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语文答案
㈠ 2016考点通。高考语文综合试卷(一)的答案
2016新课标考点通高考语文综合测试一答案
㈡ 2016~2017年高考优化大考卷语文十六答案
C.作者面对张謇铜像“无法从他的目光中逃遁”,是因为那目光唤醒了他关于“根”的记忆,并促使他在世纪之交对“知识阶层”作重新扫描
D.“真正造福人类的事业应是比生命更长”意思是,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只有在人生中竭尽全力地创造,才能延长人的生命,才能实现生命的价值
E.文章融记叙、描写、议论于一体,语言优雅,议论精到,文中多处使用的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更增添了文章的美感
解析B项,二者不只是形似,更有精神品格的相通;D项,意在强调人应留下真正造福人类的长效事业
答案BD
★2.全文可分为哪几个层次?请概括各层次大意
答:
答案全文分三个层次:
①~②段:由描述张謇铜像引出下文关于张謇的沉思和事迹介绍
㈢ 2016高考语文卷上的漫画是什么意思
1、2016年湖南等省高考使用全国一卷,今年全国一卷是漫画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回归颇有些出人意料,很可能让一些考生心慌意乱,手足无措。不过只要静下心来,仔细审视,会发现所提供的漫画内容明晰,审题立意的难度并不高
2、立意求准:今年新课标一卷的作文题紧密联系社会生活,承载了新课标的理念“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今年的作文题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学校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思考如何对待学生的分数,进步与退步。
3、漫画呈现的无疑是教育方面的功利行为,退步了就责打,进步了就表扬。这样的做法脱离了学生自身的实际,是盲目而不不明智的。正确的做法无疑是教育孩子要从孩子的自身实际出发,严格要求而不加以苛责,赏识鼓励而不过分纵容。
4、自由表达:新课标鼓励高中生“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今年作文题审题不难,文体不限。考生可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与生活积累进行有创意的表达,可写成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书信、演讲稿、辩论稿等。但是不论什么文体,一旦选定,就要遵循此种文体写作规律,凸显文体特点,切莫因文体不限而写的文体“四不像”。再者,无论选择哪种文体,都要注意结构的完整,感情的真挚,材料的准确,语言的流畅。
㈣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有几套试卷
1、2016年高考来语文全国卷有新课标源一卷和新课标二卷两套试卷。
2、随着一系列高考新政的出台,年复一年的全国高考正在发生引人注目的变化。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公布后,恢复“全国一张卷”成为改革大趋势。2015年,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增至18个(新增江西、辽宁、山东3省),2016年将有25个省份(新增福建省、广东省、四川省、陕西省、安徽省、湖南省、重庆市)使用统一命题试卷。
㈤ 2016考点通.高考语文综合试卷答案
一 阅读80分 (一)(17分) 1.(2分)A 2.(3分)因为作者故意不使用(1分)大家默认(1分)的社会约定(1分)来解释地图,所以这个练习只是一个把戏。 3.(2分)答案示例:形象直观地说明理论模型的特点 评分说明:‚形象直观‛1分,‚理论模型的特点‛1分。 4. (3分)C 5. (3分)答案示例:本文语言还具有平易近人的特点,如文中多次使用设问,使用‚我们‛‚你‛等人称代词,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 评分说明:特点1分,如‚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等,结合例子作具体分析2分。 6. (4分)答案示例:从文中看,理论模型的特点有:一、理论模型不同于其表示的对象,但两者易于混淆;二、理论模型与其表示的对象之间具有结构上的特定相似性;三、理论模型需要一套基于专业知识的约定来构建和解释;四、理论模型是不完美的,主要体现在不完整、不精确两方面。 评分说明:一个特点1分。第一个特点中的‚易于混淆‛、第三个特点中的‚基于专业知识的约定‛,是理论模型区别于地图的特征,须明确写出才可给分。 (二)(19分) 7. (3分)C 8. (4分)用干脆有力的‚扯、抓、跨‛等动词(1分),生动地写出老妇人动作麻利(1分)和毫不犹豫(1分),也充分表现出她的热心善良(1分)。 9. (4分)答案示例:运用比拟和通感的手法,变听觉为视觉,化无形为有形。用步履的缓慢摇摆表现出声音在‚我‛心头久久萦绕,对‚我‛触动很大,也与句中‚苍老‛一词相一致。 评分量表:
分值 等级描述 答题模式 4分 紧扣关键词语所做的赏析全面而细致。 应答为③④,加上①②⑤中的任意一项。 3分 联系关键词语所做的赏析较全面细致。 应答为③,加上①②④⑤中的任意一项。 2分 有赏析,但不全面、不具体。 应答为③,或①②④⑤中的至少两项。 1分 有相关分析。 应答为①②④⑤中的任意一项。 0分 所答内容与试题无关或分析错误。 非上述模式。 量表说明:答题模式中,‚①‛表示‚比拟‛‚通感‛中的任意一项,‚②‛表示‚变听觉为视觉‛‚化无形为有形‛中的任意一项,‚③‛表示‚用步履的缓慢摇摆表现出声音在‘我’心头久久萦绕‛,‚④‛表示‚对‘我’触动很大‛,‚⑤‛一表示‚与句中‘苍老’一词相一致‛。 10. (4分)第一次转变是由满怀恼恨到怀疑、动摇(1分),转变的原因是老妇人善意的揣测触动了‚我‛(1分)。第二次转变是由怀疑、动摇到彻底释怀(1分),原因是老妇人的话
8 让‚我‛领悟到应该用善良宽容去化解心中的怨恨(1分)。 11.(4分)评分量表:
分值 整体印象 等级描述 答案示例 4分 优秀 想象丰富,合乎作品内在情理;起到结尾作用,语言有意蕴。 轻轻将那张已经揉皱并被雪水洇湿的纸条撕碎,然 后回转身,慢慢朝火车站方向走去。 3分 良好 想象合乎作品内在情 理;有结尾作用;语言通顺。 (1)将那张记录着怨恨的纸条扔进了垃圾箱,然后向火车站走去。 (2)敲开了门……午夜的月台上,她向我挥着手,隐没在漫天雪花中。 2分 中等 想象基本合乎作品内在情理,结尾作用不明显;语言较通顺。 (1)想了想,转身走了。 (2)敲开门,看着她诧异又有些许不安的眼神,我告诉了她我的来意,不再愤恨,畅谈后愉快启程。 1分 较差 想象与作品内在情理不一致。 (1)但此时的我却已失去了再向她质问的兴趣了,这一场雪早就将这之前的怨气都吹得烟消云散了。 (2)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应该讨伐一番。但是,我又想起了老妇人的话。怎么办呢? 0分 很差 内容与作品内在情理 相悖或毫无关联。 (1)晕倒了。 (2)敲开了门。门后出现的竟然是那位老妇人。 (三)(6分) 12. (1)积善成德(2)俯察品类之盛(3)长安不见使人愁(4)月迷津渡(5)随意春芳歇(6)必有邻(7)吹皱一池春水(8)都云作者痴 评分说明:答对1空给1分;考生答案超过6空时,按前6空评分。 (四)(8分) 13.(1分)B 14.(3分)B 15.(4分)答案示例:画线句借雨写怀,借眼前大雨洗尘垢、润焦槁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作者涤污秽、惠天下的抱负,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又以‚造物不言功‛,寄托作者不以功自居的宽阔胸襟。这样写言近旨远,物我浑然。 评分说明:雨景的特点1分,情怀2分,效果的分析1分。 (五)(18分) 16. (4分)(1)振兴(2)质朴(3)料想(4)美好 17. (2分)A 18. (5分)答案示例:滏阳有个叫焦通的人,侍奉父母礼数缺失,被堂弟控告。彦光没有判他罪,把他带到州学,责令他在孔子庙观看效法。 评分说明:‚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为6点,1点有错误扣1分,扣到0分为止。 19. (2分)评分量表:
9
分值 等级描述 答案示例 2分 准确概括画线部分反映出的心理状态 (1)胸有成竹(2)信心十足 1分 概括的心理状态与画线部分有关,但不准确 (1)欲雪前耻(2)争强好胜 (3)急于纠错(4)励精图治 0分 应答错误。 (1)刚愎自用(2)任劳任怨 20. (5分)梁彦光第一次治理相州时,没有针对相州多诡诈的风气(1分),沿用了在岐州时‚以静镇之‛的方法(1分),导致失败。第二次治理相州时,一方面揭发坏人坏事,严惩狡猾之徒(1分),另一方面立学兴儒(1分),以德化人(1分),取得成功。 (六)(12分) 21.(1分)D 22. (2分)对居室‚静‛的特点进行具体描绘(1分),引出后文‚客‛的感叹(1分) 23. (2分)C 24. (3分)D 25. (4分)本文先以居静人不静的现象,反驳了‚静系于居‛的看法(1分),再从居不静人静的现象,提出‚静系于人不系于居‛的观点(1分)。在此基础上,又把对‚居‛的理解上升为心灵的居所(1分),由此推进一层,提出‚居仁而静‛这一最为核心的观点(1分)。全文紧扣‚居‛‚静‛关系,连贯而下,层层推进。
㈥ 2016赢在高考语文答案
三个办法给你
第一,加班上群里找同学的抄吧
第二,乱做吧,我以前的时候也是作业多于是乱写。
第三,烧了,从来不检查的。
望采纳,谢谢
㈦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有多少种不同的试卷
2016年24省市高考使用全国卷;
