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语文高考

语文高考

发布时间: 2020-11-19 17:05:20

❶ 每年高考语文都考哪些内容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 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 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 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 A、B、C、D、E、F 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❷ 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选择题的解答一般有如下4种方法:
1.语感法。
语感指人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语感敏锐的考生可在瞬间做出判断,快速答题选择,甚至可推测对方想说而没有说出来的话。这一解题方法适应范围很广,除判断病句外,还可以用于语气、语调、语势、语序、停顿、节奏、韵律、句式、语体、意蕴、色彩、分寸、风格等题目上。
2.语境法。
语境是指具体的语言环境。在解释段落中词语,理解或翻译段落中句子时,都应根据段落甚至篇章(或前后文)的具体语言环境来考虑和判断。如果脱离具体上下文去答题,断章取义,将不着边际。
3.排除法。
如果每个选项都有多个内容需要辨析,在分析过程中如发现了这个项中有错便可立即将整项排除,免得逐一分析浪费时间。
4.代入法。
就是把选项分别代入题干相应的地方,进行分析比较。像填充题、标点符号、关联词、一词多解、文学常识配伍等类型的选择题都可用此法。
在实际做题时,很少单一地运用一种方法,往往是“语感法”、“语境法”、“排除法”、“代入法”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例如我们在讲代入法时,实际上也用了语境法和排除法。
具体来说(按题型解说):
(一)(18分,每小题3分)
1.字音辨析题:
答题技巧: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一般考辨析,不考查汉语拼音方案。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但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2.字形辨析题
答题技巧:由于计算机处理的局限,高考只考别字的辨析。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通过分析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意,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
多使用结构分析法:字形结构及词语结构分析法。看词语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对的都象错的,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或用其他记号提示自己。
3.标点符号运用题
常见错误:非疑问句用问号,倒装句中句号、叹号前置;分句之间用顿号,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顿号,连词前面用顿号,概数用顿号,集合词语用顿号;句中没有逗号径直用分号,句中已用句号再用分号;句中短暂停顿用冒号,同一句中用两个冒号,引语中某某说,后用冒号,冒号后面揭示范围不清;引证中句末点号误置,直排引号用于横排;不是书名用书名号;括号句内、句外不分;破折号、省略号。
4.词语运用题
实词辨析题
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有相同语素又有不相同语素的词语,重点是分析理解不相同语素,可以通过组词来理解,也可以找出反义词来理解,还可以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理解。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虚词辨析题
虚词它在语句中起着调节各种语言关系的作用。在高考中作虚词题目,主要是凭语感,可以造一些结构相似的句子来分析它的正误,其次是理性分析。分析应考虑这样几点:
一是虚词含义的分析,先分开解释,后组合理解;
二是找出配套的关联词语,前后联系来确定虚词的含义;
三是在单句中的虚词,要分析前后词语的联系和所作的句子成分;
四是在复句中的虚词,要注意前后虚词的关联,如果配套的关联词语在句中只出现一个,应该将它补全分析;
五是要将关联词语与句子内容结合起来分析,在关系上保持一致。
成语(包括熟语)辨析题
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一般是选择正确的一项,但也得注意是不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5.病句辨析题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可能单独命题考)。
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2)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3)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词语残缺。
(4)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5)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6)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6.语言连贯题
语段衔接,前瞻后顾,注意上下文主语的承接及逻辑的内在联系。找突破口,用排除法。做题思路是:考查陈述对象是否一致----话题是否一致----前后句式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吻合——音节是否和谐等。
(二)科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7-10题)
如何读懂科学类文章
注重整体阅读,说明性的文字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解释的文字;议论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阐述的文字。认真读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标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结构的句子,并用笔划出称代词、关联词、标志词。阅读题目,找出选枝相对应的区域。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应证。
科学文总体解题目技巧
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找出选项所关涉的内容区域,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正常错误有故意混淆,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颠倒因果,胡乱划分。
(三)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高考选区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1)文言实词题
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辩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古今异义题
答题技巧:古代多单音节词,所以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古义尽可能分开理解。要具体、形象。分开解释的含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与上下文保持一致。四个选项比较、权衡、增强准确性。
古今异义: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2)文言虚词题
答题技巧: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辩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3)性格表现题
答题技巧: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任务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谁的什么性格。
(4)内容归纳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区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5)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句地琢磨。选区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区项。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希望对你有帮助,关键还是要多积累,多练习,多做做真题,一是可以找感觉,二是积累知识,放松心态,一定没问题的。加油

