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初一数学复习资料

初一数学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 2020-11-21 05:20:56

1. 七年级数学复习资料(人教版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
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 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 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
(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5、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例:90÷5÷6=90÷(5×6)
6、 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
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7、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或3:6或1/3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8、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
9、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10、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如3:χ=9:18
11、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如:y/x=k( k一定)或kx=y
12、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x×y = k( k一定)或k / x = y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13、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其实,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这个小数乘以100%就行了。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14、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其实,把分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乘以100%就行了。
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15、要学会把小数化成分数和把分数化成小数的化发。
16、最大公约数:几个数都能被同一个数一次性整除,这个数就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或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约数。)
17、互质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18、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9、通分:把异分母分数的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数,叫做通分。(通分用最小公倍数)
20、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约分用最大公约数)
21、最简分数: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分数计算到最后,得数必须化成最简分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即能用2进行
约分。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即能用5进行约分。在约分时应注意利用。
22、偶数和奇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23、质数(素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24、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8、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时间一般以年或月为单位,应与利率的单位相对应)
29、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一年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年利率。一月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月利率。
30、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整数,叫做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
31、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3. 141414
32、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不循环小数。
如3. 141592654
33、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到无限位数,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如3. 141592654……
34、什么叫代数? 代数就是用字母代替数。
35、什么叫代数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如:3x =(a+b
)*c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同号两数来相加,绝对值加不变号。
异号相加大减小,大数决定和符号。
互为相反数求和,结果是零须记好。
【注】“大”减“小”是指绝对值的大小。
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减正等于加负,减负等于加正。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符号法则
同号得正异号负,一项为零积是零。
合并同类项
说起合并同类项,法则千万不能忘。
只求系数代数和,字母指数留原样。
去、添括号法则
去括号或添括号,关键要看连接号。
扩号前面是正号,去添括号不变号。
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添括号都变号。
解方程
已知未知闹分离,分离要靠移完成。
移加变减减变加,移乘变除除变乘。
平方差公式
两数和乘两数差,等于两数平方差。
积化和差变两项,完全平方不是它。
完全平方公式
二数和或差平方,展开式它共三项。
首平方与末平方,首末二倍中间放。
和的平方加联结,先减后加差平方。
完全平方公式
首平方又末平方,二倍首末在中央。
和的平方加再加,先减后加差平方。
解一元一次方程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变号要记牢。
同类各项去合并,系数化“1”还没好。
求得未知须检验,回代值等才算了。
解一元一次方程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1还没好,准确无误不白忙。
因式分解与乘法
和差化积是乘法,乘法本身是运算。
积化和差是分解,因式分解非运算。
因式分解
两式平方符号异,因式分解你别怕。
两底和乘两底差,分解结果就是它。
两式平方符号同,底积2倍坐中央。
因式分解能与否,符号上面有文章。
同和异差先平方,还要加上正负号。
同正则正负就负,异则需添幂符号。
因式分解
一提二套三分组,十字相乘也上数。
四种方法都不行,拆项添项去重组。
重组无望试求根,换元或者算余数。
多种方法灵活选,连乘结果是基础。
同式相乘若出现,乘方表示要记住。
【注】 一提(提公因式)二套(套公式)
因式分解
一提二套三分组,叉乘求根也上数。
五种方法都不行,拆项添项去重组。
对症下药稳又准,连乘结果是基础。
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
先想完全平方式,十字相乘是其次。
两种方法行不通,求根分解去尝试。
比和比例
两数相除也叫比,两比相等叫比例。
外项积等内项积,等积可化八比例。
分别交换内外项,统统都要叫更比。
同时交换内外项,便要称其为反比。
前后项和比后项,比值不变叫合比。
前后项差比后项,组成比例是分比。
两项和比两项差,比值相等合分比。
前项和比后项和,比值不变叫等比。
解比例
外项积等内项积,列出方程并解之。
求比值
由已知去求比值,多种途径可利用。
活用比例七性质,变量替换也走红。
消元也是好办法,殊途同归会变通。
正比例与反比例
商定变量成正比,积定变量成反比。
正比例与反比例
变化过程商一定,两个变量成正比。
变化过程积一定,两个变量成反比。
判断四数成比例
四数是否成比例,递增递减先排序。
两端积等中间积,四数一定成比例。
判断四式成比例
四式是否成比例,生或降幂先排序。
两端积等中间积,四式便可成比例。
比例中项
成比例的四项中,外项相同会遇到。
有时内项会相同,比例中项少不了。
比例中项很重要,多种场合会碰到。
成比例的四项中,外项相同有不少。
有时内项会相同,比例中项出现了。
同数平方等异积,比例中项无处逃。
根式与无理式
表示方根代数式,都可称其为根式。
根式异于无理式,被开方式无限制。
被开方式有字母,才能称为无理式。
无理式都是根式,区分它们有标志。
被开方式有字母,又可称为无理式。
求定义域
求定义域有讲究,四项原则须留意。
负数不能开平方,分母为零无意义。
指是分数底正数,数零没有零次幂。
限制条件不唯一,满足多个不等式。
求定义域要过关,四项原则须注意。
负数不能开平方,分母为零无意义。
分数指数底正数,数零没有零次幂。
限制条件不唯一,不等式组求解集。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1”有讲究,同乘除负要变向。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别忘要变号。
同类各项去合并,系数化“1”注意了。
同乘除正无防碍,同乘除负也变号。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大于头来小于尾,大小不一中间找。
大大小小没有解,四种情况全来了。
同向取两边,异向取中间。
中间无元素,无解便出现。
幼儿园小鬼当家,(同小相对取较小)
敬老院以老为荣,(同大就要取较大)
军营里没老没少。(大小小大就是它)
大大小小解集空。(小小大大哪有哇)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首先化成一般式,构造函数第二站。
判别式值若非负,曲线横轴有交点。
a正开口它向上,大于零则取两边。
代数式若小于零,解集交点数之间。
方程若无实数根,口上大零解为全。
小于零将没有解,开口向下正相反。
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异号两个平方项,因式分解有办法。
两底和乘两底差,分解结果就是它。
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
两平方项在两端,底积2倍在中部。
同正两底和平方,全负和方相反数。
分成两底差平方,方正倍积要为负。
两边为负中间正,底差平方相反数。
一平方又一平方,底积2倍在中路。
三正两底和平方,全负和方相反数。
分成两底差平方,两端为正倍积负。
两边若负中间正,底差平方相反数。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要用公式解方程,首先化成一般式。
调整系数随其后,使其成为最简比。
确定参数abc,计算方程判别式。
判别式值与零比,有无实根便得知。
有实根可套公式,没有实根要告之。
用常规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左未右已先分离,二系化“1”是其次。
一系折半再平方,两边同加没问题。
左边分解右合并,直接开方去解题。
该种解法叫配方,解方程时多练习。
用间接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已知未知先分离,因式分解是其次。
调整系数等互反,和差积套恒等式。
完全平方等常数,间接配方显优势
【注】 恒等式
解一元二次方程
方程没有一次项,直接开方最理想。
如果缺少常数项,因式分解没商量。
b、c相等都为零,等根是零不要忘。
b、c同时不为零,因式分解或配方,
也可直接套公式,因题而异择良方。
正比例函数的鉴别
判断正比例函数,检验当分两步走。
一量表示另一量, 有没有。
若有再去看取值,全体实数都需要。
区分正比例函数,衡量可分两步走。
一量表示另一量, 是与否。
若有还要看取值,全体实数都要有。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正比函数图直线,经过 和原点。
K正一三负二四,变化趋势记心间。
K正左低右边高,同大同小向爬山。
K负左高右边低,一大另小下山峦。
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图直线,经过 点。
K正左低右边高,越走越高向爬山。
K负左高右边低,越来越低很明显。
K称斜率b截距,截距为零变正函。
反比例函数
反比函数双曲线,经过 点。
K正一三负二四,两轴是它渐近线。
K正左高右边低,一三象限滑下山。
K负左低右边高,二四象限如爬山。
二次函数
二次方程零换y,二次函数便出现。
全体实数定义域,图像叫做抛物线。
抛物线有对称轴,两边单调正相反。
A定开口及大小,线轴交点叫顶点。
顶点非高即最低。上低下高很显眼。
如果要画抛物线,平移也可去描点,
提取配方定顶点,两条途径再挑选。
列表描点后连线,平移规律记心间。
左加右减括号内,号外上加下要减。
二次方程零换y,就得到二次函数。
图像叫做抛物线,定义域全体实数。
A定开口及大小,开口向上是正数。
绝对值大开口小,开口向下A负数。
抛物线有对称轴,增减特性可看图。
线轴交点叫顶点,顶点纵标最值出。
如果要画抛物线,描点平移两条路。
提取配方定顶点,平移描点皆成图。
列表描点后连线,三点大致定全图。
若要平移也不难,先画基础抛物线,
顶点移到新位置,开口大小随基础。
【注】基础抛物线
直线、射线与线段
直线射线与线段,形状相似有关联。
直线长短不确定,可向两方无限延。
射线仅有一端点,反向延长成直线。
线段定长两端点,双向延伸变直线。
两点定线是共性,组成图形最常见。

