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2014四川高考语文

2014四川高考语文

发布时间: 2020-11-19 16:11:54

① 四川高考语文题型

1,字音 2. 字形 3成语 4.病句
5.6.7.科技文阅读
8.9.10 古诗文阅读

② 2008四川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案

第一部分(必做题):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的阅读(15分)
考纲陈述: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意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依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
(1)根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一类是以社会科学为研究对象的一般论述类文章(学术论文),主要运用说明的议论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涉及到经济学,教育学,文化学历史学,语言学,美学等,且内容多为介绍学术论点及其分论点,论据,背景和意义。一类是以自然科学为对象的科技说明文,主要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多为介绍新科技新发现新认识,主体文字若干段落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 背景,构造,原理,特点,现状,发展,评价(优点缺陷)及其研究应用前景。(根据文体特征,可边阅读边猜测下文内容,提高阅读速度。)
(2)注重整体阅读。逐段阅读,标出各段的中心句子,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最后在找到全文说明对象(议论对象)的基础上整合文意。
【二】:选择题的解答
明确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改造原文设置错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句),从而改变句意。(1)设误的常用五种方法:添:添加定语或状语, 删: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换: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调: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
(2)仔细辨别干扰项逻辑错误, 特别关注选项中处于定语或状语位置的类似词语是否等值转换:
一偷换概念: 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尤要注意代词的指代。
二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重点关注:
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 ,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 特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 有时,偶尔等)
三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
四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一定,必将; 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
五正话反说: 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六顺序错乱: 时间先后错位,逻辑事理先后错位,空间位置错乱。
七颠倒因果: “因”与“果”错位;或 “条件”与“结果”错位。
八强加因果: 即两件事无因果关系,却强行说成有因果关系。
九无中生有: 即原文无此信息。
十答非所问: 即选项回答的不是题干中的问题,或没有答全题干中问题的几层意思。
另外,别让以下几点成为答题盲区:
(1)记住: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2)记住:题干中有“根据”、“证据”、“原
因”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3)记住: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选择;
(4)记住: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则要答全几层意思。
【三】:简答题(07年新增题型)的解答
整体阅读,从整体上把握语料: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从议论说理的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无分论点,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观点,论证结构有什么特点; 阅读科技说明文:科技文一般属消息一类,其结构一般为“倒金字塔式”:第一段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介绍它的构造、原理、发展、现状、评价等等,阅读时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价值,有什么作用,对社会有什么意义等。 重点与难点:
重难点一: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文章思路的基本方法
技巧1:辩明文体,选准角度. 议论文体,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结论来划分,理清行文思路,并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作切分;说明文体,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或按时间、空间、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或按事物发展,或按事理逻辑来划分。
技巧2:辨明重要文句。文章中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前呼后应句(包括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
技巧3:审辨标志性词语。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A顺序词,B关联词,C指代词,D范围词,E类别词,F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技巧4:(1)从形式方面分析①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联、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②掌握文章因文体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结构规律: 议论文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论证事理;说明文常采用总分总式或并列式结构来说明问题。
重难点二: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是指将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文章的主题中心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
1. 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有文体特征意识: 论述文,论题、论点(分论点)是主要信息,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息; 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
容和对象的特征(特点)是主要信息,说明的方法及运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
■要有切层分层意识: 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
同一关系取其一; 相属关系取其”属”; 相并关系取其”和”; 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 。
■要有全文整体意识: 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
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
(1) 采用摘句法: 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
(2) 采用合并法: 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3) 采用提炼法: 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2. 分析归纳中心意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 寻找中心句(段),概括中心意思: 有的标题即是中心,有的开头点明中心,有的结尾揭示中心。
(2) 合并各段内容, 概括中心意思: 寻找各段中心句, 合并各段主要内容来提炼概括。
(3) 采用整体把握法,概括中心意思: 有的文章(段)没有主旨句,须将全文各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提炼。
重难点三: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是指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其表述因文体而有差异。有的直接说出,有的则分散在字里行间,若隐若现。在具体的分析概括时,首先要抓住文体特点,其次,要抓住一些标志性词句,如“认为”、“觉得”和一些主旨句等。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思想、主题。 分析的具体做法是:
① 统观全文,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
② 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③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第二部分(选做题):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阅读
高分口诀:读懂文章 审准题眼 规范作答

0.现代文(各类文本)阅读与答题基本知识
(一)答题基本知识:
1.阅读: 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 暗示答题区域; 暗示答题思路; 暗示答题方法; 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
◆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 ◆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
◆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 ◆ 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如问:
“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 则:
(1)题眼(答题重点)是: 短暂而愉快 ; (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
(3)设问的角度: 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 ;(4)句式应为: 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
3.答题: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 ⑵选择并重
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 (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 。

(二)常用写作手法(技巧)(加横线的为高考常考手法)
第一类: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第二类: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联想想象, 象征,类比,虚实结合 渲染烘托
第三类: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波澜 , 特定线索、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
第四类:修辞手法: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
第五类:描写手法:
描 写 角 度: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三)基本题型题(非探究型和评价型)及解答思路
题型1: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
A.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
B.语句的作用题:要回答该句子在文章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作用。
1文首句:⑴照应标题(开篇点题); ⑵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 ⑶埋下伏笔
⑷设置悬念; ⑸为下文(中心)作辅垫; ⑹总领下文;
2文中句:⑴ 前后照应,⑵承上启下(过渡);⑶总结上文;开启下文;⑷为下文作辅垫
3文末句:⑴总照应开头或标题,结构紧密;⑵卒章显志,揭示中心;⑶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题型2: 整理文章思路并归纳文章的内容
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和写了什么: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并,相承,相属),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各段与中心的关系)。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与主要内容就在你眼前了。
▲叙述性文体的线索:看时间的变化,看空间的变化,看情感的变化,
看故事情节的变化,看事物发展阶段的变化。
▲论述性文体的结构: 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 总分式。
▲说明性文体的顺序: 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题型3: 分析手法及作用(见前四大类13小类).这里主要举例说明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 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题型4: 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归纳主旨
解题思路:⑴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⑵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⑶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⑷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题型5: 探究类(含评价)另附专题

