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数学基础
Ⅰ 通过学习经济数学基础,你认为数学在经济生活中有哪些具体应用不少于100字!谢谢
在中国战国时期,曾经有过一次流传后世的赛马比赛,相信大家都知道,这就是田忌赛马。田忌赛马的故事说明在已有的条件下,经过筹划、安排,选择一个最好的方案,就会取得最好的效果。可见,筹划安排是十分重要的。
现在普遍认为,运筹学是近代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将生产、管理等事件中出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运筹问题加以提炼,然后利用数学方法进行解决。前者提供模型,后者提供理论和方法。
运筹学的思想在古代就已经产生了。敌我双方交战,要克敌制胜就要在了解双方情况的基础上,做出最优的对付敌人的方法,这就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说法。
但是作为一门数学学科,用纯数学的方法来解决最优方法的选择安排,却是晚多了。也可以说,运筹学是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才开始兴起的一门分支。
运筹学主要研究经济活动和军事活动中能用数量来表达的有关策划、管理方面的问题。当然,随着客观实际的发展,运筹学的许多内容不但研究经济和军事活动,有些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去了。运筹学可以根据问题的要求,通过数学上的分析、运算,得出各种各样的结果,最后提出综合性的合理安排,已达到最好的效果。
运筹学作为一门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在处理千差万别的各种问题时,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确定目标、制定方案、建立模型、制定解法。
虽然不大可能存在能处理及其广泛对象的运筹学,但是在运筹学的发展过程中还是形成了某些抽象模型,并能应用解决较广泛的实际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运筹学已渗入很多领域里,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运筹学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现在已经是一个包括好几个分支的数学部门了。比如:数学规划(又包含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组合规划等)、图论、网络流、决策分析、排队论、可靠性数学理论、库存论、对策论、搜索论、模拟等等。
Ⅱ 经济数学基础的目录
第一章 极限与连续§1.1 函数一、函数及其特性二、初等函数三、常用经济函数§1.2 极限及其运算一、数列的极限二、函数的极限三、无穷小与无穷大四、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五、两个重要极限§1.3 函数的连续性一、连续性的概念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三、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实验一 使用Mathematica计算极限本章小结习题第二章 导数、微分及其应用§2.1 导数的概念及运算一、导数的定义二、可导与连续的关系三、求导法则四、隐函数的导数五、高阶导数§2.2 函数的微分一、函数微分的概念二、微分的基本公式与法则三、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2.3 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一、微分中值定理二、洛必达(L‘Hospital)法则§2.4 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一、函数的单调性二、函数的极值与最值§2.5 导数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一、边际分析二、弹性分析三、最优化分析实验二 使用Mathematica求导数与微分本章小结习题二第三章 不定积分§3.1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一、不定积分的概念二、不定积分的性质三、基本积分公式§3.2 不定积分的积分方法一、直接积分法二、第一换元积分法(凑微分法)三、第二换元积分法四、分部积分法实验三 使用Mathematica求不定积分本章小结习题三第四章 定积分§4.1 定积分的概念及其性质一、定积分的概念二、定积分的性质§4.2 微积分基本定理一、变上限积分函数二、微积分基本定理§4.