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文读本
『壹』 新语文读本 推荐理由
2001年3月,由钱理群、王尚文、曹文轩等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语文读本》面世。《新语文读本》一出版即引起了读书界的广泛关注,并迅速覆盖全国三十个省市自治区,至今总销售额已累计突破1亿码洋,全国五十多家媒体(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台、网站)对其进行了报道,中央电视台也制作、播出了三套专题节目。媒体的关注又进一步促进了图书的热销,这套读本逐渐成为学生课外读物中的知名品牌,被誉为“第一语文读本”。2007年,该套“读本”推出了全新的修订版。
《新语文读本》的立场、意趣、宗旨、格调以及编排方式都体现了它是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的语文读本。专家认为:“五四”以来最好的人文启蒙读本有两种:1949年以前最好的是《开明新编国文读本》,1949年以后最好的是《新语文读本》。(饶杰腾,语文教育专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新语文读本》融入了这个时代一批有良知学者对中国语文教育的反省,沉淀着他们对中国语文发展方向的思考。(曹文轩,作家,北京大学教授)
『贰』 五年级下册《新语文读本》目录里有什么文章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名叫《香格里拉》的书。书里面讲了这样的故事。在一个家庭里,他们一家生活得很幸福。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位老人,老人自称他自己是马丁夫人老公的爸爸,他们非常吃惊。那位老人说:”她们可以叫他冰棒儿。忽然一阵开门的声音,冰棒儿的儿子回来了,他们父子俩讲了一会话就都去休息了。接下来的几天都很宁静。可是有一天,马丁夫人和冰棒儿的儿子把冰棒儿送到了香格里拉塞西听了很生气,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冰棒儿给救出来。真的有一天塞西把他的爷爷给救了出来,冰棒儿一出来后,就和塞西一起计划着坐船去敦刻尔克找一位女士。冰棒儿说:”这星期六午夜去坐船。塞西说:知道了。到了星期六早上,塞西写了一张便留下,希望爸爸妈妈看见。亲爱的爸爸妈妈,请不要担心我。我和冰棒儿一起离开家几天,他有心愿要完成,需要我的帮助。所以我走了,别担心,我不会有事的,很快就会回家。爱你们的,塞西。写完之后整理好东西就走了,到了船边,等着冰棒儿的到来,冰棒儿终于来了,还带了一些朋友过来,之后坐上了船,经过一些磨难,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他们先去吃了点东西,就去找人了,没找着人,冰棒儿很伤心,只好有坐船回去了,到了家,晚上冰棒儿的儿子和马丁夫人在门口迎接他们,他们一家终于在一起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一定要对自己的亲人好一点,如果哪天失去了他(她)的话,你就永远也不能对他(她)好一点了。
『叁』 新语文读本的作者资源
作者中既有全国著名的文学、历史、教育方面的研究专家、学者,也有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语文教育研究专家、资深编辑……部分作者简介如下:
钱理群著名人文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实验中,曾为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学生开设鲁迅专题选修课程,引起很大反响。多年来一直关注语文教育问题。
王尚文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功勋教师。浙江省实验语文教材主编。他所倡导的语文学科人文说、语感中心说等作为一家之言,在我国语文教育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中国青年报·冰点》曾发表文章,誉其为“中学语文教改的先行者”。
曹文轩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著有《曹文轩文集》(9卷),《红瓦》《草房子》等多部作品获多种大奖。
方卫平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主任,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
