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语文病句类型

语文病句类型

发布时间: 2020-11-21 13:17:51

语文病句的类型 最好带例子

病句类型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考点说明]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近年来高考试题中最为常见的考点之一,是高考试题中对考生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一般来讲,病句的类型有以下几种常见形式: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考点解读]
病句辨析方法
1、语感审读法
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再做分析比较,明辨原因,以加修改。例如: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这个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正确的说法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2、主干枝叶梳理法
运用语法分析的手段,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例如:
过去几万名地质队员经过数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资源卫星几天内即可完成。
用紧缩法,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事情卫星完成”,“事情”不能说“完成”,只能说“做完”,这儿犯了搭配不当的错误。
3、造句类比法
有的句子是否有毛病,一时拿不准,这时仿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问题就清楚了。例如:
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原句结构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的学习”。“这值得我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原句要将“教师的重视”中的“的”删去。
4、逻辑意义分析法
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逻辑意义分析法要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例如:
①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照伪劣产品……
②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炼成才的。
①句“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②句用了“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了,应将“凡是”改为“大多”,后边删去“都”字。
修改病句五字诀:
增(成分残缺的)
删(多余的)
换(用词不妥当的)
简(修改应简要)
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一处解决了的,决不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
(一)实词使用不当
1、单音词和双音词选用不当。有的地方该用双音词,就不应该用单音词;有的地方该用单音词,就不必硬把单音词加以双音化。例如:
这儿的河流,流程都不太长,但水量很丰,流势很急。(“丰” 应改为“丰富”或“大”为好。)
大坝拦挡住河水,一个人工湖形成了。(“拦挡”应改为“挡”)
2.选错近义词:有些词的意义相近而又有些细微的差别。很容易用错,选词时仔细斟酌。例如:
雨滴和汗水混大一起,他们的衣服湿透了。(“雨滴”改为“雨水”)
3、代词用错。例如:
我们明明知道先进单位的缺点,却不认真地帮助它,反面毫无原则地掩盖它,这是不负责作的表现,(句中第一个“它”指“先进单位”,而第二个“它”却指“先进单位的缺点”,第一个“它”应改为“这些缺点”)
(二)虚词使用不当
最容易用错的虚词介词连词。
1、用错介词(最容易用错的介词是“对”、“把”)例如:
谷神星这个名词,可能对我们不太熟悉。(句中的“对”弄错了对象,应当是“我们对谷神星这个名词可能不太熟悉”。)
每个介词有自己的范围,“向”表示方向,“对”表示对象,“在"表示时间地点情况等。
2、用错连词。例如:你知道我也十分爱好吹笛子,而且吹得很槽。
(句中“而且”表示递进关系,但是前两句没有递进内容,应把后句改为“而且知道我吹得很糟。”)
3、助词使用小当。助词使用不当,主要是结构助词使用不当,例如:
他们是我们乡第一个上名牌的大学的学生。(名中的“的”过多,“名牌”后的“的”可以删去)
(三)成分残缺
句子成分可以省略、省略总是明确的,而且可以把省去的词语补出来。
但是必要的成分不能欠缺,否则句子结构不完整。
1、缺主语。例如:
通过学习,使找提高了认识。
由于曹雪芹所处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小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2、缺谓语。例如:
我们识别足非的能力。
中国人民止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 强国。
3、缺宾语。例如:
大会提出”情况变了怎么办”
北京市百货大楼从市场需要出发,不断矿人商品。
4、缺定语,这种语病较为少风,但也还是没有,例如:
让大学生自谋职业,让大学生们自己去开拓生活,实在是个好办法。
