王姬昌《周易》。意思是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的前进。

这个句子出自孔子为《周易》写的《象传》。象传,分为大象、小象。大象是解释卦象立义的,小象是解释六爻辞的。这个句子,分别出自乾坤两卦的“大象”。

“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原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该句子表达了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戍楼上的锣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在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霜天晓角·桂花》是宋朝词人谢懋的作品。这是一首咏桂花的咏物词。但在词中,作者借物寓怀,陈义甚高。上片,写桂花的形象与高洁的气质。下片抒情。过片处“胜绝,君听说”。承上片趣旨,极度赞美桂花的绝佳。“试看仙衣犹带,金庭露、玉阶月。”相传月中有一棵桂树,诗人常用月光皎洁,桂枝飘香,形容秋夜景致。金庭、玉阶,都是天宫的庭院。这里用“玉阶月”结束全篇。

(参考资料:网络: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网络:月是故乡明、网络:霜天晓角·桂花)

2. 为什么2017语文高考二卷答题卡不需要图而是直接写

2017年语文高考二卷答题卡不需要图而是直接写的原因主要是出于防作弊和标准化考试的考虑

  1. 防作弊措施

    • 高考全国二卷采用AB卷制度,即题目相同但题号和答题卡排版不同,这是为了防止考生作弊。如果答题卡上印有具体的题目图示或位置标记,将增加作弊的可能性,因为考生可能会通过图示识别并抄袭答案。
    • 直接书写答题卡,没有图示,可以减少考生作弊的机会,确保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2. 标准化考试要求

    • 高考作为一种标准化考试,对答题卡的格式和内容有严格的要求。直接书写可以确保所有考生的答题卡格式一致,便于后续的阅卷和评分工作。
    • 如果答题卡上印有图示,可能会因图示的大小、位置等因素导致答题卡格式不统一,增加阅卷难度和误差。
  3. 提高阅卷效率

    • 直接书写的答题卡,阅卷老师可以更快地识别考生的答案,提高阅卷效率。
    • 没有图示的干扰,阅卷老师可以更加专注于考生的答案本身,减少误判和漏判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2017年语文高考二卷答题卡不需要图而是直接写,是为了防止作弊、满足标准化考试要求以及提高阅卷效率。

3. 2017年全国二卷语文作文范文分析:悠悠文墨贯古今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科目考试作文题目如下:

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全国二卷语文作文范文:《悠悠文墨贯古今》

《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化亦然。充满变数的时代中,如何护佑传统文化之根?自强不息、与时俱进、重拾自信,方能使悠悠文墨,贯穿古今。

变数之中,见微波而知暗涌,闻弦歌而知雅意,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方为智者之所为,更是优秀文化得以传承的必然选择。具有优秀基因的文化,当在变化之中有所坚守,更有面向环境的创新求解。

自强不息,创新求解传承传统。

诗词歌赋似一脉清流,滋润现代人的心灵。近来《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的热播,还人们苍白的生活以斑斓的色彩。然而,有人或化身怀疑论患者,认为所谓“文化热”不过是刺激感官、吸引眼球;或成为无厘头病人,以看秀方式做台下的“吃瓜群众”。人们或怀疑或戏谑,却忘了正是热播节目的创新求解,让诗意悄然重新进驻人们的生活,让悠悠文墨在热议中得以传承。

与时俱进,重新定义传统文化。

有人痛批当下的“汉字危机”是对母语情感的淡化,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然而我们不可能限制一个民族尽情享受科技进步的成果,这是不近人情的因噎废食。魏源云:“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有机结合,才能使悠悠文墨“受光于天下”,从而传播四方。《中国诗词大会》的水舞台、大屏幕意境展示,以现代科技还原古典意境;“摇一摇”、新媒体互动,搭建传播平台供文化驱驰。以现代科技之土壤护佑传统文化之根,方能养其端倪,植其苗芽。

重拾自信,秉持一流文化之信念。

价值观的多元、外来文化的入侵,难免使国人迷惘于光怪陆离之中,忘了去拥抱传统文化。然而正如李清照所言:“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秉持“民族文化乃一流”的信念,才能以不卑不亢的姿态与其他文化握手言和。林风眠在水墨的清雅韵致中得到滋养,方能调和中西,打破画种界限而真正融会贯通;潘天寿挥毫落笔强悍霸道,以最大力量表现传统文化的优秀状态,与各族文化平等交流。秉持一流文化之信念,让悠悠文墨,贯穿古今。