一点出发两射线,组成图形叫做角。
共线反向是平角,平角之半叫直角。
平角两倍成周角,小于直角叫锐角。
直平之间是钝角,平周之间叫优角。
互余两角和直角,和是平角互补角。
一点出发两射线,组成图形叫做角。
平角反向且共线,平角之半叫直角。
平角两倍成周角,小于直角叫锐角。
钝角界于直平间,平周之间叫优角。
和为直角叫互余,互为补角和平角。
证等积或比例线段
等积或比例线段,多种途径可以证。
证等积要改等比,对照图形看特征。
共点共线线相交,平行截比把题证。
三点定型十分像,想法来把相似证。
图形明显不相似,等线段比替换证。
换后结论能成立,原来命题即得证。
实在不行用面积,射影角分线也成。
只要学习肯登攀,手脑并用无不胜。
解无理方程
一无一有各一边,两无也要放两边。
乘方根号无踪迹,方程可解无负担。
两无一有相对难,两次乘方也好办。
特殊情况去换元,得解验根是必然。
解分式方程
先约后乘公分母,整式方程转化出。
特殊情况可换元,去掉分母是出路。
求得解后要验根,原留增舍别含糊。
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审设列解双检答。
审题弄清已未知,设元直间两办法。
列表画图造方程,解方程时守章法。
检验准且合题意,问求同一才作答。
添加辅助线
学习几何体会深,成败也许一线牵。
分散条件要集中,常要添加辅助线。
畏惧心理不要有,其次要把观念变。
熟能生巧有规律,真知灼见靠实践。
图中已知有中线,倍长中线把线连。
旋转构造全等形,等线段角可代换。
多条中线连中点,便可得到中位线。
倘若知角平分线,既可两边作垂线。
也可沿线去翻折,全等图形立呈现。
角分线若加垂线,等腰三角形可见。
角分线加平行线,等线段角位置变。
已知线段中垂线,连接两端等线段。
辅助线必画虚线,便与原图联系看。
两点间距离公式
同轴两点求距离,大减小数就为之。
与轴等距两个点,间距求法亦如此。
平面任意两个点,横纵标差先求值。
差方相加开平方,距离公式要牢记。
矩形的判定
任意一个四边形,三个直角成矩形;
对角线等互平分,四边形它是矩形。
已知平行四边形,一个直角叫矩形;
两对角线若相等,理所当然为矩形。
菱形的判定
任意一个四边形,四边相等成菱形;
四边形的对角线,垂直互分是菱形。
已知平行四边形,邻边相等叫菱形;
两对角线若垂直,顺理成章为菱形。