王栋生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杂文家(笔名吴非)。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苏教版初中、高中语文课标教材主要编委。
黄玉峰复旦大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光明日报》学生课外读物阅读书目推荐专家成员。
商友敬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语文教育专家。
王晓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评论家。
夏中义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艺家、思想史研究专家。
郑飞艺浙江省名师、华东师范大学语文课程论方向博士生,有多年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
『肆』 新语文读本第四版和旧版有什么区别
第四版在修订版的基础上,作了如下调整:
1.依照故事性、趣味性、可读性的标准,“增加”了一些反映新的时代风貌、新的知识内容的选文,补充了一些古诗文篇目,对深受小读者喜爱的“语文兴趣活动”单元做了较大的充实和完善。
2.“删去”原有选文中过难、过长、过涩的篇目。
3.“更换”部分译文,并对部分选文和专题的次序进行重新调整。
4.重新设计了版式和绘制了插图,对图书品相进行了升级。
5.为选文录制了朗读音频,小读者通过 MPR识读器点读书中的嵌码图标或扫描封底二维码,可以听到专业的朗读示范。
『伍』 《新语文读本》怎么样
《新语文读本》是由钱理群、王尚文、曹文轩等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于2001年3月出版的一套语文读本。该书共分小学卷12本、初中卷6本、高中卷6本。该书以新的教育理念,新的选文眼光和阅读方式,旨在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基本能力,开拓精神自由空间,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健全发展。该书一出版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逐渐成为学生课外读物中的知名品牌,被誉为“第一语文读本”。
『陆』 新语文读本11好词好句摘抄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1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
13: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国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1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隋唐宋: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
20: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进酒》
2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2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23: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柒』 新语文读本的特点
(一)新的教育理念
编者认为教育是立国之本,立人是教育之本;通过立言以立人,则是语文教育的基本目的与任务。提倡“开放、多元、积极的主体性的阅读”与“个性化的自由写作”,强调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以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基本能力,开拓精神自由空间,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健全发展为指归。这与《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是十分吻合的。
(二)新的选文眼光
怀抱着这样的教育理念,编者把选文的标准确定为民族的、现代的、世界的、全人类的经典作品,其所选篇目大多数是现行教材中所没有的。也注意选取思想与文笔俱佳的当代文章,以使读本更贴近现实生活,具有一定的时代感。
(三)新的编排体例
每册按主题分成若干专题,每专题前有导读,文内有注释,文后有阅读提示。注意体裁的多样化。从诗歌、散文、杂文、小说、论文,直到歌曲、戏剧、名画、名句,等等,丰富多彩,妙趣横生。
(四)新的阅读体系