❸ 高考语文的阅读和普通的阅读有什么区别

今年高考除了作文题难之外,高考语文的题目类型也发生了变化,不读名著、不积累古诗文,单靠课本的阅读量和文学常识,根本应付不来考试,而且题量、字数也比去年有所增加,!也就是说,高考语文其实是一场阅读力的较量!

再不阅读,孩子连题目都做不完

其实,早在去年,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就曾剧透语文改革的新动向,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

1.阅读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会增加到1万字;

2.阅读题量:今年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体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未来,语文高考有15%考生做不完是正常的。

3. 阅读面: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高考语文阅读题的选文范围,将会远远超出高中教材和一般高中生的认知范围。难度、深度、广度,全面向学术级、经典级看齐!只看《读者》和四大名著,别说高考语文,中考语文都将应付不来!

从今年的高考语文里,我们能够看到这些政策的一些端倪。

高考作文全国二卷:

也就是说,高考不只是语文,英语数学等等学科,最后归根结底考的都是阅读能力。预计2019年乃至今后的高考,阅读题量会持续增加,锻炼阅读速度、提升反应能力迫在眉睫!

❹ 理科文科高考语文有区别吗!

目前,理科和文科的高考语文没有区别。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刚刚恢复高考时,有的年代曾经有过文理不一样的试卷,但在后来就一直相同了。

❺ 语文高考多少

高考上语文能考上118分,说明平时成绩是优秀的,按等级排名应是中上水平了。

语文分不好拿,它不比其他学科有固定的解答结果,要想得高分还是一件比较难的事。以前的高考有两个作文题目,其实有一个是类似的也称作是小作文吧!分值二十分左右,不知现在有没有就不知道了。如果有,其作文所占的比例就大了,平时语文成绩不优秀的学生,就因这作文把分数落下了,再想考高分自然不会。

语文试题看似简单容易,实则有魔幻法的艰难。对于一直以来成绩好的没有什么可说的事,一般成绩或中等偏下的就难以想象了。总的来说,高考语文能达到118分,真的是不简单了。虽然总分150分,就算那些个别的高考状元们,其得分也不过在135分左右,因为语文分是没有人能拿满分的,也可以说根本没有人拿得了满分。

❻ 高考语文考哪些知识点

高考语文考点梳理

一、语言知识

(一)语音

1、难度有所降低,不故意为难考生。近几年的“对中选错”的命题思路,与以往的“错中选对”相比明显降低了难度。

2、注重异形同音汉字的误读和多音误读现象。

3、读音的字都是在声母或韵母上有所不同,不涉及声调问题。

4、词语、成语中难读字的读音要高度重视。例如“盥(guàn)洗”、“霰(xiàn)弹”、“饮鸩(zhèn)止渴”、“暴殄(tiǎn)天物”、“卷帙(zhì)浩繁”。

(二)汉字

1、考查使用频率高且错误率高的词语。它们或音同、或音近、或形似、或义近而容易混淆。

2、词语与成语、熟语字形一并考查。

3、陈述句子中辨别错别字与词语组合式辨别错别字,交替命题。以后者的词语组合为重点,因为后者的考查面较前者大。

(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将纳入考试范围。

(四)词语

1、同义词、近义词、虚词的辨析仍然是词语考查的重点。

2、词语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均以当代使用率比较高的词语为主,内容涉及到当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外交、哲学、体育诸多领域。