2. 初一上册数学总复习

数学是必考科目之一,故从初一开始就要认真地学习数学。那么,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现介绍几种方法以供参考: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庆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切忌考前去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由此可见,要把数学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使自己进入数学的广阔天地中去。
如何学好数学2

高中生要学好数学,须解决好两个问题:第一是认识问题;第二是方法问题。
有的同学觉得学好教学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因为数学分所占比重大;有的同学觉得学好数学是为将来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打好基础,这些认识都有道理,但不够全面。实际上学习教学更重要的目的是接受数学思想、数学精神的熏陶,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素养,果能如此,将终生受益。曾有一位领导告诉我,他的文科专业出身的秘书为他草拟的工作报告,因为华而不实又缺乏逻辑性,不能令他满意,因此只得自己执笔起草。可见,即使将来从事文秘工作,也得要有较强的科学思维能力,而学习数学就是最好的思维体操。有些高一的同学觉得自己刚刚初中毕业,离下次毕业还有3年,可以先松一口气,待到高二、高三时再努力也不迟,甚至还以小学、初中就是这样“先松后紧”地混过来作为“成功”的经验。殊不知,第一,现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安排是用两年的时间学完三年的课程,高三全年搞总复习,教学进度排得很紧;第二,高中数学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内容(如函数、立几)放在高一年级学,这些内容一旦没学好,整个高中数学就很难再学好,因此一开始就得抓紧,那怕在潜意识里稍有松懈的念头,都会削弱学习的毅力,影响学习效果。
至于学习方法的讲究,每位同学可根据自己的基础、学习习惯、智力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这里主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提出几点供大家学习时参考。
l、要重视数学概念的理解。高一数学与初中数学最大的区别是概念多并且较抽象,学起来“味道”同以往很不一样,解题方法通常就来自概念本身。学习概念时,仅仅知道概念在字面上的含义是不够的,还须理解其隐含着的深层次的含义并掌握各种等价的表达方式。例如,为什么函数y=f(x)与y=f-1(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而y=f(x)与x=f-1(y)却有相同的图象;又如,为什么当f(x-l)=f(1-x)时,函数y=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而 y=f(x-l)与 y=f(1-x)的图象却关于直线 x=1对称,不透彻理解一个图象的对称性与两个图象的对称关系的区别,两者很容易混淆。
2‘学习立体几何要有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办法有二:一是勤画图;二是自制模型协助想象,如利用四直角三棱锥的模型对照习题多看,多想。但最终要达到不依赖模型也能想象的境界。
3、学习解析几何切忌阉

3.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复习资料

《有理数》总复习(一) 教案
一、内容分析
小结与复习分作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正数与负数、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以及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方法与运算律,从而给出全章内容的大致轮廓,第二部分针对这一章新出现的内容、方法等提出了一些个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主动进行新的知识的建构。
二、课时安排:
小节与复习的要求是要把这一章内容系统化,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理解学习内容。本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有理数的概念与有理数的运算两部分。因此,本章总复习的二课时这样安排(测验课除外):
第一课时复习有理数的意义及其有关概念;
第二课时复习有理数的运算。
三、教学方法的确定:
回顾有理数这一章涉及的概念,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科学地进行小结与归纳。
四、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八个重要概念: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倒数、科学计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
②使学生提高辨别概念能力,能正确地使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③能正确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数轴来认识、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借助数轴,把这些概念串在一起形成一个用以描述有理数特征的系统。另外,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运用有理数概念的同时,还应注意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认识,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
二、教学重点:
对有理数的八个概念: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倒数、科学计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的理解与运用。
三、教学难点:
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与巩固练习:
1、正数与负数:在正数前面加“—”的数叫做负数;(给出负数的概念,然后出一些判断题和应用文字题,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概念和负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基础练习]
1.判断
1)a一定是正数;
2)-a一定是负数;
3)-(-a)一定大于0;
2.加-20%,实际的意思是.
3.乙大-3表示的意思是.
2.有理数的分类:(通过下面概括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

