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小论文
数学小论文 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我发现,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斗就栽在数学上。要学好高中数学,要求自己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 集合 进入高中,学习数学的第一课,就是集合。概念抽象、符号术语多是集合单元的一个显著特点,例如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及其表示方法,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及其表示方法,子集、真子集和集合相等的定义等等。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三性”:(1)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应该是确定的,不能模棱两可。(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应该是互不相同的,相同的元素在集合中只能算作一个。(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是无次序关系的。例:已知集合M={X|X²+X-6=0}集合N={Y|aY+2,a∈R},且N∩CuM=Φ,则实数a=多少?解:因为N∩CuM=Φ所以N⊆ M 因为M={X|X²+X-6=0}={-3,2}所以N={2}或{-3}或{-3,2} 当N=Φ时,a=0 当N={2}时,2a+2=0,a=-1 当N={-3}时,-3a+2=0,a=2/3 所以实数a=0或a=-1或a=2/3注意:不能忘记Φ时的情况 不等式(1)绝对值的问题,考虑去绝对值,去绝对值的方法有:对绝对值内的部分按大于、等于、小于零进行讨论去绝对值;通过两边平方去绝对值;需要注意的是不等号两边为非负值。含有多个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可用“按零点分区间讨论”的方法来解。(2)分式不等式的解法:通解变形为整式不等式;(3)不等式组的解法: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求其交集,即是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求交集中,通常把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画在同一条数轴上,取它们的公共部分。(4)解含有参数的不等式:解含参数的不等式时,首先应注意考察是否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如果遇到下述情况则一般需要讨论:①不等式两端乘除一个含参数的式子时,则需讨论这个式子的正、负、零性.②在求解过程中,需要使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时,则需对它们的底数进行讨论.③在解含有字母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时,需要考虑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状况(有时要分析△),比较两个根的大小。例:解关于x的不等式x-a/x+1<0解:将题目整理变形(a-1)x/a<-1,分类讨论x的系数(1)当(a-1)/a>0,即a<0或a>1时,x<a/(a-1).(2)当(a-1)/a<0,即0<a<1时,x>a/(a-1).(3)当(a-1)/a=0,即a=1时,x取任意实数不等式恒成立. 函数一、函数的三要素: , , 。(1)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①定义法(拼凑):②换元法:③待定系数法:④赋值法:(2)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含参问题的定义域要分类讨论; 对于实际问题,在求出函数解析式后;必须求出其定义域,此时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意义来确定。(3)函数值域的求法: ①配方法:转化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特征来求值;②逆求法(反求法):通过反解,用y来表示x,再由x的取值范围,通过解不等式,得出y的取值范围;④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转化为能求值域的函数,化归思想;⑤三角有界法:转化为只含正弦、余弦的函数,运用三角函数有界性来求值域;⑥基本不等式法:利用平均值不等式公式来求值域;⑦单调性法:函数为单调函数,可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⑧数形结合:根据函数的几何图形,利用数型结合的方法来求值域。二、函数的性质: 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单调性:定义:注意定义是相对与某个具体的区间而言。判定方法有:作差比较和图像法。应用:比较大小,证明不等式,解不等式。奇偶性:定义:注意区间是否关于原点对称,比较f(x) 与f(-x)的关系。f(x) -f(-x)=0 f(x) =f(-x) f(x)为偶函数; f(x)+f(-x)=0 f(x) =-f(-x) f(x)为奇函数。例:已知f(x)为奇函数,当x>0时,f(x)=x(1-x),则x<0时,f(x)=_______ 解:设x<0,那么-x>0代入f(x)=x(1-x),得f(-x)=-x(1+x), f(x)为奇函数 所以f(-x)=-f(x) 得f(x)=x(1+x),