第一类:文学类文本的阅读:
考纲陈述: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观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阅读文学作品时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所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所体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2)探讨作品所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人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一)散文的阅读:
1.明确概念
作者运用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或自然景观,深入挖掘其中的真谛、哲理,真挚表达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2.文体特征 : 形散而神不散(形散: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神不散:主题、意境集中)
3.阅读要领
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特点,语言优美洗练,有诗情画意般的意境。阅读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理清脉络、层次,正确理解散文的思想内容。抓住脉络线索,就是抓住散文小段、小层的抒情性话语,把这些话语组织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思想内容,分析这些语句,大致就可分析出主题思想了。
2、领会和分析散文的表现手法。一般说来散文作品的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分析起来比较难,可以从这样三个方面分析思考:一是用了哪些写景抒情方法,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还是寓情于景,托物言志。二是分析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弄清散的“形”和不散的“神”,通过联想把握“形”与“神”的结合点。三是分析散文的立意、寓意或象征意,散文的深层含义都是通过“物”表现出来的,必须看清作者赋予了“物”什么特点,什么品质或者什么思想。
3、领会和分析散文的语言特点。散文的语言一般比较优美,许多句子含义比较丰富,把比较典型的词语、句子放入到具体的段落中去思考,体会语言的妙处。
4、体会散文的意境,领会散文的主旨。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一定要进行联想和拓展,一般的散文,总是描绘、创造一个美好的意境,通过“物”与“人”来表现这个意境,换句话说,就是散文表现的精神或品质特点。分三类:托物言志类,记叙抒怀类,议论明理类。文意=形式(结构和手法)+内容(材料)+主旨(志向,情怀和哲理)

(二)小说的阅读
1.明确概念 : 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2.文体特征: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称为小说三要素。
3.阅读要领:
(1)要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
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来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
肖像描写: 暗示人物身分和地位;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
动作描写: 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 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2)理清小说中的故事情节
在阅读小说时,要注意情节的设计如何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的性格决定。
(3)分析小说典型环境描写
小说的典型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
环境描写具有以下作用:
作用一: 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作用二: 暗示及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作用三: 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作用四: 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作用五: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3)把握、透析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分析小说的主题时: 1从小说的人物、情节入手,进行认真的考察; 2联系小说典型环境描写; 3结合作家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动机。
(4)了解小说的叙事手法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第二类:实用类文本的阅读:
考纲陈述: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访谈、调查报告、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有关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所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2)探讨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 新闻类文章的阅读: 包括新闻,通讯(特写,报告文学)

1.明确概念 :
新闻属于纪实类作品。它是借助各种传媒对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信息所作出的及时,客观,准确,简洁的报道,它是报
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采用的一种文体。它具有真实性,时效性和受众性的特点。内容一般包括6个要
素: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新闻中所用到的材料有三类: 新闻事实,背景材料和作者的主
观评价。
2.文体分类
1.消息(狭义新闻):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其特点是真,短,快。一条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
语五部分构成,结构上一般为”倒金字塔”式
标题: 消息的眼睛。传达消息最主要的实践事实等关注点。常有引题(背景烘托),正题(主要事实)和副题(补充)
导语: 消息的第一句(段),用简洁鲜明的文字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主体: 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进行全面具体的阐述,展开事实。
背景: 烘托补充,或交代起因,或强调新闻的价值,或强调事件的重要。
结语: 紧扣主题抒情议论,起到表现或深化主题的作用。
2. 通讯:
消息和通讯都属于新闻体裁,都具有新闻性,强调所报道的人和事,要有新闻价值,必须真实,不能艺术虚构。
它们的区别在于:
(1)报道详略不同: 消息概括,一般只注重报道事实本身;通讯具体, 往往从不同的角度侧面进行全面挖掘。
(2)写作手法不同: 消息注重讲清事实本身,语言平实,文学性弱; 通讯的常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
方式,文学性强。
(3)结构方式不同: 消息一般为”倒金字塔”式;通讯则可以为纵式,横式等其它文学性结构样式。
(4)时效性不同: 消息时效性强,时效性相对较弱时效性时效性
通讯按内容分,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和风貌通讯。

(二) 传记类文章的阅读:
1.明确概念 :
传记和新闻一样都属于纪实类作品。它是遵循真实性的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
貌以及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从立传人物来看,可分为自传和他传。
2.文体特征
传记属于应用文体,同时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特点: 真实是传记的最大特征,不允许虚构; 传记又不同于一般的
历史记录,除了真实记录外,还必须具有感人的力量。语言朴实,人物刻画多用用白描。
3.阅读要领:阅读传记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传记的有关知识,体会传记与小说和散文等文体的区别;
2. 抓住文中叙事和描写中展示出的人物个性,把握主任公复杂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品质;
3..对时间性较强的传记,可列表整理文章思路;
4.评传中要注意作者的情感倾向和直接评价。一、(1分,每小题3分)

l.B 2.C3.A 4.D

二、(9分,每小题3分)

5.A 6.C 7.C

三、(9分,每小题3分)

8.A 9.A 10.C

四、(23分)

11.(10分)

(l)(4分)永乐元年被征召入朝,留下担任原来的官职。不久,又辞官离去。

(2)(6分)使者到来,打开看到的全是经史书籍,丢下另一半未打开,才免于 祸患,人们认为是崇高品行感应的结果。

12.(8分)

(l)(4分)写了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2)(4分)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13.(5分)

门)俯足以畜妻子 凶年免于死亡 然后驱而之善

阴阳割昏晓 决毗入归鸟

(2)豁然开朗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于古风流人物 惊涛拍岸 一时多少豪


五、(22分)

14.(4分)

第一问(2分):

“怅惘”是指作者思念什刹海却只能在梦中相见的遗憾。

第二问(2分):

表达了作者感伤怀旧的情绪和浓郁的乡愁情结。

15.(6分)

概括(2分):

①冬雪皎白,薄冰试步;②春天温柔,生机盎然:③夏天明媚,夕阳辉煌;④秋意渐深,秋荷摇曳。

作用(4分)

①具体表现了什刹海景色之美;②表达了作者对什刹海的喜爱之情。

16.(4分)

(1)(2分)指春天来了,什刹海的水充满了春意。

(2)(2分)指夜晚的什刹海很关,能触发诗人的创作灵感。

17.(8分)

①一开始写“我爱水”照应了标题,并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②一开始写“我爱水”,可由眼前之水过渡到故都之水,使行文自然巧妙;③文章的主旨是表达作者对什刹海的喜爱和思乡之情,因而写什刹海的篇幅比较多。

六、(l5分)

18.(4分)

举例:北京奥运会将惠及亚洲的旅游业。

19.(6分)