[基础练习]:
1.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额大括号内:
1,-0.1,-789,25,0,-20,-3.14,-590,6/7
正整数集 { }; 正有理数集{ };
负有理数集{ };
自然数集{ };正分数集 { };
负分数集{ }.
2. 某种食用油的价格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涨落,规定上涨记为正,则-5.8元的意义是 ;如果这种油的原价是76元,那么现在的卖价是 .
3.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3 –2 –1 0 1 2 3

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基础练习]
1.如图所示的图形为四位同学画的数轴,其中正确的是( )

2.比-3大的负整数是_______; ②已知m是整数且-4<m<3,则m为_______________.③有理数中,最大的负整数是__,最小的正整数是__.最大的非正数是__.
3.轴上点A表示-4,如果把原点O向负方向移动1个单位,那么在新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 )
A.-5, B.-4 C.-3 D.-2
4.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 (给出相反数的定义以及要注意的结论.)
1)数a的相反数是-a(a是任意一个有理数);
2)0的相反数是0. 3)若a、b互为相反数,则a+b=0.
[基础练习]
1.-5的相反数是 ;-(-8)的相反数是 ;0的相反数是 ; a的相反数是 ;
2用-a表示的数一定是( )
A .负数 B. 正数
C .正数或负数 D.正数或负数或0
3一个数的相反数是最小的正整数,那么这个数是( )
A .–1 B. 1 C .±1 D. 0
4①互为相反的两个数在数轴上位于原点两旁( )
②只要符号不同,这两个数就是相反数( )
5.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给出倒数的概念,以及要主要的结论)
1)a的倒数是 (a≠0);
2)0没有倒数 ;
3)若a与b互为倒数,则ab=1.
4)倒数是它本身的是______.
6.绝对值: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让学生注意理解绝对值的定义及其的值为非负数的特点.)
1)数a的绝对值记作︱a︱;
若a>0,则︱a︱= ;
2) 若a<0,则︱a︱= ;
若a =0,则︱a︱= ;
3) 对任何有理数a,总有︱a︱≥0.
[基础练习]
1.—2的绝对值表示它离开原点的距离是 个单位.
2.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的数一定是( )
A.负数 B.正数 C.负数或零 D.正数或零
3.计算

7.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有理数的比较方法总结).
1)可通过数轴比较:在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即:若a<0,b<0,且︱a︱>︱b︱,则a < b.
8.科学记数法、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给出科学记数法的定义,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等的定义)
1).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即1≤a<10),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
2).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到精确到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基础练习]
1.一只苍蝇的腹内细菌多达2800万个,你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吗?
2. 1.03×106有几位整数?
3. 3.0×10n(n是正整数)有几位整数?
4: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几位有效数字?
(1)43.8(2)0.03086(3)2.4万(4)6×104 (5)6.0×104
(二)课堂小结:
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有理数的两种分类经常用到,应注意它们的区别;
2.数轴的三要素缺一不可,利用数轴可直观地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相反数指的是两个仅符号不同的数,数轴上表示一对相反数的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它们的和为0;而倒数指的是两个乘积为1的数;
4.一个数的绝对值总是非负数,数a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三)布置作业:

4. 初一上学期数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1 正数与负数
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negative number)。
与负数具有相反意义,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1.2 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integer),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fraction)。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rational number)。
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number axis)。
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opposite number)。(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记作|a|。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mì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power)。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base 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nt)。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的n次方的形式,使用的就是科学计数法。
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significant digit)。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
2.1 从算式到方程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 one unknown)。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solution)。
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2.2 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
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第三章 图形认识初步
3.1 多姿多彩的图形
几何体也简称体(solid)。包围着体的是面(surface)。

3.2 直线、射线、线段
线段公理: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做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3.3 角的度量
1度=60分 1分=60秒 1周角=360度 1平角=180度

3.4 角的比较与运算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直角),就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compiementary angle),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平角),就说这两个叫互为补角(supplementary angle),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
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

5. 七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

1
第一章 有理数
【课标要求】
考点 知识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 理解 掌握 灵活应用



有理数及有理数的意义 ∨
相反数和绝对值 ∨
有理数的运算 ∨
解释大数 ∨
【知识梳理】
1.数轴: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数轴上的点与实数
是一一对应的。
2.相反数实数 a 的相反数是- a ;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 a+b=0,
反之亦然;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
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3.倒数:若两个数的积等于 1,则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4.绝对值: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
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 0;
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在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
5.科学记数法: ,其中 。
6.实数大小的比较:利用法则比较大小;利用数轴比较大小。
7.在实数范围内,加、减、乘、除、乘方运算都可以进行,但开方运算
不一定能行,如负数不能开偶次方。 实数的运算基础是有理数运算, 有理数的
一切运算性质和运算律都适用于实数运算。 正确的确定运算结果的符号和灵活
的使用运算律是掌握好实数运算的关键。
【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
①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②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