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一、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二、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4.4 定积分的应用一、平面图形的面积二、经济应用问题举例实验四 使用Mathematica求定积分本章小结习题四第五章 多元函数微分学§5.1 二元函数与偏导数一、二元函数的概念二、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三、偏导数§5.2 二元函数的极值一、二元函数的极值二、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应用问题三、条件极值与拉格朗日乘数法实验五 使用Mathematica求函数偏导数与多元函数的最值本章小结习题五第六章 矩阵与线性方程组§6.1 矩阵的概念与运算一、矩阵的概念二、几类特殊矩阵三、矩阵的运算§6.2 逆矩阵及其求法一、可逆矩阵的概念二、矩阵的初等变换和矩阵的秩三、求逆矩阵的方法——初等变换法四、可逆矩阵的性质§6.3 线性方程组的解与结构一、线性方程组的矩阵表示二、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及理论三、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与结构四、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实验六 使用Mathematica软件进行矩阵运算及解线性方程组本章小结习题六第七章 概率与统计初步§7.1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一、随机现象与随机事件二、事件的关系与运算三、事件的概率及加法公式四、条件概率与乘法公式五、事件的独立性伯努利概型§7.2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一、随机变量的概念二、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三、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7.3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一、数学期望二、方差§7.4 参数估计一、总体与样本二、统计量与抽样分布三、参数估计实验七 使用Mathematica进行概率统计计算本章小结习题七附表I 初等数学中的常用公式附表Ⅱ 标准正态分布表附表Ⅲ x2分布表附表Ⅳ t分布表习题答案参考文献
Ⅲ 《经济数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全部答案
一、填空题:
1、0;
2、1;
3、x-2y+1=0;
4、2x;
5、- ;
二、单项选择题:
1、D;
2、B;
3、B;
4、B;
5、B;
三、解答题
1、计算极限
(1)解:原式=
=
=
(2)解:原式=
=
=-
(3)解:原式=
=
=-
(4)解:原式=
=
(5)解:∵x 时,
∴ =
=
(6)解: =
= (x+2)
=4
2、设函数:
解: f(x)= (sin +b)=b
f(x)=
(1)要使f(x)在x=0处有极限,只要b=1,
(2)要使f(x)在x=0处连续,则
f(x)= =f(0)=a
即a=b=1时,f(x)在x=0处连续
3、计算函数的导数或微分:
(1)解:y’=2x+2xlog2+
(2)解:y’=
=
(3)解:y’=[ ]’
=- ·(3x-5)’
=-
(4)解:y’= -(ex+xex)
= -ex-xex
(5)解:∵y’=aeaxsinbx+beaxcosbx
=eax(asmbx+bcosbx)
∴dy=eax(asmbx+bcosbx)dx
(6)解: ∵y’=- +
∴dy=(- + )dx
(7)解:∵y’=- sin +
∴dy=( - sin )dx
(解:∵y’=nsinn-1x+ncosnx
∴dy=n(nsinn-1+ cosnx)dx
(9)解:∵y’=
=
∴
(10)解:
4、(1)解:方程两边对x求导得
2x+2yy’-y-xy’+3=0
(2y-x)y’=y-2x-3
y’=
∴dy=
(2)解:方程两边对x求导得:
Cos(x+y)·(1+y’)+exy(y+xy’)=4
[cos(x+y)+xexy]y’=4-cos(x+y)-yexy
y’=
5.(1)解:∵y’=
=
(2)解:
=
经济数学基础作业2
一、填空题:
1、2xln2+2
2、sinx+C
3、-
4、ln(1+x2)
5、-
二、单项选择题:
1、D
2、C
3、C
4、D
5、B
三、解答题:
1、计算下列不定积分:
(1)解:原式=
=
=
(2)解:原式=
=
(3)解:原式=
=
=
(4)解:原式=-
=- +C
(5)解原式=
=
=
(6)解:原式=Z
=-2cos
(7)解:原式=-2
=-2xcos
=-2xcos
(解:原式=
=(x+1)ln(x+1)-
=(x+1)ln(x+1)-x+c
2、计算下列积分
(1)解:原式=
=(x-
=2+
=
(2)解:原式=
=
=
(3)解:原式=
=
=
=4-2
=2
(4)解:原式=
=
=
=
(5)解:原式=
=
=
=
=
=
(6)解:原式=
=4+
=
=
=
=
经济数学基础作业3
一、填空题:
1. 3
2. -72
3. A与B可交换
4. (I-B)-1A
5.
二、单项选择题:
1.C 2.A 3.C 4.A 5.B
三、解答题
1、解:原式=
=
2、解:原式=
=
3、解:原式=
=
2、计算:
解:原式=
=
=
3、设矩阵:解:
4、设矩阵:解:A= 要使r(A)最小。
只需
5、求矩阵A=
∴r(A)=3
6、求下列阵的逆矩阵:
(1)解:[A 1]=
∴A-1=
(2)解:[A 1]=
∴A-1=
7、设矩阵
解:设
即
∴X=
四、证明题:
1、证:B1、B2都与A可交换,即
B1A=AB1 B2A=AB2
(B1+B2)A=B1A+B2A=AB1+AB2
AA(B1+B2)=AB1+AB2
∴(B1+B2)A=A(B1+B2)
(B1B2)A=B1(B2A)=B1(AB2)=(B2A)B2=AB1B2
即B1+B2、B1B2与A可交换。
2、证:(A+AT)T=AT+(AT)T=AT+A=A+AT