⑵ 问一下大家高中数学小论文要从什么方面写哟真的很急了,劲急、急啊,
他的自由何时来,
劝她们往前,朝他的声音与双手走去,
这里连钟乳的分秒也停止了滴落。
和它们那朦胧的塔影。
从一个纯静的睡眠中醒来。
了的么这是宁静时候才会铺的的篇章,
⑶ 高中生数学小论文
例:
数学小论文
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
“105、203房间、2003年”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2)”与“房门号(3)”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
爱因斯坦曾说:“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宏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不存在”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荒唐”的人。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我的新大陆”。
⑷ 高一数学论文1000字
数学,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平凡而又美丽。你也许会说:“数学不就是几个阿拉伯数字嘛,那也谈得上美丽?”然而,正是它的简洁,才造就了它的美丽与神奇。
初识数学,是再简单不过的“1、2、3”,难道这就是我想象中的数学?可是,我错了,我看到的仅仅是一个表面,它有着更深层的含义。数学的难度渐渐的加深。从加、减、乘、除到小数、分数,数学的奥妙与美丽正逐渐向我展现。数学就像一个大集体,而那一个个数字则像一个个快活的小精灵,整天舞动着。“1”是它们的大哥,将身体挺得笔直,显得威风凛凛;而“2”则像个恬静的少女,扭曲着身体,显得羞答答的;“3”是个健壮的小伙子,天性乐观,怀抱远大的理想……其他几个兄妹更是俊俏、清秀,个个身怀绝技。这十个小精灵朝夕相处,团结一心,见姐妹太少,它们还会进行自我组合,产生新的数字呢!看,“1”见“0”一个人太寂寞,胆子又小,便主动与它组合,陪伴在它身边,便产生了“10”。其他兄妹受到启发,纷纷响应,庞大的数字从此遍布天下。
有数字还不够,小精灵们觉得不够热闹,便请来了更多的玩伴。于是,小数点来了、分数带着家人来了、字母们也应邀而来……凡是受到邀请的,都从四面八方赶来了。数学王国热闹极了!可是,尽管来了,调皮的本性依旧改不了。瞧,“顽皮鬼”小数点趁主人不注意,从“2”的身边一蹦蹦到了“3”的前面。见主人心急火燎地寻找,它却在一旁哈哈大笑,活像是在与主人捉迷藏。为此,我也没少被它愚弄。见它“胜利”后得意洋洋的模样,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养成细心的好习惯,抓住这调皮的小数点!很快,在考试时,我俩又相遇了,一见是我,小数点轻蔑地说道:“嘿嘿,手下败将,怎么又回来了?”说着,又想使用“看家本领”来迷惑我。早有防备的我一举看穿它的诡计,迅速将它揪住,将它放回原位去了。调皮的小数点终于被制服了,望着它那垂头丧气的模样,一丝快慰不禁涌上心头。
如果仅仅是外表,数学还不足以称得上美丽,它那独特的内在美,更是使它留名千古。数学的范围很广,得到的传播空间也较多,几千年前,印度人创造了它,阿拉伯人将期修正,它有着很强的表达力,形象以及快捷铸就它不朽的历史。古今中外,它成就了多少事物的诞生,世界七大奇迹,有哪一样不是在数学的熏陶下完成的?从祖冲之精密的推算到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从爱迪生数千种发明到高科技世界,数学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没有数学,哪有许许多多的发明?哪来猜想与定理?会有哪一个工程能顺利进展?数学是无私的,它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大家,从不索取什么;数学是公平的,它只将自己奉献给勤奋努力的人,鼓励他们继续奋斗;数学是“无情”的,它憎恨懒惰,面对那一只只贪婪而不肯付出的手,它一概置之不理。数学就像一根丝带,将自己与人们的生活紧紧地连在一起。
如果没有这根丝带,世界将会是怎样呢?其实,数学的美丽还远远不只这些。它带给人们独立性,带给人们成功的喜悦,带给人们探索与发现的精神,它将自己的“美”献给每一位热爱数学的人。数学是春天的第一滴春雨,滋润大地;数学是夏日的太阳,充满激情;数学是深秋丰收的田野,带给人无限喜悦;数学是寒冬的一片雪花,洁白无暇。它是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它是送给奋斗者最好的礼物,它是千古文化不朽的功臣。啊,朋友,爱上数学,播下智慧的种子,洒下辛勤的汗水,收获成功的喜悦吧!
