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
Ⅰ 六年级数学上册竞赛题人教版100道
一、填空题(每空1分,满分21分)
1、一栋大楼,地面以上第4层记作+4层,那么地面以下第1层记作( )层,地面以下第2层记作( )层。
2、(如图)一个长方形,如果以AB边为轴旋转一周,所得到的几何形体是一个( ),它的底面半径是( )厘米,高是( )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
3、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已知圆柱的体积是3立方米,圆锥的体积是( )。
4、在一个比例中,两个比的比值等于3,这个比例的内项分别是10和60,这个比例是( )
5、略
6、一座礼堂长150米,宽90米,在一张平面图上用30厘米长的线段表示礼堂的长,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宽应画( )厘米.
7、一个正方形边长8cm,按1:4缩小,得到的图形面积是( )cm2 ,缩小后的面积是原来面积的( )
8、已知x、y均不为零,如果4x=8y,x和y成( )比例;如果x3 =4 y ,x和 y成( )比例。
9、52 的倒数是( ),( )与它倒数的和是的
2 二.辨一辨,对的画“√”,错的画“×”(5).
1最小.在数轴上,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大。 ( )
如果两个圆柱底面半径相等,那么它们的表面积也一定相等。
3.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 )
4.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内项也一定互为倒数。( )
5.把一个正方形按3:1的比例放大后,周长和面积都扩大到原来的3倍。( )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 )
A 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2、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正方形,这个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的比是( )
A π:1 B 1:π C 1:1
3、在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纸上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A、100 B、314 C、78.5
4、3:4的前项加上12,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加上( )。
A、12 B、15 C、16
5、一个数除以分数,如果商小于被除数,那么除数一定是( )。
A、假分数 B、小于1的分数 C、大于1的分数
Ⅱ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概念都是有哪些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概念如下:
第一单元位置:
1、找位置:先列后行。格式为:(列,行)。例如:(a,b)。
2、位置的表示方法:两边小括号,中间是逗号,先写列,再写行。
3、平移方法:左右平移,列变行不变;上下平移,行变列不变。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3、整数乘分数:分数乘以整数,可以看作是求几个分数相加的和是多少。整数乘以分数,可以看作是求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5、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互为倒数。
6、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的方法: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带分数的倒数小于1。
7、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真分数,所得的积小于它本身。
8、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假分数,所得的积等于或大于它本身。
9、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带分数,所得的积大于它本身。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3、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
4、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5、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6、“:”是比号,读做“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7、比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8、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9、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10、在工农业生产中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11、一个数(0除外)除以一个真分数,所得的商大于它本身。
12、一个数(0除外)除以一个假分数,所得的商小于或等于它本身。
13、一个数(0除外)除以一个带分数,所得的商小于它本身。
第四单元圆
1、圆的定义: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2、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4、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5、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6、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7、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8、在同一个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9、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用“C”表示。
10、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取π≈3.14。
11、圆的周长公式:C=πd或C=2πr
12、圆的面积:圆所占面积的大小叫圆的面积。
13、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14、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长方形的宽。
15、一个环形,外圆的半径是R,内圆的半径是r,它的面积是S=πR²-πr²或S=π(R²-r²)。
16、环形的周长=外圆周长+内圆周长。
