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发布时间: 2020-11-19 21:03:17

❶ 上海《咬文爵字》编辑部日前公布了2011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其中社会

“撼”形旁为“扌”,表示与动作有关,是摇动、动摇的意思。“憾”形旁为“忄”,表示与心理活动有关,是失望,不满足的意思。

❷ 2017年度十大语文差错有哪些

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19日公布了2017年十大语文差错。热播剧和知名电视栏目成了语文差错的“重灾区”。戳图看看,你中招了吗~

❸ 十大语文差错的榜单明细

一、诺贝尔奖报道中的用字错误:“生理学或医学奖”误为“生理学和医学奖”。
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一些媒体在报道新闻时误“或”为“和”,把奖项名称说成“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诺贝尔奖在1900年创立,初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1968年,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习称诺贝尔经济学奖。生理学和医学是两门有着密切联系但并不相同的科学,只要在其中一个领域获得杰出成就,便有获奖资格。因此,奖项名称两个学科之间用表示选择关系的“或”字连接。如果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和”连接,意思则可能成为需要在生理学和医学上同时取得建树才有获奖资格。这显然不符合该奖项的设置本意。该奖项的英文名称,两个学科间用的连接词也是表示选择关系的“or”,而非表示并列关系的 “and”。
二、“九三”阅兵式报道中的概念错误:“抗战胜利纪念日”误为“日本投降日”。
201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有媒体在报道新闻时,把1945年9月3日说成“日本投降日”。这个说法有误。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正式签字,中国抗日战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两个日子都和日本投降直接有关。2014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这和“日本投降日”是不同的概念。
三、“抗战”纪念活动中的用字错误:“罄竹难书”误为“磬竹难书”。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各地纷纷举办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在回忆抗战历史、控诉日本军国主义暴行的报道中,“罄竹难书”常被误成“磬竹难书”,如“日军暴行磬竹难书”“日本军国主义罪恶磬竹难书”。“罄”本指(器皿)空,引申指用尽;古人用竹简书写,“罄竹难书”意思是把竹子用完了也难以写完,形容事实多得不可胜数。而 “磬”是古代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 误“罄”为“磬”和字形相似有关。
四、APEC会议报道中的概念错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误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
2015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一些媒体在报道会议出席情况时出现了“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的说法。这是经不起推敲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合作组织,1989年11月成立。1991年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中国台北和香港(1997年7月1日起改为“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现在共有21个正式成员,其中既有主权国家,也有地区经济体。“成员”和“成员国”不能混为一谈。
五、“反腐倡廉”新闻报道中的文字错误:“严惩不贷”误为“严惩不怠”。
2015年反腐倡廉仍在深入开展,“严惩不贷”是媒体的高频用词,但常被误成“严惩不怠”。网络上还有“严惩不殆”“严惩不待”等多种错误写法。这都和没有正确理解“贷”字的字义有关。“贷”义为宽恕;“严惩不贷”指严厉惩罚,决不宽恕。“严惩”和“不贷”在逻辑上是前后呼应的。“怠”本义为轻慢,引申指懒惰、松懈等;误为“严惩不怠”有点前言不搭后语。
六、《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布后的常见用字错误:“勠力同心”误为“戮力同心”。