③一个整数不是正的, 就是负的 ④一个分数不是正的, 就是负的
A 1 B 2 C 3 D 4
2. a,b是有理数,它们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2
把a,-a,b,-b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
A -b<-a<a<b B -a <-b<a<b C -b <a<-a<b D -b <b<
-a<a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0是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 ②相反数大于本身的数是
负数
③数轴上原点两侧的数互为相反数 ④两个数比较,绝对值大的
反而小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
A B -7-2×5=-9×5=-
45
C 3÷ D -(-3)
2 =-9
5.若a+b<0,ab<0,则 ( )
A a>0,b>0 B a<0,b<0
C a,b 两数一正一负,且正数的绝对值大于负数的绝对值
D a,b 两数一正一负,且负数的绝对值大于正数的绝对值
6.某粮店出售的三种品牌的面粉袋上分别标有质量为 (25±0.1)kg,(25
±0.2)kg, (25±0.3)kg的字样,从中任意拿出两袋,它们的质量最
多相差 ( )
A 0.8kg B 0.6kg C 0.5kg D 0.4kg
7.一根 1m长的小棒,第一次截去它的 ,第二次截去剩下的 ,如此
截下去,第五次后剩下的小棒的长度是 ( )
A ( )
5 m B [1
-( )
5 ]m C (
)
5 m D [1
-( )
5 ]m
8.若ab≠0,则 的取值不可能是 ( )
3
A 0 B 1 C 2 D -2
二、填空题。
9.比 大而比 小的所有整数的和为 。
10.若 那么2a一定是 。
11.若0<a<1,则a,a
2 ,
的大小关系是 。
12.多伦多与北京的时间差为 –12 小时(正数表示同一时刻比北京时间早的
时数),如果北京时间是 10月1日14:00,那么多伦多时间是 。
13上海浦东磁悬浮铁路全长 30km,单程运行时间约为 8min,那么磁悬浮列车
的平均速度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约为 m /min。
14.规定a﹡b=5a+2b-1,则(-4)﹡6的值为 。
15.已知 =3, =2,且ab<0,则a-b= 。
16.已知a=25,b= -3, 则a
99 +b 100
的末位数字是 。
三、计算题。
17.
18. 8 -2×3
2 -(-2×3) 2
19.
20.[-3
8 -(-1) 7 +(-3) 8 ]×[-
5
3 ]
4
21. –1
2
× (-3)
2 -(-
)
2003 ×(-2) 2002 ÷
22. –1
6 -(0.5-
)÷ ×[-2-(-3)
3 ]-∣
-0.5
2 ∣
四、解答题。
23. 已知 1+2+3+, +31+32+33==17×33,求 1-3+2-6+3-9+4-12+ ,
+31-93+32-96+33-99 的值。
24.在数1,2,3,,,50前添“+”或“-”,并求它们的和,所得结果的
最小非负数是多少?请列出算式解答。
25.某检修小组从 A地出发,在东西向的马路上检修线路, 如果规定向东行驶
为正,向西行驶为负,一天中七次行驶纪录如下。(单位: km)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4 +7 -9 +8 +6 -5 -2
(1) 求收工时距 A地多远?
(2) 在第 次纪录时距 A地最远。
(3) 若每km耗油0.3升,问共耗油多少升?
26.如果有理数 a,b 满足∣ab-2∣+(1-b)
2
=0,试求
+,+ 的值。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8:BCADDBCB
5
二、填空题:
9.-3; 10.非正数; 11. ; 12.2:00; 13.3.625
×10
6 ;
14.-9; 15.5或-5; 16.6
三、计算题17.-9; 18.-45; 19. ; 20. ; 21. ;
22.
四、解答题:23.-2×17×33; 24.0; 25.(1)1(2)五(3)
12.3; 26.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
【课标要求】
考点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 理解 掌握
灵活
应用
一元
一次
方程
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以及方程有解的概念 ∨
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并能灵活应用 ∨ ∨ ∨
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并能根据问题的实
际意义检验所得结果是否合理。
∨ ∨ ∨
【知识梳理】
1.会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的基本思想就是转化,即对方程进
行变形,变形时要注意两点,一时方程两边不能乘以(或除以)含有未知数的整式,否则所得
方程与原方程的解可能不同;二是去分母时,不要漏乘没有分母的项,一元一次方程是学习二
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函数问题的基本内容。
2.正确理解方程解的定义,并能应用等式性质巧解考题:方程的解应理解为,把它代入原方
程是适合的,其方法就是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使问题得到了转化。
3.理解方程 ax=b在不同条件下解的各种情况,并能进行简单应用 :
(1)a≠0时,方程有唯一解 x= ;
6
(2)a=0,b=0时,方程有无数个解;
(3)a=0,b≠0时,方程无解。
4.正确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寻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可采用图