自强不息、与时俱进、重拾自信,让传统文化被拖拽的踉跄脚步恢复稳重,让现代中国人不仅会敲击键盘,也会挥毫泼墨;不仅有科学精神,也有人文理念。这是传统文化的创新求解,更是民族的未雨绸缪。

4. 2017年高考全国卷2语文满分作文6篇,7、8百字的

自是花中第一流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是李清照的一句词,也不愧是李清照的词,写出了李清照的独特心性和不俗气质。何必去寻求和别人一样浮华艳丽的外表,没有脂粉钗裙,我自有我的一番理想和志趣!当别的女子还在闺阁描眉画鬓的时候,李清照已经在读四书五经了。当别的女子穿针引线做女红的时候,李清照已经在吟词作赋了。当别的女字柴米油盐的时候,李清照已经牵着丈夫的手行走在金石古玩的巷尾街边了。所以,李清照成为了名垂青史的一代女词人,而其他“浅碧深红”淹没在了历史的烟尘中。
人和人是相同的,但是又是不同的。在众生当中自然有大多数认可夸赞的地方,但是你是否要和它们一样呢?李清照的回答是——不要!
而要有对独特自我的认可和自信!
希腊神庙镌刻的铭文就是:认识你自己。意在告诫人们,不要被外在世界所迷惑,要反求诸自己的内心,不断认识和发现自己。发现自己的真实性和独特性。只有独特的自我才是无人能匹敌的,这与李清照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异曲而同工。
对独特自我的认可,可以不畏惧流俗,就像李清照一样。更可以成就一番伟业。比如说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当遵义会议确定了他的绝对领导地位的时候,他写出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言壮语,抒发的正是自己在这纷乱的时代中独特的自信!“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虽有才学,但是还是不如我辈啊!这是何等的自我肯定!坚信凭借自己独特卓越的才能,定能开拓出一个崭新的时代!
但是有这样的自信,不是凭空中来,自然需要有获取它的途径。《周易》里提到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那就是君子的不断进取!伤仲永的故事众人皆知,那么聪明的孩子泯然众人矣,实在可惜!个中原因,不外乎是恃才而不努力!每个肯定独特自我的人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就事业的君子,当是自强不息,坚贞而后才能自信的。李清照的“不须浅碧深红色”,凭借自己的是内在的浓郁的诗书的芬芳,毛泽东的“还看今朝”凭借的是对中国形势长期的深思熟虑,深谋远虑。所以,能自称第一流也不是任性而言的事情。
李清照,在男尊女卑的古代就写出了这样的豪迈的句子,不由的又让人想起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那么现在的人呢,是不是当也如毛泽东的所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5. 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部分地区的作文题目:

一、全国卷

  • 全国卷I

    • 题目:“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
    • 要求: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全国卷II

    • 题目:根据材料写作文
    • 材料内容: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1.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1.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1.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1.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
    • 要求: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全国卷III

    • 题目:根据一副漫画写作文
    • 要求:围绕漫画内容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其他地区卷

  • 北京卷

    • 题目一:“说纽带”
    • 题目二: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 天津卷

    • 题目:重读长辈这部书
  • 上海卷

    • 题目: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 江苏卷

    • 题目:车辆与时代变迁
  • 浙江卷

    • 题目:人生要读三本书
  • 山东卷

    • 题目:24小时书店不熄灯,不打烊,欢迎你来读书,不来消费也可以。根据材料写作文。

以上是2017年高考部分地区的语文作文题目,不同地区题目各异,但都旨在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对社会的认知。

热点内容
末世化学家txt下载 发布:2025-10-20 05:02:05 浏览:397
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发布:2025-10-20 04:03:06 浏览:298
推拿手法教学 发布:2025-10-20 01:15:51 浏览:398
教师师德素养提升总结 发布:2025-10-19 23:57:12 浏览:68
舞狮鼓教学 发布:2025-10-19 16:17:31 浏览:669
杭州市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10-19 09:21:50 浏览:285
中非历史关系 发布:2025-10-19 06:47:41 浏览:5
师德双八条 发布:2025-10-19 05:31:17 浏览:360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发布:2025-10-19 04:36:23 浏览:750
如何让网吧 发布:2025-10-19 01:49:35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