(句中的“开拓”不能直接支配“生活”,中间应加个定语,如“新的”、“自己的”之类,不仅“开拓……生活”是如此,类比一下,”开拓……世界”开拓……境界”、“开拓……局面”、“开拓……天地”、“开拓……领域”等无不如此。)
(四)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例如:
中学则代的那些问学的愉快笑容和爽朗的歌声,至今还在我的耳边回响。我的身体、业务水平比一年前提高了许多。
2、动宾搭配不当。例如:
清明前后,xx部队派了800多人次,参加郊区植树劳动。我们应该接受大家的意见,改进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
3、定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例如:
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4、状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例如:
只要稍微深思一下,就会理解这个问题。
5、补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例如:
司马文华的立场站得很牢固,感情也表现得很丰满。
6、主宾搭配不当。例如:
只靠关卡压,而不做思想工作,不给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是一种极不负责的工作态度。
7、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例如: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8、一个成分内部的相关成分搭配不当。例如:
同时,那些水平优越,译文精美的译本身也成了我国文苑中珍宝。
(五)结构混乱
1、语序不当
a、成分次序不当
多项定语次序不当。多项的正确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
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
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c、动词或动词短词
d、形容词或形容短语
e、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例如:
一位优秀的有20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年多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练。
多项关语次序不当,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
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b、表时间或处所的
c、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
d.表情态或程序的。另外, 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例如: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正常次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B.分句次序不当。例如: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在勇的革命烈士, 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
正确次序: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复句中分句之间有先后轻重、缓急、大小、 因果等关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排列分句。
C.词序不当。例如:
王亲切地走到我跟前。向我说“要当心! ”(“亲切地”应移到“说”前。)
思想和语言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改为“内容和形式”)
2、前后脱节。例如:
《水浒传》,景阳岗上武松打虎的事是大家都知道的。 (句中“《水浒传》”同后面脱节,应把逗号改为“中”)
3、格式杂糅。一句话说到半截,又变成另一种说法, 造成两种说法的杂糅。例如:
我校同学1991年的人情消费比1988年的平均花费相比, 增加了近一倍。(句中“比......相比”是两种格式, 一种是“同.....相比”,一种是“比......增加”,可选用一种格式。)
(六)重复多余
1、重复。重复大都是粗心大意造成的。例如:
a.他能评上三好生的原因是因为他努力学习,热心为集体服务而评上的。
b.玲玲用不干净、没有消毒的纸擦伤口,结果伤口发炎了。
(a的主语里有“评上”,谓语里也有前后重复,后边的“而评上的”可删掉。b的定语“不干净”和“没有”消毒在语意上重复,这里只用一个就行了。)
2、成分多余。例如:
他举起右手,用手从头上摘下帽子,用手拿在手里, 吹了吹帽子上的尘土。
听了小宋的介绍,我在心里真是由衷地感谢李芳。
(七)词类误用
各类词都有各自的语法功能、规范用法。 不按照词类的语法功能和语文习惯乱用词类,叫词类误用。 词类误用有下面几种:
1、名词误用。例如:
每次查房、会诊之后, 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怎样把病历写得完整、条理,清晰,告诉她怎样诊断疑难疾病, 怎样自理特殊病人。
我们永远记忆周总理谆谆教诲。
2、动词误用。例如:
那是一个多么感动的情景啊!
思维这个词,可以分广义和狭义两种使用。 (“使用”改为“用法”或“使用方法”。)
3、形容词误用。例如:
只有迅速提高科学文化水平, 我们才能相称大好形势的要求。
他的简简单单的两句话顿时增加了我们一种无可名状的沉重。(改“沉重”为“沉重感”。)
(八)不合逻辑
1、更替概念。例如:
在会上,大家都谈了自己对学校的看法,看来, 大家的希望不一致。
(句子前边用了“看法”后边换成了“希望”包含在“看法”当中,那就应当把“看来”改为“不过”。)
2、前后矛盾。例如:
我断定他大概会考上大学。
夜,寂静无声,只有雨滴在嘀嘀嗒嗒地响着。
3、判断不成立。判断是对客观事物进行断定, 如果断定不了,判断就不成立,这个判断就不起作用。例如:
a.青年从正是世界观形成的时期。
b.红壤是我国亚热带植物的主要产区。
(a的“青年人”不是“时期”,二者不能组成一个判断。“青年人”可改为“青年”,最好改为“青年时期”b的“红壤”是一种土壤,不是“产区”、“红壤”要改为“红壤区”。)
4、多次否定引起混乱。例如:
难道能否定这次讨论会没有取得很大成功吗?
尘土太厚,这又怎能不让卫生检查团的人不皱眉头呢?
市场经济的大好形势鼓舞着画家和文艺工作者为人民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文艺工作者”为大概念不能与小概念“画家”并列。)
他的书籍里装满了书。有文艺书、历史书、政治书、画片、杂志等。(“文艺书”为大概念,不能与下面小概念并列。)
6、包含正反两方面意义的词语配搭不当。
“好坏”、“高低”、“是否”、 “多少”这一类词兼有正反两方面的意思, 这类词语只能和含有正反两方面意义的其它词语搭配,如果只顾一方面,而忽视了加一方面, 就会造成判断不当的错误。例如:
能否做好教学工作, 决定于老师有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前面“能否”为两个方面, 后面“有”只一个方面,不配搭。)
对科技人员强调专,是不是可以忽视他们的红呢? 还要不要他们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造世界观呢? 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是不是”“要不要”包含着两个方面, “是肯定的”只是一个方面,前后不配搭。)
7、条件关系用错,条件结果关系颠倒。
在复合判断中,有充分条件判断、必要条件判断、 充要必要条件判断、相容的和不相容的判断。在使用这些判断中, 要恰当运用,否则就会产生错误。例如:
只要刻苦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取得好成绩, “刻苦努力学习”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条件关系用错。)
陈小宇同学今天没来上课,一定是病了。 (没来上课的原因较多,不一定是病了判断条件不充足。)
只有提高群众的劳动积极性,才能提高群众的觉悟, 实行责任制。
(条件和结果颠倒)
8、强加因果关系
一件事的产生,总是有它的前因后果。 如果把没有因果关系的事情说成有因果关系,那就是强加的。例如:
我厂今年重视了产品数量,所以产品质量下降了。 (产品质量下降的原因并不一定是“重视了产品质量”, 二者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在前一阶段外语学习中,由于我重视了读、写练习, 因而忽视了听、说能力的训练。(二者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九)复句常见的语病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例如:
如果作者的想象超出了实有人物的行动,使事情过于夸大,反而可能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应把“平常”改为“就”。)
缺关联词语。例如:
他虽然是个工人,平常喜欢音乐,作曲很在行。 (应把“平常”前加“但是”)
错用、滥用关联词语。例如:
这本书初版已重印了好几次,因此最近又经过修订再版。(应把“因此”删去。)
关联词语位置不对,例如:
尽管天气如此变化多端,天池是一片沉静。渺渺湖水, 却清彻如镜。(应把“却”放在“天池”后。)
(十)歧义句
歧义就是一句话可有两种以上不同的理解, 歧义一般是由下面几种情况引起和形成的:
1、多义词引起歧义。一个句子里有某个词是多义的, 这个句子可能成为多义句。例如:
这本书是黄色的。(“黄色”可指颜色,也可指色情而言。)
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想”可指“回忆”,也可指“打算、希望”。)
2、多音词引起歧义。句子中某个词是多音的, 那么在书面表达时就可能有歧义。(口头表达不一定出现歧义。) 例如:
这个人好说话。(“好”可读“hao4”,指爱好,喜欢; 也可读“hao3”是“易于、便于”的意思,但书面反映不出来,故存在歧义。)
这人头发长得怪。(“长”可读“chang2”,指长度大;也可读“zhang3”是“生长”的意思。书面也有歧义。)
3、同音词引起歧义。汉语中有许多同音词, 这种同音现象使一些句子在口头表述时可能产生歧义。 (书面表达上没歧义)例如:
这是致癌物质。这是治癌物质。(“致、治”都“4”听起来有不同理解,口头表达有歧义。)
产品全部合格。产品全不合格。(“部、不”都读“bu4”,听起来意思正好相反。)
4、结构划分不同形成歧义。同一个短语或同一句话, 在语法结构上划分不同就会产生歧义。例如:
89全国高考题:“我要炒肉丝”。(“炒肉丝”, 可理解为动宾结构“炒肉丝”也可理解为是一菜名,是一个名词。)
咬死了猎人的狗。 (此短语可理解为动宾结构“咬死了猎人的狗”,也可理解为偏正结构“(咬死了猎人)的狗。”)
5、语义不明引起歧义。说话中某些词或短语语义不明确,也会引起歧义。例如:
北京图书馆收藏着著名学者章太炎的书。 (加点短语可指章太炎所著的书,也可指章太炎所收藏的书。)
开刀的是他父亲。(“开刀的”可指医生,也可指病人。)
6、指代不明出现歧义。例如:
孩子们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 十分高兴。(“有说有笑,十分高兴”可指孩子们, 也可指李大伯。)
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 手里提着一个黑色提包。(“提着黑色提包”的可指“张原”,也可指“老人”。)