17、半圆的周长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加直径。半圆的周长公式:C=πd÷2+d或C=πr+2r
18、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直径和周长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而面积扩大或缩小以上倍数的平方倍。
19、两个圆的半径比等于直径比等于周长比,而面积比等于以上比的平方。
20、当一个圆的半径增加a厘米时,它的周长就增加2πa厘米;
21、当一个圆的直径增加a厘米时,它的周长就增加πa厘米。
22、在同一圆中,圆心角占圆周角的几分之几,它所在扇形面积就占圆面积的几分之几;所对的弧就占圆周长的几分之几。
23、当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相等时,圆的面积最大,长方形的面积最小。
24、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5、只有1一条对称轴的图形有: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扇形、半圆。
26、只有2条对称轴的图形是:长方形。
27、只有3条对称轴的图形是:等边三角形。
28、只有4条对称轴的图形是:正方形。
29、有无数条对称轴的图形是:圆、圆环。
30、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第五单元百分数
1、百分数的定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比率关系,不表示具体的数量,无单位名称。
3、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分子部分可为小数、整数,可以大于100,小于100或等于100。
4、小数与百分数互化的方法: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5、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6、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7、百分率公式:
合格率=合格人数÷总人数100%发芽率=发芽数量÷总数量100%
出勤率=出勤人数÷总人数100%
8、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叫应纳税额。
9、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
10、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11、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12、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13、国债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13、本息:本金与利息的总和叫做本息。
单位换算:
1、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2、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毫升
4、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如:a+b+c=a+c+b=a+(b+c)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如:a×b×c=a×c×b=a×(b×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ab)×c=acbc
6、加、减法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改写成减去这几个数的和。如:a-b-c=a-(b+c)
7、乘、除法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可以改写成乘以这几个数的积。a÷b÷c=a÷(b×c)
(2)六年级数学上册扩展阅读: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1、抓住课堂
平日学习最重要的是课堂学习,听课要认真,思维要跟着老师,总结老师所讲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
2、高质量完成作业
不仅要高速度,还要高正确率。写作业时,如果同一类型的题重复练习,就要多注意速度和准确率,并且在每做完一次要对此类题目进行思考总结,进一步提升自己,解题的规律、技巧等。
3、勤思考,多提问
对于老师给出的规律、定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于老师的讲解,课本的内容,有疑问应尽管提出,清除学习隐患。
4、总结比较,理清思绪
要进行知识点总结比较。每学完一个章节都应要本章内容在脑中过一遍,对于相似易混淆的知识点应分项归纳比较,将其区分开来。
要对题目进行比较。平时作业或者考试的错题,选择性地记下来,并用在一旁记下注意事项,经常翻看,这对数学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5、有选择地做课外练习
课余时间并不充足,因此在做课外练习时要少而精,多反思
Ⅲ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以及答案
六年级数学测试卷(一)
一、直接写出得数
10%
+
=
-
=
12×
=
÷3=
×14=
20÷
=
×5=
×
=
2-
=
+
=
+
=
-
=
×3=
×
=
÷
=
1÷
=
0×
=
1×
=
2÷
=
÷1=
二、填空
20%(每题2分)
1、
公顷的
是(
)公顷。
2、(
)棵的
是100棵。
3、把5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8段,每段占全长的
,
两段有(
)米。
4、
=12÷(
)=(
)÷12
5、15分=(
)时
5
千米=(
)千米(
)米
6、现在的价钱比原来降低了
,是指降低的价钱是
的
。
×
=
7、
的分数单位是(
),再加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了最小的质数。
8、环南小学六年级有学生48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倍,女生人数是全年级人数的
。
9、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
面积是
(
)平方米。
10、一根绳子长4米,第一次剪去了它的
,剪去了(
)米,还剩(
)米。
三、判断
4%
1、一个自然数的约数至少有两个。
(
)
2、假分数的倒数不一定是真分数。
(
)
3、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是互质数。
(
)
4、因为甲数的
等于乙数的
(甲、乙两数都不等于零)。
所以甲数小于乙数。
(
)
四、计算
36%(每题3分)
1、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
+
+
15÷
×
×
+
×
(
-
)×12
÷4÷
×(26÷
)
2、解下列方程
X×
×
=
3X-
=
X+
X=
1-
X=
3、文字题
减去
乘
的积,差是多少?
一个数的
加上
,和是
。个数是多少?