⑸ 跪求一篇高中学习数学心得小论文【200字左右】
学习数学就是一个做习题的过程。只有有不断地练习,不断地巩固旧题、尝试新题,才能掌握好数学知识。书本上的内容只是“纸上谈兵”,如果完全靠老师在课上讲的完全不能为己所用,学到的也只是过眼云霄,不能融入自己的头脑中,很快就会他们忘记。自己在课下不断巩固,不断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把数学的方法、解题思路完全掌握。因此,不断地巩固才是学习数学的“王道”。
⑹ 高一数学小论文200字
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我发现,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斗就栽在数学上.
要学好高中数学,要求自己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集合 进入高中,学习数学的第一课,就是集合.概念抽象、符号术语多是集合单元的一个显著特点,例如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及其表示方法,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及其表示方法,子集、真子集和集合相等的定义等等.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三性”:(1)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应该是确定的,不能模棱两可.(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应该是互不相同的,相同的元素在集合中只能算作一个.(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是无次序关系的.例:已知集合M={X|X²+X-6=0}集合N={Y|aY+2,a∈R},且N∩CuM=Φ,则实数a=多少?因为N∩CuM=Φ所以N⊆ M\x09因为M={X|X²+X-6=0}={-3,2}所以N={2}或{-3}或{-3,2}\x09当N=Φ时,a=0\x09当N={2}时,2a+2=0,a=-1\x09当N={-3}时,-3a+2=0,a=2/3\x09所以实数a=0或a=-1或a=2/3注意:不能忘记Φ时的情况 不等式(1)绝对值的问题,考虑去绝对值,去绝对值的方法有:对绝对值内的部分按大于、等于、小于零进行讨论去绝对值;通过两边平方去绝对值;需要注意的是不等号两边为非负值.含有多个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可用“按零点分区间讨论”的方法来解.(2)分式不等式的解法:通解变形为整式不等式;(3)不等式组的解法: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求其交集,即是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求交集中,通常把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画在同一条数轴上,取它们的公共部分.(4)解含有参数的不等式:解含参数的不等式时,首先应注意考察是否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如果遇到下述情况则一般需要讨论:①不等式两端乘除一个含参数的式子时,则需讨论这个式子的正、负、零性.需要使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时,则需对它们的底数进行讨论.③在解含有字母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时,需要考虑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状况(有时要分析△),比较两个根的大小.例:解关于x的不等式x-a/x+1
⑺ 高中数学建模小论文
高中数学建模的三种教学形式
作者(来源):左双奇* 位育中学 发布时间:2007-09-06
高中数学建模的三种教学形式
左双奇* (位育中学)
问题的提出
数学建模的教学实践在我国己有十多年的探索了,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都将数学建模内容列入学生必修内容。在探究性学习的探索中,一些学校选择了数学建模做为突破口;在进行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实践中,数学建模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近年来,我校为配合上海市中学生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对数学建模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针对人为地将数学建模教学与曰常课堂教学相割裂、教师和学生对数学建模这种具有多样性、新奇性的学习形式存在的畏难心理等困难,我校在数学建模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循序渐近的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形式来克服以上的困难。
研究方法和过程
一、常规课堂教学中的数学建模教学
广义地说,一切数学概念、数学理论体系、数学公式、方程式和算法系统都可以称为数学模形。如“椭圆的方程及图象”就是一个数学模型,“用‘二分法’求方程的一个近似解”也是一个数学模型。针对学生在数学建模中不会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简化、假设变量和参数,形成明确的数学框架的困难,我们在常规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模仿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来处理教材中常规的学习内容,从而为学生由实际问题来建立模型奠定基础。