《读本》按学生学习、领悟、情感、言语的阶段性特征,以及精神成长的阶段性特征与需要,建立一个循序渐进的阅读体系。
1.构建起专题研究性的对话平台。专栏内容的梯度性与重点主题的系列化,令人耳目一新。
2.基本母题的集中与穿插。《读本》主要贯串着几个基本母题:爱与宽容、人与自然、自由与平等、诚信与和平、崇尚科学等。这些基本母题在各册中都以相应的专栏反复出现,使学生通过一次次的对话式的阅读,积累强化自己这些方面的人文底蕴与人格特质。
3.编排出新。在具体的编排上,编者或吸取学术研究的新成果,或另辟蹊径,在经典作品的选目与编排上出新,以与教材相区别。如初中卷的《〈西游记〉:童话的天真世界》,《〈水浒传〉里的战争谋略》,《听孔夫子上课》,《〈庄子〉里的庄子》等;高中卷的《沈从文和他的湘西世界》、《真人陶渊明》、《英雄悲歌》等。“名家大师”单元的组合,一般是几篇名家的文章加一篇其他名家的评论解读文章,既相呼应,又便于学生理解。
4.强化母语教育,文学性与语文性相得益彰。
各册中安排了不少偏重语文能力培养的专栏,小学各卷特别设置了一个《语文兴趣活动》的系列专栏,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妙趣横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而且也使这套读本更鲜明地彰显出它的“语文”性质。初中各卷分别设置了《漫说语文》《语文趣谈》两个系列专栏,高中卷安排了 “汉语的忧患”、“保卫汉语”等单元,它不仅加强了母语教育,而且也使这套读本更鲜明地彰显出它的“语文”性质,从而与其他文学读本区别开来。
(五)新的阅读模式——“阅读就是对话”
这主要体现在每篇文章后的“阅读建议”上。“阅读建议”贯串着一个中心概念:“对话”,即“作者—编写者—语文教师、家长—学生”四者间的对话交流的互动关系,加强了对学生阅读选文的指导。
从每篇选文的具体写作实际出发,提示学生关注作品“写什么”与“怎么写”的基本特点,从作品语言文字表达(文章的构思、表现手法、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突出特点入手,指导学生研习文本,探讨问题,揣摩其文内之意与文外之意,获得语感,并领悟其精神内涵。同时提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悟汉语的魅力,学习读与写的方法,提高语文素养(言说方式、语言文明习惯等),促进精神成长。
编者希望这一方面的尝试,能够对当下的语文教学有所启示。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新语文读本》的主编、编委都是国内的一流学者,他们不是挂虚名的,而是扎扎实实做事情的。比如在初中卷的修订中,钱理群先生作为初中卷修订负责人,不仅亲自选文组元,而且为初中卷所有新增的现代文撰写了阅读建议,并修改、重写了原有现代文的阅读建议;王尚文先生则负责初中卷古诗文部分的修订,《唐诗的压卷之作》、《自古英雄出少年》、《诗经断章》等精彩专题均出自王尚文先生之手。
『捌』 新语文读本11册《我喜欢》读后感
张晓风:我喜欢
作者:张晓风 文章来源:《张晓风散文》 点击数:3361 更新时间:2007-9-15
我喜欢活着,生命是如此地充满了愉悦.
我喜欢冬天的阳光,在迷茫的晨雾中展开.我喜欢那份宁静淡远,我喜欢那没有喧哗的光和热,而当中午,满操场散坐着晒太阳的人,那种原始而纯朴的意象总深深地感动着我的心.
我喜欢在春风中踏过窄窄的山径,草莓像精致的红灯笼,一路殷勤的张结着.我喜欢抬头看树梢尖尖的小芽儿,极嫩的黄绿色中透着一派天真的粉红——它好像准备着要奉献什么,要展示什么.那柔弱而又生意盎然的风度,常在无言中教导我一些最美丽的真理.
我喜欢看一块平平整整、油油亮亮的秧田.那细小的禾苗密密地排在一起,好像一张多绒的毯子,是集许多翠禽的羽毛织成的,它总是激发我想在上面躺一躺的欲望.
我喜欢夏日的永昼,我喜欢在多风的黄昏独坐在傍山的阳台上.小山谷里的稻浪推涌,美好的稻香翻腾着.慢慢地,绚丽的云霞被浣净了,柔和的晚星遂一一就位.我喜欢观赏这样的布景,我喜欢坐在那舒服的包厢里.
我喜欢看满山芦苇,在秋风里凄然地白着.在山坡上,在水边上,美得那样凄凉.那次,刘告诉我他在梦里得了一句诗:“雾树芦花连江白.”意境是美极了,平仄却很拗口.想凑成一首绝句,却又不忍心改它.想联成古风,又苦再也吟不出相当的句子.至今那还只是一句诗,一种美而孤立的意境.
我也喜欢梦,喜欢梦里奇异的享受.我总是梦见自己能飞,能跃过山丘和小河.我总是梦见奇异的色彩和悦人的形象.我梦见棕色的骏马,发亮的鬣毛在风中飞扬.我梦见成群的野雁,在河滩的丛草中歇宿.我梦见荷花海,完全没有边际,远远在炫耀着模糊的香红-一这些,都是我平日不曾见过的.最不能忘记那次梦见在一座紫色的山峦前看日出——它原来必定不是紫色的,只是翠岚映着初升的红日,遂在梦中幻出那样奇特的山景.
我当然同样在现实生活里喜欢山,我办公室的长窗便是面山而开的.每次当窗而坐,总沉得满几尽绿,一种说不出的柔如.较远的地方,教堂尖顶的白色十字架在透明的阳光里巍立着,把蓝天撑得高高地.