示、列表等方法,根据近几年的考试题目分析,要多关注社会热点,密切联系实际,多收集和
处理信息,解应用题时还要注意检查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能力训练】
一、填空题(本题共 20分,每小题 4分):
1. x = 时,代数式 与代数式 的差为0;
2. x =3是方程4 x -3( a - x )=6 x -7( a - x )的解,那么 a = ;
3. x =9 是方程 的解,那么 ,当 1时,方程的解 ;
4.若是2 ab
2 c 3x-1
与-5 ab
2 c 6x+3
是同类项,则 x = ;
5. x = 是方程| k |( x +2)=3 x 的解,那么 k = .
二、解下列方程(本题 50分,每小题 10分):
1.2{3[4(5 x -1)-8]-20}-7=1;
2. =1;
3. x -2[ x -3( x +4)-5]=3{2 x -[ x -8( x -4)]}-2;
4. ;
5. .
7
三解下列应用问题(本题 30分,每小题 10分):
1.用两架掘土机掘土 ,第一架掘土机比第二架掘土机每小时多掘土 40 m
3 , 第一架工作
16
小时,第二架工作 24小时,共掘土8640 m
3 ,问每架掘土机每小时可以掘土多少
m
3 ?
2.甲、乙、丙三个工厂共同筹办一所厂办学校,所出经费不同,其中甲厂出总数的 ,乙
厂出甲丙两厂和的 ,已知丙厂出了 16000元.问这所厂办学校总经费是多少, 甲乙两厂
各出了多少元?
3.一条山路,从山下到山顶,走了1小时还差 1km,从山顶到山下,用50分钟可以走完.已
知下山速度是上山速度的 1.5倍,问下山速度和上山速度各是多少,单程山路有多少 km.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9; 2. ; 3. 或 ; 4. x = ; 5. ;
二、解方程: 1. x =1; 2. ; 3. x =6; 4. ; 5.
三、应用题:
1.第一架掘土机每小时掘土 240立方米,第二架掘土机每小时掘土 200 m
3
2.总经费 42000元,甲厂出 12000元,乙厂出 14000元
3.上山速度为每小时 4 km,下山速度为每小时 6 km,单程山路为 5 km.
第三章 图形认识初步
【课标要求】
考点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 理解 掌握 灵活应用
线段
线段的定义、中点 ∨ ∨
线段的比较、度量 ∨
8
线段公理 ∨ ∨
直线
直线公理,垂线性质 ∨
对顶角的性质 ∨
平行线的性质、判定 ∨ ∨
射线
射线的定义 ∨ ∨
射线的性质 ∨ ∨
【知识梳理】
1.点、线、面: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如交通图上用点表示城市,
屏幕上的画面是由点组成的)。
2.角
①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
②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识别度分、秒,会进
行简单换算。
③了解角平分线及其性质。
【能力训练】
一、填空题
1、 如图,图中共有线段 _____条,若 是 中点, 是 中点,
⑴若 , , _________;
⑵若 , , _________。
2、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点最多能确定 条直线。
3、 2:35时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 ______________。
4、 如图,在 的内部从 引出3条射线,那么图中共有 _______个角;如果引出 5
条射线,有_______个角;如果引出 条射线,有_______个角。
5、 ⑴ ;⑵ 。
二、选择题
1、 对于直线 ,线段 ,射线 ,在下列各图中能相交的是( )
9
2、 如果 与 互补, 与 互余,则 与 的关系是( )
、 = 、 、 、以上都不对
3、 为直线 外一点, 为 上三点,且 ,那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 三条线段中 最短 、线段 叫做点 到直线 的距离
、线段 是点 到 的距离 、线段 的长度是点 到 的距离
4、 如图, , ,点B、O、D在同一直线上,则 的度数为( )
、 、 、 、
5、 在海上,灯塔位于一艘船的北偏东 40度方向,那么这艘船位于这个灯塔的 ( )
、南偏西 50度方向 、南偏西40度方向
、北偏东 50度方向 、北偏东 40度方向
三、作图并分析
1、⑴在图上过 点画出直线 、直线 的垂线;
⑵在图上过 点画出直线 的垂线,过 点画出直线 的垂线。
10
2、如图,⑴过点 画直线 ∥ ;
⑵连结 ;
⑶过 画 的垂线,垂足为 ;
⑷过点 画 的垂线,垂足为 ;
⑸量出 到 的距离≈______(厘米)(精确到 厘米)
量出 到 的距离≈______(厘米)(精确到 厘米)
⑹由⑸知 到 的距离______ 到 的距离(填“<”或“=”或“>”)
四、解答题:
1、 如图,AD= DB, E是BC的中点,BE= AC=2cm,线段DE的长,求线段DE的长.
2、 如图,运动会上一名服务的同学要往返于百米起跑点 A、终点记时处 B(A、B位于
东西方向)及检录处 C,他在A处看C点位于北偏东 60°方向上,在 B处看C点位于西北
方向(即北偏西 45°)上。
(1)确定检录处 C的位置;
(2)现限定只用刻度尺作为工具,如果想知道这位同学在检录处 C与百米起跑点 A之间
11
往返一次要走多少米(不考虑其他因素),你有什么办法?(要求:只写出一种办法,不需具
体计算)
解: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10、4、1; 2.6; 3.132.5°; 4.10、21、 ;
5.23.5、44、52
二、选择题 1-5:BCDCB 四、解答题: 1.DE=6;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江苏省赣榆县沙河中学 张庆华
【课标要求】
考点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 理解 掌握 灵活
应用
数据的收集整理
与分析
会 用 扇 形 统 计 图 表 示 数