五、应用题
30%
1、东风机床厂四月份生产机床400台,五月份比四月份增产
。五月份比四月份增产多少台?想:把(
)看作单位“1”,求五月份比四月份增产多少台,就是求(
)是多少。
解答:
2、甲、乙两地铁路长464千米,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3.2
小时相遇。客车每小时行76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一个长方体金鱼缸,从里面量,长
米,宽
米,高
米。鱼缸里面水深
米,鱼缸里的水最多是多少立方分米?
4、一块长方形铝板,宽
米,长是宽的
。这块铝板的长是多少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王师傅
小时织了
米长的毯子,平均每小时织毯子多少米?织1米长的毯子需多少小时?
6、学校买了24个排球,买足球比排球多
。
问题1
解答
问题2
解答
Ⅳ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手抄报资料
《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欧拉智改羊圈》
欧拉是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孩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
事情是因为星星而引起的。 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其实,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是无限的。我们的肉眼可见的星星也有几千颗。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有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欧拉感到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一颗地放在天幕,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
他向老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涨红了脸,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老师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仅是因为一个才上学的孩子向老师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的上帝提出了怀疑。在老师的心目中,这可是个严重的问题。
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绝对不允许自由思考。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保持一致",老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环消失了。他想,上帝是个窝囊废,他怎么连天上的星星也记不住?他又想,上帝是个独裁者,连提出问题都成了罪。他又想,上帝也许是个别人编造出来的家伙,根本就不存在。
回家后无事,他就帮助爸爸放羊,成了一个牧童。他一面放羊,一面读书。他读的书中,有不少数学书。
爸爸的羊群渐渐增多了,达到了100只。原来的羊圈有点小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他一算,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正打算动工的时候,他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不够用。若要围成长40米,宽15米的羊圈,其周长将是110米(15+15+40+40=110)父亲感到很为难,若要按原计划建造,就要再添10米长的材料;要是缩小面积,每头羊的面积就会小于6平方米。
小欧拉却向父亲说,不用缩小羊圈,也不用担心每头羊的领地会小于原来的计划。他有办法。父亲不相信小欧拉会有办法,听了没有理他。小欧拉急了,大声说,只有稍稍移动一下羊圈的桩子就行了。
父亲听了直摇头,心想:"世界上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欧拉却坚持说,他一定能两全齐美。父亲终于同意让儿子试试看。
小欧拉见父亲同意了,站起身来,跑到准备动工的羊圈旁。他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来的40米边长截短,缩短到25米。父亲着急了,说:"那怎么成呢?那怎么成呢?这个羊圈太小了,太小了。"小欧拉也不回答,跑到另一条边上,将原来15米的边长延长,又增加了10米,变成了25米。经这样一改,原来计划中的羊圈变成了一个25米边长的正方形。然后,小欧拉很自信地对爸爸说:"现在,篱笆也够了,面积也够了。"
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积也足够了,而且还稍稍大了一些。父亲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孩子比自己聪明,真会动脑筋,将来一定大有出息。
父亲感到,让这么聪明的孩子放羊实在是及可惜了。后来,他想办法让小欧拉认识了一个大数学家伯努利。通过这位数学家的推荐,1720年,小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这一年,小欧拉13岁,是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
《数学家高斯的故事》