我还喜欢花,不管是哪一种,我喜欢清瘦的秋菊,浓郁的玫瑰,孤洁的百合,以及幽闲的素馨.我也喜欢开在深山里不知名的小野花.十字形的、斛形的、星形的、球形的.我十分相信上帝在造万花的时候,赋给它们同样的尊荣.
我喜欢另一种花儿,是绽开在人们笑颊上的.当寒冷早晨我在巷子里,对门那位清癯的太太笑着说:“早!”我就忽然觉得世界是这样的亲切,我缩在皮手套里的指头不再感觉发僵,空气里充满了和善.
当我到了车站开始等车的时候,我喜欢看见短发齐耳的中学生,那样精神奕奕的,像小雀儿一样快活的中学生.我喜欢她们美好宽阔而又明净的额头,以及活泼清澈的眼神.每次看着他们老让我想起自己,总觉得似乎我仍是他们中间的一个.仍然单纯地充满了幻想,仍然那样容易受感动.
当我坐下来,在办公室的写字台前,我喜欢有人为我送来当天的信件.我喜欢读朋友们的信,没有信的日子是不可想象的.我喜欢读弟弟妹妹的信,那些幼稚纯朴的句于,总是使我在泪光中重新看见南方那座燃遍凤凰花的小城.最不能忘记那年夏天,德从最高的山上为我寄来一片蕨类植物的叶子.在那样酷暑的气候中,我忽然感到甜蜜而又沁人的清凉.
我特别喜爱读者的信件,虽然我不一定有时间回复.每次捧读这些信件,总让我觉得一种特殊的激动.在这世上,也许有人已透过我看见一些东西.这不就够了吗?我不需要永远存在,我希望我所认定的真理永远存在.
我把信件分放在许多小盒子里,那些关切和怀谊都被妥善的保存着.
除了信,我还喜欢看一点书,特别是在夜晚,在一灯茕茕之下.我不是一个十分用功的人,我只喜欢看词曲方面的书.有时候也涉及一些古拙的散文,偶然我也勉强自己看一些浅近的英文书,我喜欢他们文字变化的活泼.
夜读之余,我喜欢拉开窗帘看看天空,看看灿如满园春花的繁星.我更喜欢看远处山拗里微微摇晃的灯光.那样模糊,那样幽柔,是不是那里面也有一个夜读的人呢?
在书籍里面我不能自抑地要喜爱那些泛黄的线装书,握着它就觉得握着一脉优美的传统,那涩黯的纸面蕴含着一种古典的美.我很自然地想到,有几个人执过它,有几个人读过它.他们也许都过去了.历史的兴亡、人物的迭代本是这样虚幻,唯有书中的智慧永远长存.
我喜欢坐在汪教授家中的客厅里,在落地灯的柔辉中捧一本线装的昆曲谱子.当他把旧发亮的褐色笛管举到唇边的时候,我就开始轻轻地按着板眼唱起来,那柔美幽咽的水磨调在室中低回着,寂寞而空荡,像江南一池微谅的春水.我的心遂在那古老的音乐中体味到一种无可奈何的轻愁.
我就是这样喜欢着许多旧东西,那块小毛巾,是小学四年级参加儿童周刊父亲节征文比赛得来的.那一角花岗石,是小学毕业时和小曼敲破了各执一半的.那具布娃娃是我儿时最忠实的伴侣.那本毛笔日记,是七岁时被老师逼着写成的.那两只蜡烛,是我过二十岁生日的时候,同学们为我插在蛋糕上的……我喜欢这些财富,以致每每整个晚上都在痴坐着,沉浸在许多快乐的回忆里.
我喜欢翻旧相片,喜欢看那个大眼睛长辫子的小女孩.我特别喜欢坐在摇篮里的那张,那么甜美无忧的时代!我常常想起母亲对我说:“不管你们将来遭遇什么,总是回忆起来,人们还有一段快活的日子.”是的,我骄傲,我有一段快活的日子——不只是一段,我相信那是一生悠长的的岁月.
我喜欢把旧作品一一检视,如果我看出已往作品缺点,我就高兴得不能自抑——我在进步!我不是在停顿!这是我最快乐的事了,我喜欢进步!