譬如,对于二面角内容的教学,在学生原有生活经历中,有水坝面和水平面成适当的角的印象;有半开着的门与墙面形成角的印象,那么我们在让学生形成二面角的概念时,应当从学生已有的这些认识中,舍弃具体的水坝、门等对象,而抽象出“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在这里,半平面是相对于水坝拦水面、门等的具体对象而进行合理假设得到的理想化对象,而在进一步研究如何度量一个二面角的大小时,我们是让学生提出各种方案,然后通过讨论、比较各方案所定义的几何量对给定的二面角是不是不变量,同时又简洁表达了二面角中两个半平面闭合程度的大小。以上关于二面角的概念及其度量方法的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建立数学模型并研究模型的过程。
这个教学案例说明,在常规的曰常课堂教学中,完全可以选定适当内容,创设出数学建模的教学情景来处理教学内容,从而为学生真正面对实际问题来建立模型、研究模型创造条件。
二、教师提供问题的数学建模教学
教师提供问题的数学建模,基本上同目前开展的大学生、中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需要完成的建模任务相同。这种形式的数学建模学生不需要自己选定实际问题研究,而是由教师选定适合于学生水平的实际问题呈现给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小组通过讨论,自己完成模型选择和建立、计算、验证等过程,最后用小论文的形式呈现自己的研究成果,这种形式的数学建模学生已真正接触到实际问题,并经历建模的全过程。
经过了曰常课堂教学中的数学建模教学,学生对什么是数学建模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已经历了由具体问题抽象出明确数学框架的锻练,因此,我们在这种形式的数学建模教学中,主要是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
1.提供的实际问题必须难易适度,应当适合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于较难的问题,我们往往给出必要提示,如启发学生通过提出合符常理的假设来将复杂的问题化为可以建模的问题;通过提示学生设定相关变量来达到使模型容易建立等。
教师可从选定的实际问题、模型假设、变量设定等方面来控制难度,其中模型假设和变量设定是直接影响到模型建立的关键因素,对此关键点教师没计适当的教学形式,是“教师给定问题型”建模教学的关键。
2.在“教师给定问题型”的数学建模的实践中,学生将经历建模的全过程,其中在模型的求解这一环节,往往需要借助计算机选择一个合适的数学软件平合,通过数学实验来求解模型。我校近年来,对这一环节的教学比较重视,每年都对将参加上海市中学生数学建模夏令营的学生团队进行数学软件Matlab的使用辅导,通过使学生精通一种软件的使用,再介绍学生自己钻研其它几种数学软件的使用,从而为学生正确求出模型的解,铺平了道路。
3.在近五年对学生的辅导过程中,我们感到以下一些问题可用来训练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它们是:(1)路桥问题,(2)限定区域的驾驶问题,(3)交通信号灯管理问题,(4)球的内接多面体问题,(5)螺旋线问题,(6)最短路问题,(7)最小连接问题,(8)选址问题,(9)面包进货问题等。
4.在“教师给定问题型”的数学建模实践中,学生的研究结果,必须会用论文进行表达,会表达自己的研究思路及结果,是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由于数学建模论文的撰写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当然这种格式要求是为了更好地使作者展现自己的研究结果,也是对论文质量的保证。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论文撰写的格式进行了专门的辅导,一般地说,中学生的数学建模论文格式,应当具有以下的形式。
(一) 论文摘要:做什么?用什么方法?借助什么工具?得出什么结论?为什么用这个工具?所得结果还有何推广应用?
关键词:用以体现论文主要特色的几个词汇。
(二) 问题的重述:用自己的语言将问题重述一遍,有自己的理解。
(三) 必要的假设或假定:(1)根据实际情况假定,要合乎常理,简化原始问题;(2)变量的定义和声明。
(四) 问题分析:变量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已知了什么?需在数学上解决什么?
(五) 模型:能够写成数学表达式的一定要写,可用几种不同的模型。
(六) 模型求解:用各种手段、包括借助计算器和计算机得出结论。
(七) 问题的讨论:模型及使用的工具的优缺点(准确性、局限性),所得结论和所用方法可否延伸到其他领域。
(八) 附录:引用的原始资料,编写的程序等。
从以上八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辅导,提出要求,将会有效保证学生正确用论文表达自己的研究结果。
三,学生自选问题的数学建模教学。
有了前面两种形式的建模教学。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建模水平后,就可进入学生自选问题的数学建模教学阶段了。这一阶段是要求学生依据自己已掌握的建模知识和具备的经验,自己选定一个实际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加以解决,最后以论文的形式反映自已的研究成果。这一阶段的数学建模教学实践,若开展的好,则广大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所表现出的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丰富的想象力都将是我们老师始料未及的。近年来我校在这种形式的建模教学实践中,主要是加强了如下三个方面的指导。
⑻ 帮忙想个高中数学小论文的题目
浅谈中学数学中的反证法
数学选择题的利和弊
浅谈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
论研究性学习
浅谈发展数学思维的学习方法
关于整系数多项式有理根的几个定理及求解方法
⑼ 高一数学小论文(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数学作业还这么变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