四个例子分为前后两组,每组3分。每组中,写出一个内容和句式都符合要求的句子,给1分;写出两个,给3分。

20.(5分)

每写出一句比喻,给1分;四句比喻在语意上构成一个系列,给1分。

七、(60分)

21.(60分)

③ 四川历届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2000:材料作文 关于看问题的角度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位学者出了一道题:四个图形符号中,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有人说圆形,因为圆形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也有人说三角形,它是惟一由直线构成的;又有人说半圆形也正确,它是惟一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最后有人说,第四个图形也可以,
因为它是惟一非对称性的图形。看来,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
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
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1:诚信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使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
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2002:心灵的选择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个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2003:感情的亲疏远近对认知的正误深浅的影响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被过滤广告 被过滤广告
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2004: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
B: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
C: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的一点,都是无法排解的痛苦啊!
请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05:忘记与铭记
阿拉伯传说中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的某点他们吵架了 ,一个还给了另外一记一记耳光, 被 打的觉得受辱,一言不语,在沙子上写下:
“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他们继续往前走,直到到了沃野,他们就决定停下。被打巴掌的那位差点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来了。 被救起后,拿了一把小剑在石头上刻了:
“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一旁好奇的朋友问说:“ 为什么我打了你以后,你要写在沙子上 ,而现在要刻在石头上呢? ” 另个笑笑的回答说:“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 要写在易忘的地方 风会负责抹去它; 相反的如果被帮助, 我们要把它刻在心里的深处,那里任何风都不能抹灭它。”
朋友的相处, 伤害往往是无心的 帮助却是真心的 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铭记那些对你的帮助, 你会发现这世上你有很多真心的朋友 。请以“铭记与忘记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

2006:问 作文材料:生活中,有许多疑问,有人好问,有人不好问,以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7:"一步与一生 "
2008:坚强
请以“坚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④ 2010高考语文答案四川卷

1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A项读音依次为zhòu,lù,qióng/qún;B、项读音依次为xié,sǔn,liǔ/niǔ;C、项读音依次为lèi,jiē,sù;D、项读音依次为yǒng,hè,huò。故答案为C。
2 答案:D
解析:A项“急”应为“疾”;B项“形”应为“型”;C项“辉”应为“晖”。故选D
3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B项“故里”指故乡,老家,和“修复”不搭配,应该为“故居”;C项“其”指代不明;D项“纸上谈兵”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可改为“一纸空文”。A项“唱红脸”指在传统戏曲中勾画红色脸谱扮演正面角色,比喻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充当友善或令人喜爱的角色(跟“唱白脸”相对),使用恰当。故选A。
4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A项“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与“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
会”搭配不当,可改为“演这个角色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B、成份赘余,删去“的实验”;
D、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故选C。
5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文中没有提到书画装裱发展缓慢,书画装裱选材、样式及技法的不完善不是书画装裱发展迟缓的原因,故选A
6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A用纸托裱画作的装裱方式对后市书画的保存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我国古代珍贵名画能够幸存至今无直接因果关系。C项“我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装裱流派和风格”错,地理气候的差异仅仅是有不同的装裱流派和风格原因之一。D“京裱”和“苏裱”两大流派仍然影响着中国的书画装裱,但不能说代表我国书画装裱工艺的最高水
7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A项五代时期大型绘画因为画绢幅面扩大,大型绘画的创作成为可能,还能装裱多幅作品。C明代江南地区文人画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以苏州为发祥地的“苏裱”开始兴起并广受推崇。D“使书画装裱成本下降”的推断不合情理。故选B
8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B项“籍”的意思是“造册登记”;C、“内”,通“纳”,是……进入;D、置,处置。故选A。
9 答案:B
解析:A项都是介词,凭……的身份。B项前一个是副词,才;后一个是副词,于是,就。C项都是……的人;D项都是副词,将要。故选B。
10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B项“全部投入‘虎穴’处死”错误,是尹赏亲自查看,见到十个就选一个,满一百个就投入“虎穴“处死。

11 (1)(长安)城里傍晚时尘土飞扬,(为非作歹之徒)抢劫往来行人,死伤的人横七竖八躺在道路上,击鼓的声音不断。
(2)一旦因为软弱不能胜任(职务)而被免官,就会终身被弃置不用,没有宽免的时候,这种羞辱比犯贪污罪还要严重,千万不要这样!
12 答案:(1)“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2)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 ,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炼字,要求分子字的意思、修辞、表现手法、结构作用、表现主题情感意境的作用。故答案总结为:“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13 答案:(1)何时可掇//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2)茕茕孑立//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塞上长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言名篇。主要在于平时的积累。
14 答案:总起全文,引出下文。下文分别从作为“喜剧”的“舞台布景”和作为“悲剧”的“舞台布景”两方面展开,表达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认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这句话位置上位于开头,结构上两个关键词“喜剧”“悲剧”正好统领文章主体,情感上表达了作者的认识。故答案总结为: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下文分别从作为“喜剧”的“舞台布景”和作为“悲剧”的“舞台背景”两方面展开,表达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认识。
15 答案: 自然的庄严神圣与博大深邃,使他的精神受到洗礼,灵魂得到升华;内心变得高尚无私,认识到人与万物的契合以及人与人的平等、博爱。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内心的变化具体体现在从“所有卑贱的自私自利的想法都消失无踪了”到最后,可分为三层,注意理解“透明的眼球”这一比喻,和“兄弟”“朋友”的含义。故答案总结为:自然的庄严神圣与博大深邃,使他的精神受到洗礼,灵魂得到升华;内心变得高尚无私,认识到人与万物的契合以及人与人的平等、博爱。
16 答案:标题“自然”是指万事万物构成的物质世界,在作者看来,自然与人有一种精神上的相通性,总是会染上精神的颜色。而第四段中加点的“自然”是指作者对“荒野”世界的感受:不事雕琢,与人的本性具有同样的美丽。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词语要结合语境理解,注意词语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标题“自然”不仅指万物,还指人;而第四段中加点的“自然”是指“荒野”世界。故答案总结为:标题“自然”是指万事万物构成的物质世界,在作者看来,自然与人有一种精神上的相通性,总是会染上精神的颜色。而第四段中加点的“自然”是指作者对“荒野”世界的感受:不事雕琢,与人的本性具有同样的美丽。
17 答案:这两部分前后照应,体现了作者对自然认识的逐步深化。从最初对自然单纯的喜悦感受进而领悟到:自然不仅有喜悦,有时还会被忧伤笼罩,身处自然中的人也是如此。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关系体现在结构上的照应和认识上的深化。故答案总结为:这两部分前后照应,体现了作者对自然认识的逐步深化。从最初对自然单纯的喜悦感受进而领悟到:自然不仅有喜悦,有时还会被忧伤笼罩,身处自然中的人也是如此。
18 答案:某市是交通便利、景色优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不仅要要求高度概括以适应字数要求,还要注意单句,排列好定语的顺序。答案示例:某市是交通便利、景色优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 答案示例:抬眼望去,没有红叶谷的缤纷,没有盘龙山的造化,也没有巫山的迷幻,朴素简单。墨绿中交织着枯黄,黑灰里透露着淡彩。暮色渐临,南山只是隐隐地把轮廓显现,南山泰然叹出古朴,描摹出这脉悠然,毫无做作之态,违心之感。
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词语。注意几个要求:描写景物,生动,表达悠然之情,100字内。答案示例:抬眼望去,没有红叶谷的缤纷,没有盘龙山的造化,也没有巫山的迷幻,朴素简单。墨绿中交织着枯黄,黑灰里透露着淡彩。暮色渐临,南山只是隐隐地把轮廓显现,南山泰然叹出古朴,描摹出这脉悠然,毫无做作之态,违心之感。
20 答案示例:水是生命的源泉,让他滋润世间万物。鸟是人类伙伴,让它自由飞翔蓝天。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注意要语意连贯,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表现环保主题。
答案示例:水是生命的源泉,让他滋润世间万物。鸟是人类伙伴,让它自由飞翔蓝天。
21 作文 (略)