但是2016年山东、海南部分采用全国卷,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2016年仍自主命题。
比较重要的地方试卷共5种,再加全国卷。
㈧ 2016年高考全国卷一,二语文试题真题及答案解析估计能考多少分
第一部分(
27
分)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C
(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
,
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
2.B
3.C
4.A
(
B
缅
mi
ǎ
n
怀,淋漓尽致
C
疵
c
ī,非此即彼
D
摒
b
ì
n
g
,弥足珍贵
)
5.D
二、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6.A
(穷:困厄,绝境)
7.B
(表被动。
A
代词,指吾粲;动词,到,往。
C
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
D
作
状语,表反问,为什么;作定语,什么。
)
8.B
(省略成分应为“水中生人”
)
9.A
(
“表现不凡”有误;在孙河奏请之前,吾粲已为小吏。
)
第二部分(
123
分)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35
分。
10.
(
4
分)参考答案:文章第②段写洞口之战时,面对落水呼救的兵卒,
吾粲不顾大船沉没的危险,救活一百多人。由此看出他是一个果断、见义
勇为的人。
(概括内容
2
分,说明性格特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
11
.
断句(
5
分)
桓公入蜀
/
至三峡中
/
部伍中有得猿子者
/
其母缘岸哀号
/
行百余里不去
/
遂跳
上船
/
至便即绝
/
破其腹中
/
肠皆寸寸断
/
公闻之怒
/
遂黜其人
(评分标准:标记“
/
”处,共
10
处,每断对
2
处,得
1
分;每断错
2
处,
扣
1
分,扣完为止。
)
参考译文:
桓温带兵进入川蜀地区,
到了三峡,
部队中有人抓到一只猿崽。
那猿崽的母
亲沿着长江岸边哀号鸣叫不已,
一直追着船队跑了一百多里还不离开,
终于跳到
了船上,
一跳到船上便气绝死了。
人们剖开它的肚子,
才发现它的肠子都断成一
寸寸的了。桓公听说这件事后大怒,于是罢黜了那个人。
12.
默写(
8
分)
①风乎舞雩
②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③彼竭我盈
④东晋
⑤王羲之
⑥滕王阁序
⑦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⑧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每空
1
分,有错则该空不得分。
)
13.
(
18
分)
①(
3
分)
A
(
“因为战乱”有误)
②(
5
分)
B
(
3
分)
E
(
2
分)
(此两项为比喻句)
③(
10
分)评分要点:
(举例
2
分,赏析
4
分,语言
4
分。
)
四、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3
分。
14.
(
5
分)
B
(
2
分)
E
(
3
分)
(
A
是卡尔思考的课题,而非事实;
“正在牺牲”
不等于“丧失了”
;
C
卡尔是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
D
文中是先改变大脑神经系
统,从而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
15.
(
4
分)
①互联网从总体上提升了大多数人的阅读时间。
②互联网式的碎片化阅读,让随时阅读成为了可能和习惯。
③电子化阅读也有可能促发深度思考。
④利用互联网的交互式和可拓展性,能让阅读走得更远更深入。
(
4
点,每点
1
分)
16.
(
4
分)
数据“
46.7%
”说明小学生的网络阅读具有普遍性,有一定规模。
(说明数据
1
分,结合理论
1
分,提出建议
2
分。
)
五、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5
分。
17.
(
4
分)
B
C
(
B
“承上启下”
、
“过渡段”
、
“描绘今日的过年”有误。
C
“意
在说明母亲迷信”有误。
)
18.
(
5
分)说明父亲祭祖非常慎重、虔诚(
1
分)
,表现了他对先祖的怀念和崇
敬(
1
分)
,对先祖或神灵护佑的祈求(
1
分)
;父亲的行为也让我懂得了对生
命的慎重,懂得敬与爱,懂得珍惜和感谢(
2
分)
。
(意思对即可)
19.
(
6
分)过年异常热闹而忙碌;过年食物丰盛;过年有许多禁忌,感觉神秘;
对除夕夜尤其感到意义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