语序

1、 语序,是指各级语言单位在组合中的排列顺序如:
合成词、短语、单句、复句、句群等语言单位中组合单位的排列顺序。语序不同,语法关系、表达意义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例如:
①虚心一心虚。学生回答一回答学生。(词、短语的不同组合,语序不同,语法关系、意思就不同)。
②A他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杜会主义需要改革开放。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改革开放是他指出的。
(单句的不同组合,A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政策,b则强调“他”的作用。)
③A他品质很好,学习成绩也非常好。b他学习成绩非常好,品质也很好。(并列复句的不同组合,改变语序后意思基本不变。)
④A今天是星期天,你或者学习,或者帮助我做些家务。b今天是星期天,你或者帮助我做些家务,或者学习。(选择复句的不同组合、改变语序后意思基本不变。)
⑤A他不但学习好,而且品质也好。b他不但品质好,而且学习也好。(递进关系复句的不同组合、语序变与不变都突出强调了后句。)
⑥A他虽然有病,们还是坚持学习。b他还坚持学习,虽然有病。(转折复句的不同组合,a突出强调了后句,b更突出强调了前句。)
⑦A你如果能克服这此缺点,学习是能够搞好的。b你学习是能够搞好的,如果克服了这些缺点。(假设复句的不同组合,a突出强调了后句,b更突出强调了前句。)
⑧A只有解决了水源,这个村的农业生产才能搞好。b这个村要想把农业生产搞好,只有解决水源(有条件复句的不同组合,a、b突出强调的都是条件的重要。)
⑨a、无论天气多么恶劣,他都按时到达岗位。b、他都按时到达岗位,无论天气多么恶劣。(无条件复句的不同组合,A突出强调了后句,B更突出强调了A的后句。)
⑩A因为虫害严重,今年棉花减产了,B今年棉花减产了,是因为虫害严重,(因果复句的不同组合,A突出强调了后句,B句也强调了后句。)
⑾a小明非常聪明,老师一讲,他就懂。小钢比不上小明。B小钢比不上小明。小明聪明,老师一讲,他就懂。(句群的不同组合。句群突出强调的是中心句。各类句群组合关系不同,突出强调的中心句也不同。句群中句与句的关系与复句间分句的关系大同小异,分析时参照复句的分析,本题是解说句群,这样的句群一般把被解说的中心句放在句首,所以A突出强调的是“小朋聪明”,B突出强调的是“小钢比不上小明(聪明)。)
单句内各种句子的特殊次序,如主谓倒置、定语、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则分别突出强调了谓语、定语、状语、宾语。一般说来,前置或后置什么,就突出强调了什么。
2、选择语序的基本原则
①符合逻辑事理。一些词,短语、句子的意义往往有轻重、强弱、大小等差别,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有浅入深、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这些现象反映到语言中,直接影响语言各组合部分语序。如下题:
把三个短语填入下边一句话的空格处,恰当的填法是:
A、促人猛省B、催人进取C、引人深思
这是一本好书,它能____________。
应按C、A、B顺序填写,因为这样的语序合乎逻辑事理。
②合乎语法习惯。如“制造”不能说“造制”。“东南西北”不说”北西南东”,“腰酸腿疼”不说“腿疼腰酸”等。
③根据表达需要。如前面讲到的一些语言单位的语序就是为了某种表达的需要采取了某种组合方式