⑤ 近几年四川高考语文高分一般为多少

一般来说,语文在高考中拉分的作用不大。
其实和平时各种大小考试差不多,正常的一般都在100—120之间吧,高分的人不多,130以上可能就算高分了,不过就算是一个重点班也没几个人的。

⑥ 2014四川高考语文作文

“站起来”指人的自我建立、自我发展、自我强大;然后理清材料所呈现的辩证关系,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人只有建立自己、发展自己、强大自己,才能够拥有世界,征服世界,简言之,人只有自我发展,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还应该特别注意到,这里的人不仅仅指个人,还指国家、民族。所以,不好意思的说,你确实跑题了,以为它的主题强调你弄错了,或许是你当初要立新意吧。作文分数不敢妄推,因为我今年大二,当时没跑题又不精彩的,基本40-47分左右(满分60)

⑦ 2011四川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1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语 文
本试题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第一部分1至3页,第二部分4至6页,共6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30分)
注意事项;
1.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2.本部分共3大题,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吉祥(jì) 棱角(líng) 狡黠(xiá) 长吁短叹(xū)
B.浸润(jìn) 蓦然(mò) 腈纶(qíng) 残碑短碣(jié)
C.喟叹(kuì) 愤慨(kǎi) 盥洗(guàn) 呱呱坠地(guā)
D.阻扰(náo) 女娲(wā) 咯血(kà) 戛然而止(ji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胳膊 挖墙脚 墨守成规 卑躬屈膝
B.骨骼 莫须有 囤积居奇 以逸待劳
C.彗星 座右铭 鸠占雀巢 在所不惜
D.慧眼 吓马威 星罗棋布 面面俱到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刊以介绍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为主,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炉,欢饮广大读者到各地邮局征订本刊。
B.官府分横暴和百姓的苦难,深深刺激着杜甫的心灵,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的“三吏”、“三别”,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C. 位技术培训之后,小李成为了生产明星,2010年,他完成的全年工作量超过规定指标的百分之四十,获得了所在企业的嘉奖。
D.九寨沟之奇,奇在水,奇在云,奇在雾,奇在乍晴乍雨,波光云影、色彩斑斓,如梦如幻,不由得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今年暑假,我市将举办第12届中学生运动会,我校参加这届运动会的20名男运动员和16名女运动员,均是由班级和年纪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选手组成。
B.2010年4月10日,第8颗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进入倒计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对火箭起飞前进行了最后的检查,满怀信心等待着发射时刻的到来。
C.现代高新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广泛应用,引发了图书馆运行机制的变革,其结果将会出现一全套的信息交流系统,从而对图书馆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D.为增强全体员工的文明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我省某商业银行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在本系统内广泛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服务忌语。
二、
古气候研究敲响气候变暖警钟
过去5亿年里,地球高温期一般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时期相吻合,反之亦然。目前,科学家正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以预测今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时地球气候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而不仅仅依靠计算机模型的预测。
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可利用各种各样的线索。岩石可以揭示它们的形成时期的环境信息,如许多岩石只能在有生态水的地方才会形成,测量 中微气泡里的二氧化碳含量。鞥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但可回搠的并不长。要了解更久远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必须用间接方法,如建立模型来研究各种长期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的因素。这些模型就能显示数千万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平均含量的浓度。另外,还可以测量浅海贝类化石中,蹦、钙的比例,因为这个比例和这些贝类生长时的海洋酸度有关,而海洋酸度又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相互关联。
研究过去的气候变化能过更好的了解地球的气候敏感性。气候敏感性。是指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时的辐射强迫所产生的全球平均温度变化。根据相关研究,如果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一倍,地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摄氏度。但是,但地球气温变暖是,很多因素都会跟着一起变化。例如,气候变暖使大气中包含更多水蒸气,而水蒸气是一种强力的大气保温气体;气候变暖还会减少积雪和缩小海冰的收益范围。这就导致被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导致气温进一步升高。
联合国有关机构最近预测:在考虑了这些反馈效应之后,计算机模型得出的气候敏感性在2-4.5摄氏度之间,最佳估计值为3摄氏度。妻室,计算机模型只考虑了对变暖效应的快速反馈,而那些几十年或几百年之后才会显现的反馈,例如陆地冰原因范围的变化则被忽略了。因此,真正的气候敏感性可能比计算机模型预测的更高。
由于现有的气候模型无法考虑长期反馈的影响,要获得更加确切的气候敏感性,唯一的途径是研究过去大气有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球的影响,为了使结果更准确,科学家研究了和现在相似的上新世纪早期(约450万年前),当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约为400ppm(1ppm=百万分之一),仅此现在高一点,但当时的地球平均气温却比现在高3摄氏度,海平面比现在高25米,二永久冰盖面积也现在小,对上新世的研究发现,当时的气候敏感为二氧化碳浓度每增加一倍,平均气温升高5摄氏度。
如果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那么可以预见,短期内地球平均气温会升高3摄氏度左右,而且在接下去的几百年里,气温还将持续攀升,被全球气候变暖困扰的人类将面临更大的危机。
5.下列关于“气候敏感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的条件下,气候敏感性越高表明地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越大。
B.要获得更确切的气候敏感性,目前只能够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对气候的影响。
C.联合国有关机构用计算机模型预测气候敏感性时,充分考虑了随着气候变暖而变化的各种因素。
D.不同时期气候敏感性不完全相同,研究上新世早期气候敏感性对认识今天气候变暖颇有价值。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地球过去的气候变化中,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必然伴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反过来,全球平均气温降低则意味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