3、成语的考查仍然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纵观近十年考查的42个成语。其特点如下:

①感情色彩的误用。如“无所不为”、“处心积虑”、“趋之如鹜”。

②适用对象的误用。如“美轮美奂”、“炙手可热”、“洗心革面”。

③望文生义的错误。如“不刊之论”、“首当其冲”、“万人空巷”。

④容易混淆的成语。如“应接不暇”与“目不暇接”、“耸人听闻”与“骇人听闻”。

⑤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如“苦心孤诣”、“灯红酒绿”。

4、考查的词语在常用与非常用之间。命题不太涉及生僻词语,但一些稍微生僻的词语也会考查,如“颐指气使”、“发祥地”。

(五)病句辨识

1、“搭配不当”题是每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率最高的。搭配不当、句式杂糅、成分残缺、表意不明是经常出现的。

2、修改病句,也是经常出现的,常常放在Ⅱ卷中的语言运用题中。

3、病句题来源于当前的报章杂志。

4、辨析病句的方法。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涉及到的实词、虚词,越来越贴近教材。

2、文言文试题在变化中求发展。

①双文本的阅读测试,信息量因此而增大。

②语言题与内容理解、分析题比例由3:2发展为2:3。

③试题中“对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评价”设题明显。

3、文言句子的翻译

①句子翻译以直译为主。

②文言句式、关键词语是翻译的重点。

③文言句子的翻译侧重议论色彩的句子。

(二)背诵默写

1、课本名句。

2、一些课外常见的、常用的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能激励人向上的名句,这些名旬应有一定的思想性。文化内涵丰富且脍炙人口。

(三)古诗鉴赏

1、古诗鉴赏不讲全诗的宏观测试,而注重抓点带面。

2、往往借助古人的评点展开赏析。

3、采用一个开放性较强的主观性试题。

三、现代文阅读

1、社会科学类文章与自然科学类文章主要考查理解、判断、推断的能力。偏重于抽象思维的考查。

2、文学作品阅读,主要考查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偏重于形象思维的考查。

3、形象思维考查的内容及特点,散文考查的可能性最大,但小小说值得重视。

形象思维从设题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较抽象语句的理解。

②形象的认识与把握。

③隐含义的挖掘。

4、科学类文章阅读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运用“似是而非”的手法。

①偷换概念。

②悖设因果。

③颠倒主次。

④扩大外延。

⑤改换性质。

在设置正确选项时,往往运用“似非而是”的手法。

5、文学作品阅读:

①对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的考查是重点,又是难点。

②继续加大改革力度,对一些主观性强的题目进一步突出开放性。

③加大现代散文阅读的难度。

四、语言的运用

(一)仿写、扩写、缩写

仿写:

1、每年命题的仿写句,大都在二至三句,形式多样。

2、仿写句大都围绕比喻、对偶、排比、反问等修辞格命题。

3、仿句侧重于正反意义的命题。

扩写:

1、扩展语句、重在围绕主题词展开。

2、扩展语句题与中学生活关系紧密。

缩写:

压缩语段题大都围绕“新闻”设题。

(二)简明、连贯、得体

简明的考查:对多余词语的删除。依据保留必备词语而不产生异义的标准。

连贯的3个条件:统一的话题、合理的句序、语言的衔接与呼应。连贯题常考常新。

得体大都侧重在人与人的称呼上,语境的场合上.情感的色彩上。

今后要注意的形式:

①将表格内容转换为文字表述。

②对对子。

五、作文

(一)高考作文的开放性原则

在内容上,高考作文的题材应该尽量开阔,触及的面应该尽量宽广。在形式上,将继续坚持“三自”方针.淡化文体要求。选材更加自由,给考生更大限度的写作自由。

(二)高考作文的限制性原则

话题作文是在一定限制的情况下让学生自由地发挥.从而检测学生在作文能力上所达到的高度。在写作要求方面限制性也较以往有所增强,有效地起到了抑制、减少乃至杜绝宿构、套写、抄袭的作用。