⑵ 【高中语文】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

高中语文的病句修改是一个难点,往往在选择题中占有3分,可许多时候这3分可不好得。下面就为大家讲述一下常见的七种。

分别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 、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一、语序不当。语序不当主要有下列类型:
1、名词附加语的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2、动词的附加语的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3、虚词的位置安排得不恰当;特别是“把”字短语位置不当。
1) 名词附加语:多项定语次序不当。多项定语的正确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
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
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c.动词或动词短语;
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
e.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例: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教练。
下面的句子里的附加语的次序是不符合一般习惯的。
①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附近的”移到“许多”前面。)
②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蕴藏着的”移到“无穷的”前面。)
③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列宁过去所使用的”移到“各式各样”前。)
④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把“一连串”移到“事情”前)
⑤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
(“广泛”应移到“讨论”前,“地”改为“的 ”)
⑥他把我们几个团的负责干部叫到一起。 (“几个”应放在“负责干部”前)
下面句子里数量的表示法不妥。
⑦工作者的多数是农村来打工的。
(“多数”移到“工作者”之前,去掉“的”)
⑧解放前,约有百分之七十的中国农业人口是贫雇农。
(“中国农业人口”移到“约有”之前,去掉“的”。)
2)动词的附加语。多项状语次序不当。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
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b.表时间或处所的;
c.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
d.表情态或程序的。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例如: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正确次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①迎面吹来的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寒战。(“不禁”应移到“打”的前面。)
②美国有十五个州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与白人”移到“平等”的前面)。
③这期研究班是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5月底举办。(表示时间的介词结构“于今年5月底”应提到表示情态的状语“联合”前边。)
3) 虚词的位置。副词和连词位置不恰当:
①留在幼儿园的孩子们,都一个一个甜蜜地睡在新钉起来的木版床上。
(表范围的副词“都”应放到表数量的“一个一个”后。)
②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
(“不”应移到“趁现在”前。)
③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即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断章取义,就变成只是文字要不得了)
④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两个分句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介词短语的位置不当:
⑤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整天忙于做动物的条件反射试验,把动物用绳子缚在试验的架子上。(“把”字短语应紧挨动词中心语“缚”。)
二、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主要有下列类型: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①本世纪初,是我国实现进入WTO的目标。
(“本世纪初是目标”是主谓搭配不当。应改为“进入WTO是我国本世纪初要实现的目标”。)
②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起了基本的变化。
(“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
③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
④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不能自给的是“棉花”,不是“生产”。)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①他多么渴望一个学习机会呀!
(“渴望”后缺少动词“有”。)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③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
(我们所能“努力”的不是“缺点”,是“改正”。)
(3)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①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意见。
(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做“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这一类搭配不当常和语序不当有交叉的地方。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此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应该是“干部是否深入群众”。这句话有两种改法:把第一个分句改为两面性的“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不是深入群众”。或第二分句改成一面性的,不过句子结构要调整为“干部深入群众是做好救灾工作的决定条件”。)
②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底下的“温暖”只适用于一面。)
(5)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的。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应是“谁也想象得出”。)
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③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
(“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从字面意思上推,可有“有二者之一即可入场”的意思。跟原意不符,应该说“二者缺一即不能入场”。)
三、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主要有下列类型:缺少主语、缺少谓语、缺少宾语、缺少修饰成分。

(1)缺少主语
①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得到”的主语是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
②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
(“抱着”的主语显然是蒙后的“我们”,但后句的主语是“黑板报”,不是“我们”,应把后句改为“我们也办起了黑板报”。)
③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
(“使”的主语应是“学习”,由于有“通过”这个介词,使主语丧失了。)
(2)缺少谓语
①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
(“到”在这里不能做谓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应改为“......的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种程度”。)
②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在“建立”前少了个谓语“完成”。)
(3)缺少宾语
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
(“抓紧”什么?“时间”一词不能省。)
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
(4)缺少修饰成分
① 要想作出杰出的成就,就必须付出劳动。
(“劳动”前应加“艰苦”“辛勤”之类的修饰语,同时,前一分句又是“动宾不 当”。)
四、成分赘余
成分赘余主要有下列类型:堆砌、重复、可有可无、应删去“的”字。
(1)堆砌
① 要考虑我国政治与文化环境的需要,发展我们的出版业。
(“环境”应删去。)
②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
(“掌握”应删去。)
(2) 重复
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第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
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
(“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3)可有可无
①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
(应删去“的距离”。)
②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
(应删去“离现在”。)
(4)应删去“的”字
①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地稳定了。
(加了“的”,句子转为短语,意思也变了,不是物价稳定,而是“下跌”稳定了。)
②由于历代动乱和气候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遭受毁灭。
(“历代”和“动乱”中间也中加“的”而没有加,为句子整齐,“气候”和“潮湿”中间也就不必加“的”。)
五、结构混乱
结构混乱,又叫句式杂糅,主要有以下类型:举棋不定、藕断丝连、中途易辙、反客为主、结构含混。
(1)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用这种结构,时而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①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
(应该在“曾被......束缚......”和“在......束缚下的... ...”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②这种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
(应该在“......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和“......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里选用一个。)
(2)藕断丝连 结构完整的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硬凑起来。
①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②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
(是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凑在一块儿,用哪一句都可以。)
(3)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①例如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狱,就是例子。
(应该改作“因为杜重远写了......文章,就认为他是......”。原句使不知道这件事始末的人误认为杜重远把别人送进监牢,非常不妥。)