B.地球平均气温的上升会造成地球积雪的减少和海冰覆盖范围的缩小,这样将使得来自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会导致地球平均气温进一步升高。
C.植物叶片气孔的疏密程度与其生长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关,根据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疏密程度,可分析这种植物生长年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D.对上新世早期的研究发现: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即使幅度不大的上升也会造成平均气温升高,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使永久冰盖面积缩小。
7.根据原文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够在没有液态水的地方形成的。
B.分析南极冰盖微气泡里面的气体能够间接了解数千万年以来的大气成分。
C.测量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有助于了解数千万年以来的大气成分。
D.变暖效应的长期反馈使地球气温上升可以持续几百年。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常逃其名,耕色以字给,一日,携褚币 家易 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徐至庭前,闻东阁中有人分韵作雪诗,一人得“滕”字,苦吟弗 ,先生不觉失笑。阁中诸贵游子弟辈闻得,遣左右诘之。先生初不言,众愈疑,亲自出,见先生露顶短褐,布袜草履,辄侮之,询其见笑之由。先生不得已,乃曰:“我意举滕王蛱蝶事耳。”众始叹伏,邀先生入坐。先生曰:“我如此形状,安可厕诸君子间?”请之益坚,遂入阁。众以“藤”、“滕”二字请先生足之,即援笔书曰:“天上九龙施法水,人间一鼠啮枯藤。鹅声乱功收蔡,蝴蝶飞来妙过滕。”复请粘“昙”字韵诗,又随笔写讫,便出门。留之,不可得。闻其姓字,亦不答,皆惊讶曰:“尝闻吕处士名,欲意见而不能,先生岂其人邪?”曰:“我农家,安知吕处士为知何人?”惠之谷,怒曰:“我岂敢不义之财?”必易之,刺船而去。遣人遥尾其后,路甚僻远,识其所而返。雪晴,往访焉,惟草屋一间,家徒壁立。忽米桶中有人,乃先生妻也,因天寒,故坐其中,诗文徽之先生何在,答曰:“在溪上捕鱼。”始知真为先生矣。至彼,梁见之,告以特来候谢之意。隔溪谓曰:“诸公先到舍下,我得鱼,当换酒饮诸公也。”少顷携鱼与酒至,尽欢而散。回至中途,夜黑,不良于行,暂憩一露棚下。适主人自外归,乃尝识面者,问所从来,语以故,喜曰:“是固某平日所愿见者。“止客宿。翼旦,客别。主人蹑其踪,则先生已迁居矣。又一日,先生与陈刚中治遇于道。治中策蹇 ,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微之乎?“曰:“然。足下非陈刚中乎?”曰:“然”握手若平生欢,公论驴故事。先生言一事,治中答一事,互至四十余事,治中止矣。先生曰:“我尚记得有某出某书,某处某传。”又三十余事。治中沈敬之。
(节选自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隐逸》)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至庭前 徐:缓慢
B.安可厕诸君子间 厕:置身
C.惠之谷 惠:赠送
D.刺船而去 刺:乘坐。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欲一见而不能 吾尝终日而思矣
B.先生岂其人邪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试问徽之先生何在 君何以知燕王
D.告以特来侯谢之意 掭以尖草,不出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徽之是一位博学多才、安贫乐道、恬静自守、特立独行又不乏随和的隐士。
B.吕徽之听人作雪诗苦吟不出时笑出声来,众人见他衣着寒酸就嘲笑侮辱他。
C.吕徽之以耕种打鱼为生,茅屋草舍,怡然自处,虽然清贫其妻却有御寒办法。
D.吕徽之虽然隐居山野,但因其品质高洁,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受到大家敬重。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 120分)
注意事项:
1. 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2. 本卷共4大题,11小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那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一日,携铸币谐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5分)
(2)给中策赛驴,时尤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筒,问曰:“得非吕徽之乎?”(5分)
1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天经,姓叶,名 ;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1) 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2) 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5分)
13.按要求与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呜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指不得下咽也。(苏洵《六国论》)
委蔓《扬州慢》中用对比手法借扬州街道写出盛衰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有志于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裹禅山记》)
《 兮辞》里写自己回乡后的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锈损了的铁铃铛
宗璞
秋天忽然来了,从玉簪花抽出了第一根花棒开始。那圆鼓鼓的洁白的小棒槌,好像要敲什么,然而它只是静静地绽开了,飘散出沁人的芳香。这是秋天的香气,明净而丰富。
本来不用玉簪棒发出声音的,花园有共同的声音。那是整个花园的信念,一个似铃,在金银藤编扎成的拱形门当中,从的枝叶中挂下来。这风铃很古老,是铁铸的,镌刻着奇妙的花纹。铃中的小锤很轻巧,用细链悬着,风一吹,就摇摆着发出沉闷的有些沙哑的声音。春天和布谷鸟悠远的啼声作伴,夏天缓和了令人烦躁的坚持不懈的蝉声,秋夜蟋蟀只有在风铃响时才肯停一停。小麻雀在冬日的阳光中叽叽喳喳,歪着头对准风铃一啄,风铃响了,似乎在提醒,沉睡的草木都在活着。
“铁铃铛!”孩子们这样叫它。他们跑这金银藤编扎的门,总要伸手拨弄它。勉几,孩子中间最瘦弱的一个,常常站在藤门近处端详。风铃是勉儿的爸爸从一个遥远的国度带回的。从他装满问号的眼睛可以看出,他觉得这铃很神秘。
风铃那沉闷又有些沙哑的声音,很像是富有魅力的女低音,又像是一声长长的叹息。
勉儿常常梦见那总不在家的爸爸。勉儿梦见自己坐在铁铃铛的小锤上,抱住那根细链,打秋千似的,整个铃铛荡过来又荡过去,荡得高高的!他掉下来了,像流星划过一条弧线,正落在爸爸的书桌上。各种书本图纸一座座高墙似得挡住他,什么也看不见。爸爸大概到实验室去了。爸爸说过,他的书桌已经够远,实验室还更远,在沙漠里。沙漠是伟大的。
“爸爸!”勉儿大声叫。他的喊声落在花园里,惊醒了众多的草木。小棒槌般的玉簪棒吃惊地绽开了好几朵。紫薇怀疑地摇着一簇簇有皱折的小花帽。马缨花到早上才有反应。在初秋的清冷中,它们只剩下了寥寥几朵,粉红的面颊边缘处已发黄,时间确实不多了。
“您在这里!铁铃铛!”勉儿上学时照例招呼老朋友。他轻轻抚摸铃身,想着它??累了。冲泻,充满了紧张的欢乐。众草木用心倾听这共同的声音,花园笼罩着一种肃穆的气氛。勉儿也肃立。那铃勇敢地拼命摇摆着,继续发出洪钟般的声响。声响定住了勉儿,他有些害怕。
“它把自己用得太过了。”紫薇是见过世面的。
好一阵子,勉儿才迈步向学校走去。随着他远去的背影,风铃逐渐停下来,声音也渐渐低沉,最后化为一身叹息。不久,叹息也消失了,满园里弥漫着玉簪花明净又丰富的香气。
勉儿从学校回来,走过花园,风铃沉默着。那吊着小锤的细链僵直了,不在摇摆,用手拉。也没有一点动静。他自己的心悬起来,像有一辆??????地敲。
他没有弄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便和妈妈一起到了沙漠中了。无垠的沙漠,月光下银子般闪亮,爸爸躺在一片亮光中,微笑着,没有一点声音。
他是否像那个铁铃铛,尽情地唱过了呢?
勉儿累极厄,想带着爸爸坐到铃上回去。他记得那很简单。但是风铃只悬在空中,小锤子????????????????????,踮着脚用力拉,连链子都纹丝不动。铃顶绿森森的,露出一丝白光。???????????????铃顶粘再一起,锈住了。
如果把它挂在廊檐下不让雨淋,如果常常给它擦油,是不是不至于?
“它已经很古老了,总有这么一天的。”妈妈叹息着,安慰勉儿。
花园失去了共同的声音,大家都很惶惑。玉簪花很快谢了;紫薇的皱边小帽都掉光了;马缨只剩了对你的细长叶子敏感地开合,秋雨在叶面上滑过。
那只绣损了的铁铃铛被取下了,卖给了????????最后一次抱住它,大滴???????经过?绣、裂缝和长长短短的线路波纹,缓缓地流下来。