故A+AT为对称矩阵
(AAT)T=(AT)AT=AAT
(AAT)T=AT(AT)T=ATA
3、证:若AB为对阵矩阵,则(AB)T=BTAT=BA=AB
∵AB为几何对称矩阵
知AT=A BT=B 即AB=BA
反之若AB=BA (AB)T=BTAT=BA=AB
即(AB)T=AB
∴AB为对称矩阵。
4、设A为几何对称矩阵,即AT=A
(B-1AB)T=BTAT(B-1)T
=BTAT(BT)T (∵B-1=BT)
=B-1AB
∴B-1AB为对称矩阵
经济数学基础作业4
一、填空题:
1、 1<x≤4且x≠2
2、x=1, x=1,小值
3、
4、 4
5、 ≠-1
二、单项选择题:
1、 B
2、 C
3、 A
4、 C
5、 C
三、解答题
1、(1)解:
-e-y=ex+C 即 ex+e-y=C
(2)解:3y2dy=xexdx
y3=xex-ex+C
2、(1)解:方程对应齐次线性方程的解为:y=C(X+1)2
由常数高易法,设所求方程的解为:y=C(x)(x+1)2
代入原方程得 C’(x)(x+1)2=(x+1)3
C’(x)=x+1
C(x)=
故所求方程的通解为:(
(2)解:由通解公式
其中 P(x)= -
Y=e
=elnx
=x
=cx-xcos2x
3、(1)y’=e2x/ey
即eydy=e2xdx
ey=
将x=0,y=0代入得C=
∴ey=
(2)解:方程变形得
y’+
代入方式得
Y=e
=
=
= 将x=1,y=0代入得C=-e
∴y= 为满足y(1)=0的特解。
4、求解下列线性方程组的一般解:
(1)解:系数矩阵:
A2=
∴方程组的一般解为:
其中x3、x4为自由未知量
(2)解:对增广矩阵作初等行变换将其化为阿梯形
A(&mdash=
故方程组的一般解是:
X1=
X2= ,其中x3,x4为自由未知量。
(5)解:A(&mdash=
要使方程组有解,则
此时一般解为 其中x3、x4为自由未知量。
(6)解:将方程组的增广矩阵化为阶梯形矩阵:
A(&mdash=
由方程组解的判定定理可得
当a=-3,b≠3时,秩(A)<秩(A(&mdash),方程组无解
当a=-3,b=3时,秩(A)=秩(A(&mdash)=2<3,方程组无穷多解
当a≠-3时,秩(A)=秩(A(&mdash)=3,方程组有唯一解。
7、求解下列经济应用问题:
(1)当q=10时
解:总成本C(%)=100+0.25×102 +6×10=185(万元)
平均成本C(&mdash(q)
边际成本函数为C’(q)=0.5+6,当q=10时,边际成本为11。
(2)平均成本函数C(&mdash(q)=0.25q+6+
即求函数C(&mdash(q)=0.25q+6+ 的最小值
C(&mdash’(q)=0.25 ,q=20
且当q>20时,Cˊ(q)>0,q2<0时,Cˊ(q)<0
∴当q=20时,函数有极小值
即当产量q=20时,平均成本最小
(2)解:总收益函数R(q)=P%=(14-0。01q)q=14q- 0.01q2
利润函数L(q)=R(q)-C(q)=-0.02q2+10q-20,10<q≤1400
下面求利润函数的最值
L’(q)=-0.01q+10=0时,q=250
且当q>250时,L’(q)<0,q<250时L’(q)>0
故L(q)在q=250取得极大值为L(250)=1230
即产量为250中时,利润达到最大,最大值为1230。
(3)解:由C’(x)=2x+40
C(x)=x2+40x+C,当x=0时(cx)=36,故C=36
总成本函数:C(x)=x2+40x+36
C(4)=42+40×4+36=252(万元)
C(6)=62+40×6+36=312(万元)
总成本增量:△C(x)=312-212=100(万元)
平均成本C(x)=x+40+
当旦仅当 x= 时取得最小值,即产量为6百台时,可使平均成本达到最低。
解:收益函数R(x)=
当x=0时,R(0)=0即C=0
收益函数R(x)=12x-0.01x2(0<x≤1200)
成本函数C(x)=2x+C x=0时,C(x)=0,故C1=0
成本函数C(x)=2x
利润函数L(x)=R(x)-L(x)=10x-0.01x
L’(x)=10-0.02x x=500时, L’(x)>0
故L(x)在x=500时取得极大值
产量为500件时利润最大,最大为2500元,
在此基础上再生产50件,即产量为550时,利润L(550)=2475,利润将减少25元。
Ⅳ 经济数学基础
如图
Ⅳ 电大经济数学基础是不是很难
经济数学基础确实有点难
这个是事实 必须要认真准备哈才行
不然很容易挂科
Ⅵ 经济数学基础线性代数解答
首先设出切点为(a,y(a)),y ' =-2x,则斜率k=-2a,
则切线方程为Y-y(a)=-2a(X-a)☆其中y(a)=1-aa,
求出这个切线与x轴及y轴的交点,假设分别是x0和y0,
则面积S=三角形的面积x0*y0/2 -∫(0到1)【1-xx】dx★
上式中的积分是定值=2/3,所以只要对三角形的面积求最即可。
或者,
面积S(a)=∫(0到a)【切线Y的式子 - 抛物线y的式子即1-xx】dx
+ ∫(0到y(a))【切线X的式子 - 抛物线x的式子即√1-y】dy★★
对★★来求最小即可。
可以求出,★=★★=(1+aa)^2 /4a -2/3,x0=(1+aa)/2a,y0=1+aa,
求出a=1/√3,最小面积S(a)=4√3 /9 - 2/3,
把a=1/√3代入☆即是所求的切线方程。
Ⅶ 什么方法可以学好经济数学基础
不要理会定义定理,考试内容多是计算。先看例题,在仿照例题做习题。这样效果好一些。
Ⅷ 经济数学基础课程的主要教材有几本。
1.实验班的资源配置更优秀,好老师的影响力毋庸置疑;
2.实验班学习氛围更浓,竞争激烈从而潜移默化;
3.教学进度更快,教学内容更丰富、难度更大;
4.身边的朋友更优秀,与优秀的人群在一起,你必定要是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