我喜欢美丽的小装饰品,像耳环、项链、和胸针.那样晶晶闪闪的的、细细微微的、奇奇巧巧的.它们都躺在一个漂亮的小盆子里,炫耀着不同的美丽,我喜欢不时看看它们,把它们佩在我的身上.
我就是喜欢这们松散而闲适的生活,我不喜欢精密的分配的时间,不喜欢紧张的安排节目.我喜欢许多不实用的东西,我喜欢充足的沉思时间.
我喜欢晴朗的礼拜天清晨,当低沉的圣乐冲击着教堂的四壁,我就忽然升入另一个境界,没有纷扰,没有战争,没有嫉恨与恼怒.人类的前途有了新光芒,那种确切的信仰把我带入更高的人生境界.
我喜欢在黄昏时来到小溪旁.四顾没有人,我便伸足人水——那被夕阳照得极艳丽的溪水,细沙从我趾间流过,某种白花的瓣儿随波飘去,一会儿就幻灭了——这才发现那实在不是什么白花瓣儿,只是一些被石块激起来的浪花罢了.坐着,坐着,好像天地间流动着和暖的细流.低头沉吟,满溪红霞照得人眼花,一时简直觉得双足是浸在一钵花汁里呢!
我更喜欢没有水的河滩,长满了高及人肩的蔓草.日落时一眼望去,白石不尽,有着苍莽凄凉的意味.石块垒垒,把人心里慷慨的意绪也堆叠起来了.我喜欢那种情怀,好像在峡谷里听人喊秦脏,苍凉的余韵回转不绝.
我喜欢别人不注意的东西,像草坪上那株没有理会的扁柏,那株瑟缩在高大龙柏之下的扁柏.每次我走过它的时候总要停下来,嗅一嗅那股儿清香,看一看他谦逊的神气.有时候我又怀疑它是不是谦逊,因为也许它根本不觉得龙柏的存在.又或许他虽知道有龙柏存在,也不认为伟大与平凡有什么两样——事实上伟大与平凡的确也没有什么两样.
我喜欢朋友,喜欢在出其不意的时候去拜访他们.尤其喜欢在雨天去叩湿湿的大门,在落雨的窗前话旧真是多么美,记得那次到中部去拜访芷的山居,我永不能忘记她看见我时的惊呼.当她连跑带跳地来迎接我,山上阳光就似乎忽然炽燃起来了.我们走在向日葵的荫下,慢慢地倾谈着.那迷人的下午像一阕轻快的曲子,一会儿就奏完了.
我极喜欢,而又带着几分崇敬去喜欢的,便是海了.那辽阔,那淡远,都令我心折.而那雄壮的气象,那平稳的风范,以及那不可测的深沉,一直向人类作着无言的挑战.
我喜欢家,我从来还不知道自己会这样喜欢家.每当我从外面回来,一眼看到那窄窄的红门,我就觉得快乐而自豪,我有一个家多么奇妙!
我也喜欢坐在窗前等他回家来.虽然过往的行人那样多,我总能分辨他的足音.那是很容易的,如果有一个脚步声,一入巷子就开始跑,而且听起来是沉重急速的大阔步,那就准是他回来了!我喜欢他把钥匙放进门锁中的声音,我喜欢听他一进门就喘着气喊我的英文名字.
我喜欢晚饭后坐在客厅里的时分.灯光如纱,轻轻地撒开.我喜欢听一些协奏曲,一面捧着细瓷的小茶壶暖手.当此之时,我就恍惚能够想象一些田园生活的悠闭.
我也喜欢户外的生活,我喜欢和他并排骑着自行车.当礼拜天早晨我们一起赴教堂的时候,两辆车子便并弛在黎明的道上,朝阳的金波向两旁溅开,我遂觉得那不是一辆脚踏车,而是一艘乘风破浪的飞艇,在无声的欢唱中滑行.我好像忽然又回到刚学会骑车的那个年龄,那样兴奋,那样快活,那样唯我独尊——我喜欢这样的时光.