(有删节)
14.怎样理解第13自然段“他是否像那个铁铃铛,尽情地唱过了呢”在文中的含意?(4分)
15.第6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描写草木惊醒后的各种情态,请结合全文回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16.请结合全文谈谈“铁铃铛”在文中的意义。(6分)
17.请分析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妙处。(6分)
六、(15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要点回答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缺少“什么”。不超过25字。(4分)
4月23日,“2011大学校长全球峰会”在清华大学举行。其中,“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成为热议的话题。多位大学校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顶尖大学在吸纳拥有国际学术背景人才、借鉴发达国家的教学制度和成功经验等方面缺乏全球化视野;许多人安于现状,在科研方面全方位地紧盯世界一流水平的意识不够,仅满足于在国内获奖或在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他们建议,政府主管部门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学校营造出宽松的发展环境;全社会对于大学发展应抱有平和的心态,少一些急功近利。
19.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词语汇总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5分)
康桥 边城 雨巷 蜀道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卧心中的豪情吗?
20.2010年12月31日,著名作家史铁生因突发脑淤血逝世。他捐献的肝脏在天津成功移植给了一位患者。请你以这位患者的名义给史铁生写一段感激的话。要求:①语言简明、连贯、得体;②不写称呼语;③不超过100字。(6分)
七、(60分)
21.作文(60分)
请以“总有一种期待”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子。

⑧ 四川高考用什么高考语文总复习资料比较好

王后雄学案龙门专题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这些都不错

⑨ 近10年四川使用的高考语文卷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语 文

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模样(mó) 疲惫(bèi) 濒临绝境(bīn) 并行不悖(bèi)
B.麻痹(bì) 包庇(bì) 心潮澎湃(bài) 步履蹒跚(pán)
C.贮藏(zhù) 鞭笞(chī) 瞠目结舌(chēng) 解甲归田(jiě)
D.畸形(jī) 机械(jiè) 破绽百出(zhàn) 伺机报复(sì)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提纲 舶来品 一幅对联 一诺千金
B.凑合 主弦律 旁征博引 死皮赖脸
C.家具 炒鱿鱼 雍荣华贵 流芳百世
D.坐镇 明信片 枉费心机 平心而论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伴随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生物芯片技术应运而生,并以完整的技术身份促进了基因组学的发展,带动了生物芯片技术的产业化。
B.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熟视无睹。
C.金沙遗址是成都地区继三星堆之后又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对破解扑朔迷离的古蜀历史文化之谜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D.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交汇的凌云山上,雕凿有一尊高达71米的栩栩如生的弥勒佛像,这就是闻名世界的乐山大佛。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1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既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广泛地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
B.提高早餐质量十分重要,早餐营养应提供占人体每天所需总量三分之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因而我们对待早餐一定不要马虎。
C.那几天阴雨连绵,造成他家住的平房因年久失修而大面积漏雨,屋内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妻子只在这时才写信向他发一两句牢骚。
D.为及时征求和收集广大人民群众对我省“十一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省统计局日前在省内组织了一系列大型社会调查活动。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溴 甲 烷
溴甲烷,又称溴代甲烷或甲基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它具有强烈的熏蒸作用,能杀灭许多有害生物,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杀虫剂。它对土壤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能穿透到未腐烂分解的有机体中,从而达到灭虫、防病、除草的目的。土壤熏蒸后,残留的溴甲烷能迅速挥发,短时间内即可播种。因此,溴甲烷是目前最受欢迎的一种土壤熏蒸剂。由于溴甲烷无色无味,为了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常常在这种熏蒸剂中加入约2%的催泪剂作为警报剂。
但是,前段时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一项声明,敦促全世界进一步限制使用溴甲烷。
与真菌、细菌、病毒、昆虫等生物相比,人可能更脆弱。所以,作为一种对有害生物所向披靡的杀虫剂,它对人类的毒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它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剂,可对人的皮肤、肺、肾脏和肝脏造成直接的损伤。中毒严重者可出现心脏衰竭、休克等症状,个别中毒者还会双目失明。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溴甲烷用于土壤消毒的量约占溴甲烷消费总量的70%。经溴甲烷消毒后的土壤,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然而,溴甲烷在杀灭病原菌的同时,也杀灭了土壤中一些对农作物生长有益的生物。而这些生物对于调节土壤的微生态、抑制病原菌的种群数量和改善土壤结构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经溴甲烷熏蒸处理后,土壤中的生物种类急剧减少,形成一种“生物真空”的临界状态。由于没有其他种类生物的竞争和牵制,农作物的病原菌势必大量繁殖、积累,这就影响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反过来,又不得不加大溴甲烷的用量,从而进入恶性循环。更为严重的是,溴甲烷在使用过程中,会排放到大气中,影响大气臭氧层,破坏大气环境。
正是由于溴甲烷存在“不光彩”的一面,一些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呼吁尽快禁止使用溴甲烷。1997年9月,《蒙特利尔议定书》第九次缔约方会议决定:发达国家于2005年停止生产并禁用溴甲烷;发展中国家从2005年起,每年溴甲烷的生产量和消耗量不超过1995~1998年间平均用量的80%,并且将于2015年最终淘汰溴甲烷。
由于世界各国对禁用溴甲烷十分重视,加上《蒙特利尔议定书》的限制,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目前,已经有15个发达国家明确表态不再使用溴甲烷。不过,如果这一承诺不能兑现,87个发展中国家将不可能在2015年放弃使用溴甲 烷。