(4)反客为主
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①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了,歼灭了无数匪军。
(“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闪待。应该把末一分句改作“歼灭了一大部分”或“不计其数”;这样“歼灭”是接着“被游击队”下来的,就连贯了。)
②坏人的阴谋活动是应当加以揭露,而且能够把它揭露的。
(就上半句说,谁“加以揭露”,当然是“我们”,但这个词隐而未现,正式主语应当是受揭露的“坏人的阴谋活动”。可是下半句的“能够把它揭露的”主语就不可能还是“坏人的阴谋活动”,而只能是“我们”。这一句应该在“是应当”前加“我们”。)
(5)结构含混
这样的句子可以有两种意思。
①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近几年来曾提倡过,而且产生了许多写真人真事的作品。
(句中的“产生”可以算无主句,也要以拿“创作方法”做主语,作者的意思也许是
第一种,那么上半句应该改做“近几年来曾倡导过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
②在旧社会,他利用开当铺进行残酷的高利剥削人民。
(这句的错误是把“利用开当铺进行残酷的高利剥削”和“利用开当铺残酷地剥削人民”两种说法糅在一起,修改只留一种说法。)

⑶ 语文的修改病句的所有病句种类

(一)语序不当。即词语在句子中的先后顺序排列不。包括以下几方面:

1、多重定语顺序不当。多项定语正确排列次序: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表指称或数量短语+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

例:①(我的)(一本)(精装)的图画书。

②(国家队里)的(一位)(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

2、多重状语顺序不当。多项状语正确排列次序: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表时间或处所的+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表情态或程序的。

例:①许多同学[昨天][在教室里][都][激动]地[同他]展开辩论。

②[今天早晨][在学校][还仔细]地[把它]看了一遍。

3、修饰成分与被修饰成分位置不当。这项可造成句子结构不清,表达混乱。

例:①苏州的春天简直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②我们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二)搭配不当。这类病句是考试的重点,主要包括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搭配不当。另外还有一方面和两方面搭配不当。下面举例分析:

1、主谓搭配不当。

例:①长尾鸡的尾羽,每年约能长一米左右,它的寿命能活九至十年。

②我们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2、动宾搭配不当。

例:①节日的公园,洋溢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②论文发表后,报社向他赠送报纸和稿酬。

3、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①每个人都必须深刻的投身社会建设中去。

②学校应严厉地处理好这件事。

4、一方面和两方面搭配不当.

例:①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验着人间的温暖。

②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5、肯定与否定搭配不当。

例:究竟要不要重视语文学习?是不是只学数理化就可以了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残缺即句子不完整,缺少组成句子的主要成分。表现为缺主、胃、宾语等。赘余即句子里有多余成分,造成句意不通或重复。下面举例分析:

1、成分残缺。

例:①缺主语。

由于他这样的好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看到老师们日夜辛苦的工作,使我很受教育。

②缺谓语。

最近这里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活动,要在这个活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一天,炮一连炊事员朱柯忠在炮兵阵地的路上,突然有一个打扮成采猪草模样的人迎面向他走来。

③缺宾语。

小山村的农民真不简单,要在三年内使山村农业走上机械化。

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他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

④缺状语。

这个草原是一条不十分规则的河流,年深日久淤成了一片大大小小的沼泽地。

2、成分赘余。

①重复

例:这种非常奇缺的药品,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动用的。

在学生中树立革命思想,是当前中小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②可有可无

例: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

③堆砌

例:现在渔民自己造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活的管理。

(四)结构混乱。又称为句式杂糅,即把几种结构或几个意思硬凑在一个句子里,使句子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①举棋不定

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②反客为主

例: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

③中途易辙

例: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克思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④藕断丝连

例: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五)表意不明。即句子的结构看似完整,但意思不明确。

1、有歧意。

例:①这批种子保管没问题,我们的工作绝对是一流的。

②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2、多重否定造成句意不明。

例:①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3、费解

例:从60岁到90岁的老太太被特许坐着车子参加游行。

(六)不合逻辑。此处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通。常犯的错误有自相矛盾、范围不清、主客颠倒等。