(三)培养发散思维,强调辩证意识

发散思维与求同思维是一对矛盾。近几年来,高考作文十分强调话题的发散性、多元性、辩证性、多角度、立体化。而今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意味着辩证思维的作文开始回归

❼ 高考语文140是怎么考出来的

1、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刚进高三时,李伟被分到了学校的重点班,班上高手如云。那时他的语文每次考试成绩总是在100到110分之间浮动,他意识到这样的成绩在高考中对他不利。因此,在平时他就有意识地把语文放在优先地位,也为此制定了学习计划。
在实施计划过程中,李伟主要还是跟着老师的节奏走。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回顾课本,掌握基础知识。“这一阶段一定要做到扎实,老师布置的任务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如果将任务拖到第二轮复习,那就麻烦了。”除了跟上老师复习的进度,李伟自己还另有“独门诀窍”。他平时随身带有几个小笔记本,其中两个就用在语文方面。一个是专门的字、词集锦,将平时所见的容易误读的字和容易望文生义的词语(主要是成语)全部收录,然后利用晨读大声朗读以加强记忆;一个是文摘集锦,专门收集一些俗语或从报刊中摘录一些他认为比较好的文章、段落、句子等,如果摘录的东西太长,就把它裁剪下来粘贴到本子上,晚上睡觉时躺在床上拿出来翻翻,这样既可以记忆也可以催眠。
另外,李伟躺在床上还要做一件事,在他的枕头边长期放了一本成语词典,每晚睡觉前他都要看4条成语。他说,不要认为每次看得少,一旦长期坚持下来,一年就会记住1000多条成语。
“直到后来我才发现这些积累对我有多重要。因为我在今年高考中,前三道考查语音、字、词、句的大题中,自己一分未失。”

2、文言文:硬骨头天天啃

说到文言文,它在语文试卷中虽然只占20分左右,却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很多考生一提到文言文就害怕三分,因为古代社会的语言习惯与现在有很大区别。而李伟对付文言文也有自己的方式。他讲究的也是积累,按他的话说就是平时要多翻翻文言文字典。他认为,很多学生觉得文言文难,就是难在一些实词和虚词上。其实,对于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没必要求全,只要能掌握考试大纲规定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以及一些特殊的例句即可。
李伟说,其实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也不多,2007年要求掌握的文言实词有100个左右,而文言虚词只有18个,如果再把这些分摊到每天去学习的话,量就很小了。
并且李伟这样做了。
这样的坚持让李伟在平时考试中的出错率大大降低,在进入第三轮复习之后,文言文选择题部分他每次保持全对,就是在高考中文言文阅读的选择题部分也是一分都没溜走,并且整个文言文部分只丢掉了一分。

3、大语文:广摄取 活应用

语文无处不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所以李伟在语文的学习中很强调大语文观,他很注重广泛摄取,形成一定的积累,然后试着灵活应用。他说,大语文观要我们平时学会注意周围,其实周围有很多我们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而这些往往就在于你经意与不经意之间。比如校园内张贴的一些名人名言、电视或广告牌上的广告词等,这些都可以去留意并形成积累,以备用时之需。
李伟平时的“留意”也没让他白费精力,就在高考前学校的一次模拟考试中,有一道题是要求考生给超市拟一副对联。如果李伟要全靠自己去想去编的话,一是时间不允许他多想,二是自己想的未必就能得高分。当时李伟就想起了自己有一次在逛一家超市时看到过的一副对联,所以他就把那副对联给搬了上去,最后还得了个满分。在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中,有道考题的上联是“社会主义好”,要求考生写出下联,李伟当时很快就对出了“人民生活甜”的下联,此题12分,他拿下了11分。