5. 根据文意,下列对溴甲烷最受农民欢迎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溴甲烷是一种能杀灭各种有害生物的高效、广谱的杀虫剂。
B.溴甲烷是一种对土壤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的土壤熏蒸剂。
C.溴甲烷能穿透到未腐烂分解的有机体中,起到很好的防病作用。
D.溴甲烷熏蒸土壤后挥发迅速,很快就可播种,不误农时。
6. 从上下文看,下列对溴甲烷“‘不光彩’的一面”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溴甲烷在使用过程中,会挥发到大气中,破坏大气臭氧层,恶化大气环境。
B.溴甲烷无色无味,作为熏蒸剂使用时,容易使人放松警惕,从而存在安全隐患。
C.溴甲烷虽然能杀灭病原菌,但同时也杀灭了土壤中一些对农作物生长有益的生物。
D.溴甲烷可使有的中毒者出现心脏衰竭、休克、双目失明等症状。
7. 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熏蒸土壤时,溴甲烷能穿透到未腐烂分解的有机体中,抑制病原菌的种群数量和改善土壤结构,从而形成一种“生物真空”的临界状态。
B.《蒙特利尔议定书》第九次缔约方会议决定:发展中国家从2005年起,每年生产和消耗的溴甲烷总量不能超过1995—1998年四年间用量的80%。
C.从溴甲烷的特性来看,在实际使用中,除了用作土壤熏蒸剂之外,溴甲烷还可以用于其他物品的熏蒸和消毒。
D.因为87个发展中国家将在2015年放弃使用溴甲烷,所以目前已有15个发达国家明确表态不再使用溴甲烷。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樊英字季齐,南阳鲁阳人也。少受业三辅,兼明五经。隐于壶山之阳,受业者四方而至。州郡前后礼请不应;公卿举其贤良方正、有道,皆不行。安帝初,征为博士。至建光元年,复诏公车赐策书,征英及同郡六人,英等四人并不至。永建二年,顺帝策书备礼,玄纁①征之,复固辞疾笃。乃诏切责郡县,驾载上道。英不得已,到京,称病不肯起。乃强舆入殿,犹不以礼屈。帝怒,谓英曰:“朕能生君,能杀君;能贵君,能贱君;能富君,能贫君。君何以慢朕命?”英曰:“臣受命于天。生尽其命,天也;死不得其命,亦天也。陛下焉能生臣,焉能杀臣!臣见暴君如见仇雠,立其朝犹不肯,可得而贵乎?虽在布衣之列,环堵之中,晏然自得,不易万乘之尊,又可得而贱乎?陛下焉能贵臣,焉能贱臣!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帝不能屈,而敬其名,使出就太医养疾,月致羊酒。至四年三月,天子乃为英设坛席,待以师傅之礼,延问得失。英不敢辞,拜五官中郎将。数月,英称疾笃,诏以为光禄大夫,赐告归。英初被诏命,金以为必不降志,及后应对,又无奇谟深策,谈者以为失望。初,河南张楷与英俱征,既而谓英曰:“天下有二道,出与处也。吾前以子之出,能辅是君也,济斯人也。而子始以不訾②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颖川陈走少从英学。尝有疾,妻遣婢拜问,英下床答拜。定怪而问之。英曰:“妻,齐也,共奉祭祀,礼无不答。”其恭谨若是。年七十余,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玄纁:黑色的币帛,常用作聘用贤士的礼品。
②不訾:不可比量,指非常贵重。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固辞疾笃 辞:推辞。
B.环堵之中 堵:院子。
C.月致羊酒 致:送给。
D.延问得失 延:延请。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隐于壶山之阳
室西连于中闺
B.乃为英设坛席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求之
C.待以师傅之礼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D.蹇怪而问之
拔剑撞而破之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英自幼学贯五经,因此求学者从四面八方来拜他为师,州郡官府及公卿也因此多次征聘他出来做官。
B.樊英曾多次拒绝皇帝的征召。后来,顺帝责令郡县官府把他送进京城。到京后,樊英仍声称有病,不肯拜见顺帝。
C.樊英不惧皇帝的威压,在殿上针锋相对,拒不应命。后来皇帝在生活上关心他,还以师礼相待,他才接受了五官中郎将之职。
D.樊英不得已接受皇帝的诏令,既未能坚守自己的名节,又未能出奇谋远策。谈到他的人因此感到失望,有人甚至对他进行批评。