用10年时间研制而成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已于2013年6月正式公布。这是社会文字运用的法律依据。综观2015年的媒体用字情况,有些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已做出明确规定,但在社会用字中没有得到有力执行。“勠力同心”误为“戮力同心”便是典型的例子。 “勠”义为合、并;“勠力同心”意思是协同用力,团结一致。“勠”曾作为异体字被废止,其含义由“戮”字承担。但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勠”字已恢复使用,此后仍把“勠力同心”写成“戮力同心”,是不合规定的。
七、名人报道中容易混淆的词:身价/身家。
名人财富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比如2015年“双十一”过后,许多媒体争相帮马云计算财富,报道中常用“身价”一词来表示他的家产增额,有人说增加了十几亿,有人说增加了二十几亿。这种表述无疑混淆了“身价”和“身家”两个不同的词语。“身价”旧时指卖身钱,现在多用来表示知名人士的出场费、劳务费、转会费等,显然都与马云沾不上边。计算马云的家产应用“身家”一词。“身家”本指自身和家庭,可引申指家庭资产。
八、足球赛事报道中的概念错误:“发角球”误为“罚角球”。
中国足球虽在低水平徘徊,但足球赛事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2015年足球赛事报道中, “发角球”常被误成“罚角球”。足球比赛中,球被守方队员踢出底线,攻方队员获得发球权,在离球出界处较近的球场角落角球区内发球,此称“发角球”,也称“踢角球”“开角球”等。“罚”即处罚。在足球、篮球等球类比赛中,一方队员犯规时,由对方队员执行射门、投篮等处罚,此称“罚球”。守方队员把足球踢出底线,是正常的踢球行为,不构成犯规。“角球”不属“罚球”范围,所以是“发角球”而非“罚角球”。
九、医学报道中的用词错误:“综合征”误为“综合症”。
2015年5月,韩国爆发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引起了世界关注,但许多中文媒体在报道中把“综合征”误成了“综合症”。征,意思是征象、表征;症,意思是疾病、病症。在表示具体的疾病时,用“症”;在表示疾病的症状时,用“征”。这种用字分工,在医学界已形成共识。综合征,即代表一些相互关联的器官病变或功能紊乱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它指的不是某种具体的疾病,因此用“征”字。中东呼吸综合征,是指由于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而表现出发热、咳嗽、气短、肌肉酸痛等病征,因病例多集中在中东地区而得名。
十、电影片名中的表达错误:《失孤》。
《失孤》是一部以“打拐”为题材的电影,由刘德华、井柏然、吴君如等主演。影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孩子走失,雷泽宽走上了长达十几年的寻子之路。途中偶遇四岁时被拐的修车工曾帅,两人结伴同行,并建立了父子般的情谊。最后雷泽宽帮曾帅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而他自己则带着曾帅送他的导航仪,独自踏上寻子之路。孤,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也指年老无子的人。无论是父亲走失孩子,还是孩子被拐与父母分离,都不能称为“失孤”。《失孤》是一个莫名其妙的名字。 “议案”“提案”混淆:今年的十大语文差错排在第一的是“两会”报道中的常见用词错误:“议案”“提案”混淆。“两会”召开期间,网络及部分传统媒体上常见政协委员提交议案、人大代表提交提案之类说法。这无疑是混淆了“议案”和“提案”两个不同的概念。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人大代表提出的是“议案”。而“提案”是政协委员和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向政协全体会议或者常务委员会提出的书面意见和建议。 “入驻”误为“入住”:中央巡视工作报道中的常见用字错误:“入驻”误为“入住”。中央巡视组进入某地或某单位,是为执行公务而驻扎,而不是普通的居住,因此应用“入驻”,不用“入住”。 “单独二孩”误为“单独二胎”:国家计生新政宣传中的概念错误:“单独二孩”误为“单独二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二孩”指两个孩子,“二胎”指两个胎次。如果生育的是双胞胎,一胎已经有两个孩子,再允许生“二胎”,就可能有三个或四个孩子。这可能导致对新政的误读。 病态词语:“国际间”:apec会议报道中的一个病态词语:“国际间”。2014年11月中旬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一些媒体上出现了“国际间”的说法,如“把apec会议当成国际间的交流平台”等。际,即彼此之间。“国际”自然是指国与国之间。其后再加上“间”,便成了叠床架屋。把“国家间”说成“国际间”,这是一种病态表述。 “通信”误为“通讯”:马航mh370失联事件报道中用词滞后:“通信”误为“通讯”。