1、自相矛盾。

例:这幅画都画好了,只剩下一块山石还需上色。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

例:人类在一生中要经过胚胎、幼儿、青年、壮年、老年、死亡等阶段。

3、主客颠倒。

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的。

4、概念并列不当。

例: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5、强拉因果。

例:北京的几座规模宏大的立交桥我都见过,尤其是三元桥我天天路过,因此我也是个北京通了。

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

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6、不合事理。

例: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⑷ 语文病句的常见类型及

语文常见病句六种类型

高中生
2016年11月12日
关注
病句,就是有毛病的句子。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都是病句,前者叫语法错误,后者叫逻辑错误。常见的病句种类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语文常见病句六种类型。

语文常见病句六种类型:语序不当

1、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1)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2)指称或数量的短语;(3)动词或动词短语;(4)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5)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2、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1)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2)表时间或处所的;(3)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4)表情态或程序的。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目的或原因、时间、处所、语气、范围、否定、程度、情态、对象。

3、虚词的位置安排得不恰当;特别是“把”字短语位置不当

(1)副词的位置不对。

(2)介词位置不当

(3)是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

(4)虚词位置不正确造成的主客体颠倒

4、分句语序不当

5、主语与关联词语或并列词语语序不当

语文常见病句六种类型: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是常见语病,是高考测试的重点,几乎每年高考都有此类语病题。

(1)主谓搭配不当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5)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语文常见病句六种类型:成分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

(2)缺谓语

(2)缺宾语

2、赘余

(1)应删去"的"字

(2)重复

(3)可有可无

(4)堆砌

语文常见病句六种类型:结构混乱

(1)举棋不定

(2)藕断丝连

(3)中途易辙

(4)反客为主

语文常见病句六种类型: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2)歧义

语文常见病句六种类型: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2)范围不清

(3)强加因果

(4)主客倒置

⑸ 初中语文的病句类型有哪些

常见的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指颠倒了语言的次序】
1、定语位置不当.
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女教练.
又如:在新闻发布中心许多记者昨天都同米卢热情的交谈.
(正确)在新闻发布中心许多记者昨天都同米卢热情的交谈.
练习:
(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2)广大的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走社会主义的热情. (定语“无比”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应该将“无比”放至“热情”之前.)
(3)首汽集团今天上午开通电子商务网站,成为第一家国内开展网上电子商务租车的旅游企业.
分析:“第一家国内开展网上电子商务租车的旅游”是多项定语,一般情况下,多项定语中,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词语(如“国内”)应放在指称或数量词语的前面(如“第一家”),故“第一家”应与“国内”互换位置.
2、状语位置不当.
如: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正常次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练习:
(1)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充分的作用.
(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
(2)为了找到充足的资料,写好毕业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分析:多项状语排列,顺序应是先时间后处所.故句子应调整为:为了找到充足 的资料,写好毕业论文,许多同学近几天(时间)在阅览室里(处所)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3、虚词位置不当.
(1)“不”的位置不对.
如: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 (“把” 字句,否定副词应该在“把”字之前).
练习: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不”应移至“趁”字前)
(2)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如:①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
②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两个分句是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但”应在主语“我”后边;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关联词语“不但”应放在“我”前边.)
练习: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带帮助其他同学. (“他”应移至“不但”前)
(3)分句次序不当.
如: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是拔尖的,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句间关系颠倒,应改为“……不仅在班里名列前茅,而且在全校也是拔尖的.”)
(4)逻辑顺序:
如: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正确)故宫博物院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又如: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正确)我们必须随时发现并认真克服自己的缺点.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如: 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⑹ 语文病句类型有哪些举例说明

大脸~~~~~~~~~~
一,语序不当
①多项定语排列不当,由远到近顺序回:指代,领属,答时间,处所→数量→动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名词
Eg:他是我们学校一位有二十年教学经验优秀的语文男老师。
②多项状语的排列
目的,原因,介宾→时间,名词,介词短语→处所的名词,介宾短语→副词→形容词,动词→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Eg:那位失主为表谢意昨天在电视台又诚挚的为她点了首歌。
③定语与状语混淆→位置不当
一般状语在前定于在后
④虚词的位置不当
⑤主客体颠倒
陈述对象和被陈述对象颠倒
⑥并列词语排列顺序不当
轻重大小先后
⑦分句之间的次序
二,搭配不当。
主谓,动宾,修饰语与中心词,主宾,一面与两面,肯定和否定搭配不当。
基本好像就这么多吧,例子哪天给你好多不带要打了