Ⅱ卷(11小题 共120分)
四、(23分)
11. 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
译文:
(2)而予始以不訾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
译文:
1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 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1) 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答:
13. 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 ,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他的《登高》和《登岳阳楼》两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登高》 , 。
《登岳阳楼》 , 。
(2)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柳永的《雨霖铃》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琵琶行》
《雨霖铃》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乡村的瓦
冯 杰
乡村的瓦大都呈蓝色,那种蓝不是天蓝也不是海蓝,是近似土蓝;我们乡下有个词说得准确——“瓦蓝”。这个词属于瓦的专利。
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筮,丝韭选出垒挝!旦奎!
瓦更像是乡村房子披在身上的一面带羽的蓑衣,在苍茫乡村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雨的清气里漂浮。若在雨日来临时刻,瓦会更显出自己独到的神韵与魅力。雨来了,那一颗颗大雨珠子,落在片片房屋的羽毛上,胆子大的会跳起,多情的会悄悄滋润到瓦缝;最后才开始从这面蓑衣上滑落,从屋脊上,再过渡到屋檐。浩浩荡荡穿越雨瓦的通道,下去,回归大地,从而完成一方方瓦存在的全部意义。
瓦有对称之美,任何人看到乡村的瓦,都会想到一个成语,叫“鳞次栉比”,如观黄河的鱼鳞与母亲的梳篦。瓦在骨子里是集体主义者,它们总是紧紧地扣着,肩并肩,再冻再冷也不松手。在冬天它们能感到彼此的体温,像肌肤相亲的爱人,贴得密不透风,正团结在月亮缓缓上升的乡村里。
当瓦还没有走上屋顶时,生命里的“籍贯”一栏早就填上了,是两个粗拙的字,叫“乡村”。像一个孩子或者老人用颤巍巍的笔所写。是的,瓦更是一种对乡村的坚守。在瓦的记忆里。所有的飞鸟都是浪子与过客,都是浮云与苍狗。
籍贯属于乡村的瓦有一天走进城市,它晕头转向,无所事事,毫无用途。城市里的幻影夜色与镭射霓虹拒绝它。有一片瓦迷路了。它被开往城市里的一辆大卡车用来垫上面的器物,最后被拉向城市,当它完成自己的使命时又被远远地抛弃在公路边。城市人就爱过河拆桥,瓦看看身上“籍贯”一栏,早已被风的手擦模糊了。
瓦上的风景只有一种,那就是“瓦松”,我们那里叫“蓝瓦精”。这称呼多气派啊!那些一棵棵站在瓦上的小小生灵,因为听风观雨的缘故,已经一位位聪明成精了。且慢,它们还是“乡间郎中”呢。乡村药谱如是说:瓦松,又名天蓬草、瓦莲草、向天草,清热解毒。我小时候得过恶性疟疾,久不见愈,姥姥就从旧屋顶上采到几棵瓦松,炖汁连服,止住了。
小时候我常在梦里想到,那些瓦松站在我外祖母的屋脊上,跷着脚丫,在我不知不觉的夜半时刻,正一颗颗摘星呢。那一柄北斗七星的长勺低低地垂落下来,一如在汲瓦松上一颗颗透清的露珠。终于,一不小心,有两颗最大的掉下来,缓缓地,落在我的眼角。
当我的灵魂有一天回归大地,就请瓦在上面扣上小小的一方,有你瓦的余温,还有你瓦的纹络。这一方故乡的小房子,泥与水组合的小房子,草气上飘摇的小房子,你罩着我。像谁夜半耳语:
“睡吧,孩子。这叫归乡。”
14.文中说:“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先出乡村旧事。”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4分)
答:
15.作者从“乡村的瓦”中感受到了什么?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
答:
16.文中第六段写到:“有一片瓦迷路了。”为什么“瓦”会“迷路”?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义?(6分)
答:
17.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写“瓦松”的?作者为什么要写“瓦松”?
答:
(2)文章最后两段写了“我”与“瓦”对话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六、(15分)
18.请根据下列文字概括我国自主研发的磁浮列车的优点。不超出20字。(3分)
最近,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浮列车成功通过了室外实地运行联合试验。列车采用的是常导电磁吸引力控制悬浮原理,运行中列车悬浮8-10毫米,时速在80-160公里之间。由于磁浮列车是在路轨上悬浮行驶,没有轨轮的机械磨损,因此列车运行平稳而安静。据了解,与时速可达500公里左右的高速磁浮列车相比,这种中低速磁浮列车成本低,适合城市内部和郊卫星城之间的快速运输。
答:
19.在“生活/事业”、“友谊/信任”两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仿照例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6分)
例句:理想是一把尺,量出一个人眼光的长短;追求是一杆秤,称出一个人灵魂的轻重。
答:
20.(6分)
2006年2月,在意大利都灵举行的冬季奥运会上,中国双人花样滑冰运动员张丹(女)和张昊(男)这对很有希望获得金牌的年轻小将,在完成重大比赛中尚未有人尝试过的高难度动作——“抛四周跳”时,20岁的张丹不慎摔伤膝盖。在大家都以为他们会放弃比赛的时候,张丹只经过5分钟的短暂处理就重新回到冰面上,忍着伤痛与张昊一起流畅地完成了余下的动作,获得了银牌。
请你根据以上情境,对张丹、张吴说一段赞美的话。要求说话连贯、得体,语言有文采。不超过60字。
你对张丹、张吴说: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生活中,有人好问,有人不问;有人主张有疑就问,有人主张三思再问。问天问地,问古问今,“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请以“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字数太多,传不上来,给你两个网站,上面都有,应该是免费下载。
http://lqx2.xinwen365.net/gaokaojuan/11111111.htm
http://www.hjjy.net/ShowArticle.asp?ArticleID=3150

热点内容
教育观幼儿 发布:2024-05-18 16:46:25 浏览:129
中国政法大学地理位置 发布:2024-05-18 14:45:01 浏览:903
2014暑期师德培训体会 发布:2024-05-18 13:36:20 浏览:961
包头市教育考试信息网 发布:2024-05-18 12:13:11 浏览:357
老师自我简介 发布:2024-05-18 12:08:27 浏览:893
漂移板刹车教学 发布:2024-05-18 11:13:46 浏览:29
股德老师 发布:2024-05-18 08:27:32 浏览:722
班主任谈丛 发布:2024-05-18 07:40:14 浏览:480
德森生物 发布:2024-05-18 04:29:02 浏览:839
杞县招聘老师 发布:2024-05-18 04:28:55 浏览: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