在马航mh370失联事件中,有关“通信系统”的话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但许多媒体都把“通信”误为“通讯”。“通信”特指用电波、光波等传送语言、文字、图像等信息。“通讯”是“通信”的旧称,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早于2006年已审定公布“通信”为规范词形。“通讯”则专指一种新闻体裁。 “拘留”误为“逮捕”:明星“污点”事件报道中的常见用词错误:“拘留”误为“逮捕”。2014年8月14日,房祖名因涉毒事件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当时许多媒体报道时却说“房祖名被警方逮捕,成龙代为致歉”等等。“拘留”和“逮捕”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我国《刑法》第三百五十四条规定:“在拘留期限内,公安机关收集到足够的证据证明其犯罪事实,办理逮捕手续将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逮捕。”房祖名经审查,北京检察机关在9月17日以涉嫌“容留他人吸毒罪”对其批准逮捕。可见,“逮捕”是在“拘留”之后发生的事。 阿拉伯数字和“几”连用:经济新闻报道中的常见数字用法错误:阿拉伯数字和“几”连用。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跌跌不休”,媒体上说:“国际油价跌至每桶70几美元”,“油价跌至60几美元每桶”。“70几”“60几”应写成“七十几”“六十几”。“几”是数词,表示二至九之间的不定的数目。《出版物上数字用法》明确规定:含“几”的概数,应采用汉字数字。如:几千、二十几、一百几十、几十万分之一。 “碑文”误为“墓志铭”:清明纪念活动报道中的常见知识错误:“碑文”误为“墓志铭”。清明时节,社会各界组织扫墓活动。在追忆逝者生前事迹时,常引用墓碑上的一些文字,媒体报道时常将之称为“墓志铭”。其实,碑文和墓志铭是两回事。墓志铭,一般分志和铭两部分。志,多用散文写成,记述死者的姓名、籍贯、生平等;铭,则用韵文写成,内容是对死者的赞扬、哀悼等。墓志铭刻在石上,埋在墓内。在墓地上不可能看到墓志铭。碑文是刻在墓碑上的文字,内容为死者的姓名、生卒年月以及子孙姓名等,有时也刻有死者的生平事迹。 “松树”误为“松(繁体)树”影视作品中的常见繁体字使用错误:
影视作品中,常有用繁体字的场合。多部影视作品中,“松树”误为“松(繁)树”。如年内热播的《红高粱》电视剧中,便有“三径寒松(繁)含露泣”的联语。其实,“松”“松(繁)”是两个不同的字。“松”即松树,本有其字。“松(繁)”本义是头发乱蓬蓬的样子,引申出与“紧”相对的意思,进一步表示酥脆、放开、解开等义。简化字颁布实施后,“松”“松(繁)”合并为“松”。但“松树”不能因此写成“松(繁)树”。 “折桂”误为“折桂冠”:文体新闻报道中的用典错误:“折桂”误为“折桂冠”。2014年8月31日,香港小姐总决 赛落幕,邵佩诗获得冠军,许多媒体称之为“折桂冠”。“桂冠”可以夺得、赢得,但不能说“折”。这一错误也常见于体育比赛的报道中。 将“像”错为“象”:这在电视字幕中出现最多。 “戌”与“戍”字用错:将丙戌年的“戌”字错成“戍”字,这在大量的台历、挂历中出现。“戌”:地支的第十一位,属狗。;用于计时:~时(下午七点至九点)。 “戍”:军队防守(戍,守边也。——《说文》。按,伐者左人右戈,人持戈也。戍者,下人上戈,人何戈也。) 将神舟六号的“舟”字,错成“州”字:神州是指中国(如九州、赤县);神舟的舟,是船,是载具(轻舟已过万重山)。 “即”字与“既”字用错:如“既来之”错为“即来之”,图书出版物中出现不少这样的混淆。 “发”与“发”字用错:街头招牌中常见的繁体字错误是:美发。如:‘美容美发中心’。滥用繁体字不合用字规范;即使用繁体字,‘美髪’也不能写作‘美发’。‘发’音fā,是‘出发’的‘发’;‘髪’音fà,是‘头发’的‘发’。两字均简化为‘发’,但音、义并不相同。 文体中,将“启事”写成“启示”:“启示”的意思是启发指示、使人有所领悟的意思。至于“启事”的“启”,则为陈述表白的意思。“启事”即为公开声明某事而刊登在报刊上或张贴在墙壁上的文字。 “哈密瓜”错写为“哈蜜瓜”:新疆的“哈密瓜”因地名而得名,但在大量的商店招牌中,将“密”字错为“蜜”字。 标点符号的使用:在标点符号使用中,很多人在寄信时喜欢在信封上将“收”字,用括号括起来,而括号是用来标明注释性文字的,用在信封上则是错的。 “火烧圆明园”:圆明园是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抢掠并烧毁的,但在众多的地方将其错称为“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而八国联军是在1900年入侵北京的。 孟子的“食色,性也” ,常被人引为孔子的名言:语出《孟子·告子上》:孟子与告子辩论,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是告子的论点之一。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凡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即生活和性。所谓饮食,等于民生问题,男女属于康乐的问题。