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 ∨
了解频率分布的意义和作用 ∨
会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
折 线


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近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从图上看,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
12
A.1995 ~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逐年减小 ;
B.2000 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开始回升 ;
C. 这7年中,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 ;
D. 这7年中,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减小 .
2.武汉市某校在“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对学生的调查报
告进行了评比.下图是将某年级 66篇学生调查报告进行整理 ,?分成5组画出的频数分布直方
图.已知从左到右 5个小长方形的高的比为 1:3:7:6:3, 那么在这次评比中被评为优秀的调查
报告有(分别大于或等于 80分为优秀,且分数为整数 )( ).
A.18篇 B.24 篇 C.25 篇 D.27 篇
3.星期天晚饭后,小红从家里出去散步 ,?右图描述了她散步过程中离家的距离 s(米)与散
步所用时间 t(分)之间的函数关系 .依据图象,下面描述符合小红散步情景的是 ( ).
A. 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报栏 ,看了一会儿报,就回家了;
13
B. 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报栏 ,看了一会儿报后 ,继续向前走了一段 ,然后回家了.
C. 从家出发,一直散步(没有停留),然后回家了;
D. 从家出发,散了一会儿步 ,就找同学去了 ,18分钟后才开始返回 .
4.某校为了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 ,对初三(2)班的50?名学生进行了立定跳远、铅球、
100米三个项目的测试 ,每个项目满分为 10分.如图,是将该班学生所得的三项成绩 (成绩均
为整数)之和进行整理后 ,分成5组画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已知从左到右前 4个小组的频率
分别为0.02,0.1,0.12,0.46. 下列说法:①学生的成绩≥ 27分的共有 15人;②学生成绩的众
数在第四小组 (22.5~26.5)内;③学生成绩的中位数在第四小组 (22.5~26.5)范围内.其中
正确的说法是 ( ).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二、填空题
1.现有A、B两个班级,每个班级各有 45名学生参加一次测验 .?每名参加者可获得
0,1,2,3,4,5,6,7,8,9 分这几种不同的分值中的一种 .测试结果 A?班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B班
的成绩如图所示 .
A班
分数 0 1 2 3 4 5 6 7 8 9
人数 1 3 5 7 6 8 6 4 3 2
(1)由观察所得,_____班的标准差较大 ;
14
(2)若两班合计共有 60人及格,问参加者最少获 _______分才可以及格.
2.在相同条件下 ,对30辆同一型号的汽车进行耗油 1?升所走路程的试验 ,根据测得的数据
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 .
则本次试验中,耗油1升所行走的路程在 13.?05?~13.?55km?范围内的汽车共有 _____
辆.
3.2003年,在我国内地发生了“非典型肺炎”疫情 ,?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目前疫
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下图是今年 5月1日至5月14日的内地新增确诊病例数据走势图 (数据
来源:卫生部每日疫情通报 ).
中国内地非典新增确诊病例数据走势图
(截止到2003年5月14日上午10时)
从图中,可知道:
(1)5 月6日新增确诊病例人数为 ________人;
(2) 在5月9日至5月11日三天中,共新增确诊病例人数为 ______人;
(3)从图上可看出,5月上半月新增确诊病例总体呈 _______趋势.
4.在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 ,希望中学开展了“环境与人类生存” 主题研讨活动 ,活动之一
是对我们的生存环境进行社会调查 ,并对学生的调查报告进行评比 .初三.(3)班将本班 50篇
学生调查报告得分进行整理 (成绩均为整数 ),列出了频率分布表 ,并画出了频率分布直方图
15
(部分)如下:
分组 频率
49.5~59.5 0.04
59.5~69.5 0.04
69.5~79.5 0.16
79.5~89.5 0.34
89.5~99.5 0.42
合计 1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
(1) 该班90分以上(含90分)的调查报告共有 ________篇;
(2) 该班被评为优秀等级 (80分及80分以上)的调查报告占_________%;
(3)补全频率分布直方图 .
三、解答题
1.为了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 ,增强环保意识 ,?某中学举行了一次“环保知识竞赛” ,共有
900名学生参加了这次竞赛 .为了解本次竞赛成绩情况 ,从中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成绩 (得分取
正整数,满分为100分)进行统计.?请你根据下面尚未完成并有局部污损的频率分布表和频
率分布直方图 ,解答下列问题:
频率分布表
分组 频数 频率
16
50.5~60.5 4 0.08
60.5~70.5 8 0.16
70.5~80.5 10 0.20
80.5~90.5 16 0.32
90.5~100.5
合计
(1)填充频率分布表中的空格 ;
(2) 初全频率分布直方图 ;
(3) 在该问题中的样本容量是多少 ?
答:_________________.
(4) 全体参赛学生中 ,竞赛成绩落在哪组范围内的人数最多 ?(不要求说明理由 ).
答:________________.
(5) 若成绩在 90分以上(不含90分)为优秀,则该校成绩优秀的约为多少人 ?
答:________________.
2.新安商厦对销售较大的 A、B、C三种品牌的洗衣粉进行了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270份(问
卷由单选和多选题组成 ).对收回的 238份问卷进行了整理 ,?部分数据如下 :
一、最近一次购买各品牌洗衣粉用户的比例 (如图).
二、用户对各品牌洗衣粉满意情况汇总表 :
内容 质量 广告 价格
品牌 A B C A B C A B C
满意的户数 194 121 117 163 172 107 98 96 100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
(1)A 品牌洗衣粉的主要竞争优势是什么 ?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
(2) 广告对用户选择品牌有影响吗 ?请简要说明理由 .
17
(3)你对厂家有何建议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4:DDBD
二、填空题:1.A班,5;2.12;3.138,-49,下降;4.21,76,略
三、解答题:1.12,0.24,50,1,50,80。.5-90.5,216
2.质量占 40.69%,没有太大的影响,建议厂家以质量为准绳。