高斯(Gauss 1777~1855)生于Brunswick,位于现在德国中北部。他的祖父是农民,父亲是泥水匠,母亲是一个石匠的女儿,有一个很聪明的弟弟,高斯这位舅舅,对小高斯很照顾,偶而会给他一些指导,而父亲可以说是一名「大老粗」,认为只有力气能挣钱,学问这种劳什子对穷人是没有用的。
高斯很早就展现过人才华,三岁时就能指出父亲帐册上的错误。七岁时进了小学,在破旧的教室里上课,老师对学生并不好,常认为自己在穷乡僻壤教书是怀才不遇。高斯十岁时,老师考了那道著名的「从一加到一百」,终于发现了高斯的才华,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教高斯,就从汉堡买了一本较深的数学书给高斯读。同时,高斯和大他差不多十岁的助教Bartels变得很熟,而Bartels的能力也比老师高得多,后来成为大学教授,他教了高斯更多更深的数学。
老师和助教去拜访高斯的父亲,要他让高斯接受更高的教育,但高斯的父亲认为儿子应该像他一样,作个泥水匠,而且也没有钱让高斯继续读书,最后的结论是--去找有钱有势的人当高斯的赞助人,虽然他们不知道要到哪里找。经过这次的访问,高斯免除了每天晚上织布的工作,每天和Bartels讨论数学,但不久之后,Bartels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教高斯了。
1788年高斯不顾父亲的反对进了高等学校。数学老师看了高斯的作业后就要他不必再上数学课,而他的拉丁文不久也凌驾全班之上。
Ⅳ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辅导
小学6年级数学辅导怎样做?数学在大部分人的眼中是一科较难的科目,并且跟随年级的增长也逐步变难,正因为这样数学是被拉分的科目.好多学生以为数学就是练习,以为练习好多,得分就会升高.其实有一个关键因素在阻碍我们数学得分的升高,那就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6年级数学辅导需要帮助孩子建立的八种好习惯:
8、重复"检查"习惯.培养学生的考核能力习惯是提高数学学习质量的重要举措,这是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责任感的必要过程.小学6年级数学辅导只要从以上八点出发,相信孩子在很短的时间内会有惊人的进步.
Ⅵ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人教版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测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在()号填上“>”“<”“=”
( )16 ( )23 ( ) ( )
2.15的倒数是( ), 倒数是( )
3.把4.5%划成分数是( ),划0.3÷35 =0.5 5-512 = 5144 ×12= (4.2+34 )×2×0=
3.7+5=8.7 300×0.3%= 0.9 415 ×14 = 3×112 +3×12 =
二、填空:20%
1、27 ×10表示 ,12×29 表示 。
2、79 是112 的( )( ) ,412 的( )%是114 。
3、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少( )%,1.2比它的倒数多( )。
4、0.25=( )8 =( )%=( )÷16
5、比平角少20%的角是( )度。
6、甲数比乙数少14 ,乙数比甲数多( )( ) 。
7、在67%,23 ,0.67和0.67中,从大到小排列是
( )>( )>( )>( )
8、在长为8厘米,宽为6厘米的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
9、如果甲数是乙数的45 ,则甲与乙的比是 ,乙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 。
10、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是2:3:4,这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
度、 度、 度。
11、把1.2吨:350千克化简比后是 ,它的比值 。
12、110 小时=( )分 3125千克=( )吨
三、判断题:4%
1、王师傅做98个零件都合格,合格率是98%。( )
2、1的倒数比2的倒数大。( )
3、一根铁丝长8米,用去58 米,还剩3米。( )
4、1吨的35%是35%吨。( )
四、选择题。5%
1、甲数是乙数的2倍,甲比乙多( )
A、50% B、100% C、200%
2、甲数的75%与乙数的35 相等,甲数( )乙数。
A、> B、< C 、=
3、在150克水中加入10克盐,这时盐占盐水的( )
A、115 B、10% C、25%
4、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截成6段,每段长( )米。
A、16 B、56 C、115
5、圆的半径扩大3倍,面积扩大( )
A、3倍 B、6倍 C、9倍
五、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12%
(1)314 × 1523 –1.25×1523 (2) 756 +3910 +216 +6.1
(3) 3-(45 ÷623 +225 ) (4) 9920 ÷[(38.02+1.98) ×0.5]
四、解方程:6%
5.5-χ=234 χ: 0.75=56 2χ+30%χ=9.2
六、作图题。5%
作直径为4厘米的半圆,并求这个半圆的周长。
七、列式计算:12%
1、45 的20%是多少? 2、一个数的16 正好是24,这个数是多少?
3、某数的23 正好是313 的40%, 4、78 乘以6.4加上2.4的30%,
求某数。 和是多少?
八、应用题:32%(第7题2分)
1、挖一条24千米长的水渠,第一周挖了全长的25 ,余下的第二周挖完,第二周挖了多少千米?