4、作文:凤头豹尾还求新

虽然李伟的语文取得了144分的优异成绩,但他还是有遗憾。他说作文本来就是他的强项,但遗憾的是他仅以一分之差未能获得满分。
对于作文,李伟自然也有“胜经”一套。他说,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头戏,也是很多同学不易得高分的部分。老师常常讲作文的注意事项,可别轻视这些事项,它们往往是作文制胜的法宝。首先,要重视卷面,即要书写工整——书写潦草是作文的大忌,出现这种情况,阅卷老师在心中给你扣掉的印象分可能不止5分,甚至是一个档次的问题。其次,掌握好文章的两头——凤头,短小精悍;豹尾,刚劲有力。在平凡中力求创新,多运用一些名言名句,多运用一些修辞会令你的文章增色不少。最后,还要注意文章标题的制作,标题不可太俗气,这样会令人觉得你水平一般。平时多模仿一下报刊上的优秀标题,必要的时候采用拿来主义,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除此之外,经过高三一年对语文的学习,李伟还总结了三点经验。一是坚持。高三一年的复习非常枯燥,尤其是语文,读、写、背是永恒的主题。没有坚强的意志,想学好语文是不可能的。惟有持之以恒,将自己的各项计划按时完成,最终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二是重视写的作用。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可以加深记忆,充分利用大脑的各种感官,在做到心脑手统一的同时,也可以起到预防错别字的作用。三是听老师的话。这一点好像是教小孩子的口吻,许多同学不以为然,老是有自己的一套,全然不顾老师的计划。其实,这种做法有时是舍本逐末,因为老师的经验比我们丰富得多,该学什么,该怎样学都是经过仔细琢磨后才形成的。

❽ 语文(高考水平)

有系统中的c轴使用过程?
抱一种打趣的情绪来对待自己做不好的事情,一旦做起来了尽管乐在其中。

❾ 高考语文考多长时间

时长为150分钟

每年的高考时间为:6月7日、6月8日考试(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海南省为6月7日、6月8日、6月9日)。

6月7日
09:00:00—11:30:00 语文
15:00:00—17:00:00 数学
6月8日
09:00:00—11:30:00 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15:00:00—17:00:00 外语

❿ 理科文科高考语文有区别吗

没有,不管是采用全国卷还是自主命题,理科和文科的英语和语文都是一套内试卷。文科语文和理科的考容试顺序为第一场,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从一个理科生的角度谈谈语文对高考的重要性,“得语文者得高考”、“得数学者得高考”似乎每一科的老师都会这样说,而且每个老师都能找到一堆理由来证明自己那一科是最至关重要又最好拿分的。

(10)语文高考扩展阅读:

高考每一科都很重要,如果基础很不好,那就得在每个科目上都用功,若觉得精力有限实在学不进去,可以先重点提高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科目,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的过程,对于各科目的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

当拿下了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科目的时候,会有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也将激励攻克那些不太擅长的科目,而对于一个基础不错的理科生来说,语文就成了跟别人拉开差距的科目,如何提高高考语文成绩也就成了高三接下来复习的重中之重了。

热点内容
生物之最 发布:2025-05-16 01:24:17 浏览:701
生物医药峰会 发布:2025-05-16 01:03:54 浏览:210
科伦博泰生物 发布:2025-05-16 00:28:34 浏览:308
徐老师来巡山投稿 发布:2025-05-16 00:26:18 浏览:571
桑巴双人舞教学视频 发布:2025-05-15 22:29:39 浏览:479
月子餐老师 发布:2025-05-15 22:16:43 浏览:160
人们用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5-15 21:26:05 浏览:209
2017高考数学文 发布:2025-05-15 15:11:48 浏览:817
怎么喝水 发布:2025-05-15 14:52:53 浏览:829
雅本化学公司 发布:2025-05-15 13:44:02 浏览: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