6. 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
,有以下几点复习方法,希望能帮助到你:
一、回归课本为主, 找准备考方向
学生根据自己的丢分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备考方向。 基础差的学生,最好层层追溯到自己学不好的根源。 无论哪个学科, 基本上都是按照教材层层关联的, 希望基础不好的同学以课本为主,配套练习课本后的练习题,以中等题、简单题为辅、 逐渐吃透课本,也渐渐提高信心。只要把基础抓好, 那么考试时除了一些较难的题目, 基本上都可以凭借能力拿下,分数的高低仅剩下发挥的问题。
二、循序渐进,切忌急躁
在复习的时候, 由于是以自己为主导, 有时候复习的版块和教学进度不同,当考试时会发现没有复习到的部分丢分严重。导致成绩不高。 但是已经复习过的版块,却大多能够拿下。这就是进步,不要因为用一时的分数高低做为衡量标准,复习要循序渐进,不要急躁。复习就像修一 条坑坑洼洼的路, 每个坎坷都是障碍,我们只有认真的从起点开始,按照顺序慢慢推平。哪怕前面依旧沟整,但是当你回头的时候,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条康庄大道。基本上, 如果纯做题的话, 1 -2个月时间就能把各科的试题从第一章节到最后一个章节摸得差不多。
三、合理利用作业试题、 试卷
简单题、中等题一方面可以印证、检验自己的基础知识体系, 又一方面可以提升我们复习的信心。在选择作业上,简单题、中等题尤其是概念理解应用题一 定要自己动手做,还要进行总结。 难题可以参考答案, 但要认真思考其中的步骤推导思想和转化思想,这些都是考试所考察的。语文要充分利用试卷,其中的成语、病句要注重收集,文言文虚实词记得要摘录。英语单词注意把正确选项带人念熟。 同时思考阅读、完型题是如何找到有效的原文信息,他们有何特点和提示点? 要这么去利用每一次作业和试卷,那么成绩将会短期内提高。
四、建立信心, 不计一时得失
有些学生自认为自己是差生, 无可救药了。但是事实上往往不是这样。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天生比别人笨, 不如别人聪明。也许在某一方面上确实是有自身的缺陷,但是却忽略了自己的优势所在。为了自己心中那份或许并不是十分确定的梦想,一定要打起精神。前面也说过,考试不要记一时得失,而是要不断的总结归纳。中等生,只要你不放弃,找到自己的缺陷,严格给自己定下复习要求并认真执行,就能达到。

7. 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人教版)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对顶角(vertical angles)相等。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perpendicular)。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5.2 平行线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parallel)。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直线平行的条件: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

5.3 平行线的性质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proposition)。

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6.1 平面直角坐标系
含有两个数的词来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两个数各自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和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ordered pair)。

第七章 三角形
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三角形(triangle)具有稳定性。

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n边形内角和等于:(n-2)•180度
多边形(polygon)的外角和等于360度。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方程中含有两个未知数(x和y),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s of two unknowns) 。
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system of linear equations of two unknowns)。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8.2 消元
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 不等式
用小于号或大于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inequality)。
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叫做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解集(solution set)。
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linear inequality of one unknown)。
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把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起来,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linear inequalities of one unknown)。

第十章 实数
10.1 平方根
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arithmetic square root),2是根指数。
a的算术平方根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radicand)。
0的算术平方根是0。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square root) 。
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extraction of square root)。

10.2 立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cube root)。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extraction of cube root)。

10.3 实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做无理数(irrational number)。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real number)。

热点内容
师生迷情八 发布:2025-07-18 11:58:43 浏览:478
三字经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18 11:46:47 浏览:45
希腊的历史 发布:2025-07-18 10:33:00 浏览:654
人体中的数学 发布:2025-07-18 07:53:58 浏览:951
一级建造师机电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18 07:50:21 浏览:528
班主任工作计划小学四年级 发布:2025-07-18 05:17:52 浏览:912
浅谈师德的心得体会 发布:2025-07-18 03:09:46 浏览:807
怎么浏览谷歌 发布:2025-07-18 02:29:49 浏览:51
之女教师 发布:2025-07-18 01:03:04 浏览:369
奥数物理 发布:2025-07-17 23:41:12 浏览: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