2、用4000千克大豆榨豆油1440千克,求大豆的出油率。
3、某工厂四月份下半月用水5400吨,比上半月节约20%,上半月用水多少吨?
4、洗衣机厂去年生产洗衣机5400台,比计划多生产600台,实际比计划增产了百分之几?
5、火车主动轮的半径是0.75米,如果每分钟转300周,每小时可行多少米?
6、一项工程师傅独做要15小时完成,徒北独做要18小时完成。现在由师傅先做5小时,余下的由徒弟做,还要几小时才能完成?
7、爸爸今年43岁,女儿今年11岁,几年前女儿年龄是爸爸的20%?
附加题,开放题10%
有两根长分别是30分米和80分米的木条,现在要把它们锯成同样长的小段(每段长度的分米数都是整数),而且不能有剩余,每小段是多少分米? 成小数是( )。
4.把 、 、 、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
5. 5∶( )。
6. ∶3的比值是( ),化简比是( )。
7.把10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和盐水的比是( )。
8.甲、乙的比值是0.6,甲、乙两个数的比是( )。
9.圆的直径是10分米,它的周长是( )分米,面积是( )平方分米。
10.当一个圆的半径是( )厘米时,它的面积和周长数值相等。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分2分,共10分)
1.某班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2∶3,则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 ( )
2.因为1的倒数是1,所以0的倒数是0。 ( )
3.3米的 与1米的 是相等的。 ( )
4.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
5.顶点在圆上的角叫圆心角。 ( )
三、精心算一算(26分)1.直接写出得数(10分)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16分)
① ② ③ ④
四、画一画,算一算(6分)
请在下面的长方形内,用图表示出这个长方形的 的 是多少?
列式为( ) ( )=( )
五、解答题(30分)
1.用500粒玉米做发芽测验,有15粒没有发芽,发芽率是多少?
2.修一条水渠,已经修了 ,剩下18千米,这条水渠有多长?
3.一段公路,如果甲工程队单独修需要20天,乙工程队单独修需要30天,现在甲、乙两工程队合修需要多少天?
4.小丽的妈妈把5000元存入银行,按年利率2.05%计算,2年后扣除20%的利息税,可获得本利和多少元?
5.仓库里堆放着36吨货物,运走了 ,还剩多少吨?
6、一个圆形花坛,直径为6米,沿花坛的周围修一条1米宽的小路。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六、开放题(8分)
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请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答案
一、1.< > = > 2. 3 3. 0.045 4.
5.8 3 25 20 6. 或0.25 1∶4 7.1∶11 8.3∶5 9.31.4 78.5 10.2
二、1.× 2.× 3.√ 4.√ 5.×
三、1.
2.① ② ③ ④
四、
五、1.
2.
3.
4.5164元
5.
6.这条小路的面积是21.98平方米
复制好辛苦的,给分分
Ⅶ 小学6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概念。
比是由一个前项和一个后项组成的除法算式,只不过把“÷”(除号)改成了“:”(比号)而已,但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运算,而比则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和分数的分数线类似。
举一个例子,比如6÷4用比的形式写作6:4。“:”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而本例中6是这个比的前项,4是这个比的后项。
(7)六年级数学上册扩展阅读:
一、比值
比前项除以后项得到这个数就叫做比值。比值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例如:1:3的比值=1÷3=1/3;1/3也是一种写法,作比时读作一比三,做分数时读作三分之一。
两个比值相等的比可以组成比例,用=号连接,当比值里的分母为1时,可以写作整数。
例如:50:25=2或者2/1或者2
二、基本性质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最简比的前项和后项互质,且比的前项、后项都为整数。
3、比值通常整数表示,也可以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4、比的后项不能为0 。
5、比的后项乘以比值等于比的前项。
Ⅷ 六年级上册数学所有概念和公式,人教版的,谢谢各位啦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a长??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