❹ 十大语文差错的评选步骤

1.条目征集。向社会各界特别是本刊广大读者,征集本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备选条目。
2.条目筛选。《咬文嚼字》编辑部对收集的条目进行筛选,整理出备选条目。
3..专家审核。编辑部组织语文专家,对备选条目进行逐一审核,形成“十大语文差错”初稿。
4.征求意见。把初稿分发给编辑部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特定人士(外地语文专家、媒体记着),征求他们对初稿的反馈意见。
5.最后审定。根据反馈意见,编辑部再次组织专家,对“十大语文差错”进行最后认定。

❺ 《咬文嚼字》评出十大语文差错,高考会考哪些

电视剧《甄嬛传》堪称2012年度最火的电视剧之一,不仅在内地各卫视台反复播出仍维持高收视率,还一路火到台湾。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日前声称,甄嬛的嬛字其实应该念宣,要不是因为嬛比较生僻,或许它将被《咬文嚼字》列入本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一。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众多网友和甄嬛迷的关注。据《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透露,今年大热的电视连续剧《甄嬛传》,主人公甄嬛的嬛,不应读作huán,而应该读作xuān。郝铭鉴说,在《汉语大词典》中,嬛字有三个读音。首先是嫏嬛(lánghuán):传说为天帝藏书之所,后泛指珍藏许多书籍的地方;另一读音是qióng,与茕茕孑立的茕通用,出自《诗经·周颂·闵予小子》;第三个读音是xuān,用以形容女子柔美、柔媚、轻盈的风采。从剧情看,甄嬛作为大理寺少卿甄某的长女参加选秀,轮到她时,自报闺名甄嬛。皇帝问她是哪个嬛。甄嬛答,是嬛嬛一袅楚宫腰的嬛。皇帝看她身姿婀娜,赞美她果然当得起这个名字。甄嬛既自陈其名来自蔡伸《一剪梅》的嬛嬛一袅楚宫腰,那嬛字就应是形容女子柔美轻盈之义,应读作xuān才是。而后来被广泛引用的甄嬛体也应读作zhēnxuāntǐ。被几亿国人念错的嬛,因其日常实用性不高最终躲过了十大语文差错榜单,《咬文嚼字》总编郝铭鉴开玩笑说:人家还要拍第二季,就不泼冷水了。流潋紫经纪人:读huán便于传播《甄嬛传》作者、编剧流潋紫的经纪人山风表示,流潋紫写《甄嬛传》时,最初设定嬛取xuān音,她也在书中详细解释了嬛字为何而来。但在拍成电视剧时,剧组为考虑到能使受众更易接受,在传播时使观众无生疏感大多数人在看到嬛字时习惯读huán,于是随大众习惯选了huán音。从2006年起,几乎所有读者都将《甄嬛传》里的嬛念作huán,包括作者流潋紫在2009年的一次视频访谈中,也将嬛字读成huán音。著名出版人沈浩波也透露,当初在与作者流潋紫谈《后宫·甄嬛传》一书的出版时,没有讨论过嬛字的读音,都读的‘huán’。沈浩波认为对此字的读音没有必要计较,一个字,大家读成啥样就啥样,生僻字挑大家耳熟能详的读音就行,没必要计较那么多。【网友热议】 @JIM_MOK吉姆:制作方胆子真大,为了所谓的收视率居然连文化的本源都可以舍去!

热点内容
我与老师的销魂初夜 发布:2025-08-23 23:39:36 浏览:499
新进教师培训总结 发布:2025-08-23 22:16:12 浏览:684
数学五大定律 发布:2025-08-23 21:14:06 浏览:489
优秀物理教具 发布:2025-08-23 19:26:57 浏览:209
师德师风大讨论会议记录 发布:2025-08-23 19:03:33 浏览:245
最新版小学科学目录 发布:2025-08-23 17:20:00 浏览:847
江苏教师网 发布:2025-08-23 16:21:02 浏览:437
2017年安徽省语文试卷 发布:2025-08-23 15:49:23 浏览:118
学校师德师风剖析材料 发布:2025-08-23 15:23:12 浏览:98
电功率教学反思 发布:2025-08-23 14:21:15 浏览: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