⑺ 语文的语病一般有哪些种类

一、成分残缺
1、主语被掩盖,如: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2、误认主语,如:阵风掠过稻田时,恰似滚滚的黄河水,上下起伏。
3、缺少宾语的中心语,如:她这个人有不少值得表扬。
二、搭配不当
1、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如:这时,全场所有人的眼睛都集中到大会主席台上。
2、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搭配,如: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英模的报告。
3、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如:七月的内蒙古草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4、定语和它的中心语不搭配,如:他迈着强壮有力的步伐正像着我们走来。
5、状语和中心语不搭配,如:着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地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三、语序不当
1、语序不当容易产生歧义,如:(1)、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2)、 我们学校有优秀的有三十年教龄的两位老师。
四、种属关系并列
1、具有种属关系的概念不得并列,如:她经常去图书馆查阅工具书、辞典和《现代汉语词典》
五、交叉关系并列
如:这所学校里大部分是中青年教师,老教师和女教师只占少数。
六、递进关系颠倒
1、在一个递进复句中,前项和后项是递进关系,其意义关系不得颠倒,如:他不仅能写长篇大论的理论文章,而且能写一般的应用文。
七、重复啰嗦
如:听说学校要成立文学社,他首先第一个报了名。
八、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如:高速度的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和文教事业,既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十分可能的。
九、滥用关联词语
1、复句中分句间关系具有内在逻辑性,不得人为地加强某种关系,如:这本书出版好几年了,所以作者最近作了较大的修改。
十、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1、复句中关联词语的位置一般具有确定性,不得随意调动,如:不仅中草药能与一般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较低。
十一、一面和两面不一致
如:有没有健康的身体,是能做好工作的前提。
十二、否定不当
1、不适当的否定会改变句子的原意,如: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必须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⑻ 语文的病句类型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一) 成分残缺
1、春天来了,越来越来暖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洒在沙滩上,沙滩上一片银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了《爱迪生》这一课受到了教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成分赘余
1、联欢会上,他首先第一个走上台表演节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奶奶的菜园里种了茄子、西红柿、黄瓜和蔬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经常阅读、看科幻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松鼠喜欢把窝搭在高大的大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表意不明
1、李红有时候经常和张明在一起打球。2、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主张接受,有人主张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这次公益活动,只有张刚没有参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搭配不当
1、今天联欢会上的音乐和舞蹈真好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很喜欢参加自然博物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战士们冒着倾盆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前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战斗正在热烈地进行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序不当
1、我们学校师生全体去参观科技馆。2、王丽在演唱会上唱了优美的一支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术和音乐这两门功课对我很感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华被同学们一定评为三好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学校把“学雷锋积极分子”的名单已经公布出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
1. 中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2、他很果断,从来不听别人的意见。
3、 今天的家庭作业是读二遍课文和四道数学题。
4、 星期天,我们来到刚建成的、崭新的儿童公园。
5、 这家电冰箱厂生产的冰箱质量一年比一年进步。
6、 一面面鲜艳的红旗,在和暖的春风中迎风飘扬。
7、 全国各地给灾区人民运去了大批的药品、食品、面包和衣服。
8、 多读课外书,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9、刘小刚第一次出席市里举行的作文竞赛,他心里既高兴又紧张。
10、因为别人的意见不一定全对,我们所以要虚心听取。

⑼ 初中语文常见病句类型

初中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重复累赘,用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指代不明,有歧义等等,这些病句可以每种记一两个例句,这样印象要深刻一些。

热点内容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测试卷 发布:2025-09-17 01:12:32 浏览:660
师德师风考核实施方案 发布:2025-09-16 22:50:26 浏览:234
对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9-16 22:05:57 浏览:986
一年级上册语文拼音练习 发布:2025-09-16 21:14:15 浏览:472
英语碟 发布:2025-09-16 19:47:24 浏览:412
什么开放 发布:2025-09-16 17:40:01 浏览:800
面包的英语怎么写 发布:2025-09-16 16:23:11 浏览:778
课堂教学调查问卷 发布:2025-09-16 15:20:04 浏览:965
地理坐标符号 发布:2025-09-16 10:17:44 浏览:938
幼儿教师师风师德演讲稿 发布:2025-09-16 07:48:26 浏览:745