我喜欢多雨的日子.我喜欢对着一盏昏灯听檐雨的奏鸣.细雨如丝,如一天轻柔的叮咛.这时候我喜欢和他共撑一柄旧伞去散步.伞际垂下晶莹成串的水珠——一幅美丽的珍珠帘子.于是伞下开始有我们宁静隔绝的世界,伞下缭绕着我们成串的往事.
我喜欢在读完一章书后仰起脸来和他说话,我喜欢假想许多事情,
“如果我先死了,”我平静地说着,心底却泛起无端的哀愁,“你要怎么样呢?”
“别说傻话,你这憨孩子.”
“我喜欢知道,你一定要告诉我,如果我先死了,你要怎么办?”
他望着我,神色愀然.
“我要离开这里,到很远的地方去,去做什么,我也不知道,总之,是很遥远的很蛮荒的地方.”
“你要离开这屋子吗?”我急切地问,环视着被布置得像一片紫色梦谷的小屋.我的心在想象中感到一种剧烈的痛楚.
“不,我要拼着命去赚很多钱,买下这栋房子.”他慢慢地说,声音忽然变得凄怆而低沉:
“让每一样东西像原来那样被保持着.哦,不,我们还是别说这些傻话吧!”
我忍不住澈泪泫然了,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喜欢问这样的问题.
“哦,不要痴了,”他安慰着我,“我们会一起死去的.想想,多美,我们要相偕着去参加天国的盛会呢!”
我喜欢相信他的话,我喜欢想象和他一同跨入永恒.
我也喜欢独自想象老去的日子,那时候必是很美的.就好像夕晖满天的景象一样.那时再没有什么可争夺的,可留连的.一切都淡了,都远了,都漠然无介于心了.那时候智慧深邃明彻,爱情渐渐醇化,生命也开始慢慢蜕变,好进入另一个安静美丽的世界.啊,那时候,那时候,当我抬头看到精金的大道,碧玉的城门,以及千万只迎我的号角,我必定是很激励而又很满足的.
我喜欢,我喜欢,这一切我都深深地喜欢!我喜欢能在我心里充满着这样多的喜欢!
『玖』 新语文读本10读后感怎么写
新语文读本10中有一篇文章是《渔夫的故事》,记得小时候我曾在阿拉伯民间神话集《一千零一夜》中读过这个故事,当时印象已不是很深了,这次再读这篇文章,使我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
这是一个在阿拉伯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个渔夫与魔鬼斗智斗勇的故事。渔夫常穷,每天靠捕鱼维生。有一天他捞到了一个重重的瓶子。当他满怀好奇地打开瓶子,不料从里面出来一个凶恶可怕的魔鬼,魔鬼准备吃掉渔夫。渔夫很害怕,但渔夫冷静地想出了一个办法对付魔鬼。渔夫说他不相信魔鬼能钻进这么小的瓶子里,让魔鬼再钻一次。于是轻而易举地将魔鬼骗回了瓶子,扔进了大海。
这个故事中,渔夫与魔鬼有着鲜明的对比。渔夫虽然穷但却非常聪明,懂得用智慧去战胜魔鬼。魔鬼十分邪恶,他竟然恩将仇报,非但不感谢渔夫将他放了出来,还要将渔夫吃掉,真是罪不可赦。正是因为他这个愚昧的决定,才使得渔夫用智慧将他重新关进了瓶子,扔回了大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生活中我们在帮助别人同时,也会得到别人给予的帮助,就算是再小的帮助,也要学会感恩,而且是一辈子感恩。就算遇到危机关头,也应该像渔夫那样镇定冷静、从容不迫,想办法消除危机,千万不要慌乱紧张。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相信智慧可以给予我们无穷的力量!智慧可以让一个弱者打败一个强者,智慧也同样可以使人化险为夷。
聪明、智慧是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懂得感恩会使我们心灵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